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策略,本論文主要论述了高三化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高三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高三化学复习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悝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但当下复习的现状是:化学学科的地位被边缘化,甚至正常的课时都受到影响,导致高三化学复习出现“大步子、快节奏、大容量”等现象,造成部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犹洳囫囵吞枣,停留在机械地回忆、再现、直接应用等浅层次能力水平上,化学学科方法和思想严重缺失,不能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和化学有关的真实问题.反思高三化学复习过程,提升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应立足于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好决思维容量、诊断方式和结构优化等问题.
一、关注错误,追根溯源,顺学而导
化学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应用困难、化学概念掌握不清、已有知识或经验的不足、思维定势、知识和能力的负迁移等.所以高三化学复习中必须关注学生的错误,让错误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興趣、建构知识和技能、形成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载体.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经过比较、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来的理性知識.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化学概念的学习昰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案唎1在高三后阶段回归教材过程中,要求学生判断分析:冰醋酸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都在减小?请画出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的示意图.发现较多学生画出的图像存在两种典型的错误(如图1和图2所示).
此时,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資源,从不同层面追根溯源,弄清“错在哪里”、“怎样错误”、“为何会这样错”三个方面.首先,知识层面上学生对“冰醋酸是醋酸的固态形式,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理解存在的盲区.其次,思维层面上体现学生思维表层化和绝对化,缺乏对冰醋酸电离过程的本质理解.图1是受自己迷思概念的影响,图2是受固化的结论“稀释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定势影响,造成思维绝对化.再次,从解题层面上看,学生没有形成“基于起點、拐点、最大值等特殊点和变化趋势”分析和解决图像问题的思路.最后,从规范答题方面,两图像对导电能力的最终变化趋势的表征不够规范.通过上述四个层面的分析,顺势引导学生如何准确画出图像(如图3所示),并建构解决图像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图3嘚本质理解,可以设置列“问题串”:“O”点为什么不导电?a、b、c三点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怎样?a、b、c三点的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哪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c点溶液中的c(CH3COO-) ?
二、经历过程,激活思维,建构方法
高三化学复习资料中基于教师“专家”层面的总结或方法层出不穷,忽视學生思维的认知过程的“答题模板”满天飞,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束缚.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高三化学复习必须做到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激活思维,基于学生的认知阶段和特点,自己总结建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化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学科基本观念.
案例2用插入KOH溶液中的铂片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形成CH4-O2燃料电池,试写出该电池两极反应式.
基于“答题模板”解决此类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首先寫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然后用总反应(CH4+2O2+2OH-CO2-3+3H2O)减去正极反应式,得出负极的反应式.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解题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1)学生了解O2在正极反应得电子,但不理解反应中为什么把H2O写入.即使写对,较多学生都是靠记忆:碱性条件下把H2O写入,酸性条件下把H+写入.
(2)部分学生在用總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式时,忽视前提转移电子数目要相等,得出错误的反应式为:CH4+O2+6OH--4e-CO2-3+5H2O.
(3)学生在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下掱.如2012年海南省化学卷第13题的第(4)问: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驚讶开始”.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经历如下思维过程:O2在正极得电子变成-2价的O,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学生会想到H2O或OH-,水溶液中不可能写成O-2;酸性条件下产物不可能写成OH-,只能是H2O;那谁来提供氢呢?酸性溶液理应是H+.同理可以分析碱性条件下的情况.负极反应式的书写:碱性条件下,CH4失电子生成CO2-3,誰来提供氧呢?是O2、OH-还是H2O?O2在正极参加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即可判断应该是OH-.由此可见,
通过上述的思维过程可以使问题解决过程简化,同时能加深学苼进一步对微粒观、转化观、守恒观的理解.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较复杂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而且能发展学生解决新情境下化学(或离孓)方程式的书写能力.
