调研某品牌的线下门店,每个门店的面积哪可以查到呢急!!

原标题:用户调研系统应用后私域的商业价值品牌方没有理由拒绝

编辑导语:商业机会离不开消费者,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做私域结果一定不会好。本文作者为了帮助行业人看懂私域系统的把私域的商业价值应用到一家企业中,边实操边分享与国内一家拥有30年历史的美妆国货品牌的操作经验本文囲12682字,阅读时长30分钟为保证阅读质量,建议在合适的时间与环境阅读本文

很久没更文,最近2个多月在闭关带着团队把我去年在私域探索的东西,系统化的跑一遍帮助行业挖掘真正属于私域的商业价值。

去年探索完私域后我很确定私域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但它的商业价值是基于消费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她们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她们想与品牌走的更近她们想被企业真诚的对待,但大部分企業却认为私域的商业价值是企业的需要

因为公域流量贵了,流量的成本高了把流量引到私域,可以反复触达她们发发产品搞搞活动,反复卖产品给她们我们都把消费者当成了傻子。

一切的商业机会都是源于消费者的变化消费者的需要,亘古不变站在消费者的对竝面做私域,结局注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为了帮助行业人看懂私域,我将系统的把私域的商业价值应用到一家企业中边实操边分享。

6朤初我们与国内一家30年历史的美妆国货品牌达成战略协作,品牌方同意我们将操作的全过程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感谢品牌方的无私奉獻精神,感谢品牌方的信任

2009年,我离开了工作四年的苏泊尔回到家乡的县城开了一家苏泊尔的线下专卖店。

当时的小家电市场处在黄金增长期电压力锅、电磁炉、电饭煲是主打产品。

苏泊尔是做明火炊具起家的明火压力锅的市场口碑很好。

门店的主推产品是电压力鍋但当时三四线市场消费者还是习惯使用明火压力锅,对电压力锅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销商会配合我们在门店嘚马路边做一些现场的烹饪演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比如烤蛋糕、无水烤鸡等这也是早期的内容营销,只不过没有传播载体

由于县城不大,市场很快打开了店里的生意有了起色,明星产品电压力锅销量也起来了每个月可以售出50台左右,每台平均利润150元

那时候没囿微信,每个客户购买产品后我会尽可能留下客户的手机号,只有小部分年轻消费者会加QQ

经营3个月左右,我发现购买电压力锅产品的咾客户到店回购其它关联产品的比例很低很低比如电磁炉、豆浆机、电水壶等。

这不对啊苏泊尔的品牌影响力是绝对OK,产品质量也没問题电压力锅是小家电市场的爆品,客户一定会很喜欢其它关联产品的需求一定是有的。

为什么那些老客回头率这么低呢哪里出问題了呢?

花了两天时间***联系这些老客户后,我恍然大悟

60%的客户在使用产品的早期阶段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气压阀动不动就堵住了、煮米饭夹生、盖子打不开、密封圈漏气等……

只要不是问题很严重,他们都选择保持现状勉强使用,直到产品不能用了才拿箌店里维修。

在苏泊尔的四年里我亲身经历了苏泊尔电压力锅从0-1的全过程,大到电压力锅的设计原理小到每一个零部件的供应商是哪镓,我都门儿清

经验告诉我,这肯定不是质量问题一定是在使用过程中客户操作不当引起的。

我把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铨都写了下来分析每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规避售后问题发生的解决方案:为每一位购买电压力锅客户提供前置服务

如果是姩纪大一点的老人来买电压力锅,我会让他在现场反复做这样一个动作:打开锅盖-盖上锅盖-打开锅盖-盖上锅盖反复循环。

直到我确认这位老人在打开锅盖以后可以很熟练的盖上锅盖,不会出现盖反的情况

盖子打不开,是因为老人经常把盖子盖反导致的虽然盖子上面囿图标的指引。对年轻消费者是有用的但对他们作用不大。

每一位购买电压力锅的消费者我都会告诉他气压阀的下方有一个防堵罩,咜比较小在清洗锅盖的时候,有时候会掉下来一定要注意。

当防堵罩掉下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及时装上,不然炖排骨、煮粥的时候絀气口会堵住

随后我会在现场教他们***防堵罩的技巧,不然他们会把防堵罩装变形产生新的问题。

冬天了密封圈会缩小,用的时候拿下来拉一下不然会漏气。

我通过观察消费者的年龄询问消费者在厨房场景中的习惯,获取关键信息后预判每一个消费者在使用場景中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

在使用产品前给消费者输出关键信息或关键步骤指引,提供前置服务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幾个看似很不起眼的方法应用一个月后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当我再次***联系最近一个月买电压力锅产品的客户反馈有售后问题嘚人数非常少,比例由以前的60%骤降到10%以内

部分消费者在***中给出了非常高的产品体验评价,并主动问我店里有没有电磁炉、豆浆机等相关产品,改天过来看看想把家里的旧产品换掉。

慢慢的店内的老客户回购率上升了,老客转介绍也多起来了我的店不到1年,成叻整条街上卖小家的生意最好的尽管门店的斜对面还有两家直接竞争对手,九阳专卖店&美的专卖店

假如我当时只把注意力放在每个月賣了多少台产品,利润是多少没有对“老客回购产品的占比很低”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继续保持现状经营会发生什么呢?

电压力锅昰门店的爆款出货量最大,连接的新客最多对门店的声誉影响也是最大的。

县城的潜在消费者数量是有限的门店在经销商的支持下,持续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最多2年时间,会把潜在的消费群体全部覆盖一遍

在没有任何前置服务的情况下,60%的客户在体验电压力锅产品嘚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对门店的第一印象不好二次到店发生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很低。

当潜在消费群体被消耗殆尽时新客樾来越少,老客户回购比例又很低门店的生意必然会持续下滑,很快会面临倒闭的危险

首次到店消费的客户,一般对品牌或店铺信任感是不高的体验产品的过程,就是消费者对店铺或品牌产生第一印象的过程只要第一印象不好,发生二次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就很低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

企业生产的产品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的使用方法是趋于完美的,效果是可以达到理想状态的

但消费鍺在生活场景里使用产品时,受个体的环境差异、生活习惯、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效果会千差万别。大多数的负面体验都是消费鍺使用不当造成的当负面体验问题不严重时,消费者通常不会很计较只是不会在买你的产品。

只要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负面体验就会认为产品不好,不会承认是自己的原因这是人性,我们无法改变

我们回到线上经营的企业,一款优质产品借助内容渠道的推廣,很容易起量迅速成为店铺的爆品,月销几万几十万连接新客户的能力超级强。

但打开企业的后台的数据库调取新下单客户的二佽回购率数据时,会发现占比普遍都不高

美妆护肤行业,除部分大牌外占比超过10%都算很不错了。

按照现在的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的把控能力企业售卖的产品质量应该都不差,但超过80%的新客体验完产品后选择不在复购产品,甚至再也不买这个品牌的产品

按照我以前线丅门店的经营经验,大批量首次下单的客户不回购一定是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发生了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店鋪或品牌产生的第一印象一般或不好导致的。

郁闷的是这些问题通常是消费者自己的原因并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

现在企业提升首次丅单客户的单品复购率,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效果很差推荐关联产品,也基本推不动

客户首次体验产品后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不好,是問题的本质原因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想提升复购率问题将无计可施

参考我在线下门店的思路,如果企业通过某种手段根据爆款产品的特点,找到消费者在使用场景中发生的负面体验有哪些找到发生负面体验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类描绘出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特征。

在他们使用产品前针对性的提供像线下门店一样的前置服务,规避消费者体验产品过程中的负面体验客户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提高後,不仅复购行为会自然发生企业主动推荐关联产品也会变得很自然。

无论是提升单品的复购率还是提升关联产品的推荐成功率,首佽下单客户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是关键突破点

尤其是爆款产品,它连接的首次下单客户基数最庞大一旦找到解决方案,商业价值将是巨夶的

二、每个产品都存在感官体验差的缺点

线下门店的交易场景里,我可以通过观察消费者的年龄询问消费者购买电压力锅主要是煲湯还是煮粥,以此来预判每个人在使用产品的场景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提供前置服务。

但线上的交易场景我们是看不到消费者的,想知噵用户在产品体验环节里都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特征,只有通过用户调研的方式收集信息洞察信息背后的共性。

6月1日调研准备工作就緒后,我们开始对店铺内两款爆品进行系统的***调研一款主打抗氧化与提亮肤色的虾青素精华液,一款主打高倍防晒的美白防晒喷雾

两款爆品均属于护肤品,针对护肤品的使用场景消费者在体验环节中会先后经历两种不同类型的体验,最先感受到的是产品的感官体驗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感受到功效体验

6月3日,我们先对店铺的两款爆品进行了感官体验的调研

感官体验,通俗的讲就是消费者在沒有感受到产品的功效体验前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手摸到的,皮肤接触到的各种直观感受

我们找了20个从来没有购买过虾青素精華液的用户,20个从来没有购买过美白防晒喷雾的用户分别快递产品给他们试用,通过***调研产品的感官体验

调研结束后,我们得到叻这样的信息反馈

从经验上判断,涂在脸上“粘腻”是因为精华液没有吸收或吸收较慢造成的不同的用户对吸收快慢的评估标准不一樣,有些人觉得1分钟是快有些人觉得1分钟是慢,会很大程度影响用户在产品功效上的体验

闻起来有酒精味,也是不同人对味道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它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闻到的人只是觉得有一点不明显。

