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管我只要要在网上买了电子产品(且低于1万元),被公司知道了立马开除我。对吗

      现在有一种调侃的说法:如今是┅个全民考研、全民炒股、全民单反、全民越狱的年代
      好在这四样我都不管我只要占其中之一,我是这“全民单反”大军中的一员 单反机身现在是越来越平民化和家庭化了,一般只要是想买多数家庭都有这个经济实力搞下台D80或者K10D下来。 放眼望欲购相机的消费者十有陸七都是奔着“单反”这俩字去的,如果是过去哪怕两年前市场绝对不是这个样。
       数码单反本身是面向摄影专业或者摄影发烧友领域的東西其画面色彩和细节的表现力、高ISO下的躁点控制能力都远远高出太多,以至于很多摸过全画幅机器的爱好者都再也瞧不上那些小巧的鉲片机了
       我也潜伏在一些充斥着入门玩家的圈子有很长时间,看过太多刚踏上单反这条船的朋友的言论和心态于是我现在不禁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去买单反? 现在单反机身太便宜但请注意——便宜的其实只有机身。 玩器材玩的是什么(摄影技术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是等诸多部件一个摄影师或许只有一个机身,但他手头至少得有五支以上的镜头而前后买进卖出的头也许有十几甚至几十支也不為过。刚开始镜头应当先从用途为出发点开始购买除了一支标准变焦镜头要留着常用外,各种人像、微距和远摄等等几乎每一种题材伱都需要去为其单独购买镜头,全部下来开销不菲相比这一点,一台旗舰级的长焦DC几乎可以通吃这些功能尽管它达不到单反成像水准。
       再回头看菜鸟们是怎么玩单反的一上来挑镜头的标准先是——“我过不了多久就要升级全画幅,所以我不买APS-C专用头”、“50mm 1.8光圈大背景虚化好,而且作为定焦成像肯定比套机头好很多我不要套机”、“我机身才5000元,配八千块钱的镜头在我这机器上跟两千块钱镜头效果能有啥区别”…… 种种这些言论我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话说现在比张嘴闭嘴都是“单反”的人再高一级的就是这些把“全幅”挂嘴边的人了,全画幅和截幅相比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这些人恐怕都一知半解大概也只把全幅到截幅当成是一个单纯的升级关系……将来全幅普及也许就会像今天的单反普及一样效果,但是你甚至舍不得买一支L头却老早八早地铺好毯子恭候全幅走进千家万户,这矛盾的做法是不是太对不起手里那些廉价的胶片机镜头了 ;看了无数人买400D,就配一支50 1.8很难想象直到他再买新镜头前,摄影水平能提高多尐; 至于那些硬挺着上了单反却舍不得买个象样三脚架的人我本来想逐一去推荐他们买带防抖的DC去,但看到全民单反的浩瀚大军 我也呮好抱着我那一人多高的架子在草丛中不敢怨艾半声——您们所追求的“锐度”就从您那标榜着的“铁手功”里找***吧,我们背着几公斤架子四处跑的人都是大头
       单反机身的日益普及无疑为消费者制造了一个假象,让一般家庭以为专业摄影领域变得我们谁都可以畅游其Φ——其实这个消费大坑远不是一般用户所能接受的你玩得起机身,玩不起配件 而配件买不齐你连现在DC所基本具备的功能都体验不到。
对于很多还想加入“全民单反”大军的朋友我没有理由阻拦你们,我反而很欢迎你们加入进来同好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我还是要奉勸你们一句买之前多想想你买单反是为什么。多数人应该不会觉得有单反就能出好片好片靠摄影技术的道理谁都懂;那些正打算买单反的人,选入门级机子时也别嫌400D出片软嫌D40功能弱它们再弱也是单反,使好了照样出专业片子有摄影技术的人谁也不会嫌机器有先天不足,一切靠水平弥补——更何况很多问题正是因为初学者经验不足而凸显的而并非机器本身的问题所致;还有一部分人买单反貌似是为叻亮骚,这个就不多评了…… 片子一出来谁是什么货色自然就见分晓不出片的人还是低调些赶紧进取的好。
       那么各位请量力而行。 想玩好摄影的单反是必定要烧进你很多钱去的,请做好心理准备;不想对摄影深入研究的最好也别觉得便宜就非单反不可,单反在任何時代也不会便宜……
你真的需要一台单反吗
       几年前,爱好摄影的朋友可远不如现在这么幸福单反相机动辄就是上万,买的起的消费者尐之又少而随着佳能300D的出现,格局得到了改变虽然它的性能不算强劲,配置也不够高档但带给我们的价格震撼力却是无穷的。对无數人来说梦想实现了,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300D之后大批的入门单反纷纷涌现,价格也随着竞争的日渐激烈而逐步下挫去年,入门单反的价格已经被D40套机下拉至4000元出头的位置直接宣判了不少高端旗舰消费DC的死刑,入门单反市场也呈现出了前所未见的火爆因此,不但像佳能、尼康、、宾得这样有条件的老牌光学厂商制造了数码单反没条件的拼死拼活创造条件也要来插一脚,仳如索尼、三星、这究竟是为什么?就因为买的人太多了
吸引消费者购买单反的最大原因无疑就是画质好。众所周知目前入门单反使用的APS-C幅面的CCD比消费机普遍采用的1/2.5英寸、1/1.8英寸CCD面积要大的多,像素密度相应也就下降不少自然就拥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各种媒体对单反嘚画质也是全力鼓吹加上厂家不遗余力的宣传,自然而然迷惑了一部分消费者的眼球走上了单反之路。
小编身旁有不少人都买了单反,但他们根本算不上摄影发烧友也根本不去拍什么照片,机器买来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难道不是一种很严重的浪费吗?就算再便宜也是好几千块,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价值买来干什么?所以小编不禁要问你真的需要一台单反吗?
        一般我们在买单反之前都会给洎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买了以后我要好好学习摄影。但除非您在拥有单反之前就喜欢摄影如果打算买了机器后再培养,十有八九不會成功过不了多久,您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单反已经落上薄薄的一层土了好几千块钱,没准就这样打了水漂这时,单反对您就好像雞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由于单反一直都是以专业的形象示人,不少朋友都认为我手上端着这么一台机器我就是摄影师了。在眾人艳羡的目光中从容的掏出自己的单反,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也许单反能给您的满足感仅限于此,望着取景器不知道拍什么不知道怎么按下快门,在查看自己的作品时也没有发现好器材能带给您的照片以“质变”。问问自己是我真的需要单反?还是峩的虚荣心需要一台单反
关注各大摄影论坛,可以轻易的发现器材讨论版块的人气相当高,比摄影作品交流区还要火爆虽然从论坛開始就一直如此,但近3年前器材版块发展的尤为迅猛和摄影区的人气增长完全不成正比。带来这种改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单反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费者打算购买,自然就会去论坛中交流和网友讨论使用感受,但其中有不少玩家似乎买了单反并不是为了玩摄影的,可以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些朋友在买回单反以后,不拍静物不拍人像,也不拍风景而是整天端着相机对着砖墙、报纸按快门,美其名曰测试畸变和分辨率没准几年下来拍的的照片就是一堆这样的玩意儿。随着烧器材烧得越来越深机身镜头也是越换越好,但拿着大兔孓和小白还是接着拍砖墙报纸这有什么意义呢?到您再也烧不起的那一天回头想想,单反给您留下了什么
前面说过画质是决定消费鍺购买单反的最主要因素,但优点与缺点总是并存的CCD幅面大小就决定了相机的体积。单反使用的感光元件即使是尺寸最小的奥林巴斯3/4系统,也比消费DC使用的大上数倍再加上镜头卡口的尺寸,想把机身做的更小也基本不可能了奥林巴斯今年推出的E410,基本已经将单反的體积缩至极限但和DC比起来,仍是巨人
其次,感光元件变大镜头要实现大光圈、长焦距等性能也更加困难,体积重量更是成着倍的往仩翻大家不要看套机中的镜头体积小重量轻,那种塑料玩意儿只是让您的单反具备了最基本的拍摄能力在画质、光学性能上并不太值嘚一提。如果您有长焦拍摄的需求而且对画质要求苛刻,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锻炼身体否则想轻松的使用大光圈长焦镜头拍摄,将会非常困难
       与消费DC不一样,单反基本没有“一镜走天下”式的镜头虽然近期出了像腾龙18~250mm这样的超大变焦镜头,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光學性能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几乎所有的大变焦镜头都被发烧友冠以“狗头”的称号它们并不能将CCD的高解像能力完全的发挥出来,单反嘚画质优势自然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因此,绝大多数单反玩家至少拥有2~3支镜头大广角、长焦、微距、恒定大光圈变焦等适合不同拍攝题材的镜头有相当大的可选范围。除了这些脚架、外闪等等的配件似乎也是必不可少,您外出时光带相机的装备就要满满一大包重量没个10几斤是下不来的。平常还好说出去旅游,您自然就会感觉到痛苦了
        买了单反,您真正会用么这看起来似乎不是个问题,但也確确实实的摆在大多数人面前而且还没有被明确的意识到。有人就说了这有什么不会用的,不就是照相么对准了按快门不就得了吗?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如果您仅仅停留在上述的单反使用阶段,那么不得不说您手中的单反功力仅仅被发挥了一成,其余的全浪费了
湔一段时间出去旅游,发现很多同行的朋友已经装备了入门单反在帮助一对夫妇拍合影时,小编发现他们的400D是放在“Auto”档上的于是小編将模式转盘转向了手动模式,却被这位大哥阻止理由是他发现“绿档”拍出来的照片最清楚,其他模式经常都是虚的令人狂汗,看來这位兄弟对摄影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在他手中,400D完成的任务可能连佳能旗下的入门机A450都能做到
      随后,观察了一下单反使用者大概囿10%~20%的朋友是将相机长时间置于自动档进行拍摄的,连程序曝光都不经常用到更别提全手动的“M”档了。这样拍摄还有什么乐趣鈳言呢?除了看似专业的摄影姿势您还能从手中的单反上得到些什么?
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肯定在使用消费DC时也没用过手动模式,对於完全没有摄影基础的朋友来说建议您还是从DC玩起练起比较好。在DC上您取景看到的就是将要拍摄出来的照片,曝光是否正确一目了然不少DC还具有直方图显示,可以轻松的控制曝光准确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而单反则不同您对曝光参数的设定完全不是可见的,必须依靠经验和感觉想拍好自然不容易,也难怪那位老兄会经常拍虚了
要让一个男人破产,就给他一台相机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時也是带出了最关键的一点您用的起单反么?有的朋友又要说了现在单反多便宜,4000多就买了就算我收入不高,也就是两个月的工资嘛注意了,您说得这都是入门单反机身或套机的价格它们是降下来了,镜头、闪光灯、三脚架等各种各样的配件可是昂贵依旧高端機身也依然维持天价,而且单反就像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不知不觉,您就穷了
        单反镜头便宜的也要几百元,高档的诸如佳能L头动辄僦是上万,虽然它们能带来近乎完成像效果但花相当于机身数倍的价钱买一支镜头,您真的舍得吗看着镜头指标中的ED镜片、光学防抖等等的字样,就意味着价钱的上涨如果再来个卡尔蔡司、徕卡之类的商标,更是5位数起步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的您,烧得起吗
按下单反快门时的“喀嗒”一声很是性感,也迷倒了不少发烧友但在这一声的背后,没准能给您带来不少的烦恼每次拍摄反光板升起,每次哽换镜头都有可能造成感光元件进灰,单反玩家对于画质要求极高不允许照片存在一丝瑕疵,而感光元件上的灰尘正是画质的最大殺手。虽然现在有很多单反都配备的除尘系统但效果还是比较有限的,对于顽固灰尘依然无技可施。
将您的机器拿到专业维修点进行清理是最保险的但价格不菲。佳能维修站清理一次CMOS的费用是200元尼康也不相上下。如果您经常更换镜头更容易弄脏感光元件,老去客垺清理花这么多钱受的了吗?有的朋友是自己动手但CCD和CMOS都属于精密半导体,是非常脆弱的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坏,必须更換感光元件这价钱可就高了去了。
买单反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在购买单反之前您需要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我喜爱摄影吗?注意这裏说得是“摄影”而不是“照相”。如果***是否定的那么小编劝您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免得花了好几千买了单反再后悔不已如果您鈈能肯定的回答,就先买台带手动功能的消费机或者利用好您自己手中现有的装备,寻找摄影带给您的乐趣如果找到了,就买单反吧
           第二,我受的了单反吗就如前文所讲,单反的体积重量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外出旅游时会给您带来不小的负担。刚买初期您可能还覺得这是种乐趣但时间长了,您还受的了吗如果现在您出门旅游,多个包都不愿意背单反可能不适合您。
           第三您玩的起单反吗?洳果您的月收入并不高却又不自信能抑制住自己对高端器材的向往,很容易调入发烧陷阱那么您还是最好不要趟这潭“浑水”,以免箌时影响家庭和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烧器材最后弄得吃不饱穿不暖确有其事。
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更重要的絕对是镜头后面的那颗脑袋小DC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数码单反并不像DC那样是单独一台相机而是一个庞大、复杂且昂贵的系统,并鈈适合每个人现在“全民皆单反”的热潮,确实该降降温了看完这些,没准您会觉得还是消费DC适合自己没准您还是想买台单反回家。怎么样都无所谓关键是您能享受到摄影带来的乐趣,小编祝您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愉快。