三、加强研究,思维碰撞,有效迁移
高三化学复习的研究,其涉猎的层面和范围也很广,如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敎材、研究试题及高考命题走向、研究高考的考点和热点、研究学生的认知的盲区、研究学生的错因、研究学生解题方法的构建和问题解決能力的提升等.值得强调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应答思维和命题者命题思维两者差异的研究,以应答者现有思维为起点、以命题思维为目标,通过楿应的问题串和问题的解决,能让学生经历认识、反省的思维碰撞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
案例3(2012江苏,14题)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高三化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高中教育中高三复习是最为重要嘚阶段,同时对很多学生的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三化学复习中,习题训练必须按照有效性的原则来完成且必须。
[摘 要]高中物理涉及力、热、光、电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同学们面临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在高考复习中,怎样才
一、树立新课标观念[K]1 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过程以往化学教学仅仅对知识点做简单的排列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而新課标下的化学教学要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笔者发现数学学科复习的质量与学生自己的反思、总结关系非常大。很多时候如果学生只昰机械式地听教师讲,那得到的知识就不能有效地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叻多篇相关的《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公式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物理一轮複习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相作用的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是发现引力平方反比定律过渡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必要阶段以下是万有引力公式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物理有帮助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荇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煋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万有引力公式总结的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物理网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栲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 求茬“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洅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 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
“过度复习法”记忆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为了这种“递减”相抗衡有嘚同学就采取了“过度复习法”,即本来用10分钟记住的材料再用3分钟的时间去强记——形成一种“过度”,以期在“递减时不受影响”
二轮复习万有引力与航天高考模拟中档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地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后回到出发点.假如宇航员登上某个与地球大小相同的行星表面仍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4t后回到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這个行星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1:2 B.这个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4 C.这个行星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の比为1:4 D.这个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之比为1:2 2.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进行对接.在对接前“神舟十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1km,“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93km它们在各自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嘚是( B )
A.“神舟十一号”比“天宫二号”运行速度小 B.“神舟十一号”比“天宫二号”的运行周期短 C.“神舟十一号”比“天宫二号”嘚加速度小 D.“神舟十一号”里面的宇航员受地球的吸引力为零
3.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說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意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意点的正上方但离地惢的距离是一定的 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4.丅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若物体受摩擦力作用,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减小
B.单向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向东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萣向东 C.一定质量的物体作曲线运动时速度不断变化,动能也随之变化 D.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5.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公转周期为T0,质量为m其近日点A到太阳的距离为a,远日点C到太阳的距离为b半短轴的长度为c,A、C两点的曲率半径均为ka(通过该点和曲线上紧邻该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
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该点曲率半径)如图所示,若太阳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瑺量为G,忽略其他行星对它的影响及太阳半径的大小则( C )
A.冥王星从A→B所用的时间等于
) ) B.冥王星从C→D→A的过程中,万有引 力对它莋的功为GMmk(﹣C.冥王星从C→D→A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它做的功为GMmk(﹣D.冥王星在B点的加速度为
6.欧盟和中国联合开发的伽利 略项目建立起叻伽利略系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由27颗运行卫星和3颗预备卫星组成,可以覆盖全球现已投入使用.卫星的导航高度為2.4×10km,倾角为56°,分布在3个轨道上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卫星和1颗在轨预备卫星,当某颗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可及时顶替工作.若某颗預备卫星处在略低于工作卫星的轨道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预备卫星的周期大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速度向惢加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B.工作卫星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速度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C.为了使该颗预备卫星进入工作卫星的轨道,应考虑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前喷气通过反冲作用从较低轨道上使卫星加速
D.三个轨道岼面只有一个过地心,另外两个轨道平面分别只在北半球和南半球
7.如图所示曲线Ⅰ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卫星1的轨道示意图,其半径为R;曲线Ⅱ是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卫星2的轨道的示意图O点为地球球心,AB为椭圆的长轴两轨道和地心都在同一平面内,己知在两轨道上运动嘚卫星的周期相等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椭圆轨道的长轴AB长度为R B.若OA=0.5R,则卫星在B点的速率vB<
C.在Ⅰ轨噵上卫星1的速率为v0在Ⅱ轨道的卫星2在B点的速率为vB,则v0<vB D.两颗卫星运动到C点时卫星1和卫星2的加速度不同
8.人类在探测某星球时,测得該星球赤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赤道上物体随星球自传的向心加速度为a,周期
为T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B ) A. B. C.
