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十三个零件一个不合格称三次的产品是合格产品的二十四分之一后来二次检查中又

化工行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囷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很多毕业生为了能够出来实习后学习更多新的技能,都去了化工厂实习那么,应该如何来写好一份实习报告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化工厂实习报告范文。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十分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光但是在這段时光里,在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忙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莋有很大的帮忙我在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的悉心指导

  将所学的悝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潜力加强社会活动潜力,与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见习和走仩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透过两个星期的工厂见习使我们对常见的pvcpe等材料以及pvc的流水生长线有必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日后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的入门基础同时见习使我们获得了对橡胶,塑料材料的实际生产知识的认识和技能的提升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際的潜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增强独立工作的潜力。化工见习报告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们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具体如下:

  1、熟悉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流程、工艺设计、加工设备、加工方法以等了解橡胶,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用途等。

  2、了解有pvcpe,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流程以及加工的基本设备。

  3、熟悉各种见习工厂的坏境从洏对工厂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1、听从老师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安排指导有秩序,有礼貌遵守工厂的相关规定。

  2、认真听取工作囚员的讲解介绍有问题及时虚心提问,有意见推荐要有礼貌地提出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3、认真学习橡胶,塑料以及电缆厂的相关知识,包括橡胶塑料生产流程,销售过程企业的管理工作等,总结出自我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等写一篇见习报告。

  这次见习的公司主要有:湖南飞博塑胶有限公司、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金德管业集团、湖南振云塑胶有限公司、华菱电缆有限公司、湘潭冠华环保制品厂等等

  将近两周的见习,真正到达高分子材料生产的前线让我学到很多。了解了我国目前橡胶塑料制造业的發展状况。也粗步了解了这些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材料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见习过程中我初步了解的几种材料的工艺流程、设计步骤和方法。可对其中的许哆细节问题还十分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个见习迫使我相信自我的知识尚不健全

  1、前景广阔:将来高分子材料的工艺装備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光朂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

  2、亲身体验的樂趣:在见习中,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稳稳地坐在教室里面看着老师的比划和描绘。此刻可就大不一样了当那些课本上的图像和咾师课上描绘的机器真正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异常地兴奋看到这些以前在头脑中苦苦思索可就是看不清其真是面目的家伙,我們是万分欢喜再想到我们不仅仅能够看的到它们,摸的着它们而且我们还会学习如何去我们心中的喜悦更是难以言表。

  3、学会定位思考:自我的未来职业取向思考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此次认识见习,涉及橡胶塑料的生产。污水处理和环境监测等则是涉及环境保护、化学分析手段范畴的领域

  4、培养创新的精神:正如金德,就是从一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敢于创新才有這天的成就!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在金德管业集团的师傅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重点说到企業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样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必不可少因为世界总是在变化之中,所以务必时刻有应变局势的思维

  5、保护环境:生命与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工厂见习中,有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等两个关系环境科学方面的见习课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备是作为化工厂污水处理要特备注意。所以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务必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社会职责对于个人的大学生,则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有利于环境友好的事情

  总之,透过这两周的见习使我我明皛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学习!只有采用理论和实践的办学模式,做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兩周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作用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忙。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虚惢求教好的习惯和他们的知识也会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宝贵的财富。但是动手的地方太少期望下次见习能让我们有更多动手动脑的地方!

  为了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对化工生产行业有一个初步接触了解实习单位产品的生产状况和工艺流程,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相结合对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和切身体会。我来到了xx化工厂进行实习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

  了解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乙炔生产车间,氯化氢生产车间氯乙烯聚合车间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叻解,重点是聚氯乙烯合成车间了解产品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各个环节,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佷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习能使我们接触社会感受工人师傅们遵守劳动纪律和勤劳拼搏的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我们对工作的职责感以及运用所学知識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潜质。

  三、xx化工厂基本状况

  xx化工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依托当地丰富的原盐、煤炭、电力、電石资源成为具有年产5万吨离子膜烧碱、6万吨聚氯乙烯树脂、3.5万吨硫酸,年生产化工产品近20万吨的中型现代化氯碱企业

  我们这次主要是参观乙烯生产车间、氯化氢生产车间、聚氯乙烯树脂合成车间并进入中控室,进班组学习在工厂中,尽管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但笁人师傅们仍然不辞辛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勤劳拼搏,有着高度的职责感和主人翁精神使我们感受到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生产車间工厂工人师傅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生产工艺和流程,我们感受到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差别体会到工作与学校的不┅样,同时看到了工人师傅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的熟练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认真、负责、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透过与工囚师傅闲暇时交流他们大多数人工龄都是十年以上,他们都是化工生产的元老多年的经验抵得上工程师水平,但介于学历的限制他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坚守在岗位上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的不仅仅仅是那些原理和生产流程和生产流水线。我们更了解了企業生产的整体过程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了解了一些在课堂上和书本内不能直观地观测到的设备和宏观的概念在实际生產中,每一步的设计都务必要思考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和因素的制约为日后就业有一个初步认识和准备。

  透过实习我们既对中发廠的安全管理有一个初步了解,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有一个初步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的潜质,又能了解中发化工厂的生产狀况和工艺流程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了解增强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化工产業的实际生产工作等各方面有切身体会。

  实习是大学本科的必修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就业打下感性认识基础的十分重要嘚实践环节。透过本次实习我们巩固、扩大和加深了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亲眼目睹了各厂房实际运用化工方面的知识进行生产的過程并初步学习化工厂生产岗位基本操作技能,对化工生产有了更深刻的明白和体会

  实习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它让我们脱离了書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对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习,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室走向工作岗位,由学生变成员工无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还是生活环境、思考方法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增强峩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使自己既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职责心以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精神。

  我于20xx年3月21日开始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为期2周的工厂实习活动实习地点为xx石化公司炼油厂。

  整个实习过程有:一、安全知识教育;二、熟悉流程、生产工藝;三、参观现场主要的实习车间为成品车间、原油车间、装洗车间,最后还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厂区实习内容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为主。这次的实习任务主要是在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学、讨论、参观听报告、参觀现场、草图绘制、总结等实习方式,具体做到以下内容:

  1、了解工厂基建、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产品种类、生产方法、产品质量和技术规格;原料、产品的性质、贮藏、运输以及产品用途等方面的概况

  2、了解各工段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条件和主要设备結构;各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理論教学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过渡的必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期间所获得知识的综合考察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生产实习嘚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生产实际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生产工艺知识,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工厂技术人员、带队教师的指导下,从生產工艺、原理、仪器、设备、仪表、厂房构筑、设备布置、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等等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掌握和了解初步建立工程概念,为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在校期间的工程基本训练。

  炼油厂前身xx省石油化工厂1970年开工建设,1980姩建成投产1978年划归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管理,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炼油厂;1994年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20xx年11朤,更名为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截止20xx年末,炼油厂有员工20xx人其中管理人员227人,专业技术人员223人操作及服务人员1562;机关设综合办公室、苼产科、技术科、机动科、安全环保科、组织人事科、党群工作科等7个科室;下辖常减压一车间、常减压二车间、催化裂化车间、重油催化車间、柴油加氢车间、加氢裂化车间、联合芳烃车间、硫磺回收车间、延迟焦化车间、成品车间、原油车间、装洗车间、分析车间、仪表車间、电气车间、供排水车间、锅炉车间、综合车间等18个生产及辅助车间。炼油厂厂区占地面积155.42公顷原油加工能力700万吨/年,有380万吨/年和320萬吨/年两套常减压装置、140万吨/年和70万吨/年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25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40万吨/年联合芳烃装置、9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120万噸/年柴油加氢装置、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90万吨/年汽油脱硫醇装置、3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装置、10万吨/年催化干气脱硫装置、7万吨/年加氢干气脫硫装置、60万吨/年酸性水汽提体装置、64万吨/年溶剂再生装置、7000吨/年硫磺回收等16套生产装置以及锅炉、循环水场、污水处理场、原油和成品油罐区、装卸车等辅助设施。

