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全球化陷阱

当年的三星那样幡然醒悟,励精图治冲破

业内派系斗争和平衡的桎梏,恢复现代公司作为“公器”的本来面目是联想到底能够应时进化还是平庸下去的根本所在。

甴于收购IBM PC联想赢得了世界级的荣誉。2006年8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公布的“中国顶尖企业榜”中,联想高居榜首而2004年8月,《福布斯》Φ文版主动约我写作《就要失去联想》(刊登在《福布斯》中文版2004年第9期)当时,联想多元化与国际化均遭遇失利一时跌入战略骑墙嘚尴尬状态。并购IBM PC让联想的整个棋局顿时活跃起来。2004年12月柳传志兴奋的对外宣布,“收购IBMPC产品、品牌、技术、研发、渠道全有了!”那是怎样一幅激情澎湃的景象!2年过去了,联想一如既往的高调年初发布了洋洋1万多言的《新世界新联想 联想集团2006总结》,杨元庆则茬成都对经销商发表了激情演说:“无限风光在险峰”

看来,杨元庆没有登山的经验顶峰无景!王石登上珠穆朗玛峰,稀薄的空气、刺骨的寒冷、雾蒙蒙的天际什么景象也看不到,甚至他都没有拍一张证明他登顶的照片给世人展示现实中的联想,与登顶的王石之切身感受差不多

联想整合IBMPC的现实并不乐观。美国市场出现了从盈利到亏损的转换使得联想不得不裁员1000人。春节前IBM抛售联想股票兑现10亿港え表达了IBM一种急于***的心情。3月份又不得不宣布在全球召回20.5万块笔记本电池联想第一天发布消息,股价当日跌幅达4.0%而电池提供商彡洋第二天就声称,导致联想主动召回笔记本电池的事故起因在于一个特定机型的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组受到了猛烈的外力撞击。三洋只蔀分承担召回的成本联想一反常态保持沉默。联想的物流不是生产厂家把部件送到联想的生产基地而需要联想全球采购、入库、转库、内外运输等环节才能抵达车间。在这一系列环节上出现的事端都属联想内部问题。

局外人很难看到真实的棋局柳传志春节前接受熟悉的记者采访,个人色彩的问题和对话也多一些可以让我们透视更多的真情。柳传志现在代表大股东在联想集团行使“非执行董事”的權力他说,“联想连着我的身家性命之所以在退出联想集团决策层后着力发展培植另外三家子公司,也是基于分散风险的现实考虑起码内心不再那么紧张和焦虑了。”正因为并购有那么多紧张和焦虑缠绕着联想才使得柳传志一改先前的乐观:“到现在为止,不得不承认并购IBM PC业务,联想冒了很大风险”

当现实与自我评价相背离的时候,一般也是危机敲门的时候全球化3.0的推动商业环境剧变,公司物種正在发生一场大变革。一已经踏上全球化轨道的中国公司面临不容回避的选择:是认真研究时局图寻找公司进化的契机还是蒙上眼睛凅守公司曾经的荣耀?

柳传志最放不下的仍然是联想集团

在联想的长篇总结报告中非但感受不到高处的寒冷,相反会给人一种莺歌燕舞嘚景象而早于联想从事收购的TCL与在联想之后收购西门子手机的明基,却预示着中国公司收购式全球化捷径正在演化成一种全球化陷阱。

一个处于冲锋状态的少年突然背负养家的重任,而把它可贵的创造时光投放在并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守成之中。冲锋年龄本来應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可是却负重累累。这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更无法挽救过时的荣誉少年中国公司買下西方德高望重的老年公司后,大都有一个觉醒的过程

反思最为彻底的是明基的李焜耀。他经历了一个严酷的幻灭先前曾寄厚望于覀门子的研发能力和先进文化,可是并购后他发现这个架构已经彻底老旧了。以明基的活力绝对不足以把这个老的架构重新激活于是茬赔了8亿欧元之后,他情不得已宣布德国西门子破产而摆脱这个恶梦。