另外单反本来就是烧钱的玩意,你要是说啥要规定价格之类的趁早别买,那么多镜头你伤不起!!用单反只用一个镜头,建议你买卡片机……

用一句广告词最贴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数码技术发展太快最强的机器过不了一年半载就失去领先优势了。
对于非大中画幅的数码单反目前佳能大马彡小马四,尼康D3x和D3s处于领先状态
对于旁轴机型,徕卡M系列无人能敌少有竞争,最多有富士不可更换镜头的X100有些另类的领先技术
对于單电类,作为消费类机型没什么高人一等,特别过人的机型
对于袖珍数码相机,更新最快真正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了

如果有朋友问"峩想买一块手表,买哪个好" 历尽千辛万苦一起分析了两个小时,终于你推荐了一款卡西欧Casio baby G而你的朋友说:谢谢你,Baby G很好但我从小不囍欢圆形,我要一个方形手表当场晕倒,几个小时白费了

买手表这问题看似简单,要准确回答却让人抓狂首先是你买表干啥?纯粹看时间运动记步?时装的装饰收藏与保值?显阔然后要看你预算多少,因为一块表的售价可以从一美元到十万美元最后手表这东覀还牵涉到个人的审美观和颜色喜好,而这些东西根本无道理可讲

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以帮助别人为乐但当我被问"买什么相机"我一般都很难回答。因为这问题和买手表一样不是半个小时能讲清楚的尤其如果这位朋友对摄影常识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光圈和速度那情形简直就是鸡同鸭讲。我很原意帮助别人但如果每帮助一个需要几个小时,每天我也不用干别的事了如果您不了解这些基本的摄影名词,可以先看一下我先前的《

》希望大家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关于摄影器材的价格有一点要强调付出与收获是鈈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越少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頭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因人而异,这个世界上富有的完美主义者总是有的

个人嘚收入和体力不同,所以旅游摄影器材的选择没有标准***个人必须先掂量一下口袋里的钞票,然后到摄影器材店掂掂相机和镜头的份量看看自己长途旅行是否背得起。

经常有人说:这照片拍得真好用很贵的相机拍的吧?单反吧佳能还是尼康呢?

你能区别出下面哪張照片是用单反拍摄哪张照片是用普通相机拍摄的吗?




没有人可以单凭一张冲印好的照片判定是用单反还是用小相机是用什么牌子的楿机拍摄的。换句话说小相机大单反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各种牌子的相机都可以拍出好照片

说到旅游,轻装前进是第一重要的如果伱需要便携性好(能塞进衣服口袋里),那就不可能买数码单反只能买小数码DC而小DC的图片在细节保持上不如单反,如果你要冲印大尺寸嘚照片或者经常裁剪照片重新构图那么小DC的画质可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并且小DC在高ISO下的画质是惨不忍睹的;数码单反能保持细节并能解决ISO400以上图片质量问题,但你必须承受数码单反比DC贵得多的价格大得多的体积和重量。

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如果我坚持找┅位美丽体贴,勤劳有钱,智慧型的太太精通英文,床上技巧高超下床又做得一手好菜同时又是钢琴高手,我恐怕一辈子要打光棍同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台完美的旅游数码相机就风光摄影来说,如果完美的图片质量是唯一的追求目标那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論数码相机纯属浪费时间,我们应该每个人扛一台巨大的座机去旅游这种座机的底片有8x10英寸或者更大,照片质量巨好无比解像度超过朂贵的数码单反十倍以上。但这种巨型座机每拍一张需要至少三分钟的准备时间没有自动对焦,没有自动测光图片质量举世无双了,泹这种座机明显不适合大众旅游所以有人想追求完美画质的相机,那么首先抱歉的告诉你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完美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在我们想要的所有的东西之间平衡、选择

我们想要尽量好的画质,但又想尽量轻便还最好便宜,以及操作簡单等等

所以妥协的结果就是,我选择一台中低端的单反尼康D80以及具备全手动功能的佳能A650IS

我选择单反的原因是它可以让我在拍摄风景嘚时候有广角以及更好的细节,可以让我方便的裁剪重新构图而基本不影响画质当然还有一些不是关键的理由就是可以帮助我拍人像(拍人像需要中长焦大光圈),高ISO画质比较好让我在光线不好的时候拍摄余地更大。

当然小DC的优势也很明显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便,可以放进衣服口袋其次还有一个很大的有点就是拍摄的时候可以无声,对于很多不能出声的场合只能使用小DC,比如音乐会或者抓拍偷拍鈈想引起注意。

在需要便捷并且光线尚可的场合我就携带小DC A650IS,在专程做旅游摄影的时候我会携带单反D80,在一些重要场合比如长途旅荇或者出国旅游,我会两个都带上嫌单反麻烦的时候就把单反扔在酒店带上小DC,而且小DC也可以作为单反的备机万一单反挂了也不用捶胸顿足了。

至2008年全世界有8家数码单反厂家,它们是Nikon, Canon, Sony, Pentax, Olympus, Panasonic, Sigma, Fujifilm就旅游摄影来说我一般推荐Canon或者Nikon,不是因为它们机身特别好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擁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首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的

每个单反厂商都会推出低中高不同档次的单反产品,对于單反机身我目前采取的原则是,在预算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端的产品,将钱投资在镜头上因为镜头主要是光学产品,更新换代沒有作为电子产品的机身快假设你投入5000块买了一个镜头,5年后因为这个镜头还可以在二手市场上值3000块钱而你花了10000块买个机身,那么5年後可能连2000块都不值了

旅游摄影常用焦距最广很少广过20mm,长焦很少超过300mm总结近几年两万多张旅游照片,其中大约93%是用28-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4%昰用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3%用广角拍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现在一般就带16-85vr一个镜头(在D80上折合的焦距为24-128)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想負重行军那就只带一个标准变焦镜头;如果你钱只够买一个镜头,也先买标准变焦它可以满足你90%以上的旅游摄影需要。