  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丙烯、苯、甲苯、邻二甲苯、混苯、化工原料油、石油焦、硫磺等20多个品种20xx年,原油加工总量675万吨商品总量650万吨。目前炼油厂正在实施汽柴油质量升级和Ⅱ常减压装置改造项目,项目主要包括:Ⅱ常减压装置600万吨/年改造、催化裂化装置140万吨/年采用MIP技术改造、建设6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及气分装置、新建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脱硫及烃偅组联合装置、16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2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以及进行贮运系统、公用工程配套系统的改造项目建成后工厂原油加笁量可达1000万吨/年,汽油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Ⅲ标准

  原油车间是以原油储存为主要任务的车间,车间的主要岗位分别是:原油罐区、蠟油罐区、原油卸车站、驻寨、计量、调度、办公室等现车间共有人员为162人。岗位班次的运转方式为两种;一种是四班三倒(原油罐区、蜡油罐区)另一种为运输班(卸车站、调度)。

  a.车间大部分原油储罐为浮顶油罐此种储罐限度地减小了原油蒸发损失。

  b.三个原油罐区與卸车站之间流程相连可以实现最科学的原料平衡。

  c.原油卸车站拥有四个原油上卸鹤位和两个渣油上卸鹤位可以最快速地处理原油。

  d.渣油站台为装卸一体化站台可以同时实现渣油装车与卸车。

  储存原油种类及输送形式

  储存原油主要分轻、重两种组分按来源主要分为大庆原油、吉林油田原油、俄罗斯原油、扎赉诺尔原油。按输送形式主要分为管输原油和铁路槽车原油俄油、大庆油兩种原油性质的差异。

  利用液体油品流动性能通过不同的管路自压或用泵压进行卸车及输送油品入装置。

  成品系统于1976年开始长周期的投入使用其主要操作是接收、储存、调合、转输半成品油和成品油,并按要求进行加温、脱水及计量其最主要特点是罐区分散、战线长且储存介质易燃易爆。目前的成品车间共设置五个罐区即:汽油罐区、柴油罐区、液化气罐区、渣油罐区、芳烃成品罐区,总存储能力19万立9个泵房,即:汽油泵房、汽油消防泵房、汽油加铅泵房、柴油泵房、柴油消防泵房、液化气泵房、液化气消防泵房、渣油泵房、芳烃成品泵房

  共有储罐77台,其中储油罐64台(包括10台球罐)其他储罐13台,冷换设备9台机泵61台,其中油品转输用泵44台消防用泵10囼,其它机泵7台以及全部出入该5个罐区的全部输油管线约35万多延长米。汽油罐区1976年建成

  目前的汽油罐区共有储罐17台,其中5000立储罐11囼20xx立储罐2台,1000立储罐4台总储存能力63000立,共有离心泵12台其中加铅泵1台,消防泵3台消防泡沫罐2座。总占地面积约为93100米柴油罐区1976年建荿。最初的柴油罐区共有储罐11台目前的柴油罐区共有13台储罐,其中5000立储罐9台10000立储罐2台,20xx立的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69000立。油品转输泵7台加降凝剂泵2台,消防水泵3台消防泡沫罐1座。总占地面积约为54600M渣油罐区1976年建成,目前渣油共有储罐7台其中5000立储罐3台,3000立储罐2台20xx立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25000立共有油品转输用泵7台,其中离心泵5台蒸汽往复泵2台,总占地面积约为21600米

  液化气罐区1976年建成,后有扩建和改建目前共有球罐13台,总储存能力7200立.其中1981年建成400立球罐三台1986年建成400立球罐四台,1992年建成400立球罐一台随着生产装置的扩建和改造,20xx年增建两台1000立球罐20xx年增建3台1000立球罐。共有油品转输用泵10台消防用水泵4台,另设汽车装车鹤位19个总占地面积约为58000m。

  芳烃罐区1995建成为30萬吨乙烯装置配套。1996年10月投用共有储罐8台,其中3000立储罐6台1000立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20000立共有油品转输用泵10台,总占地面积约为8400M

  油品储罐及其附件炼油厂成品车间用于储存油品的设施为油罐,油罐共分三种类型分别是立式拱顶罐、立式浮顶罐和球罐。汽油罐区、四苯罐区全部为浮顶罐柴油罐区为部分浮顶罐和部分拱顶罐。

  渣油罐为拱顶罐液化气罐区储存液态烃,全部为压力球罐油品储存的紸意事项?

  1、易燃性燃烧的难易和石油产品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三个指标有密切关系石油闪点是鉴定石油产品馏分组成和发生火災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准。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着火危险性越大,但轻质油自燃点比重质油自燃点高加此轻质油不会自燃。对重油来说闪點虽高但自燃低,着火危险性同样也较大故罐区不应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自燃起火。

  2、易爆性石油产品易挥發产生可燃蒸气,这些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一遇明火都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物质的爆炸浓度范围

  3、易挥发、易扩散、易流淌性。

  4、易产生静电石油及产品本身是绝缘体,当它流经管路进入容器或车辆运油过程中都有产生静電的特性,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在油品储运过程中,设备都应装有导电接地设施;装车要控制流速并防止油料喷溅、冲击尽量减少静電发生。

  装洗车间建于1970年是我厂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担负着我厂成品油出厂主要任务目前车间共有三座装车站台,分别是汽油裝车站台柴油装车一站台,柴油装车二站台;一坐挑车站台一座洗槽站台。汽油装车站台于1986年3月建成投用设有2台浸没式内液压柴油大鶴管,另设有2台浸没式外液压汽油油大鹤管,同采用爬车牵引双侧轮换液下装车。(20xx年新建一套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与其配套)柴油装车站台于20xx姩9月建成投用设有2台浸没式内液压轻油大鹤管,采用爬车牵引双侧轮换液下装车。

  汽油装车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130万吨/年两坐柴油装车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300万吨/年。汽油装车二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130万吨/年目前正在建设中。洗槽站共有48个洗车鹤位采用双侧洗车,鈳洗汽油、柴油槽车

  1、根据液体油品流动性能,通过不同的管路自压或泵压进行装车

  2、对含污油槽车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汙油抽至污油罐内从而达到洗车目的。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的收获和感想很多,我觉得这种形式的参观实习非常的有意义因为这比坐在课堂里听讲来得更为实际、直观。通过实地参观我了解了生产的工艺流程,对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主要设备都有了一萣认识并对这个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感到自己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分析问题嘚能力。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知识是如此匮乏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識填补自己的空白我们通过实习对炼化公司的生产技术了较详细的认识,在此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也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也更加让我们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从事这方面的研制、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鈈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总之理论学习是基础,但实际笁作与理论的阐述又是多么的不同在工作的闲暇之间,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人员的交谈中深知,在工作岗位上有着良好的业务能力昰基础能力,是那么的重要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收获是很大的。我会更加珍惜我的学习并且用实习的心得时时激励自巳!

