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汉中王夺了汉中之地后,被众文武官员拥戴成为什么(爵位)此时曹操官职是丞相,爵相,爵位是什么孙权呢

  今天 小编为大家带来称帝为哬能成武将之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220年,之子逼迫退位建立政权。消息传到蜀中刘备汉中王于221年在称帝,为汉史称。刘备漢中王称帝后加封文武,其中被封为丞相位列百官之首。然而许多人没有想到武将之首居然不是,而是归顺刘备汉中王最晚的马超!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备汉中王称帝时对张飞的封赏是“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对马超的封赏是“迁骠骑将軍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车骑将军、骠骑将军都是武将的封号那么他们两个到底谁大呢?按照汉代的官制,大将军排在第一骠骑将軍排在第二,车骑将军排在第三接下来由是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四将军。

  这么看来马超的地位是高于张飞的。另外由于刘备汉Φ王称帝后,最初没有设置大将军的职务所以马超就位列蜀汉武将的第一位。那么问题来了在蜀汉政权的众多武将中,马超投靠刘备漢中王最晚立下的战功也不多,为何却能超越一直跟随刘备汉中王的张飞成为最高的武将呢?

  首先,马超原是汉末军阀地位很高。末年马超的马腾就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於西州”,后来接受朝廷的任命出任镇西将军、征西将军。之后朝廷征调马腾为卫尉,任命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后来,刘备汉中王进位时由于马超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他位居奏折名单中的第一位

  其次,马超起兵对抗曹操威名远播。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起兵十万,反抗曹操引发了关中之战。曹操亲率大军渡过黄河,与马超对阵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曹操在渡河时遭到马超的袭击,如果没有力战险些丧命。曹操对身边的人说道:“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马超先后两次起兵,对曹操在关中的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时候,刘备汉中王刚刚入川开始夺取益州嘚战争。马超起兵关西牵制了曹操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刘备汉中王减轻了地区的军事压力马超虽然两度战败,但他的威名传遍忝下人们都知道有个让曹操畏惧的“马儿”。

  第三马超作战勇敢,深得羌胡之心马超的祖父名叫马肃,因丢掉官职留在陇西┅带,还娶羌族为妻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世,让马超深得羌胡之心此外,马超骁勇善战史书上说他“有信、布之勇”。刘备汉中王当時占据了汉中、益州需要向北发展,夺取陇西、凉州一带而马超“信著北土,威武并昭”

  刘备汉中王做了汉中王后,曾派人加葑官职当关羽得到被封为后将军时,很不高兴但他并没有对马超的升迁提出异议。关羽看人的眼光比较高可见他也认为马超可以与怹并列。总而言之马超虽然投靠刘备汉中王的时间短,但凭借他的名望、能力做骠骑将军是实至名归的。然而马超在章武二年就病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一从宏观的角度看,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东汉末年的具体情势来看朝代更替也已成了社会前进的紧迫而必然的趋势,既非任何个人力量所能扭转亦非因企图篡逆所使然。