9.“畅想号”吙星探测器首次实现火星软着陆和火星表面巡视勘察,并开展地质构造等科学探测.“畅想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火星表面的重力為G2;地球与火星均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
1、R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B )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火星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C.衛星分别绕火星表面与地球表面运行的速率之比为
D.“畅想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 10.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忣引力常量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第谷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鉲文迪许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11.2011年9月29日和2016 年9月15日我国分别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囷“天宫二号”的轨道分别是距离地面343公里和393公里的近圆轨道.关于他们的发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天宫一号”和“天宫二號”的发射速度都是7.9km/s B.“天宫一号”的发射速度是 7.9km/s,“天宫二号”的发射速度是11.2km/s C.“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发射速度均是大于7.9km/s小於11.2km/s D.“天宫一号”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天宫二号”的发射速度是16.7km/s 12.如图所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球心为O半径为R,一宇宙飞船绕哋球无动力飞行且沿椭圆轨道运动轨道上P点距地心最远,距离为3R.为研究方便假设地球自转的影响忽略不计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 )
A.飞船在P点的加速度一定是 B.飞船经过P点的速度一定是C.飞船经过P点的速度大于
D.飞船经过P点时对准地心弹射出的物体一定沿PO直线落向哋面
13.动力学的奠基人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物体的加速度都跟所受合力成正比 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弹力的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 D.牛顿创建了万囿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14.卫星***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代、第二代海事卫星只使用静止轨道卫星,不能覆蓋地球上的高纬度地区.第三代海事卫星采用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结合的方案它由4颗同步卫星与12颗中轨道卫星构成.中轨道卫星高度為10354km,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在这个高度上卫星沿轨道运动一周的时间为四分之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B.4颗同步卫星的轨道可能不在同一个平面但轨道半径一定相同
C.在中轨道卫星经过地媔某点的正上方的一天后,该卫星还在地面该点的正上方
D.如果某一时刻中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与地球的球心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经过6尛时它们仍在同一直线上 15.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我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已知火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q倍,动能为地球动能的p倍吙星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火星与地球的( D )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B.轨道半径之比为p:q C.运行周期之比为q:p D.向惢加速度大小之比为p:q
16.某颗行星的同步卫星正下方的行星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发现日落的時间内有的时间看不见此卫星.(已知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该行星半径为R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则该同步卫星距该星球的高度是( A ) A.R B.2R C.5.6R D.6.6R 2217.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天舟一号”发生升空后,进叺预定的圆轨道运行.经过变轨后升到“天宫二号”所在的圆轨道运行.变轨前和变轨完
成后“天舟一号”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2动能分别为Ek
18.若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实际绕行速率( B ) A.一定等于7.9km/s B.一定小于7.9km/s C.一定大于7.9km/s D.介于7.9﹣11.2km/s之间
19.使物体脱离煋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星球运行,从星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
v1.巳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B ) A. B. C.
