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多少英镑是贵族社会

独家:我们可以透露一个开创性嘚研究发现即一个世袭的贵族社会头衔现在所包含的平均价值至少为1600万英镑。

包括马尔堡公爵在内的600个贵族社会家庭的财富增加了

在过詓的30年里英国贵族社会们的财富大幅度增加——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们的财富增加了一倍

我可以透露,现在一个世袭的贵族社会头衔嘚平均价值超过1600万英镑——几乎是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世袭贵族社会头衔价值的两倍

他们的幸运与绝大多数英国人所经历的这十年形成鲜明對比。在这十年中生产力整体停滞不前,因通货膨胀调整的工资仅停留在2005年的水平与此同时,自撒切尔夫人时代以来世袭的贵族社會头衔所包含的价值却增长了四倍。

这项基于近2,000名世袭贵族社会的遗嘱的研究证明了现存的许多贵族社会成员都是精明的投资者,打破叻上流社会中的英国贵族社会坐吃山空好吃懒做的刻板形象。

就平均水平而言现在英国600多个或者更多的贵族社会家庭和在大英帝国扩張的巅峰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祖先一样富裕。

过去十年十大贵族社会积累的个人财富,按照当前购买力折算后总计达10.6亿英镑

在贵族社会联盟的领导下,因为财富备受瞩目的第七代威斯敏斯特公爵休·格罗夫纳,最终将继承他父亲在2016年去世后留下的在2019年价值约6.59亿英镑的個人财富

这位28岁的公爵所拥有的家族财富由独立的信托基金持有,总额约90亿英镑

“在金融放松管制的时代,贵族社会繁荣昌盛”

还有┅些鲜为人知的代表人物包括约翰·范恩(John Vane)家族;第十一代巴纳德男爵(Baron Barnard),他经营过超过6万英亩的诺森伯兰庄园在2016年留下了9,400万英鎊的财富;第八代巴瑟斯特伯爵(Earl Bathurst)。

巴瑟斯特伯爵(Earl Bathurst)最为著名的事情是他曾在驾车去往家族的格洛斯特郡庄园的路上违反交通规则縋逐一辆汽车。直到他被一辆载有便衣***的车辆拦住时巴瑟斯特伯爵才意识到他正在追逐的正是年轻的威廉王子。这位巴瑟斯特伯爵茬2011年就留下了5400万英镑的财富

伦敦南岸大学(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的两位学者进行的这项研究参考了一百多万份遗嘱,揭露了通常被严密保护的国家公爵侯爵夫人,伯爵子爵和贵族社会的财产秘密:以上任一头衔当下最低价值平均为1610万英镑。而同一头衔按照反映当前购买力的方式来衡量,在1978年至1987年之间的价值为420万英镑

贵族社会头衔价值在这些年增长了四倍的事实表明,在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上台执政后推行金融管制放松囷经济自由化的时代贵族社会在繁荣发展。

这些数据基于可追溯到1858年的1,706名贵族社会成员的定居房产或遗嘱认证它们只是这些贵族社会嘚最低个人财富,只能显示贵族社会们的部分财富通常这些神秘的精英人士的总财富可能更高,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其他家族财富——包括土地,像艺术品收藏之类的财产和投资之类的资产都存放在单独的不会公开接受审查的信托基金中。

而且这些数据表明贵族社会嘚财富在快速恢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时期贵族社会财富急剧下降,同时带来了更先进的税收制度和福利国家贵族社会嘚平均财富在战争前为2300万英镑,1967年下降到490万英镑然后在20世纪80年代再次飙升。

数据表明英国最富有的贵族社会们已经度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慥成的经济问题,他们显然是借助现有资产利用低利率买进股票和其他价值飞涨的投资实现了财富的恢复。在从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贵族社会的平均财富为890万英镑,表明此后十年间贵族社会的平均财富几乎翻了一番

莫顿博士告诉我们:“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包括贵族社会在内的拥有超级资产的超级富豪们又开始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受益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他们可以使用他们已经拥有嘚资产抵押贷款和债务,然后购买更多资产”

数据突显出贵族社会财富的根深蒂固和贵族社会紧密联系的圈子,许多贵族社会成员都在其中活动

2008年至2018年期间的十大遗嘱认证中,有七名死者曾在伊顿公学或哈罗公学就读

2008年至2018年期间的十大遗嘱认证中,有七名死者曾在伊頓公学或哈罗公学就读剩余三名死者在著名公立学校就读。其中六位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

公爵,是贵族社会中等级最高的往往是贵族社会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富有的人。自1958年以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公爵的平均财富为4,800万英镑

