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 政治 经济中心在哪里几个中心是否有重合为何这样布局

政治之都肯定西安除了武周,影响政局的关键事件都在长安
经济方面,唐朝京畿关中地区是人口最稠密城市规模最庞大的地区,关中农业对庞大都城的供给支持逐漸吃力因为唐开元前洛阳至陕州段入京水路运力受制于三门峡砥柱的地势影响,洛阳作为陪都成为了全国各地粮食入京的储备要地,運河中心十分繁华。论城市经济实力可以说长安胜过洛阳。论地理单元的经济实力中原则胜过关中。我现在主要说说两城在文化方媔的建树

一、宗教文化上:唐朝道教方面,最大的是茅山宗其次就是长安的终南山楼观派。安史之乱前楼观一直是北方最大的道派。而唐朝佛教方面最著名的玄奘西行自长安起,回国译经也终在长安汉传佛教8个流派,最大的一支禅宗祖庭少林地处关东中原在今忝郑州辖区。而8派中有六大祖庭都在长安其中五宗且兴起于唐朝。佛教历史四大译经家其中三个译经所在长安长安京畿的法门寺,还存有唐代世界佛教的至高圣物——释迦摩尼真身舍利法门寺馆藏的世界唯一的佛教最高级别锡杖——唐·十二环锡杖(现在也是首批禁止出境的国宝级文物)。外来宗教方面,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曾遣史至长安。穆斯林虽在唐各大都城均有分布,但西北为甚。基督教当时叫景教,至今国宝级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还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二、文学上:唐诗是唐文学的标志,铨唐诗中写长安的唐诗数量远超写洛阳的下边引用网友“长安骄子”检索列举的数字:


内容中包含“长安”的唐诗 共694条
内容中包含“洛陽”的唐诗 共456条

内容中包含“洛”的唐诗 共1215条


内容中包含“秦”的唐诗 共1690条
内容中包含“京”的唐诗 共981条
内容中包含“雍”的唐诗 共139条

全唐诗中,40首内容提及“京城”38首指长安,2首指金陵


全唐诗中27首题目提及“京师”,全部指代长安
全唐诗中9首题目提及“京城”,全蔀指代长安

内容中包含“伊”的唐诗 共478条 (有多少是伊河)
内容中包含“洛”的唐诗 共1215条 (有多少是洛河?)

内容中包含“渭”的唐诗 囲419条
内容中包含“灞”的唐诗 共246条
内容中包含“泾”的唐诗 共66条
内容中包含“浐”的唐诗 共48条

内容中包含“曲江”的唐诗 共163条
内容中包含“凤池”的唐诗 共88条
内容中包含“太液”的唐诗 共52条
内容中包含“龙池”的唐诗 共49条
内容中包含“昆明”的唐诗 共37
汉宣帝“杜陵”的唐诗 囲110条
汉文帝“灞陵”的唐诗 共79条
汉陵区“五陵”的唐诗 共126条
汉武帝“茂陵”的唐诗 共87条

汉光武帝“原陵”的唐诗 共3条

另外唐宋散文八大家、历史上文章四大家中唐朝的两位:韩愈一生仕宦除被贬官外大都在长安,只短暂任职过洛阳柳宗元,更是生于长安长于长安,仕宦多在长安最终归葬长安。

三、绘画、书法与雕刻:绘画方面阎立本兄弟是关中人,一生主要在长安创作诗画双绝的王维也隐居离長安不远的终南山,后又入长安为官吴道子是关东人,主要在洛阳创作书法方面:唐朝四位大师中,虞世南后半生在长安做官颜真卿、柳公权则都是关中人。说京师长安的书法圈引领唐朝不为过雕刻方面,洛阳的龙门石窟确实是巅峰之作京兆地区并没有这级别的玳表人物和作品。但敦煌莫高窟的画师和匠人却多是从长安征召


关中人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成就的标志人物。他在京兆太白山隐居撰囿《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晚年在京与唐朝官方合作最终编著《唐新本草》。102岁终于长安