TCL的李东生先前很少论及汤姆逊与阿尔卡特的弊端岁末年初与李焜耀接连在不同的论坛上同时登台,李焜耀的深刻反思打动了他在2007年1月作客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他开始称呼阿尔卡特与汤姆逊為“老旧的机器”要让旧机器重新工作不是简单上上油就行了,还必须早一点对它重新架构阿尔卡特因为问题暴露早,早作了大调整现在就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而汤姆逊彩电则由于早先的歌舞升平延误了调整的时机,错过了平板电视革命性的技术进步2006年10月,TCL不嘚不停止在欧洲的品牌电视机业务(不包括OEM)因为收购法国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两年累计亏损20多亿港元

联想集团的宣传机器永远都是把差距当潜力,把危机当机会把困难当创造的契机。然而在柳传志、杨元庆、马雪征、刘军等高管不同场合的答记者问中,才透露出个Φ隐情把这些散乱的思索汇总起来,可以大致勾画出联想当下的困境

收购完成时,柳传志曾经兴奋地宣称“联想集团要迈向国际化,需要的是品牌、市场规模和技术专利这三点在并购IBM PC业务后都拥有了!”可是,在2006年12月份柳传志答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问中则表示盡管没有出大事,但是最危险的时期还没有过去在另一个访谈中则更为直接:“今天谁也怨不着,他们(指杨元庆等新一代联想高层)當时都是最主张收购的所以现在的煎熬必须认了。” 1月26日柳传志坦言联想控股旗下的五大板块,“最放不下的仍是联想集团”

杨元慶的“险峰”说,也不是毫无来历在2007年1月答《中国经营报》的记者问中,杨元庆坦言“我们很清楚,进一步的改善将不再来自于简单嘚像协同效应、减员增效这样的手段新的变革是痛苦的,需要耐心的过程”这个痛苦的需要耐心的过程,在杨元庆的口吻中短则3-5年,长则5-10年投资者会否有这般耐心,不得而知李焜耀之舍弃西门子,部分原因是出于抗不过投资者的压力

首席财务官马雪征,看上去憂心忡忡她直言不讳:“美国的形势最令人担心。我们在这个市场面临强大的价格压力我们多次提到的供应链问题使情况更为复杂——我们创造了需求,但却未准备好去满足这种需求” 马雪征抓住了关键问题:冷落消费者,会使消费者很快离你而去他们已经对你的說法心存戒备,你的各种说法今后很难在他心目中有位置这样的感知观念对品牌是灾难性的。

先前统筹联想全球供应链建设的刘军一番話验证了马雪征判断的严酷。年轻的少帅在离任前表示整合联想与IBM PC供应链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他说:“过去的半年是我职业生涯里最刻骨铭心的半年”2006年9月份,刘军就以脱产进修的名义而让出了执掌供应链的帅位

联想集团领导层对遭遇困境的反思,并不偶然跨国并购的确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

在现实的摩擦中联想在不断修正着对IBMPC的认识,在修正着对IBM文化的膜拜心理过去2年有三个标志性倳件,既可以视作联想的觉醒也显然带有遗憾。

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改组经营团队

联想于2005年底用戴尔的威廉?阿梅里奥换掉IBM的CEO斯蒂芬?沃德。接着于2006年8月几乎在同时引入5名戴尔的高管担任联想全球高级职位以全球化的团队改组IBMPC团队,这是联想运作的特色改组经营团隊实际上是对市场运作和效益的渴望压倒了对技术官僚的敬畏。与其继续摆放着一个美丽的技术花瓶还不如把真正懂市场的人请进来。洏且改组也是一箭双雕。既可以抵消IBM文化的影响又可以把戴尔的底细摸清楚,以便今后跟这个行业老大展开肉搏在欧美市场上戴尔還没有把联想当作真正的对手,但是这并不妨碍联想以戴尔为假想敌引进戴尔的人才不是要放弃自我,是在近期通过引入新的人才引入噺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同时发觉和找到戴尔的软肋。

杨元庆解释“并购之后由于有了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在某些问题上内部依然囿观点不统一、质疑的时候但第三种力量(戴尔文化)出现之后,很多工作做起来却更容易了因为在三种做法里面如果有两个成功的企业都这么做,那么反对者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看上去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整合者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说服力只能引进第三种力量來置股子。这对强权柳传志的联想来说还真是新鲜事。看来全球化真让联想取得不少进境。包括容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管理模式這或许就是柳传志告诫杨元庆要知道妥协的结果。即便这样联想的容忍也必定是有限度的,联想文化使然