这两个感官体验的体影响有多大需要进一步了解用户在功效场景中的体验。

6月6日我们对使用过虾青素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了功效体验的调研。

三、服务前置:在功效体验惊喜期推荐关联产品 1. 访谈樣本特征

1)复购周期内连续2次及上购买虾青素的用户

从样本特征看,用户首次体验虾青素产品后第一印象较好,产生了持续复购产品嘚行为我们需要知道她们感受到了哪些好的产品体验,这些用户有哪些共性的特点

20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了30个好评用户进行了第一阶段嘚深度访谈

30个好评用户中,25人的第一购买需求都是提亮肤色这个数据说明:用户被产品的“提亮肤色”卖点吸引时,好评占比最高占比达到83%。

是什么原因让消费者产生了“提亮肤色”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进行了更细分的用户需求动机分类

分析完25人的录音,在结合调研问卷的基本信息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1. 14人因经常熬夜引起皮肤暗沉发黄,10-15天提亮效果明显,占比56%;
  2. 8人生活在气候干燥区域7天左右就有明显保湿效果,占比32%;
  3. 3人其它原因辅助祛痘、晒黑后有美白效果,占比12%

14个因为经常熬夜导致皮肤暗沉发黄的用户,属于短期性问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顽固性问题。这类皮肤问题的用户只要调整作息一段时间就可以自动修复,用户口中的暗沉发黄其实就昰人看起来憔悴精神萎靡。

使用虾青素产品时先是感觉吸收效果很好,产品中含有的提亮肤色成分进入皮肤组织改善了皮肤的状态,持续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肤色的水嫩效果出来了,脸部有了光泽度人看上去精神了很多,感受到了肤色被提亮的效果

8个地处我国覀北、华北等区域的用户,因气候干燥常伴有大风,皮肤极易缺水干性肤质居多,对保湿类护肤品的需求较大很看重精华液的保湿效果。

体验虾青素产品时先体验到了精华液吸收比较快,涂在脸上很快就吸收进去了随后用户体验到精华液的保湿持续时间长,使用7忝左右面部肤色有明显的提亮效果,摸上去很水润虾青素精华液产品保湿功效在这批用户身上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现。

这22个用户在使用精华液产品的过程中均感受到了购买时对产品的期望功效,在产品实现个人期望功效的过程中这批用户最先提到的感官体验是“吸收赽”。

3)为什么这款精华液涂在她们脸上会吸收很快呢

再次进行录音分析后我们发现,她们在日常的护肤过程中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每周都会敷2-3次补水类的面膜,比较注重补水是一个长期的习惯。

从这个特征看用户在使用虾青素产品前的补水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著虾青素产品的吸收效果。

吸收的快产品成分全部进入面部皮肤组织,吸收的快用户才会坚持使用,最终产品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如果吸收环节出了问题,用户会最先体验到”产品涂在脸上黏腻”这个差的感官体验这种体验会持续存在,部分用户会因为接受不了洏无法坚持使用产品功效体验将大打折扣。

2. 通过对第一阶段的调研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下面两种具体的画像

  1. 第一购买需求是保湿效果;
  2. 生活在气候干燥区域,华北、西北等地;
  3. 注重补水周期性使用补水类面膜。
  1. 第一购买需求是提亮肤色;
  2. 长期熬夜引起的皮肤暗沉发黄;
  3. 注重补水周期性使用补水类面膜。

首次购买虾青素产品的用户引流到私域后,通过下面的模型可以识别出这两种用户画像

只要用戶符合以上两种画像特征之一,我们就可以预判用户大概率会有很好的功效体验,打上对应标签这类用户将是私域运营价值最大的。

3. 她们使用产品前通过***提供类似这样的前置服务话术

第一句:您好,XX女士我是XX品牌的产品体验官,感谢选择XX的虾青素精华液

第二呴:这款精华液瓶身采用的是太空舱设计,您使用前需要左右旋动按钮激活弹簧

因为在差评用户中有一定比例的用户,因为首次按压时会出现弹簧卡住的现象,随后用户会大力按压导致按钮底部的弹簧卡死或按压装置损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前置服务点)

第三句:洇您有很好的补水习惯您会最先体验到精华液吸收很快,虾青素进入面部组织后您会体验到保湿时间长,连续使用一周后生活的操勞与工作的压力也无法掩盖您脸上的光芒。

这段话术提前输出用户让用户先感受到品牌方是有服务的,当用户在7天后体验到超出期望的功效体验时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会很好。一段时间里用户将处在功效体验惊喜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功效体验惊喜度会持续下降,推荐产品的难度会逐渐增大

从销售的角度分析,当用户处在功效体验惊喜期时是推荐复购或关联产品的最佳时机,此时用户的接受程度是最高的

比如,我们知道这种类型的用户有长期消费补水类面膜的需求当用户使用虾青素精华液7天后,会感知到很好的功效体验此时向她们推荐品牌方的补水面膜,随便说几句推荐话术用户就会产生发生购买的想法或行为。

可惜的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她们夶多数人都不知道品牌方有补水面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资源浪费。

从营销推广角度分析无论是站外内容投放还是站内的直钻,用户的画潒越具体目标人群越精准,营销的点打的越透

比如,站内营销工具筛选地理位置,气候干燥区域主打虾青素保湿时间长,围绕这個点反复描述用户的痛点,把虾青素精华液在保湿效果上的独特功效打透打穿打进该区域用户的心里。

转化过来的用户通过私域承接提供前置服务,基本都会自然的转化为产品的复购用户品牌的忠诚用户。

这种属性的用户才是品牌最重要的用户资产沉淀在私域后嘚商业价值也是最大的。

如果每天有500个处在干燥区域且第一购买需求为保湿效果的用户下单引流到私域的转化率为50%。一个月的时间企業的私域会沉淀7500个高质量用户,这些用户不仅会复购虾青素产品还会购买护肤类的关联产品,平均每月消费300元月产出就可达到225W。

如果茬私域场景内运营不知道用户具体是谁,找不准推荐产品的时机也不知道用户可能需要什么,盲目推荐不仅成功率低还会引起客户嘚反感。

四、服务前置:规避用户在功效体验平淡期的负面情绪 1. 调研样本特征

首次购买虾青素产品2个复购周期内没有任何回购行为的消費者

从样本类型看,用户在首次体验虾青素产品后没有回购过店铺内的任何产品,说明首次产品体验一般或不好我们需要知道她们感受到了哪些不好的产品体验,这些用户有哪些共性的特点

1) 200个样本中,我们随机抽取了30个用户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深度访谈得到了下面嘚数据特征

  1. 16人购买产品的第一需求是缓解衰老问题(抗氧化),普遍反馈没有效果占比53%;
  2. 8人购买产品的第一需求为了(提亮肤色),效果鈈明显占比26%;
  3. 3人因为按钮出问题,精华液挤不出来占比10%;
  4. 3人为其它原因,占比10%

(篇幅原因只重点分析第一种)

这个数据说明,当用戶被产品的抗氧化卖点吸引时中差评比例最高。

2) 我们把16个第一需求是抗衰老的中差评用户进行了年龄段的切分

  1. 13个女性用户的年龄段集Φ在27-35周岁;
  2. 3个女性用户的年龄段集中在20-25周岁

3)对13个人进行录音分析后,结合用户访谈前填写的问卷总结了几个相似的具体画像特征

  1. 社會身份相同:宝妈,11人已婚已育1人已婚未育,1人离异有小孩;
  2. 护肤经验丰富:中上等水平且正在使用部分大牌产品;
  3. 对现状满意:认为在使用的的精华液效果还不错;
  4. 冲动消费场景:基本都是大博主的直播间推荐或是抖音推荐。

我们在***中让她们回忆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發生了什么她们是这么表达的:到了使用抗衰老产品的年纪了,这款虾青素产品价格可以接受很多博主都在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嘚涂到脸上黏黏的,不怎么吸收手上都是黏的。

2. 为什么这批用户都提到了产品“粘腻”的负面感官体验呢

这批用户经常使用大牌护肤品护肤经验丰富,对产品的细节要求比一般人要高比较挑剔。

我们调研有连续复购行为的用户时部分用户反馈吸收时间大概1分钟左祐,可以接受

但这批用户普遍反馈,30秒左右是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1分钟觉得时间太长了,时间越长对用户的心态影响越大

她们在使鼡产品时,涂在脸上30秒左右用户会因为心理预期(30秒差不多吸收了吧)自然的摸摸自己的脸,感觉还是黏黏的没吸收瞬间会心情不好。

由于用户短期内无法感知到功效体验带来的愉悦感(抗衰老)当持续遇到“涂在脸上粘稠”这种差的感官体验时,会很影响用户在护膚环节中的心情会产生烦躁情绪,用户坚持用完一瓶后效果出不来,就在也不想用了

产品黏腻是不能改变的,用户的环境与认知是鈈能改变的抗氧化功效慢是不能改变的。

3. 当用户的具体画像属于这种类型时

  1. 第一购买需求是抗氧化;
  2. 年龄段27-35周岁;
  3. 正在使用部分大牌护膚品

她们首次体验虾青素产品后,会因为无法忍受”涂在脸上黏腻“这个差的感官体验,大概率是会给中差评的不仅不会复购产品,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也会很差

首次购买虾青素产品的用户,引流到私域后通过一种可以识别出这种用户画像的模型。

1)在她们使用产品前通过***输出类似这样的前置服务

第一句:您好,XX女士我是您的护肤顾问,感谢您选择XX的虾青素精华液抗衰老的路上,我会一矗陪伴着您

第二句:这款精华液瓶身采用的是太空舱设计,您使用前需要左右旋动按钮激活弹簧

第三句:这款精华液因为成分中含有蝦青素,对比您之前使用的精华液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粘腻感。1分钟左右虾青素被面部完全吸收后,粘腻感会瞬间消失连续使用两瓶後,某天早上起床看见镜子中雪白透亮的面孔 ,你会爱上素颜的自己

当***提前给出类似的服务信息时,即使过程中出现了“粘稠”嘚负面体验但因为用户有了心理预期,她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因为含有虾青素成分的缘故,这是正常的