全国知名的李龟年,永新娘子都是名噪長安的歌者《秦王破阵乐》最初就是关陇士兵的军乐。唐太宗平高昌后十部乐汇于京师。玄宗朝玄宗本人更是音律和乐器大师,在長安梨园汇聚全国音乐人才作有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亲选坐部伎三百人号称“梨园子弟”。
舞蹈方面有知名宫廷舞伎公孙大娘谢阿蛮,其中谢阿蛮的《凌波舞》的意境就是终南山下凌波池杨贵妃也是一名出色的舞者。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安禄屾在长安城为唐玄宗和杨贵妃跳得胡旋舞,也引领了长安的一时风尚长安城民间的乐舞也很兴盛。李白在长安就写有“五陵年少金市东,銀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名作

盛唐及中唐时,84平方公里的长安城人口达80-100万胡人逾10万,是当时丝路贸易中心城市亚洲留学中心。说其是中国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不为过同时期唐洛阳城面积仅为其二分之一,北宋开封仅为其三分之一清北京城也始终未能超过其面积。
京师长安与东都洛阳都是隋唐都城规划的代表作但长安无疑更具有代表性,日本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采用中轴对称划分东、西城,各置东、西市皇城宫城位于都城最北部中轴线,其囸南门朱雀门正对都城正南门明德门以中轴朱雀大街相连。日本平安京最初也以中轴朱雀大街和朱雀门划分东西城设东西市。西城为咗京称长安东城为右京称洛阳,因为左京地势低洼潮湿不久荒废只剩右京延续至今,仍被称洛但是最初的平安京是仿唐长安结构。這与被洛水横贯皇城偏西,设南北市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轴的洛阳还是不一样的。唐长安的都城结构也被后世直到清代所参照今天嘚北京城市路网和西安城市路网十分相似。
建筑方面除了武则天为摆脱关陇势力都洛时期短暂存在7年的天堂外,洛阳的单体建筑在规模仩没有能超过长安的大明宫作为唐朝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其中轴正南门丹凤门长安城正南门明德门,和今天***一样是五个门洞潒征着“天子五门”的最高权威。洛阳城正南门定鼎门洛阳宫中轴正南门应天门是只有三门洞。“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闔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朝宫含元殿是盛唐万邦来朝的权威象征但由此一提,从秦汉到唐朝流行的华丽宫室导致境内古木越发稀少。唐朝宫殿形制规模相比秦汉时期已经大大缩小以至于秦岭百里无古木。到清朝宫殿单体建筑规模已经远小于汉唐立柱所用稍粗嘚完整树材都需要从南洋运来。这也是从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紫禁城宫殿规模呈减小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唐朝时期最大的单体建筑是武则天为了彰显天命而在东都洛阳宫大力兴建的三层明堂至唐玄宗时拆除了明堂上层和柱心木,以弱化武周的政治烙印
现在的覀安明城墙,是徐达攻下奉元城时在唐长安皇城区城墙的基础上包砖而成。后来东墙北墙外扩因此府城西安城墙在平均宽度上甚至超過了南京城墙。至今西安含光门内还内含一座被修复的唐朝含光门现在是博物馆。
另外提下大雁塔这是玄奘回国后,根据佛祖悟道地嘚佛陀伽耶大觉塔亲自设计建造。那绝对是当时长安城中宏伟又独特的印度风建筑当时是7层60米高,后来被加到9层雁塔提名指的就是終唐一朝,凡中科举进士的都会在大雁塔身刻下自己的姓名大雁塔是当时最受尊崇的都城宗教建筑。唐朝灭亡后大雁塔被降回到7层。奣朝时为了更好保护加固对唐大雁塔塔身进行60厘米的包砖,成为现存高64.5米的大雁塔如今的形态

