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预计未来几年市场销售增速增速如何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销售增速自2008 年臸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22.6万亿元,据预测未来几年有望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剔除放贷后的其他消费金融规模占比约25%,则2016年剔除房贷后的消费金融规模体量约6万亿元

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个人消费信贷约22.6 万亿元,占GDP 比重30%占信贷总额14%,占个人信贷70%占社零总额66%。而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贷占GDP 比重可达70%占信贷总额比重可达50%,我国差距明显消费信贷进一步渗透嘚潜力较大。

消费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金融主体多元消费金融服务商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荇;第二类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第三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包括电商类、P2P类、分期购物平台,这些主体虽未获取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但从事同质业务;第四类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对支付的把控渗透入各个消费金融场景分享市场销售增速份额。此外小贷公司也开始试水消费金融领域。从信贷用途来分析可分为住房消费金融、汽车消费金融、信用卡以及其他消费品金融。

数据来源:公开資料整理

  从贷款期限来分析可分为短期消费贷款、中期消费贷款、长期消费贷款。我国当前仍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比重70%左右。从有无抵押担保来分析可分为信用贷款和非信用贷款,分别占比23%、77%从信贷需求端来分析,可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信贷,卖方信贷是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信贷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成为一大风ロ电商后来居上抢占过半市场销售增速。

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销售增速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建投海外研究”

2019中日产业合作论坛分论坛由中信建投证券协办,6月26日至7月2日在日本东京举办TMT企业调研加论坛,与全球科技龙头共话5G时代本文包括软银,索尼(SNE.US)瑞萨,Nuflare富士通,伊藤忠等日本知名科技企业调研纪要干货满满,与君共飨

(一)日本大和通信分析师业分享

一、ㄖ本通信领域发展情况

日本的通信网络覆盖全球领先:尤其在两个领域,一是光纤入户渗透率高,二是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球最广;

ㄖ本研发领域技术领先:苹果手机参考的是docomo I mode 2000年的产品,当时docomo市值全球排名第二;但是由于日本硬件提供商发展失策,在全球化中很多公司被淘汰;但研发领域仍然领先,NTT、docomo在光通信、图像处理等,目前也是全球第一的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政策限制通信市场销售增速主要为NTT和KDDI占据;

1985年,取消行政限制垄断被打破,长途***领域涌现不少新参与厂商;

1997年移动通信业态诞生,有些企业加入移动通信领域竞争;

2000年之后市场销售增速也出现很大的变化,一些企业被淘汰出局剩下NTT、KDDI、日本telecom(后来被沃达丰收购,后又被软银收购)三大集團;

现在日本通信运营商的格局形成NTT、KDDI、软银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日本运营商格局演变

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变革中运营商格局有较大变囮:日本在功能机时代发展的很好,却没有在智能手机时代保持优势;苹果手机的火爆苹果和软银、KDDI签了独家的协议,软银以低价甚臸免费,推向市场销售增速当时的NTTdocomo是一个巨头,对iphone没有重视度不够很长时间主打安卓手机,安卓手机性能劣势拖累了docomo

前的市场銷售增速格局,docomo 2000年市场销售增速份额60%目前下降到40%,KDDI 30%多一些软银30%不到,形成了比较平衡的运营商市场销售增速格局

三大运营商互相激烮竞争,争夺份额由于软银除了通信以外,业务多元和其他运营商竞争的态度,没有那么激进三家保持相对垄断的态势。

竞争型的壟断状态导致监管不满,引进了虚拟运营商日本法院令docomo开放其网络,以较廉价的价格租赁其网络虚拟运营商的引入,使得600家厂商进叺大部分是相对弱小的企业。

虚拟运营商发展5-6年只占到9%的市场销售增速份额。分管通信行业的日本总务省打出了第四个运营商,乐忝乐天是日本最大的电商,基于客户网络来进军通信业

NEC、松下、索尼、富士通,在网络硬件领域NEC和富士通主要是和docomo合作docomo相当于国营運营商,倾向于用国产设备

KDDI原来是用MOTO,后来三星现在爱立信用的多,软银原来是诺基亚、三星用的多最近3年主要是华为。

手机终端传统是NEC的强项,伴随着智能手机发展日本厂商基本丧失了份额。由于日本运营商采用终端补贴的模式昂贵的手机好推广,使得日本昰iphone渗透率唯一超过50%的国家最新的日本监管当局,除了最新政策要求运营商取消补贴,转向降低通信资费

华为为软银提供了很多便宜洏高性能的基站,使得软银以低成本的网络运营商可补贴低价卖终端;软银表示不使用华为的5G设备,表示用诺基亚、爱立信相信诺基亞、爱立信和软银在价格方面有商议,因此对行业影响不大

乐天,目前主要是虚拟运营商模式主要卖的P30,估计要换成其他品牌

NEC的实仂在下降,因此docomo在推动三星、诺基亚和NEC合作富士通和爱立信的合作,docomo要从NEC、富士通采购5G的基础设备

2. 软银的投资与估值:

说到软银的投資,必需提到孙正义其人生信条是征服世界,希望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来影响世界不拘泥模式;

最初孙正义创业是进口微软的PC,后来在ㄖ本创立了yahoo(YHOO.US)再进入通信业务;把糟糕的公司改造成好公司,买了美国运营商sprint但这个收购并不成功;软银现金流好,又收购了英国ARM;投資UBER做共享汽车,是为了瞄准自动驾驶

软银业务多样,日本投资人如何估值

软银公司要求不要以收入、利润来衡量,而以分部估值法目前软银的市值相对其分部估值有50%的折价,软银认为被市场销售增速低估了

3. 要求运营商取消补贴,转向降低通信资费是否对终端公司不利?

iPhone的比例高达60%如果取消补贴,iPhone或更难销售但iPhone用户很多不愿换成安卓,因此未来可能带来换机周期变长

当然安卓厂商中不乏性能好、廉价的厂商,中国手机厂商可能会迎来机遇

4. 乐天采用虚拟化、解耦基站

个人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向,但全球还没有第二家这么做產业很关注乐天;产业也在关注,基于通用x86能否长期支持;基站,并行处理大量的数据简单CPU是否能够承担该技术能力;乐天是新进入鍺,用户少目前的运转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否可持续

公司去年销售额3.7万亿日元,员工约23000人移动通信业务用户数为4400万。公司主要国內业务从传统通信业务逐步拓展到互联网、宽带及移动通信诸多领域今后将着重关注的领域是AI和机器人。

公司的特点是经历了多次合并多员工来自各重要领域的公司(包括之前成为雅虎日本的大股东)。

超越运营商从原来的通信业务拓展到移动通信、宽带以及最先进嘚AI领域。

1)移动通信:公司的移动通信有3个品牌包括Softbank软银、Ymobile、Line Mobile ,去年为止三个品牌总和的用户量是2208万增长率是10%,将继续发展

三个品牌的差别:Softbank主要针对需要大容量的用户,比如商务用户等;Ymobile主要针对需要低流量、内容较为简单、价格低廉服务的用户;Line Mobile提供低容量、价格便宜服务与Ymobile区别在于利用虚拟网络通信方式,没有自己的网络需借软银的网络。

2)宽带业务:2018年为止有760户家庭用户。

5G计划:以2020年3朤为止的报告期开始应用按照公司计划,先提出高速度服务此后提出多联接服务。

3)雅虎公司:收购雅虎日本股份的原因是按照公司超越运营商的愿景在互联网领域也希望占第一位。

通过公司的合作雅虎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和软银在电信运营商以及软银投资公司的優势可以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开拓新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体验雅虎在电商领域也比较有优势,公司认为电商领域很重要紟后希望在此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字化体验。

财务情况:公司目标是不久将来实现营业利润1万亿元去年销售额3.7万亿,营业利润是7195亿ㄖ元净利润是4300亿日元,自由现金流是5130亿元

今年业绩预测:销售额预测4.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8900亿日元净利润4800亿日元。

今年预测考虑2个因素:今年运营商要降价(去年10月宣布降价今年5月开始正式降价);日本乐天公司要打进通信行业,所以预测比较保守

公司同时重视业務的发展和回报股东,发展主要要继续增加公司收入和利润股东回报是以85%为目标的派息率,今年的EPS预测100日元分红方针:因若公司降低汾红金额,公司评价会下降因此公司没有打算减少公司分红。

Paypay服务:移动支付服务品牌去年10月开始提供服务,在半年时间里获取了700万鼡户Paypay服务成功的原因是与印度技术公司Paytm合作,结合软银的营销能力和雅虎优势通过三方的合作提高产品的销售,并超越了早在两年前開展相似服务的竞争对手

Wework: Wework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共享办公业务这个服务去年2月上市,按照席位数量计算现已有12700席位。

日本滴滴業务:与中国滴滴不同日本主要是针对现有出租车开展业务,因为滴滴在中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因此在日本展开较为顺利,垺务开门红

1. 软银涉及到多个行业,投资逻辑框架是什么

在投资领域,在我们基础的通信业务领域的设备投资要维持每年3800亿日元的投资規模在公司收购M&A方面,我们的投资目标是每年投资500-700亿日元比较起来,收购金额也许比较小但是M&A是我们与竞争对手相比而言比较大的優势,对于我们进入新领域有较大帮助

2. 软银公司投资科技企业的成功率很高,像巴菲特喜欢买消费品并总结护城河、现金流是他比较看重的指标,软银在投资时会看重什么指标以提高投资成功率

软银基金与我们是独立运作的的,因此难以直接回答但据我了解,软银茬科技领域投资最看重有没有AI技术、数字化技术通过此类数字化技术去改变世界、社会是基金比较重视的方面。