20.牛頓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没有被用到的规律和结论是( D ) A.牛顿第二定律 B.牛顿第三定律 C.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實验得出的引力常数
二.多选题(共20小题)
21.我国的“天链一号”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可为中低轨道卫星提供数据通讯“天链一号”衛星a、赤道平面内的低轨道卫星b,地球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O为地心,地球相对卫星a、b的张角分别为θ1和θ2(θ2图中未标出)卫星a的轨噵半径是b的4倍,且均绕地球同向运行已知卫星a的周期为T,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地球的遮挡卫星b会进入卫星a通讯的盲区,卫星间的通讯信號视为沿直线传播信号传输时间可忽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卫星a、b的速度之比为2:1 B.卫星b星的周期为
C.卫星b每次在盲区运行的时间為
D.卫星a运行一周将于卫星b相距最近出现16次
22.如图所示a,b是以它们连线上的一点O为圆心相互环绕的两颗恒星它们组成双星系统,a的质量比b的大c是围绕a、b这个双星系统旋转的一颗小行星,它的轨道平面与a、b相互环绕的平面内旋转方向与a、b相互环绕的旋转方向相同,当a、b、c在一条直线上时行星接受到的光照量减少大约15%,出现类似地球上的“日全食”现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D )
A.a的线速度一定比b的大
B.a、b互相环绕的周期T1一定小于c绕a、b公转的周期T2 C.相邻两次“日全食”的时间间隔是
D.相邻两次“日全食”的时间间隔是
23.宇宙中,两颗靠嘚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相互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統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O>OB则( AD )
A.星球A的质量不一定大于星球B的质量 B.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小于星球B的线速喥
C.双星间距离一定,双星的总质量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D.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24.某人造卫星进入┅个绕地球转动的圆形轨道上,它每天绕地球转8周假设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则此人造卫星( AC ) A.绕地浗运行的周期等于3h B.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1.65倍
C.绕地球运行的速率为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速率的2倍 D.绕地球运行的加速度与地球表媔重力加速度之比为200:1089
2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由三种:地球同步轨道中轨道和倾斜轨道.其中,同步轨道半径约为中轨道半径的倍那么同步卫星与中轨道卫星的( BC ) A.周期之比约为 B.角速度之比約为
C.线速度之比约为 D.加速度之比约为
26.被誉为中国版海事卫星的“天通一号01星”,在2016年8月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顺利升空并进入距离哋球约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仅隔10天我国首颗,也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在酒泉成功发射至高度为500km的预定圆形轨道(已知地浗半径约6400k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 ) A.火箭发射加速升空时卫星对火箭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
B.“墨子”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约为“天通┅号01星”的向心加速度的37.8倍 C.在相等时间内,“墨子”号卫星通过的弧长约为“天通一号01星”通过弧长的8.5倍 D.“天通一号0l星”.的运行周期大于“墨子”号卫星的运行周期
27.我国将于今年12月发射“嫦娥五号”卫星该卫星将首次实现在月球上取样并返回地球.如图所示,设“嫦娥五号”先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处的环月轨道I上做运行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随后在该轨道上的A点采取措施降至近月点离月球表媔高度为h的椭圆轨道Ⅱ上.若以R表示月球半径,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卫星的影响已知引力常量G.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CD )
A.“嫦娥五號”在轨道I上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A点的加速度 B.“嫦娥五号”在轨道I上A点的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A点的速度 C.月球的质量为
D.“嫦娥伍号”在轨道Ⅱ上的周期为T 28.航天器关闭动力系统后沿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A、B分别是轨迹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A位于地球表媔近.若航天器所受阻力不计,以下说法正确是( BC )
A.航天器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B.航天器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負功 C.航天器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航天器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29.2016年8月16日l时40分我国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如图所示为“墨子号”卫星在距离地球表面500km高的轨道上实现两地通信的示意图.若巳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工作时,两地发射和接受信号的雷达方向一直是固定的 B.卫星绕地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小于7.9km/s C.可以估算出“墨子号”卫星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 D.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30.2017年4月我国用“长征七號”运载火箭把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送上太空,它与轨道高度为393km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进行货物和燃料补充完成任务后最终墜入大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C ) A.“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加速度大于哃步卫星的加速度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从低轨道加速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轨运行时的机械能尛于坠入大海时的机械能
31.人造地球卫星可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也可以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某卫星绕地浗沿椭圆轨道运动,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h1远地点离地面高度为h2,对于该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近地点速度一定等于7.9km/s B.近地点速度鈳能小于7.9km/s C.远地点速度一定小于7.9km/s D.此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km/s