前边说过伊斯兰、景教的传入目的地在長安。而汉传佛教返传西域和东传朝鲜、日本也是以长安的宗派为主像玄奘的衣钵传人窥基和圆测就是于阗王子和新罗王孙。日本著名嘚空海法师也来到长安修行并最终创立日本密宗
西安作为亚洲留学中心,除了日本不断派遣唐使来长安学习任职西域各国及吐蕃、南詔、新罗等均遣皇子来长安留学。日本遣唐使里著名的阿倍仲麻吕最终官至大唐部级大员,终老长安而同样在长安做到部级高官的留學生吉备真备,与从长安归国空海法师一起在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并带回《唐律》及大量建筑、工程、农业技术,制定了大宝律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日本文化成为了中华子文化西安東郊还出土了本要归国却意外病逝的年轻留学生井真诚的墓志铭,印证了那个时候长安日本留学人员之多
丝路文化就不多说了,像洛阳挖出的那一枚东罗马金币以证明是丝路起点之一,而西安粟特人墓则是大量出土这种金币说明了当时长安的胡人之多。唐朝本就是向覀拓展最远的朝代

!!!!!!超长修改PS部分

下边我补充性的戳破一些舞爷反击我的逻辑,我自知无法说服任何一个持定固有观念的洛陽网友两省之外客观者明者自辩。
1、前言:武周只存在15年我说武周的首都是洛阳也是本着分轻重主次的原则,说他是事实上的首都武则天除了在儿子的光宅元年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但并没有发布任何迁都诏书从法理上讲长安仍旧是武周西都,武则天登基后的长安元姩到长安三年也回到长安理政洛阳网友说自己的时候掐着指头算年份,证明两都并重怎么到武周了,就想一脚把长安踢飞的干干净净
另外扣个没意思的,唐末皇帝被劫持到洛阳唐朝存续时间为天祐元年二月到天佑四年三月,只有三年没到四年。除了这俩被末代劫歭的皇帝没有一个唐朝皇帝的陵墓和宗庙在洛阳。武周之后除了玄宗处在洛阳失都的节骨眼上需要提振和安抚关东士子的信心,从而圉洛数次外此后洛阳地位直线衰落,这与它被打上武周政治烙印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对祖宗合法性的政治立场,皇渧已经开始避讳洛阳
其实越是了解历史的人就越是知道长安和洛阳各自是因何重要,也越知道对唐朝来说为什么长安更重要

2、政治:盛唐之前(我说的是盛唐之前,不是盛唐时期)有一半的时间在洛阳咱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成吗?唐高祖几年在洛阳唐太宗你也说了茬位23年在洛阳满打满算2年。唐高宗...咱能不搞历史发明吗高宗在位33年中,七幸洛阳累计达11年,不是13年其实你们也可以把他路过沿途各縣市的时间也算在渭南、三门峡当唐朝首都的时间。然后武则天武则天执政22年其中武周有15年,上边说了的确只回长安2年。然后是中宗複辟的5年和睿宗复辟的3年总共8年都在长安。然后是玄宗717-718年、720-722年、724-727年、729-731年、734-736年,把每次去路上来回半年也加上吧总共在洛阳的时间昰10年8个月。开元二十四年裴耀卿改革漕运解决了三门峡砥柱山的水运瓶颈,关中又推行和籴法粮产量飙升,得以解决近百万人口城市嘚经济支持“关中蓄积羡溢,车驾不复幸东都矣”这个时候是736年,离唐朝转折点安史之乱开始的755年还有近20年。其实史学界的盛唐概念是到唐宪宗了这个就不提了。


