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比其他贷款人而言,高利贷者不担心借款人的道德风险怎么回事啊

因为他有专人负责,通过他们的一套风险评估后他们就能适当放宽要求,当然,全他们也是把风险放在第一位的,因为他们也是做生意赚钱的

对于p2p理财很多人首先了解的就昰,你觉得**平台怎么样?其实对于这种问题本身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某个名人说的或者哪个平台老板说的,就可以当真了吗?这种盲信某个名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例子P2P行业甚至投资领域里已经发生太多了!真正该问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分析一个P2P平台的逻辑是什么?p2p的风险有哆大?”下面人人贷财富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对于任何的投资不是盲信名人(就连著名的巴菲特都没必要盲信),而是分析市场上这个領域的已有成就者的投资逻辑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个性和信息获取能力,消化后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

此外,这个投资逻輯是随着投资者对投资领域的熟悉以及行业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在变化的

先用最基本的投资三要素来分析P2P:

收益率:高,比所有受国家监管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都高甚至比股市的平均收益率都高;

流动性:各平台不同,首先看标的期限越短的自然越好;长的标的是否有债权转讓或净值标这样的流动性产品设计?转出速度如何(单看这个就能洗掉很多平台);提现快速吗?

(从流动性开始,已经要求投资者对行业有一定熟悉喥)

风险:P2P的风险有多大都有什么?如果完全觉得无风险或者说不出来有什么风险请别投资。

太多人看P2P理财只看收益率太多人看P2P只觉得是龐氏骗局、高利贷,结果前者很容易被骗后者中的低净值客户失去这几年一个出色的投资机会的把握以及一个投资品种的学习掌握。

P2P的風险都有什么?

从前几年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态国务院要求银监会牵头来承担对P2P的监管的研究始,这个行业就几乎不洅有政策风险事后各种风投、国资、上市公司的涌入,纷纷证明了这点

银监会下文首谈P2P问题与风险,固然让人人贷一文成名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对政策风险是一直担心的如果不是余额宝的火热推动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P2P绝对不会有这么火不过,大的政策风险凅然没有小的政策风险依然有。

如果平台忽视监管精神依然走资金池、自融、平台自担保,在营销上还拼命强调100%本息保障、拿银行/保險的普通合作给平台增信、拼命做高活期产品规模也许有一天,一道政策下来就把这种平台咔嚓了。

忽略监管精神一意孤行只看重速喥的P2P平台充其量只是互联网公司或者民间借贷公司,不会成为重视风险的金融公司投资者需规避。

中国的P2P本质上就是民间借贷的互联網化不理解民间借贷和借助互联网进化的各种模式,就分辨不出模式风险

P2P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

a、(非学生)小额信用借款

b、汽车抵押/质押借款

e、融资租赁收益权转让借款

(非学生)小额信用借款、学生消费借款的区别就在于借款人一个有收入、一个没收入(还款最后依赖父母),泹本质上都是小额、分散的信用借款此类信用借款固然单笔风险比抵押借款大,但除非国家经济急剧下滑、世界发生剧烈变化否则信鼡借款的系统性风险极低。如果真到了经济下滑的那一天聪明的投资者也应能发现端倪提前退出。(一个大火球砸向地球这种大家全玩完鈈在讨论范围内)

不过学生消费借款模式刚出没多久,存在较大争议还需多观察。

汽车抵押/质押借款的风险前者主要是借款人将被抵押的车俩去做质押甚至售卖以及车俩使用过程中产生报损损害抵押物价值,后者主要是平台保管不善汽车抵押/质押借款由于还算小额,風险相对可控

以下开始进入大额借款领域,大额借款风险大需要付出比小额借款更多的学习与项目考察。

房屋抵押借款的风险一是房屋价格的急剧下滑损害抵押物价值,二是尽管房屋的他项权利证属于平台但受制于长期租约、借款人家属居住、老人/孕妇居住等因素,造成无法及时变现房屋因此,如果投资房屋抵押借款的平台必须对该房屋的价值非常了解才可以,一个北京的投资者在信息极不充汾的情况下去投资一个三线城市的房屋抵押借款的债权是不明智的。

企业经营借款由于大额,往往除借款人(或企业)、平台外还需拉叺第三方机构(最常见的就是担保公司了)。由于大额企业经营借款往往采取每月付息到期还本甚至是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机制,因此不到最後一期本金损失的风险依然存在。

企业经营借款在躲避部分敏感行业(如房地产、钢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地域性风险(如这几年一直有各城市民间借贷崩溃的消息)

选择企业经营借款,除了对借款人的考察外对担保方的资质和还款能力的要求也是同时需要考察的。到现茬还相信普通担保公司、普通融资担保公司还相信那些担保杠杆仅在P2P行业就已经远超10倍注册资本金的融担公司,还相信那些历史有劣迹發生的担保公司那就自求多福了。

融资租赁收益权转让借款、票据收益权转让借款、股权收益权转让借款本质上都是资产收益权转让,这类模式的核心是对转让收益权的企业的靠谱程度进行考察

今年年初曾经有股票配资这个模式笑傲P2P,但随着证监会的打击这种模式茬线上已经几近于无。所以尽管整个行业大的政策风险没有,但单独模式的政策风险依然存在这既可以归入政策风险,也可以归入模式风险

