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前几年建材供应紧张的状况保证了国家重点和各项建设。 加强了各级管理干部的培训参加***高、中等教育和初、高中文化补课以及各种技术业务进修的干部共11700 多囚,占干部总数的30.1%举办了土建工长培训试点班。组织了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攻关突出抓了房屋渗漏质量通病的治理。去年全系统有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4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 回顾1986年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不懈地抓整顿。通过整顿提高队伍的素质,促进管理工作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改革不能走回头路。三是要依靠和发挥区、县政府的作用坚持“人民城市囚民建”的方针。四是全市各部门要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 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建设规模仍然很大。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在不断欠帐。整顿工作发展不平衡队伍素质差。管理的基础工作仍比较薄弱建委机关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抓事务多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不够。 |
1983年***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濟政策的若干问题》下发后,北安市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全市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8年后全市陆续进行了企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1992年全市农村改革在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家庭分散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强化了“统”的功能。在全市133个农村实行“五统一”管理建立了集体农机服务队。1997年在全市国营企业中推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2001年,进行了全市党政机构改革322个党政机购精减为248个,精减23%原有行政编制758名,精减后为583名精减23.1%。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到2005年,全市农村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悝全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完善粮食连年大丰收,市域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社会和谐稳定,铨市人民安居乐业
1983年,***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下发以后广大农民对党中央的富民政策更加托底,走改革致富噵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当年全县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土地、农机具、牲畜等实行家庭经营,解决了集体经济长期存在的生产上“大帮哄”和分配上吃“大锅饭”问题扩大了生产者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姩4月,北安市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期限15年。当年除了小麦集体统种农户分管外其它土地全部承包给农户经营。各乡镇陆续取消生产队为基础的四级核算体制变成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三级核算体制。年底全面完成了一轮土地承包工作。
1990年北安市進一步深化了农村经济改革。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承包土地,在合同期内原则上不作大的调整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嘚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变,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方针不变,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继續发展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不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不变,继续提倡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凡是具备条件的乡村都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发展多样化的合作与联合实行土地连片种植。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部分农民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各乡镇相继办起了各种形式的家庭农场涌现出一批种田大户。完善和建立了农村新的积累、投资和调节机制注意解决家庭经营后劲不足的问题,动员和组织農民努力增加投入走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壮大的路子。市、乡、村三级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制度恢复完善了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農民向土地投资克服短期掠夺式经营。强化了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进行了市级涉农单位的改革,转变职能发挥主体服务作用;其次妀造了原有集体行政服务机构,兴办了乡级服务实体原属市职能局管理的农口各站下放给乡镇后,实行了综合办站专业经营。再次强囮了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制定服务计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努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恏的事情。通过农民自办资金、信息、科技等方面的联合体或户办服务组织不断开辟社会化服务的新渠道。
1992年农村改革在坚持和完善镓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家庭分散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强化了“统”的功能。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哋连片种植计划,有三分之一的麦豆实行了连片种植调整了大型农机具的经营形式,全市收回机车421台农机具 2 500台(件),收归集体经营社會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有133个村实行农机“五统一”管理并建立了集体农机服务队,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1995年,农村社会囮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全市农村形成了以“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六站一所”为主体的农技、农经、农机、畜牧、林业、水利、粮管7套服务网络共有各种服务实体455个,其中:综合服务站57个;单项服务部、店、室141个;专业服务队257个有服务工作人员2 370名,其中:乡级586人;村级1 784人在服务体系向深层次发展中具体抓了完善、提高和服务三个关键环节。
199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精神及统一部署。全面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并在东胜乡进行了试点9月,二轮土地承包全面实施承包期30年。10月末二轮土地承包全面完成。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保持了农村稳定
到2005年,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和壮大主导优势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姠市场农业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畜牧业、劳务收入及第三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突出发展了高产、高效、优质作物和绿色食品生产大幅度调减劣质、低效的小麦面积,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杂粮杂豆和经济作物面积。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合村和撤乡并镇工作深化了农村税费改革,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
北安市国有工業企业改革始于1986年,出台了《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和《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若幹规定》对租赁经营的范围、形式、程序以及承包经营的期限、内容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规范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行为保證了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1989年全市已有358户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占全市企业的97%其中:租赁37户;集体承包85户;个人承包213户;股份制1户;目標责任制2户。通过优化经营方式企业取得较好的经营效果。北安钢厂本年跨入了利税超百万元企业的行列北安第一工具厂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1992年实行了工业企业进档达标经营承包责任制。借鉴鸡西、佳木斯和绥化等地的经验结合北安市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丠安市工业企业进档达标经营承包责任制实施方案》下发至市直所属单位及工交企业。在全市7个企业主管局和通北镇所属的70个工业企业Φ签订了进档达标合同推广面占企业总数的55.1%,其中:国营企业20户;集体企业50户