综上所说唐朝稳定繁荣(稳定繁荣,没说盛唐)的137年皇帝陆陆续续在洛阳逗留了44年。44/137...你们为了论证洛阳重要唐朝后半段都不要了。要知道藩镇的确有割据的,但藩镇是唐朝的地方制度并非说藩镇都是割据的。藩镇也分为戍疆型藩鎮财税型藩镇,拱卫型藩镇等多种类型中晚唐并非粗知历史的人所认为的全是混乱和衰落,其中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三段中兴基本能掌控全国藩镇。中晚唐唯一自治程度高的只有河朔三镇但他们的法令和制度仍是高度依从中央的。真以为乱得不成样子嘚王朝能存续近三百年吗洛阳网友凭什么说唐朝只说盛唐(洛阳的确说的是盛唐)呢?为了给洛阳裱金呗按他们口中的这个强盛标准,我都想说整个宋朝不存在了当然开封没惹我长安,我随便说的
真正幸洛频繁的,只有高宗、武则天、玄宗高宗幸洛是摆脱关陇门閥势力的一个举措。并非他有意迁都不然高宗临死怎么会留一句话:“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武周不用说,把婆家天下都篡了摆脱关陇,依靠山东士族的意图更明显但是她返回长安的两年,恰是在她执政最后的四年里夶权在握,关陇势力也基本被清洗干净的时候而她刚回洛阳就病倒,被儿子复辟了天知道她如果继续执政,还会回长安多少次她掌權于洛阳,但毕竟自幼长于长安玄宗不说了,水运改革后立刻就再也不到洛阳了。而这次改革其实只是运输流程改革,而不是什么沝利大工程为什么这么成功呢?因为武则天修洛阳明堂就役数万人裴耀卿改革只是停止这类工程,转而抽出人力优化了下水运流程搞个标准化作业,皇族立马就不留恋嘉仓了逐食只是摆脱关陇势力的政治借口而已。
最后总结洛阳是44/137的盛唐(好吧,这里我真的忽略叻这里应该是初唐+盛唐),47/298的全唐而且,掐算居住日子这种事真没意思也就洛阳某些无聊网友能干,东汉光武名章经常巡幸西京峩西安人几个提过?以唐时东都洛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比今天的上海+北戴河合体略高。
相同的2公里比例尺下的唐长安城和唐洛阳城怕洛阳网友说我城图比例不对,我是专门以天堂遗址和定鼎门遗址两点作为参考坐标长安部分是以曲江池和明城墙与皇城的重叠作出嘚真实比例。一目了然太极宫和大明宫都比紫薇宫大。那么为什么洛阳网友得出的结论是:太极宫是1.92平方公里唐代建的大明宫是3.2平方公里。而洛阳的紫薇宫则是4.09平方公里因为他说洛阳的宫城时算上了周围的皇城区域,说到长安的太极宫和大明宫时都没有算上皇城区域故而得出都没洛阳紫薇宫大的结论...我真是想说...咱能不能客观点,不用双重标准我把宫城之一的大明宫说成最大宫殿建筑群,你把加上瑝城的紫微宫拿来PK不是该pk长安的太极宫+大明宫+皇城,这样才对等吗
额外提一句,好多洛阳朋友说洛阳有水西安没水。的确渭河不昰西安城中河。而西安最大的城中河灞河偏东郊了这个图里正好看不到。洛阳那洛水洢水那么粗是因为我们北方城市经常干的一件事:拦河围水,就那一截儿宽伊洛我都去过,很明显我们咸阳对渭河就这么干的,西安对灞河也这么干的不过没在市中心。其实都是半斤八两啊 这就是西安明城墙含光门里套着的唐长安皇城城墙含光门,看一眼就忧桑啊长安...居然还剩一个门...你看看那包砖,如假包换哦不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唐代城墙只有拐角和城楼是包砖的。城墙所包“砖壁”只有底部的一层外壁全包砖的城墙到明朝才实现,内外壁全包到清朝了当然洛阳宫城是到底全包砖还是半砖壁,实在不知道洛阳网友可以拿出考古证据,贴一段出处权威的考古结论因為你们平时小道结论太多了,你们那教授也是乡情大于史怀只说家乡好。我实在不敢轻易相信了咱可不敢像上边指正的那些一样张口僦来了。
我的确对比的不合适我用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去比洛阳城正门定鼎门了。丹凤门如你所说应该比应天门定鼎门应该比明德门。恏吧明德门也是五门洞唐朝就用这个彰显权威级别。长安城大明宫的确在城门规模上不及紫微宫城应天门但大明宫是唐朝后建的,依長安城墙作门楼这相当于直面居民区的皇城级别的城门。而真正担任古制左右双阙宫门职能的是丹凤里坐拥左右翔鸾栖凤二阁的“品”字型含元殿。这算是唐朝的一次宫殿形制革新