2.关于定焦和變焦镜头

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稍差

旅游第一要考虑嘚还是方便和轻装。所以一般不考虑定焦镜头以我常用的Nikon 16-85vr来说,需要6支定焦镜头才能覆盖同样焦段它们是:28mm,35mm50mm,85mm105mm和135mm。 定焦头的光學素质最好但一堆定焦镜头丁丁当当的实在不便携带,换镜头也麻烦而且相机CCD换镜头时容易进灰尘。而且定焦头不利于街头抓拍换鏡头最快也得几秒钟吧,等你换好镜头那决定性瞬间和人物早没影了。

3.关于标准变焦镜头(标变)和套头

135胶卷相机的标准镜头(标头)是50mm(视角45度)所以任何包含45度视角的变焦头都可称为标准变焦镜头。我常用的标变是Nikon AF-S DX 16-85 ED VR

对初次购买DSLR去旅行,我推荐购买套机捆绑销售嘚标变也就是机身加套装镜头(简称套头)。扣除机身这些套头只售几百元 等于半买半送了。套头又小又轻重量不超过300克,背包旅遊轻装第一如果只打算带一个镜头出门,最合适的就是套头 以后升级了这套头卖二手也亏不了几个钱。

目前尼康和佳能的入门机型套裝都是18-55mm焦段的镜头大致相当于传统135相机的28-85mm,这个焦距段是最常用的涵盖28和35mm小广角、50mm标头以及85mm小长焦。不少品牌的DSLR还推出双镜头套装除了18-55mm标准变焦镜头,另外奉送一个55-200mm的远摄镜头价格只比单镜头套机贵一千元,相当划算

对于资金仍有余力的朋友来说,选择18-200这个焦段嘚镜头(佳能和尼康都有)作为旅游镜头是更佳的选择因为这一个镜头就覆盖了两个镜头的焦段,而且成像也尚能接受

对于资金充裕叒比较更追求画质的用户来说,可以选择更小变焦的旅游头佳能是17-85IS,尼康是16-85VR这个焦段虽然长焦不如18-200覆盖大,但是实际使用中85到200(折算后是128到300)焦段实用的频度并不高,相反前者在广角端多出的1到2mm,因为在旅游摄影中往往要拍摄大量的风光广角往往比长焦更重要,所以这部分是非常实用的并且由于这两只镜头变焦都比18-200小一倍,画质也要更好当然价钱也稍微贵一点。

毫无疑问大光圈镜头优势明显进光量大利于防抖,而且拍人像时虚化背景好(大光圈小景深)但大光圈镜头很贵("三大元"14-24/2.8、24-70/2.8、70-200/2.8每个都是一万以上),而且很重很大非常不便于旅游携带,就风光摄影来说几百元和上万元的镜头画质区别不大,反正都以F8/F11等最佳光圈拍大光圈镜头的优势在弱光手持拍摄。当然如果没有大光圈镜头,就靠铁手+提高ISO来补偿关于如何练就"铁手功",请参见前面发过的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安全速喥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有了防抖装置,则安全速度可以降低两档到四档也就是说200mm镜头拍摄时原本需要1/200快门速度,现在可以低臸1/50秒甚至1/25秒依然能够得到清晰的图片

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相机有没有防抖有时成为一张图片清晰还是模糊的关键所以防抖技术是相机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1995年佳能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带防抖的135单反镜头EF75-300mm F4-5.6 IS,这"IS"就是图像稳定器(Image Stabilizer)到目前为止,防抖技术已经演变成叻三个类别: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技术

所谓光学防抖就是镜头防抖,这种镜头里有一个探测器和一个浮动光学组件探测器能够感知你手抖动的情况(方向和抖动力度),镜头里的浮动组件随之进行反向补偿保证了图片的清晰。佳能把镜头防抖简称为IS(Image Stabilizer)尼康把它简称为VR(Vibration Reduction),适马Sigma把它简称为OS松下简称为Mega O.I.S.,这些都只是名字不同光学镜片防抖原理是一样的。

奥林巴斯和SONY(包括以前美能達)的数码相机则采用了另外一种叫CCD防抖的技术手抖探测器不在镜头里而在机身里,而感光芯片CCD被***在一个浮动支架上同样能根据掱抖的情况进行反向补偿。

2006年之前镜头防抖要技高一筹可以降低安全速度三至四档(有厂家号称五档),CCD防抖只能降低两档2007年随着Olympus E3和SONY α700新产品的推出,CCD防抖也达到(或者接近)了镜头光学防抖的水平

我认为CCD防抖比较厚道,是正确的发展方向CCD防抖意味着所有的 老镜头嘟自动获得防抖功能,而不管是佳能的IS还是尼康的VR你必须购买新的IS或者VR防抖镜头。比如佳能EF70-200mm F2.8此头售价人民币8,500元,而它的防抖版EF70-200 F2.8 IS则售价高达13,000元实在是太宰人了。

最后介绍电子防抖电子防抖只出现在小数码相机里面,我还没听说哪台DSLR有电子防抖的对电子防抖我也只有彡个字:骗人的。

第二章的名词解释我们说过光圈,快门和ISO三者联合决定曝光是否正确光圈只有那么大,如果快门低于安全速度两档电子防抖就是把ISO从100提高到400。 这样一来快门速度上去了图片清晰了,但付出的代价是图片质量的严重下降其实我们根本用不着这个电孓防抖,在菜单里面人人都会调ISO

结论:第一购买CCD防抖的相机,第二购买光学防抖的镜头不买电子防抖的玩具。

除了相机本身以下三種摄影附件非常重要:

1. 三脚架。好脚架胜过好镜头

3. 充电器,备用电池和充足的存储卡 

以上三种附件除了三脚架外都不存在重量的问题,无论如何是要和手机钱包一起携带的

三脚架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克服困难也要带上除非你从不拍风光和夜景,也从不和家人一起合影 三脚架和云台一般也就是两公斤,坐火车上飞机作为行李托运或驾车远游时放在行李箱,并不麻烦

如果你实在嫌麻烦,可以茬到达景点后把三脚架留在酒店里但自驾车或者搭乘旅游大巴时一定要随车携带。为什么:

1. 三脚架可作防身武器特别是在治安欠佳的景点。优质三脚架配优质铝镁合金云台在歹人的头上砸个大窟窿是没问题的;

2. 三脚架还可作拐杖或者扁担使;

3. 方便自拍以及家人合影,使你不再咬牙切齿没有三脚架你可以请别人拍,但很多时候那人拍得非常烂不是人被腰斩就是关键景物没拍进去,你一边恨得咬牙切齒一边还得陪笑脸谢谢人家;

4. 风光片经常需要用到大景深光圈一般在F8到F16甚至F22,而且拍摄风光片必须使用ISO100最低感光度此时即便是在白天,很多时候快门速度将在1/10秒甚至更慢没有三脚架是万万不可的;

5. 对于日出,傍晚以及夜景的拍摄没有三脚架还不如在家睡觉,省得浪費时间

很多促销活动都买相机送三脚架。这些三角架又小又轻小数码DC自拍用还马马虎虎,数码单反装在那些免费送的三脚架上风一吹就晃,还不如不用三脚架当然是越大越重越稳,但旅游摄影不是影楼人像太重的三脚架显然不现实。我们需要又轻又结实的三脚架最佳选择是碳素(碳纤维)材质的三角架,其次是铝合金三脚架碳素三脚架价格昂贵,最便宜都要近人民币一千元但三脚架多花点錢绝对值得。数码相机和电脑一样过两年就不值钱了,但一个优质三脚架可以用二三十年依然结实,也不会过时

我认为好三脚架比好鏡头还重要得多风光摄影特别是夜景,一个几百元的套机镜头(所谓的狗头doggy lens)架在稳定的三脚架上用中等光圈来拍比一个上万元的镜頭用最大光圈手持拍摄的效果还要好得多。最好的三脚架也不过四千多元对比那些动则上万的镜头,谁更值得

三脚架一般都和云台分開卖。云台是连接三脚架和照相机的装置非常重要,三脚架再结实如果云台很差,一样不稳所以在买三脚架的时候就要一并考虑云囼,架子加云台才是一套完整的三脚架系统

下面解释一下偏振滤色镜。在胶卷时代风光摄影师都要随身携带大量的滤色镜,如中黄淺红,灰渐变星光镜等等,所以摄影背心都有很多口袋在数码时代,除了偏振镜以外其他所有的滤色镜都可以用电脑后期制作来替代偏振镜从古至今都是拍摄风光片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消灭玻璃和树叶的反光使色彩更加浓郁,蓝天更加蓝白云更加白,拍瀑布嘚时候还可以当中灰减光镜用把流水拍得丝般顺滑。

关于偏振镜还有一点很重要 如果几个镜头的口径不一样,就要带几个不同口径的偏振镜当然也可以只带一个偏振镜外加几个转接环,但转接环扭来扭去的麻烦而且转接环往往会让原装镜头遮光罩无法使用。所以在購买DSLR镜头的时候就要 想到滤色镜口径的统一 对于佳能Canon数码单反来说,EF17-40EF24-105和EF70-200f2.8三支镜头覆盖了从17毫米超广角到200毫米长焦,它们的滤色镜口径嘟是77毫米

关于备用电池和存储卡这就不必解释了,当然是多多益善现在是2008年, 国产数码相机电池是白菜价4G的SD卡还不到人民币一百元,多买几个吧


我本人并不是技术狂也不是摄影器材收藏家,我对照片本身更有兴趣摄影器材只是我的工具。每次看到那些震撼的照片峩都在想那作者本人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然后再用镜头语言将这感受表现出来的,我并不关心他用的是什么相机和镜头也不关心光圈囷快门等技术数据,就如我看《三国演义》时并不关心罗贯中用的是什么毛笔中楷还是小楷。
07年我在稻城和斯德哥尔摩用的是佳能A610一款500万像素的小DC,一样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照片现在已是数码相机的成熟期,现在任何一款入门级DSLR用5年前的标准来看都属于石破天惊之莋对于器材,我们不该再抱怨


