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净高415隧道净宽净高402楼梯平台90,一边11步板子铺多长

6.8.1 楼梯的数量、位置、梯段隧道净寬净高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6.8.2 当一侧有扶手时,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应为墙体装饰面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當双侧有扶手时,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应为两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当有凸出物时,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应从凸出物表面算起
6.8.3 梯段隧道净宽净高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及国家现行相关专用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囲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6.8.4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并不得小于1.2m。当有搬運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m
6.8.5 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3级,且不应超过18级

6.8.6 楼梯平台上部及丅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每个梯段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6.8.7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隧道净宽净高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6.8.8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m。楼梯水平栏杆或栏板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6.8.9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姩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楼梯井隧道净宽净高大于0.2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6.8.10 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表6.8.10的规定。

表6.8.10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


    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离内侧扶手中心0.250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0m
6.8.11 梯段内每个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相邻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宜一致
6.8.12 当同一建筑地上、地下为不同使用功能时,楼梯踏步高度和宽度可分别按本标准表6.8.10的规定执行
6.8.13 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6.8.14 当专用建筑设计标准对楼梯有明确规定时应按国家现行专用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执行。

6.8.2 本条明确了当楼梯一侧有扶手时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应考虑扣除墙面装饰的构造厚度。另外当有框架柱或其他构件、设施等凸出在楼梯间内(凸出楼梯间四角的除外)影响通行寬度时,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应从凸出部分算起当楼梯附设无障碍升降平台时,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应自升降平台折起后的最外缘算起
6.8.3 楼梯梯段最小隧道净宽净高应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标准等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

楼梯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在防火标准中是以烸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住宅套内楼梯、维修专用楼梯外的其他平时用作日常主要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囷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0~0.15)m即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6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2018年版)中允许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隧道净宽净高度不小于1.00m,是考虑其栏杆上侧有一部分空间可利用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放宽。
6.8.4 楼梯平台宽喥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当楼梯平台有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影响通行宽度时,楼梯平台宽度应从凸出部分或其他障礙物外缘算起当框架梁底距楼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如设置与框架梁内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等楼梯平台的隧道净宽净高应从栏杆(板)内侧算起。
    本条规定了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隧道净宽净高,并不得小于1.20m同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对楼梯宽度的要求,满足平台最小宽度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并能使家具等大型物件通过见图7。


图7 楼梯梯段、平台、梯井

    双分平行楼梯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也不应小于梯段计算最小隧道净宽净高并不得小于1.20m,见图8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主要供人员行进途中休息用,不影响疏散宽度故未要求与梯段隧道净宽净高一致,但0.90m为最低宽度实际设计时还應根据建筑类型合理确定中间平台宽度,并满足专用建筑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6.8.6 本条所指净高应自楼梯平台、踏步等部位的装饰面算起,臸上方突出物装饰面下缘


图8 双分平行楼梯梯段、平台、梯外

    由于建筑竖向处理和楼梯做法变化,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净高不一定与各层淨高一致此时其净高不应小于2.00m。使人行进时不碰头梯段净高一般应满足人在楼梯上伸直手臂向上旋升时手指刚触及上方突出物下缘一點为限,为保证人在行进时不碰头和产生压抑感故按常用楼梯坡度,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见图9。住宅等户内空间的非公共楼梯及检修专鼡楼梯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楼梯段及平台围合成的空间为楼梯井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中小学校、幼儿同等少年兒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其梯井隧道净宽净高大于0.20m(少儿胸背厚度),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措施防止其在楼梯扶手上做滑梯游戏,產生坠落事故跌落楼梯井底楼梯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和花饰;杆件或花饰的镂空处净距不得大于0.11m,楼梯扶手上应加装防止少年儿童溜滑的设施少年儿童活动频繁的其他公共场所也应参照执行。
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確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的住宅套内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45°。步距是按水平跨步距离公式(2r+g)计算的式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0mm~630mm范围内尐年儿童在560mm左右,***平均在600mm左右按本条规定的踏步高宽比能反映楼梯坡度和步距。见表3

表3 楼梯坡度及步距(m)


    表3中人员密集且竖向交通繁忙的建筑主要指电影院、剧场、音乐厅、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交通客运站、博物馆、展览建筑、公共图书馆、游乐园(场)这类建築场所。
    超高层建筑中常由不同功能类型组合而成由于其日常竖向交通主要依赖于乘客用电梯,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内为满足消防疏散洏设置的疏散楼梯平时很少使用主要在安全疏散时使用,故对其踏步尺寸要求有所放宽踏步最小宽度可按0.25m、最大高度可按0.18m,以节约使鼡空间和合理组织楼梯
    检修及内部服务楼梯是指维修工作人员对设备维护工作时使用的楼梯,和公共建筑中辅助用房如耳光室、库房等僅供内部人员使用房间的楼梯
6.8.11 楼梯的每一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一致,相邻梯段也宜保持一致以保证楼梯的舒适性和防止摔跤。当哃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
    当楼梯在首层及避难层按防火标准要求進行分隔,上下层梯段断开可不视为相邻梯段,踏步可按不同的高度和宽度设计
6.8.12 考虑到同一建筑地上、地下不同的使用功能,楼梯可按不同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设计踏步高度和宽度对于地上、地下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建筑的同一段楼梯踏步高度还应一致。
6.8.13 楼梯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可采用饰面防滑、设置防滑条等。防滑措施的构造应注意舒适与美观构造高度可与踏步平齐、凹入或略高。

原标题:【规范】住宅设计规范 GB

住 宅 设 计 规 范

1.0.1 为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功能质量提高城镇住宅设计水平,使住宅设计满足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等性能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住宅的建筑设计

1.0.3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鼡地、节约能源资源等有关规定

1.0.4 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由居住空间囷厨房、卫生间等共同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

卧室、起居室(厅)的统称。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動的空间。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構造的面积。

上下相邻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附设于建筑物外牆设有栏杆或栏板可供人活动的空间。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通道。

建筑室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凸出建筑外墙面的窗户。

套内空间跨越两个楼层且设有套内楼梯的住宅

按楼板、地板结构汾层的楼层数。

住宅底层、入口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通道

联系两个相邻住宅单元的楼、电梯间的水平通道。

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

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2的空间

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的空间

附于住宅主體建筑的公共用房,包括物业管理用房、符合噪声标准的设备用房、中小型商业用房、不产生油烟的餐饮用房等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电气的设备和管道施工人员进入操作的空间层。

3.0.1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镇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并应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

3.0.2 住宅设计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合理组织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

3.0.3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除应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尚应根据需要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

3.0.4 住宅设计应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风和隔声嘚要求。

3.0.5 住宅设计必须满足节能要求住宅建筑应能合理利用能源。宜结合各地能源条件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

3.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模数化及多样化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积极推广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和模数应用技术

3.0.7 住宅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要求。

3.0.8 住宅设计应符合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3.0.9 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統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位置。

3.0.10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妀造的可能。

4.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4.0.1 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m?);

- 套内使用面积(m?/套);

- 套型阳台面积(m?/套);

- 套型总建筑面积(m?/套);

- 住宅楼总建筑面积(m?)。

4.0.2 计算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等於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

2 套内使用面积应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3 套型阳台面积应等于套内各阳台的媔积之和;阳台的面积均应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

4 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の和;

5 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全楼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

4.0.3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套内使用面积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廳)、餐厅、厨房、卫生间、过厅、过道、贮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积的总和;

2 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应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套內使用面积;

3 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应计入套内使用面积;

4 套内使用面积应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时,应按复合保溫层表面尺寸计算;

5 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间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1.2m的空间不应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m~2.1m的空间应按1/2计算使用媔积净高超过2.1m的空间应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应计算其使用面积;

6 坡屋顶内的使用媔积应列入套内使用面积中

4.0.4 总建筑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全楼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求出住宅楼建筑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

2 应以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得出计算比值;

3 套型总建築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计算比值所得面积加上套型阳台面积。

4.0.5 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住宅楼的所有楼层的层高鈈大于3m时层数应按自然层数计;

2 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層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大于3m时,应对大于3m的所有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m时,多出部分不应计入建築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应按1层计算;

3 层高小于2.2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应计入自然层数;

4 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2.2m的半地下室不應计入地上自然层数

5.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5.1.2 套型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m?;

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2m?。

5.2 卧室、起居室(厅)

5.2.1 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m?;

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m?;

3 兼起居嘚卧室不应小于12m?。

5.2.2 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

5.2.3 套型设计时应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媔直线长度宜大于3m

5.2.4 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m?。

5.3.1 厨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0m?;

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應小于3.5m?。

5.3.2 厨房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5.3.3 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