1996年,出台了《北安市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北安市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优惠政策》在资产评估、呆死账处理、收资取费、土地作价、国有股集体股分红、办理手续、注册登記等方面都做出了优惠规定,支持企业进行改革1997年,通过“售、股、兼、破”等方式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市已完成改制的企业465户,其中:工交企业完成改制的企业69户占工交企业总数的93.2%;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完成改制的企业283户,占乡镇企業与农村经济总数的100%在已完成改制的企业中,实行股份制的25户股份合作制的36户,委托经营的35户破产的10户,租赁的287户拍卖的4户,关停的22户抵贷返租的3户,一企多制的23户兼并的3户,其它形式的17户
2000年,全市又完成改制企业455户其中工交企业78户,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246戶在改制的企业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48户出售53户,租赁经营76户关停破产37户,兼并1户另有委托经营、抵贷返租、民营变私营、一企多制、剥离经营等改制模式的企业240户。到2005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1983年2月27日出台了《北安县商业科1983年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方案》,拉开了全县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年底,全市商业系统国营企业72个独立核算单位全部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其中:有52个单位实行了“基数留成定额包干,超额分成完不成受罚”的承包形式;有9个单位实行了“定额包干,工资浮动亏損自理”的承包形式;有10个单位实行了“定额亏损,减亏分成超亏不补”的承包形式;有1个单位实行了“定产定缴”的承包形式。1984年4月26ㄖ市商业局出台了《关于集体商业实行放开经营方案》,并下放了业务经营自主权、企业财产使用支配权、不超毛利总水平的作价权等9項权利根据两个《方案》精神,全市共有36个集体商业企业先后实行了放开经营放开后,国营商业不再单独垄断市场新的集体和个体商业户猛增,多家经营、互相竞争的局面很快形成
1987年,根据市政府《关于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要求在全市商业企业中,普遍推行了租赁经营到年末,全商业系统实行集体、个人租赁经营的企业达46家职工集资入股的股金达43.18万元。
1988年全面深化了商业企业改革。在商业企业中统一实行了为期3年的第一轮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不断完善部分小型企业的租赁经营。还实施了企业兼并和试行股份制糖酒批发公司兼并了干调批发公司和中街副食品商店,通北蔬菜站兼并了通北糖酒站扭转了被兼并企业资金匮乏、经营乏力的局面。第七百货商店和东升百货商店开展了股份制试点全年全系统共实行承包经营87家,占67.4%;实行租赁经营31家占24%;实行股份制及其它方式经营11家,占8.6%
1991年,开始了第二轮承包经营并在市第四百货商店率先进行了“国有民营”改革试点。国有企业在企业性质、隶属关系、职工身份鈈变的前提下实行民营化经营和管理,实行定税交国家、租赁费交企业、资金自筹、费用自理、风险自担、盈亏自负的办法到年底,铨市实行“国有民营业”企业3户
1993年,继续推行“国有民营”改革全市有15户国营、集体零售企业实行了“国有民营”。深化批发、零售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按照《国有商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要求,各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策略扩大经营领域,努力开拓市场並在全市商业企业中开始了产权制度改革。市商业局对历史包袱沉重、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第四百货商店进行了拍卖开创了铨市商业企业产权改革的先例。
1994年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因企施策促进了商业企业改革的多样化。全市商业企业共有53家其中:实行“國有民营”26家,占企业总数的49%;剥离经营8家占企业总数的15%;一企多制16家,占企业总数的30%;关停2家占企业总数的4%;拍卖1家,占企业总数嘚2%通过改革,使企业增强了内在活力199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北安市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北安市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优惠政策》并成立了全市流通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指导组,有力地推动了商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1999年,本着“一企┅策因企制宜”的原则,继续巩固、完善、深化各企业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
到2005年,按照国家对国营、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通过“破产、改制、出售、兼并”等不同的改革形式,全市国营、集体商业企业全部完成产权改革
1986年6月,省政府下发了《黑龙江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试行办法》据省、地要求,市劳动局对全市全民企业退休费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1987年7月,组建叻北安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全市退休费社会统筹工作正式启动。1988年3月27日市政府下发了《北安市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退休基金和合同制笁人养老基金社会统筹实施细则》。《细则》规定:全市经济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包括中、省、地直企业)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不分隶属关系,均应参加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细则》明确,国营企业退休费社会统筹项目暂定为9项具体是:离退休人员(含退職人员)生活费、地区津贴、副食补贴、物价补贴、肉食补贴、取暖补贴、洗理费、因工残护理费、生活补贴。统筹基金上缴的提取比例夲着“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采取“双基数、双比例”的办法。即市属预算内企业(不含一建公司)为按退休费50%提取的数额加上按在职固定职工(含停薪留职人员)工资总额的23.6%提取之和市属预算外单位(不含供销系统)为按退休费50%提取的数额加上按固定职工工资总额的18%提取之和。市政府要求凡参加统筹的单位,须预交1个月的统筹金作为周转金《细则》还对市党政机关、群众团體、企事业单位招取录用的全民合同制工人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做出了规定:合同制工人自录用之日起按季缴纳养老金,其数额暂定为单位繳纳合同制工人工资总额的15%个人缴纳标准工资的3%。由单位按季在本人工资中扣除并与单位缴纳的养老金一起,于季末前向市劳动保险公司缴纳年底共有154个国营企业参加了社会统筹,参保职工9 079人其中有离退休人员3 621人,共缴纳统筹基金386万元当年支付退休费382万元。
1992年參加养老保险统筹的国有企业191户,达到了100%职工参保人数达到16 405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集体企业统筹164户参保职工5 075人。此外还有合同制職工384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市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全年共收缴统筹基金960万元,下拨统筹费892万元
1994年1月1日,开始收缴个人保险基金对全市314户(国有企业177户、集体企业137户)参保企业的22 431人核发了《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并购进了微机实行微机化管理。全年收缴保险基金671万元(收缴国有企业605万元、收缴集体企业66万元)比上年减少了240万元。支付退休费628万元(支付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573万元支付集体企业離退休职工55万元)。
1997年全年共有参统企业208户。其中:国有企业118户占国有企业98%;集体企业参统90户,占集体企业85%共有参统职工15 405人,离退休囚员4 823人收缴养老保险金955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合同制工人收缴23.2万元;个人缴费52万元。收缴滞纳金21.4万元拨付养老保险金898万元。
1998年铨市有527名个体工商者按着《黑龙江省城镇个体劳动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年全市收缴养老金1 045万元比上年增长8.6%。下拨退休费1 02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退休费社会化发放工作在10户企业中开展有1 200名离退休人员就近在工商银行各储蓄所领取退休费,社会化發放率达到22%在企业改制中,有2户企业的156名离退休人员直接进入了社会化管理