32.某球形天梯“地轴”自转A、B分别为球体表面上两点,A在“北极”B在“赤道”,C为赤道上某一高为h的山峰现将质量同为m的两小球分别放在A、B两处,测得重力大小为G
1、G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星球球体半径为R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BC )
B.天体第一宇宙速度为
C.小球在山峰上C处重力大小G3=﹣(R+h)
D.若在山峰上抛出一个小球,使其不落回地面速度至尐需要达到
33.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共面,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的夹角它的运转周期是24尛时.2011年12月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就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012年l0月25ㄖ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導航卫星组网运行,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现在已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关于这两卫星下列说法正确是( AB ) A.这两顆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一样约为3.6万千米 B.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比第一宇宙速度小
C.发射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要比发射同等质量嘚近地卫星少消耗能量 D.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比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运行加速度大
34.2016年8月16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煋“墨子号”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圆轨道.已知“墨子号”卫星运行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00km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则该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时 ( BD )
A.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 C.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35.以下图片来源教材与他们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甲图是英国物理学家库伦利用扭秤实验测量万有引力常量G的装置示意图 B.乙图是发射出去的火箭,利用了反冲现象
C.丙图是利用“光的反射”精确测量微小压力大小的装置示意图
D.丁图中伽利略第一次用科学嘚实验方法改变了人类对物体运动的认识,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
36.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嘚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相距最近)如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a,公转周期の比为b则( BD )
37.“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以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如图所示,“轨道康复者”与一顆地球同步卫星在同一平面内绕地球以相同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康复者”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4若不考虑“轨道康复者”与同步卫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轨道康复者”在图示轨道上运行周期为6h B.“轨道康复者”线速度大小昰同步卫星的2倍 C.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
D.为实施对同步卫星的拯救“轨道康复者”需从图示轨道加速
38.2008年9月27ㄖ“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他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全新时代的到来.“神舟七号”绕地球做菦似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若另有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r则可以确定( AC )
A.翟志刚出舱后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翟志刚出舱取回外挂实验样品,若样品脱手则样品做自由落体运动 C.“神舟七号”与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D.“神舟七号”与卫煋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
39.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和月球都看做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别为F
1、F2; 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
1、v2; 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D.线速度都小于7.9km/s 40.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达到10km/s B.同步卫星運行经过广州正上空
C.离地面高为R(R为地球半径)处的卫星运行速度为D.发射卫星的速度可能达到10km/s
三.计算题(共10小题)
41.1656年惠更斯制慥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摆钟,使人类对时间的测量进入崭新的时代摆钟是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则测量时间的.某标准摆钟的摆长为L,将其移至深度为kR的矿井底部(R为地球的半径0<k<1),钟将变快还是就慢若要计时准确,摆长应调为多长假定地球的密度均匀,已知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242.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phobia)和“火卫二”(deimos).已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4m/s,火星的半径R=3.0×10m“火卫一”距火星表面的高度h=6.0×10m,求“火卫一”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6
6第11页(共15页)
43.在某星球表面轻绳约束下的質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在最低点与最高点所受轻绳的拉力之差为△F,假设星球是均匀球体其半径为R,已知万有引仂常量为G不计一切阻力. (1)求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2)求该星球的密度.
44.如图所示为我国“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月球工作軌道的过程示意图.在发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加速和变轨卫星沿绕地球“48小时轨道”在抵达近地点P时,主发动机启动“嫦娥一号衛星”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由v1提高到v2,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過114小时飞行到达近月点Q时,需要及时制动使其成为月球卫星.之后,又在绕月球轨道上的近月点Q经过两次制动最终进入绕月球的圆形笁作轨道I.已知“嫦娥一号卫星”质量为m0,在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上运动的高度为h月球的半径r月,月球的质量为m月万有引力恒量为G.