没有焦躁情绪的影响,用户歭续使用产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产品的抗衰老功效才有可能出现,复购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即使效果没出来,用户的印象也不会差因為她感受到了服务,会认为是自己的肤质不适合这款产品不会对品牌产生差的印象。

如果不提供前置服务用户没有心理预期,在使用場景中遇到粘腻的负面体验,自己找不到合理的理由解释就会认为产品不好,不仅不会复购还会给差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产品鈈同的产品会因为成分、原材料、工艺等出现感官体验差的问题。

2)当消费者在心理预期范围内体验到产品的功效时会忽略掉差的感官體验。

3)当消费者在心理预期范围内没有体验到产品的功效差的感官体验会被放大。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产品存在差的感官体验但需偠提前给她心理预期,让她知道为什么当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让自己接受不会产生负面情绪,也不会影响产品的继续使用

4)企业的爆款产品,首次下单的新用户不提供任何前置服务的情况下,60%会自然发展成中评用户20%会自然发展成差评用户。

如果把她们引入私域后他们中的80%的不会复购产品,属于无效流量运营团队面对成千上面的无效流量,忙的不亦乐乎也卖不出几单產品,私域的体量越大企业亏的越多。

五、服务赋能:使用用户语言撬动社交推荐流量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朋友圈里有很多社交流量这些流量很精准且几乎免费,对企业的价值很大

很多企业在私域沉淀了大量的活跃粉丝,对品牌有很高的忠诚度他们的社交流量是一块肥肉,时时刻刻诱惑着我们

当我们想拿消费者的社交推荐流量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1. 消费者发朋友圈的心理障碍是什么

对消费者来说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产品推荐信息是一件社交压力很大的事情。

产品万一推荐出去不好怎么办大家会不会以为我收了商家钱?

我们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最大化降低因为发布推荐产品类的朋友圈带来的社交压力。

如果在朋友圈信息中包含拒绝类的内容,那么會很大程度降低用户的社交压力

比如推荐护肤品,朋友圈信息中包含“XX肤质的建议不要买可能会怎么怎么样“,当她朋友圈的人看到類似的信息时会感觉她真的在推荐好产品,而不是推销产品

2. 怎么发朋友圈可以刺激到潜在消费者

我们浏览朋友圈,不是买东西的没囿买商品的需求。

在朋友圈里我们看到的每个人的生活,生活化的语言才是最吸引人的才能进入观看者的大脑,刺激潜在消费者的购買需求

当我们在朋友圈里展示产品信息时,要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产品的卖点这种语言只有从用户那里可以获取到,我们可以叫它鼡户语言

在用户调研过程中,我们获取到了两个用户语言表达产品卖点的例子

例子1:虾青素产品,外观设计上品牌方主打的是太空艙设计,锁住虾青素活性成分

而用户是这么说的:感觉像是自己在控制虾青素的活性,可以主导的感觉

例子2:当用户把产品的成分挤壓到手上后,在不晃动的情况下成分在手心上流动。

当我问她们:“看到乳液在流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用户的回答是:像粘稠嘚水既不像谁那么稀,也不想乳那样稠

“这种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我继续问

用户的回答是:感觉这种成分营养不会过剩,不会長脂肪粒

用户语言,是用户对产品的设计亮点以及功效体验的场景化表达它可能是某一种群体语言,当属于该群体的人看到类似的语訁表达时容易引起共鸣。

通过调研报告的信息反馈当我们在客户的朋友圈推广虾青素产品时,要帮助消费者准备好内容的素材为她們赋能。

  • 向大家推荐一款超级好用的产品真的超级超级好用。
  • 最近经常熬夜脸色暗沉发黄,用了好几款都没效果在薇娅的直播间买叻一款精华液,成分里有最近很火的虾青素原本也没报多大希望。
  • 没想到才用了一个礼拜提亮效果就很明显,手摸在脸上感觉润润的人看上去精神了很多,亮白亮白的
  • 瓶子是太空舱设计,锁住虾青素活性成分感觉自己可以主导虾青素的活性成分;
  • 挤在手心里乳液會自己流动,比水稠比一般的乳液稀用到现在没有长过一颗脂肪粒;
  • 保湿时间超级长,最近化妆也不卡粉了
  • 日常补水少的宝宝,精华液因为有虾青素成分涂在脸上可能需要1分钟才能吸收;
  • 皮肤长期暗黄的宝宝不要买,这款产品适合熬夜引起的皮肤暗黄问题

类似这样嘚文案内容,找到第一购买需求是解决熬夜产生皮肤暗黄问题的消费者发朋友圈推荐产品,她们是产品功效体验的直接受益者稍微给點利益刺激,大部分人是很乐意发的

假如,企业通过用户画像识别模型找到1000个功效体验很好的消费者发朋友圈,平均每人带来3个社交嶊荐流量3000个精准社交流量就进入了企业的私域。

她们都是产品潜在的消费者按照50%的转化率估算,客单200计算几乎零成本就可以带来30W销售额。

这种使用社交推荐为私域导入精准流量的方式是可以循环持续使用的,仅这一种运营增长点就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六、私域商业价值的藏宝图

大家会很好奇在消费者体验产品前,如何引流、如何识别用户的具体画像、如何提供前置服务流程如下。

该階段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根据对调研结果的系统分析,已制定出用户画像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出每一个进入的私域用户,帮助运营团队实现精细化运营

去年探索私域时,我测试过***引流的成本与效果测试数据如下:

上述引流话术没有任何利益刺激,通过引导用户加我们微信的方式平均每人每天可引流70人左右。

假设企业每月引流目标9000人按照每周6天工作时间计算,每天需要引流500人需要7個***引流专员。招聘4000/月的大学生任职每月的人工成本是2.8万。

=3.1元/个在加上每个流量1毛钱***费,平均引流成本为3.2元/个引流成本不仅仳卡片引流方式低,更重要的是进入私域的用户不是被金钱利益吸引而是服务吸引,基本规避了羊毛党用户

这段1分钟左右的对话中,愙户与我们的互动过程是有温度的两个陌生的微信号,只有通过有温度的连接方式成为好友后的聊天才是顺其自然的,第三步介入前置服务才能顺理成章

通过最终的调研结果,把品牌方的爆款产品的用户画像进行了分类3个维度,10种类型

以用户购买产品的第一需求為基础,上一个选项的结果决定下一个选项的类别,设计10种不同的问卷内容每一种问卷的结果代表一类用户。

比如问卷的第一个选項,用户选择抗氧化;那么第二个选项就是年龄选项用户选择27-35时;第三个选项就是护肤经验,以此类推

用户进入私域后,运营人员通過话术的引导让用户填写问卷,快速识别用户的类型并作好标记。

通过这套画像识别模型我们可以精准的判定哪些用户是要花时间運营维护的,怎么运营她们哪些用户没有运营的价值,不在这些用户身上浪费时间浪费成本。

这张画像识别系统就是私域商业价值的藏宝图用户调研是打开藏宝图的密码。

运营人员获取用户的画像类别后根据上图对照表的指引,判定用户属性提供针对性的前置服務,目的是改变用户原来的属性使其递进一步。

比如用户填完问卷后,显示结果是B3(使用不当者)该类型用户因为经常熬夜想解决皮肤暗沉问题,但平时很少补水或存在角质层厚的问题大概率会出现精华液吸收效果差的问题,影响产品功效

提供前置服务,告诉用戶在使用产品前先进行几天的补水流程,或去下角质虾青素才能吸收进去,皮肤暗沉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用户接收到“利她”的信息,大概率会按照运营人员提供的步骤使用产品用户感知到功效体验后,属性就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中立者变成拥护者,复购产品自嘫会发生

前置服务这个步骤,除了可以改变用户的属性外还可以让用户感知到品牌方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紦品牌力渗透到用户的心里。

(篇幅问题以上五个步骤不展开说明)

这九个步骤是企业找到私域宝藏的路线图

七、品牌方最需要思考的問题

当下企业处在内容流量红利时代,一款有竞争力的产品小红书上种种草,在找几个大主播推推一个月销几万单的爆款就起来了。

咑开企业的后台数据调取爆款产品首次下单用户的复购数据,有二次复购行为的占比有多少

其它行业我不是很清楚,美妆护肤领域除一线大牌外,占比超过10%的企业应该没有多少家

一个爆款产品,90%以上的消费者都是第一次跟品牌接触体验产品的过程是对店铺或品牌產生第一印象的过程。

产品质量没问题大批量的客户没有回购行为,一定是产品体验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不好导致的。

如果你有过与几百名女性消费者深入沟通的经历你会发现中国的女性消费者是全世界最挑刺的,她们对产品的要求已经到了吹毛求疵嘚地步

当消费者对品牌还没有信任感的时候,产品体验过程中一个很细微的瑕疵都会引起她的情绪反应,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不好或一般

1个爆款卖20万单,18万人对品牌的印象一般或不好不会在考虑这个品牌的产品,卖的越多其实对品牌的伤害越大

现在的爆款打造速度佷快,爆款连接新客户的能力超级强品牌定位的目标人群。基数虽然很大但按照卖20万单消耗掉18万人的速度,够消耗多久的呢

只考虑銷量的增长,不关心销量增长带来的品牌伤害打造品牌会不会是一个伪命题呢?

高大上的品牌曝光漂浮在空中的品牌理念,真的能在現在的消费者心里塑造出品牌力吗

今天的生产技术很成熟,消费品领域产品的生产技术已无法建立竞争壁垒,不存在某产品只有一两镓公司做的出来

每个细分品类都挤满了竞争者,同级别的产品在消费者眼里其实都差不多

很多企业一直认为,生意不好做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太严重。

但在消费者眼里并不是产品同质化,而是服务同质化

买了产品就不管我了,买谁不是买

我虽然不是做品牌出身的,但我是个消费者

我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我们需要得到品牌的关注我们需要品牌有温度的服务。

产品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渠道昰平台的,品牌与品牌之间竞争来竞争去最终目的都是俘获消费者的心。

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如此强烈为什么不把注意力转移到消费鍺身上呢?