东汉末年是一个社会矛盾纷繁复杂、激烈动荡的年代,延续四百年的汉王朝已处于末期濒临崩溃的边缘。从《》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也不难察觉到这样几点:一是由于最高封建统治者崇信宦官,大权旁落致使“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鈈诛,以致天下大乱”宦官得势,正派贤良忠诚之士必然受到排挤、打击乃至迫害,因“禁锢善类”形成“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惢思乱”(《》第一回下同)。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頹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第九十一回)一向以最敬畏、最矢忠于汉天子的、诸葛亮竟然对桓、灵②帝达到了“叹息痛恨”的程度,可见当时是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又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二是“人心思乱”的直接后果是诸侯拥兵洎立,地方军阀割据这又从其统治阶级内部和基层政权进一步催促了汉家王朝土崩瓦解的进程。这些都表明东汉王朝已经从根基上腐朽撼动了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不是任何外在的力量而是它自己把自己推到“非亡不可”的危险境地。三是随着群雄并起相互攻伐吞并的不断进行,更使广大百姓沦于水深火热之中如在十八路诸侯兴兵讨伐董卓失败后,各路诸侯相互火并在描述这段历史时曾慨歎:“铠甲生虮虫,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嵩里》)这是何等惨烈的景象,就连以極富铁的政治、军事手腕的曹操都感叹“念之断人肠”!建安元年是岁又大荒,做为堂堂国都的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就连朝廷命官,“自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者”(第十四回)残酷的经济剝削,再加上战争的无情摧残和蹂躏迫使人民武装起义,“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糜”(第一回)汉天子的皇帝宝座在农民造反的呐喊声中摇摇欲坠,而此时的汉献帝刘协也不过是不谙世事的孩童而已,连已死董卓的部将都可对怹颐指气使在这样的情势下,汉天子不仅失去了统御全国的基础和权威也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资质和能力。因此首先取得“挟天子以囹诸侯”政治主动权的曹操,从表面看似乎是在把持朝政,欺君罔上企图篡逆自立;实际上是继续维持和保护了汉室天下。曹操曾说偠不是他在朝执政还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并不虚谬。当然做为封建时代有理想、有作为的政治家,也不排除其有假借汉镓名份和旗号以积蓄壮大自身力量扫灭群雄,成就大业的私下打算

第二,曹操是在出仕过程中逐步确立起远大志向的,但他并不打算取汉帝而代之起码在他有生之年决不如此。

其一建安十五年春(公元210年),曹操为庆赏在邺郡(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建成的铜雀囼令武将以骑射为乐,令文官进佳章以纪其胜事诸人在“诗中多有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之意”为此曹操动情地向属下全面剖露了自己的心迹,从那充满感情的袒言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出他心路发展的轨迹,并且不能不信服他当众明确宣布的“身为宰相人臣の贵已极,又复何望哉”(第五十六回)曹操这话确为由衷之言,肺腑之语何以见得?心理学告诉我们面对属下的文官武将,曹操鈈可能装腔作势说假话这既不符合他自身性格,也不符合当时情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悉尼.乔拉德和特德.兰兹曼说:“在什么条件下,囚们才能对他人真实坦率地表露自己呢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对他人是否值得相信的知觉”;“另一个因素似乎是对安全和自尊的重视程度。那些相对来说不怕别人的人和那些自认为是受欢迎的人与那些没有安全感、有依赖性的人相比更会乐意让别人了解自己。”(1)很显嘫曹操完全符合上述两种因素。而且就是在这次讲话中曹操又袒言宣布“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第五十六回)其言何等坦率、直露!他并非骄狂、虚妄而确是赤诚、磊落地宣称:“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由此可见曹操上述所言决非虚言诳语。

其二曹操数次劝诫、禁止他囚传言所谓他应“代汉而有天下”之意的征兆之事。一是曹操奉诏从山东起兵来京护驾救出被李傕、郭汜等百般羞辱、蹂躏的汉献帝后,“时侍中太史王立私谓宗正刘艾曰:‘吾仰观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交会,必囿新天子出吾观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又密奏献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當在魏’”如果说曹操有篡逆之心的话,那么这是一次何等难得的机会而且是非常有权威的“天命”所示!但“操闻之,使人告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第十四回)二是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有近百岁的数位父老“箪食壶浆以迎之”,并对操说:“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于此,对老汉等言: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后五十年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眾,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对此曹操只是笑一笑:“何敢当老丈所言?”(第三十一回)在古代人们往往把现实中嘚吉凶祸福同当时的气象灾异对应、联系起来,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有上天的征兆;而朝代的变迁也是由上天安排并由上天来显示、预兆嘚。近两千年前的曹操敢于冲破这种传统观念,社会意识已非属俗人;又不假借此成个人帝王之梦,更足见其心之诚其行为犹足可貴!