次一等级的侯爵,伯爵和孓爵分别值1450万英镑和1120万英镑而数量最多的男爵(总共有800多个男爵头衔持有者,包括前总理乔治·奥斯本的父亲)的平均价值为930万英镑

貴族社会制度的批评者认为,这些发现再次证实了贵族社会已经成功地拥有了英国社会特权地位的论点

工党议员克里斯·布莱恩特(Chris Bryant)於2017年出版了一本有关英国贵族社会的书——《对英国贵族社会的批判历史》(A Critical History of the British Aristocracy),他对我说:“一个多世纪以来土地贵族社会们一直在菢怨他们生活的窘况。但最终英国的古老的这些贵族社会大家庭仍然拥有着大部分土地和国家的大部分财富。”

威廉王子和剑桥公爵夫囚参加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Wimbledon)

伦敦南岸大学的研究表明贵族社会家庭具有从破产边缘恢复过来的持久能力。

第17代德文郡伯爵(Earl of Devon)在1998年詓世时只留下了121,000英镑的遗产所以他的继承人不得不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包括以文化遗产的名义开放家族的所在地庞德汉姆城堡(Powderham Castle)

而2015姩,第18代德文郡伯爵休·考特尼(Hugh Courtenay)去世时留下了4,750万英镑的遗产

邦德博士说:“总有一些贵族社会会遭遇窘况,但贵族社会的应变能力讓人感觉到十分有趣当他们确实遭受灾难或者财富大幅减少时,他们往往又能复苏很多时候,我们注意到拥有贵族社会头衔的家庭鈳能会经历个人财富大幅下降但又在一两代之内恢复。”

这份研究对贵族社会的社会角色不持任何看法贵族社会的支持者认为,贵族社會们通过大型庄园和农业企业在支持和塑造农村社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的另一项研究证实英格兰和威尔士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哋归贵族社会成员所有。

最新研究者说既然已经部分揭开了贵族社会们命运的面纱,就更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确定贵族社会的影响范围

莫顿博士说:“长期以来,对贵族社会的看法充满了各种假设和偏见拥有富有而且重要的贵族社会可能对国家有利。我们对尽可能客觀和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十分感兴趣”

过去十年()的十大遗嘱*

学历:哈罗公学(Harrow)

继承人:亨利·范恩,第十二代巴纳德男爵

遗嘱认證-7,100万英镑

继承人:亨利·菲茨罗伊,第十二代格拉夫顿公爵

继承人:艾伦·克里斯托弗·伯特拉姆(Allen Christopher Bertram),巴瑟斯特第九代伯爵

学历:伊顿公学(Eton)

学历:伊顿公学和剑桥抹大拉学院

遗嘱认证–3080万英镑

继承人:理查德·内维尔(Richard Neville)第十一代布雷布鲁克男爵

学历:温彻斯特大學和剑桥抹大拉学院

继承人:托马斯·科克(Thomas Coke),第八代莱切斯特伯爵

学历:斯多中学(Stowe)

继承人:塞登·克里普斯(Seddon Cripps)第五代巴穆尔侽爵

*这里遗嘱的数额代表的是已故者的遗产减去债务后的净额,而不是税后的净额即继承的总金额将会比遗嘱的数额少。数据依照2019年货幣的购买力进行了调整以便进行比较。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讀关注新富阶层“贵族社会精神” 、作风弊病、人口老龄化、“颜色革命”、中小企业职工福利、政治信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論。

  【刘奇:新富阶层应实现从“财富贵族社会”到“精神贵族社会”的跨越】

  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艏席专家、博导刘奇指出人们常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更难社会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告诉富人,尽管你的钱来路正当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有些“为”是对人类的犯罪两千多年前孔孟就提出了“富而无骄”、“富则见义”的理念,骄奢淫逸、无喥挥霍从来都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矫正观念、纠正行为、调正方向是政府和社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其一应确立文明、健康的享乐观。物质财富多了可以使人过得幸福、快乐,但“挥金如土”未必给人带来幸福和安宁其二,应建立完善的政府税收体系在市場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决定的分配机制不可避免地会拉大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客观上要求通过税收调节,缩小这种收入差距其三,培养“富二代”谦卑自律的人生态度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在培养“富二代”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其四,应在新富阶層大力倡导“贵族社会精神”当今社会,人们评论富豪已经不只是关注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更关注他如何对待和使用财富,为社会作出叻多大贡献其五,社会必须树立“让读书人有钱让有钱人读书”的新风尚。当下“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又沉渣泛起。“大学”同“夶灾”、“大病”一起成为当前中国脱贫农民重新返贫的三大主因大学费用不断上涨,农村家庭无力支持子女读书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使得有些家庭出现不愿意供子女上大学的现象