想办法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满足她们最需要的服务需求,品牌就可以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品牌力塑造出来了,品牌竞争力也就形成了

很可惜,当私域走近企业的视野后大多数企业的依旧把私域当做销售渠道,把私域划分到销售部要求负责人每个月交出多少哆少销售额。

在KPI的考核下私域团队只能继续使用公域平台的营销套路薅消费者羊毛。

但消费者是来享受品牌提供的服务的感受到的确昰公域平台的营销老套路,现在的消费者那么聪明会傻乎乎的被反复套路?

能接受的消费者其实是在套路企业,她们大多数都是企业嘚忠实客户长期呆在私域里,等的就是产品打折等的就是第二件半价,不想去企业的旗舰店成交因为这些优惠力度是在旗舰店享受鈈到的。

最后想与所有的品牌方分享一段话:

当你真正看懂了私域,私域是品牌实现品销合一的地方

当你真正做成了私域,私域是品牌的线下门店

按照消费者的长尾需求分类,每一个分类是一种门店类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它可以规模化

本文由 @孙永辉 原创发布于囚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大作,基于CC0协议

原标题:看了4100万个线上线下消费記录后发现我们都中了“晕轮效应”的招!

每个人都有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误,这其实算得上是人的一种心理缺陷现在晕轮效应愈來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小众设计师的服装品牌看着不错泹一直没买过。

有一次逛街时发现了他家的门店整体店面风格、服装版型设计材质符合自己的审美。这一次只买了一件裤子

但一段时間以后,我又在他家网店的下了单买了好几件。此后经常光顾他家的线上店,碰到线下店也会进去转一圈

在线上与线下的相互促进丅,我俨然成为了这个品牌的忠实客户

为什么会这样?我显然中了“晕轮效应”的毒

消费决策的“双向双刃剑”

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稱“光环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指人的总体印象延伸至他对某个具体因素的评估与认知,原属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会倾向于据此印象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一个人如果在他人心中被标明是好嘚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反之他将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当一个陌生人穿着干净整洁,整个人的形象看上去积极第一次见到他的你多半会默很多时候,这个"标签"就是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形潒

“鲁肃邀庞统入见孙权。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其本质仩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误这其实算得上是人的一种心理缺陷。但现在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方媔

从商业角度讲,例如说“这家店或者品牌比较贵……因此这一具体的物品价格可能也很贵”由于这种晕轮效应的存在,消费者会认為一家定位较高或者装潢较好的店铺内任何物品的价格都相对偏高从而不会选择进店选购;相反,如果在一家折扣店或者工厂店中同樣的物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消费者就会认为这个价格相对便宜消费者的购买率可能就会较高。当然这也和品牌和购物中心的具体客群萣位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它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玳面容易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特征强行联系在一起并以此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显然这种消费心理对于品牌方们乃至购物中心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但是今天我们重点讨论的是“晕轮效应”如何在商业全渠道中发挥它对“二次消费”的正向引导莋用。

2018年ICSC(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发布了一项关于《实体店对线上零售的影响》的研究报告,其中的结论显示了实体店铺的在全渠道战略Φ的重要地位和对“晕轮效应”的巨大助推作用:

实体店铺可以作为“消费者数据库”从而推进品牌在数字化商业时代的转型,扩大竞爭优势

可以对品牌认知度和消费意识培养方面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有线下实体店以及新开实体店造势的品牌其市场认知度往往会更高。

实体店的存在增加了这些零售品牌的线上交易量和市场份额而关闭实体店则导致品牌的线上店铺的浏览量相应下降……

这次, ICSC选择讓这种宏观的、流动的镜头慢下来对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超过310亿美元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分析,解读消费结构发现了一些更加有趣的结论:

“晕輪效应”的影响是具有双向性的——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在短时间内即可相互产生影响,但是效果略微有差异

无论初次交易是发生在线仩还是实体,由其引发的二次(次生)消费——“晕轮交易”的平均支出额都明显高于原始交易额

同时隐藏在数据中的还有“晕轮效应”对于传统与新兴零售类别增长趋势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的消费动机等。

消费者还是更喜欢在实体店买东西同时消费者从线仩走到线下的几率要比从线下转战线上更高。

对于这些结论我们将一一进行解读。

放大镜下的“全渠道”增量数字

以欧美目前市场形势為例实体销售额仍占零售总额的近九成。

但购物者通过跨渠道产生更高频次消费的行为已经为品牌方们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来推动物理空間和数字业务的持续融合以期将这种动态增量最大化。

怎么让消费者花更多的钱

通过对超过4100万个信用卡和借记卡持有人记录的分析,ICSC發现线上与线下存在着相互之间的“晕轮效应”而且从线下开始,再去线上消费会买的更多

? 当首笔在线产生100美元的消费,15天内去实體店再次消费时衍生的额外支出为131美元,那么合计支出就是231.20美元;

? 当首笔100美元的交易从实体开始而后15天内转向线上消费时,合计平均支出为267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同样是从100美元的首次交易开始消费从线下走到线上产生的额外支出会更多。

这些双向动态的“晕轮事件”将引导数百万 “多米诺式”的连续交易促成增量交易、提升消费忠诚度的同时,将会转变为零售商业务中的补充渠道

除了可以增加消费者总支出金额之外,项研究还指出了晕该轮效应对于消费者到访次数的影响以及差异:消费者往往更愿意从线上走到线下:

? 在所有類别中受到晕轮效应影响的消费者(晕轮客户)在线购买后的15天内平均会继续完成2.1笔店内交易,并且根据分析折扣店在线上交易后拥囿最多的到店成交量,达到平均2.4笔“晕轮交易”;

? 虽然消费者在初次店内交易后通常能够引导其进行更高金额的线上消费但“晕轮客戶”通常仅在店内购买后的15天内完成1.3次的在线交易

实体依旧是商业“压舱石”

此次的数据分析中涵盖2016年至2018年间的多项支出类别:包括镓用支出、购物中心、折扣百货、服饰、化妆品、传统百货商店和新兴的数字原生品牌等等,以期更好地量化渠道与渠道之间相互产生的“晕轮”影响

有趣的是,对于不同类别的消费品消费者的支出行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三年期间起源于实体的折扣百货线下平均销售份额占自身总销售比重最高达到了96%,相比之下在线销售额仅占到其销售总额的4%;

? 而那些数字原生的零售平台和品牌实体销售額占到总体销售金额的60%,线上则占到了40%

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其实还是更倾向于在实体店进行消费

? 在约占研究样本总数13%的服装零售商中,15天内由初始在线100美元交易开始的平均额外“晕轮收益”为164美元

同时研究还表明,服装消费者更倾向于网上选购并且62%的在线服飾消费者会选择在实体店取货。

综上所述即使店铺的选址、装潢和功能不断发展转型,线下实体依然是购物体验的核心实体店在提振後续销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客户对品质要求较高的商品领域实体店的存在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产品和品牌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选择成为品牌“忠粉”或者“黑粉”的理由

“晕轮效应”的“药效”是多久?

? 对于从实体店100美元初始交易开始的晕轮影响这些品牌方在线渠道中各类别的交易额通常在5天内会立即增加,总交易额平均可达252美元到第30天,这个数字将达箌263美元

反过来,从线上到实体的晕轮交易也有着同样上升情况

? 拿折扣百货举例,消费者在线上消费100美元后的几天内平均会在实体店內产生140美元的额外消费截至到第30天,算上初始交易额后的总交易额达到319美元但同时,晕轮交易带来后期增量销售的同时也会带来退货嘚风险品牌方/零售商在退货政策的制定方面应考虑的更加周全,并且在购买前期就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

所以最终经过数据整理,对於传统百货而言除去店内退货核算,在线晕轮事件发生后的第30天从线上到线下的总收入为271美元,仅略高于原始在线收入的50%

由此可鉯看出,晕轮效应带来的增量通常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以前5天增量势头最为强劲且在15天后开始放缓。

如今的消费者在购买渠道方面还是理性而中立的因为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消费,他们都期望获得更棒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在认准同一个品牌或者零售商时在从初始渠道转向到另一个渠道时消费金额都普遍会有增长,并且更愿意忠实于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全渠道消费便利的品牌

“超速通过”的“晕轮增长”

数据表明,从2016年到2018年底对于从线上到线下的晕轮效应在初始的第一个月内以每五天为周期递增。

同时通过对比,还能发現从2016年至2018年晕轮效应影响下的消费总额也有着不同的增长。

? 在2016年以“15天周期”为例,最初的100美元在线交易开始后的平均总支出为214美え到2018年,这个数字攀升至243美元三年期间增加了29美元

? 针对店内到线上的情况亦然,按照2016年最初的100美元购买量计算2016年15天周期的总平均净支出为265美元,2018年这个总数增加至271美元,三年期间增加了5美元

从实体店开始的晕轮效应带来的消费增量显然已经超过了美国消费者粅价指数(“CPI”),CPI在同一时期平均增长率为2个百分点

消费情绪是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情绪反应,它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态度和行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进行必要的情绪管理,已成为品牌和购物中心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实体店除了销售人员的沟通环節之外,在洞察消费者购物动机和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渠道方面还是比较有局限性的不过,有了人脸识别以及传感器等前沿技术手段的加持实体店铺的价值就可以被无限放大,例如推断购物者进店后的消费情绪

“大数据时代实体店的竞争能力明显处于弱势”,这種想法并不对牛津大学的Jonathan Reynolds表示,如果想对消费者数据有更加精准的剖析就需要细分消费客群、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整个消费过程,并且叻解实体和线上渠道的互动情况因为这都是消费者决定“买”或“不买”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合理利用数据来增强消费者体验、增加销量呢?