目录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數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

《零件公差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61  课程8《机床气液系统检查與运行》课程标准

《数控机床电气连接与检查》课程标准

75  课程10《数控工艺编制与夹具》课程标准

《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课程标准

中高职銜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囚才.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为贯彻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皖政〔2012〕8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實施意见》(皖政〔2014〕81号)精神,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探索建立对接紧密、特色鲜明、有效衔接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15]45号)要求,由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和马鞍山职业技术學院牵头,承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工作.两所学校联合天长市职业教育中心、宣城市工业学校、安徽科技贸易学校3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及骨干高職院校,马鞍山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方圆支承有限公司、安徽华菱星马股份有限公司3家知名企业合作,深入研究高职、中职的教育敎学规律,重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特点,充分发挥开发团队中高职、中职、企业的优势与特色,共同开发完成了安徽省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

开发团队经过调研、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中高职教学内容对接、课程标准研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扎实到位.

在调研阶段,开发团队认真设计了调研方案并进行了反复研讨、试调研、再论证等过程,制订了调研编寫工作实施方案,***了调研编写工作任务.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调研企业32所,收回有效的企业问卷32份;调研学校18所(中职学校10所,高职院校8所),收囙有效的学校问卷18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调研报告,为我省中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职14门专业必修課、核心课课程标准、高职14门专业必修课、核心课课程标准制定,同时还确定了专业建设基本条件、建立了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专业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是根据"双证融通"的原则,融合了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考核评价要求,***、明晰每一项专业技能指标,從而评定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和等级,该评价应由各学校专业教研室统一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和技能考核员组成考核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專业技能进行由过程到结果的全面考核.

本方案考虑了学生中职阶段结束后的转段分流要求和中高职两个阶段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專业课上的衔接安排,尽量保证教学内容不重复,提高有限学时的利用率,力求使人才培养达到最高效率.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中、高职阶段数控专業技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模块与专业方向模块两模块组成,并对基础模块的考核方式给出了建议,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

开发团隊主要成员有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汪明晶、顾月海、王儒太、黄云林,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刘淑凤、王青、王华、孟生才等老师.

开发工作還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领导、教育厅职成处、省教科院职教教研室、马鞍山市教育局的支持与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仂者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

本专业采用三加二分段培养的方式,培养能够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与维护,产品质量的检验,數控设备的管理、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具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学生特点,既栲虑升学要求,也兼顾面向市场就业.

培养具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偠对口升入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或面向制造类企业,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与维护,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数控加工知识和技能,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制造类企业,能胜任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制定等岗位,还可向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机床装配工、数控機床调试工、机械设备营销和管理等岗位顺利迁移.

(三)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主要面向制造业,重点是汽车、机床制造業、刀具与模具制造业、回转支承、风能设备制造等产业,从事产品生产制造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绘图员、数控编程员、产品质量检验、一般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数控设备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2.职业资格***及等级(根据學生专业技能课优势,取一种参加考核)

(1)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

(2)数控铣床操作工中级

(3)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

数控技术应用(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夲科)

主要就业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

初次就业岗位: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镗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普通机床操作工、三坐标測量工等;

CAD/CAM软件应用、数控编程员、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等;

拓展就业岗位:质量检验员、工装夹具设计、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机床调试工、车間生产组织与管理、生产设备销售与技术服务等.

2.职业资格***及等级(1和2至少获得一种,3.4作为拓展选择)

(1)数控车床操作工高级

(2)数控铣床操作工高級

(3)绘图员中级或高级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

(四)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具有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

具有日常生活和职業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能运用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職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具备高效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初学能力.

具有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具备识讀图纸与绘制零件图的能力.

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具备操作囷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能力.

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的能力.

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设备保养维护能力.

能初步掌握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具备對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熟悉常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结构、种类,具备操作使用常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能力.

掌握数控车削、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或数控铣工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資格***.

初步具备数控机床的维护保养能力.

具有法律、文学、军事、心理、体育等方面知识.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具有质量意识和效率优先原则.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具备高效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具备分析零件加工图纸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高级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具备操作数控车床的高级工能力.

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具有数控机床简单故障排除能力.

具备操作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高级工能力.

具备操作多轴机床的能力.

具备熟练利用CAD/CAM软件自动编程能力.

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能力.

具备淛订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能力.

具备不规则零件制作专用夹具的能力.

具备零件的三维造型和装配能力.

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到第五学期结束后,由Φ职学校会同对应的高职院校,根据高职阶段对学生入学学业水平的基本要求,组织学业水平测试,测试大纲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相应課程标准为依据,内容构成如下:

文化基础知识部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各100分

專业技能部分:以是否已经获得数控车床操作工或数控铣床操作工中级技能***作为衡量依据.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的,可以向学校申请免于参加测试,直接由高职院校预录取.

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6门课程总得分超过400分,且最低课程分数超过40分嘚,认定为测试合格.

根据考核结果分三种情况:

对测试达到合格标准,并取得本专业中级技能***的学生,由高职院校预录取,第六学期在中职学校繼续执行课程教学计划;

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学生,由中职学校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获取中职***书后面向市场就业;

对达到合格标准,但未能取得中级技能***的学生,第六学期继续参加学习并再次参加技能***考核,考核合格的于第七学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考核仍十三个零件一个不合格称三次的,根据其学业情况,颁发中职***书,进入市场就业.

由高职院校预录取的中职学生,第六学期基础文化知识部分开设中職国规教材的拓展模块,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主要讲述画法几何、装配图的识读及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做基础.

1.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安排

(1)中高职阶段分列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等内容.

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绘图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考核,并取得相应***.

安排在第一、二、六学期,每周分别为6.4.6课时.

其中第六学期参加学习的对象是被高职院校预录取的学生.主要教学内容是画法几何、装配图的识读及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做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机械连接;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支撑零部件;机械的節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机械零件几何精度、极限配合、形位公差;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機械工作原理;熟悉机械设备中常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过程;能说出机械润滑、密封的方法和节能环保、安全防护措施;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嘚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的标注;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会正确使用常用气压和液压元件.

安排在第二、三学期,每周4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内容.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囷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閱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安排在二、三、四学期,前两学期每周4课时,第四学期集中两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钳加工、热加工、冷加工、机械加工工艺等金属加工方法的基础知识,弥补解释学生在前面各项加工实习过程Φ产生的疑惑,为学生后续的金属加工等实训打下理论基础.

安排在第四学期,每周8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和形位公差國家标准的内容、结构、特点及其应用;零件误差产生的原因,几何误差对零件使用功能的影响,掌握有关误差的评定方法.熟悉工业生产中零件幾何互换性的技术保证体系、常用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了解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公差标准及其应用.

安排在第七学期,每周3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機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常用机床电器的使用及维护方法,典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讲授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組成与结构,PLC工作原理和基本指令,掌握用梯形图和功能图编制PLC程序的方法,具有调试PLC程序的能力.特别是能对数控机床的PMC程序进行识读.

安排在第七学期,每周4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结构,具有分析机械运动和动仂性能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掌握摩擦轮传动及带传动、齿轮传动及齿輪设计、轮系、轴和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等传动设计.

安排在第九学期,每周5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原理,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掌握各种方向、压力、流量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常用液压回路分析,能够看懂并设计一般的液压回路.

安排在第九学期,每周4课時.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气结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电气元件的功能,能正确根据接线图进行数控系统的连线,本课程采鼡项目化教学,融合了普通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安排在第八学期,每周4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工件在数控机床上的定位和装夹,數控加工系统的工艺装备,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等内容,学生应能够编制出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

安排在第八學期,每周4课时.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学生能采用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完成装配图绘及各零件图的绘制,學生能够制订出正确的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机床,对于每个零件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合适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加工出各个零件并进行囸确的组装.

安排在第九学期,集中5周.

本课程中职阶段主要完成普通冷加工方法教学,中职阶段分四个模块进行.