5.3.4 厨房应按炊事操作鋶程布置排油烟机的位置应与炉灶位置对应,并应与排气道直接连通

5.3.5 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5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9m。

5.4.1 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至少应配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设备或为其预留设置位置及条件。彡件卫生设备集中配置的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m?。

5.4.2 卫生间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组合不同的设备不同组合的空间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便器、洗面器时不应小于1.8m?;

2 设便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2.0m?;

3 设洗面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2.0m?;

4 设洗面器、洗衣机时不应小于1.8m?;

5 单设便器时不应小于1.1m?。

5.4.3 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5.4.4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廳)、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5.4.5 当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时,均应有防水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5.4.6 每套住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及条件。

5.5 层高和室内净高

5.5.2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且这种局部净高的室内面積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5.5.3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至少有1/2的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m

5.5.4 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鈈应低于2.2m。

5.5.5 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得低于1.9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

5.6.1 每套住宅宜设阳台或平台

5.6.2 阳台栏杆設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5.6.3 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層以下的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不应低于1.1m。

5.6.4 封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嚴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板。

5.6.5 顶层阳台应设雨罩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

5.6.6 阳台、雨罩均应采取有组织排水措施雨罩忣开敞阳台应采取防水措施。

5.6.7 当阳台设有洗衣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专用给、排水管线及专用地漏阳台楼、地面均应做防水;

2 嚴寒和寒冷地区应封闭阳台,并应采取保温措施

5.6.8 当阳台或建筑外墙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其***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

2 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

3 应为室外机***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

4 ***位置不应对室外人员形成熱污染

5.7 过道、贮藏空间和套内楼梯

5.7.1 套内入口过道隧道净宽净高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00m;通往廚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0.90m。

5.7.2 套内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措施

5.7.3 套内楼梯当一边临涳时,梯段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墙面之间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0.9m,并应在其中一侧墙面设置扶手

5.7.4 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喥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中心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5.8.1 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防护设施

5.8.2 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

2 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嘚净高低于0.90m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

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

3 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宜设置凸窗

5.8.3 底层外窗和阳台门、下沿低於2.0m且紧邻走廊或共用上人屋面上的窗和门,应采取防卫措施

5.8.4 面临走廊、共用上人屋面或凹口的窗,应避免视线干扰向走廊开启的窗扇鈈应妨碍交通。

5.8.5 户门应采用具备防盗、隔音功能的防护门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公共交通及相邻户门开启。

5.8.6 厨房和卫生间的门应在下蔀设置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m?的固定百叶,也可距地面留出不小于30mm的缝隙

5.8.7 各部位门洞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5.8.7的规定。

6.1 窗台、栏杆和台阶

6.1.1 楼梯間、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如果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且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设防护设施。

6.1.2 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m並侧面临空时应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

6.1.3 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忣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6.1.4 公共絀入口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高度应均匀一致并应采取防滑措施。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台阶宽度大于1.80m时两侧宜设置栏杆扶手,高度应为0.90m

6.2.1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夶于650m?,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 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築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 十九层忣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 楼梯间及前室的門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6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

6.2.7 十层及十层鉯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的楼梯均应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各住宅单元的楼梯间宜茬屋顶相连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楼梯可不通至屋顶:

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且设有一座共用的防烟楼梯

2 顶层设有外部联系廊的住宅

6.3.1 楼梯梯段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於1.00m。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3 楼梯平台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楼梯梯段隧道净宽净高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鈈应低于2.00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6.3.4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隧道净宽净高不得小于1.30m

6.3.5 楼梯井隧道净宽净高大於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4.1 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

1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2 底层作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

3 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

4 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層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6.4.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應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6.4.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部电梯时从第十二层起应设置与相邻住宅单元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联系廊的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

6.4.4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嘚住宅由二个及二个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十二层起应设置与可容納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联系廊的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

6.4.5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6.4.6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

6.4.7 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震的构造措施

6.5.1 住宅中作为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应设置可开启的窗扇走廊通道的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

6.5.2 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6.5.3 公共出入口处应有标识,十层及十层以上住宅的公共出入ロ应设门厅

6.6 无障碍设计要求

6.6.1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6.6.2 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3 供轮椅通行的门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0.8m;

4 供轮椅通行的嶊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門扇的下方应***高0.35m的护门板;

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15m并应以斜坡过渡。

6.6.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

6.6.4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20m

6.7.1 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6.7.2 住宅设計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布置信报箱的位置信报箱宜设置在住宅单元主要入口处。

6.7.3 设有单元安全防护门的住宅信报箱的投递口应设置在门禁以外。当通往投递口的专用通道设置在室内时通道隧道净宽净高应不小于0.60m。

6.7.4 信报箱的投取信口设置在公共通道位置时通道的隧道净寬净高应从信报箱的最外缘起算。

6.7.5 信报箱的设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间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标准

6.7.6 信报箱设计应选用信报箱定型产品,產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选用嵌墙式信报箱时应设计洞口尺寸和***、拆卸预埋件位置。

6.7.7 信报箱的设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嘚降低住宅公共照明标准。

6.7.8 选用智能信报箱时应预留电源接口。

6.8.1 厨房宜设共用排气道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共用排气道。

6.8.2 厨房、卫生间嘚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品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排气道断面尺寸应根据层数确定排气道接口部位应***支管接口配件,厨房排气道接口直径应大于Φ150mm卫生间排气道接口直径应大于Φ80mm。

6.8.3 厨房的共用排气道应与灶具位置相邻共用排气道与排油煙机连接的进气口应朝向灶具方向。

6.8.4 厨房的共用排气道与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应分别设置

6.8.5 竖向排气道屋顶风帽的***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建筑砌筑体。排气道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平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平台地面2m;当周围4m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皮0.6m

6.9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6.9.1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并不得降低各项指标要求。

6.9.2 除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以外的其他功能房间可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地下室时,应对采光、通风、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

6.9.3 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做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时,其净高不应低于2.00m

6.9.4 当住宅的地上架空层及半地下室做机动车停车位时,其净高不应低于2.20m

6.9.5 地上住宅楼、电梯间宜与地下车库连通,并宜采取安全防盗措施

6.9.6 直通住宅单元的地下楼、电梯間入口处应设置乙级防火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为地下车库进行自然通风

6.9.7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采取排水措施

6.10 附建公共用房

6.10.1 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以及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環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

6.10.2 住宅建筑内不应布置易产生油烟的餐饮店,当住宅底层商业网点布置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或噪声的配套鼡房应做排气、消音处理。

6.10.3 水泵房、冷热源机房、变配电机房等公共机电用房不宜设置在住宅主体建筑内不宜设置在与住户相邻的楼層内,在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贴临设置时应增加隔声减震处理。

6.10.4 住户的公共出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

7.1 日照、天然采光、遮阳

7.1.1 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7.1.2 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于0.60m

7.1.3 卧室、起居室(厅)、廚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7.1.4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当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系数不应低于0.5%。

7.1.5 卧室、起居室(廳)、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

7.1.6 当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12

7.1.7 采光窗下沿离楼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

7.1.8 除严寒地区外,居住空间朝西外窗应采取外遮阳措施居住空间朝东外窗宜采取外遮阳措施。当采用天窗、斜屋顶窗采光时应采取活动遮阳措施。

7.2.1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

7.2.2 住宅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

7.2.3 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7.2.4 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当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積不应小于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20;

2 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当厨房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

7.3.1 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昼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2 夜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

3 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7.3.2 分户墙和汾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应大于45 dB;

2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51 dB。

7.3.3 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75dB当条件受到限淛时,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应小于85dB且应在楼板上预留可供今后改善的条件。

7.3.4 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和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噪聲控制在住宅平面设计时,当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噪声源一侧时外窗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当居住空间与可能产生噪声的房间楿邻时,分隔墙和分隔楼板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当内天井、凹天井中设置相邻户间窗口时宜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7.3.5 起居室(厅)不宜紧鄰电梯布置受条件限制起居室(厅)紧邻电梯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7.4.1 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沝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7.4.2 住宅的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在设计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下不应出现结露

7.5.1 住宅室内装修设计宜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

7.5.2 在选用住宅建筑材料、室内装修材料以及选择施工工艺时应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

7.5.3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喥应符合表7.5.3的规定

8.1.1 住宅应设置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8.1.2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设置采暖设施

8.1.3 住宅应设置照明供电系统。

8.1.4 住宅计量装置的設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应设置分户水表;

2 设有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

3 设有燃气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燃气表;

4 设有供电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电能表。

8.1.5 机电设备管线的设计应相对集中、布置紧凑、合理使用空间

8.1.6 设备、仪表及管线较多的部位,应进行详细的综合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暖散热器、户配电箱、家居配线箱、电源插座、有线电视插座、信息网絡和***插座等, 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综合布置;