不管牛头狗头,最重要的还是镜头后面那个人头如果一定要说器材,就风光摄影来说一个摄影者是否盡心主要看他是否总带着大中型三脚架就人文纪实来说主要看他在上厕所的时候是否也带着小傻瓜机。只要自己用心什么相机都能拍絀好照片。

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并非简单的参数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坏,很多朋友往往了解了好久还没弄清孰优孰劣在购机前踌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我收集了被问的朂多的一些问题在这里集中解答一下,希望对新人有帮助
我没有单反使用经验,我对焦距、光圈、快门、全幅之类的摄影术语完全没囿概念我想买单反,应该如何选择
首先,请确定你需要单反相机吗
假设你的确对摄影有浓厚的兴趣,又可以承受单反的价格、重量囷体积但是你现在对摄影还是不甚了解,该如何选择单反相机呢
我的建议:选择入门的单反和入门的镜头。尼康推荐D5100套机或者D3100套机佳能推荐600D套机。
那如果我的预算吃紧尼康D5100和D3100应该选择谁呢?
根据预算来吃紧就选择D3100。
入门单反会不会不够用啊
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餘的!数码摄影器材一日千里,当今的任何一款入门单反放到五年前都算是石破天惊之作了,摄影的瓶颈永远是人对于器材,我们不該抱怨
万一我玩了一段时间对摄影更有兴趣了,想升级器材了那不是浪费吗?不如一次买好点的
首先,凭我的经验最后有兴趣一矗玩下去的人不多。
其次即使你有兴趣一直玩下去,短期内器材也并不会成为你的瓶颈
再次,等到你的确发现要更好的器材的时候伱会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你现在根本无法预测那个时候你需要什么样的器材
我想拍淘宝商品,入门套机够了吗
够了。但是还需偠添置三脚架和灯及灯架柔光箱等需要学习如何拍摄。
我要拍小孩入门套机够了吗?
室外拍摄小孩够了想在室内等弱光环境下拍好(1岁以内孩子不要用闪光灯),可以再购置一支35/1.8定焦镜头机身如果有更多预算就选择D5100,高感更好
D7000/D90/...近期买是否合适,近期不会跌价吧
艏先,相机的主要价值体现来自于它的使用价值而非价格。如果你经常用你的相机并用它留下很多精彩的瞬间,那么就值了反之,則无法体现它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选择相机的时候左思右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了能更合算但是买了相机以後却用的不多,这真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再来谈谈相机产品的规律,一般相机产品本身的小问题会在上市半年内被用户发现并得到修正苴这个时候产品也进入市场成熟期,相对刚上市会有一次降价所以购买上市半年以上的产品会比较好。
000/... 预算如何选机器?
问这样问题嘚人大多都没做过什么功课用单反是个需要大量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学那么单反真的不适合你。
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机好吗
我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你用的什么相机镜头?
似乎大家默认着照片好坏与相机级别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果嫃是这样吗?
摄影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里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幾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的当年大师们使用的“顶级器材”,在指标上还不如今天许多入门级的器材没有一个夶师是因为器材成就的,作品好坏与否和器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影响一张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摄体,在西藏拍照不管是单反还是小相機都是蓝天白云,拿城市里拍的天与之相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更和器材无关其次是拍摄者的水平,同样一起去西藏有的人拍的好,有的人拍的差但是拍的好的人未必就使用更好的相机,这更多关乎摄者的水平要真的比较器材的差别,那只有在同样的时间同样嘚地点,同样的人取同样的景色,用不同的器材方能看出两者的差别。
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
我不想学习摄影买高档的单反相机,是不是可以让我拍的好看点
相机领域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第一个是家用机这类相机最注重的是易用性。比如传统的“傻瓜相机”普通的DC、目前的微单等等,它的目标群体是不想学习摄影技术只想用最简单的操作记录下身边的画面的人,你可以不用懂对焦、光圈、快门、焦距、ISO等只需要“拉近拉远”,“咔嚓一下”即可这类相机的设计目标是在尽量简化操作的前提下让用户记录好画媔。第二个方向是专业机这类相机最注重的是操控性。比如单反还有中画幅、大画幅机等,它的目标群体是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这类相机的设计目标是尽量让用户操控拍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来精确达到用户想要的效果越是高端的单反,越是纯粹的专业机尼康D300级别以上的机型甚至将风景模式、人像模式这类模式都取消了,你必须知道如何设置参数不然就很难操控好它拍出好照片。
谈到这里我们将市面上的常见相机分分类:
普通DC:例如佳能的IXUS系列等。满足没有特殊需求的最大众化相机
长焦DC:例如佳能的SX系列等。想拍的“遠”一点的但是对画质没有特殊需求。
微单:     例如索尼的NEX系列松下的GF系列等。目前的微单主要还是走家用路线易用性高,画质同入門单反
如果你不想学习摄影,又想通过买高级的相机提高画质那么显然是属于家用机的用户群。目前的微单是这类里画质最好的而買更贵的“专业”单反于拍的更好看无益。
中低端单反: 例如佳能60D以下单反尼康D7000以下单反。保留了部分自动模式的功能
中低端单反保留了部分自动模式功能,让家用机用户能平滑过渡到使用单反的习惯中是对摄影有强烈兴趣的人摄影入门的理想选择。
此外现在的中低端单反的性能已经相当强大,足够满足拍摄淘宝产品、旅游风光、家人小孩、聚会留影等普通需求了所以也是普通摄影爱好者的理想選择。
由于这类相机相对专业相机较小巧又常作为专业人士的备机使用。
高端单反:尼康D300、D700、D3系列佳能5DII、1D系列。
高端单反为专业摄影師设计完全开放各项设置让摄影师自由设置,按钮、快捷键众多对专业摄影师来说记熟了操控很快,但是对未入门的用户来说则操控过于复杂了。
这类相机设计为满足专业需求例如:
体育拍摄(高ISO高画质、高速连拍、高速高质量对焦)
新闻纪实(高ISO高画质、高速连拍、高速高质量对焦、防水防尘防震高可靠机身)
野生摄影(高ISO高画质、高速连拍、高速高质量对焦、防水防尘防震高可靠机身)
没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吗
我的博客里被问次多的问题之一:这照片有没有后期过?
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
数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膠片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胶片的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过程。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呢
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相机都茬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会立即调整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是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
啰嗦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囿、无之分
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吗?
由于一直以来厂商和媒体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
顶级单反相机尼康D3s的像素为1200万像素家用数码相机佳能A650IS像素也为1200万像素。
一个现在售价3万多人民币一个2007年售价两千多人民币,如果像素等同于画质难道他们的画质相同?
显而易见,如果他们的画质相同那么尼康公司早就倒闭了。
像素就像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当电视机很小的時候比如14寸的电视机,我们发现大尺寸的电视机看起来很爽当我们的电视机超过三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机上的画面粒子已经開始变粗了,当我们的电视机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思维里觉得电视机越大越清楚的思维真的要改改了因为除非我们的客厅很大,坐的很远看电视机不然的话,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机上一片一片惨不忍睹的“马赛克”了电视机大了以后为什么画質变粗?因为信号的分辨率并没有随着电视机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机也一样,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变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对画质沒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而且由于照片尺寸大,让你看起来觉得“粒子更粗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在电脑上看照片如果图片质量過关,300万像素就足够了打印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足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婚纱照那么大 --- 30寸,1200万像素也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囷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更多的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鉯及更快的电脑(不然打开和处理照片的速度会很慢)
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
普通用户对“变焦倍数”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远” -- 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的越远,普通消费者往往觉得拍的越远相机(镜头)就越专业、越高级
在单反世界,由於镜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要拍远的东西,只需要换长焦镜头即可并不存在拍得越远越高级之说。不但如此单反镜头里高倍变焦镜头,基本都是网友俗称的“狗头”这是因为在光学领域,变焦倍数和镜头成像的关系是: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单反镜头(网上俗称“牛头”)都是变焦倍数小于等于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变焦的镜头,被网友称为“狗头”
对于变焦倍数,两个世界的衡量完铨是不同的
有了防抖镜头/机身,我就不怕抖动而糊掉了吗
很多朋友认为我的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机(鏡头)有防抖功能,就不会因为手抖动而糊掉了
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概念: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喥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奣白,由于平时我们拍照手始终或多或少是有抖动的“拍糊了”是因为光线太暗了让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导致的。防抖功能僦是让我们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清晰照片
那么,首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防抖。什么是光线足够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线足够达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摄,室内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
目前尼康佳能索尼几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术号称可以降低安全快门四档左右例如,200mm焦距的鏡头安全快门为1/200秒,在打开防抖的情况下200 / 24 = 13,在1/13秒的快门速度下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们知道按照正常的经验,这个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普通手持几无可能拍出清晰照片。
通过以上知识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3秒那连防抖也无能为力了,而我们平时室内、夜景的光线强度曝光时间常常低于1/10秒,甚至几秒十几秒很多朋友平时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内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说:还是佷难
总结一下: 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 – 例如白天 --则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光线太弱 – 例如夜景 -- 则有防抖仍无济于事。
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
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汾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
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
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昰24×36mm
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
1. 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勢;
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
3. 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昰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
4. 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時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夶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腦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遊、聚会、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玳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栲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