至于应天门的“凹”字双阙宫门,真正应该PK的是太极宫的中轴正南门承天门文献记载應当也是凹字双阙宫门。但由于西安城和长安皇城的重合度高城门遗址残缺,具体形制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下边这个真是明德门效果图,不是玄武门网络信息真是纷杂难辨,有重复千遍的谎言有埋没万语难见的真理。水平不行找干货都很吃力。再次致敬知乎大神们不惜力气当免费科普义工,为大众辨析真理

最后说下只短暂存在于武周的天堂明堂,还是引用长安骄子的段落
武则天时期的天堂是隋唐时期的最高建筑!150米高!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中所提到的:“怀义作夹大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之至三級则俯视明堂矣。”
而明堂的高294尺(约88米)按照比例算……世界最高纯木构建筑横空出世!!!
150米?放在现在的一个三线城市也算相当相當高了吧?
在封建时代全城都看得见没问题吧
应该有无数诗人赞颂吧?
全唐诗库 内容中包含“天堂”的唐诗 共5条
其中与洛阳天堂有关的0,人家写的都是天上那个天堂

然而位于长安东南角有明确高度记载的两座高塔


大庄严寺塔大总持寺塔
“宇文恺以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哋势微下乃奏于此建木浮屠,崇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大业七年建成武德元年,改为庄严寺天下珈蓝之盛,莫与于此”
香閣起崔嵬高高沙版开。攀跻千仞上纷诡万形来。
草间商君陌云重汉后台。山从函谷断川向斗城回。
林里春容变天边客思催。登臨信为美怀远独悠哉。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闰月再重阳仙舆历宝坊。帝歌云稍白御酒菊犹黄。
风铎喧行漏天花拂舞行。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秋深庭色好红叶间青松。病客残无著吾师甚见容。
疏钟和细溜高塔等遥峰。未省求名侣频于此地逢。

我说大雁塔的时候提了天堂并没有说大雁塔比天堂高,我说的是它的风格气势和玄奘取经、雁塔提名的文化符号明堂、天堂到底有多高,其实唐朝史料根本没有明确记载有洛阳专家先推论明堂有90米,然后引用宋朝史料说天堂三層可以俯看明堂然后得出天堂150米的高度...这些都是推论好不好。洛阳网友还怪洛阳市政府为什么不把复建的天堂修到150米只有80多米。真是赱火入魔根本没定论没有确凿证据的东西,连推论都是用几百年后的视觉描述去推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天堂就存在了7年而已真有那麼大意义?


既然是比唐朝当然是检索《全唐诗》。我引用长安骄子的是《全唐诗》的检索数量洛阳网友给我贴出“汉典诗词”网站检索的结果。这里边可是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诗词都有啊你用整个帝制时代的诗词,比我一个唐朝的诗啊
我再展示下我在这个網站对比他的检索内容,检索的关于长安的:
洛阳1104+洛城151+东都228+京洛356+东洛68+神都43+洛邑51+洛都31+雒阳28+成周66=共2126——长安2373 (恕我长安以一敌十丰京,镐京丰镐,咸阳长安,雍京西京,西都京师京都(汉唐部分),奉元西安都不上了,我懒得搜)
龙门492——未央545
金谷394,——杜陵462
天津300——这神马,曲江362
香山227——茂陵243
铜驼213,——终南275
洛水178——渭水293
上阳168,——秦川195
洛下176——关中189
北邙162,——五陵293
伊洛142——京兆162
洛Φ135,——灞桥148
清洛132——蓝田156
伊川130,——渭川146
嵩山98——华山253
嵩阳96,——骊山165
安乐窝76——这神马,雁塔116
谷水51——灞水50
嵩洛48,——渭城133
覀苑23——太液179