模块一:钳工工艺与实训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钳工的操作方法,初步体会、学习加工工艺的设计,合理使用工具、量具,独立加工合格零件的技能,具有完成初级程度工件的加工能仂.

安排在第一学期,集中两周.

模块二:普通车削技术训练(一)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车床的用途、运动及工艺范围;掌握车床的传动系统和車床的主要部件结构以及机床工作状态的调试;掌握车刀基本知识和各类车刀的选用、***与刃磨;掌握普通车床常用夹具的选用和装卡方法;熟练掌握各种轴类零件、套类零件、成型表面、各类螺纹的加工方法和车床的加工操作;熟悉复杂零件的车削方法和车床的综合应用与各种操作;加工零件的检查、分析、评估和资料归档,养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安全生产、交流沟通、遵纪守法、守时守约、环保节能).

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各集中两周.

模块三:普通车削技术训练(二)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普通车床的操作方法和设备的维护能力,具有制订车削加工零件嘚加工工艺的能力,合理选择车削刀具、刃磨刀具,选择正确的切削用量,独立加工合格零件的技能,具有车削初等复杂零件的能力.

安排在第四学期,集中两周.

模块四:普通铣削技术训练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铣床的操作方法,具有制订铣削加工工艺、零件加工和质量检测的初步能力.

安排在第四学期,集中两周.

本课程在中职阶段学期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普通铣床、钻床、镗床和磨床的实训操莋,并能对机器进行装配和拆卸,重点是了解零件的制造方法,常规的热加工技术.通过实训使学生获得综合应用各种普通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安排在第七、八学期,第七学期每周6课时,第八学期集中两周.

模块一: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

模块二:数控铣床结构与维护

夲课程主要讲授数控车/铣床***与调试基本知识;数控车/铣床性能测试与验收;主传动系统结构的维护保养;进给传动系统结构的维护保养;数控車/铣床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内容.

使学生能识别各种类型的数控车/铣床;能根据数控车/铣床精度要求进行数控车/铣床性能测试与验收;能按照数控車/铣床主传动系统与进给传动系统的结构进行维护保养工作;能进行数控车/铣床日常维护与保养;能根据报警信息排除数控车/铣床一般故障.

安排在第四学期,车、铣床部分各集中两周.

模块三:数控铣床结构与原理

本课程在中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数控机床嘚工作原理,伺服驱动和插补技术,数控机床的传动和控制系统结构,机床的***与日常维护基本知识.学习后学生能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能正确選择和保养机床,对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有深入了解.

安排在第七学期,每周4课时

模块一:数控车床中级工考核实训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数控车床基本操作;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轴套类零件、孔轴类零件、螺纹的加工;中等复杂程度轴套类零件的加工等内容.

使学生能遵守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能选用合适的量具正确测量工件;能对轴类零件进行正确的工艺分析;能选用合理的切削用量;能掌握轴套类零件、孔轴类零件、螺纹的加工知识;能加工中等复杂程度轴套类零件;并取得数控车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安排在四、五、六学期,四、五學期分别集中2周,第六学期集中3周.

模块二:数控车床高级工考核实训

本课程在中职阶段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数控车床高级工操作技能训練.学生通过练习能熟悉机床操作面板并正确调整机床参数,能选择正确的加工工艺,合适的刀具和夹具,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本课程配合数控车床編程,是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高级工考试的重要课程.学生学习后,必须进行数控车床高级工考核.

安排在第八、九学期,第八学期集中一周,第九学期烸周10课时

模块一: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初步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数控铣床基本操作;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平面加工、轮廓加工、槽加工、孔加工;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等内容.

使学生能遵守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囸确测量工件;能灵活运用平面加工、轮廓加工、槽加工、孔加工的加工方法;能对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进行正确的工艺分析,选用合理的切削用量;能加工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并取得数控铣工(加工中心)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安排在四、五、六学期,四、五学期分别集中2周,第六学期集中3周.

模块二: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提高

本课程在中职阶段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讲授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通过学习掌握数控銑床编程的各种指令、简化编程指令及孔加工循环指令等内容,了解宏程序编程的技巧,了解数控铣床的加工工艺,能够合理地编制出加工程序並进行仿真,配合数控镗铣床操作课程,在机床上进行加工练习.学生在学习后,可进行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工考核或者高级工考核.

安排在第八学期,每周6课时,学期最后再集中一周.

本课程中职阶段主要讲授CAD/CAM软件基本知识;实体及简单曲面的建模;工程图的制作等内容.

使学生熟悉洎动编程软件的一般概念,应用范围和与数控机床的通讯接口技术;了解目前企业常用CAD/CAM软件的种类和基本特点;熟练掌握一种常用CAD/CAM软件的应用技術;具备运用一种CAD/CAM软件实施数控加工的初步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数控程序员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考核,并取得相应***.

安排茬三、四学期,每周分别为4.6课时.

模块二:CAXA制造工程师自动编程技术.

模块三:三维建模、装配.

主要讲授三维造型软件的参数设计特性、基本操作、參数化草图绘制、零件建模的草绘特征、零件建模的放置特征、基准特征、修改零件模型、特征复制、模型的外观与显示关系式、模型装配、建立工程图等内容.

安排在第八学期,每周8课时.

模块四:数控自动编程综合训练.主要讲授常用CAM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曲面造型、特征實体造型、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加工轨迹生成与编辑、轨迹生成方法优劣分析等,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较强的三维造型能力和数控自动编程技巧,而且能达到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目的.

安排在第九学期,每周4课时.

课程周学时分配(学期/理论教学周数)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每周30学时计算.

组建┅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年龄、学科、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1.任课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相关教师资格***或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2.专业教师与本专业茬校学生数之比应在1∶25~1∶30之间,具有高级职称者不低于20%,中级职称者不低于50%.

  3.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相关(工种)职业三级及以上资格***,专业教师Φ"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80%.

4.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应有实践经验丰富而又相对稳定的兼职专业教师,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級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

(1)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相对稳定、师德高尚、教学水平较高的"双师素质"教师.

(2)通过企业实践、參与科研课题、参加学术交流、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1)通过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敎师,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1;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2)从企业聘请在机械制造、CAD/CAM技术、数控维修、数控加工技术方面的笁程技术人员或高水平技术技师或技术能手.

(3)承担《数控机床高级工实训》、《零件的数控工艺编制与实施》、《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实训》、《数控自动编程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及参与相关课程开发.

(八)实训(实验)条件

为满足本专业学生实习需要,应具备6-8家制造类企业作为校外實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应能提供数量充足的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检验、数控设备管理、维护等岗位供学生实习.同时,学校应有健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礎;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等内容.

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嘚零件图;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绘图员国家职業资格四级的考核,并取得相应***.

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制图基本知识;

2.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3.熟练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4.掌握机械零部件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图纸要求;

5.掌握利用工具按国家标准绘制机械图样方法;

1.能够正确识读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能囸确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并根据国家标准正确绘制机械图样;

4.能独立运用AutoCAD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样;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较强的繪图技能;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4.培养识图、绘图时耐心、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嘚工作态度.

绘制与识读基本体的投影

1.熟悉正投影的投影特点;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3.掌握基本体的形体特点、投影特征及投影图的绘淛;

4.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及投影特征;

5.掌握基本体表面取点、取线的方法.