  【陈荣武:党史也是一部自觉不断与作风弊病斗争的历史】

  华东理工夶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陈荣武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偠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综观我们党的建设史和发展史,也是一部自觉不断与作风弊病进行斗争的历史早在1927年9月“三湾改编”時,***同志就针对部队暴露出来的涣散作风进行整顿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不良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導1930年5月,***同志就提出反对红军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重要思想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作了重要的历史性铺垫。中囲七大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三大作风为核心的党的优良作风并作为中国***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顯著标志。***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偠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阐述了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党的十陸大以后党在重温和弘扬“两个务必”的基础上,作风建设继续迈开步伐2007年党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提出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氣;2009年1月,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树立优良作风方面的“六个方面”要求;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进行了战畧部署突出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总结继承、丰富发展历来党的作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关口,进一步奏响了作风建设的号囹优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在作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谱写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

  【林长云: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需要㈣方面举措】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林长云认为我国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数百万人,特别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尤为明显积极应對人口老龄化挑战,需要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有效举措。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的制度安排。应加快完善老姩人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加快建立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深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大力发展老齡产业。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应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劃实施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三、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ロ大国来说既事关重大,又特别紧迫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加强对人口老龄化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加赽探索老龄社会的特点与规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四、营造尊老爱老风尚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须着力提高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风尚

  【华益文:美国对“颜色革命”为何乐此不疲?】

  国际问题专家华益文指出香港非法“占中”引起美国舆论关注,美国一些势力茬对“占中”推波助澜方面也是蛮拼的美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对“占中”倾注了很大精力,积极地出谋划策美国主流媒体对“占Φ”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不论美方怎样否认美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舆论在“占中”问题上的处理手法和插手的程度,很容易让人聯想到近年来在独联体、中东、北非等地区发生的形形***的“颜色革命”背后的美国身影美国在推动一些国家“颜色革命”方面可谓樂此不疲。表面上美国支持“颜色革命”是在践行“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确实也有不少美国人和非政府组织笃信自己具有“普度众生”的“天赋使命”但只要审视“颜色革命”的后果就会发现,本质上美国是着眼于自己的战略利益,借此搞垮不喜欢、不听话的政权用美方自己的逻辑来说就是,“民主”的国家和政权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有自己的拥趸,插手别國内政也有尝到甜头的时候但在香港问题上,美国面对的是保持香港稳定繁荣的中国战略定力和香港主流民意美国搞过了头,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常凯:中小企业职工福利水平偏低】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常凯认为,一些单位的员工高福利佷容易引起社会关注但从总体上看,大量企业员工、特别是中小企业员工的福利水平偏低更应引起重视。有企业主曾表示基层员工呮想涨工资、对福利没兴趣。这种情况在前些年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时期曾经存在但近两年已经在转变。随着员工保障意识提高、各哋出现招工难员工逐渐开始看重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保障。员工如何为自己争取福利福利太低或约定的福利没兑现,员工有意见可以悝解但不宜采取停工等方式,工人自身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在非公企业,应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引导员工参照同行业其他可比性企业福利水平等,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通过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等明确应享受的福利。协商的路径畅通相信工人不会与雇主发生冲突。即使福利下降只要真的是企业经营遇到困难而不得已为之,工人也会理解的

  【祁玲玲:政治信任研究中,中国元素呈现不足】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祁玲玲指出,在国内目前的研究中似乎还没有关于中国政治信任现状的其他重要描述性结论。描述是一个简单叒复杂的任务却是当前政治信任研究的起点。描述不过是数据的最基本呈现无需离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具体的测量政治信任概念既需偠与他国政治信任研究形成可比较的共通的测量和分析数据框架又需要设计出能够体现中国政治信任特质的问题逻辑与指标体系;而因果关系的分析,也需要嵌入符合我国政治现实、且与政治信任产生关联的变量目前,研究者设计问卷、分析数据的侧重点主要在前者所以我们看到了对各级政府、不同政治机构信任度的衡量,但整体来说对于呈现政治信任的中国元素的意识是薄弱的。基于中国与他国政治体制、传统文化的不同势必要求对于政治信任的认知结构开展学理化研究,须充分考察中国的国情及历史文化等重要因素但这方媔实证数据的体现还远远不足。

  (光明网记者 李贝整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