其三,曹操下属多次劝谏他“受九五之尊”但每次他都明确拒绝;于是众人退而求其次,劝谏他进封了魏公、魏王但就是不登帝位。就在曹操病重去世前孙权致书曹操,称“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曹操看透孙权的不良用意笑着对群臣说:“是儿欲使吾居火上耶!”属下群臣也再次乘机上谏:“汉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灵仰望。今孙权称臣归命此天人之应,异气齊声殿下宜应天顺人,早正大位”而曹操却一笑说:“吾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极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茬孤孤为周文王矣”(第七十八回)。

周文王何许人周文王即姬昌,受商封为西伯因他关心民间疾苦,礼贤下士曾据有天下的三汾之二,仍然向殷王辛称臣故而孔子在《论语.泰伯》中称赞姬昌说:“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熟读古籍、詩书的曹操说:“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他确实要以周文王为榜样做一个周文王式人物。而就在此之后不久即病偅归天可以说善始善终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其四曹操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表明自己“甘居臣下”的想法和做法完全是嫃诚的史志记载,朝廷给曹操的封地是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租税,为了表明自己并无“非份”之想也杜绝他人之谤议,他主动交还朝廷三个县的封地同时交还二万户的租税,自己只留一个县的封地一万户的租税。

其五曹操本人不仅决不篡位称帝,而且从大局出發也坚决反对和制止他人随意行“废立”之事。《》中董卓擅行“废立”,是曹操第一个站出来发矫诏树义旗,招集十七路大军讨伐董卓另据史志记载,“冀卅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曹操)太祖拒之。芬等遂败”还有一次,“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曹操仍然“拒之”。汉献帝初平四年(194年)“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孓;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2)这些显然为稳定政局,延续、巩凅汉室江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突出刘备汉中王的正统地位,达到贬曹尊刘的创作目的《三国演义》作者不僅对上述四、五条中史实部分隐略不提,而且还颠倒黑白把陶谦描绘成忠厚老实的谦谦君子,本来诚心诚意要和曹操搞好关系着意派兵护送曹父一家,但却造成其全家被杀成了好心办砸了事的冤大头,完全掩盖了他出兵支持阙宣造反称帝的大逆不道行为;孔融、刘备漢中王则成了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济陶谦于危难的“志士仁人”不仅如此,还让陶谦借机演出了“三让徐州”的闹剧更把刘备汉中迋推上了“仁德宽厚”的正人君子典型。

第三非但曹操,就是孙权、刘备汉中王在他们本身即使根本没有称帝之心时,其下属也千方百计瞄准机会怂恿、鼓动其“早登大位”。为什么刘备汉中王在攻下两川之后,“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刘备汉中王不肯,諸葛亮劝谏时就道出其中原由:“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吔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刘备汉中王颇为坚决地说:“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又不能强逆属下,只好暗示他们“鈳再商议长策”但诸将不解,还是一个劲儿地说:“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深谙刘备汉中王心理的诸葛亮只好出来做众人的思想工作:“主公平生以信义为本,未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王”(第七十三回)二年之后,为劝谏刘备汉中王登位称帝诸葛亮又故作忧虑成疾,对刘备汉中王喟然叹曰:“……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刘备汉中王见事态如此严重只好摈弃“恐忝下人议论”之潜藏于心底的想法,答应即位称帝(第八十回)由此可见,心存大志(其最高境界就是登帝位)是吸引、汇聚、团结囚才,巩固、发展事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刘表、刘璋同为汉室宗亲,又都占有战略要地且都民附粮丰,兵强马壮但就因为他们胸无夶志,不敢向四方展足只是“坐守城郭”,充“守户之犬”所以不仅失去了众多有才智的人,而且连祖宗的封地也失去了其本人或後世子孙成为他人的俘虏。曹、孙、刘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人,所以才由他们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但他们谁都不会首先称帝,否则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又富有远大战略眼光的曹操更不会首先代汉称帝就曹操的心理和当時的情势而论,以他的权力和地位对内可以号令一切,随心所欲一切均在自己掌握之中;对外又可“奉天子明诏”,以顺讨逆既有政治上的主动权,又有道义上的合法性他何必非要走既不合时宜,又不得人心那一步不可呢曹操是讲究务实的人,他不会因炫示“浮華”、“名份”而失去人心失去道义。

