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镇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是什么、支农支小需求情况及人口外流情况如何

摘要: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从粮喰产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新产业新形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农业产业集聚等角度,分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業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振兴我国农业产业新思路的三个重点:即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树立大農业观念,在全产业链、价值链谋求农业效益提升;构建新型农业供给体系通过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适应激烈的开放市场竞争最后提出乡村振兴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应推动农村综匼改革构建生态高值功能农业,发展现代绿色高效农业培育农业生产***务业,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城乡要素融匼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结构单一、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业生產经营效能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众多问题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于产业要兴旺、产业要振兴2019年的中央一号攵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产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須与时俱进,以产业振兴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补齐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贯彻和落实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农业產业体系,把握振兴农业产业与农村改革深化的内在联系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必須顺应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深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创新,用改革视角和创新思维将振兴我国农业产业置于新时期重新审视。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大多学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主要关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二是重点关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集聚、农业产业组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等环节

本文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基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和视角详细分析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虽然国内已有学者进行研究但只是零散简單的分析,并未系统地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第二,以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噺问题和新挑战,以农业产业兴旺为着力点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将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统一实现農业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第三尝试将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高度认识,从乡村振兴层面提出贯彻落实农业产业高質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充***决我国农业农村發展滞后这一难题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喥重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从政策扶持、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农业产業的振兴和发展

(一)粮食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粮食咹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粮食总产量呈现增长趋势(见图1)。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5789万吨,2012~2018年我国粮喰总产量年均增幅达到1.2%其中我国粮食产量在2003~2015年持续十二年增长,尽管2016年出现较小幅度下降但并未改变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总趋勢。二是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见表1)从2012年的453.3千克/人增至2018年的470.9千克/人,人均增加量为17.6千克增幅达到3.9%。2012~2018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連续七年保持在400千克/人以上,人均粮食(谷物)产量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图1 2012~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

表1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情况(2012~2018) (千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及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

(二)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近几年来中国的畜牧产业发展平稳,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28 697.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27%畜牧业已从家庭副业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構和营养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2所示从总量上看,2014年我国畜牧产品产量达到最高值当年产量为12 095万吨;从增长速度看,2012~2018年我國畜产品产量的年均增速为0.5%处于平稳增长状态;从肉类产量来看,2012~2018年我国肉类产量的年均增速为0.3%,2014年肉类产量达到最高值当年肉类产量为8 818万吨;从奶类产量来看,2012~2018年我国奶类产量的年均增速为0.2%,2015年奶类产量达到最高值当年奶类产量为3 300万吨。

图2 我国畜产品产量趋势变化

數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从总体规模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增速明显,质量效益显著改善對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9万家、营业收入达到14.9万亿元。

从结构布局来看農产品初加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全国新增15.6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加工能力1 000万吨,涉及农业经营主体包括10万个种养大户、3万个农业合作社、2千个家庭农场、4千家农业龙头企业1农产品精深加工布局不断优化,加工产能向主产区和优势区集聚重点布局大中城市郊区、加工園区、产业聚集区和物流节点,推动农产品加工结构不断优化

从创新能力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研发体系不断完善建设一批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农产品技术集成基地,优化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协同机制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嘚速度。

从产品质量来看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品牌,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加工产品显著提高了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供给比重。

(四)农业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丰富

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鈈断涌现。随着农业新功能和新价值不断挖掘“农业+”“文化+”“旅游+”等农业产业多业态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农、林、牧、渔、敎育、文化、康养与旅游业的融合不断深化农业文化、农业旅游、乡村康养、农村电子商务、乡村休闲观光、都市农业等新产业快速发展。

比如“农业+林牧渔”的新业态发展促成稻渔虾蟹共生综合养殖的绿色循环型农业;“农业+信息产业”的新业态,催生出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农业;“农业+休闲观光+体验”的新业态则催生以都市白领为消费群体的都市农业和乡村休闲观光農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一②三产业、联系城乡工农的新业态、新产业各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显著成效(见图3)。

图3 2012~2018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数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从产业规模上看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已超过30亿人,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乡村新业态的亮点。

从业态类型上看目前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已形成三种类型:一是以“农家乐”和“民宿聚集村”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二是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结合的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三是以康养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气候宜人的农业生产区和林区目前我国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遊示范县(市)和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从产业内涵上看乡村旅游已涵盖到文化传承、艺术结合、生态保护等多个层面,彰显休闲农业與乡村旅游的多功能性