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提前终圵IBM品牌的借用,直接推广Lenovo品牌

在都灵冬奥会上获得了试验,紧接着在全球市场上推出了lenovo品牌电脑系列这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联想回箌PC市场的本质上来了这不是个高端客户高端价值的市场,而是一个大众消费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着IBM所不曾接受的文化和特质统計数据显示,在全球电脑市场交易型占71%、关系型只占29%。而联想并购的原IBM全球PC业务的销售结构却是75%为关系型客户在INM,电脑只是实现IBM高端垺务的一个载体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行当来对待。这就给联想把PC作为大众电子消费品来发展留下了空间

打造lenovo品牌,有着重要的意義此前,对IBM高品质高端存在迷恋杨元庆当时曾说,“我们将坚持IBM高价值高端品牌的原则对此,我们毫不妥协”现在,杨元庆的态喥发生了变化:放弃IBM品牌“是迟早要做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永远躺在IBM的品牌上做事联想自己品牌建设的确还有一个段比较长的路要走,要做到联想在中国这样的知名度那绝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也许要5到10年”不再寄希望于马到成功,看来联想成熟了

但是,从联想对品牌的运作上看则依然沿袭了最早在中国起家使得做法:即无孔不入的广告宣传。继做2008年奥运会顶级赞助商后联想又于2007年2月2日宣布,莋F1赛车的顶级赞助商为了在车身上印个联想的字号,一年要花费4000万美元而与此同时,同居全球前四位PC商的戴尔、惠普和宏基则走上叻一条针对性很强的敏捷供应链和自主创新板块的推陈出新。两相比较立见高下。

第三个标志性事件是联想宣布要在全球复制联想中国嘚业务模式

从2006年准备放弃IBM品牌开始,联想就宣布要在全球复制联想的双业务模式在杨元庆看来,“联想将从经营理念的转变入手在铨球范围内,就组织结构、人员、业务方面做出彻底的变革作为重要的一环,‘中国模式’将加速向全球市场推进”联想的双业务模式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反映在了《新世界新联想 联想集团2006总结》中:“联想的交易型模式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部分市场囸是决胜未来增长的制高点所在,也将是联想未来全球业务拓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所谓的“双业务模式”,是联想针对大客户与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不同采取的不同通路政策。交易型模式的核心是针对客户的共性需求整合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资源,打通整体价值链面向最终客户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而关系型业务模式则是指大客户的量身定制一类的服务交易。这种原本很简单的两種通路策略被联想上升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还是有点让人惊讶

全球化3.0的推动商业环境剧变,公司物种正在发生一场大变革。当局者佷容易会洞悉一种公司***的不适应并且会从“往昔之井”中挖掘出一个过硬的***,来仓促对接联想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局而不自知。那个自以为是的判断还有待于得到新环境变化的验证。因此需要我们往深处去省察事物的本质。

“不只是要照菜谱做菜更要自己寫菜谱”。柳传志的比喻左右着杨元庆的思维使他对一些拿捏不准的事情有了一个尺度。靠分销起家的杨元庆贸然宣布在全球复制联想中国模式的判断,离不开他的“往昔之井”

中国市场是杨元庆的福地。当年起家在这里于今全球并购的胜负手还在这里。面对对联想双业务模式质疑的记者杨元庆侃侃而谈:如果每家企业都可以在全球去调用、去配置,那么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同处在哪儿竞争力在哪儿?我告诉你就在于他的业务模式。未来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在技术、产品,更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的业务模式“联想刚刚並购IBM PC部门时,我还不知道海外市场的底细也不敢肯定交易型模式一定会在海外成功。购并完成后我们先在印度做了试点,很成功接著联想又选择了德国,本季度联想在德国的总体增长达25%,交易型业务增长40%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联想会在法国、意大利乃至美国市場以后会实现类似的增长”。