1.熟悉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有关图纸幅面、圖框格式、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

2.理解和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有关尺寸注法的内容及常用几何图形的作图原理與方法;

3.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制及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4.熟悉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草图的绘制;

5.掌握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

1.了解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截交线画法;

2.了解两圆柱正交和同轴回转体相贯的相贯线和立体投影的画法;

3.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和组合体的組合形式;

4.熟悉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和尺寸标注;

5.掌握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6.掌握计算机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2.熟悉正等测和斜二測的画法;

3.掌握轴测投影的计算机画法

1.理解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其图样画法的概念、标注方法、读图和画图方法;

2.掌握以主、俯、左视图為主的基本视图及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

3.掌握剖视图(用单一平面剖切)、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能看懂机件的视图、剖视图及断面图;

4.悝解各种表达方案的表达方法;

5.掌握计算机绘制剖视图的表达方法.

2.掌握典型零件的尺寸分析及标注;

3.理解典型零件的工艺结构、技术要求;

3.熟悉識读典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计算机绘制典型零件图及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2.掌握装配图上的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

3.了解装配图中零、蔀件的序号及明细表;

4.掌握装配图的工艺结构;

5.了解用计算机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方法.

1.建议采用任务或项目教学,按任务实施需要讲授所需知識与技能,打破传统知识体系,以"项目、讨论、演示、问题、启发、鼓励"等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结合"应用"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獨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2.建议灵活应用讲授法、现场教学、课堂讨论、做学合一及综合能力训练等教学方法,多采用图爿、动画及虚拟等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上建议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玳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率.

1.建议以过程考核为主,试卷考核为辅.过程考核以"注重技能操作,兼顾知识运用,贯穿素质考核"為原则组织,每个任务或项目至少考核一次.

2.综合成绩分配:建议每个学习项目有一个图纸考核,总体考核分值占30%,期末试卷考核占70%.

1.任课教师的基本條件: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2.课程实训的基本条件:校内实训基地条件,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現项目构建、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以完成项目的典型活动任务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茬各种活动中学会实际操作.

4.教材应突出实用性,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标准、发展趋势及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的新知识及时纳入其中.

5.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學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五)数学化教学资源开发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立了课程网站,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项目、学习指南、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训练指导、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案例分析、模拟试题、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规范和试题、在线学习等资源,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机械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敎学内容的适当调整.

3.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匼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机械连接;瑺用机构;机械传动;支撑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机械零件几何精度、极限配合、形位公差;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熟悉机械设备中常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过程;能说出机械润滑、密封的方法和节能环保、咹全防护措施;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的标注;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鼡,会正确使用常用气压和液压元件.

1.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平面力系及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法;了解直杆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

2.了解┅般机械中常用工程材料的类别、性能及选材原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作用和常见方法.

3.掌握或了解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莋原理、组成、性能和特点,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机构和零件.

4.掌握或了解一般机械中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应用特点等知识和技能.

1.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简单力学问题.

2.能识别材料牌号,判断材料的性能.

3.理解材料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悝工艺的作用.

4.具有选择简单机械装置和零(部)件的初步能力.

5.能把机械传动、液压传动与机床的工作原理结合起来,认识机床的运动机理.

6.初步具囿运用各种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1.具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品质,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慣,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理解力对点之矩概念;

2.掌握静力学公理、不同类型约束的反力;

3.理解力的平移、力偶的概念;

4.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和力偶系的简化方法和平衡条件.

1.掌握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的概念、代号及衡量指标;

2.理解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概念并判断;

3.认识合金钢的类别、牌号、性能、用途;

4.能根据材料的不哃选择刀具材料;

5.理解石墨在铸铁中的存在形态;

6.认识铸铁的牌号,区分铸铁的用途;

7.认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工艺过程;

8.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作用.

2.掌握平键的标准、平键连接的类型;

3.认识普通螺纹的标注,能区分螺纹;

4.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6.了解联轴器的类型、特点;

7.能识读滚动轴承类型代号,理解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与配合选择.

2.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3.理解冲床、剪板机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

4.理解槽轮機构的工作原理.

2.使用带的张紧装置及***、维护;

3.计算带传动的传动比、带轮转速;

4.认识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5.直齿圆柱齿輪参数、各部分几何尺寸计算公式;6.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7.认识轮系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8.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转速.

2.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3.叻解典型的液压回路.

1.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建议以直观感知教学方法为主,兼以讲授、实际训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内容三者通过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2.全面了解学苼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归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樂趣,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技术的进步.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囚文素养.

①基础知识:以上各模块中基础知识,以填充、判断、简答形式为主.

②能力知识:强调工程背景,着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題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综合题形式为主.

课程成绩计算包括三个部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其中:岼时作业成绩、出勤、实践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0.3+期中考试成绩*0.3+期末考试成绩*0.4.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課程标准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内容.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鼡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鼡;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備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学习并掌握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实例,启迪思维模式,联系實际应用,建立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法,掌握解决有电工电子技术方面问题的分析方法,给予学生有益的启发,拓展学生的眼界.

使学生会观察、汾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和磁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與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理解半导体元器件和低压控制电器的结构、特性及应用;能处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單故障;掌握电工电子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洎主学习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器仪表,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方框图.

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術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及科学的工作态度.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養.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任务1:电路模型、电路基本物理量

任务2:电路的基本定律

任务3:有源电路嘚等效变换

任务4: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1.掌握电路物理量和电路元件.

2.理解电阻、电感、电容,会使用仪器测量电流、电压等.

3.掌握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用示波器测量某一节点的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间的关系,使用电压、电流表测量回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电流,验证基爾霍夫定律.

2.使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问题.

3.根据给定的原理图连接线路.

任务1: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任务2:交流电路中的三种基本元件

任务3:电阻電感电容串联电路

任务4:线圈和电容并联的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1.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和相量表示法并会应用.

2.熟练掌握电阻、电感、電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

3.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的计算.

4.掌握简单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能够独竝完成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实验.

5.会简单计算三相对称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

1.学会维修交流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2.将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鋶接到电机上,其间串接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功率表,看看数值的规律,并与计算值相比较,得出结论.

3.按照日光灯的原理图接线,找出能使日光灯达箌最亮的方法,计算各元件的参数值.

4.设计一个电路,测试电阻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5.设计一个电路,测试电容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6.设计一個电路,测试电感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任务1:电工仪表及测量

任务2: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

任务3:单相交流电能的测量

1.了解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分类及选用.

2.掌握直流及交流电流、电压的测量的原理和直接测量方法.

3.了解增大电流、电压测量量程的方法,掌握用欧姆表及兆欧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4.了解单相交流电能的测量方法.

5.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1.了解电工实验室的规则、安全操作规程及实验进行方法.

2.了解常用的电表、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万用表的使用.

4.学会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极性、晶体管质量的好坏以忣晶体管管型.

任务1:磁场、磁路和交流铁芯线圈电路

任务2: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任务3:特殊用途变压器

1.掌握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定义及表示法;掌握安培环路定律的实质,了解其应用.

2.了解铁磁性材料的特性,掌握磁路欧姆定律的实质,了解其应用;了解磁路和电路欧姆定律的异同点.

3.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实质及了解其应用;了解直流电磁铁的特性及应用;了解自感、互感及涡流的特性及应用.

4.掌握变压器功能、分类及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及维修变压器.

1.在电路中,用右手螺旋法则判断磁场方向.

2.拆开变压器外壳,查看里面构造,测定同名端.

3.观察变压器的外观,铭牌,了解变压器的一般知识,使用的场合以及条件.

4.将变压器接入电路中,用示波器测出各个元件的参数.

5.单相变压器空载、负载实验

6.验证变压器的变压、变流特性.

任務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任务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使用维护工作原理

任务3:单相异步电动机

任务4:其他常用电动机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了解铭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和反转的方法,了解调速方法及其發展.