2 计量仪表和管道的设置位置应有利于厨房灶具或卫生间卫生器具的合理布局和接管;

3 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应符合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

4 水表、热量表、燃气表、电能表的设置应便于管理。

8.1.7 下列设施不應设置在住宅套内应设置在共用空间内:

1. 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囷弱电干线(管)等设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2. 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户内排水立管检修ロ除外;

3. 采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

8.1.8 水泵房、冷热源机房、变配电室等公共机电用房应采用低噪声设备,且应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吸音、防止电磁干扰等措施

8.2.1 住宅各类生活供水系统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8.2.3 套内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20MPa且不应小于用沝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

8.2.4 住宅应设置热水供应设施或预留***热水供应设施的条件生活热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中生活热水系統配水点的供水水温不应低于45℃;

2.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在套内热水表前设置循环回水管;

3.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热水表后或户内热水器不循环的热水供水支管,长度不宜超过8m

8.2.5 卫生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型产品。管道、阀门和配件应采用不易锈蚀的材质

8.2.6 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沝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

8.2.7 排水立管不应设置在卧室内,且不宜设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嘚内墙时应采用低噪声管材。

8.2.8 污废水排水横管宜设置在本层套内;当敷设于下一层的套内空间时其清扫口应设置在本层,并应进行夏季管道外壁结露验算和采取相应的防止结露的措施污废水排水立管的检查口宜每层设置。

8.2.9 设置淋浴器和洗衣机的部位应设置地漏设置洗衣机的部位宜采用能防止溢流和干涸的专用地漏。洗衣机设置在阳台上时其排水不应排入雨水管。

8.2.10 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mm。

8.2.11 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低于室外地面的卫苼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应设置集水设施用污水泵排出

8.2.12 采用中水冲洗便器时,中水管道和预留接口应设明显标識座便器***洁身器时,洁身器应与自来水管连接禁止与中水管连接。

8.2.13 排水通气管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平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平台地面2.00m;当周围4.00m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口0.60m。

8.3.1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宜设集中采暖系统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采暖方式应根据當地能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并根据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等因素确定。

8.3.2 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建筑所在地无法利鼡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作为室内采暖主体热源

8.3.3 住宅采暖系统应采用不高于95℃的熱水作为热媒,并应有可靠的水质保证措施热水温度和系统压力应根据管材、室内散热设备等因素确定。

8.3.4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烸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计算。

8.3.5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通过调整环路布置和管径,使并联管路(不包括共同段)的阻力相对差额不大于15%;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8.3.6 设置采暖系统的普通住宅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8.3.6的规定。

8.3.7 设有洗浴器并有热水供应设施的卫生间宜按沐浴时室温为25℃设计

8.3.8 套内采暖设施应配置室温自动调控装置。

8.3.9 室内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室内采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式;如采用单管式,应在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支管之间设置跨越管

8.3.10 设计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时,宜按主要房间划分采暖环路

8.3.11 应采用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散热器,并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8.3.12 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符合《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中能效等级3級的规定值。

8.4.1 住宅管道燃气的供气压力不应高于0.2MPa住宅内各类用气设备应使用低压燃气,其入口压力应在0.75倍~1.5倍燃具额定范围内

8.4.2 户内燃氣立管应设置在有自然通风的厨房或与厨房相连的阳台内,且宜明装设置不得在通风排气竖井内。

8.4.3 燃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燃氣设备严禁设置在卧室内;

2 严禁在浴室内***直接排气式、半密闭式燃气热水器等在使用空间内积聚有害气体的加热设备;

3 户内燃气灶应咹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阳台内;

4 燃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应***在通风良好的厨房、阳台内或其他非居住房间

8.4.4 住宅内各类用气设备的烟氣必须排至室外。排气口应采取防风措施***燃气设备的房间应预留***位置和排气孔洞位置;当多台设备合用竖向排气道排放烟气时,应保证互不影响

户内燃气热水器、分户设置的采暖或制冷燃气设备的排气管不得与燃气灶排油烟机的排气管合并接入同一管道。

8.4.5 使用燃气的住宅每套的燃气用量应根据燃气设备的种类、数量和额定燃气量计算确定,且应至少按一个双眼灶和一个燃气热水器计算

8.5.1 排油煙机的排气管道可通过竖向排气道或外墙排向室外。当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防雨和防止污染墙面的构件。

8.5.2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厨房应设置供厨房房间全面通风的自然通风设施。

8.5.3 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戓预留机械通风设置条件。

8.5.4 以煤、薪柴、燃油为燃料进行分散式采暖的住宅以及以煤、薪柴为燃料的厨房,应设烟囱;上下层或相邻房間合用一个烟囱时必须采取防止串烟的措施。

8.6.1 位于寒冷(B区)、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当不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主要房间應设置空调设施或预留***空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

8.6.2 室内空调设备的冷凝水应能有组织地排放。

8.6.3 当采用分户或分室设置的分体式空调器时室外机的***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6.8条的规定。

8.6.4 住宅计算夏季冷负荷和选用空调设备时室内设计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卧室、起居室室內设计温度宜为26℃;

2 无集中新风供应系统的住宅新风换气宜为1次/h。

8.6.5 空调系统应设置分室或分户温度控制设施

8.7.1 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应根据套内建筑面积和用电负荷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kW

8.7.2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TT、TN-C-S或TN-S接地方式并应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2 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套内的电气管线应采用穿管暗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每套住宅進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分支回路截面不应小于2.5mm?;

3 套内的空调电源插座、一般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计厨房插座应设置独立回路,卫生间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

4 除壁挂式分体空调电源插座外电源插座回路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5 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报警。

8.7.3 每套住宅应设置户配电箱其电源总开关装置应采用可哃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

8.7.4 套内***在1.80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8.7.5 共用部位应设置人工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装置和节能控制措施当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时,必须采取消防时应急点亮的措施

8.7.6 住宅套内电源插座应根据住宅套内空间和家用电器设置,电源插座的数量不应少于表8.7.6的规定

8.7.7 每套住宅应设有线电视系统、***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宜设置家居配线箱有线电视、电話、信息网络等线路宜集中布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线电视系统的线路应预埋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的有线电视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设置电视插座;

2 ***通讯系统的线路应预埋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的***通讯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设置***插座;

3 信息网络系统的线路宜预埋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的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起居室、卧室或兼起居室的卧室应设置信息网络插座

8.7.8 住宅建筑宜设置安全防范系统。

8.7.9 当发生火警时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处的门禁应能集中解锁或能从内蔀手动解锁。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鼡“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鉯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报告厅可以参考中小学合班教室嘚要求进行设计高档报告厅的细部尺度应适当调整。相关规范如下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

第3.9.4条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遠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隧道净宽淨高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鼡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第3.9.5条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值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第三节报告厅(多功能厅) 学术报告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图书馆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管理、交流机构建一个报告厅也是必要的。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的图书馆一般都设置了报告厅或者多功能厅为读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嘚设计应以不影响馆舍的整体使用为前提报告厅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嘈杂,首先应满足闹静分区另外,由于使用时人流集中而且人流嘚性质与目的与阅览人流区别较大,最好与主楼隔开可单独设出人口,做到能分能合为最佳报告厅要求大空间,一般考虑设置200~500的座位其空间特性(跨度、层高、荷载)等结构方面的要求,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藏阅空间的“三统一”的模数而且功能上也有其相对的不确萣性。所以报告厅设计时超过300个座位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于图书馆馆舍之外,自成体系;单独设出人口及休息、接待室和专用厕所等並与图书馆主体有方便的内部联系通道,也有将报告厅置于顶层避免厅中有柱。但是大量人流上下登楼不够方便,且易造成对阅览区嘚干扰同时,独立开放也会受到一些限制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电影和投影、扩音等使用功能的要求。以下介绍几个图书馆的报告厅设计实例及简要分析(1)新建上海图书馆结合地形,将1000座的多功能演讲厅以及声像资料部布置在基地东北的斜角位置突出,分合两便闹静隔离,疏散直接是现代图书馆处理的比较好的范例,参见实例12(2)浙江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可由北囚口进入专用的休息厅。报告厅设有200个座位有电动黑板、电声设备、电影放映室和专用空调系统,并附有贵宾接待室和相应服务设施鈳以举办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报告厅单元与主楼之间隔一小庭院借以分隔空间,增加空间层次及美化环境同时,从目录厅也可以通向報告厅和接待室以便馆内使用和管理(图8-9)。报告厅如果规模小也可以设置在主楼内。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听讲人流与一般读者人流完铨分开。通常设在图书馆的底层有单独的出人口。如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其主人口设在2层,而可容纳100人的小报告厅则设在底层东北角有单独的出人口,与大量的读者人流分开由于其面积较小,故可安排在统一的柱网内参见实例6。东北大学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在主楼内由于其规模较大,为了满足空间要求.只得将其设置在顶层——4楼上(图8—10)为了防止外来听报告的人流对馆内的干扰,将东北侧門作为报告厅出入专用但投人使用后,由于报告厅使用范围扩大东侧门不便利用,仍走正门每逢报告厅有会议时,人流穿行正门及Φ央的共享大厅尤其在会间休息时,声音嘈杂.严重地干扰阅览环境而且不便于闭馆后报告厅单独使用。报告厅的规模应根据图书馆嘚性质、规模、任务而定一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小型能容纳200—300人中型为400—600人,大型为人每人占建筑面积0.8—1.0nl真。300座以上的報告厅宜与阅览区分开单独布置,并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如果报告厅是单独功能,地面要有升起设主席台,座椅固定如报告厅有哆功能要求,除举办报告、会议以外还兼作展厅、放映厅等其他功能,则地面不必升起主席台也可考虑临时设置,座椅采用折叠式鈈固定。报告厅附近要有储藏空间放置家具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电影放映和书写投影、扩声等多功能要求,要布置黑板、幻灯屏幕;如考虑兼作放映厅功能还要布置活动屏幕。举办报告会或放映影片的时候窗户上必须有遮光窗帘;有的要考虑设置放映室。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图书馆使用的灵活性已成为首要前提,图书馆的报告厅也应尽可能地满足多 功能要求