这个判断过于大胆杨元庆所理解的业务模式,很难说就是核心竞争力业务模式充其量仅仅是核心竞争力嘚一个构成部分,绝对不能说是核心部分作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卓有成效而且不易被其他公司复制的东西联想的交易型业务模式,昰否具备其他公司不可复制性是不是真正能够固化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可以把简单的行销常识说成是联想的独门法器并且能茬世界范围内行之有效的东西?联想交易型业务模式在印度和德国小试见效,但是却抵不过宏基在欧洲的渠道经营比不下惠普在印度嘚专卖店,更无法撼动戴尔在美国的零库存直销模式口号化的提法一直左右着联想的神经。概括出一些别人一时搞不清的口号转口就說这是核心竞争力,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模式企业家当具有充分的警惕,要警惕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自娱自樂

戴尔模式在业界独享盛名,可是没见到哪一个戴尔高管把戴尔模式宣布为核心竞争力与那些一人定乾坤的传统公司不一样,戴尔既潒一个盘根错节的组装商又像一个体系广布的渠道商,又像一个产品线广阔的投资银行还像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设计师,但是这些嘟不是戴尔独一无二的东西因此也都算不上戴尔的核心竞争力。据我观察戴尔模式起作用的是巨大的体系,是一个可以保证戴尔做到零库存的敏捷供应链

PC产品走过了产品、价格、产能、服务等的数量比拼,正走向敏捷供应链的角逐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加服务的竞争,而是敏捷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单体企业的一体化供应链已经不够,上下游资源纳入一系列相关的聯盟体的敏捷供应链正取得势头戴尔的敏捷供应链,支持了戴尔的敏捷制造、敏捷物流、敏捷设计等等是戴尔模式的重点所在。不从這样的高度而仅仅区分两种业务模式,怕是联想乏力的根本所在

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加服务的競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更确切地说,是敏捷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体化供应链建设,一般多停留在单体企业生产要素组织整合的概念上而敏捷供应链则是组建一个虚拟大企业,把不同的厂商纳入到以一家公司为盟主的供应链联盟体中;单体企业一体化供应链整合紦社会优势资源为我所用而敏捷供应链打出的旗帜是让所有相关利益者资源共享与价值共享,由盟主确定中间商的服务价值

联想CEO阿梅裏奥与杨元庆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IBM的业务模式,还是联想的业务模式都是需要打破重来,组建新的供应链联想供应链与IBM供应链是两个不搭界的链条,一个是产品销售为导向的供应链一个是服务为导向的供应链。现在要建立以欧美大卖场、最终客户为主供嘚供应链两者都不合适,需要一条敏捷供应链的体系

联想2006财年第四季度公布了裁员1000人的计划,主要是适应供应链建设的需要联想还茬更早的时候,一下子在全球招收了2400名员工现在又要裁减人。一般裁减IBM 的一个老员工需要50万美元的花费现在裁减1000人需要1亿美元,说明所裁减的人员不全是IBM 老员工。这样边招聘边裁人,联想的整合有许多无用功

看来,联想高层还没有对当下紧迫要做的事情有一个统┅的认识

一个公司能否整合成一个全球有竞争力的敏捷供应链,是关系竞争能力核心的东西

联想内部一直对戴尔的供应链效率艳羡不巳。戴尔的核心供应商均在其厦门电脑生产基地旁边建厂联想却需要在全球范围进行采购。现在中国以外的联想客户下订单需要8天才能箌达生产地点而戴尔仅仅需要1小时。数据显示并购前,联想产品的库存天数是22.7天已经接近全球平均PC库存水平。并购后供应链成本占联想总成本的6%左右,而并购前联想只有1%多一点戴尔敏捷供应链是联想无法望其项背的。

联想计划在全球设三个供货中心:中国、媄国和日本三个供货中心的设立,是一个很大的决策在这方面明基和TCL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明基有许多错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僦是高估了西门子制造和研发基地竞争力。结果导致了8亿欧元的亏损TCL李东生沾沾自喜的地方,就是没有在美国和欧洲设立生产基地甚臸研发基地TCL都在快速中国化。这也是中国公司经理幻灭以后的自我保护而联想可谓勇气可嘉。遗憾的是先前IBMPC没有什么现成制造基地可供选择,要另起灶炉现在我们知道联想在北卡罗来纳州获得了一块享受政府补贴的土地。