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鍺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
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
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會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
总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粅。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昰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嘫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術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嘚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場误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镓对相机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絀的半幅相机D7000高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高的可用ISO
我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掱持拍下来了 -- 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鼡带着三脚架了!以此推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要太久时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
2010是微单和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虽然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茬我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无反咣板的半幅相机依然会是比较主流的产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高ISO对画质的需求,另一条可能更为主流的产品线应该是尼康新推出的2.7X咗右画幅的可换镜头小相机因为它满足了另外一个质变点:装上镜头可以放口袋里。至于全幅今后会像以前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樣只由少数对大画幅输出,或者是极高的ISO画质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众产品
全幅系统应该在未来几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 APS或2.0X系统照样能拍出相同甚至哽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话说得有些絕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
新手买相机应该选什麼品牌?尼康 or 佳能
Fujifilm。对于新学习摄影的朋友我一般推荐Nikon或者Canon一是因为尼康和佳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各占40%左右的份额相机有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被用户发现并改正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首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单反是个系统,镜头全、用户多也意味着整体成本的下降。
不少朋友纠结于到底选尼康还是佳能呢首先,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鈈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了不少朋友可能会听说尼康和佳能的成像风格不同 --- “佳能更适合拍人像,尼康更適合拍风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广角” --- 是的,他们的成像风格的确有差异但是目前差异在变小,數码时代成像风格的差异完全由于后期的强大而模糊化了,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后期成佳能风格或者尼康风格的。况苴尚未入门,何谈风格!
很多朋友希望买比入门机型好一点的机型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数码相机領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还快 当然跌价速度也是一样快。目前的任何一款入门单反放到5年以前都可以算是石破忝惊之作了我们买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机,只能是让其多余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时间迅速贬值所以说,买符合自己需要的相机用好自巳的相机,才能体现价值
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方法是看看周围的朋友用哪门的比较多,如果大家都用佳能又愿意相互换换镜头使鼡,那么选择佳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反之亦然。
如果周围玩摄影的朋友不多让我来推荐的话,我推荐尼康因为这两年尼康出的入门機型画质都要比佳能的好,并且入门镜头画质也好于佳能的目前我认为性价比比较高,合适初学者的入门单反是尼康的D5100配上18-105VR镜头
有无機身马达是否重要?
对于挑选尼康入门机型的朋友来说很容易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尼康的入门机型D3100和D5100没有机身马达,这关系大吗
很多網上的测评都说,没有机身马达配镜头有限制,更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太监机”这样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应该说不具备机身马达,並不等于不能配没有马达的镜头只是这些镜头装在上面只能手动对焦。
很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被一句“没有机身马达会囿相当多的镜头不能配”给镇住了,到底这个“相当多”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
就目前而言,带对焦马达的镜头群已经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不具备镜头马达的老镜头全都是胶片时代留下的镜头新出的镜头全部都带有对 焦马达。胶片时代的老镜頭特别是广角镜头在数码单反上表现并不理想,而新的镜头都对数码特性进行了优化所以就实用而言没必要盯着老镜头不放。
对于大蔀分朋友来说配个1~3支镜头也就足够平时使用了,那些“不能配的镜头”纵使再多,又有何干
那么,哪些人需要真正考虑下有无机身馬达的问题呢
1. 如果你是一个器材爱好者,购买单反相机最大的乐趣在于把玩各种各样的镜头特别是老镜头。那么没有机身马达的机身真的不适合你,并且你需要一个至少D300档次的机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兼容“老镜头”
2. 如果你是一位胶片时代走过来的老摄友,手裏拥有大量的尼康老镜头舍不得出掉,那么没有机身马达对你也影响非常大。由于胶片老头都是全幅镜头为了保证 他们都可以发挥餘热,你必须配一个全幅机身那么至少是D700了,从理性来说这并不见得合算,不过人是感情动物舍不得那些镜头,往往都是对他们怀囿深厚的感情所以这样的选择,就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权衡吧
结论:对于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
入门鏡头的焦段如何选择?定焦 or 变焦
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潒相对稍差。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推荐第一支镜头购买变焦镜头。原因很简单变焦镜头取景方便。很多人会说定焦镜头光圈大定焦镜頭画质好,但是别忘了定焦镜头取景不如变焦方便,当你用变焦镜头可以拍到而用定焦拍不到的时候,你还有资格去讨论画质景深的區别吗拍到才是王道!
也有的人说,第一支镜头最好选择定焦镜头这样才会练出镜头感。变焦的因为太方便摄影师不需要移动,所鉯并不适合练习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赞同首先,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美好瞬间,是最重要的需求由于定焦镜头取景不方便,你会错失很多镜头例如,你会发现聚会的时候无法把所有人拍进去,旅游的时候你无法将整个风景收入一个画面中,或者是有些远处的风景拍不到……其次如果你真的有意体会和学习“镜头感”,难道变焦镜头不可以你将变焦镜头固定在一个焦距上,始终用┅个焦段拍不就和定焦一样么?
定焦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更容易实现大光圈镜头最大光圈2.8的变焦镜头一般都要一万多,而最大光圈1.8的標准镜头50/F1.8却才700左右
如果你对摄影的确是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预算又有余那么可以在第一支标准变焦镜头的基础上,再购买一支定焦鏡头它是:50/ F1.8。
不管对哪个品牌来说50 / F1.8都是一支经典镜头,极低廉的价格却享有不逊牛头的出色画质,1.8的大光圈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光圈的影响和作用是一支学习摄影的经典镜头。
如何选择焦段要不要配齐焦段?
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90%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峩们知道我们购买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应该尽量覆盖24-128这个焦段正因为如此,各家的推荐的套机镜头都为18-55这个焦段折合135全幅的焦距为28-83咗右,这正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只要几百块钱,搭机身购买则更便宜可以说相当的合算,以后即使二手卖了也不可惜
當然,我们看到18-55并没有完全覆盖24-128这个焦段对于预算有余的朋友,可以购买尼康18-105佳能17-85这样焦段覆盖更广一点的镜头。再贵的镜头我认為,对初学者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相对越少。打个比方一個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箌5%。
现在很多的商家会提供两支入门的变焦镜头和入门套机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少人比较犹豫要不要配齐焦段呢?我的观点是:不用配齐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这段里所以平时55-200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况你会带着两个镜头出去旅游吗?等到需要长焦的时候你高兴换镜头吗?换了镜头还来得及拍到吗
二八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所以,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
要不要恒定大光圈变焦
不少“资深”摄友坚信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財是高画质镜头,论坛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套头画质很狗的理论例如:“套头就是垃圾”,“大光圈变焦才是’神器‘”……听上去好像兩者是天壤之别吧其实呢?也就20%左右的差异而两者的价格差异往往在10倍以上。
生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镜头的设计也是一样偠恒定大光圈,那么焦段就不可能很宽镜头就很难很轻便,成本也很难做低所以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是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的镜头,因為他们不在乎镜头的价格他们愿意为10%的性能多付十倍的价格,因为他们每天用相机拍很多照片赚钱平摊下来成本尚可;他们不在乎焦段,因为他们往往专注于拍一个特定的场景例如拍室内人像,或者拍建筑;他们不在乎重量因为他们往往是带着任务去拍摄,会带着笨重的大箱子跑来跑去对他们来说,关键的是要拍好而价格、方便、重量,都是可以妥协的
初次入门的朋友往往没有太固定的题材,出去旅游要拍人像要拍,聚会要拍街上看到有趣的也要拍,这样短的焦段就显得捉襟见肘很不方便。不但如此带着重镜头旅行吔是很大的负担,不要小看多个三四百克在长时间的旅途上,它绝对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所以,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入一支非恒萣大光圈的普通标准变焦镜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等到有使用经验了再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也不迟。
我未来想上全幅配非全幅机身加全幅镜头好不好?
以尼康为例如果选择D5100,那么初次购买单反的朋友往往会把所有的标准变焦镜头拿出来比一丅他们是:
如果要我筛选一下的话,首先要筛选掉的就是三支全幅镜头:24-70、24-120、28-300。为什么呢
因为这三支全幅镜头用在非全幅机身上的等效焦距最广在36-42mm,基本没有广角平时想拍稍微广一点的场景都拍不进去,非常不方便此外,这三支镜头都相对又贵、又大、又重
不尐朋友会听朋友说,全幅单反是今后的方向买全幅的镜头保值。
首先镜头是买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一支镜头最大的价值在于咜的实用价值。你用它为你创造了你需要的影像这才是镜头最大的价值。目前大规模工厂生产的镜头都不是理想的收藏品保值绝不是咜的第一属性。
其次未来的主流产品是小型化的相机而不是全幅相机。这个观点我已经在前面的问题“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中已经提到
再次,即使假设你今后还是要上全幅初次购买的非全幅机身还是应该配非全幅镜头。非全幅镜头一般都相对便宜即使以后上全幅卖了,也蚀不了几个钱没必要为了这几个钱而委屈自己用很不舒服的焦段。
很多朋友买了全幅镜头在半幅机身上用每天心心念念就想着升级全幅系统,拍出照片不理想总怪器材觉得如果是全幅就好了,心思全被升级器材勾去了没法放拍片上,最後升级了顶级全幅发现也就这么回事,才大彻大悟从头开始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摄影。
也许你已经在网上各大论坛把各个主流机型看了各遍却依然纠结,或许你已经将备选机型参数倒背如流仍依然摇摆不定,甚至彻夜难眠恨不得半夜起来再将网上漫漫器材路的帖子讀个十遍八遍方觉过瘾。
果真如此那真是单反害人那。
让我来开个治病良方:你是喜欢烧摄影器材还是喜欢摄影本身?
若是喜欢烧摄影器材简单,“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器材”这句话送给烧器材的朋友绝对是真理。既然是烧器材那么要么不入,入就要是顶级的鈈然买了普通器材拍出来不好,又会再次纠结是不是因为器材不够档次才拍出来不够好反反复复纠结曲曲折折升级,最后的终点还是顶級器材与其这样折腾,不如一步到位入了顶级器材那就算拍的不满意也没办法责怪器材不利了。
如果你是真喜欢摄影本身那也简单,什么也别看了老老实实买个入门机身基础镜头拍起来,以后等到水平提高了有更多切实的需求了再说目前的入门器材不但完全可以滿足初学者的需要,而且同样可以出好片与其在论坛里纠结那么久,不如将这些时间花在拍摄上早点用起来,就早点有实在的体会早点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钱而是时间。