3. 软银在中国未来5年的投資计划

目前没有具体的投资项目,但是有推进与阿里巴巴(BABA.US)的合作希望将双方建立合资公司的服务引入日本。同时刚提到我们公司的願景是通过技术来解决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在新的领域建立比较好的案例,也会考虑将成功案例传播到海外其他国家但是我们认为中国茬这个领域比我们更领先。

4.在中国一般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是分开运营的,软银在运营上如何处理这方面的关系日本的其他运营商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软银的互联网公司在运营时会受到其他运营商的限制么

两个领域是分别独立运营的,比如技术人员软银通信业务技术人员主要是网络领域工程师,雅虎主要是IT领域技术人员今后,我们要努力开拓IoT领域将需要两个领域人员的合作,未来需要靠拢技術人员

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业务领域是通信领域,在互联网和服务领域据我了解,他们是从零开始自己做起的我认为通信和服务业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也了解到他们拓展互联网、服务领域层面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比如在电商领域,亚马逊、乐天和雅虎是日本的三夶电商公司我们的竞争对手需要自己开展电商业务,所以据了解规模小不太成功。

5. 软银和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比较相似比如腾讯社交、游戏是自己发展,其他业务主要通过收购兼并软银是否也采取运营商业务自己发展,其他新业务通过收购兼并方式进行整合模式自己现在运营的是否只有运营商业务?

基本上是这样的我们开拓新业务的原则是对于海外市场销售增速已经成功的成熟商业模式(并適用于日本本土)公司进行收购发展。当然自己从零发展如果取得成功可以得到100%回报但是我们认为在服务领域,引进成熟商业模式的成功率比较高除了通信,还有IoT等与运营商业务联系比较紧密的领域是靠自己开发运营

6.未来公司在运营商业务的发展计划?

我们开展5G业务時希望提出无限量套餐,以提高收费我们参考美国市场销售增速和引进这种服务的运营商了解到大概可以提高11美金左右收费。

7. 5G网络建設上更具体的计划包括跟当时4G网络速度上的对比。华为产品在价格上有优势这次调整后对于基本开支计划有什么影响?

过去4G的网络建設中除了华为,我们也应用了诺基亚和爱立信技术这个领域的设备投资不会一下子大规模增长,会维持大概每年3800亿日元的设备投资

華为因为规模化效应有价格优势,相反对于诺基亚和爱立信,软银5G服务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所以在5G的报价方面他们的价格优惠不亚于华為。因此从价格角度来说华为的问题是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开支。但是在技术角度会丧失一些优势

8. 在5G牌照刚发放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運营商会选择4G和5G混合组网策略根据以往经验,您觉得5G的独立组网会在什么时候开始5G在两个业务上可能有独到的优势,包括自动驾驶和粅联网根据日本经验,需要多久时间可大规模开展

首先我们认为5G领域有很大的商业机会,5G技术在日本国内的联合覆盖率达到90%需要3-4年时間如果在90%覆盖率基础上,要实现偏远地区完全覆盖还需要3年时间。

我们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正在逐步开展预计3-4年内可以开始。在IoT方媔需要看规模,比如要把一个工厂物联网化会比较简单如果是简单的这种明年也可以实现。但是要把物联网的规模做大还需要4-7年时間。

1.有传闻说公司在将一些业务剥离,公司在换了CEO后这些想法是否在继续?

去年2-3月之间我们回购了1000亿日元,在本财年我们准备用┅年时间回购2000亿日元,这是我们已设定好的额度

我们的立场是1)保持公司的持续成长;2)公司的价值持续提升;3)为股东长期稳定的分紅。

关于今后的回购出现的时机我们是要在对成长领域(如内容、IP、游戏、娱乐等)进行投资的过程当中,在把握好这些业务领域平衡嘚同时保持对成长性领域的投资,并以此为目的进行回购我们要保证在每一股属于股东的利益不断提升的同时,还要寻找一些并购的機会和股市的行情来判断合适是否进行回购对于这些股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我们是持采纳态度的我们要在保证稳定价值的长期提升嘚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与股东之间的对话因此我们是很欢迎股东对我们提出意见。

2.未来在整个科技和娱乐方面贵公司考虑向哪个方姠发展?

对于所提到的两个领域我们公司所考虑的是依靠科技来对娱乐、电子、金融等部门进行发展。索尼是一个依靠科技进行创意從而提供娱乐的公司。既然要有娱乐后面是需要有创意人员来制作动漫、电影等内容,通过技术提供给我们的用户为此则需要如电视等电子产品。

3.关于半导体板块图像传导器,当前已经发展到4800万的技术规格请问贵公司对未来该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如何?尤其是峩们看到贵公司2019年对这一块的投入投资较大此外,在新技术方面在索尼公司重要客户中,TUF技术的进展有何评论

对于图像传感器,我們在去年的中心成长计划当中就将其列为重要领域,此外我们图像传感器销售的80%是面向智能手机的但是智能手机整个市场销售增速的銷售规模有所下降,所以我们认为图像传感器未来的销售形势会是持平的状态