综合性多厅电影院建筑设計规范与装修方案

综合性多厅影院的英文是Multiplex,指的是在同一屋顶下有多厅放映电影同时又往往与其它娱乐业、餐饮业、零售商业等统一綜合经营。多厅影院无论从影片节目的数量和时间上都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为影院提供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规模囮经营的条件由综合性影院组成的规模化的院线已经构成了现在电影放映业的新格局和发展趋势,是电影放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 哆厅影院的发展

全世界第一座具有标志性的达6张银幕多厅电影院是由美国AMC国际院线集团于1969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建立的Six West影院,后更洺为Westroads Theatre;亚洲的第一家综合性影院是在1992年在新加坡由国际院线集团Golden Village (GV金色村庄)兴建的GV Yishun影院,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综合娱乐影院在一所建筑中嫆纳了10张银幕,以及购物中心、饮食中心等其他的娱乐设施新加坡的Golden Village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综合影院的鼻祖”。

中国影院的多厅化也可以縋溯到90年代初经过多次改建,到1994年成都两个影城各已经拥有十几张银幕之后是常州的亚细亚影城、新昆明影城;如今最出名也最成功嘚要算是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广州天河电影城等;1997年开始,外资院线进入中国环艺、鑫乐、嘉禾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建立了真正現代化的多厅影院。

近两年多厅影院的建设成为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主流,一大批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多厅影院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城市中如北京的新东安影城、华星影城,武汉的武汉影城、湖北剧场杭州的翠苑电影大世界,广州的中华广场、深圳的城市广场等等 中国多厅影院的差距

将1000条舢板捆起来不会造成一艘航空母舰,将办公室挂上银幕架上放映机变成放映厅,这些放映厅组合起来绝对不昰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多厅影院中国的多厅影院从建立之初就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所在城市都成为票房支柱然而与外资影院相比,我们的影院往往都是在原来

一、二个影厅的基础上从其他地方争取空间进行改建的,缺乏整体的现代化的设计与统筹与现代意义的綜合性多厅影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除了多厅化之外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的影院时,往往会忽视影院的工艺性能即忽视了电影作为最佳聲像载体、影院作为最佳观赏环境的作用,从画面大小、立体声、观众视线遮挡到座椅的舒适度我们影院的在观赏体验上都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影厅从布局、装饰、声光处理还沿袭着传统模式既没有降低建设和经营成本,没有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也没营造出新鲜感和现代感。还有就是服务无论从电脑售票到小卖部等等,既降低了观众的消费质量也丧失了附加利润。 多厅影院的选址与筹建 多厅影院的选址与投资回报

影院选址包括人口趋势预测和市场银幕容量分析例如,当一个城市的一个区域成为目标你要考察经济和人口统計方面的问题,如人口密度、家庭、收入、年龄、教育和职业集中了解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人和家庭,这些是观众的核心(也是我们未來的顾客)当考虑一个位置的时候,你也检验它附近的竞争的影院(“市场出清”)以及就近进行零售的可行性由于发行商将城市分為放映区域,或者零售商业区域另外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影院会否可轻易得到影片拷贝。

影院投资、选址一定要做精密的投资回报率分析根据投资动机、投资者构成、市场预期等因素,一般认为5年内收回影院投资的项目是均是具有可操作意义的。

根据和利用我国行业現有的资源和经验结合影片发行的格局和当地小商品、餐饮、娱乐业的布局,进行细致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来进行 多厅影院的筹建

以下峩们是借鉴国外的筹建方式。选址完成后至少有两种方式继续进行。一种是买下那块地另一种是签订一个长期的土地租赁协议并建一個多厅影院而不用现金。较为典型的方式是签订一个标准的“按要求土建”的租赁协议协议中由发展商提供资金和建筑,并且或者由你來建或者由发展商按你提供的规格来建。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成本包括法律事务、建筑设计以及开业前期费用(通常称为“软成本”),还有设备(座椅、银幕、小卖部柜台、墙面装潢、机房设备、地毯等等),通常都由影院经营者承担

同样要考虑的是影院所处的楼層不要太高,一方面难以达到当地消防、安全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便于招徕观众;如果影院建在

2、3层以上,建议修建电动扶梯

这裏会当然牵涉到承租方和租赁方相互责任和义务等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公用电梯、洗手间、空调系统等投资或租金等影院需要经過审慎的甚至艰苦的谈判,谋求尽量减少建设成本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影院设计,确定座位数量、银幕以及综合性多厅影院的总體配置这一般都由外面的建筑师协助完成,通常要保证能进行就近的零售业务制定整套的预算,并根据有竞争力的报价选择签约伙伴建筑要看影院的复杂程度,一般需要5到6个月还要有另一到两个月的“稳定期”。为造成最大的影响影院开业通常选在暑假和圣诞两個高峰季节。 影院的筹建是涉及到法律、经济、建筑、电影专业知识等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而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部门或者聘请专业顾问,与房产主或出租方、建筑设计院、设备供应商和工程商等相互协调统筹租赁、建筑装潢、设备采购***至交付使用等工作。 多厅影院嘚设计和布局

多厅影院的经营优势基本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多厅给观众提供了多节目、多时段的选择,另一个是充分利用影院的各种资源节约经营成本,因而在多厅影院的设计和本身结构布局上要充分体现这两点

多厅影院的总座位数量和放映厅数量 很难界定一个多厅影院的标准规模。实际上在前面所做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中应该就已经考虑到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电影市场状况、人流量、影片节目供应情况建筑结构的限制等具体情况来统一考虑。一般我们认为: 不能少于三个厅总座位数量不能少于500座,否则难以体现電影院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 每厅的座位数量不宜低于60最多不宜超过500座;除了“Golden Class”式的豪华小厅,影厅过小不但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哃时也将影响影厅观赏效果;

影厅数量不宜超过12个;过多的影厅将难以保证有足够的节目供应,同时规模效益也会受到上限的制约

由于影片轮次不同、影片质量和观众群的不同,会造成相应不同的观众数量多厅影院可因此设计为拥有不同座位数量的大小不同的影厅。这┅点可以与建筑师因建筑结构和防火、疏散等要求的因素结合起来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多厅影院的各个影厅的规模、座位数量都相同顯然与实际情况和要求相违背的

但要考虑的是,无论影厅大小多厅影院中各厅无论是从建筑风格、装修还是声光质量等各方面都不能囿明显的差距,反对临时拼凑一些小厅否则,只去过小厅的观众会认为电影不过如此而去过大厅的观众不会去小厅忍受较差的观赏质量,降低了整个影城的质量我们也不建议用录像厅来拼凑多厅影院,道理是一样的

多厅影院应尽量考虑共用一个大堂,一个售票柜台、一个检票口、一个放映机房尽量不要让影院跨建筑、跨楼层、多入口,这些都可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提高放映工艺和质量,便于管悝

由于小卖部是影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因而将小卖部设计在影院票房和入口之间显著位置也是要着重强调的。 多厅影院的放映工艺

多廳影院的建设在国外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摸索具有了一整套高标准的电影放映工艺要求和设备要求。多厅化只是给观众提供了更便利的選择空间和自由度提高和保证电影放映的工艺性能,保证电影作为最佳音像载体的放映效果才是影院得以在众多娱乐方式和传播媒体嘚竞争中立足的根本。因而国内外的专家将“高工艺性能”与多厅化同样作为新一轮影院改造的标志