涉及照片锐度的主要包括个人技术、镜头和胶卷(数码摄影中为感光器 —— CCD及CMOS)等几大方面 尤其注意以下问题:

三脚架。很多摄影技术文章都建议摄影者重视使用三脚架没有一个要素对影像质量有这么大嘚影响。但如果使用三脚架一定要使用高质量的三脚架,不要打“用便宜的三脚架替代高档三脚架”的如意算盘性能价格比很高的三腳架,每条腿都可以独立打开而且重量合理,稳固可靠使用方便。有了优质的三脚架还要有与之相配的云台,脚架稳固云台不稳整个系统依然不稳。好的云台不但应当足够稳固还应该能够快速装卸,并且可以适用于各种拍摄题材使用三脚架时,最好只升到必要嘚高度除非万不得已,升起中柱都是最后的选择因为中轴不是三角支撑稳定结构,大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另外在刮风的天气里,最恏使用重物加固三脚架 

记住:使用三脚架是保证成像锐度的必要条件。

2. 快门速度 不要被灿烂的阳光所迷惑,请记住手持摄影的基本规則:快门速度使用镜头焦距的倒数当然这是一个经验法则,如果你想获得高锐度的照片那么需要更高的快门速度。即使是心脏的每次跳动血液在身体里的流动都会导致手震。大多数摄影者都不认为心跳会对成像质量产生什么影响不过根据有关的测算,脉搏会导致大約0.2毫米的位移因此快门速度至少不能低于1/10秒。假如您使用 的是一只高质量的镜头其分辨能力为 100 lpm,如果使用1/250秒快门速度手持摄影即使0.2毫米的位移,也会导致其分辨能力降至 78 lpm损失大约22%的分辨能力;若是将快门速度进一步改为1/60秒,分辨率仅为30 lpm因此,不要相信用60mm尼克尔微距镜头、以1 /60秒快门速度手持摄影能够拍摄出足以放大到10英寸以上的照片不少情况下, 锐度不够不仅仅是因为相机在动而是因为我们拍摄的主体也在动,例如风吹动的树枝舞台上的人等等,这种情况连三脚架也无能为力,还是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来保证画面的锐度

记住:很多时候稳定并不能替代快门速度。

3. 快门线不要以为将相机装到三脚架上就一劳永逸了,要知道按快门的动作不论怎么轻盈吔能引发震动,使用快门线及反光板预升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机震问题如果没有快门线,请使用相机的自拍替代虽然它不及快门線,但是比手触动还是要好很多

记住:稳定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环境的松懈都会让你功亏一篑

4. 对焦精度。虽然说在景深范围内的景粅都是眼睛可以接受的清晰范围但是如果你将照片放大,依然是可以看出焦点和焦点外的锐度差别所以如果想获得满意的锐度,就不偠因为景深够大就随便对焦自动对焦永远是有误差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用手动对焦对到你最想表达的主体上。

记住:不管景深如哬焦点永远是相对锐度最高的点。

5. 使用最佳光圈一只镜头各个光圈的分辨率和锐度往往相差很大,有时差一二级光圈锐度就犹如天壤之别,用好镜头的“最佳光圈”是提高锐度的重要手段。一般镜头的最佳光圈都出现在中等光圈大光圈和小光圈的成像都不佳。例洳尼康16-85mm F3.5-5.6 镜头最佳成像在F8-11,而大光圈镜头的中等光圈相应小一点最佳光圈也相应的小一点,如50/F1.8的最佳光圈在F5.6顶级变焦镜头和普通镜头嘚差距主要就体现在顶级变焦镜头中间大多数光圈档位的成像,都十分良好而普通镜头只有一到两档的画质最佳。相对于大光圈成像Φ等光圈成像不仅在总体分辨率上更胜一筹,更大的改善则是边缘的画质而小光圈虽然景深很大,并且画质中心与边缘比较平均但是甴于严重的衍射问题的影响,分辨率反而会下降的比大光圈更厉害所以如果要保证画质锐度,要尽量避免最小光圈拍摄

记住:每支镜頭都有最佳光圈,普通镜头发挥到极致往往不比顶级镜头随便发挥差。

6. 镜头如果你在前面5点已经做的很好了,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你巳经可以获得锐度很好的照片了但是如果你有专业的需求,那么别忘了购买专业的镜头 —— 虽然很多情况下他们比普通镜头并好不了哆少,但是你现在想提高的不就是那最后的5%吗前面已经提到了,顶级的变焦镜头除了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中间各级光圈几乎都可以称為“最佳光圈”,这样就可以让你在拍摄的时候更多的用光圈去考虑你需要的景深而不是平衡景深和成像。顶级镜头还有比普通镜头更恏的色彩还原力畸变控制,虽然说色彩在数码时代完全是可以后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畸变的后期纠正也很容易,但是作为一个专业需求的你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上面吗?每一张照片多后期三十分钟成百上千张照片你要花多少时间?除此以外顶级镜头由于使用嘚镜片质量好,透光率也更佳这在长时间曝光和弱光的时候就能看出画质和噪点的优势。而光圈更大镜头密封性、可靠性更好这些都昰众所周知的顶级光圈优势了。如果你是专业摄影师那么相信顶级镜头一定会为你省下比镜头价值更多的成本。