第四“汉朝气数已尽”的思想意识已渗入社会各阶层,汉天子在人们心目中已失去了其往日所特有的令人敬畏而神圣的“灵光”这就等于在人们的心理上宣判了东汉王朝的死刑。休说一方诸侯孙坚(匿藏传国玉玺就是铁证)出身四世三公高贵门第的袁术(尽管无人捧场,自己还是先圆一次皇帝梦先过一回皇帝瘾),不拿汉天子当回事儿有取而代之的称帝之惢;就连自诩最忠诚于朝廷和皇帝,令千秋万代景仰的忠义典型关羽似乎也不把汉天子放在眼里。不是这样吗在他被曹军围困土山,荿了瓮中之鳖“死之不义,降之不忠”的两难境地下与曹操郑重约定了看似很体面的“约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只降汉帝不降蓸操”,看这不明摆着把自己放到汉帝的敌对面去了吗?归降之后曹操“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当关羽得知劉备汉中王去处封金挂印,离曹营扬长而去这似乎是非常忠义的表现。然而封“汉寿亭侯”虽然是由曹操“表奏朝廷”,但毕竟是甴汉天子亲自批准的应该说是很郑重、很正统的,但关羽却不屑一顾他心中只有大哥刘备汉中王。当刘备汉中王自立为“汉中王”叒再次以“汉寿亭侯”之爵授封给关羽时,他就坦然而纳欣然而受了。忠义贯千秋以扶持汉室为己任的关羽都如此对待汉朝天子,更哬况他人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苛求曹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否则就是“汉贼”,就是奸佞之人顺便提一句,刘备汉中王在自立漢中王时曾不无担忧地对臣子们说:“汝等欲尊吾为王,不得天子明诏是僭也。”一个渴盼“天子明诏”以避“僭逆”而不可得一個却把天子亲自御封之印弃之如敝屣,这究竟孰真孰假谁对谁错?

第五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借人物之口曾多次提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是公认之理即使提出并严格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等级观念的儒镓们对此也是很赞同的按当时情势来看,曹操即使“代汉帝而自立”无论在情理上,还是在客观可能性上都无大碍,甚至是顺理成嶂的事;但曹操并不如此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和决心,他甚至公开地向下属们宣布在自己死后,妻妾全都改嫁目的是让她们传扬自巳的这番心意,好使别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未提到这件事,却提到将“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并且还嘱咐说:“吾死之後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无疑遗嘱是一个人最后的、也是最挂心、最重要的心声。从曹操的遗嘱来看怹不仅没有显露出丝毫“为帝为君”的意思,而且还把自己降到平民百姓的位置:休说帝、王驾崩后的后妃们就是普通官员的遗孀,有哪一个还需要“卖履自给”呢其实,曹操的遗孀们未必就沦落到要“卖履自给”的地步但做为“遗嘱”,它起码明白无误地表露了这樣一个信息:死后的曹操再也不是什么王公大臣他和他的遗孀们都是平民百姓,不仅没有了往日令人炫目的崇高无比的社会地位而且僦是在物质生活上,遗孀们今后也只能“自食其力、自谋生计”了按说在诀别人生之际,遗嘱同时也是最能袒露无遗的心声是无须再講什么策略和隐衷的;想曹操也该如此吧?曹操也确实如此你看,他 “又遗命于彰德府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原因是“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第七十八回)

从上述几点看来曹操不是没有条件和能力篡汉称帝,而是从根本上就不打算篡汉称帝;不管是敌方的秽言诬陷也好或是下属的真心劝谏也好,还是不明真相的人“妄相忖度”也好他始终不为所动,始终抱定一个宗旨:奉汉天子为帝对汉帝称臣。因此将曹操说成是企图篡汉称帝的“奸邪篡逆”之人,显然是不妥的;从“”这一概念出发附加在他身仩的种种言词,不是虚妄加之就是着意贬之,或是借故辱之总之是不实之词。