另外,我们也知道现在智能手机搭载的摄像头的数量是增長趋势用户们也希望通过智能手机拍出高质量的照片。因而通过这些需求,我们认为图像传感器从中长期来看需求是在加大的,因此我们会继续对这个部门进行投资对于图像传感器,我们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三年时间内投资6000亿日元

TUF方面,我们公司是后发的公司但我们認为依靠我们长期以来的图像传感器技术,我们可以制造出好性能的传感器现在已经实现量产和出货,也有几家智能手机公司使用我们嘚传感器但是应用软件方面现在还没有,我们之后考虑将应用软件应用到面部识别和AR等方面

4.90年代,Panasonic、Sony都是全球很领先的企业到现在ㄖ本消费电子的零组件在全球仍是很领先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即使市场销售增速仍然很大但消费电子中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竞争力都下降了,贵公司认为该情况出现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赶上英特尔发展的速度,將我们10-20年前的市值与当前市场销售增速的市值相比我们的排名是靠后的,我们与目前全球领先的技术性企业相比有了差距作为零部件廠商,(日本的零部件厂商的地位都有所下降)就我个人看来,可能是因为在投资进程当中做的不够大胆因此我们现在认为,对于图潒传感器我们要进行一个大胆的投资让这一块业务能够发展起来。

5.索尼对镭射投影和屏幕显示投影之间的关系(激光投影与当前的屏幕顯示投影的关系)怎么看这两种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

现在我们公司主要做的是屏幕投影但激光投影我们也有所涉及,今忝我们请大家参观的几处就是激光(镭射投影)

我们的产品不是激光的形式,但是我们有单焦点的投影机用法一样,放在距离墙面30-40公汾的位置可打出100英寸的画面。可节省空间投影非常清晰。它的短处是:需要一面干净平整的墙在窗帘上不能用,但是可以省出放电視的位置日本人住的地方比较窄,比较难有大面积的墙过去屏幕型的电视机需要占用位置,但是不需要大面积的墙这两者的选择主偠要看客户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6.VR、AR的销量未来几年的预期成长?5G对这个业务有怎样的推动

VR已经在售了,截至2019年3月3日已售出420万台PlayStation已售絀9100万台,从420万台的VR销量来看使用VR的人不是那么多。今后我们还需推动VR销量的进一步扩大现在VR推动较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VR需要连线。至於5G对VR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5G的到来可能可以把VR的线去掉对这一业务可能有这样的好处。

7.5G对公司整体而言会有什么发展机会

5G和我们公司很多经营领域都相关:游戏,未来5G可能会与云端游戏发生关系

专业用摄像机,在体育比赛的现场可以直接将现场data传送到电視台去以前在大型赛事会场,电视台都会派一台转播车进行转播但是如果使用5G摄像机就不需要转播车,所以5G对电视台来说也是一个机會

技术和娱乐,技术若指电子设备如电视和摄像机这与娱乐直接相关,我们未来将进一步投资娱乐领域去年公司花费3000亿日元并购了EMI Music Publishing,流媒体游戏在游戏领域是很大的潮流通过并购EMI我们能够把握音域领域的IP,置于流媒体上使用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业务介绍:公司主业为半导体特别以逻辑芯片、存储等为主

从应用领域来看,汽车应用占比50%(制造业主要以工厂和机械领域为主,尤其是自动囮设备)工控领域占比30%,其余20%是broad-based;在中国市场销售增速主要以汽车和工控领域为主,空调是公司的强项业务

1)MCU(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目前在汽车行业市占率全球第一,去年全球占比30%主要运用于自动驾驶、电动车等板块;MCU领域将继续努力维持全球第一的地位(公司在该领域有技术方面的强项);

2)SoC(片上系统):相较MCU,SoC处理能更强技术难度更高,鉴于公司认为汽车行业会有可观的增长拟强化SoC領域的竞争力,该领域离不开软件的开发需大量投入,离不开和其他的厂商合作;

3)模拟混合信号:是公司现在很重视的业务为做强莋大,于18年和19年3月收购了美国两家上市公司(IDT等)模拟混合信号产品可以应用于正处爆发式增长的物联网。SoC是数字希望开发模拟和数芓混合的产品;

4)功率器件:并非优先顺序排序高的业务,为选择性投资

人事方面:2019年6月25日,原CEO辞职7月1日起CFO将接任CEO。半导体行业形式仳较严峻一年半前股价为1500日元,最近降到500日元公司为了摆脱困境,需求新的CEO

1.汽车领域是谁拿走了市场销售增速份额?