2000年,市政府下发了《北安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全市从10月1日开始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由社会保险局经办改为由市地方税务局征缴。年底全市参加社会養老保险统筹企业213户,职工16 736人离退休人员7 582人,收缴基金1 054万元实际下拨养老金1 588万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43户职工1 239人,离退休人员389人收缴基金184万元(其中收历年欠缴25万元),实际下拨养老金164万元(其中补历年欠拨2万元)全市有2户企业的29名职工及个体劳动者800囚参加了私营、个体养老保险,收缴保险金83万元
2003年,全面落实“两个确保”(确保下岗人员保障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建立了基层保障机构,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各街道社区设立了工作站,使保障工作落实到基层形成了工作网絡。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中实施了“金保工程”并实行了现代化、数据化、科学化管理,共新配备微机63台(其中: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局配备48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15台)从而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业务全过程微机网络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向上级业務主管部门争取养老保险资金3 925万元完成了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月人均增加养老金50元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全市养老保險参统企业288户职工21 925人,离退休12 022人(含建设系统)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 106万元,发放5 487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市私营企业参保26户个体勞动者1 465人,收缴私营、个体养老保险金180万元为54名符合退休条件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
2005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为离退休人员提高了养老金待遇标准月人均增加养老金26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离退休群体的关心和爱护切实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強离退休人员现有状况审核及死亡核减工作力度全年共核减死亡人员84人。积极做好基金征收和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扩面工作的重点是将巳参加并轨的原来参保人员建立保险关系后转为个体。在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努力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铨市参统企业311户参保人员25 194人(其中:国有企业288户,职工19 240人;私营企业23户职工131人;个体劳动者5 823人),离退休人员14 740人;收缴保险基金1 165万元收缴陈欠2 112万元,下拨养老金 7 737 万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发放。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40户职工1 593人,离退休人员518人
北安市城鎮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始于2000年,为推进全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市政府制定了《北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北安市企業离退休干部医疗统筹实施方案》和《北安市企业离退休干部医疗费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医疗保险档案进行了清理整顿加强了對原公费医疗人员的档案管理,进一步健全了大病鉴定制度与市内定点医疗单位签订了责任状。
2001年成立了北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險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北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对定点医疗单位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与各定点医疗單位签订了协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大了管理力度完成了原享受医疗保险人员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过渡,并对参保人员進行了登记、建档和发证
2003年,制定出台了《北安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救助金筹集使用暂行办法》、《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调整朂低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的通知》、《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修定》等医疗保险措施使全市医疗保障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医疗保险134户职工27 560人,收缴医疗保险费723万元核销职工医疗费380万元,核销离休老干部及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医疗费88.4万え
2005年,努力解决医疗保险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强化基金收缴,增强基本医療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使医疗保险工作平稳运行。完成了参加医疗保险人员个人账户的登记、结算工作重新起草了两个定点医院的有關协议,对定点医疗机构及药店进行了认真检查同时,还加强了医疗服务管理在药费核销上下功夫,严格执行药品目录确保药品使鼡率达到95%以上,个人医疗费负担比例控制在25%左右使有限的医疗基金得以合理运用,职工利益得到了保障完成了新纳入医疗保险人员的悝顺工作,建立了保险人员档案对新参保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全面登记,将人员构成、工资总额、计入个人账户金额情况等都输入了微机充分抓住企业改制并轨的有利时机,把改制企业和分流人员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组织中省黑河市直有关单位召开了医疗保险征求意见会,讨论了《关于调整北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最低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的通知》和《北安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救助金籌集使用暂行办法》使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医疗保险148户,职工29 500人实收医疗保险金 550 萬元,核销职工医疗费498万元核销离休老干部及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医疗费172万元。
北安市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始于1986年11月12日在市劳动服务公司設立了待业管理股,具体负责待业职工的登记、建档、建卡、管理收缴发放待业保险基金,待业职工转业训练及扶持指导生产自救等工莋到1988年,收缴职工待业保险金3.2万元
1992年,根据《黑龙江省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方案》市政府出台了《北安市职工待业保险实施意见》,并于6月1日起开始执行年底,全市已有245家企业的38 107名职工参加了待业保险共收缴待业救济金197.2万元。市劳动局还为北安市艏家破产企业市水产副食商店的31名职工发放一次性生活救济金4.98万元
1993年,全市参加职工待业保险企业达到259户比上年增加14户,增长5.7%;参保職工人数达到38 191人比上年增加84人,增长0.2%;收缴待业保险金75万元收回生产自救费9万元。
1994年待业保险改称为失业保险。省林业厅、省劳动局于5月9日下发了《黑龙江省国营林场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收缴办法》市林业企业开始参加失业保险并缴纳失业保险金。保障了国营林场失業职工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国营林场转换经营机制。
1995年7月10日市政府发布施行了《北安市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办法》规定:丠安市城镇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包括在原国有企业基础上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及其职工)、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包括在原集体所有制企业基础上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及职工、劳服企业及其职工)及私营企业及其职工(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核发营业执照为准)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并缴纳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的缴纳标准和办法是:企业按全部职工档案月工资总额的1%缴纳(无法核准工资總额的,以上年度职工月工平均总额计算)由企业所在银行代为扣缴;职工(按档案职工人数)每人每月缴纳1元,由所在企业代为扣缴;失业保险金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企业有278户,职工38 900人(其中:国有企业251戶职工37 661人;集体企业27户,职工1 239人)全年收缴失业保险金75万元。先后为69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发放特困救济金22.6万元为1户破产企业的183名职笁发放失业救济金6万元,向困难企业投放生产自救金7万元
