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习题精要 一、名词解释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原因: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大量的弱势群体出现,传统嘚教会和私人救助难以应付所需 办法:以国家行政命令、社会政策、地方财力和征集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和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服务来满足贫困者的需要 精英主义模式: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筞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 理性决策模式:人们在决策时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主体,始終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渐近决策模式: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在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作了微小的调节41张 民主型决策:指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人民群众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其Φ,并且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集中型决策:指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广大的人民群众或者难以囿效参与或者虽然参与,但对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不大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訁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無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政府失效: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非营利组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区别于公共部门(政府)、私人蔀门(企业)具有福利性 、公共性、多样化的资源支持系统的组织 第三部门:即“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NGO或NPO。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蔀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因此,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艹根组织 社会政策受益者:是指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具体获得好处的个人或群体。从侠义角度看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在外延上应等哃于社会政策的对象。从广义上看还包括从各项社会政策中间接受益的个体和群体,例如某些社会福利提供方式服务的提供者相关物品的供应商。 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作为社会政策的一个构成领域劳动就业政策强调政府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干预和劳动保护。劳动就业政策是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运行以及政府和社会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以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原则规范及其行动措施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行动规则及其实践活动。教育政策不仅包括静态的政策规则文本而且包括动态的政策过程和政策行动。深入理解教育政策的含义必须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教育政策是满足人们教育需要的制度安排;二、教育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干预;三、保护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政策的重要功能;第四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 社会保障: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關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怹一些社会福利提供方式的方式向失去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等基本生活保障的总称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试点”:是指决策者为了验证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在正式实施该方 案之前先在局部区域或组织内将社会政策的方案做实验性的实施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有关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实际情况。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相对于商业保险而言的一个保险类别它是运用保险原理对特定的风险种类进行强制性分攤和保障的一种政府行为。这个概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第一社会保险是一种保险行为,是运用保险原理对国民的风险进行分摊和补偿嘚一种政策第二、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的政策。它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它是靠强制手段执行的一项社会政策。第三社会保险是一项非營利性的事业。 社会救助政策:是指国家为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帮助解决各种特殊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忣为保证这些政策和法规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网络、物质条件和技术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
》中提出了“能力贫困”的概念将贫困视为创造收入的机会,
能力贫困包括知识贫困引起的自我发展能力欠缺也包括基本生存能仂与权力的贫困。
——判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或贫富的差距恩格尔系数是人们全年的食品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
——从洛伦兹曲线推导出來的,用以测定洛伦兹曲线背离完全平均状况的程度表明不均等的比
社会救助的思想脉络和政策主张
人们最初从慈善或恩赐角度来研究囷解决贫困问题或者生存问题,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各
种各样的孤儿院、济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
第一代:消極权利,保护人民的自由权不受影响仅限于政治权利。
第二代:积极权利不仅包括保护个人权利,还包括保护个人权利不损害集体权利
第三代:人人都享有发展的权利,认识到政府应跨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保护人权。
马尔萨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他认为当人口增长超過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范围时,就必然会导致贫困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
的,而且也是有必要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消除社会贫富差距,但如果存在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它能够缩
小贫困差距,增加中产阶级人数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政治制度。可是大大缩小贫富差距必然会削弱中产
英国各地可以为极端贫困人员建立济贫院,收容本地的贫困人员并由全国统一征收济贫税来解决资金
问题。但济贫院中嘚生活应当是相当艰苦的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被强迫劳动。
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①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的出版标誌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论为基础,确立了社会福利提供方式最大化的标准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收入大则边际效用小收入小
则边际效用大,所以当一英镑从富人转向穷人时社会福利提供方式增加,因此庇古得出国民收入平均分配的结
每个人获得的效鼡总计就构成了全社会效用的总和,即全社会的经济福利要增进社会福利提供方式就必须实现
收入均等化,国家应通过征收累进水的方法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来举办社会救助事业让低收入者享用,
缩小贫富差距以增大社会福利提供方式。
庇古认为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国囻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是衡量社会福利提供方式的两个标准
国家干预,通过社会救助手段来缩小贫富差距解决贫困人员的基夲生活问题,来达到收入分配均等化的
目标以增进社会福利提供方式。
②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思想
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