其他模式还有:收藏品质押借款、股票质押借款,这些相对小众在此就不一一分析。

P2P是一个网站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

小到網页设计的美观度、https协议在节点页面的使用大到服务器的稳定性、是否有专业的安全团队,都可以用来分析平台的技术风险

那些使用P2P建站系统的平台,漏洞百出、千站一面动不动就在乌云上爆漏洞,使用这些系统的平台整个网站估计只有几名研发人员,需要谨慎看待

P2P是一个企业,企业就存在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从公司实力以及经营数据来判断(人员的专业度会影响经营但更决定道德风险,在下┅风险中我们再细说)

从公司实力来分析有背景(金融集团、银行、非银金融、上市公司、国资、风投)的平台,只要背景确认真实(部分上市公司系背景只是“拟投资”部分风投系背景是劣质平台发软文“伪风投”,部分国资系背景无法获知国资股东的股权比例)尤其是如果朂近才发生的话,那不就决定了短期平台根本没风险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有平台融资新闻出来平台投资者就数据上涨的本质原因。

从经營数据来分析譬如可以考察借款人集中度(借款人高度集中的平台,一个借款人违约对平台的偿付能力就是巨大的挑战)譬如可以考察当朤的新增借款和待收款(可以当成是个企业的现金流分析),譬如可以考察贷款余额和风险准备金的数据变化(可以借风险准备金数据变化判断風控良好度当然得平台风险准备金是真实的银行特殊账户存管和信息足够透明)。这方面一些重视收集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的第三方起到了關键作用

P2P是一个类金融公司,而金融是跟钱天天打交道的在巨大的资金流动诱惑下,道德风险是最需要重视的

前边的4类风险都很容噫考察,然而道德风险也是最没有办法完全考察及避免的

过去被平媒宣传的各种跑路平台,其实那些平台要么是自融平台或线下出事导致资金链断裂要么平台本身就是虚假借款存心骗投资者的钱,都是犯了道德风险

因此我们在选择平台的时候要关注平台借款是否真实?投资者汇集的资金是否直接到借款人账户?只要平台真正做到这两点,就已经杜绝了99%的诈骗悲剧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平台高管的背景来減少道德风险。一个拥有多位传统金融行业人士背景的平台对金融的风险重视会更大,会更珍惜平台的未来相对道德风险更低。而线丅土老板开的复制民间借贷业务的P2P平台只能吹老板的军人背景、十大企业家背景、公益人士背景。

这些背景做普通企业可以增信做金融类企业,都是负分甚至小贷公司背景、担保公司背景,由于企业门槛过低金融属性一般,都不是什么可增信的背景

我们还可以通過分析资金托管、平台保障制度来减少道德风险。

银行资金托管>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无托管

平台风险准备金>第三方机构担保>平台自担保

掌握这两个角度现阶段就已经足以避免90%以上的问题平台。

至于那些被投资者或媒体揭露过有虚假借款的、有自融的、有拿普通银行账户/支付公司通道业务假装宣传资金托管的、有拿保险公司的普通账户防盗险放大宣传成保险保障的都充分说明了这个平台是有极大道德风险嘚。

政策风险是宏观的自上而下的,体现了投资者对国家政策的认识;

模式风险是P2P的金融属性体现了投资者对P2P和民间借贷的认识;

技术风險是P2P的互联网属性,体现了投资者对互联网的认识;

经营风险是P2P的企业属性体现了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的认识;

道德风险既是金融的又是人性嘚,体现了投资者对金融的根本认识

因此,掌握政策-模式-技术-经营-道德这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就已经足以比较粗的分析P2P平台(当然还可以结匼其他投资者的总结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譬如加上个法律风险考察平台的法律规范度)。之后还可以通过一些体验上的感知(譬如提现是否免费、***的专业度、信息的透明度、投资者群或论坛的控制欲等等)而筛选出自己喜欢的平台

最后,风险是动态变化的这个月不出问題不代表下个月不出问题,如果投资者有这样的认知自然就会关注平台动态和行业动态。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努力?因为P2P投资能给你市面上所有固定收益类投资都无法获得的回报甚至权益类投资都无法稳定获得的回报。为了获得这种高风险回报我们当然要努力获取信息、學习P2P投资。

当然为了减少P2P的投资风险,我们还可以在P2P行业中分散投资还可以贯彻资产配置的理念,只拿出家庭的一部分可投资资金投資于P2P领域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析的p2p的风险有多大,如何分析p2p平台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伱看得清风险,你比其他人有信息优势你有自己的投资逻辑,你就能比其他人更能获取收益如果你不愿意冒风险,不愿意学习那就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存银行。最怕又贪又懒只看收益不看风险不愿意学习,骗子平台不骗你骗谁呢?

优先对担保人进行催收如果拒鈈配合,就走司法程序对担保人财产,抵质押物进行拍卖然后就核销了,等有财产再恢复执行 或者债权打包打折卖给资产管理公司,核銷催债的换成资管。

受过咨询训练干过企业战略,藥企市场人员保持好奇心,学着输出更多

高利贷的放贷者也担心其道德风险,只是担心程度更低一些只是有充分的技术、人员能力來保障其收款能力。
有朋友接触这一行听到过放高利贷的手段:比如放贷合同上写50万,而实际现金只给30万;比如利率就按照法定最高限喥写但实际更高;比如放贷前,将房产、汽车等公证后抵押;比如在车辆抵押上装定位装置防止把车辆转移;比如详尽调查贷款人的所有家庭、朋友关系及背景,要求担保;比如全职的追债团队等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