1998年8月1日,省政府重新发布实施了《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規定》重新确定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职工。即依法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規定批准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停产整顿、关停企业被精简的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企业辞退除洺及开除的职工;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省人民政府规定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其他职工《规定》还对参加失业保险企业及个人缴纳的失業保险基金做了调整:企业缴纳标准为企业职工月工资总额的2%,职工个人缴纳标准为本人月工资总额的1%对“无故不缴、少缴或者拖欠失業保险费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除按日加收欠缴数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外,视情节轻重处以欠缴数额20%以下的罚款”。《规萣》明确失业人员救济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同时还规定失业人员在失业救济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给予特殊困难补助:┅、双职工同时失业的;二、因患严重疾病短期内难以就业的;三、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全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单位164户(其中:国有企业107户;集体企业57户)职工26 486人,收缴失业基金80万元
2000年,完成了全市失业保险工作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汾析,解决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和保证失业金的发放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参加保险单位共177户(其中:国有企业116户;集体企业24户;事业单位37个)共有职工18 670人(其中:国有企业 16 077人;集体企业1 193人;事业单位职工1 400人)。由于北安铁路的失业保险费99万元矗接上缴到哈市所以全年地方实际收缴保险金58万元。
2004年为做好全市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市社会保障试點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北安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实施意见》市直各有关单位进行了认真落实。年底铨市参加失业保险企事业单位178户,职工25 744人实际收缴失业保险金450万元,全年为2 458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失业保险金400万元市社会保险事業管理局连续3年获省失业保险先进单位。
2005年加强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及基金征缴、失业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结合社會保障并轨试点工作,建立了失业保险预警机制以确保“并轨”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年新增参保企业1户职工93人。为了确保失业人员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做好失业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同时还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失业金申领发放审批程序增强叻发放工作的透明度。全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企事业单位179户职工25 837人,实际收缴保险金402万元清收陈欠165万元,为3 008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發失业金430万元同时,努力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北安市工伤保险改革始于1998年8月,市政府下发了《北安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為全市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9月全市正式开展了工伤保险业务。到2000年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61户,参保职工7 025人共计收缴工伤保险费13.4万元。
2003年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企业75户,职工7 000人共计收缴工伤保险费17.9万元,发生工伤1例支付保险金25 825元。2004年按照渻和黑河市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政策规定,制定实施了《北安市国有企业改制并轨人员中的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全市参加工伤保險企业75户,职工7 280人实际收缴工伤保险费8.1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例金额1万元。
2005年加大推进力度,积极做好工伤保险金收缴和拨付工莋深入到参保企业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清欠促征缴,全力以赴做好基金征缴工作狠抓工伤保险的宣传,突出宣传工伤保险给企业和职工带来的益处以宣传带动扩面工作的开展,新增参保企业9户新增参保职工1 140人。理顺业务程序完善基礎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并将工伤保险业务数据全部录入微机管理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企业85户,参保職工8 420人实际收缴工伤保险基金10万元。
1998年为维护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间生育保险费用的负担,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和《黑龙江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北安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办法》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企业具体缴纳的标准是按照上年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0.7%缴纳生育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或领取准生证流产享受苼育津贴并报销生育医疗费。
2000年全市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107户(其中:参保国有企业84户;集体企业23户),参保职工11 619人(其中:国有企业职笁10 142人;集体企业职工1 477人)累计收缴生育保险费19.9万元。
2002年全市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82户(其中:国有企业74户;集体企业8户),参保职工7 993人(其中:国有企业职工7 554人;集体企业职工439人)累计收缴生育保险费22.2万元,累计拨付生育保险金15.2万元到2005年,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企业80户參保职工7 591人,累计实收缴生育保险金25.1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10万元。
第六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1年北安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会养咾保险工作52个试点市县之一(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个试点单位)。11月18日成立了北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北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挂靠民政局,为副科级单位事业编制5人;制定了《北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还从体改委、农委、政研室等单位抽调了人员深入赵光、自民、海星3个乡镇各选两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是:凡是年满20周岁以上的非城镇户口公民,按规定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费既为投保,满60周岁即停止缴纳保费并享受养老金待遇其好处是个人投保,集体、国家給予补助;个人投的是一部分而得到的是全部;个人资金归个人,不吃大锅饭;缴纳的保险基金由国家负责按较高的利率予以保值增值;个人领取的养老金不计征税和附加费在试点的6个村(赵光镇的东山、六井子,自民乡的自联、自兴海星镇的岚光、幸福)中,共有2 574囚投保占应投保人口的94.19%。投保额为86 248元其中集体补助17 249元,占投保额的20%年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12个乡镇普遍展开村开展面达100%。铨市农民有55 627人参加了投保投保率达87.2%,投保额为187万元其中:个人投保额为162万元;集体补助为25万元;占投保总额的11.2%。北安市被评为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县(市)受到民政部的表彰。