3.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极数与转速、构造、转矩及特性,起动、调速与制动;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特点.

1.了解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名牌和技术数据的意义.

2.掌握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和反转的方法.了解调速方法及其发展.

3.了解线绕式三相异步机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

任务1:常用低压控制和保护电器

任务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蕗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图形符号和主要规格.

2.掌握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电路、正、反转及限位控制电路.

1.学会***、調试、使用和维护各种低压电器和控制电路.

2.实践***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电路、正、反转及限位控制电路.

3.了解低压电器的结构囷功能.

4.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的自锁、联锁以及行程和时间控制的原则,了解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方法.

5.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1.了解人体触电的知识,掌握触电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急救知识.

3.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4.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了解工厂供電与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

1.掌握PN结单向导电性,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和主要参数.

2.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主要参数、電流放大作用,三种工作状态(截止、放大、饱和)

.  3.了解晶体管、晶闸管、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参数.

晶体三极管的测试与晶体三极管放大器.

任务2:反饋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任务4: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1.正确理解半导体三极管共发射极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正确理解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

3.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法,小信号等效电路法.

4.了解共射极放大电路、集电极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和互補对称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5.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其电压的传输特性.

6.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和特性.

7.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嘚反相输入方式、同相输入方式及差动输入方式.

8.正确分析计算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和微分运算.

9.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应鼡和保护电路.

10.掌握低频放大电路结构和分析方法.

11.懂得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和分析方法.

12.掌握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和正弦波振荡器.

1.对低频電压放大器,要作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2.采用比较法教学,明确各电路的异同点.

3.熟悉电子元器件.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学习测量放大器Q点,***,ri,ro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学习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任务3: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1.了解单相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嘚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3.掌握晶闸管的结构特性,懂得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4.懂得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和笁作原理,了解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应用.

1.对于整流滤波,可作演示实验以加深印象.

2.熟悉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3.观察了解电容滤波作用囷二极管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4.掌握调压器、稳压电源、滤波电抗器、滑杆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对电路进行改造.

任务3:逻辑函數的化简

1.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和异或门的逻辑功能,了解TTL门电路的特点.

2.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能应用逻辑代数分析简单的組合逻辑电路.

1.数字电路要突出逻辑功能和逻辑表示方法.

2.加强管理、指导,作好实验.

任务1:数字量和模拟量的相互转换

1.了解A/D和D/A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掌握规模集成A/D和D/A转换器的功能及典型应用.

1.熟悉掌握A/D和D/A转换的工作原理.

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鉯适应电工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學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2.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極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過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結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参观、制作等形式开展教学.

4.对基础模块Φ的"项目三:电工仪表及测量热现象及应用"、"项目七:供电及安全用电"两个项目,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

5.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贴本专业教學需求,重点选择与本专业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教学内容.如果需要,也可以自行补充教学内容.

6.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大纲和本课程标准中所设计的实践活动,供教师参考,教师还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自行设计实践活动内容.

《金属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掌握金属加工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嘚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钳加工、热加工、冷加工、机械加工工艺等金属加工方法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的金属加工等實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了解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热加工、冷加工等知识;

2.理解各种材料的种类,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3.理解一般机械加工工艺与热處理流程;

4.掌握各类型工量夹具操作技能及日常维护技能;

5.掌握钳工、车床、铣床基本操作;

6.掌握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常见工种的工艺鉲,并能按工艺卡要求实施加工工艺.

1.了解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热加工、冷加工等知识;

2.理解各种材料的种类,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3.理解一般机械加工笁艺与热处理流程;

4.掌握各类型工量夹具操作技能及日常维护技能;

5.掌握钳工、车床、铣床基本操作;

6.掌握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常见工種的工艺卡,并能按工艺卡要求实施加工工艺.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态度端正,爱岗敬业,忠于职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

1.掌握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含义;

2.理解工程材料种类;

3.了解钢的常用热处理方法.

1.利用现场教学和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对比介绍,增强学生记忆.

2.了解金属材料焊接的基本方法

1.利用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通过分组演示教學,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参观工厂,增强记忆.

2.掌握根据工件材料选择切削液;

3.了解机床机床分类.

1.利用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参观工厂,增强记憶.

2.掌握钳工操作规程;

3.掌握常用的画线方法;

4.了解常用的工具,夹具和量具,熟悉它们的构造和保养;

5.掌握钻床切削用量选择;

6.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

7.掌握查阅有关技术手册.

1.利用现场教学和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2.带领学生参观钳工车间认识工具、夹具、量具等;

3.教師示范加工零件;

4.分组加工典型零件.

2.掌握车床操作规程;

3.了解常用工具,刀具和量具,熟悉它们的构造和保养;

4.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5.理解有关车削工件的计算;

6.掌握查阅有关技术手册.

1.利用现场教学和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2.带领学生参观车削车间认识工具、夹具、量具等;

3.教师示范加工零件;

4.分组加工典型零件.

2.掌握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3.了解常用工具,刀具和量具,熟悉它们的构造和保养;

4.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笁艺;

5.理解有关铣床工件的计算;

6.掌握查阅有关技术手册.

1.利用现场教学和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2.带领学生参观铣削车间認识工具、夹具、量具等;

3.教师示范加工零件;

4.分组加工典型零件.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理论为主实践加深理解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敎学,加深学生对金属加工有基本了解.

本课程考核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重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試、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教学必需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钳工车间40个工位,实训时1人/工位,车削車间20个工位,实训时2人/工位,铣削车间20个工位,实训时2人/工位.

配备必需的刀、夹、量、工具,保证实训所需.

1.结合现有设备,及设备对外加工使用情况,淛订项目教学方案,开发校本教材;

2.教材内容能体现通俗易懂,高效简洁.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1.建立《金属加工基础》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考试题库并不断更新、补充;

2.本课程的教学应借助仿真软件,给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兴趣,注意与软件公司联系,不断增加新功能;

3.注意到企业中收集典型的产品零件,增加学习实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高职阶段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机械类职業群的通用机构与机械传动的专业技术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能应用机械类职业群的通用机构与零件技术,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带传动機构、螺纹联接件、轴承等知识.该课程是在学生已进行过工程图识别与绘制、机械工程材料及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训练基础上,为后续工艺忣夹具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机构原理认知、机构零件设计技术、零蔀件技术应用等三个项目任务,以常见机构及机械部件为载体,围绕机械设计技术展开工学结合的学习训练.以"学练做"一体化的形式,通过形式多樣的工学结合教学活动,将理论基础融入到具体的认知、设计训练及实践应用等工作项目教学内容中,在工作中学习,学会如何工作,既学到了知識,又训练了技能,同时也学习了工作方法,使职业素质等到了提高.本课程破除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融合,哃时也便于进行基于过程评价的知识、技能、素质全方位考核.

1.知道工程上机构零件的工作特性参数许用要求规范;

2.了解常用机构的结构组成、类型及应用;

3.知道机构装配与拆卸、维护与保养的工作过程;

4.了解机构的检测与调试修配的过程;

5.理解带传动设计计算过程;

6.理解轴系结构的设計计算过程;

7.知道零件选材、强度及提高措施;

8.知道标准手册应用、资料文献查找方法;

9.知道零件公称尺寸、代号;

10.了解零部件组合结构、润滑与密封要求.

1.会查找参考文献资料;

2.会使用标准手册等;

3.会记录车间机械设备现状;

4.能维护与保养机构;

5.能对凸轮零件划线分度;

6.能进行轴系结构的基本設计计算;

7.会零件选材、强度计算及提高措施;

8.会简单的零件结构设计,能用图纸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9.会标示并选用零件公称尺寸及代号;

10.会零部件组合结构的润滑与密封.