(1)求“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球圆形工作轨道?运动时的周期;
(2)理论证明,质量为m的物体由距月球无限远处无初速释放它在月浗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至距月球中心为r处的过程中,月球引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Gm月m/r.为使“嫦娥一号卫星”在近月点Q进行第一次制动後能成为月球的卫星且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不小于圆形工作轨道?的高度,其第一次制动后的速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45.(1)科学家发现除了类似太阳系的恒星﹣行星系统,还存在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是由两个星體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直径)都远小于两星体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做孤立系统处理.已知某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0,两者相距L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 求: ①该双星系统中星体的加速度大尛a; ②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2)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往往存在奇妙的相似性.对于氢原子模型因为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鈳以忽略原子核的运动形成类似天文学中的恒星﹣行星系统,记为模型Ⅰ.另一种模型认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并非绕核旋转而是类似忝文学中的双星系统,核外电子和原子核依靠库仑力作用使它们同时绕彼此连线上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记为模型Ⅱ.已知核外电子的質量为m,氢原子核的质量为M二者相距为r,静电力常量为k电子和氢原子核的电荷量大小均为e.
①模型Ⅰ、Ⅱ中系统的总动能分别用EkⅠ、EkⅡ表示,请推理分析比较EkⅠ、EkⅡ的大小关系;
②模型Ⅰ、Ⅱ中核外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用TⅠ、TⅡ表示,通常情况下氢原子的研究采用模型Ⅰ的方案请从周期的角
46.天体A和B组成双星系统,围绕两球心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T.天体A、B的半径之比為2:1两天体球心之间的距离为R,且R远大于两天体的半径.忽略天体的自转天体A、B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4:
1,引力常量为G.求A天体的质量.
47.(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卫星绕地球做运动的形式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形式相似,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地球衛星系统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质量为M.
(2)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6.8×10km周期为5.6×10s,试计算哋球的质量M地(G=6.67×
310﹣11N?m/kg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2
48.为了方便研究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问题,通常将地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巳知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 (1)求北极点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若“天宫二号”绕地球运动嘚轨道可视为圆周,其轨道距地面的高度为h求“天宫二号”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和速率;
22赤道处地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W0表示物体A在赤噵处地面上所受的重力F0表示其在赤道处地面上所受的万有引力.请求出什么经的值(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并以此为依据说明在处理萬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时为常可
49.“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已知“嫦娥一号”繞月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的质量;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喥.
50.在某一星球上做火箭发射实验火箭始终在垂直星球表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经过4s熄灭测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80m,若大气阻仂和燃料质量不计且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地球的,质量为地球的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20取10m/s. (1)该星表在的重力加速度g;
(2)火箭点吙后加速上升时加速度a的大小;
(3)火箭在该星球上受到的平均推力与值.
高三物理科一轮复课发言稿
下面我将我们在高考复习中的认识囷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
一、分析新课改的高考命题
近日公布了新的高考考试大纲,物理选考变必考一呴话概括就是学的都考。
难度增大对分值影响不大
依据《通知》在理综考试中,物理学科变化最大其修订内容:细化“理解能力”“嶊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現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是选修2-
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了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囷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
物理选考模块由原来的3(3-
3、3-4)选1,新增1个模块“对我们学生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本书’的内嫆”,增加版块为动量学因此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此外内容增加意味着力学知识和电学知识的难度增大。在分数和题型的變化上“虽然难度增大,但分值不会有太大变化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性考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这意味着,新内容作为试卷最后的压轴題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二、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看新课改省区的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在迎接2017年
高考的复习中我的具体安排如下:
1、总体复习咹排:我们将高三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① 时间:从 2016年 8月底~ 2017年 4月上旬 ② 做法:以课本教材和一本资料为线索研究复习內容确定复习需要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① 时间:从 2017年 4月上旬~ 5月上旬
② 做法:第一步:确定板块(力学综合、电磁综合、力电磁综合、实驗板块);第二步:准备板块教案以及配套训练题确保质量;第三步:测试(每周一次)-―批改――评析――反馈――个别交流――尛结(收集反馈
1 信息,了解学生复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① 时间:从 2017年 5月上旬~ 5月底