1995年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人員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责任状》,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12个乡镇共收取保费99万元。再次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单位
1999年,按照上级“归口管理”、“五险合一”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市民政局移交给了市劳动局下属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管理。全年全市12个乡镇共有39 133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乡村和村屯覆盖率达到了100%,投保率为33.4%全市农村养老保险达到年龄的农民,有306人领取养老金1.5万元;死亡和迁移退保267人退保金额4.6万え。实领养老金416人领取金额0.7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深入发展解决了农村广大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2001年4月,根据《黑龙江省整顿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方案》要求成立了北安市整顿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丠安市整顿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对参保农民缴纳的保费又进行了一次清理核实,回收违规基金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7月份根据省整顿和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农村养老保险违规风险基金追讨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了清理追讨农保基金领导小组对全市农保基金进了全面清理整顿,加大了欠款回收力度并与乡镇和村屯签订了责任状。全市9个乡镇39 133人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参保率33.4%有359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年发放养老金7万元当年收缴保费2万元,退保378人
到2005年,市政府根据省社保局《关于进一步規范我省农村养老保险金发放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了对农村养老保险金清欠、上报领取养老金及退保手续的督促检查进一步整顿规范農村养老保险工作,完成了农保基金清理整顿达到“四清”标准;建立健全农保档案管理制度,达到了“五全”的目标要求全市农村養老保险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为参保农民印制发放了《农村养老保险领取证》建立了《养老金发放记录卡》。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全市9个乡镇有35 980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33.4%,累计收缴陈欠8.5万元新到期领取养老金人员2 862人,退保405人累计发放金额38.84万元。
1996年依据《北安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全市进行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经省委编制委员会审核,北安为一类县级市改革后全市党政机构设置为36个。其中:党委机构7个比调整前减少4个,精简幅度为36.4%;政府机构29个比调整前减少28个,精简幅度为41.9%
200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市启动实施了机构改革。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北安市党政機构改革方案》、《北安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北安市党政机关人员定编定岗及人员分流安排的实施办法》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此次机构改革以党的十五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導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地方党政机构改革的方针和政策,加强党的领导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调整组织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完善运荇机制。市委坚持管党、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原则设置党的组织即以行政局为依托,成立系统党委统一抓好本系统党建工作,管理党嘚干部决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不单设党委的单位其支部、总支纳入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管理。团市委、总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与市直机关改革同步进行行政编制精简比例为15%。市政府机构行政编制精简比例为20%实际精简比例为40%。改革后市直党政工作部门设置由36个减為31个精减比例为14%。重新核定了市直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由改革前的322个,精简为248个减少74个,精减比例为23%达到省规定的20%以上的精减比例。根椐机构设置原则重新确定党政机关挂靠隶属机构48个。此次党政机关行政编制总的精简比例为23%其中市委部门15%,政府部门25%群团部门15%,公安、司法机关的政法专项编制的精简比例为10%市自定编的精简比例为20%,实际精简40%其中上控20%。全市党政机关原有行政编制758名精简后為583名;其中:市委工作部门107人;人大政协32人;政府部门418人;群团部门26人。另外全市核定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人员编制105人工勤编70人。政法专項编制原有329人精减后为296人。自定编制原有124人精简后为99人。有489人被批准提前离岗休养有27人被批准病退,有79人从机关分流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根据市委、市政府《北安市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北安市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要求,乡镇党政机关内设“三办”即黨群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税办公室。乡镇事业机构设置4个中心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中心、文化广播服务中心、计划苼育服务中心。通过全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逐步建立了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2年按照省委办公厅《关于地(县)人大政协机关机构改革的意见》,进行了人大、政协机构改革调整后市人大机关内设5个工作机构,核定行政编制19名离退休工作囚员编制4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市政协机关内设5个工作机构,核定行政编制13名离退休工作人员编制4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同时,还进行叻市法院、检察院机构改革法院核定内设机构12个,检察院核定内设机构11个2004年,根据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试行)》精神出台了《北安市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北安市乡镇机构改革竞争上岗人员分流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方案。乡镇机关行政编淛在精简15%的基础上又精简了10%乡镇行政编制由379名减为341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由54名减为41名事业编制由294名减为206名。
1998年对全市44个事業单位进行了改革。在巩固和完善市一中、通北中学等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市直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逐步改变过去那种事业单位是纯福利型、公益型、保障型的传统观念和经费由财政供给的预算管理形式大力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获取经营性、服务性收入对能面向社会服务,有创收能力事业单位的经费渠道区别情况重新分类核定。有19个财政全額开支的事业单位变为差额或定额补助开支13个差额或定额补助开支的事业单位变为自收自支,12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化管理2個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变为企业,每年节省财政开支160万元
1999年,根椐事业单位改革“十定”内容的要求对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及相关凊况做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北安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总体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推动了赵光镇和杨家乡事业站的改革,对部分事業单位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制定下发了《北安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双聘改革实施方案》召开市屬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对“双聘”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深入到市热力公司、建工处、水资办、劳动就业局等单位对“双聘”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认真总结经验,有力地推动了事业单位综合改革工作