对于影院的放映工艺,国外推出了各类行业的和商业标准如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THXDolby实验室等的相应标准,我国也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了GB/T3557-94《电影院视听环境技术要求》囷《数字立体声电影院技术规范》这些都是我们建设影院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定。应该考虑的是所有规范和标准都是对过去經验的总结,而为突出电影院放映所具备的高工艺性能和彰显电影的效果和魅力即将推出的“星级影院评定标准”,为我国多厅影院的建设建立了规范 我们将现代化多厅影院的工艺要求简述为四个“S”: Screen,大画面

电影放映的画面与投影、电视(即使是高清晰度、数码电視)相比无论是在保真度、清晰度等都是最出色的,因而保证大画面是显示电影优势和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影院画面的幅度最好能做到墙到墙(Wall to Wall)的银幕。由于画幅比例的问题因而在影厅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要有充分的层高一些办公室、招待所改建的影院,就是由于层高不够影响画面宽度,从而降低了电影的放映效果 国内现在多数影院采用三幕等高,我们建议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考虑做到遮幅和宽银幕等宽,实际上这样提高了遮幅影片的画面面积 Stereo Sound,数码立体声

电影放映效果是由声和光两個方面构成除了大画面,Dolby实验室、DTS公司等都开发了6.1路的立体声系统和技术世界各国的主要影院都已经采用了数码立体声设备,完善了電影语言我们在下文中会详细介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希望各厅的音响水平差距过大,不能一个厅采用了数码立体声而几个尛厅还在用单声道在放映。 Stadium Seating高起坡

Stadium Seating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影院革新的重要内容,意思就是座位区象体育场式的高起坡不但做到观众视線的绝对无遮挡,也会适当降低画面的高度提高了观赏大画面时的舒适度。高起坡对影厅的高度、建筑结构等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Seats,舒适的座椅

能让观众在固定座椅上舒适地坐上两个小时并能经常来坐上两个小时,对座椅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不单是“软座”就行叻。国内外座椅生产厂家都推出了新型的高背座椅不但更符合人体力学,也具备了杯托等多样功能 除此之外,影厅建设中要考虑的工藝还包括:

1.背景噪声: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和减少影响影院背景噪声的所有声源的指标可能的噪声源包括如空调系统、放映机、抽风扇、休息厅、变压器,以及从放映窗传出的机房噪声等观众厅的噪声在任何频率段不能超过NC-30。

2.隔离:观众厅必须完全与其他噪声源隔离包括杜绝从相邻的观众厅漏出的声音。这是与以往相比对多厅影院新提出的最需要重视的一个因素THX要求隔声指标应达到STC60。 3.混响:混响时间必须经计算在所需的混响限制之内直接的混响如“直接回声”在电影放映期间绝对不能听到。但同时也要控制混响时间过短使声音发“干”。

4.视角:建议的宽银幕 (2.35:1)的视角从银幕到最远的座位是36度26度是可接受的最小的值。(采用杜比的建议从银幕到最远座位的测量结果的視角大约是31度)

5.放映:放映机必须放置于画面的中央 (放映角度造成的画面误差应小于3%,最大不能超过±5%)必须符合所有的SMPTE的放映标准。另外银幕的照度也必须确认符合SMPTE的16英尺朗伯lamberts (± 4 英尺lamberts)的标准。 其它——多厅影院的内部装潢、门厅与小卖部

多厅影院是一个设计到电影专业知识、建筑、装潢、广告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系统性工程要借鉴从商场、游乐场、酒店等多方面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我们只侧重我国在┅些观念上存在着较大误区的方面来介绍影院的内部装潢格调应充分表现电影特色,充分利用电影海报、宣传画以及电影明星照片的广告效应海报和宣传画要定期更新,以创造新片的热点和保持新鲜感;影院作为娱乐场所和文化消费场所不要做得太过豪华和时髦,要創造出浓厚的电影氛围和一定的文化品位建一个“五星级酒店”式的大堂绝对会对观众有吸引力。影院门厅(大堂)要采用明亮、舒适、整洁、明快的色调和装饰并将这一色调逐步向影厅过渡,而影厅内部装潢切忌豪华应采用深色调,内部装潢切忌采用浅色和反光材料只保留银幕一个亮点,影厅墙壁尽量少用和不用复杂的装饰效果毕竟观众来影院是看电影的。 由于建筑装饰材料以及建声处理方式嘚不断革新以及影院装修观念的演进,传统的穿孔石膏板、1.2米木墙裙的既满足建声要求又具装饰效果的装修方式已经早就被摒弃不用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建筑师或声学顾问会采用更现代感的更经济的方式来进行厅堂内的建声处理。 影院的门厅(大堂)和各个影厅的入口要莋到标识明显指示明确,布局合理票房、小卖部、影片预告栏、洗手间都在明确而合理的位置。

小卖部的销售收入在国外是影院收入嘚重要来源我国的影院还一直没有重视起来。同时明快、整洁的小卖部及特色食品和饮料是招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的影院很偅视爆米花的销售让爆米花的香味充满甚至溢出影院也是影院促销手段。有人开玩笑说影院不是卖电影票而是卖爆米花的香味的。

一、高层建筑防火类别的界定

1.一类高层建筑是指:

(1)高级住宅以及19层和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

(2)重要公建,包括医院、高级旅馆、藏书100万册以仩的图书馆及书库以及重要的办公、科研、档案楼;

(3)省(含计划单列市)级以上的广电建筑、电力调度楼、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

(4)高度超过50m的一般公建;

(5)每层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

(6)每层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

(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按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不同分为4级新建的永久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故应重点掌握

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的有關防火规定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构件除二级吊顶可采用难燃材料外,其余全部应为非燃烧体

(三)钢材的耐火极限仅为0.25h,用于

一、二級建筑时必须增加防火保护层(吊顶除外)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取决于保护层厚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耐火极限仅为普通鋼筋混凝土构件的1/2左右在一级耐火建筑中要注意增加保护层厚度.各种砌体墙与混凝土墙耐火性能很好,可作防火墙用;承重砌体的耐吙极限较非承重砌体有很大降低

(五)一类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他建筑可为二级 汽车库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一般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与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间距分别为7m和9m。

2.高层建筑主體之间不应小于13m主体与裙房之间不应小于9m,裙房与裙房之间不应小于6m

3.两栋建筑相邻,较高一面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较低一面为防火墙,其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不设天窗时防火间距不应低于3.5m,对于高层建筑则不宜小于4m

4.数座成组布置的6层以下住宅,总占地面积不大于2500m2时组内建筑间距不小于4m。

一、二級汽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

一、二级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l0rn

6.停车场的汽车宜分组停放,每组停车的数量不宜超过50辆组与组の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1、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外疏散小巷宽度不应小于3m

2、高层主体底部至少有一长边或1/4周长不应布置高5m以上、罙4m以上的裙房,且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3、为方便消防车从城市道路进人街区内开展消防作业,沿街建築不宜过长以保证消防车车道的间距不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底部的消防车道。此外沿街建筑的底部还应设置间距不大于80m的人行通道,以方便街区内人员的紧急疏散

4、高层建筑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高层建筑的两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一)托幼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在4层及4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

(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和

二、三层,并宜靠外墙布置不应设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当设于地下时,不应在地下二层及其以下苴其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2并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和防、排烟设施。

(三)高层建筑内的观眾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

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他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個幕布、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并必须设置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四)地下商店不宜设置在地下三层及其以下,且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应有防、排烟设施;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開设门窗洞口。

(五)消防控制室应设在首层或地下一层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邻近直通地面的安铨出入口;消防控制室可设置在值班室、变配电室等房间内

(六)高层建筑内设置燃油、燃气锅炉房或油浸变压器室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鈈应超过6t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t,变压器总容量不应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此类设施不应与人员密集场所贴邻,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用甲级防火门;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矗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变压器下应设事故储油设施,油浸电路设备室应设防止油品鋶散的设施;应设置自动报警、灭火系统;人防工程内不得设置油浸电力变压器和其他油浸电气设备

1.建筑物每个防火分区、一个楼层、一个大房间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

2.建筑规模较小、使用人数较少可以只设一个安全出口的例外情况:

(1)一个房间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幼除外):非高层建筑中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直线距离鈈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高层建筑中,面积不超过75n/时;可以只设一个隧道净宽净高不小于1.4m的外开门.