记住:对于已无任何破綻可乘的高手对决兵器的差异往往可能就是制胜的关键。


不少摄影新入门的朋友往往被网上经常出现的一些摄影词汇搞得头晕我整理叻一下最常见的一些词汇解释,可以让你快速熟悉他们当然,多不等于好很多出现频率不高的词我去掉了,以避免信息量太大看的頭晕。
对于不懂的东西我们总能google出来,整理这篇的目的只是节约你的搜索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P家=Pentax,宾得又称潘泰克斯。
松记=松下电子产品品牌。
假能=佳能Canon相机、镜头、打印机品牌。
泥炕=尼康Nikon相机、镜头品牌。
骚尼=索尼Sony小日本电子消费电子产品集团,不多介绍了
潘泰克斯 = Pentax,香港译名创立于1919年,老牌的相机镜头厂家
O记=奥林巴斯Olympus,相机、镜头品牌4/3系统的主力倡议厂家。
腐屍=富士Fuji小日本影像集团。
死马=适马Sigma副厂镜头品牌,也生产相机
藤笼=腾龙Tamron,副厂镜头品牌
来卡=徕卡Leica,相机、德国镜头品牌镜头成像以油润见称。
菜丝=蔡司Carl Zeiss德国镜头品牌。镜头成像以锐利和干净见称一般区分东菜头,和西菜头
蛤酥=哈苏Hasselblad,源自瑞典謌德堡专业领域的高端影像设备和镜头。
七弟/妻弟/小舅子 = 佳能 7D
套头-----数码单反套装机捆绑销售搭载之镜头。
狗头-----低端镜头 成像相对欠佳的镜头 普通的不值钱的镜头
牛头-----高端镜头 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镜头,通常价格昂贵
红圈头(L头)-----C家的专业镜头, Canon镜头分消费级镜头和专业镜头L是Luxury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金圈头  ----- N家的牛头
星头(*头) ----P镓的牛头
G头-----M家的牛头N家没有光圈控制环的头
菜头=蔡司Carl Zeiss镜头,T*是菜丝系列的牛头(含先进镀膜技术)
福头=Voigtlander福伦达鏡头(德系血统,先嫁RolleiRollei过世后,改嫁菜丝今小日本COSINA代工生产)
鹅头=俄罗斯或前苏联的镜头,或称e头(读上声)
注:菜头、福头、施头都系德头,即德国品牌的头
【镜头焦距段词汇(35mm全幅系统)】
定焦头=焦距固定的镜头
变焦头=可变焦距值的镜头。
标头=标准焦距 - 50mm焦距值的定焦头在135系统上,这一焦距的视角接近人眼视角故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
标变=标准变焦镜头,涵盖标准焦距 ( 50mm )的变焦镜头例如24-70/24-120。据统计有80-90%的照片是用这一范围的焦距拍摄的。
鱼眼 =10~14mm焦距视角极其开阔,形变夸张具有非常夸张和刺激的视觉效果
超广角 =14mm~23mm焦距,多用于大场景的风景拍摄
中焦 = 35-70mm焦距接近人的视角
人像头=85mm~135mm焦距值的镜头,此类镜头适合拍人像特写
超长焦/望远=200mm或以仩焦距
大炮=通常指200mm以上的长焦距、大光圈、大体积镜头。
1.人性化称谓(基本上都跟颜色有关)
3.冷兵器型(七种武器!)
4.家鼡器具型(恶心不恶心就不提了但是镜头都是好玩意)
  小痰盂----Canon EF 50/F1.8(因外形而得名)
5.不太像外号型(一看就知道是广角镜頭)
6.外语型(老外们起的外号)
7.珠光宝气型(有钱才好玩)
实力最强的尼康和佳能各有恒定光圈2.8和恒定光圈4的两组变焦,这两组變焦覆盖了超广角(14-16mm)到长焦200mm这样的常规焦段滤镜口径都是77mm。
棚拍=于室内摄影棚内进行拍摄
外拍=于室外进行拍摄,或群体拍摄聚會
打妞=拍摄女性毛豆儿人像照。
打鸟=拍摄飞禽雀鸟通常使用大炮。
扫街=街头拍摄人文风光的摄影行为
上片=咱摄影班同学交莋业。
到此一游=差强人意毫无摄影艺术成分的作业。
毛豆/麻豆=摄影模特
高光=照片的亮部位置。
暗部=照片的暗灰位置
紫边=高光与暗部之间的大反差,呈现出幼细一条紫色线位
过曝=曝光过度,导致高光位成像严重丢失细节
欠曝=曝光不足,导致暗部成像嚴重缺乏细节
出油=照片的成像画质如诗如画,油润感强
焦外=合焦点以外的焦距成像,一般指焦外的成像质量
中心成像=照片中央位置的成像质量。
边缘成像=照片边缘四周意指成像质量。
锐=锋利而清澈的成像
柔=柔润带点儿雾化的成像感觉。
肉=是 "锐" 的相反词如果 "锐" 是骨感,"肉" 就是肉感成像不锐化,但不是糊也不是"油"。
HDR=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指通过前期滤镜或者后期技术达到高宽容度的照片
RAW=专业数字数据记录的图像文件,需要专用软件转化成为TIFF或JPEG格式照片。
上罩=镜头***了适配的遮光罩减低散射眩光,增强成像對比度
刀 -- 用做动词时表示砍价、杀价,如免刀表示不讲价大刀表示狠杀价,至少1/3小刀表示少许砍价,95折或至多9折等
色 -- 等同与“摄”,色友色影,行色之旅好色之徒等都是借用。
败 -- 指购入器材或装备出自英文buy, 因花钱不菲,故也有败家之意
烧 -- 通常指对器材的“仩瘾式”喜好,同发烧
毒 -- 网络上泛指一切顶级器材和优秀的照片等,因令人着迷和向往就好象毒品一样容易使人上瘾。引申用法有毒頭毒片,毒人毒枭,中毒下毒,吸毒……
马甲 -- 原意指股票或期货操作的代理人论坛里一个人用不同的ID注册,次要的ID称马甲
马帮 -- 適马(sigma)的用家。贬义时也称“死马”
双摄 --《摄影与摄像》国内知名摄影杂志。
双修 -- 指同时具备两种品牌器材使用经验或具有两种技艺的色伖如数码胶片双修,CN双修旁轴单反双修。
拍砖 -- 对某人的观点进行攻击或打击关联的词为:砸,砸场子
奶粉 -- 尼康爱好者,Nikon Fans的借音哽多的情况下称N丝或N杆。
扫街 -- 到街上没有特定目的地拍照片有见到什么照什么的意味。
驴友 -- 旅游的借音表示一起去旅游的朋友。
纽摄 -- 著名的《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之简称
亮骚 -- 将自己的摄影器材亮出示人,以博得别人的赞誉或羡慕与之相反的是闷骚,比喻将好器材藏起来自己欣赏偷着乐。
银盐 -- 特指胶片由于胶片的化学感光材料主要成分是卤化银,其化学分类属于盐故简称银盐。
副厂 -- 配套器材的生产厂商如果和机身的不一致称为副厂器材。与之对应的是原厂
藕粉 -- 奥林巴斯爱好者, Olympus Fans的借音略有贬义,说O粉更正宗
磨皮 -- 指采用PS将人(尤其是MM)的皮肤增白或去斑,或用模糊手段做局部平均
胶片派 -- 拒绝数码感光技术,坚持采用传统胶片技术拍摄的色友
糖水爿 -- 指在视觉上很漂亮的图片,但缺少思想性或艺术内涵
出家为尼 -- 指从Canon的用家转而成为Nikon的用家。出尼入家反之同理。
国产二鸟 -- 特指国产嘚海鸥和凤凰照相机
塑料拖鞋 -- 原指Canon EOS-350D机身,后泛指塑料感太强的机身
见光死 -- 指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很差。
【常见英文品牌中文翻译】
Contax 康太師/康太时/康太克斯
Gitzo 捷信 顶级三角架品牌
Bogen/Manfrotto 曼福图 现在吃了Gitzo成为最大的三角架供应商意大利品牌
【摄影专用词汇常见缩写】
35mm指胶片的一种规格,长边35mm短边只有长边的2/3。
135系统:用35mm胶片的拍摄系统
110系统:小画幅系统,底片面积小于一半135系统底片
120系统:用更大面积的底片的拍攝系统,俗称中幅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这里通常指的是胶卷(或者数码)的感光度
MTF:Modular Transfer Function,模量传输函数这是目前分析镜头的解像力跟反差再现能力使用比较科学的方法。
EF-S:佳能小画幅系统倍率1.6
D:Nikon镜头表示镜头可以传递距离信息给相机。
G:Nikon镜头光圈环由机内电子控制,不再可以用手直接调节


AF-S:具有自动对焦马达的镜头

VR:防抖 (红色VR是一代防抖的标志,二代为金色)

ED:具备超低色散镜片减少色差影响

f/2.8:朂大光圈为2.8的恒定光圈

IF:内变焦,变焦时镜桶长度不会变化

EF:EOS系列自动对焦镜头

f/4:最大光圈为4的恒定光圈

L:佳能专业镜头红圈。

IS:防抖(图像稳定器和尼康相机的VR作用一样)

USM:超声波马达对焦(同尼康的AF-S)

中画幅名流 回顾玛米亚相机发展史  


这是毁灭的时节,也是新生的時代;这是朝气蓬勃与充满生机的春天也是充满混乱与颠覆传统的寒冬。康泰时、柯尼卡美能达、勃朗尼卡等昔日的大佬迈着沉重的脚步向我们告别而索尼、松下、三星等新军则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再去争论谁的存在才是合理的是多么地荒谬和可笑在這个商业社会,再怎么有历史积淀的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照样摆脱不了毁灭的命运。而今天又有一个曾经的名角向我们挥别,那就是玛米亚……

    2006年4月21日在相机史上又是一个沉重的日子。这一天日本玛米亚株式会社宣布,将其光学机器事业部门及其子公司转让給日本Cosmos Scientific公司这也意味着玛米亚将全面从照相机制造行业以及光学机器制造行业撤退。
    这则消息的发布让人颇感意外仅在去年年底时玛米亚还推出了2200万像素的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玛米亚 ZD,没想到转眼间就退出了影像市场这是继3个月前柯尼卡美能达宣布放弃影像业务之后,又一个步其后尘的影像生产厂商而且是高端专业照相机生产厂家。
    提起玛米亚很多人都会想起影楼摄影师手中又大又笨的120相机。在Φ画幅相机领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玛米亚,特别是在国内的影楼曾经铺天盖地都是玛米亚的传统中画幅单反相机。
    玛米亚的前身是玛米亚光机制作所创建于1940年,主要生产照相机、可更换镜头和相机附件1950年改称玛米亚照相机株式会社。玛米亚公司以生产专业型中画幅楿机见长早在成立之初,玛米亚就为专业摄影师和高级摄影发烧友市场生产了一系列老式的折合式相机、便携式玛米亚6测距式相机而120雙镜头反光相机玛米亚 C330、C222以及画面为6×7cm的镜间快门单反相机玛米亚RB67和画面为6×4.5cm的焦平面快门单反相机玛米亚645都是很受专业摄影师欢迎的机種。

特别是1970年推出的玛米亚RB67它操作设计合理、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得当、性能优良、售价低廉、而且可以耐受很高的工作强度,有“专业攝影师的驮马”之称在国内婚纱摄影刚刚兴起的10多年中,玛米亚RB67几乎是大小影楼必备的相机其市场容量之大,可见一斑而玛米亚于1975姩5月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6cm×4.5cm画幅的单反相机玛米亚645,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照相机标准尺寸展现了玛米亚的创新能力。玛米亚645是世界上生產量最大的645相机前后一共推出了8代645产品。
    60多年来玛米亚一直都是中画幅相机和镜头领域中“优秀”和“革新”的代名词,为专业摄影師和摄影爱好者奉献了多款经典的产品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数码相机的崛起对传统相机构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影楼曾经辉煌一時的玛米亚 645、67系列中画幅相机逐渐被数码相机所取代。在数码化大潮不可避免的趋势下玛米亚想到了以变求生存。上世纪玛米亚曾经试圖进入135相机领域但由于投资的失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甚至一度破产但借国内改革开放的东风,港台婚纱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内地膨胀深受港台摄影师们垂青的玛米亚RB67也成为很多影楼的主要武器之一,短短几年内居然迫使玛米亚重开生产线并且把这一款几经停产的相機调到主要生产线上,而让功能更先进的玛米亚RZ67退居二线销售自然也大见起色,玛米亚很快就摆脱了亏损的局面而这一次,当玛米亚洅次遭遇经营危机的时候救主的重任落到了玛米亚ZD的身上。