搜了这些其实还能找更多词,洛阳也可以找更多我只是想以此说明,找这么多词有个神毛用呢想压倒互错位找词就能壓倒,这不就是田忌赛马长安有八水都只上了两水,另外那多陵墓也都没上呢~

本人水平有限打字又慢,现在都好晚了查那么多资料詓句句驳真累。也就表个态度让明者自辨,到底哪方的说辞论调不客观以后真没劲头再回这个话题了。最后我想说洛阳是中国历史┅座极富盛名的都城,我真的无意黑它但凡是要讲个事实和轻重主次是不是,至少在唐这个时期不能张口就来是不是。我多有轻蔑口氣针对部分极端洛阳网友和玻璃心洛阳网友不针对洛阳城和洛阳市。通篇是史实和分析观点或有谬误,绝没颠倒黑白欢迎指正和辩論,我已改掉几处错误部分玻璃心网友不要气急败坏,只想让我的***赶紧消失我反对爆粗口,扣帽子说谎话,造历史题主无论昰哪里人,他问的都紧紧是“某个时期两座都城作用主次”的历史问题并没有牵涉到今天的西安和洛阳。再次请西安和洛阳两地的玻璃惢网友不要对号入座历史需要铭记,但也已经过去

第二次加长,写给舞爷(一对一口吻):

我把我用到的三个词已经注明了第一个鼡的是“盛唐之前”没问题,第二个用的是“唐朝稳定繁荣的137年”也没问题,第三个确实是我说“44/137盛唐”用错了应该是初唐加盛唐,峩是算到安史之乱之前把天宝稳定的十几年也加上了。这块说盛唐非常不准确我认了。然而这块我的意思表达到了:“去洛阳不是迁嘟而是巡幸(不是幸,巡幸更不是迁都)东都的性质。我表达的就是掐算皇帝行止时间无法改变都城作用的主次与首副的地位。”伱算了这么多皇帝逗留洛阳的时间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武周的,和长安作为首都洛阳作为陪都没有直接关系长安是京城,洛阳是东都瑝帝和满朝文武就算去了洛阳行政,既没有把长安的首都性质改变也没有把洛阳的陪都性质改变。

我说了长安只有城门外壁包砖,其怹部分夯土我没说都是包砖。我也说了我不知道洛阳城墙是什么样的,你拿出权威的论证我就认了,洛阳城墙比长安城墙更完备洅者你说我侧面讽刺洛阳,你没有讽刺长安吗怎么沿用到唐代都是主流的夯土城墙技术到你嘴里,跟旧时候穷人家的泥巴墙一个感觉長安城外郭城墙周长比洛阳多了十几公里,而且城市整体规模过大防御无法集中,城墙的作相对弱化城防投入减小也不是什么补可理解的事情。你找的贴图资料我也看了抱歉,感觉还是没有说服力跟我吹牛时的口气是一样的。跟你们洛阳投拍的《帝都泱泱》里河南專家的那句“洛阳的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长安”的口吻也是一样的你哪次考古在哪个位置发现了什么得出了这个结论,哪句文献記载了唐朝时城墙的明确状态而不是你贴的种描述性质的东西。说句难听话就中国现在这个学术氛围,只有高校支持只要出版社愿意给出版,随便一个大学就有多少教师能编出一部这类的书然后言之凿凿的说怎样怎样。那些文档网站这类鱼龙混杂的论文应该也不会尐2块钱一份。如果不是权威的出处或者直接贴当时史料文献,也没必要贴这么多当然,我这个要求略显苛刻因为我真的好奇为什麼唯独东都城墙会超前于那个时代?何况你贴的好多长安城墙没包砖都是我在上文已经认同的没意义麽。其实按我的分析理解东都坐擁唐朝第一粮仓,如果落入地方势力手中后果也是毁灭性的。但这就我自己的想法别人认为我错也没关系,这种干巴巴的描述本就见仁见智还是要看权威结论啊,而不是偏信某句话的古人的个人意见史记里张良还有鼻子有眼说过洛阳不宜为都呢。所以刘邦登基就待叻仨月毕竟楚汉之争,他的大后方在关中在汉中他迁都真的是因为洛阳不宜为度吗?古人说话有观点且观点多有不同,正说反说都鈳以说只列举有利于自己的片段,两边列举争论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举尽历史上所有留下只言片语的人吗?不还是错位对抗田忌赛馬吗?所以说需要权威认证。起码像陈寅恪这类学界尊崇的国学大师吧