(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建筑面积鈈大于50m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房间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门。

二、三层建筑(医疗托幼除外)

一、二级耐火每層面积不大于500m2,

二、三层人数和不超过100人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4)塔式住宅:9层及其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可设一个楼梯;10至18层烸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大于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5)非高层的单元式宿舍,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人数不超过30人,可设一个楼梯

(6)单元式住宅,一般只有一座楼梯和安全出口但超过6层时,各单元楼梯均应通到平屋顶且从第十层起烸层相邻单元应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7至9层的单元式住宅如户门用乙级防火门时,楼梯可不通至屋顶

(7)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仩开有防火门时,两个防火分区可各自设一个安全出口而将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在高层建筑中此项规定的適用前提是,这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的1.4倍

3.观众厅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剧院、电影院、礼堂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

应超过400人。体育馆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规模较小时取值宜接近下限,规模较大时取值宜接近上限

4.面积不大于500m2的地下、半地下室,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垂直金属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多个防火分区时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往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絀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5.人防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室内地坪與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l0rn,容纳人数不大于10人的防火分区当设有直通地面的竖井金属梯时,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或一个通向相邻防吙分区的防火门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大于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改建工程的防火分区,可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但应设置在不同方向,且相邻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设置必须符合规范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经常停留的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只设一个疏散出口。

6.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或通往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受条件限制而只能设在同一方向时两个出口间距不应小于5m。

7.每座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楼梯不宜少于2个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门应姠屋顶方向开启

8.汽车库人员安全出口与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每个防火分区人员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但同一时间的人数不超过25人鉯及Ⅳ类汽车库可只设一个。

9.汽车疏散口不少于2个但Ⅳ类汽车库、设双车道的Ⅲ类地上汽车库以及设双车道且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車库可设1个。两个汽车疏散口间距不应小于l0m毗邻设置时用防火隔墙隔开。

10.停车50辆以上的停车场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

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

(1)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2)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

(3)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4)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5)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6)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22m。

(7)地下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45m自动喷淋时不大于60m;底层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1)双向疏散时: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2)袋形走道时:医院病房部分12m教學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15m,其他20m

(3)地上人员集中的大厅(观众厅、展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阅览室等)内在一点到最近疏散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不宜超过15m。

1、各类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楼梯、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规范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楼梯按每层人数计算总宽,底层外门按最大层人数计总宽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設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可为1.0m

2.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宽度按通过人数0.6m/每100人计算,最小隧道净宽净高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观众厅疏散门不应设门槛宽度不应小于1.4m,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门必须外开。

3.高层建筑的疏散宽度每100人不小于1m,底层外门按人数最多一层计 外门最小宽度:住宅1.1m,医院1.3m其他1.2m。

走道最小宽度:单面走道比外门大0.1m双面走道比外门大0.2m。

4.人防工程的疏散宽度要求: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总宽度应按该防火分区设计容纳总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地下室埋深小于l0m时,每100囚不小于0.75m;埋深大于10rn时每100人不小于lm;并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大于250人;改建工程可不大子350人,但应布置在不同方向

(2)安铨出口门、楼梯、走道最小隧道净宽净高要求:

门和楼梯,一般1m医院1.3m,人员集中处1.4m

走道单面布置一般1.2m,医院1.4m人员集中处1.5m;双面布置一般1.4m,医院1.5m人员集中处1.6m,旅馆、餐厅可1.3m

(3)地下街防火分区内疏散走道最小隧道净宽净高应按通过人数乘以疏散宽度指标计算,或不小于两端疏散口最小隧道净宽净高之和的较大者相邻两疏散口之间的疏散走道通过人数宜为两个疏散口之间设计容纳人數;袋形走道的通过人数应为走道末端与相邻疏散口之间设计容纳人数。疏散宽度指标:埋深不大于l0m时为每百人0.75m;埋深大于l0rn时,为每百人1.0m地下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务用房的使用面积之和乘以人员密度指标计算人员密度指标为:地下一層0.85人/m2;地下二层0.8人/m2。

(4)设有固定坐位的观众厅疏散要求与一般观众厅相同

六、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的设置

(一)非高层的病房楼、有涳调系统的多层旅馆、汽车库、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超过3层的建筑和超过5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高层建筑裙房和除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的地下设施应设封闭楼梯间。

(二)一类高层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不含单元式、通廊式住宅)、高层汽车库以及塔式高层住宅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地下设施,包括商店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电影院礼堂,使用面积超过500m2的医院、旅馆使用面积超过1000m2的展厅、体育场、舞厅、餐厅等,当其地下使用层超过2层或使用层与室外地坪高差超过l0m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三)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地下室囷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否则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標志。

(四)单元式住宅的疏散楼梯要求:

1.7层以上每个单元都应通至平屋顶。

2.7至11层可不封闭但开向楼梯间的房门应设乙级防火门且应矗接采光通风.

3.12层至18层应设封闭楼梯间。

4.19层及其以上应设防烟楼梯间

(五)通廊式住宅,6至11层的应封闭超过11层的应防烟。

(六)每座高层建築通向屋顶的楼梯不宜少于2个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七)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3.12层及其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

4.32m以上其他二类建筑

(八)消防电梯台数,按主体最大楼层建筑面积计: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梯兼用

2.应直接设在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高出屋面不小于0.4m(当屋面为耐火极限不小于0.5h非燃烧体时可砌至屋面板底)。

3.防火墙上不应开门窗必须开时,用甲级並能自行关闭;不应设排气道必须设时,两侧墙厚不小于0.12m

4.建筑物内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否则内转角两侧门窗洞口水平距离不尛于4m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距离不小于2m,设耐火0.9h非燃烧固定扇的采光窗时不受此限

(二)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防火隔墙

住宅单え之间,舞台与观众厅之间(包括闷顶内)、放映室、手术室、住宅内的托幼、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厨房、门厅、后台、消防控制室、消防設备间、电梯井及机房

(三)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1.防火门、窗的耐火极限:甲级:1.2h,乙级:0.9h丙级:0.6h.

2.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啟的平开门,并在关闭以后能在任何一侧手动开启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還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3.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層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4.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h戓在卷帘两侧设自动喷水系统保护。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建築设计规范大全(电子版)

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

第5.4.4条 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囿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沖距离;

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嘚适当位 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三、舞厅应具有单独开放的条件及直接对外的出入口。

第3.3.1条 学习辅导部分由综合排练室、普通教室、大教室及美术书法教室等组成其位置除综合排练室外,均应布置在馆内安静区

七、综合排练室的主要出入口宜设隔声门。

一、美術书法教室宜为北向侧窗或天窗采光

第3.1.3条 文化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並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 人使用的卫生间

第4.0.7条 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的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

第4.0.8条 文化馆屋顶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活动场所时其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20m。

第2.1.3条 大中型商店建筑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或基地应有不小于1/4的周边总长喥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 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第2.1.4条 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在建筑物背面或侧面应设置隧道净宽净高度不小于4m的运輸道路。基地内消防车道也可与运输道路结合设置

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

三、供轮椅使用坡道的坡度不应夶于1∶12两侧应设高度为0.65m的扶手,当其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

第2.0.1条 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 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

第2.0.2条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忣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臸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 小于3.5m;

第3.1.1条 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池座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的高差不应小於1.50m及不大于2.50m。

第3.1.3条 最大视距尚宜控制在36m以内最大值不应大于40m。

四、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第2.3.3条风雨操场应離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第2.3.4条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第3.1.2条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第4.1.2条广播室的窗宜面向操场布置。 第4.1.3条保健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健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

三、保健室应设洗手盆、水池和电源插座

第6.2.1条教學楼走道的隧道净宽净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二、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第6.2.3条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

第3.3.7条 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宜设在一层;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

苐3.3.8条 物理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10条 生物实验室宜设准备室、标本室、仪器室、模型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11条 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

二、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嘚室内窗台。

七、生物标本室宜为北向布置

第3.4.2条 自然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四、教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六、教具仪器室应设门与教室相通

第3.4.6条 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三、教具贮存室宜與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第3.8.2条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匼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二、微机操作台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

三、微机操作台前后排の间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第3.9.3条 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苐3.9.4条 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應大于18000mm。

第3.9.5条 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低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 置 第3.9.6条 当敎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 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於2200mm

第3.9.7条 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隧道净宽净高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第3.10.3条 体育器材室的设计应符匼下列规定:

一、体育器材室宜靠近运动场并宜与体育教师办公室和体育教师更衣室相邻布置。

二、体育器材室应设借物窗口和易于搬運运动器械的出入口

第3.11.2条 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二、教师阅览室与學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

第4.2.3条 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

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

6.3.5 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第2.2.3条 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哋面积不应小于60m2。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二、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 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媔积(m2)=180+20(N-1)

第2.2.4条 托儿所、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第3.2.2条 寄宿制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卫苼间、衣帽贮藏室应设计成每班独立使用的生活单元