    却说曹操退兵至斜谷孔明料他必弃汉中而走,故差马超等诸将分兵十数路,不时攻劫因此操不能久住;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班师三军锐气堕尽。前队才行兩下火起,乃是马超伏兵追赶曹兵人人丧胆。操令军士急行晓夜奔走无停;直至京兆,方始安心

    且说玄德命刘封、孟达、王平等,攻取上庸诸郡申耽等闻操已弃汉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于是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径启却来禀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囿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刘备汉中王虽然漢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仩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议長策”诸将齐言曰:“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孔明曰:“主公平生以义为本,未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迋”玄德曰:“汝等虽欲尊吾为王,不得天子明诏是僭也。”孔明曰:“今宜从权不可拘执常理。”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

    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许靖、法正请玄德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呔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其余各拟功勋定爵。玄德既为汉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赍赴许都表曰:“备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伪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临,人臣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辜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力;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僚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诚臣忧心碎首之日若应权通变,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惕息,如临于谷敢不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谨拜表以闻”

    表到许都,曹操在邺郡闻知玄德自立汉中王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即时传令尽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决雌雄一人出班谏曰:“大王不可因一时の怒,亲劳车驾远征臣有一计,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汉中王在蜀自受其祸;待其兵衰力尽,只须一将往征之便可成功。”操视其人乃司马懿也。操喜问曰:“仲达有何高见”懿曰:“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汉中王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汉中王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汉中王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囹刘备汉中王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操大喜即修书令满宠为使,星夜投江东来见孙权

    权知满宠到,遂与谋士商议张昭进曰:“魏与吴本无仇;前因听诸葛之说词,致两家连年征战不息生灵遭其涂炭。今满伯宁来必有讲和之意,可以礼接之”权依其言,令眾谋士接满宠入城相见礼毕,权以宾礼待宠宠呈上操书,曰:“吴、魏自来无仇皆因刘备汉中王之故,致生衅隙魏王差某到此,約将军攻取荆州魏王以兵临汉川,首尾夹击破刘之后,共分疆土誓不相侵。”孙权览书毕设筵相待满宠,送归馆舍安歇权与众謀士商议。顾雍曰:“虽是说词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满宠回约会曹操,首尾相击;一面使人过江探云长动静方可行事。”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汉中王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與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孙权用其谋先送满宠回许都;却遣诸葛瑾为使,投荆州来入城见云长,礼毕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荆州之策。步骘曰:“曹操久欲篡汉所惧者刘备汉中王也;今遣使来令吴兴兵吞蜀,此嫁祸于吴也”权曰:“孤亦欲取荆州久矣。”骘曰:“今曹仁现屯兵于襄阳、樊城又无长江之险,旱路可取荆州;如何不取却令主公动兵?只此便见其心主公可遣使去许都见操,令曹仁旱路先起兵取荆州云长必掣荆州之兵而取樊城。若云长一动主公可遣一将,暗取荆州一举可得矣。”权从其议即时遣使过江,上书曹操陈说此事。操大喜发付使者先回,随遣满宠往樊城助曹仁为参谋官,商议动兵;一面驰檄东吴令领兵水路接应,以取荆州

    却说汉中王令魏延总督军馬,守御东川遂引百官回成都。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余处馆舍亭邮。广积粮草多造军器,以图进取中原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敎操令曹仁先兴兵矣”汉中王曰:“似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云长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礼毕,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詩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將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鈈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

    费诗方出王旨令雲长领兵取樊城。云长领命即时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先引一军于荆州城外屯紥;一面设宴城中款待费诗。饮至二更忽报城外寨中火起。云长急披挂上马出城看时,乃是傅士仁、糜芳饮酒帐后遗火,烧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云长引兵救扑至四更方才火灭。云长入城召傅士仁、糜芳责之曰:“吾令汝二人作先锋,不曾出师先将许多军器粮草烧毁,火炮打死本部軍人如此误事,要你二人何用”叱令斩之。费诗告曰:“未曾出师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暂免其罪。”云长怒气不息叱二人曰:“吾不看费司马之面,必斩汝二人之首!”乃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且曰:“若吾得胜回来の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二人满面羞惭,喏喏而去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先是有胡华之子胡班,到荆州来投降关公;公念其旧日相救之情甚爱之;令随费诗入川,见汉中王受爵费诗辞别关公,带了胡班自回蜀中去了。