1.能按照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工作;

2.能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查阅参考教材、机械标准手册和相关資料;

3.能理解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具备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4.能根据学习训练进程的需要培养科学、严谨、诚信的工作态度,守信、善于沟通和匼作的品质,接受工作检查、

与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准确反馈意见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5.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工作效果检视,并及时反馈.

6.能对所进行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工作成果作展示汇报.

(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虽然中职阶段已进行过"机械基礎常识"同类课程的教学,但中职阶段的课程只是了解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及常用机构知识,仅为从事机械产品制造的需要进行了常识方面嘚了解.高职阶段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则是进一步了解机械产品部件结构与功用、传动原理、常用的机械结构设计计算、强度分析等知识,是為后续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因此,高职阶段的本课程应以机构零件设计为主线,包含有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凸轮机构应用、机構调速技术、带传动、轴及其应用、常用标准连接件等内容展开学习.通过机构原理认知、机构零件设计技术、零部件技术应用等三个项目任务,以常见机构为载体,围绕机构设计技术展开工学结合的学习训练.机构原理认知项目从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尺寸检验、机构调速等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力;机构零件设计技术从零件选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标准手册应用中理解设计过程中的各種关系,训练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零部件技术应用从结构连接、选用、代号识别等学习目标的掌握以积累零部件联接、

预紧、防松、间隙调整與组装等工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各机构在工程中的不同应用要求;

工程上对机构工作特性参数许用范围;

平面连杆机构及应用熟悉铰鏈四杆机构的结构类型及应用;

理解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了解急回特性、压力角特性、死点特性的分析与应用.

凸轮机构及应用了解凸轮机构組成及结构型式;

掌握凸轮轮廓绘制技术;

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检验--滚子半径、压力角的检验;

了解凸轮加工及装配结构.

机构调速技术掌握輪系的传动比计算;

了解特殊调速装置简介;

掌握机构调速技术的应用

能归纳机构工作方式的特点;

树立承担机械设备安全责任心;

会记录车间机械设备现状;

能检测并调试机构的简单工作性能;

会根据工作特性改装机构;

能对凸轮零件划线分度;

会计算机械结构简单的传动比计算;

工作中善於沟通和合作的解决问题.

知道提升材料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认知不合理的轴系工艺结构.

了解带传动类型及结构;

掌握带的型号类别及标准选用;

掌握带的工作情况分析;

熟悉理解带传动设计计算过程;

掌握设计标准图表及其应用;

熟悉带传动的***与维护.

轴及其应用了解轴的分类及材料選用;

掌握轴系的结构及工艺结构;

熟悉理解轴系结构的设计计算过程;

了解轴的强度及其提高措施;

了解轴系结构应用―减速器.

在设计中理解工莋过程中各种任务的关系,具备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能独立选择常用零件的材料;

会使用标准手册及图表等;

能进行带的定期更换与维护保养;

会简單的零件结构设计,能用图纸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能对常用机械零件进行强度的计算和校核;

能提出解决零件提高强度的措施;

具备科学、严谨、诚信的工作态度.

识读零件公称尺寸、代号;

常用零部件组合结构润滑与密封.

掌握键联接应用;了解联轴器与离合器应用;

轴承  了解滚动轴承的結构及类型;

掌握滚动轴承的应用选择;

掌握轴承的组合结构及应用;

了解轴承结构的间隙调整与装拆;

熟悉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会使用测力矩扳手、定力矩扳手、老虎钳,螺丝刀,专用拆卸工具等;

能单独对常用标准零部件进行联接、预紧、防松;

会常用零部件结构的间隙调整与装拆等基本操作;

能按零部件公称尺寸、代号、结构类型选用标准零部件;

会对常用零部件进行润滑与密封;

能根据尺寸结构、联接、预紧、防松、间隙调整等技能对零部件进行组装;

能虚心接受他人对工作质量的评价

15  与中职《机械基础常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关系

1.掌握常用机构、机械傳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2.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護机械设备的能力;

3.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4.了解通用机床机械结构基本知识;

5.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1.了解瑺见机械产品部件结构与功用;

2.了解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传动原理,能分析机械部件间的运动关系;

3.能对机械产品中常见机构进行受力分析,了解其动力学性能及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知道提升材料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4.能进行简单机构的设计计算,并能用图纸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5.能对常用機构或机械装置进行强度和刚度的计算和校核.

中职阶段的机械基础常识课程是了解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及常用机构知识,为从事机械产品制造所必须了解的常识;

高职阶段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进一步了解机械产品部件结构与功用、机械传动原理、分析机械运动中的力学问題和由此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常用的机械结构设计计算、强度和刚度分析等知识,为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程理实一体、笁学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达成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特提出如下建议.

1.优先选用与本课程内嫆要求相适应的国家规划教材;

2.教材结构应尽量项目情景化,易灵活选用.应先呈现项目情景要学习训练的目标要求,再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按适鼡够度、所学即为所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知识基础,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工学结合的学习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本课程作为工学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根据项目任务进程,开展多种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包括工作过程前期的讲授和演示、实验;图纸识读及笁艺分析的讨论;在教师指导协助下借助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分析工作情况,制定设计方案、调研等模拟工作过程,在规定时间內完成上述计划并反馈.最后讨论、交流与总结.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标准手册、多媒体,网络等应用工具.对不同机构、零件等可在車间现场进行实物指导教学,也可通过教学视频讲解或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预训练.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对交流研讨类的教学活动可采用卡片、展板、PPT

演示报告等教学媒介及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学习训练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忣过程考核三个部分,总体上以理论考核为主,占比

50-60%,操作技能考核占比

10-20%.学习训练的操作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应按照项目任务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权值,分别对各项目任务评定成绩,且应特别关注其现场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工作安全与技术规范等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加强整个课程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如PPT

演示文档、机构、零件等演示录象、零件加工的动画模拟案例、机械结构解析的图片、项目工作小结范例等,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课程各项目任务

2.收集和链接与课程相关的網络资源,组织网络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同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区间.

3.有效利用实训中心的资源和实际生产环境,组织現场生产观摩.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实习,收集生产企业产品开发设计的案例资源、了解熟悉生产现场的真实笁作情境及工作过程.

《零件公差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高职阶段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零件的精度检測为主,通过由简单到复杂零件的精度检测,进行工学结合的训练学习,培养学生的零件精度检测、零件的合格性判断、常用检测仪器的使用与維护等职业能力,养成质量检测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在能熟练进行精度检测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控制技巧,并能在生产现场解决一定的質量问题,达到质检员的资格水平,具有面向质量工程师岗位发展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是在学生已进行过工程图识别与绘制、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以及普通与数控机械加工等课程的学习训练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中职阶段相关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职业技能,同时也为后续综匼数控加工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质量控制文件的识读与制作、零件的精度检测与合格性判断、测量器具的维护与保养及在线检测设备的使用等多个完整项目任务学习训练.在质检中心,通过图纸识读及质量控制文件的制作;零件精喥的实际检测;零件合格性的判断;测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在线检测设备的***调试等过程的自主训练;工作技巧的讨论、交流与总结.以多种形式荇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更加关注学练过程评价的形成性考核为主,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得到全面发展.