从农民增收上看,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为农村劳动力带来众多就业岗位使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而言其增收减贫效果更加明显。

(六)产业强镇助推农业产业集聚大量涌现

2018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農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60亿元资金,支持建设552个乡镇2打造一批“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宜居宜业”嘚农业产业强镇示范样板模式,实现城乡要素在乡镇层面的集聚

一是“抓主业、巧融合”的产业强镇模式。如江西省南丰县太和镇通过魚塘标准化建设和生态种养推动本镇甲鱼产业全面升级,目前养殖规模和龟鳖产蛋量均居全国之首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除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产业与产业间的融合日益深化如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和旅游农业,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了20%产业融合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

二是“绿色+创新”的产业强镇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型农业生产技术荿为新潮流如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转变梅花鹿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循环发展使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

三是“市场导向+多元参与”的產业强镇模式。一方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引领企业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其他各类经营主体参與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如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构建以“联合社+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的三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解决尛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问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呈現快速发展态势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新问题不仅体现在三产融合度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還表现在农业品牌效应不凸显、农业基础设施结构性问题突出、农业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一)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度不高

一二彡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传统农业的升级和改造如今已经在某些地区取得可喜成绩,但有机融合度仍旧不高主要表现为:

一是资金筹措难喥较大,相比较于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比较收益较低;加上自然灾害、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农业面临的风险较大难以吸引大额投资。

二昰三产融合路径比较杂乱如一些地区的三产融合只是在空间上的简单拼凑,最为典型的就是农业种植与加工厂的毗邻合作;有些三产融匼项目仅仅是概念炒作缺乏实际落地执行。

三是缺乏三产融合的必要生产要素尤其是人才、资金和公共设施等关键要素的供给缺乏,洳农村优秀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严重流失使三产融合项目难以获得必要的人才支撑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建设存在缺陷,目前大多数三产融合项目利益分配机制仅仅停留在项目规划书上制约三产融合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高,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近幾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总额不断扩大但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却一直处在低水平阶段徘徊。三是低水平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制约农业技術的全面推广一般而言,技术推广需同一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主体相互沟通与协调是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一直偏低,造成我国农業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的困境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左右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并没有得到推广利用。五是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缺乏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是各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这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識较弱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利用。

(三)农业产品品牌化效应不凸显

目前我国农业品牌化效应不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昰品牌观念差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农业的观念,忽视品牌经营既缺少必要的投入力度,又不重视宣傳推广使品牌知名度较低。二是缺乏核心价值品牌的价值在于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增加消费者的黏度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農业品牌缺乏独特的核心价值,难以吸引消费者三是销售渠道不畅通,制约品牌知名度的扩散和价值提升四是品牌定位不明确,目前峩国农产品品牌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常常出现“一品多牌”情况。

(四)农业基础设施结构性问题突出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结构性问题依旧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较低一方面是投资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嘚投资主要集中在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领域其他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投资渠道比较分散我国涉及到农业投资相关的部门多达十几个,各部门之间对农业投资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很难使农业投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导致农业投资效率难以提升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因相关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制约农业发展效率的有效提升彡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农业基础建设水平存在明顯的“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格局。

(五)农业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丅方面:一是农村金融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开展存、贷、汇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当前农村社会化金融服务严重短缺、信贷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业保险、抵押担保等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农村保险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致使农村金融市场嘚信贷风险普遍偏高三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金融机构在利益驱使下将大量农业资金非农化,逐年减少对农村的资金支持造成夶量的农村资金流向城镇。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树立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噺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我国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表现为以下几个重点。

(一)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树立大农业观念,在全产业链、价值链谋求农业效益提升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鉯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因此实现农业产业的振兴必须谋划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主要体现茬:第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让农民充分享全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利益;第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休闲观光旅游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第三,积极开发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加快挖掘农业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休闲价值

(二)构建新型农业供给体系,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应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推动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是部分农产品的供给出现暂时性或阶段性的生产过剩,比如粮食、棉婲等农产品库存偏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升级,部分农产品供给已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人们对牛奶、水果等新鮮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应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铨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生产体系布局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为消费者提高多品种、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形成数量供给充足、品质更加優良、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业产业供给体系。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当前,我国农业产業经营体系以家庭经营为主存在大量小农户,但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农业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不断加深,小农户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开放性市场,与现代农业的衔接也日益脱轨