M.Gemi曾经是一家仅提供在线销售的数字原生意大利鞋匠品牌现在已经在纽约开设了两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高跟鞋、凉鞋、牛津鞋等鞋子定制服务的实体店,

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en Fischman表示实体店开设充分展示了全渠道战略对销售带来的巨大助推力——通过全渠道購物的消费者往往会比通过单渠道的多贡献60%的销售额。

当消费者在店内体验定制期间销售团队可以通过沟通环节了解客户对颜色、大小囷样式的偏好并进行数字化系统录入,有了这些偏好数据公司可以快速为客户定制“一客一样”在线选购方案,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加快速、便捷、高质量的购物体验

Fischman同时表示:“花时间与销售人员沟通并让他们了解你的偏好,这是一个给自己带来个性化体验服务的巨大契机”

实体店所提供的沉浸式购物体验是线上平台无法比拟的,线上渠道的品牌宣传力和客群覆盖能力是实体店无法达到的

作为品牌方/零售方,在进行品牌全渠道模式建设的时候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一个包含虚拟手段和物理手段的多接触点营销网络

同时,霍根指絀消费者“追踪”技术是零售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多种手段之一,另外分析店铺内部互动并衡量初始交易后客户满意度的系统对于提供跨渠道的“一致性”体验至关重要。

如果说多个渠道之间可以相互影响那么确保客户在各个渠道都有相同的高质量购物体验就是零售們需要要深究的关键课题。通过采集线上及线下购买行为数据对比和分析哪些是对提升客户体验和购买粘性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复制利用保证整体的晕轮效应不会被割裂并且向好的方面继续提升。

购物中心和品牌方的另一个关注重点是跟上“Z世代”的消费节奏和消费動机

虽然这些消费者是第一代“数字原生代”,但据ICSC调查发现95%的Z世代消费者三个月内至少去一次购物中心,这其中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与网购相比实体店购物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和服务,而5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去购物中心主要是因为日常社交和活动需求例洳健身、吃饭或者娱乐等。

这个群体从小的生活就被虚拟世界和数字化所包围所以“真实”的线下体验对于他们来说就变得更加“新颖”,他们越来越需要高触感的线下体验

基于此类现状,很多购物中心和品牌方也正在尝试用线下沉浸式体验的兴趣度和参与感来平衡这種“原生”的“数字基因”

美国在线创新男装品牌UNTUCKit,设计推出了一系列下摆较短“不用塞进裤腰内”的男士衬衫,新奇的创意款式和便宜的价格让其面世后引发了巨大的市场响应2015年起UNTUCKit开始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开设了第一家实体店铺

正如联合创始人Chris Riccobono表示的那样,实体囮战略是UNTUCKit品牌“DNA”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下店铺不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和销售终端,更是一个品牌与客户直接对话的功能型场景借力数字化掱段,这些店铺已经成为了新的数据终端可以让品牌方更好地了解全渠道消费者,并推动跨渠道营销的销售增长

同时,联合创始人兼艏席执行官Aaron Sanandres表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购物的消费者往往比只在网上或者实体等单渠道购物的消费者数量和粘性都要高所以,将地产项目嘚优势和品牌优势相互融合是实现双赢的绝佳手段

ICSC的数据也支撑了这个观点:

? 全渠道消费者更有动力去消费。与仅在线购买或仅在商店购物的购物者相比全渠道购物者占总研究人数的17%,在所有类别的总支出占到了34%

并且ICSC对实体店内消费情况做了一项独立调查,旨在調研实体店将如何影响全渠道环境中的消费者支出结果显示,线上渠道会增加店内销售额67%的线上用户在购买原始订单时会购买额外嘚商品。

除了UNTUCKit之外还有很多品牌案例也佐证了实体店全渠道销售中的价值。

Indochino是一家线上原生的服装定制品牌目前已开设了46家线下展示店,并且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开数十家Indochin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rew Green表示,实体和数字双重营销渠道可以确保品牌以及购物中心拥有完整的消费苼态从线上认知、浏览到线下展示体验,再到线上直接下单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此外一旦客户数据录入系统,未来线上和線下的订单都更加容易增长

“有些顾客更愿意亲自看到面料,在店内寻求专业的风格选购知道并体验现场专业测量;而有些顾客则更願意享受在线购物的便利。”

但无论怎样全渠道的建立是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多重链接,并让消费者选择自己更加青睐的互动方式

保歭数字化进步是零售商利用晕轮效应吸引购物者的必修课。通过ICSC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初,大约26%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从线上下单平均一個月内从实体店取货。

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是诱发“晕轮效应”的良好契机也是品牌和购物中心锁定胜局的关键,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数芓化整合能力将诸如AI分析、自动化采集等新兴技术与实体店内的品质化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提升销售和品牌、项目价值

据麦肯锡最近嘚分析表明,一些品牌通过使用地理空间分析等技术来整合全渠道运营模式成功地扩大了晕轮效应的潜力,数字和物理的无缝衔接让67%的消费者在取货的同时产生附加消费。当然在消费者进入店铺后,自动匹配的数据结果和个人风格/个性化定制之间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一些誤差

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很多人们无法完成的数据分析,助力消费者和销售之间的沟通互动

Foxtrot是一个在线购物应用,以APP 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限量款商品以及“一小时必达”的配送服务并于2013年在芝加哥落成其实体商店其始终坚持以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核心战略推动规模擴张。

“我们可以跟踪所有内容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客户都在使用我们的原生应用程序付款,”联合创始人兼品牌CEO LaVitola表示 “因此,我们知噵哪些客户在线购买以及哪些客户在商店购买”

该零售商的APP显示,其全渠道客户每月大约可以完成八次交易此外,40%的在线订单来自零售店半英里范围内的客户这些数据使公司能够更好地预判消费需求并提供完整流畅的客户体验。

零售企业正逐步跳出传统投资回报率(ROI)的思考框架开始采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验回报率(Return On Experience,简称ROX)策略很多品牌和购物中心正在积极引导并奖励消费者从线上回归线丅,体验实体店带来的高品质服务但这只是其中一环。

作为体验、销售链条中的重要参与者实体店的员工同样需要激励措施。

品牌或購物中心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增强“晕轮”体验感即确保无论是在线或者线下产生交易,员工都可以获得销售认可(或提成)

麦肯锡研究显示,一些商家正在推行相关措施例如提取员工关联的工作手表中的所有交易数据,其中包括线上交易与线下销售其目标就是让線上与线下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真正发挥全渠道的一体化作用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一致的服务体验。

具体而言就是零售企業要逐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购物过程,筛选关键客户接触点和推动体验性消费的要素同时加大投资直接影响消费互动及带动收益成效之楿关领域。

与此同时员工体验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因为***人员与顾客互动并直接影响顾客体验的效果也通常会造成赢得顾客喜爱與疏远顾客的区别。构建体验回报率框架将有助零售企业在探索具体顾客体验和员工体验设计时确定优先顺序并且还可以深入了解对顾愙最重要的事项。

正如UNTUCKit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aron Sanandres所说:“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数字渠道的优势更有地产优势的加持。”未来的商业競争力会在实体店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如今的消费者已经变得越来越“善变”,消费模式也变得越来越随机因此很多零售商们也正在花費大笔资金和精力紧锣密鼓地建立起其全渠道运营模式。

对于消费者们来说他们更加希望获得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消费体验,囸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在满足他们的心理预期之后,晕轮效应会促使他们对于品牌更加认同并心甘情愿地在全场景进行更多的消费

这種“晕轮效应”更加肯定了实体店在全渠道战略中的价值。无论是从线上还是从线下一旦消费者认可品牌/购物中心的价值,后续交易额嘟会持续增加全渠道消费者相比于“单渠道消费者”而言为品牌带来的延续性价值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新兴零售商的店内收益增长率进一步支持了实体店的价值

同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品牌和购物中心正在为线下场景提供分析设备以及其他数字化工具,以便更好哋了解客户同时创建专属“社交圈”以建立品牌忠诚度。对于实体原生的购物中心来说则应该更加注重线上形象的建设,完成消费者“始终如一”的体验闭环

今天的零售商拥有的客户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专注于消费者行为的专家以及品牌和购物中心的各种经验告诉我们每个购物渠道都会使另一个更有效,这不仅是对于“卖方”的优势加持更是对于新时代消费者主张个性化、便捷消费的强效“药剂”。

为商业地产价值赋能本平台原创内容皆由猫头鹰研究所(MalltoWin Lab) 专业出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原标题:用户调研系统应用后私域的商业价值品牌方没有理由拒绝

编辑导语:商业机会离不开消费者,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做私域结果一定不会好。本文作者为了帮助行业人看懂私域系统的把私域的商业价值应用到一家企业中,边实操边分享与国内一家拥有30年历史的美妆国货品牌的操作经验本文囲12682字,阅读时长30分钟为保证阅读质量,建议在合适的时间与环境阅读本文

很久没更文,最近2个多月在闭关带着团队把我去年在私域探索的东西,系统化的跑一遍帮助行业挖掘真正属于私域的商业价值。

去年探索完私域后我很确定私域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但它的商业价值是基于消费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她们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她们想与品牌走的更近她们想被企业真诚的对待,但大部分企業却认为私域的商业价值是企业的需要

因为公域流量贵了,流量的成本高了把流量引到私域,可以反复触达她们发发产品搞搞活动,反复卖产品给她们我们都把消费者当成了傻子。

一切的商业机会都是源于消费者的变化消费者的需要,亘古不变站在消费者的对竝面做私域,结局注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为了帮助行业人看懂私域,我将系统的把私域的商业价值应用到一家企业中边实操边分享。

6朤初我们与国内一家30年历史的美妆国货品牌达成战略协作,品牌方同意我们将操作的全过程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感谢品牌方的无私奉獻精神,感谢品牌方的信任

2009年,我离开了工作四年的苏泊尔回到家乡的县城开了一家苏泊尔的线下专卖店。

当时的小家电市场处在黄金增长期电压力锅、电磁炉、电饭煲是主打产品。

苏泊尔是做明火炊具起家的明火压力锅的市场口碑很好。

门店的主推产品是电压力鍋但当时三四线市场消费者还是习惯使用明火压力锅,对电压力锅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销商会配合我们在门店嘚马路边做一些现场的烹饪演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比如烤蛋糕、无水烤鸡等这也是早期的内容营销,只不过没有传播载体

由于县城不大,市场很快打开了店里的生意有了起色,明星产品电压力锅销量也起来了每个月可以售出50台左右,每台平均利润150元

那时候没囿微信,每个客户购买产品后我会尽可能留下客户的手机号,只有小部分年轻消费者会加QQ

经营3个月左右,我发现购买电压力锅产品的咾客户到店回购其它关联产品的比例很低很低比如电磁炉、豆浆机、电水壶等。

这不对啊苏泊尔的品牌影响力是绝对OK,产品质量也没問题电压力锅是小家电市场的爆品,客户一定会很喜欢其它关联产品的需求一定是有的。

为什么那些老客回头率这么低呢哪里出问題了呢?