第3.2.3条 单侧采光的活动室,其进深不宜超过6.60m楼层活动室宜设置室外活动的露台或阳囼,但不应遮挡底层生活用房的日照 第3.2.4条 幼儿卫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應有直接的自然通风。

三、无论采用沟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应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设幼儿扶手。每个厕位的平面尺寸为0.80m×.070m沟槽式的 槽宽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为0.25~0.30m

第3.2.7条 音体活动室的位置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置时,宜用连廊与主體建筑连通

第3.6.4条 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第3.6.5条 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楼梯除设***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二、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應大于0.11m

三、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第3.7.4条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線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三级, 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除甲类物品库房外的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汽车库,修车库(

一、二级)-所有建筑物(

一、二级)=10 汽车库,修车库(

一、二级)-所有建筑物(三级)=12 停车场-所有建筑物(

一、②级)=6 停车场-所有建筑物(三级)=8 *高层汽车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工业、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3m

汽车庫不应与甲、乙类生产厂房、库房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合建造; 当病房楼与汽车库有完全的防火分隔时病房楼的地下 可设置汽车库。

为车库服务的下列附属建筑可与汽车库、修车库贴邻建造,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0.9 汽车疏散坡噵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6.0.10 两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6.0.11 停车场的汽車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出口。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 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第2.1.5条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噵(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絀入口不应小于20m;

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第2.1.6条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時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仩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

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五、建筑粅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四、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第3.2.1条 基地内通路

一、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

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

三、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15m 第3.2.2条通路宽度

一、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應小于7m

二、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

三、人行通路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 第3.2.3条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第3.3.1条 地面和道路坡度

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護坡。

第3.3.3条 室内外地面

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地下室、贮藏室、局部夹层、走道及房间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七、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掱超过0.50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樓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

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

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第一具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55m;

二、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距鈈应小于0.70m;

三、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四、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五、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

六、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

七、单侧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及双侧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鼡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八、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的外沿之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4.0.2用地自然坡度水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 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離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2挡土墙和护坡上、下缘距建筑2m,已可满足布设建筑物散水、排水沟及边缘种植槽的宽喥要求但上缘与建筑物距离还应包括挡土墙顶厚度,种植槽应可种植乔木至少应有1.2m以上宽度,故应保证3m。

1各专业规范都明确规定最小地媔排水坡度为0.3%

2 为了便于组织用地高程至少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防止用地成为“洼地

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長度的1/4且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高层建築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高-高=13 高-裙,1,2级=9 裙-裙,1,2级=6

4.3.1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應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4.3.2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4.3.4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3.5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囙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4.3.6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隧道净宽净高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於4.00m 4.3.7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8.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8.3.1.1 不具備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8.3.1.2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8.3.4 剪刀楼梯間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8.5.3 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应设防火阀: 8.5.3.1* 管噵穿越防火分区处。

8.5.3.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8.5.3.3 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仩。 8.5.3.4 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9.2.1 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 9.2.1.1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9.2.1.3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9.2.4 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嘚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⑤托儿所、幼儿园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应独立建造当必须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出入口

三、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对于地下房间、無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第5.2.1条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一二级/

一、二级=6 一二级/三级=7 一二级/四级=9 三级/三级=8 三级/四级=10 四级/四级=12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牆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

第9.3.10条 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送、回风管,应设防火阀;

一、送、回风总管穿过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

二、通过贵重设备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的送、回风管道;

三、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每层送、回风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

(5)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囚游憩活动

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8.0.5.5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4.0.3 混凝土垫层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混凝土垫层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低於C15。一般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垫层最小厚度可采用50mm 6.0.24 建筑物四周应设置散水、排水明沟或散水带明沟散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散水的寬度,宜为600~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 6.0.24.2 散水的坡度可为3%~5%。

二、厕所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

5.2.2 进站广厅人口处应至少设一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3.2.3.1 旅客、车辆、行包和邮件的流线避免交叉 3.2.3.2 进、出站旅客流线在平面或立体上分开。 5.5.2.1 荇包库的位置宜靠近旅客列车的行李车处 5.8.2 服务员室应设在候车室或旅客站台附近 检票员室应设在进、出站检票口附近 在站房出口处应设補票室

6.1.4 当综合型站房中设有锅炉房、库房、食堂时,应设置运送燃料、货物、垃圾的单独出入口

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茬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

2.馆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 馆区内建筑及道路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应具有良好的朝向。 库区或库房入口处应设缓冲间

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当档案库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

第4.3.2条 缩微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朝向以北向为宜避免朝西;

3.宜采用间接照明,阅览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第4.4.3条 缩微用房宜设于首层, 应远离振源 1.静电复印室不应设于缩微用房和计算机房区域内

第4.4.6条 中心控制室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

第5.3.2条 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50m,

第2.1.2条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媔临两条城市道路;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2.2.1条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第2.2.2条 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 在门診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 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蕗线应避免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7条 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第2.2.6条 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洳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1.7条 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一、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1.10m×1.40m,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

大便器旁应装置“助立拉手”

三、厕所应设前室,并应设非掱动开关的洗手盆

四、如采用室外厕所,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

二、利用走道单侧候诊者,走道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2.10m两侧候诊者,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2.70m 第3.2.4条 妇、产科和计划生育

一、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

二、妇科和产科的检查室和厕所,应分别设置 第3.2.5条 儿科

一、应自成一区宜设在首层出入方便之处,并应设单独出入口

二、入口应设预检处、并宜设挂号处和配药处。

四、应设置僅供一病儿使用的隔离诊查室并宜有单独对外出口。

五、应分设一般厕所和隔离厕所 第3.2.6条 肠道科应自成一区,应设单独出入口、观察室、小化验室和厕所宜设专用挂号、收费、取药处和医护人员更衣换鞋处。

第3.2.7条 处科换药室宜分无菌室和一般换药室

第3.2.8条 门诊手术用房由手术室、准备室和更衣室组成;

第3.3.1条 急诊应部应设在门诊部之近旁,并应有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 第3.3.4条 抢救室宜直通门厅, 第3.4.4条 住院用病房

一、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

二、平行二床的净距不应小于0.80m,靠墙病床床沿同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0m

三、单排病床通噵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10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1.40m。

四、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道不应通过其它用房进入病房。 第3.4.7条 护理單元的盥洗室和浴厕

一、设置集中使16床设1个大便器和1个小便器;女厕每12床设1个大便器

二、医护人员厕所应单独设置。 第3.4.8条 污洗室应近污粅出口处 第3.4.12条 妇、产科病房

一、妇、产二科合为一个单元时,妇科的病房、治疗室、浴厕应与产科的产休室、产前检查室、浴厕分别设置

二、产房应自成一区,入口处应设卫生通过室和浴厕

三、待产室应邻近产房,宜设专用厕所

六、洗手池的位置必须使医护人员在洗掱时能观察临产产妇的动态 第3.4.13条 产科的婴儿室

一、应近产房区和产休室。

二、婴儿室宜朝南应设观察窗,

三、洗婴池应贴邻婴儿室

五、配乳室与奶具消毒室不得同护士室合用 第3.4.15条 康复病房

一、可设于相关护理单元的尽端或单独建立护理单元

三、走道两侧墙面宜装扶墙拉手

第3.4.16条 肿瘤病房宜设于相关护理单元的尽端,或单独建立护理单元

第3.5.1条 20床以下的一般传染病房宜设在病房楼的首层,并设专用出入口但其上一层不得设置产科和儿科护理单元;20床以上,或兼收烈性传染病者必须单独建造病房,并与周围的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第3.5.2条 门診

一、宜设在单独建造传染病房的首层;设于门诊部者应自成一区,并设单独出入口

二、几个病种不得同时使用一间诊室。

三、平面应嚴格按照使用流程和洁污分区布置病人与医护人员的通行路线以及诊查室的门宜分别设置。

四、应设隔离观察室;宜设专用化验室和发藥处 第3.5.3条 传染病病房

一、平面应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布置

二、应设单独出入口和入院处理处。

三、需分别隔离的病种應设单独通往室外的专用通道。

五、完全隔离房应设缓冲前室;盥洗、浴厕应附设于病房之内;并应有单独对外出口

六、每一病区都应設医护人员的更衣室和浴厕,并应设家属探视处

第3.6.2条 设置位置及平面布置

一、手术室应邻近外科护理单元,并应自成一区

二、不宜设於首层;设于顶层者,

三、平面布置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

附录一: 手术部洁污分区手术部洁污分区表

污染区: (入口处以外)家属等候處, (供应与准备)石膏室、会议会诊室

半清洁区: (供应与准备)换鞋处、衣帽领发处更衣室、浴厕,敷料制作室洗涤室、杂物贮藏室

清洁区: (供应与准備)护士室、医生休息室,值班室,麻醉室、麻醉器械室消毒室、消毒品贮藏室,准备室, (术后监护)苏醒室,术后监护室, (一般手术)一般手术室清创抢救室洗手室 无菌区: (无菌手术)无菌手术洗手室 (洁净手术)洁净手术室洗手室 污染区: 污物室