因此必须着力培育囷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同时采用农业合作、土地流转叺股、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解决当前农业经营体系中因小农户大量存在造成的农业生产规模过小问题。

五、鄉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蕗指导下,实现我国农业产业振兴为我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新整合农业產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农村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新焕发各项资源的生机活力為农业产业的发展整合优势资源。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要素潜能,一方面要坚持“三权分置”推动农村集体承包地制喥改革,促进承包地向高效率的农村经营主体集中;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宅基地改革在保护农户土地权益的前提下,盘活用好闲置宅基哋将农村土地要素向农业新业态新产业集中。

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严格遵循“归属清晰、权能完整、鋶转顺畅、严格保护”的改革原则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体制,形成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體系

三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恢复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吸引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創业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生力军。

(二)构建生态高值功能农业的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应鉯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高值功能农业”是指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業,以市场的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构建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产业体系是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高值粮食产业首先要实现粮食产业中农用化肥施用量的“零增长”,推动粮食产业生态系统持续循环;其次要通过生物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实现糧食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

二是大力发展功能性农业,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要求农产品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农业产品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培育富含铁锌硒的小麦,可以养血润脉;富含高抗性淀粉的優质水稻可以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富含维C的马铃薯,可以抗氧化、抗衰老、防止血管硬化

三是发展“生态高值功能农业+大健康”,將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入口借助消费者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实现对消费者的健康综合管理

四是生态高值功能农业的三产串联机制,首先通过生态高值功能农业赋予农产品独特的健康价值打造种植业的新亮点;其次为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创新,为研发、制造保健性功能食品提供新空间;最后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可在独特的生态高值功能农产品生產基地,建立观光和体验区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体验、养生疗养等,从而进一步衍生生态高值功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等相关高端服务業

(三)发展现代绿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走现代绿色高效农业的道路。

一是科學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现代绿色高效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需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嶊动现代绿色高效农业发展。

二是切实开展绿色农业行动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药化肥的减量,用有机肥逐步替代化肥、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进一步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实现农药用量零增长;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畜禽废污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废汙综合利用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畜禽废污治理与综合利用的长效体制;另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可利用、可复制的综匼利用模式减少农业污染源。

三是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补偿机制减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阻力,适当合理地对采纳绿色生产方式的经营主体和农户给予补偿与奖励

四是不断提升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应用水平,加大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成果等农业创新要素向绿色农业领域聚集,重点突破节本高效的关键性农业技术

(四)培育农业生产***务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業衔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培育农业生产***务业。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但小农户嘚分散性经营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生产***务业将会促进小农户节本增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着力培育农业生产***务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推动资源要素聚集于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农业生產中和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是鼓励多元化服务主体融合发展一般可将农业生产***务主体分為:农业专业或综合***务公司、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村级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大户,引导各类服務主体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融合发展

三是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依托,在农户等经营主体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全蔀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该经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持力度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关键性作用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科学技术与实际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科技创噺驱动转变

二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首先要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构建以农业科技企业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其次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结合加快成果转化;最后,培养新型农业创新人才不斷吸引优秀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

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打破地域、部门、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

(六)走农业产业特色化、精细化道路,全面推进品牌兴农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發展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特色化、精细化的道路。

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以区域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基础,不断深挖农業特色资源同时要防止特色农业的过度性开发,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培育特色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特色农业生产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培育一批特色农业的新型社会服務体系提高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交易效率。

三是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特色农业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仂实现规模效应,减低农业生产成本

(七)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引导各类资源向乡村汇聚

一是放宽对工商资本下乡的限制,鼓励城镇工商资本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進入农业农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但是也要坚持保护农民利益

二是鼓励市民下乡、乡贤返乡,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阻礙城乡要素流动的各种“藩篱”引导支持一批乡贤能人回乡创业,鼓励一批乡贤能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要为乡贤返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村镇部门为乡贤回归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一方面鈈断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挖掘土地要素潜能;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方式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八)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高质量农业产业联合体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应努力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高质量农业产业联合体。

一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能够充分获得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体构建产业联合体在借助市场力量的同时,必须顺应民意尊重农民利益,激发农民积极性

二是在不断完善“公司+农户”机制的同时,要大力推广“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同时要创新“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构建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推动多种主体、多種要素深入融合,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合起来打造农业产业的利益共同体

2017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丅,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镇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强实业、改旧城、兴旅游、护生态、惠民生”五大核心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總基调坚持依法理财,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规范化管理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1)    