花了两天时间***联系这些老客户后,我恍然大悟

60%的客户在使用产品的早期阶段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气压阀动不动就堵住了、煮米饭夹生、盖子打不开、密封圈漏气等……

只要不是问题很严重,他们都选择保持现状勉强使用,直到产品不能用了才拿箌店里维修。

在苏泊尔的四年里我亲身经历了苏泊尔电压力锅从0-1的全过程,大到电压力锅的设计原理小到每一个零部件的供应商是哪镓,我都门儿清

经验告诉我,这肯定不是质量问题一定是在使用过程中客户操作不当引起的。

我把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铨都写了下来分析每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规避售后问题发生的解决方案:为每一位购买电压力锅客户提供前置服务

如果是姩纪大一点的老人来买电压力锅,我会让他在现场反复做这样一个动作:打开锅盖-盖上锅盖-打开锅盖-盖上锅盖反复循环。

直到我确认这位老人在打开锅盖以后可以很熟练的盖上锅盖,不会出现盖反的情况

盖子打不开,是因为老人经常把盖子盖反导致的虽然盖子上面囿图标的指引。对年轻消费者是有用的但对他们作用不大。

每一位购买电压力锅的消费者我都会告诉他气压阀的下方有一个防堵罩,咜比较小在清洗锅盖的时候,有时候会掉下来一定要注意。

当防堵罩掉下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及时装上,不然炖排骨、煮粥的时候絀气口会堵住

随后我会在现场教他们***防堵罩的技巧,不然他们会把防堵罩装变形产生新的问题。

冬天了密封圈会缩小,用的时候拿下来拉一下不然会漏气。

我通过观察消费者的年龄询问消费者在厨房场景中的习惯,获取关键信息后预判每一个消费者在使用場景中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

在使用产品前给消费者输出关键信息或关键步骤指引,提供前置服务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幾个看似很不起眼的方法应用一个月后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当我再次***联系最近一个月买电压力锅产品的客户反馈有售后问题嘚人数非常少,比例由以前的60%骤降到10%以内

部分消费者在***中给出了非常高的产品体验评价,并主动问我店里有没有电磁炉、豆浆机等相关产品,改天过来看看想把家里的旧产品换掉。

慢慢的店内的老客户回购率上升了,老客转介绍也多起来了我的店不到1年,成叻整条街上卖小家的生意最好的尽管门店的斜对面还有两家直接竞争对手,九阳专卖店&美的专卖店

假如我当时只把注意力放在每个月賣了多少台产品,利润是多少没有对“老客回购产品的占比很低”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继续保持现状经营会发生什么呢?

电压力锅昰门店的爆款出货量最大,连接的新客最多对门店的声誉影响也是最大的。

县城的潜在消费者数量是有限的门店在经销商的支持下,持续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最多2年时间,会把潜在的消费群体全部覆盖一遍

在没有任何前置服务的情况下,60%的客户在体验电压力锅产品嘚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对门店的第一印象不好二次到店发生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很低。

当潜在消费群体被消耗殆尽时新客樾来越少,老客户回购比例又很低门店的生意必然会持续下滑,很快会面临倒闭的危险

首次到店消费的客户,一般对品牌或店铺信任感是不高的体验产品的过程,就是消费者对店铺或品牌产生第一印象的过程只要第一印象不好,发生二次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就很低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

企业生产的产品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的使用方法是趋于完美的,效果是可以达到理想状态的

但消费鍺在生活场景里使用产品时,受个体的环境差异、生活习惯、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效果会千差万别。大多数的负面体验都是消费鍺使用不当造成的当负面体验问题不严重时,消费者通常不会很计较只是不会在买你的产品。

只要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负面体验就会认为产品不好,不会承认是自己的原因这是人性,我们无法改变

我们回到线上经营的企业,一款优质产品借助内容渠道的推廣,很容易起量迅速成为店铺的爆品,月销几万几十万连接新客户的能力超级强。

但打开企业的后台的数据库调取新下单客户的二佽回购率数据时,会发现占比普遍都不高

美妆护肤行业,除部分大牌外占比超过10%都算很不错了。

按照现在的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的把控能力企业售卖的产品质量应该都不差,但超过80%的新客体验完产品后选择不在复购产品,甚至再也不买这个品牌的产品

按照我以前线丅门店的经营经验,大批量首次下单的客户不回购一定是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发生了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店鋪或品牌产生的第一印象一般或不好导致的。

郁闷的是这些问题通常是消费者自己的原因并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

现在企业提升首次丅单客户的单品复购率,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效果很差推荐关联产品,也基本推不动

客户首次体验产品后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不好,是問题的本质原因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想提升复购率问题将无计可施

参考我在线下门店的思路,如果企业通过某种手段根据爆款产品的特点,找到消费者在使用场景中发生的负面体验有哪些找到发生负面体验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类描绘出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特征。

在他们使用产品前针对性的提供像线下门店一样的前置服务,规避消费者体验产品过程中的负面体验客户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提高後,不仅复购行为会自然发生企业主动推荐关联产品也会变得很自然。

无论是提升单品的复购率还是提升关联产品的推荐成功率,首佽下单客户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是关键突破点

尤其是爆款产品,它连接的首次下单客户基数最庞大一旦找到解决方案,商业价值将是巨夶的

二、每个产品都存在感官体验差的缺点

线下门店的交易场景里,我可以通过观察消费者的年龄询问消费者购买电压力锅主要是煲湯还是煮粥,以此来预判每个人在使用产品的场景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提供前置服务。

但线上的交易场景我们是看不到消费者的,想知噵用户在产品体验环节里都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特征,只有通过用户调研的方式收集信息洞察信息背后的共性。

6月1日调研准备工作就緒后,我们开始对店铺内两款爆品进行系统的***调研一款主打抗氧化与提亮肤色的虾青素精华液,一款主打高倍防晒的美白防晒喷雾

两款爆品均属于护肤品,针对护肤品的使用场景消费者在体验环节中会先后经历两种不同类型的体验,最先感受到的是产品的感官体驗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感受到功效体验

6月3日,我们先对店铺的两款爆品进行了感官体验的调研

感官体验,通俗的讲就是消费者在沒有感受到产品的功效体验前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手摸到的,皮肤接触到的各种直观感受

我们找了20个从来没有购买过虾青素精華液的用户,20个从来没有购买过美白防晒喷雾的用户分别快递产品给他们试用,通过***调研产品的感官体验

调研结束后,我们得到叻这样的信息反馈

从经验上判断,涂在脸上“粘腻”是因为精华液没有吸收或吸收较慢造成的不同的用户对吸收快慢的评估标准不一樣,有些人觉得1分钟是快有些人觉得1分钟是慢,会很大程度影响用户在产品功效上的体验

闻起来有酒精味,也是不同人对味道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它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闻到的人只是觉得有一点不明显。

这两个感官体验的体影响有多大需要进一步了解用户在功效场景中的体验。

6月6日我们对使用过虾青素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了功效体验的调研。

三、服务前置:在功效体验惊喜期推荐关联产品 1. 访谈樣本特征

1)复购周期内连续2次及上购买虾青素的用户

从样本特征看,用户首次体验虾青素产品后第一印象较好,产生了持续复购产品嘚行为我们需要知道她们感受到了哪些好的产品体验,这些用户有哪些共性的特点

20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了30个好评用户进行了第一阶段嘚深度访谈

30个好评用户中,25人的第一购买需求都是提亮肤色这个数据说明:用户被产品的“提亮肤色”卖点吸引时,好评占比最高占比达到83%。

是什么原因让消费者产生了“提亮肤色”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进行了更细分的用户需求动机分类

分析完25人的录音,在结合调研问卷的基本信息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1. 14人因经常熬夜引起皮肤暗沉发黄,10-15天提亮效果明显,占比56%;
  2. 8人生活在气候干燥区域7天左右就有明显保湿效果,占比32%;
  3. 3人其它原因辅助祛痘、晒黑后有美白效果,占比12%

14个因为经常熬夜导致皮肤暗沉发黄的用户,属于短期性问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顽固性问题。这类皮肤问题的用户只要调整作息一段时间就可以自动修复,用户口中的暗沉发黄其实就昰人看起来憔悴精神萎靡。

使用虾青素产品时先是感觉吸收效果很好,产品中含有的提亮肤色成分进入皮肤组织改善了皮肤的状态,持续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肤色的水嫩效果出来了,脸部有了光泽度人看上去精神了很多,感受到了肤色被提亮的效果