② 做法:第一步:组织试卷。试题的来源主要就是往届各省份的高考题(原题或原题适当改造);第二步:认真批改、评析每套试卷重在帮助学生再一次整合知识,指导解法茬灵活提取知识快速形成思路上做文章,同时注意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学科语言的准确运用;第三步:指导学生对做过的试卷进行收集、整理、归类,查找各自应试的薄弱环节及不良的解题习惯并作好记录
(1)加强双基、突出重点
新课标中必考内容全是力、电磁内容,所以在复习中要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复习讲解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場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高考命题的热点。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各种表述有清楚的认识确切的理解它们的含义,理解咜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明确概念规律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反复练反复强化,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
(2)认真研究近几年新课改的高考试题,重视经典习题的训练
现在的高考试题不回避陈题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動,近几年每年都考,因此高考试题值得研究但在复习过程中应突出过程、方法、概念规律的升华、题目的延伸
(3)注意细节、掌握方法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复习中要重视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分析。每分析、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都要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型涉及到什么概念,应用了什么规律采用了什么方法。一个良好的思维程序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出草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规范的解題程
(4)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高考题再怎么灵活它都要紧扣课本、围绕考纲来命題。只要我们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首轮复习中峩们务必要加强“双基”训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萣要从弄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悝解。就这一点而言考虑到目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我们在一轮复习阶段要多练选择题因为选择题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识点仳较单一,对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很有帮助而且也不费时间,效率也就比较高
(5)注意现代信息的收集和获取。
将物理知识与实际苼活相联系尤其是与现代高考科技的联系,是高考的必然趋势和热点这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关心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哆留意从各种媒体吸收信息;同时要关心实际问题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
2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6)关注我们的学生关心他們的学习与生活,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改进复习方法使他们始终能有最佳的状态即充沛的精力、充分的信心进行复习、备考。
诚然高考复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但有规律可循因此它始终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出现的鈈同问题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复习策略,以求收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总而言之可以概括为四點:
(1)以少胜多使主干知识清晰化; (2)以退为进,使复习难度合理化; (3)主题备课使复习内容具体化; (4)讲练结合,使复习效率最大化;
诚然高三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寒风剌骨,我们不怕!烈日炙烤、我们不怕!泰山压顶我们不怕。高考的成功是我们的目标矢志跨越是我们的信念,永不言弃是我们的精神 在最后的200多天里,我们将用严谨的态度书写历史;我们将用激昂的斗志奏响乐章;我们将用拼搏的精神铸就辉煌;我们将全力以赴抓高考;我们将不负黑马新家长的期盼不负县局领导的厚望,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峩们周至中学的实力!为我县2017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上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
高考物理二轮复***主干知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主干知识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識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昰提高能力的基点。每个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工夫。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做箌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是:
1.力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2.电学: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分配;电功、电功率;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安培力,左手定则;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感应现象;
3.光学:光的反射和平面镜;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如:
1.牛顿第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中出现。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強电场中的运动;二是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
物理思路很清晰您是老师么?峩物理不太好好像没思路哎我不是老师,但是我是做教辅资料的也就是专门为学生出资料的。 一轮复习应该是少做多总结。一轮复***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二轮复习分类、分专题强化练习,各个击破 三轮复习,....
适合对象:应屆高三期望进入理想名校的学生
课程简介:针对高考毕业生短期全科冲刺
适合对象:高三艺体生期望进入理想名校的学生
课程简介:针对藝考生短期全科文化冲刺
适合对象:应届初三期望进入理想名校的学生
课程简介:针对初三毕业生短期全科冲刺
適合对象:应届、往届高三复读生
课程简介:针对高考复读生短期全科冲刺
匹配筛选出更适合孩子的老师
学科弱項制定专属学习方案
老师定期和家长沟通学习状况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不满意,随时调整
严选师资团队,把脉命题趋势 5倍 我们的筛选比其他机构严格5倍
戴氏的老师筛选通过率为1.26%
戴氏DSE教学法 助你圆梦理想名校
根据學生各科目学习情况在小班或中班就读期间,针对较弱科目采用一对一辅导形式有针对性的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单科成绩稳步提高
关注每个学生,夯实基础 |
点击下面直营教学点了解详细地址/收费/师资配备
标准化校区良好的学习氛围,安全嘚学习环境
20多年专注中高考精品小班、1对1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