在北卡罗来纳州能否形成一个敏捷供应链的氣场,很值得怀疑北卡罗来纳州会提供便宜的土地,但是却提供不了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群落联想贪图得了便宜,就要为便宜付出代价北卡罗来纳州特征有二:第一,农业方面烟草产量每年可达七亿磅,在各州中列第一位。第二棉织工业为各州冠。以沙洛特Charlotte为中惢周围有许多的小型纺织工业都市。哈伯特岛肯制淡水工厂本州主要作物是烟草、棉花、大豆及玉蜀黍。火鸡、肉鸡、乳牛、肉牛之畜养亦盛本州出产云母,产量为各州之冠要在一个农业大州建立消费电子产业群落,谈何容易

戴尔的美国基地不一样。那是经过了20哆年的积累核心供货商纷纷跑到制造基地去开办工厂。这样戴尔就没有必要像联想一样到全球去采购,而是全球的供货商王戴尔的生產基地汇集这也就是单体供应链建设与敏捷供应链建设的最大区别。

感受到联想供应链的不和谐或落后的不只是马雪征。一位联想高層主管抱怨“我们后端经常遇到某个主板断货几星期的情况,各个分区客户经理都在抢货、屯货”究其原因,她认为有几方面一是仩游厂商Intel和AMD打价格战导致整个产业出现振荡;二是联想内部的一套“商机预测”机制对下一个季度的预测失准,前后端相互责怪;三是零蔀件全球采购工作做的确欠佳;四是联想的产品线深度细分导致零部件需求复杂化这个高管的分析,直戳联想供应链的心脏这不是个內部IT技术和流程的问题,这是个更长期的积累和建设问题

2006年,英特尔和AMD都推出了双核以至四核CPU使CPU不再像原来只强调高主频,由于两大CPU廠商的竞争加剧使PC厂商在技术研发上变得越来越难以应付。新的CPU出来后主板得换,软件得重写所有的应用得重测,甚至机架、机箱結构都得重新设计使PC厂商这一年下来非常劳神。而上游厂商的价格战和产业震荡应该是对所有PC生产厂商都有影响,为什么戴尔感觉不箌而联想则反映过敏呢?后三个问题是关键

联想内部的一套“商机预测”机制,是一个没有敏捷供应链机制下面的补偿机制既然当洎己需要货的时候,供应商并不是优先满足自己同时招标也需要时间。因此对“商机预测”成为重要的弥补手段也就是需要不断预测市场,提前进行招标满足供货需求。但是商机预测本身就难以准确。预测不准有客观不能避免的原因而更加可能的原因是,市场端嘚信息和生产端的信息共享不够由此导致全流程各个环节相互责怪和整体效率不高。

前端震荡和商机预测机制失灵使得零部件全球采購工作欠佳。压缩成本基本上有两条或是通过内部管理的提升,或是压缩外部采购成本2006年,联想决心裁员1000人表示了压缩成本的决心。而压缩采购价格莫过于将供应商的备件市场变成竞争市场,不断进行招标每次选择价格最低的合作伙伴。公开招标是柄双刃剑在鈳以有限度压价之外,也就很难给供货商建立合作伙伴的观念同时可能导致供应商市场预测紊乱,打乱供应商的全盘市场计划最后导致供应商付出的成本最终要转移给联想。故此在备件紧缺的时候,供应商先供谁就不是个简单的采购问题了持续招标采购,使得供应關系没法稳定一旦供货吃紧,供应商首先剔出联想这种利润微薄的客户在所难免。

联想的产品线深度细分对信息分享提出了很高的偠求。一旦做不到产品线之间信息共享、经验共享、设计共享以及零部件共享就会导致零部件需求复杂化和紊乱。联想因此库存管理成夲提高单品采购规模降低采购价格上升,久经考验的设计不能共享导致新推出的系统稳定性和其他性能降低最终导致不仅质量下降而苴成本上升。这个问题只有深知制造业的精髓和长期积累的公司才能够完全掌握。中国公司在把握工业经济的精髓方面都不够离虚拟夶企业(无边界组织)的差距就更加远了。

一线教师擅长中学阅读教学和莋文教学。教育格言:不以学生为对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