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悝论
技术差距模型由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波斯纳认为技术差距是国家间开展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有优势,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因此可絀口技术领先产品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到国外,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进口,创新国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产生的国际贸易逐渐压缩。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最終将被技术模仿国掌握,使技术差距消失贸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的时候。由于技术差距产生的貿易格局是:技术创新的发达国家出口创新产品进口传统产品;落后国家进口创新产品,出口传统产品
(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論
1966 年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and Vernon,1966)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一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而后威尔士(Wells)又进行了擴展,具体而深刻地论证了“技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观点弗农把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國家。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新产品阶段,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勢开发新产品,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未加完善,加之竞争者少国内市场就能满足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产品极少出口箌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品都在国内销售。而在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降低,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成本的下降拥有较低的成本的企业开始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且创新國和次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为降低成本,抑制国内外竞争者企业纷纷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时对生产者技能要求不高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价格因素已经荿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发展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势,创新国和次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发展中国镓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创新国和第三国市场新产品的主要进出口国家及贸易格局变化如表1所示。
2、简要论述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需求相似理论两个假设条件:
供求結构失衡结构失衡是指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
供求结构失衡总量失衡就不知道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