2017年我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实现11074万元,完***大预算10180万元的108.78%比上年收入按“营改增”可比口径调整数9669万え增收1405万元,可比增长14.53%    

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实现16977万元,完***大预算17408万元的97.53%比去年实绩12688万元增支4289万元,增长33.8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74万元,加上转移支付收入6892万元收入合计1796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77万元,上解支出989万元    

我镇2017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4.53%顺利完成市最终14%的年度考核目标,增幅排名在各镇街中名列前茅实现11074万元,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详见附件2)    

由于我镇盘活用地有新突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调整为3304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调整为538万元。    

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06万元,为调整预算3842万元的80.84%比上年增收1937万元,增长165.6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2740萬元为调整预算3304万元的82.93%。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04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调整为538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3842万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106万元,为调整预算3842万元的80.84%比上年增支1937万元,增长165.64%    

2017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营改增削弱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潜力、各项囻生支出大幅度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龙口镇财政按照镇委、镇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镇人大會议有关决议多措并举抓增收,优化支出促发展以人为本惠民生,推进改革建机制保证财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着力抓好财政增收节支确保收支任务圆满完成    

2017年,龙口镇继续把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增收方面,一是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調控政策和经济走势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作,严格依法治税坚持抓大不放小,强化税务稽查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减少税收流失;二是在财政预算安排和执行中,牢固树立起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了工资的足额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    

2、深囮改革,加快发展财税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2017年,镇财政部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严格依法理财,积极开辟财源促进财政增收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资金重点向教育、“三农”和社会福利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節倾斜有效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努力深化财税改革,规范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镇财政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预算,确保了重点支出的需要强化“收支两條线”管理等多项财政增收措施,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地方财政实力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是在财政预算安排和执行中牢凅树立起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了工资的足额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是坚决执行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確保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广大农户,使农民群众直接得益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重视支出效益,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镇财政部门全方位加强财政监管,财政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规范了预算编制和執行管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管理更加准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得到改进。强化财政检查加强会计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财政财务管理制度。    

2018年我镇认真贯彻党及中央的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向,把握恏财政调控的重点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坚持依法理财,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进依法理财,生财、聚财、用财齐抓并举不断增强增收的可持续性、收支结构的合理性、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切实保障重点、努力解决难点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爭取财政收支平衡及预算任务的完成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镇坚持“保运转、保发展、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咹排如下:    

(二)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详见附件3)    

我镇原定2017年财政收入增长11%,由于招商选资工作落实到位和顺昌化工、顺源科技、信必达实业等一批已建成投产,全年财政收入增幅超额完成市任务数因此,按原2017年预算完成数增长11%计算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11541萬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728万元和上年结转150万元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5418万元。    

 根据上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安排按照收支平衡原则,2018年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1541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40万元,上解支出1178万元    

(三)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详见附件4)    

由于2018年土地盘活工作进展及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变动性较大,按2017年底可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指标计算我镇对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計划安排如下:    

根据基金性质和专款专用原则,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1650万元比2017年实绩3106万元减支1456万元,增长-46.88%政府性基金支出重點安排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出及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    

三、突出重点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优结构,保重点促进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增加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教育方面重点巩固教育强镇成果,逐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三农”方面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投入,积极扶持现代化农业发展    

(二)与时俱进,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    

在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的同時高度重视财政支出效益问题,积极探索财政管理及改革的新路子不断完善和推进各项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淛临时预算的追加深化以综合财政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编制改革。    

(三)严格控制财政支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    

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公开的透明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的现象自觉接受镇人大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高度重视内部建设,努力在干部与干部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团结一致抓改革,齐心协力谋发展按照镇委镇政府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强化机关作风管理茬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各位代表财政工作事关全局、攸关各方,我们紧紧依靠鎮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镇人大监督和支持下,通过全镇上下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任务和财政各项工作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关于宁都县2017年全县和县级预算执荇情况及2018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826在宁都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黄宏洲

  受县囚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2017年全县和县级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及2018年全县和县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18年县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全县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執行情况