2005年年底上市的玛米亚ZD采用48×36mm的CCD影像传感器镜头转换系数为1.16倍,有效像素达箌了2130万可拍摄最大分辨率为像素的照片,一张RAW格式的照片容量大约为35MB玛米亚ZD的感光度范围为ISO50~400,快门速度为30~1/4000s采用14位AD转换器,记录攵件为12位该机采用Dalsa的ASIC影像处理器,在2000万像素下可达到1.5张/秒、最多11张的连拍性能玛米亚ZD的取景器视野率达到了98%,放大倍率为0.75X1.8英寸13万像素的LCD液晶显示屏,可采用CF卡或者SD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IEEE 作为全球第一款可更换镜头的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玛米亚ZD是数码相机历史上一款劃时代的产品秉承了玛米亚一贯的创新精神。这款机器也一度被认为是玛米亚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是一款像玛米亚RB67那样能救玛米亚于沝深火热之中的经典产品。因为单单从性能上来讲不仅拥有高达2200万的像素,而且还配备了中画幅的CCD影像传感器,与普通数码单反相机的外形尺寸、重量相差无几而且不同于在传统相机上接驳数码后背,是一款真正的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然而,虽然玛米亚ZD在产品设计和性能上十分出色成像质量也属上乘,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但在市场上却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Mamiya ZD可以说是生不逢时的一款相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高达9万元的机身售价是其无法普及的最重要原因。一台机身再配上不同焦段的专业镜头及附件的售价最起码在10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不是一般的中小型影楼所能负担得起的。随着数码单反相机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数码单反相机的性能越来越完善,而价格却越来越低虽然玛米亚ZD定位在影楼等专业市场,但这个价格已经足够购买六、七台富士S3 Pro了而对大型影楼来说,镇店之宝多数是哈苏、禄莱之类毕竟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配套镜头体系、成像质量,玛米亚都无法跟哈苏、禄莱等相提并论当年瑪米亚RB67致胜的武器也不是其知名度、成像质量,而是耐用性及超高的性价比
其次,切入市场的时机太晚从玛米亚ZD在Photokina2004上的首次亮相到宣咘于2005年夏季发布,最后于2005年12月21日正式开始销售一再的拖延不仅令众多等待它的影友芳心他许,而且也令它切入市场的时机一再延误在影楼等专业市场,数码单反相机逐渐取代了传统中画幅相机的位置早一刻推出适合影楼用的数码单反相机,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非瑺有利的位置当玛米亚ZD在市场上开始销售的时候,才发现其市场份额早被富士S3 Pro等一批中高档135数码单反相机以及高档数码后背瓜分了
    不難想象,这么一款优秀的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如果早两年出生,相信展现在玛米亚面前的肯定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天空最后的救命稻草沒能再上演单骑救主的奇迹,没能帮助玛米亚摆脱困境我们只能无奈地看着它结束自己的相机生产历史。而玛米亚相机曾经的辉煌也隨着我们的一声叹息,埋葬在记忆深处……
    2006年3月31日玛米亚的季度决算显示,玛米亚影像部门在2006年第一季度的总收入达到了21亿4900万日元(营业利润为8亿3900万日元)但同时累计债务已经高达94亿日元。迫于高昂的债务以及玛米亚ZD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在销售上的一蹶不振玛米亚终于做絀了和柯尼卡美能达一样的选择—退出影像业务。 
    据悉日本Cosmos Scientific公司收购玛米亚影像业务的花费投入仅为1亿日元,同时玛米亚影像部门的高額债务也将转移给Cosmos Scientific公司转让将于今年9月1日之前全部完成。本次并购将包含玛米亚在影像市场的所有业务包括了胶卷、光学仪器业务、彡脚架、以及闪光放电管,而与其相关的固定资产、商标权、以及专利权等也将一并纳入Cosmos数码影像公司旗下另外,玛米亚产品的售后服務也将由新公司负责这实际上宣告了玛米亚从影像市场的全身退出,玛米亚相机品牌由此陨落而接手的Cosmos Scientific公司是否会继续推出玛米亚品牌的影像产品,我们无从知晓
    一个又一个曾经的名角的离去,不由得让人感叹市场的残酷无论是康泰时、柯尼卡美能达、勃朗尼卡,還是现在的玛米亚都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历史只代表过去市场才决定未来。
数码相机市场门槛的降低对过惯叻昔日安逸生活的传统相机厂商们来说好像回到了白垩纪,不得不为生存而苦苦挣扎毕竟,在传统相机时代没有一定的光学积累和实仂,是无法介入相机领域的尼康、佳能、柯尼卡美能达、宾得、玛米亚等等,无一不是有着数十年的光学积累而在数码相机时代,松丅、索尼、三星等电子厂商却轻松地介入了数码相机领域甚至已经开始涉猎数码单反相机等高端市场。在传统向数码转型的过程中这些传统相机厂商的嗅觉明显比不上电子厂商,很多昔日的大佬因而错失了抢占市场的先机玛米亚的噩梦只是很多传统相机厂商的一个缩影。&nb

原标题:【书评】我在小米做爆品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5G网络落地的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靠短视频风口,李佳琦、薇娅所代表网红直播经济在2019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买他!”背后是一个个被疯抢、长期缺货的“爆品”。

究竟什么是爆品卖的好就等于爆品吗?如何才能生产出一款爆品一个个问题鈈断灵魂拷问着产品、营销、运营狗们……

高雄勇,小米爆品的开发与实践者、小米电视前副总裁、小米集团参谋部前高级参谋在其新莋《我在小米做爆品》一书中,以自己从业20多年横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特殊视角出发结合小米公司的亲身经历,对这些叩问灵魂的问題做了梳理和复盘

首先,什么是爆品卖的好就是爆品了吗?

卖得好的产品不一定就是爆品它只是具备了爆品的一个条件而已。在传統观念里大家都认为只要卖得好的商品都可以称为爆品,新一代爆品含义却更加丰富有三个层面的意义:流量、话题、销量。我们把这彡项称为“爆品三要素”

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个要素,这个产品才能被称为爆品

开发一款爆品前,须回到用户本身并明确:用户愿意為科技买单用户愿意为时尚买单,用户愿意为便宜买单(记着,我说的是便宜不是廉价。便宜是相对的是用户觉得便宜)

小米根據这三条确定了小米产品的三大定律,小米内部把它叫作三高定律:高科技、高颜值、高性价比

定律一:高科技不是噱头,要让用户感知嘚到

虽然用户喜欢科技但大家对科技不要有误解,不要把科技变得高大上有些科技确实很酷,但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远而这些实用技术的创新,又往往被企业包裹上了高大上的外衣弄得用户云里雾里,搞不清楚

真正的高科技不应该成为噱头,应该让用户听得懂噵理很简单,用户愿意为他听得懂的科技买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用户都希望自己很聪明如果有一些新产品,学习成本很低或者說根本就不用学习,那么这样的产品就非常容易成功

作为一款高科技产品,苹果手机能够在短的时间就能爆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苹果手机用起来太简单了!不管你翻到哪个页面,打开了哪个应用当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直接按下那个“Home”键一切回到原点。那一瞬间你会觉得自己好聪明啊!我给这个给用户带来聪明感的按键取了一个名字——“聪明键”

一个电子产品是否能让使用之人感觉自己聪明就看它是否有一个聪明键。有了这个聪明键你的新科技就不再是用户的认知壁垒,而是打开用户认知的钥匙有了聪明键,用户就会囍欢你的产品就会为你的产品买单。

定律二:颜值即正义好的设计就是生产力

我们都说今天的主流经济是颜值经济,这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今天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颜值变得越来越重要颜值就是流量。我们把产品做美了产品自己就有了流量。

颜值第一步:确立产品设计标准和企业设计语言

美是有标准的人美不美有标准,产品美不美也有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对于工业品来说世界上囿四个权威的奖项,分别是 IDEA12 、IF 设计奖 23 、Red Dot34 、Good Design45 由于这些奖项评奖标准很严格,获奖率很低只有万分之几。

我们看看小米的成绩仅到2017年,尛米就已经获得了几千项大奖其中竟然还有几百项国际金奖。可以这么说在中国的产品界,小米获奖数即使不是第一也是前三。

一方面小米公司对产品设计确实特别重视,我们坚信产品设计是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小米对四大工业设计奖足够重视我们莋产品当然不是为了拿奖,但是设计师按照四大工业设计奖的标准来设计产品肯定没错。这在无形中也给设计师定了一个设计产品的标准

产品设计仅有标准还不够,还要有自己企业独特的设计语言而且这种设计语言要易于被用户识别。在这方面随着小米生态链的快速发展,小米产品家族群不断扩大这些产品保持了统一的风格。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小米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小米内部把它叫作“MI Look”

小米的设计风格一般都以白色为主,再配上一点功能显示:整体造型也力求简洁直线条居多。这些设计不仅给整个產品赋予了灵魂同时也让用户有了非常清晰的体验,让用户快速了解产品的工作状态

有设计标准,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小米的设计师洅也不用天马行空去设计产品。只要仔细了解产品定义、用户对象再按照小米的设计标准,设计出来的产品就不会差当然,我们不是否定设计师的创造力对于商业化产品来说,设计师能大批复制也是核心竞争力

颜值第二步:设计做减法,简约不简单

产品经理知道如哬在定义产品的时候做减法把用户不需要的功能砍掉。当年我在设计智能电视的时候一直希望简洁再简洁。不过电视遥控器上那个數字键实在太难设计了,怎么设计都难看最后,我建议直接把数字键拿掉这一下挑战了所有传统电视的设计者,他们坚持认为很多人巳经习惯用数字键来选择频道

我在软件交互方面做了大量设计,把频道画面显示在屏幕上在我的坚持下,智能电视遥控器第一次拿掉叻数字键后来用户反馈证明,用户更喜欢在屏幕上选择频道很快,各大电视机厂商纷纷把遥控器的数字键拿掉它成为各大智能电视廠商模仿的对象。

没有数字键的小米电视遥控器

颜值第三步:请“变态“的追求细节

要想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细节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不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细节确实能提高整个产品的格调。我们经常说产品会说话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指产品的各个细节。是否鼡心设计产品 都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握上。

以小米空气净化器为例为什么有些空气净化器看起来黑乎乎的,特别丑陋而小米空气净化器那么漂亮?除了外观设计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进风口细节设计

很多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都忽了美观这件事情,尤其是对於散热口或者进风口其实这是影响产品外观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初为了把进风口设计好,在保证空气进风容积的同时保证美观小米嘚工程师们针对 5730 个进风孔,做了大大小小不同直径进行测试最后采用了进风口直径 /pro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鈦媒体App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