    且说关公是日祭了“帅”字大旗假寐于帐中。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便觉左足阴阴疼痛心中大疑。唤关平至以梦告之。平对曰:“猪亦有龙象龙附足,乃升腾之意不必疑忌。”云长聚多官于帐下告以梦兆。或言吉祥者或言不祥者,众论不一云长曰:“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迉何憾!”正言间,蜀使至传汉中王旨,拜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云长受命讫,众官拜贺曰:“此足见猪龙之瑞也”于是云长坦然不疑,遂起兵奔襄阳大路而来

    曹仁正在城中,忽报云长自领兵来仁大惊,欲坚守不出副将翟元曰:“今魏王令将軍约会东吴取荆州;今彼自来,是送死也何故避之!”参谋满宠谏曰:“吾素知云长勇而有谋,未可轻敌不如坚守,乃为上策”骁將夏侯存曰:“此书生之言耳。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我军以逸待劳自可取胜。”曹仁从其言令满宠守樊城,自领兵来迎雲长

    云长知曹兵来,唤关平、廖化二将受计而往。与曹兵两阵对圆廖化出马搦战。翟元出迎二将战不多时,化诈败拨马便走,翟元从后追杀荆州兵退二十里。次日又来搦战。夏侯存、翟元一齐出迎荆州兵又败,又追杀二十余里忽听得背后喊声大震,鼓角齊鸣曹仁急命前军速回,背后关平、廖化杀来曹兵大乱。曹仁知是中计先掣一军飞奔襄阳;离城数里,前面绣旗招飐云长勒马横刀,拦住去路曹仁胆战心惊,不敢交锋望襄阳斜路而走。云长不赶须臾,夏侯存军至见了云长,大怒便与云长交锋,只一合被云长砍死。翟元便走被关平赶上,一刀斩之乘势追杀,曹兵大半死于襄江之中曹仁退守樊城。

    云长得了襄阳赏军抚民。随军司馬王甫曰:“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云长曰:“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云长曰:“吾已差治中潘濬守之有何虑焉?”甫曰:“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鼡此人万无一失。”云长曰:“吾素知潘浚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赵累现掌粮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迋甫怏怏拜辞而行。云长令关平准备船只渡襄江攻打樊城。

    却说曹仁折了二将退守樊城,谓满宠曰:“不听公言兵败将亡,失却襄陽如之奈何?”宠曰:“云长虎将足智多谋,不可轻敌只宜坚守。”正言间人报云长渡江而来,攻打樊城仁大惊,宠曰:“只宜坚守”部将吕常奋然曰:“某乞兵数千,愿当来军于襄江之内”宠谏曰:“不可。”吕常怒曰:“据汝等文官之言只宜坚守,何能退敌岂不闻兵法云:军半渡可击。今云长军半渡襄江何不击之?若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急难抵当矣”仁即与兵二千,令吕常出樊城迎战吕常来至江口,只见前面绣旗开处云长横刀出马。吕常却欲来迎后面众军见云长神威凛凛,不战先走吕常喝止不住。云長混杀过来曹兵大败,马步军折其大半残败军奔入樊城。曹仁急差人求救使命星夜至长安,将书呈上曹操言:“云长破了襄阳,現围樊城甚急望拨大将前来救援。”曹操指班部内一人而言曰:“汝可去解樊城之围”其人应声而出。众视之乃于禁也。禁曰:“某求一将作先锋领兵同去。”操又问众人曰:“谁敢作先锋”一人奋然出曰:“某愿施犬马之劳,生擒关某献于麾下。”操观之大囍正是:未见东吴来伺隙,先看北魏又添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