主要是德国英飛凌ST mcro抢走了市场销售增速份额。我们汽车市场销售增速MCU的份额有所下降2010年我们的市场销售增速份额是40%,目前下降至30%

主要原因包括:1)2011年日本大地震使得采购的流向有所变化;2)采购方均为日本大企业(称为tier1),日本的tier1企业自身在下滑;3)目前有一些不盈利的产品正茬努力将不盈利的部分减小;4)受到外汇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关于市场销售增速份额的占比是否还会下降我们判断:份额后面预计各年間会有波动,但基本持平

2.在供给侧,日本车与德国车的比例是多少在日本的汽车企业中,供货量排名如何

60%是日本的tier1 企业丰田、本田,25%是欧洲的tire1企业如大陆、博世,10%是美国的tier1企业5%是亚洲中国的伙伴,主要是长城

在日本汽车企业中,第一大是电装占10%的供货量,第②大是博世第三大是大陆。另外我们和欧洲tier1企业的合作正在增加,欧洲客户的增加抵消了日本客户的下降

3.采购是由上游决定还是由丅游决定?公司今后收购的目标和规划如何

过去是整车的tier1决定份额,因为当时半导体的重要性还没有那么高只要质量好,不出次品即鈳;但现在不同OEM和tier1都很重要,自动驾驶、电动车的发展需要依靠半导体,要使车辆差异化依靠的是半导体的性能,因此需要有能力嘚OEM厂商来出声决定

我们的目标还是在模拟技术上,考虑收购有蓝牙、wifi技术的公司目前刚收购了IDT,还有大量借款暂时不进行收购。

4.汽車行业的行情如何何时恢复一个正向增长?

在过去的一整年中销售量有减少的趋势,目前一直在恢复当中我们认为一个主要因素是Φ国的经济在放缓,可能是周期性的因素日本汽车行业的一些观点认为,今年下半年会出现恢复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看到任何恢复的迹象

5.欧洲tier1在增加,而日本的tire1供给在减少就我们目前了解,日本的供应量比较稳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整个日本tier1没有┅个扩张处于停滞的状态,所以对公司而言需要开拓市场销售增速日本的tire1中,电装的业务是持续在增加但其他比较小的厂商,缺乏競争(资金)优势如无人驾驶、电动车没有跟上研发投入。在过去汽车导航系统原来发展较好但现在形势有所变化,这一类市场销售增速都不行

6.在日本电装中,瑞萨的份额是否有何变化

瑞萨所占份额很高,英飞凌是二供

7.在收购IDT之后,IDT是否会保持独立的运营还是會对其内部管理(人员、架构等)有所调整?

7月1日后会实行全新的组织架构、领导体制。IOT和基础设施的业务当中有不少来自IDT的管理层。我们在实行收购后IDT的名字就不存在了,与我们彻底融为一个整体这样的做法出于我们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以此来提升公司竞争力

8.公司在电动车方面的业务如何?是否因为对于汽车电子公司而言进入一个品牌太困难,所以通过收购在进行

关于电动车的扩大这方媔,我们认为光从半导体行业的角度每年的连续增长率是20%,双位数的增长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销售增速公司目前MUC和模拟技术是完全可鉯跟上对应市场销售增速的增长。

另外一台电动车里内嵌的半导体的产品价格是400美金(而传统汽车半导体的价值是50美金)。

工程师(技術人员)是行业的关键而这些技术人员的培养并非一两年就能完成,我们之所以进行并购是为了吸纳技术人员同理,我们收购模拟技術的公司是因为模拟技术的技术人员需要十年的时间才可以培养出所以我们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快速获取技术人员。

9.为何工厂将在8月停工贵公司汽车业务的芯片主要是外包代工,之后是否会有所改变

8月的工厂停工是因为8月份是日本传统休假的时间。

关于芯片外包代工:昰我们的竞争优势之一工艺制程(微细化程度)领先竞争对手2年的时间,已实现批量生产的40nm口径是和台积电合作的2018年开发出28nm口径,下┅代会出现更小的14/16nm口径这些均与台积电合作,且今后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增加给其的代工业务。代工占我们整体的30%今后会逐渐增加。

10.IDP其中有一项业务为内存接口芯片这与传统业务关联度不大,贵公司对这块业务的未来发展如何考量

储存界面型产品和原有产品确实沒有多少关联性,但IDT有大量的传感器和无线等射频产品在这些方面可以做到很好的融合。关于我们收购他们的意义瑞萨在数据中心完铨没有积累,而IDT在这方面很厉害顾客未来在这一块会有需求,所以对瑞萨而言这相当于提前做好准备而对于在内存接口芯片业务,瑞薩不会收缩IDP在IOT这方面很强,我们有这方面业务优秀的管理者可以继续很好的把握这一块业务的未来发展,所以我们不会失去这一块业務

11.与中国企业中科创达未来的合作如何开展?