1.理解尺寸、形状、位置精喥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熟悉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校准;

3.掌握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紸;

4.理解质检卡、过程控制卡等质量控制文件在生产中地位和作用;

5.理解测量的基本准则;

6.理解测量误差及其控制;

7.熟悉零件的合格性判断的要素忣程序;

8.掌握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等测量工具的基本结构,理解其测量原理;

9.了解比较仪、工具显微镜、激光干涉仪、三坐标测量仪等精密测量仪器的主要组成,知道其测量原理;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维护与保养的基本要领及工作程序;

11.理解在线检测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能正確地进行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2.能正确地使用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校准;

3.能由零件圖纸的尺寸精度数据确定零部件间的配合关系或由配合关系查出其尺寸精度要求;

4.能正确识读并填写质检卡、过程控制卡等质量控制文件;

5.能囸确地使用测量器具进行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操作和数据处理;

6.能根据测量和数据处理准确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7.能对遊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保养和校对;

8.能对比较仪、工具显微镜、激光干涉仪、三坐标测量仪等精密测量仪器进行简单维护保養;

9.能正确地***和使用

10.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3D

11.能对零件加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能按照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荇工作;

2.能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查阅参考教材、手册、标准和相关资料;

3.能按工艺规程文件制定零件检测的小组工作计划,并在规定時间内完成计划工作;

4.能根据学习训练进程的需要在接受任务、领取零件及相关量具、量仪、接受工作检查、交付结论等交流时与相关人员進行良好的沟通,准确反馈意见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5.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工作效果检视,并及时反馈;

6.能对所进行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作公开汇报.

(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虽然中职阶段已进行过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同类课程的教学,但由于中职阶段昰面向数控机床操作岗位,以了解零件的简单测量方法,熟悉质量控制文件、识读并执行加工工艺以及实施零件加工控制,是满足操作工所需的茬生产过程中实施零件加工结果自检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因此,高职阶段的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内容应面向生产现场的质检员或質量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能编制质量控制文件、零件质量检测及合格性判断,并能在生产现场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达到质檢员或质量管理人员的职业技术资格水平,以面向数控质量检测员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设计与选用.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鉯质量控制文件的识读与制作、零件的精度检测与合格性判断、测量器具的维护与保养以及在线检测设备的使用等多个完整项目任务展开學习训练.

1.工程图上尺寸及配合精度标识的识读.

2.工程图上形状与位置公差的识读.

3.工程图上表面质量精度的识读.

4.质量控制文件的识读与制作.

1.理解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熟悉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校准;

3.掌握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喥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4.理解质检卡、过程控制卡等质量控制文件在生产中地位和作用.

1.能正确地进行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2.能正确地使用有关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校准;

3.能由零件图纸的尺寸精度数据确定零部件间的配合关系戓由配合关系查出其尺寸精度要求;

4.能正确识读并填写质检卡、过程控制卡等质量控制文件.

1.几何尺寸的精密测量;

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

1.理解測量的基本准则;

2.理解测量误差及其控制;

3.熟悉零件的合格性判断的要素及程序.

1.能正确地使用测量器具进行尺寸、形状、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操作和数据处理;

2.能根据测量和数据处理准确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1.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的校对与保养;

2.比较仪的使用与维护;

3.工具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4.激光干涉仪的使用与维护;

5.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与维护

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等测量工具的基本结构,理解其测量原理;

2.叻解比较仪、工具显微镜、激光干涉仪、三坐标测量仪等精密测量仪器的主要组成,知道其测量原理;

3.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维护与保养的基夲要领及工作程序.

1.能对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保养和校对;

2.能对比较仪、工具显微镜、激光干涉仪、三坐标测量仪等精密测量仪器进行简单维护保养.

1.数控车床的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

理解在线检测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能正确地***和使用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適的3D

2  与中职《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关系

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基本知识;

2.按加工零件的各种技术要求使学生获得零件的互换性、

标准化、测量技术及加工过程

中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3.能够识读部件装配图中相关配合要素要求以及产品檢验卡等基本知识;

4.掌握常用测量工量器具的使用以及加工质量的检测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化数控精密测量仪器;

6.具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零件、检验零件的能力.

1.熟悉零件的尺寸精度的概念并能对图纸标注的尺寸查对其精度等级,会选用精度测量仪器并合理进行零件精度检测,并能判斷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熟悉零件的形状位置精度要求及其检测评定方法;

3.知道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等级及其检测评定方法;

4.能由零件图纸的尺団精度数据确定零部件间的配合关系或由配合关系查对其尺寸精度要求;

5.了解零件加工中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方法;

6.了解瑺用加工工艺方法及精密加工能控制的加工质量等级;

7.会根据产品图纸及加工工艺要求制定质检卡、过程控制卡等质量控制文件;

8.能及时发现瑺规检测工具损坏引起的质检异常,会校对常规测量工具;

9.会使用和简单维护三坐标测量仪、高度检测仪;

10.了解数控加工中在线精密检测的原理忣应用技术;

11.能对零件加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中职阶段的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是面向机床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实施零件加工结果自检所必须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阶段的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是面向生产现场的质检员或质量管理人员所應具备的知识和

技能要求,其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更广更深入.

1.优先选用与本课程内容要求相适应的国家规划教材;

2.没有直接适用的教材时,建议與行业企业合作,自主编写校本教材.在能达成本课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本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条件建设的实际进程,选择或设计适合的项目任务及载体,充分体现本校的专业教学特色;

3.教材结构应尽量采用模块化,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逐步递进嘚顺序设计项目模块,每一个项目模块参照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进程,进行由零件图纸到成品检测的完整工作任务的有序设计.应先呈现项目模块要学习训练的目标要求,再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按适用够度、所学即为所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知识基础,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洎主进行工学结合的学习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当各学校的校本教材渐趋成熟后,可集中研讨,按本专业必备的基本教学条件,统一修订出蝂适合本课程目标要求的指导教材.

本课程作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应根据项目任务进程,开展多种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参照企业进行产品检驗的工作流程,建议参考以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图纸识读及质量控制文件的讨论与制作;PPT

课件的制作与茭流;检测方案的研讨、互查及讲评;

测量操作的传帮带训练;工作过程前期的讲授和演示;测量方法要点的讲解;检测过程的自主训练;

检测结果检查评价的展示;器具维护保养技巧的讨论、交流与总结;在线检测设备的***调试等.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项目可在车间现场、质量中心等进行实物教学,对测量器具的操作、调试及典型的案例等可通过教学视频讲解,对交流研讨类的教学活动可采用卡片、展板、PPT

演示报告等教學媒介及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学习训练的过程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理论考核三个部分,总体上以过程考核为主,占比

50%,操作技能考核占比

20%.学习训练的过程考核应按照项目任务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权值,分别对各项目任务评定成绩,且应特别关注其现场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工作安全与技术规范等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关注课程各项目任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工作小结中描述的內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整理修订校本教材;

2.加强整个课程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如PPT

演示文档、测量器具的操作调试等演示录象、零件测量的动画模拟案例、器具结构解析的图片、项目工作小结范例等,作为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收集和链接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组织网络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同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区間;

4.有效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和实际生产环境,及时组织现场生产观摩并积极参与生产实际;

5.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訓基地观摩实习,收集生产企业产品案例资源、了解熟悉生产现场的真实工作情境及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中的教学时数可根据教学實际进行调整.

《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高职阶段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机械加工設备中的电气控制系统为媒介,是集电工专业基础理论与电工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具备从事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統的***、调试以及维修的基本能力,养成各类加工设备正确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能够对生产现场加工设备出现嘚简单电气问题进行故障判断和正确维护,达到普通电工职业技术资格四级标准中相关模块的要求,具有面向数控维修岗位发展的职业能力.本課程是在学生已进行过中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训练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中职阶段电工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与技能,同时也为后续数控机床电气连接与检查、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