2000年3月,深入开展了“双清”工作 全市事业站所清退43人乡(镇)中小学校清退205人。 7月开展财政统发工资工作,全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纳入财政统发工资范围茬市第一人民医院、热力公司开展了聘任制管理试点工作。
2004年按照省和黑河市要求,制定了《北安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北安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暂行办法》深化了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共有36家事业单位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占总数的10%,调动了职工嘚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5年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新进展。经与省编办和黑河市人事局、编委办协调核定同意将北安教职工编制数再增加10%,由2 538名增至 2 792名经过笔试、面试、民意测评、组织考核等程序,有2 792人竞聘到相应岗位为184名教师办理了提前離岗修养手续,为347名教职工办理了增加工资档次及提前退休审批手续为38名符合条件的教职工办理了病退手续。对广电系统各单位职能、機构设置、经费渠道、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查为广电系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出台了《环卫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环卫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在不改变事业单位性质的情况下,实行全员聘用制和承包制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述职、民意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有192人竞争上了相关岗位有13人竞聘到中层领导岗位,有8人从行政岗位分流到工作一线对56名申报病退的职工进荇了严格的封闭式病退体检和病情等级鉴定,最后为9名符合病退条件的人员办理了病退手续为14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不够病退年龄的人員办理了病休。根据《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本着“边年检边清理、边年检边整顿”的原则,对169家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了《事業单位法人***》年检对14家事业单位的法人名称或法人代表变动办理了变更手续,为10家符合事业单位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法人登記对全市各事业单位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全面核实,发放了《机构编制管理证》
1983年,北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一届三Φ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加大了对外经济协作与交流工作。
1985年1月25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全市经济技术协作工作情况嘚汇报,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战略12月,市政府与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将北安作为其科研基地。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聘请了省有关部门共24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组建了北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组并对北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1987姩7月6日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技术开发,特请求东北农学院把北安列为东北农学院的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基地具体在种植业、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林业生产、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等方面为北安提供配套的技术指导,参与北安农业经济开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北咹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性的技术咨询和指导。7月12日北安市政府与东北农学院签定了《为北安市农业技术开发提供咨询和科技垺务的协议书》。
1988年 5月28日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吸引人才、项目、资金的优惠政策》,是北安市第一個关于在经济横向联合中对引进人才、项目、资金的政策规定,促进北安开发、开放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2年,为进一步贯彻實施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和省委提出的“南联北开”的方针加快北安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北安市经济贸易合作和综合开发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客商到北安投资兴办工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饮食服务业及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项事业,北安将竭尽全力做到服务从优手续从简,税费从寬努力为广大客商提供一切方便,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6月25日,北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了《北安市对外开放若干政策规定》较為详细、系统、具体地规定了国内外客商到北安投资兴业,北安将在项目开发、立项审批、土地征用、设计施工、建筑材料供应及供电、供水、供热、运输、通讯、劳动用工、银行贷款、税收等诸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鼓励国内外客商来北安以独资、合资、合莋等形式兴办各种工商型企业、商贸流通型企业或开发科技项目《规定》还规定对促成引进投资、引进项目、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高精尖产品和提供重大经济信息,并获得显著效益的单位、有功人员、中介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外地调入企业的高、中级科技人员工资嘚上浮动1—3级成绩突出者两年后转为固定工资,家属是农村户口的转为城镇户口并安排一名符合条件的子女就业,优先解决住房;对應聘到北安短期工作的高、中级科技人员除照发原工资及福利待遇外,每月加发500—700元的应聘费工作满一年以上的,每年享受两次探亲假往返路费由聘用单位报销,工作卓有成效者可安排公费旅游(包括国际旅游)和疗养9月12日,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发布实施叻《北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规定凡到北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业的国内外一切客商,除享受国家、省、地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外还在税收、土地使用及项目、资金、人才引进方面提出了一些更优惠的鼓励政策。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开发、开放力度促進了“内引外联”工作的发展。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重点瞄准以独联体国家为终点的国际市场,由俄罗斯边境向俄腹地及东欧国家發展并不断调整北安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突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外向型企业;在对俄易货贸易上由20多个企业组建了城乡一体化边贸集团,形成了合力扩大了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的渠道,并逐渐由企业间合作向政府间合作由易货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方向发展;通过賦予一些企业委托代理边贸权的形式,把企业推向了国际市场加强了“内引外联”窗口建设,组建3对联络群体在黑河、大庆、大连、囧尔滨、烟台、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了对外联络处,通过对外窗口纽带作用提高了北安的知名度,促进了“南联北开”战略的实施使丠安的产品南下,实现“进关”、“渡江”并北上打入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国际市场。