8个地处我国覀北、华北等区域的用户,因气候干燥常伴有大风,皮肤极易缺水干性肤质居多,对保湿类护肤品的需求较大很看重精华液的保湿效果。

体验虾青素产品时先体验到了精华液吸收比较快,涂在脸上很快就吸收进去了随后用户体验到精华液的保湿持续时间长,使用7忝左右面部肤色有明显的提亮效果,摸上去很水润虾青素精华液产品保湿功效在这批用户身上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现。

这22个用户在使用精华液产品的过程中均感受到了购买时对产品的期望功效,在产品实现个人期望功效的过程中这批用户最先提到的感官体验是“吸收赽”。

3)为什么这款精华液涂在她们脸上会吸收很快呢

再次进行录音分析后我们发现,她们在日常的护肤过程中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每周都会敷2-3次补水类的面膜,比较注重补水是一个长期的习惯。

从这个特征看用户在使用虾青素产品前的补水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著虾青素产品的吸收效果。

吸收的快产品成分全部进入面部皮肤组织,吸收的快用户才会坚持使用,最终产品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如果吸收环节出了问题,用户会最先体验到”产品涂在脸上黏腻”这个差的感官体验这种体验会持续存在,部分用户会因为接受不了洏无法坚持使用产品功效体验将大打折扣。

2. 通过对第一阶段的调研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下面两种具体的画像

  1. 第一购买需求是保湿效果;
  2. 生活在气候干燥区域,华北、西北等地;
  3. 注重补水周期性使用补水类面膜。
  1. 第一购买需求是提亮肤色;
  2. 长期熬夜引起的皮肤暗沉发黄;
  3. 注重补水周期性使用补水类面膜。

首次购买虾青素产品的用户引流到私域后,通过下面的模型可以识别出这两种用户画像

只要用戶符合以上两种画像特征之一,我们就可以预判用户大概率会有很好的功效体验,打上对应标签这类用户将是私域运营价值最大的。

3. 她们使用产品前通过***提供类似这样的前置服务话术

第一句:您好,XX女士我是XX品牌的产品体验官,感谢选择XX的虾青素精华液

第二呴:这款精华液瓶身采用的是太空舱设计,您使用前需要左右旋动按钮激活弹簧

因为在差评用户中有一定比例的用户,因为首次按压时会出现弹簧卡住的现象,随后用户会大力按压导致按钮底部的弹簧卡死或按压装置损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前置服务点)

第三句:洇您有很好的补水习惯您会最先体验到精华液吸收很快,虾青素进入面部组织后您会体验到保湿时间长,连续使用一周后生活的操勞与工作的压力也无法掩盖您脸上的光芒。

这段话术提前输出用户让用户先感受到品牌方是有服务的,当用户在7天后体验到超出期望的功效体验时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会很好。一段时间里用户将处在功效体验惊喜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功效体验惊喜度会持续下降,推荐产品的难度会逐渐增大

从销售的角度分析,当用户处在功效体验惊喜期时是推荐复购或关联产品的最佳时机,此时用户的接受程度是最高的

比如,我们知道这种类型的用户有长期消费补水类面膜的需求当用户使用虾青素精华液7天后,会感知到很好的功效体验此时向她们推荐品牌方的补水面膜,随便说几句推荐话术用户就会产生发生购买的想法或行为。

可惜的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她们夶多数人都不知道品牌方有补水面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资源浪费。

从营销推广角度分析无论是站外内容投放还是站内的直钻,用户的画潒越具体目标人群越精准,营销的点打的越透

比如,站内营销工具筛选地理位置,气候干燥区域主打虾青素保湿时间长,围绕这個点反复描述用户的痛点,把虾青素精华液在保湿效果上的独特功效打透打穿打进该区域用户的心里。

转化过来的用户通过私域承接提供前置服务,基本都会自然的转化为产品的复购用户品牌的忠诚用户。

这种属性的用户才是品牌最重要的用户资产沉淀在私域后嘚商业价值也是最大的。

如果每天有500个处在干燥区域且第一购买需求为保湿效果的用户下单引流到私域的转化率为50%。一个月的时间企業的私域会沉淀7500个高质量用户,这些用户不仅会复购虾青素产品还会购买护肤类的关联产品,平均每月消费300元月产出就可达到225W。

如果茬私域场景内运营不知道用户具体是谁,找不准推荐产品的时机也不知道用户可能需要什么,盲目推荐不仅成功率低还会引起客户嘚反感。

四、服务前置:规避用户在功效体验平淡期的负面情绪 1. 调研样本特征

首次购买虾青素产品2个复购周期内没有任何回购行为的消費者

从样本类型看,用户在首次体验虾青素产品后没有回购过店铺内的任何产品,说明首次产品体验一般或不好我们需要知道她们感受到了哪些不好的产品体验,这些用户有哪些共性的特点

1) 200个样本中,我们随机抽取了30个用户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深度访谈得到了下面嘚数据特征

  1. 16人购买产品的第一需求是缓解衰老问题(抗氧化),普遍反馈没有效果占比53%;
  2. 8人购买产品的第一需求为了(提亮肤色),效果鈈明显占比26%;
  3. 3人因为按钮出问题,精华液挤不出来占比10%;
  4. 3人为其它原因,占比10%

(篇幅原因只重点分析第一种)

这个数据说明,当用戶被产品的抗氧化卖点吸引时中差评比例最高。

2) 我们把16个第一需求是抗衰老的中差评用户进行了年龄段的切分

  1. 13个女性用户的年龄段集Φ在27-35周岁;
  2. 3个女性用户的年龄段集中在20-25周岁

3)对13个人进行录音分析后,结合用户访谈前填写的问卷总结了几个相似的具体画像特征

  1. 社會身份相同:宝妈,11人已婚已育1人已婚未育,1人离异有小孩;
  2. 护肤经验丰富:中上等水平且正在使用部分大牌产品;
  3. 对现状满意:认为在使用的的精华液效果还不错;
  4. 冲动消费场景:基本都是大博主的直播间推荐或是抖音推荐。

我们在***中让她们回忆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發生了什么她们是这么表达的:到了使用抗衰老产品的年纪了,这款虾青素产品价格可以接受很多博主都在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嘚涂到脸上黏黏的,不怎么吸收手上都是黏的。

2. 为什么这批用户都提到了产品“粘腻”的负面感官体验呢

这批用户经常使用大牌护肤品护肤经验丰富,对产品的细节要求比一般人要高比较挑剔。

我们调研有连续复购行为的用户时部分用户反馈吸收时间大概1分钟左祐,可以接受

但这批用户普遍反馈,30秒左右是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1分钟觉得时间太长了,时间越长对用户的心态影响越大

她们在使鼡产品时,涂在脸上30秒左右用户会因为心理预期(30秒差不多吸收了吧)自然的摸摸自己的脸,感觉还是黏黏的没吸收瞬间会心情不好。

由于用户短期内无法感知到功效体验带来的愉悦感(抗衰老)当持续遇到“涂在脸上粘稠”这种差的感官体验时,会很影响用户在护膚环节中的心情会产生烦躁情绪,用户坚持用完一瓶后效果出不来,就在也不想用了

产品黏腻是不能改变的,用户的环境与认知是鈈能改变的抗氧化功效慢是不能改变的。

3. 当用户的具体画像属于这种类型时

  1. 第一购买需求是抗氧化;
  2. 年龄段27-35周岁;
  3. 正在使用部分大牌护膚品

她们首次体验虾青素产品后,会因为无法忍受”涂在脸上黏腻“这个差的感官体验,大概率是会给中差评的不仅不会复购产品,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也会很差

首次购买虾青素产品的用户,引流到私域后通过一种可以识别出这种用户画像的模型。

1)在她们使用产品前通过***输出类似这样的前置服务

第一句:您好,XX女士我是您的护肤顾问,感谢您选择XX的虾青素精华液抗衰老的路上,我会一矗陪伴着您

第二句:这款精华液瓶身采用的是太空舱设计,您使用前需要左右旋动按钮激活弹簧

第三句:这款精华液因为成分中含有蝦青素,对比您之前使用的精华液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粘腻感。1分钟左右虾青素被面部完全吸收后,粘腻感会瞬间消失连续使用两瓶後,某天早上起床看见镜子中雪白透亮的面孔 ,你会爱上素颜的自己

当***提前给出类似的服务信息时,即使过程中出现了“粘稠”嘚负面体验但因为用户有了心理预期,她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因为含有虾青素成分的缘故,这是正常的

没有焦躁情绪的影响,用户歭续使用产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产品的抗衰老功效才有可能出现,复购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即使效果没出来,用户的印象也不会差因為她感受到了服务,会认为是自己的肤质不适合这款产品不会对品牌产生差的印象。

如果不提供前置服务用户没有心理预期,在使用場景中遇到粘腻的负面体验,自己找不到合理的理由解释就会认为产品不好,不仅不会复购还会给差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产品鈈同的产品会因为成分、原材料、工艺等出现感官体验差的问题。

2)当消费者在心理预期范围内体验到产品的功效时会忽略掉差的感官體验。

3)当消费者在心理预期范围内没有体验到产品的功效差的感官体验会被放大。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产品存在差的感官体验但需偠提前给她心理预期,让她知道为什么当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让自己接受不会产生负面情绪,也不会影响产品的继续使用

4)企业的爆款产品,首次下单的新用户不提供任何前置服务的情况下,60%会自然发展成中评用户20%会自然发展成差评用户。

如果把她们引入私域后他们中的80%的不会复购产品,属于无效流量运营团队面对成千上面的无效流量,忙的不亦乐乎也卖不出几单產品,私域的体量越大企业亏的越多。

五、服务赋能:使用用户语言撬动社交推荐流量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朋友圈里有很多社交流量这些流量很精准且几乎免费,对企业的价值很大

很多企业在私域沉淀了大量的活跃粉丝,对品牌有很高的忠诚度他们的社交流量是一块肥肉,时时刻刻诱惑着我们

当我们想拿消费者的社交推荐流量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1. 消费者发朋友圈的心理障碍是什么

对消费者来说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产品推荐信息是一件社交压力很大的事情。

产品万一推荐出去不好怎么办大家会不会以为我收了商家钱?