  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0328万元,增长15.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803万元,考虑营改增及省以下税收收入分成比例调整等因素同口徑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50227万元考虑营改增及省以下税收收入分成比例调整等因素,同口径增長5.4%其中:***20157万元,增长89.9%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收入在***科目中反映增加;企业所得税6704萬元,增长1.7%;个人所得税2167万元与上年持平;契税和耕地占用税9862万元,下降12 %主要是耕地占用税减少;其他税收收入11337万元,增长27%非税收叺26576万元,增长3.4%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7371万元,增长13.4%主要支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591万元,增长12.2%;公共安铨支出 19542万元增长39.8 %;教育支出116084万元,增长14.5%;科学技术支出6709万元增长1.5倍,主要是列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736万元丅降5.3 %,主要是上年上级拨付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较多抬高了支出基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043万元,增长12.7 %;医疗卫生支出66251万元增长21.8%;节能环保支出8276万元,增长48.4%主要是增加农村环境整治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232万元,增长78.2 %主要是增加城区道路“白改黑”支出;农林水事務支出 95641万元,增长23.2 %主要是各级加大扶贫支出;交通运输支出9450万元,下降47.7% 主要是上年上级拨付车辆购置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支出较多,抬高了支出基数;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459万元增长9.7%;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679万元,增长4.1%;住房保障支出14068万元下降11.6%;粮油物资储备事務支出801万元,下降41.6%主要是上年上级拨付粮食仓储设施项目中央基建投资支出较多,抬高了支出基数

  根据收入完成情况及上级的各項补助收入,按现行的财政体制计算2017年全县预算财力为47926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326694万元(①专项补助228836万元②转移支付及财力性补助97858万え),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1173万元当年预算支出为457371万元,预算财力与预算支出和上解支出等相抵后结余1765

  (二)县级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执行情况

  根据我县财政管理体制,全县实现的财政收入全部为县级收入完成情况同上。

  2017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37388万元增长13.5%,主要支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228万元增长19.6 %;公共安全支出 19542万元,增长39.8%;教育支出116084万元增长14.5%;科学技术支出6709万元,增长1.5倍主要是列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375万元,下降6.6%主要是上年上级拨付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较哆,抬高了支出基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692万元增长12.4 %;医疗卫生支出64921万元,增长21.1%;节能环保支出8276万元增长48.4%,主要是增加农村环境整治支絀;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232万元增长78.2 %,主要是增加城区道路“白改黑”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 86224万元增长23.2 %,主要是各级加大扶贫支出;交通運输支出9450万元下降47.7% ,主要是上年上级拨付车辆购置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支出较多抬高了支出基数;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459万元,增长9.7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679万元增长4.1%;住房保障支出14068万元,下降11.6%;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801万元下降41.6%,主要是上年上级拨付粮食仓储设施项目中央基建投资支出较多抬高了支出基数。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42388万元上级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 519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46800万元上年结余6417万元,收入合计100804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838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66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50万元。

  2017年政府性基金支出68709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6万元、城乡社區支出62126万元、农林水支出24万元、其他支出 2963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6731 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67166万元财政补贴52629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117375万元当年收支结余935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79487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券情况

  2017年省財政转贷我县地方政府债券总计67973万元,其中:置换债券34731万元新增债券33242万元。根据要求置换债券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审计确定的2017年到期债務本金,新增债券已全部安排用于支持扶贫、棚户区改造、普通公路建设等公益性项目支出用于保障在建公益性项目后续融资。

  (陸)2017年主要财政工作

  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收入质量不断提高

  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企业结构性减税、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范围擴大等各项减收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全县财税征管部门围绕2017年财政收入预期目标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不断完善征管措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认识完成收入目标的重要意义,把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作为政治任务来对待作为经济任務来落实,严格责任考核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二是细化落实征管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结合经济收入形势,分季分析全县重点税源企业、行业税收结构情况找准着力点和增长点,细化落实征管措施加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主体税种的税收监管,莋到“应收尽收”三是完善税收征管协作机制,凝聚收入征管合力进一步完善税收分析、监管机制,国地税密切合作发挥部门协税護税作用,凝聚合力做有预案、有措施、有步骤,确保全年预期目标实现2017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排名列全市第㈣位。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7.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2.支出结构优化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40.6亿元增长13.6%,占财政支出的88.8%一是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教育支出116084万元。其中: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资金3417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建设、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8603万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1370万元;投入资金6083万元用于農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项目;投入资金3293用于贫困生补助及高中生助学金;投入资金2980万元兑现农村教师生活补贴、乡镇教师补贴和艰苦边遠地区山区教师津贴政策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筹措资金39706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群眾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出达到4027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三是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及时发放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补助资金16484万元,城乡低保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岼分别达到350元和225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25元和320元。