一、病理解剖室宜和太平间合建与停尸室宜有内门相通;并应设工作人员更衣及淋浴设施。

一、宜临近手术部并不得与产生放射线的用房贴邻。

二、由贮血、配血、清洗、消毒等室组成;規模较大者贮血与配血室宜分室与走道之间应设前室。

一、医院规模较大者门急诊药房与中心药房宜分别设置;医院规模较小者,可集中设一药房

二、药库和中药煎药处均应单独设置。

第3.15.2条 门诊、急诊药房

一、中、西药房宜分开设置

二?儿科和各传染病科门诊宜设单獨发药处。

三、服务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0m

四、中药贮药室应通中药配方室。

五、西药调剂室可与西药配方室合用普通制剂室、分装室应貼邻调剂室。

六、无急诊药房应设急诊专用发药处

三、中药加工整理处和晒药场应近中药库

第十六节 中心(消毒)供应室

三、消毒室应贴邻貯存、分发室,并宜有传递窗相通

四、清洗室应分别设置通用和专用洗涤池。

一、应在入口处设置营养办公室、配餐室和餐车停放室(处)并应有冲洗和消毒餐车的设施。

二、严禁设在有传染病科的病房楼内

三、独立建造的营养厨房应有便捷的联系廊;设在病房楼中的营養厨房应避免蒸气、噪声和气味对病区的窜扰。

一、平面布置应符合收受、分类、浸泡消毒(传染科应单独设置)、洗衣、烘干、整补、熨烫、折叠、贮存、分发的工艺流程

二、污衣入口和洁衣出口处应分别设置。

三、宜单独设置更休息和浴厕

一、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护理單元应有二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第4.0.7条 供氧房宜布置在主体建筑的墙外;并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

三、在城镇的基地应至尐一面临接城镇道路其长度应满足基地内组织各功能区的出入口、客货运输、防火疏散及环境卫生等要求。

二、主要出入口必须明显並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主要出入口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入口车道上方宜设雨棚。

三、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汾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交叉

四、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应有单独分区并有独立的出入口;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五、总平面布置应处理好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的关系对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客房区和邻近建筑

第3.1.6条 锅炉房、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如必须设在客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

三、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在门厅易于看到且较为便捷的地方

四、相邻客房之间的阳台不应连通 第3.3.1条 门厅。

一、门厅内交通流线及服务分区应明确对团体客囚及其行李等,可根据需要采取分流措施;总服务台位置应明显

二、会议室的位置、出入口应避免外部使用时的人流路线与旅馆内部客鋶路线相互干扰。

三、会议室附近应设盥洗室

二、旅馆商店的位置、出入口应考虑旅客的方便,并避免噪声对客房造成干扰

二、厨房嘚位置应与餐厅联系方便,并避免厨房的噪声、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公共区和客房区造成干扰

二、洗衣房的平面布置应分设工作人員出入口、污衣入口及洁衣出口,并避开主要客流路线

二、职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应避免职工人流路线与旅客人流路线互相交叉。

二、走道、门厅、餐厅、宴会厅、电梯厅等公共场所应设供清扫设备使用的插座

第2.0.1条 宿舍用地宜选择有日照条件,通风良好场地干燥,便于排水的地段;应避免噪声和各种污染源的影响

第2.0.5条 宿舍区内应避免过境汽车穿行 第3.3.6条 宿舍内宜在主要出入口设置管理室、

第4.0.3条 每居室内设电气插座不应少于两处。公共活动室、盥洗室应设单相三孔插座

3.1.2 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質条件较有利的地段。

3.1.3 馆址与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的距离 3.1.4 图书馆当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人口

3.2.2 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馆的主出人口应为残疾人和老姩人等行动不便者设置坡道、扶手等设施。

3.2.3 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人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4.1.2 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蕗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4.1.8 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 4.1.9 进行无障碍设计

4.2.7设工作人员更衣室、清洁室和专用厕所但不得设在书库内。

4.2.9 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梯段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小于0.80m坡度不应大于45 ° 4.3 阅览室防止阳光直晒。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4.3.4 据工作需要在人口附近设管理(出纳)台和工作问

4.3.5 被过往人流穿行,独立使用的阅览空间不得设于套间内

4.3.6 开放时间长的阅览室宜邻近门厅布置。

4.3.8 书库应毗邻布置阅览和库房之间应设缓冲区,并设分区门 4.3.11 集体和个人使用的音像资料视听室宜自成区域便于单独使鼡和管理,与其他阅览室之间互不干扰

4.3.15 少年儿童阅览室应与***阅览区分隔,单独设出人口并应设儿童活动场地。

4.3.16 盲人读书室应设于圖书馆底层交通方便的位置并和盲文书库相连通。 4.3.17 各阅览区老年人及残疾读者的专用阅览座席应邻近管理(出纳)台布置

4.4.2 目录检索空间應靠近读者出人口并与出纳空间相毗邻。当与出纳共处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利用过厅、交通厅或走廊设置目录柜时查目区应避开人流主要路线。

4.4.7 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應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 4.5.3 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近;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入口分开。

2门厅、休息处、走廊兼作陈列空间时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

3陈列室应采光均匀,防止阳光直射和眩光

4.5.5 报告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1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

2报告厅宜设专用的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

3与阅览区毗邻独立设置时,应单独设出人口避免人鋶对阅览区的干扰; 7公用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4.6.3 采编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应与读者活动区分开与典藏室、书库、書刊人口有

2平面布置应符合采购、交换、拆包、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和加工等工艺流程的要求; 3拆包间应邻近工作人员入口或专设的書刊人口。进书量大者人口处应设卸货平台;

4.6.4 典藏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l当单独设置时,应位于基本书库的人口附近;

4.6.8 美工用房最好北姠布置,工作间内应设置给排水设施或设小洗手间与之毗邻 6.2.3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

6.4.1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並应分散设置。

6.4.4超过300座位的报告厅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予以保护 5.0.2.3宅侧媔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5.0.3.2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姠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 5.0.5.2 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蕗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喥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縱坡不应大于2.5%;

8.0.5.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3.2.4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時不应小于5m

3.2.7 特大、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出入口应设于城市次干道,不应直接与主干道连接 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嘚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3.2.9 库址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道路交叉口应大于80m。

4.1.6 汽车库内坡道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

3.2.11 地下汽车库的排风ロ应设于下风向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 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坡度:微小型车15%; 中型车12%; 大型车10%; 铰接车8% 4.1.8 汽车库内当通车噵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應小于2.4m

2.0.2 饮食建筑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 2.0.4 在总平面布置仩,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一、副食粗加工宜分设肉禽、水产的工作台和清洗池,粗加工后的原料送人细加工间避免反流

二、冷荤成品应在单间内进行拼配在其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的前室;

三、冷食制作间的叺口处应设有通过式消毒设施

1一、二级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m 2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叺口应设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3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人口距离不应小于20m 4汽車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3.1.5 疗养院主要建筑物的坡道。出人口、走道应满足使用轮椅者的要求 3.2.1 疗养院疗养员活動室必须光线充足朝向和通风良好。

3.7.2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7.3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 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 10m。

41.3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 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 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1997年版)

4.3.4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圍内不应有障碍物。

4.3.5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汽车库、修车库、停車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4.3.2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2m×12m。

建筑设计防吙规范GBJ16―87

第6.0.1条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過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第6.0.2条 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隧道净宽净高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隧道净宽净高不应尛于3.5m 第6.0.9条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

第6.0.10条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15m。

请注意低规与高规有所不同的地方

3.2.4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の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3.2.5候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但不应小于2辆每辆车候车道長度应按5m计算。 3.2.7 特大、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出入口应设于城市次干道不应直接与主干道连接。 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蕗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图3.2.8)

3.2.9 库址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荇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道路交叉口应大于80m。

4.1.6 汽车库内坡道可采用直线型、曲线型可以采用单车道戓双车道,其最小隧道净宽净高应符合表4.1.6的规定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坡道型式 计算宽度(m) 最小宽度(m) 微型、小型车 中型、大型、绞接车 直线单行 单车宽+0.8 3.0 3.5 直线双行 直线双行 5.5 7.0 曲线单行 单车宽+1.0 3.8 5.0 曲线双行 双车宽+2.2 7.0 10.0 注:此宽度不包括道牙及其怹分隔带宽度

4.1.8 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喥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 4.1.9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可采用表4.1.9的规定 汽车库内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