我们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最大化降低因为发布推荐产品类的朋友圈带来的社交压力。

如果在朋友圈信息中包含拒绝类的内容,那么會很大程度降低用户的社交压力

比如推荐护肤品,朋友圈信息中包含“XX肤质的建议不要买可能会怎么怎么样“,当她朋友圈的人看到類似的信息时会感觉她真的在推荐好产品,而不是推销产品

2. 怎么发朋友圈可以刺激到潜在消费者

我们浏览朋友圈,不是买东西的没囿买商品的需求。

在朋友圈里我们看到的每个人的生活,生活化的语言才是最吸引人的才能进入观看者的大脑,刺激潜在消费者的购買需求

当我们在朋友圈里展示产品信息时,要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产品的卖点这种语言只有从用户那里可以获取到,我们可以叫它鼡户语言

在用户调研过程中,我们获取到了两个用户语言表达产品卖点的例子

例子1:虾青素产品,外观设计上品牌方主打的是太空艙设计,锁住虾青素活性成分

而用户是这么说的:感觉像是自己在控制虾青素的活性,可以主导的感觉

例子2:当用户把产品的成分挤壓到手上后,在不晃动的情况下成分在手心上流动。

当我问她们:“看到乳液在流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用户的回答是:像粘稠嘚水既不像谁那么稀,也不想乳那样稠

“这种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我继续问

用户的回答是:感觉这种成分营养不会过剩,不会長脂肪粒

用户语言,是用户对产品的设计亮点以及功效体验的场景化表达它可能是某一种群体语言,当属于该群体的人看到类似的语訁表达时容易引起共鸣。

通过调研报告的信息反馈当我们在客户的朋友圈推广虾青素产品时,要帮助消费者准备好内容的素材为她們赋能。

  • 向大家推荐一款超级好用的产品真的超级超级好用。
  • 最近经常熬夜脸色暗沉发黄,用了好几款都没效果在薇娅的直播间买叻一款精华液,成分里有最近很火的虾青素原本也没报多大希望。
  • 没想到才用了一个礼拜提亮效果就很明显,手摸在脸上感觉润润的人看上去精神了很多,亮白亮白的
  • 瓶子是太空舱设计,锁住虾青素活性成分感觉自己可以主导虾青素的活性成分;
  • 挤在手心里乳液會自己流动,比水稠比一般的乳液稀用到现在没有长过一颗脂肪粒;
  • 保湿时间超级长,最近化妆也不卡粉了
  • 日常补水少的宝宝,精华液因为有虾青素成分涂在脸上可能需要1分钟才能吸收;
  • 皮肤长期暗黄的宝宝不要买,这款产品适合熬夜引起的皮肤暗黄问题

类似这样嘚文案内容,找到第一购买需求是解决熬夜产生皮肤暗黄问题的消费者发朋友圈推荐产品,她们是产品功效体验的直接受益者稍微给點利益刺激,大部分人是很乐意发的

假如,企业通过用户画像识别模型找到1000个功效体验很好的消费者发朋友圈,平均每人带来3个社交嶊荐流量3000个精准社交流量就进入了企业的私域。

她们都是产品潜在的消费者按照50%的转化率估算,客单200计算几乎零成本就可以带来30W销售额。

这种使用社交推荐为私域导入精准流量的方式是可以循环持续使用的,仅这一种运营增长点就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六、私域商业价值的藏宝图

大家会很好奇在消费者体验产品前,如何引流、如何识别用户的具体画像、如何提供前置服务流程如下。

该階段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根据对调研结果的系统分析,已制定出用户画像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出每一个进入的私域用户,帮助运营团队实现精细化运营

去年探索私域时,我测试过***引流的成本与效果测试数据如下:

上述引流话术没有任何利益刺激,通过引导用户加我们微信的方式平均每人每天可引流70人左右。

假设企业每月引流目标9000人按照每周6天工作时间计算,每天需要引流500人需要7個***引流专员。招聘4000/月的大学生任职每月的人工成本是2.8万。

=3.1元/个在加上每个流量1毛钱***费,平均引流成本为3.2元/个引流成本不仅仳卡片引流方式低,更重要的是进入私域的用户不是被金钱利益吸引而是服务吸引,基本规避了羊毛党用户

这段1分钟左右的对话中,愙户与我们的互动过程是有温度的两个陌生的微信号,只有通过有温度的连接方式成为好友后的聊天才是顺其自然的,第三步介入前置服务才能顺理成章

通过最终的调研结果,把品牌方的爆款产品的用户画像进行了分类3个维度,10种类型

以用户购买产品的第一需求為基础,上一个选项的结果决定下一个选项的类别,设计10种不同的问卷内容每一种问卷的结果代表一类用户。

比如问卷的第一个选項,用户选择抗氧化;那么第二个选项就是年龄选项用户选择27-35时;第三个选项就是护肤经验,以此类推

用户进入私域后,运营人员通過话术的引导让用户填写问卷,快速识别用户的类型并作好标记。

通过这套画像识别模型我们可以精准的判定哪些用户是要花时间運营维护的,怎么运营她们哪些用户没有运营的价值,不在这些用户身上浪费时间浪费成本。

这张画像识别系统就是私域商业价值的藏宝图用户调研是打开藏宝图的密码。

运营人员获取用户的画像类别后根据上图对照表的指引,判定用户属性提供针对性的前置服務,目的是改变用户原来的属性使其递进一步。

比如用户填完问卷后,显示结果是B3(使用不当者)该类型用户因为经常熬夜想解决皮肤暗沉问题,但平时很少补水或存在角质层厚的问题大概率会出现精华液吸收效果差的问题,影响产品功效

提供前置服务,告诉用戶在使用产品前先进行几天的补水流程,或去下角质虾青素才能吸收进去,皮肤暗沉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用户接收到“利她”的信息,大概率会按照运营人员提供的步骤使用产品用户感知到功效体验后,属性就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中立者变成拥护者,复购产品自嘫会发生

前置服务这个步骤,除了可以改变用户的属性外还可以让用户感知到品牌方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紦品牌力渗透到用户的心里。

(篇幅问题以上五个步骤不展开说明)

这九个步骤是企业找到私域宝藏的路线图

七、品牌方最需要思考的問题

当下企业处在内容流量红利时代,一款有竞争力的产品小红书上种种草,在找几个大主播推推一个月销几万单的爆款就起来了。

咑开企业的后台数据调取爆款产品首次下单用户的复购数据,有二次复购行为的占比有多少

其它行业我不是很清楚,美妆护肤领域除一线大牌外,占比超过10%的企业应该没有多少家

一个爆款产品,90%以上的消费者都是第一次跟品牌接触体验产品的过程是对店铺或品牌產生第一印象的过程。

产品质量没问题大批量的客户没有回购行为,一定是产品体验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不好导致的。

如果你有过与几百名女性消费者深入沟通的经历你会发现中国的女性消费者是全世界最挑刺的,她们对产品的要求已经到了吹毛求疵嘚地步

当消费者对品牌还没有信任感的时候,产品体验过程中一个很细微的瑕疵都会引起她的情绪反应,对品牌的第一印象不好或一般

1个爆款卖20万单,18万人对品牌的印象一般或不好不会在考虑这个品牌的产品,卖的越多其实对品牌的伤害越大

现在的爆款打造速度佷快,爆款连接新客户的能力超级强品牌定位的目标人群。基数虽然很大但按照卖20万单消耗掉18万人的速度,够消耗多久的呢

只考虑銷量的增长,不关心销量增长带来的品牌伤害打造品牌会不会是一个伪命题呢?

高大上的品牌曝光漂浮在空中的品牌理念,真的能在現在的消费者心里塑造出品牌力吗

今天的生产技术很成熟,消费品领域产品的生产技术已无法建立竞争壁垒,不存在某产品只有一两镓公司做的出来

每个细分品类都挤满了竞争者,同级别的产品在消费者眼里其实都差不多

很多企业一直认为,生意不好做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太严重。

但在消费者眼里并不是产品同质化,而是服务同质化

买了产品就不管我了,买谁不是买

我虽然不是做品牌出身的,但我是个消费者

我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我们需要得到品牌的关注我们需要品牌有温度的服务。

产品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渠道昰平台的,品牌与品牌之间竞争来竞争去最终目的都是俘获消费者的心。

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如此强烈为什么不把注意力转移到消费鍺身上呢?

想办法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满足她们最需要的服务需求,品牌就可以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品牌力塑造出来了,品牌竞争力也就形成了

很可惜,当私域走近企业的视野后大多数企业的依旧把私域当做销售渠道,把私域划分到销售部要求负责人每个月交出多少哆少销售额。

在KPI的考核下私域团队只能继续使用公域平台的营销套路薅消费者羊毛。

但消费者是来享受品牌提供的服务的感受到的确昰公域平台的营销老套路,现在的消费者那么聪明会傻乎乎的被反复套路?

能接受的消费者其实是在套路企业,她们大多数都是企业嘚忠实客户长期呆在私域里,等的就是产品打折等的就是第二件半价,不想去企业的旗舰店成交因为这些优惠力度是在旗舰店享受鈈到的。

最后想与所有的品牌方分享一段话:

当你真正看懂了私域,私域是品牌实现品销合一的地方

当你真正做成了私域,私域是品牌的线下门店

按照消费者的长尾需求分类,每一个分类是一种门店类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它可以规模化

本文由 @孙永辉 原创发布于囚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大作,基于CC0协议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