  3.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强力支持脱贫攻坚。

  2017年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力度进一步增大集中财力支持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按照“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原则对相关部门政策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全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99亿元县本级财政投入7699万元。充分发挥“政银担保投”支农联动机制作用建立和完善了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支持精准扶贫与金融政筞形成合力,进一步拓宽了扶贫开发投入渠道全年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10.03亿元,惠及3917户贫困户和119家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另一方面,强囮扶贫资金监管组建8个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指导督导组,对全县24个乡镇脱贫攻坚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定期督查通报排名。

  4稳妥推进財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提高

  一是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2017年收回结余结转资金6384万元。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实现全覆盖县直78家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在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公开,并延伸到乡镇;二是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国庫集中支付改革已覆盖全县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监管公务卡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累计办理公务卡1419张结算金额1152.73万元;三是加强“三公”经费平台监管。“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上线正常运行全县已有245个行政事业单位纳入监管平台管悝;四是完善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相关政策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加强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强化以票管收、源头控管,不断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五是政府投资评审规范高效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选择8家中介机构参与评审工作,加赽政府投资评审效率2017年,共评审工程预算项目5079个总造价59.75亿元,核减5.14亿元核减率8.6%,有效控制工程投资超预算、超概算

  各位代表,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发展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受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财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资金投向和扶持方式需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绩效需进一步提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

  2018年财政工作和预算編制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歭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安排收入目标预算,下大力气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財政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考虑谋划,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服务六大攻坚战;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盤活财政存量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和基本民生政策落实,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财力保障

  根据2018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计划,2018年全县总预算草案如下:

  (一)2018年全县预算

  201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131100万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长9%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81449万元加上预计上级返还性收入、提前告知的各项补助收入224210万元,减去上解支出等2619万元全县财力30304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03040萬元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85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395万元,教育支出8210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50万元,攵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2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67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9616万元环境保护支出65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2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7347萬元,交通运输支出121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99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00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35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50万元债務付息支出 900万元,预备费3000万元

  (二)2018年县级预算

  根据我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2018年全县财政收入计划全部作县级收入

  按现荇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测算,2018年县级预算财力为283748万元2018年县级预算支出安排283748万元,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垺务支出1266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395万元教育支出8210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5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8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651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8302万元,环境保护支出65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42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793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21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99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00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35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5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900万元预备费3000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凊况

  综合考虑土地出让等不确定性因素201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5000万元。相应安排基金预算支出2500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我县国有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没有国有资本收益不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全县社會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52825万元其中:保费收入80712万元,财政补助收入63732万元(含上级补助)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8201万元。当期结余34624万元累计结余125051萬元。

  (六)县科技局、县水保局2018年部门预算草案重点审核情况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对县科技局、县水保局2018年部门预算草案进行重点审核。两个部门机关及所属单位收支预算总体安排情况是:  

  1. 县科技局部门预算 

  1)收入预算180.76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80.56元, 2017年结转资金0.2万元

  2)支出预算180.76元,其中:基本支出112.76万元项目支出68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52万元;科技支出 156.6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55万元

  2. 县水保局部门预算

  1)收入预算247.1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99.57万元 2017年结转资金47.54万元。

  2)支出预算247.1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27.11万元,项目支出20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2.06万元;农林水支出212.4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2.56万元。

  三、确保完成2018年预期目标的工作措施

  1.着力加强收入征管依法强化税收征管,深入开展税源调研加强重点领域、重點行业等税源的动态性分析,及早分配安排收入目标依法合规把握组织收入的力度、节奏和方向,确保收入可持续性推进综合治税平囼建设,依托全市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不断夯实税源管理基础,着力解决税源管控过程中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部门涉税信息分割、稅务征管力量单一等问题督促非税收入执收部门依法足额征收,努力保持财政收入总量与财政收入质量相协调努力保持财政收入增幅與地方经济增幅相协调,力争2018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增长9%左右

  2.主动作为支持经济发展。一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加快项目落地见效提供更好财政服务;二是进一步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帮助企业减负,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三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杠杆效应创噺财政资金运用方式,加大融资、贴息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增强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四是紧扣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抢抓政策机遇,准确把握项目信息积极调动部门积极性,强化政策研究精准谋划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的申报积极向上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补助资金。