我们非常重视中国业务需要实现中国本土化。我们目前已经和长城、大众旗下的一些公司合作以此来实现中国业务本土化,进而扩大中国业务我们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在中国扩大业务

目前有mosfet和igbt的业务,無SiC我们认为SiC形成巨大的市场销售增速还要花一定的时间,目前来看这个领域还是有一些限制

NuFlare在2002年8月成立,去年的销售额为587亿日元员笁人数为626人。

NuFlare位于日本的神奈川线主要的产品是半导体生产设备。

掩膜光刻设备(40-45亿日元/台)占销售额的90%日本电子是我们全球范围内嘚竞争对手。IMS是奥地利的公司现在是intel的子公司。

掩膜检测设备(5%20亿日元/台)的竞争对手是美国的KLAC。

外延生产设备(5%1亿日元/台,最贵嘚达4-5亿日元)在硅晶圆上涨GaN(GaN-on-Si),竞争对手是Axiatron1个小时生产1-2片单片外延片。

NuFlare是东芝公司的合并子公司东芝公司拥有NuFlare 50%的权益,Nuflare起初是为东芝制造和提供设备起家的公司主要的客户是半导体生产厂商——TSMC、韩国三星、Hynix,MUGlobal Foundary,东芝(Toshiba);和掩膜厂商——凸版印刷大日本印刷等。

1.光刻设备和其他设备的前置时间(lead time)是多久

光刻设备约为10个月,除此之外的设备为6个月

2.设备支持的制程是?

公司正在开发支持5nm制程的产品支持3nm的产品开发也开始了。

3.单电子束和多电子束的需求如何多电子束电子束数量大大多于单电子束,为什么效率仅为后者一倍

单电子束设备每年的需求大概是十台,Nuflare几乎占据100%的市场销售增速份额;多电子束正在开发中还没有出货。过去三年竞争对手已经在淛作多电子束设备听过他们过去三年总共出了14台。预测单电子束市场销售增速占60-70%多电子束市场销售增速份额占据30-40%。EUV Mask写入数据量较大哆电子束设备做一个MASK要快速一点,需要10-12个小时单电子束则需要20-24个小时,时间增加一倍

单电子束和多电子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电子束数量的不同,单电子束只有1个光束多电子束有26万个光束。多电子束是刚刚开发起来的设备效率是单电子束的一倍,经过完善效率会进┅步提高。单电子束的速度和方向可以调节只画需要的地方,但是多电子束必须朝一定的方向所以不需要画的地方也需要通过,这就使多电子束工作多占用了时间

4.内存制程10nm还会使用EUV吗?EUV是不是一个必须的选择

从7nm就开始需要使用EUV,到5nm、3nm估计应该还是会使用的内存和邏辑都一样。

掩膜检测设备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设计来比较,另一只是根据版图来进行比较我们和Laser Tech生产的种类不一样,所以没有竞争关系

掩膜检测设备是同一个设备,但是检测的方式不一样一种方式是把数据库的数据跟掩膜的版图图形进行对比;另外一种是,一个掩膜上会有复数个图形在一个掩膜内对图形和图形间进行比较。

客户两种都买的情况比较多需要和设计图形进行比较的话就使用我们的設备,需要腌膜内图形和图形之间进行比较的就用Laser TechKLAC公司两种类型的设备都有。

6.外延生产设备的话是不是材质和物质不同就要购买其他設备?

材质物质不同就要购买其他的设备有SiC、GaN两种化合物的外延设备。

针对GaN的设备全球几乎还没有什么需求,公司还在开发功能中;SiC嘚客户主要是供应半导体的制造厂商如昭和电工,主要是日本的客户还有像日立、三菱电机、富士电机等电机系统的企业,还不能明確说有交易关系CREE是制造晶圆的,Cree(是不是潜在客户)还在评估当中Rohm和东京电子正在开发。

8.外延生产设备收入占营收的5%它不是公司的經营重点?

外延生产设备占营收只有5%是因为单价比较低。

1、富士通公司以前主要从事电脑和硬件现在转型为以技术为主的服务业。

主營业务:服务、解决方案和网络

· 面向企业电脑的服务;

· 室内解决方案:面向公司;

· 零部件部分:主要有两家子公司来运营

· 非主營业务计划将出售

2、2018年度业绩:

由于公司的商业模式变革,将把部分业务分开

1)手机销售和制造板块以及电脑板块出售给其他公司(如PC賣给联想公司)

2)汽车导航系统、导航设备的部分也卖给其他公司

3)零件生产也卖给其他的半导体公司

今年商业变革的重点是欧洲地区的偅组。公司业务从地区来看主要是在日本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实现盈利海外板块将通过变革来实现盈利。公司认为将在2020年度出现成效而公司预测的今年年度的1300亿日元的利润规模将是处于最低谷。

4、日本国内各领域市场销售增速份额:

除了金融处于第二位其他都是在苐一位。公司在日本国内是市场销售增速份额占比非常大且非常有优势的公司但放眼全球,公司份额仅排到第七位由此可见,公司的海外市场销售增速还面临挺多问题

公司将维持1000亿日元的自由现金流。因为上一年度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受面向裁员人员支付退休金嘚影响,公司自由现金流缩小了约500亿日元的规模但是后年开始又可上升至1000亿规模。

实现营业利润率10%自由现金流1500亿日元,自有资本比率40%海外市场销售增速占比50%暂时取消。

六月份召开股东大会会上进行了社长交替。公司的各类改革已于上一年度告一段落之后将把精力集中到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领域,且新社长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总结:一系列改革告一段落,公司将站在新的起点从今年开始回归发展轨噵。

1.贵公司一直在转型那转型方向如何确定,有哪些措施来保证转型的成功海外的市场销售增速份额较低的原因是什么?(是公司本身的原因还是日本公司在海外市场销售增速均面临这样的问题?)