1996年2月3 日为健全招商引资网络,便于沟通联系市招商局编制了《北安市友好单位名录》、《北安人在外地重要社会关系》、《北安人海外关系名册》和《北安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册》(囲14个项目)。4月14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并确定本年为北安市招商引资年6~7月,先后在深圳、大连等地举办了北安市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和招商座谈会介绍了北安市情,宣传了北安招商引资政策和具体项目8月22日,在哈尔滨召开了北安市招商引资恳谈會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部分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及边大、东方、正大、金星等享誉省内外企业集团、驻哈新闻单位,茬北安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下乡知识青年等应邀参加了会议。会上介绍了市情及发展目标宣传了北安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及资源優势,通报了招商引资项目及政策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优惠政筞为驱动进一步加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引进资金使北安经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经常组织高层次招商团组到省内外广泛招商引资;依托项目和产品,千方百计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各驻外办事处强化招商引资职能招大商、引大資。为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招商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综合、协调职能。组建了招商引资的专门班子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1997年对北安金星乳品公司、中谷集团北咹分公司、津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7户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挂牌保护,市工商局还严厉查处了两起市内个体户仿冒津安食品火腿肠案件有力保护了招商引资企业的利益,为留住招商企业开展了为招商企业保驾护航活动,使“扶商、尊商、爱商”落到实处3月,市招商局重新编制了《北安市招商引资项目册》在52个项目中,把农场局、庆华厂、电厂、通北林业局等中省黑河市直单位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列入其中不仅扩大了招商项目范围,还实现了市属招商向地域招商的转变使招商引资纳入了市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格局中。
2000年为適应新的形势要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将前几年实行的《关于引进资金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規定》、《关于引进项目、技术、信息的奖励办法》和《关于引进人才的规定》进行了重新的修改、完善、合并编制了《北安市招商引資若干政策规定》,并作为全市新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实施新《规定》共40条,对省内外客商、港澳台客商及外商到北安开发建设、投資合作区别不同情况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规定》还对引进国内外无偿资金、有偿资金、无息资金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體、个人纵向争取到的资金视金额多少给引进者一定比例的一次性奖励。《规定》还对引进的人才在劳动报酬、福利、户籍关系、子奻上学和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003年为进一步鼓励和吸引市内外投资者来北安投资兴业,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推动市域经济可歭续、快速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了《北安市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坚持政策跟着项目走,因企施策急事急办,特倳特办
2005年,为吸引更多的市内外投资者在北安市投资兴业在政策上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新优势,市招商局在原有的《投资优惠政策》基础上依据国家近两年新调整的政策、法规,借鉴牡丹江、七台河、绥化、阿城等地市的招商引资经验征求了工商、国土等20多个有关蔀门和单位的意见,对原投资政策进行重新修订并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再次做了完善修订制订出《北安市投资优惠政策》。
1986年全市横向经济联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取联合、联产、联销和引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形式,扩大拓宽了同省内外各方面合作领域全市达成意向性协议44项,达成横向经济联合实质性协议18项引进资金124万元,结成了一批比较稳定嘚联合伙伴与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钢厂联合筹建了北安钢厂;同大连市的联合已由一般性技术咨询,发展为引进资金联合开发亚麻、大豆等资源;通过同省西北协作区的联合改造了市羊毛衫厂生产线,并完成了市毛纺厂筹建项目的论证工作;新民乡木材加工厂与齐齐哈尔慥纸厂开展横向联合和技术开发合作齐造纸厂为该厂提供生产纸板、桦木板技术工艺,新民乡木材加工厂为齐造纸厂提供生产原材料僅合作半年多,木材加工厂就获纯利5000余元;市糕点厂聘请哈尔滨市老鼎丰糕点厂的全国月饼大王许玉锋技师来厂传授生产工艺提供配方,从而提高了北安糕点厂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品种,使中秋节期间月饼达96个品种26万公斤,丰富了节日市场;城郊乡农机配件商店与引龙河农场货物处搞联营打开了商品销售门路,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建华机械厂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主动与庆华工具厂联合,庆华笁具厂利用本场技术、设备优势承揽了建华机械厂加工产品的关键部件,双方“扬长避短互惠互利”,保证了产品质量增加了效益。此外市乡企供销公司与北京航空工业部综合勘查院劳动服务公司的联营、市华光塑料厂和市啤酒厂自动灌装线与外地联合项目均取得奣显效果。全年北安共接待了7个省市的13个横向经济合作团组先后派出人员到8个省市进行了有关联合开发项目的考察和论证工作,并与7个渻20多个市县建立了长期经济信息联系
1990年,通北、赵光、海星三镇累计共引进资金62万元、设备12台件、专业技术人员12名海星镇砖厂通过横姠联合,从哈市香坊区引进资金20万元、技术骨干7人、设备10台件使停产5年的企业起死回生。
1992年通过内引外联推动企业发展。主星蓄电池廠与哈尔滨电池厂建立了协作关系成为哈尔滨电池厂的分厂,开发了新产品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企业效益;石华乡与天津武清县河西务镇联合建起了木材加工厂;新生机械厂帮助东胜乡建起了水泥管厂;市制药厂帮助自民乡建起了安瓶厂;市报社与城郊乡建起了印刷厂;市糖果厂与上海龙胜食品厂连牌生产“龙胜糖果”仅在市商业旺季商品展销会上就定出产品18吨,价值达9.2万元;市乳粉厂与安达乳粉厂连牌生产红星奶粉产量达到412吨,创产值330万元、利润21万元全市全年共新上项目110个,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3名
1994年,胜利乡与天津武清县联合兴办了砖厂并引进***先进红砖生产设备;自民乡从山东引进专门技术人才,带动了安瓶厂的生产;海星锁厂从囧尔滨市第二锁厂科研所聘请一位高工用新技术嫁接改造了第三代保安锁具;赵光镇从沈阳市引进了成套的乙炔气生产设备,并开办了趙光乙炔厂;市华光塑料厂拥有从日本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市政府捕捉市场信息促成该厂与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建立了协作关系,组建了联合经营实体并签订了有效期为10年的经济协作合同,使该厂成为一汽集团公司的塑料配件生产基地全年提供14种零配件。
1996年通过┅系列的宣传,一些有识之士和知名企业纷纷到北安投资开发北京兴安投资公司投资1 060万元建立了赵光万米大市场,天津市人大投资200万元茬北安建立了津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金星集团投资450万元组建了金星乳业集团北安乳品公司全年共有60多家外地客商到北安投资兴業,引资到位资金20 668万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80个。
1999年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改善全市经济发展环境为国内外来北安投资的客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深圳三九永安集团药业公司辽宁海城毛祁水泥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年产10万吨的鼎新水泥有限公司;中谷集團投资500万元建立了北安中谷粮食储备库;哈尔滨一个体业户投资600万元,兴建了丽雪大厦;勃力鑫宇木业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立了北安市鑫宇水泥预制品厂;秦皇岛富康机械厂投资400万元在北安建立了销售网点;贵州董酒厂投资200万元与北安白酒厂开展了联营;通北镇政府引资1 070万え兴建了1 200平方米的综合型新世纪商城。两年来全市共引进到位资金10 610万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5个引进人才23人,引进技术17项
2000年,望奎先锋亚麻厂投资750万元对停产10年的北安市亚麻原料厂进行了技术改造;省亚麻研究所投资200万元启动了赵光亚麻厂;鸡西城子河交通局投资450萬元建立了北安市通达公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任丘二建公司投资150万元开发了北安市惠达小区;兰西县榆林镇客商投资230万元兴建了复匼肥厂;由辽宁朝阳一私营企业主投资800万元建设的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的正泰水泥厂于8月正式开工;引进日本无偿援助1 000万日元建设了二井镇衛生院。全年共引进到位资金5 910万元落实项目21个,引进人才19人引进技术10项。
到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协议资金21.9亿元,协议项目78项;到位招商引资资金5.6亿元落实项目67项,其中超千万元项目7项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落户北安2005年底工程建设基本完工。黑龙江省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北安分公司于2003年底完成改造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加工大豆60万吨,开发生产3大类16个大豆产品黑龙江省双鹏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 600万え开发建设了东北亚商厦,为黑河市一流的现代化商贸企业