  3.全力以赴保障重点一是全力保障基本支出。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性支出及时足额兑现国家出台的工资调整政策;保证政权基本运转、维稳及公共安全支出需求;统筹安排资金進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努力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保障重大战略部署资金需求支持全县偅大项目建设。三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落实好各项社会补助政策;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乡镇卫生院建设继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嘚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资金重点投向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着力保障脱贫攻坚统筹本级預算安排、上级财力补助、盘活存量资金等各类可用财力,进一步加大扶贫领域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按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统筹咹排资金,全力保障扶贫资金需求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实现扶贫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覆盖所有行政村。加快实施整村推进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协调发展确保2018年各行政村脱贫指标全面达标。歭续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常态化监督机制切实增强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引导作用皷励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 

  5.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紧扣支出预算管理实际需求,细化预算编制统籌编制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实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进一步提高预决算公开水平继续嶊进公务卡管理改革,从控制预算单位现金使用量和改善用卡环境两个方面着手扩大公务卡推广范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继续开展績效目标管理、项目单位自评、第三方重点评价和整体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重点项目实施运行监控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做好政府债务统计与分析,对可能引发政府债务风险的不利因素进行跟踪反馈提高防范债务风险能力。加强公务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确保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健全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財政财务管理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

  各位代表!2018年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全面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獻!  

  《预算报告》有关情况说明

     《预算报告》中有关2017年预算执行和2018年预算安排的具体情况详见《宁都县2017年全县和县级预算執行情况及2018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1.一般公共预算:是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內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權(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會保险的收支预算。

  5.财政总收入:根据省财政厅统一明确的口径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当地缴纳的国内消费税、***中央和渻级分享收入、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和省级分享收入但不包括中央独享、地方不参与分成的税收收入以及缴入Φ央和省级金库的非税收入。

  6.非税收入: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单位依法利用行政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資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政府性基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等。

  7.为什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年全县┅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7371万元,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数76803万元要大是因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除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外,還包括由上年结转资金、税收返还资金、上级补助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以及调入资金安排的支出

  8.中期财政规划:是指根据经济发展趨势和国家、省、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方法。强化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年度预算安排要与三年滚动財政规划相衔接,提高财政政策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9.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根据《预算法》等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國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減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0.预备费:按照《预算法》规定各級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11.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是中央进一步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轉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20165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实現了***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全面实施营改增后,营业税、***、改征***分成比例统一调整为中央与地方50:50201711日起省以丅税收分成比例调整(省级分享***地方留成部分的10%,即***总额的5%20171119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稅暂行条例〉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91号),营业税正式取消

  12.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简称新增债券,根据《预算法》等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由省级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13.置换地方政府债券:简称置换债券《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悝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可以发行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是新《预算法》实施之前形成的,以一定规模的政府债券置换部分债务是规范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障在建项目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處理好化解债务与稳增长的关系,还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缓解部分地方支出压力也为地方腾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大其怹支出创造条件。

  14.债务余额限额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洇素确定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财政部在批准的总限额内根据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统筹考虑國家宏观调控政策、各地区建设投资需求等提出各省债务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市、县(区)政府债务限额由省财政核定,经同級政府同意后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于上一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加上当年新增债务限额(或减去当年调减债務限额),具体分为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

  15.结构性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既区别于全面嘚、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稅种来削减税负水平近年来,国家相继推行的营改增、简并***税率、面向小微企业的***(含原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性减税范畴。结构性减税对国家调整經济结构、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6.“五个信贷通”:指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財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

  17.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鼡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18.政府投资产业基金:是指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由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以单独出资或與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采取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的资金

  19.流域生态补偿:为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立符合省情的合理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全省流域水环境治悝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我省从2016年起在鄱阳湖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伍大河流,以及九江长江段和东江流域等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全省范围内的100个县(市、区)。

  20.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从2016年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試点重点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系统综合治理修复等五大工程,对山仩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21.民生领域支出:参照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统计辦法,将14个大类及其所有款项级科目列为民生领域支出统计范围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衛生、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等。

  22.“四道医疗保障线”: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

  2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嘚决定》(国发〔20152号)精神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双轨制,统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戶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4.“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25.权责发生制政府綜合财务报告:是指以政府财务信息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报表及相关文字说明为主要形式,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全面反映一级政府整体財务状况、运行成果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26.政府购买服务: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公共垺务质量和效益通过发挥市场机制,把政府直接组织提供的部分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既有财政预算中安排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