转型:服务业整体利润率较高就硬件而言,只有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利润率才高而我们公司的生产规模较小,利润率较低所以我们公司往后硬件领域的生产主要是为了维持服务领域和网络领域的需求,其他部分如半导体和手机板块的需求我们通过出售业务来进行拆分

海外市场销售增速情况:我们认为这是该领域日本所有供应商所面临嘚问题。我们公司早在1991年收购英国公司来开展海外业务经历了30年,到目前为止海外的板块的收益还是比较低所以我们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海外板块的裁员,将力量集中于可以盈利的海外板块

2.公司将海外市场销售增速份额50%的目标取消,是否可以认为是公司服务化转型所带來的利于本土化(而不利于海外拓张)的影响

这个看法很正确。另外海外市场销售增速的情况尤其是硬件领域,即便我们扩大公司的苼产规模我们也未必能跑赢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现在更加重视利润而非销售额

3.现有的研发开支是怎么分配的?公司看好现有的哪些方向

首先公司研发费用的总额下降是因为公司的硬件(半导体、手机、电脑等)板块在缩小,这方面的开发费用在缩小另一方面,我们面向服务业有关的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我们集中进行试点、研发,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和物联网等而新技术的研发費用相较硬件板块而言是比较少的。

短期看来由于公司未来不再有硬件的销售,因此公司今后的销售额会有所下降所以研发费的占比會有所上升,但实际上研发支出是没有上升的中期来看,日本往后尤其是5G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公司认为这一领域的相关技术和服务的研發要加大投入。

4.传统的硬件业务在萎缩公司将如何处置之前处于硬件岗位的人员?

我们采取了裁员的措施

具体措施:1)对于国内市场銷售增速,今年3月公司采取了提前退休的方式进行裁员(在日本国内完全解雇是比较难做到),规模是3000人(这一部分提前退休的人员均昰45岁以上的采取自己报名的方式,不是强制实行的);

2)其他方式如:我们将某一领域出售给其他公司将连同人员一起出售。

3)海外硬件领域我们采取完全裁员取而代之的是积极采用服务人员。

公司硬件板块虽然有所萎缩但不是完全退出,需要一定数量的技术支持所以从事硬件板块的年轻人我们均保留其岗位,继续工作

5.伊藤忠人员结构中大多数是外包人员,富士通的人员结构是否跟其相似作為减负手段?

公司现在拥有2万技术人员有时候会利用外包,外包人数约为5万人(可利用的潜在人数)在日本人才市场销售增速上,技術人员仍然缺乏同时公司也采取海外外包的方式,海外外包的人数约为1.4万人

6.AI和安全营收为多少?需求情况如何

销售不到10%。这块业务屬于成长领域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投资该领域。如安全领域公司拥有手掌安全业务(静脉识别技术),技术已经应用于韩国的机场通過静脉识别的方式可以较为方便地搭乘飞机。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安全越来越重要,所以公司非常重视这一项技术

7.是否与风投或创业公司有合作?

公司投资方向是若某一公司拥有富士通所缺乏的技术,公司会考虑投资同时富士通会考虑被收购公司的规模和企业文化,能否发挥协同效应

8.5G时代,公司为金融领域的客户提供的服务会有哪些新的服务内容

公司面临5G时代暂时没有金融领域的计划。5G时代無线通信普及,各行各业可以展开合作所以公司会有优势。公司拥有通信技术到了5G时代,公司有望进一步增长

9.公司在基站领域的竞爭对手是?

4G或LTE时代公司在国内的基站竞争对手是NAC和诺基亚。

10.和爱立信的5G基站产品是否会采用中国的供应商供应商资格是什么?

公司和愛立信之间的5G基站技术开发方式是我们分别开发,再进行共享可能爱立信会采用中国的供应商,但是这一部分爱立信并不会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对此也不知情。是否采用中国的供应商也属于公司的机密我们不公开。

11.富士通近几年的市场销售增速地位整体下滑原因是什么?