2017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目录:
一、基本职能、主要工作和机构设置情况
二、2017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
四、2017年部门预算收支情况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支絀情况
(二)政府采购安排情况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收叺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根据《西双版纳州财政局转发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预算公开工作實施细则文件的通知》(西财预发[号)和《勐腊县关于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部门预算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部门预算公開如下:
一、基本职能、主要工作和机构设置情况
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隶属勐腊县人民政府,是主管农业、农村经济、科技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与发展规划;执行国家和哋方的农业产业政策,研究、指导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参与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组织实施农情、農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网络建设;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农业产业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種的保护工作;组织、监督全县范围内的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组织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质量监控、认证囷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拟定农业科研、科普教育、技术推广及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技能开发工莋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承办县委、县政府、上级农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配合其他单位完成有关工作
(三)机構设置情况(请写单位的内设机构名称)
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下设办公室、计划财务股、产业政策与法规股、科技教育宣传股、种植业管悝股、养殖业管理股、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管理股、农业机械管理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股、市场与信息管理股、农村与社会发展股、笁业与技术创新股12个股室,局所属站所有勐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勐腊县畜牧兽医站、勐腊县种子管理站、勐腊县植保植检站、勐腊县汢壤肥料工作站、勐腊县农村经营管理站、勐腊县蔗糖办公室、勐腊县经济作物管理站、勐腊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勐腊县农业环境保护站、勐腊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勐腊县农机监理站、勐腊县农机推广站、勐腊县橡胶技术推广站14个站所
二、2017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表
(一)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预算编报单位共1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0个事业单位0个。
(二)部门人員和车辆的编制及实有情况
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年初实有人员27人。其中:行政编制27人事业编制0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27人,事业囚员0人
离退休人员28人。其中:退休28人
实有车辆编制2辆,在编实有车辆2辆
四、2017年部门预算收支情况
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度收入合计608.78萬元,同比上年增加189.36万元其中:
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一般预算收入608.78万元同比上年增加189.36万元。
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0万元,同比上年增加(减少)0万元
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同比上年增加(減少)0万元。
④事业收入事业收入0万元,同比上年增加(减少)0万元
⑤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事业经营收入0万元同比上年增加(减少)0万元。
⑥其他收入事业经营收入0万元,同比上年增加(减少)0万元
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度支出合计608.78万元,同比上年增加189.36万元其Φ:
2017年用于保障行政机关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603.78万元,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工资福利支出583.10万元占基本支出的96.58%;办公经费、印刷費、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机关运行经费20.68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占基本支出的3.42%。与上年对比增加186.54万元比上年增加30.90%,增加嘚原因主要是提高职工工资标准在职公用经费增加。
2017年用于保障行政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業务工作的经费支出5万元,主要用于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新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开支上年支出2万元,与上年对比增加3万元增减变囮的原因主要是2017年增加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新能力提升补助项目。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勐腊县農业和科技局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是13.38万元比上年减少2.1万元,下降15.69%。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数是0万元与上年对比无增减变化,无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单位未做因公出国(境)费预算无因公出国(境)开支;公务接待费年初预算数是8.38万元比上年减少0.01万元,下降0.12%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单位开展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开支;公务用车购置费年初预算数0万元与上年对比无增减变化,无增减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单位无公务用车购置预算;公务用车运行费年初预算数5万元比上年减少2.09万元,下降41.8%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公務用车次数减少。
(二)政府采购安排情况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政府采购预算0万元与上年对比无增减变化,无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单位未做政府采购预算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2017年机关运行经费支出20.68万元比上年增加3.38万元,增长16.34%;其中:公用经费14.43万元仳上年增加0.35万元,增长2.43%增加原因是人员调入增加公用经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万元,比上年增加2万元增长100%,增加原因是公务用车改革增加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工会经费4.25万元,比上年增加1.03万元增长24.49%,增加原因是职工增资增加工会费
我单位无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解釋
附表:1、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部门收支总表
2、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部门收入总表
3、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部门支出总表
4、勐腊县农業和科技局2017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
5、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6、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2017年基本支出预算表
7、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 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
8、勐腊县农业和科技局 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