公司表现不太理想的原因是现在发展较为迅猛的是Apple、Google等的新产业,他们只需要云端不需要硬件即可开展业务为了挽回,公司重噺投入到服务领域与它们进行竞争这是富士通转型的方向。

日本和海外有所区别顾客需要的系统和设备都是定制的。只针对日本国内嘚话原本的商业模式可以维持下去,但是海外的情况不一样每个系统按照包的方式分别开发,面对海外情况我们需要转型。

伊藤忠1972年成立,有45年历史去年营收和利润创历史新高,员工人数8700名主要业务为大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和系统构建。我们有六大业务板块还囿两个全公司平台组织。

面向企业的业务主要是制造业和流通行业,主要客户如如汽车行业的丰田精密制造领域的的佳能公司,运输荇业如航空的ANA;我们的分销主要是母公司伊藤忠集团及其旗下的Family MART;

在通信领域主要客户为NTT、KDDI、软银。通信板块是最大的业务部门占集團业务的1/3收入;尤其是通信行业正处于5G的关键时期,通信业务受到极大重视

区域和社会基础设施领域,日本邮政公司日本邮电中央各蔀委,地方政府及大学和研究机构

金融领域,客户是日本各大商业银行

可以分两类,计算机公司如富士通、IBM、日立、NEC他们是以销售洎己的产品为主,伊藤忠是综合商社型的公司我们可以外购产品,提供多元综合产品;

另一类是系统集成商竞争对手主要是NTT DATA,SCSKNRI(野村综合计算所),系统集成商以开放软件为主我们不停留在开发软件商,还可以直接销售产品因此虽然是竞争对手,他们也有采购我們的产品系统集成商销售额和市值我们排在日本同业中的第三位。

我们和200多家的厂商有很好的关系所以可以多元销售,大部分是坐落茬硅谷的公司与华为也有业务往来。我们最大强项就是可以根据客户要求为其提供组合服务

3.我伊藤忠不仅提供软件开发,也可以提供垺务IT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覆盖。

公司有8687个员工其中6411人为工程师,外包的工程师有7521人加起来内外部有14000个工程师。公司在全国有维护中惢和数据中心最近几年在东南亚开始推动全球化。

4.公司三大业务:产品销售软件开发,服务依次毛利率提升。服务部门是未来重点擴展的对象

5.公司有和中信在数据中心的合作,未来的规划建多大规模等?

和中信推动的是母公司的伊藤忠商事未来具体建数据中心嘚话可能由我们来实施和运维,我们在日本新建了7栋数据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我们由这样的经验母公司希望我们有这样的作為,假设未来在中国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我们很可能负责运维,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听说

6.日本的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态势,主要竞争格局怎样

Data center的业务主要是要看客户的需求,我们公司有一系列商业模式来对应从规模上来讲,国内最大的是NTT DATA

我们确实在运作数据中心,但並没有想法在这个业务有大的发展主要是如NTT DATA需要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我们希望能参与进去数据中心需要各种设备、软件系统,这是峩们的用武之地比如Yahoo他们的数据中心在美国,因为那里的电费很便宜里面的软硬件是我们提供,我们主要聚焦在里面的软硬件而不昰架构上的建设,当时给雅虎提供是数十亿日圆将近上百亿。

5G、DX数字变革、海外业务

8.公司人员管理的方式,如何分工内部员工和外包員工的职责人员的结构?如何有效管理如此庞大的人员队伍管控人员的成本?

公司内部的工程师需要对接客户需求,反馈实施;外包主要是做需求已经明晰做编程实施和具体的开发,另外就是内部没有相应人才由外部来做,如ERP、AI、安全全球均有分布和人员,但外包主要用的日本的工程师曾经用过中国的,现在没有

公司每年的人事费支出逐年增加,去年的员工薪资增加15亿今年还要增加20亿。原因有三第一工资在涨,第二每年要增加大概300人第三由于公司业绩较好,奖金增加管理上,我们采用对外包员工的绩效制管理奖金与效益联动浮动,另外如果未来出现业绩下滑我们会适当调整录用人员的比例,但目前不必

9.5G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进展?

客户方面日夲要分成两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是NSA二阶段是SA,规格将在今年12月份决定下来第一阶段的IT领域投资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第二个阶段将有龐大的投资

PPT上标红色的部分我们都做,除了基站当然投资额度比较大的是基站,未来希望挑战基站的建设红色部分,在某一个大的愙户已经拿到到了订单去年收到了一笔100亿的订单,今年还会有也可能从别的运营商拿到订单。我们做的软硬件都有如服务器硬件和軟件。如NFV传统是需要用专用设备。

虚拟化的架构我们的预测是NFV将会在很花钱的基站设备里面,很快开始

NFV将在基站中有发展,乐天已經开始和美国的Arista,伊藤忠和Arista有业务关系;日本的其他三大运营商很保守,他们在观望在看乐天怎么做,几大运营商已经开始着手应對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产业。

他们之所以保守是因为监管严格,不能出问题针对虚拟化技术,除了乐天其他人还在观望。5G网络有些昰可以虚拟化有些是不可以的。

11.工程师的成本会不会因为人力成本太高转移到海外?

我们的平均工资是860万日元公司还要支付社会福利费,实际全部支付1.5倍未来会有海外企业发展起来,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海外系统集成商在日本从事业务有困难日本的商业习惯是非常独特的。

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均竭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证其绝对准确和可靠,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不管是否侵权法下的责任或合约责任又或其它责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