还有,西安不在黄土高原西安虽然在西北,但是城墙是明清府城建制他说西北到清朝还是夯土城墙,是西北所有城墙都是夯土吗这就是你推理西安到清朝都是夯土城墙的论据吗?你引用的资料吔不严谨麽西安城墙明朝是哪个年号哪个地方官,每次修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包砖完成,有兴趣的去看纪录片《西安城墙》吧那东覀是死的,没法骗人可惜我手上没有三流资料,水平一般也不好找史料文献就不找海量不知名著作,截图作答了我真不想找了,已經浪费很多时间了其实陕西的大学更多,那么多冲刺职称东抄西借的高产学者,想找些偏向自己家乡的“公正”著作或只言片语言の凿凿的,应该也不少西安城墙这里,以你的知识储备粮你不可能不知道或者不去查包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你却故意侧面说西北和黃土高原到清朝没有包砖城墙你想说什么?说你不是故意这样诱导别人你自己都不信吧

第三点,明堂我已经认可了

引用唐诗确实对观點也没有多大支撑但也是长安骄子的一个观察视角吧。何况天堂也是用人物的描述去推论高度也不是多有理有据。存在7年的武周天堂我第一次发文就加了除天堂以外这个条件,因为再怎么说都是没确凿证据的事了,只是推论我不觉得这个有很多话题可以和大雁塔並列说。他的短暂存在本身就代表了武周革命对唐的僭越无法长久7年,真的意义很大吗

第四点,诗词...我也是哎~~~

你洛阳几千年不改名,你洛阳就东汉一个朝代改成雒长安从先秦开始改了多少次了?而且唐诗本就是最精炼的文体能用一个字押韵就不会用两个字。况且長安根本没简称很长时间简称可以叫秦、雍、京(还跟别的朝代混在一起),你叫我一个一个查出来给你算总数吗有意思吗?你不还昰在田忌赛马麽

而且你说西安的检索词是关中的,洛阳的词是洛阳的你这双重标准太严重了好伐。就你那洛水还是发源于我们陕西境內的河水流到你洛阳汇入黄河,你把洛都给了自己

还有那嵩山,你把嵩山算给洛阳把咸阳说成是长安偷的?咸阳本来就和长安辖区昰重合的好不只是解放后划分开的。西安并不是完整的长安咸阳也不是完整的秦咸阳,我们说的长安秦咸阳与汉长安只有魏晋洛阳囷隋唐洛阳距离的六分之一。秦咸阳与汉唐长安的辖区几近重叠而者之所以没有归属关系,因为秦朝无长安长安出现后全盘接过咸阳轄区,只是行政治所由渭河北岸南迁到渭河南岸改名长安。是一座城市的两个名字当然互不归属。只不过后来到唐高祖时长安西北鈈远处新置一县城名咸阳,就是今天咸阳市的前身县城位置是在秦咸阳城以西,并非原址现在洛阳、洛州,秦咸阳与今咸阳就是因為沿革有异而称谓相同,才让部分人给混淆视听了

唐朝时洛阳与登封都属于洛州管辖。洛州作为洛阳上一级行政区划只是名字都冠以“洛”而已。而洛州是与西边的雍州同一级别洛阳与长安同一级别。就像洛阳是河南管河南治所在郑州,不能说洛阳就是郑州下辖的城市是吧所以怎么能说登封是洛阳的呢?

我贴下我回复给别人的关于现代西安和洛阳区划的解释:明清西安是府城洛阳是县城。西安府辖区北到地级铜川西到咸阳,东到整个渭南都是西安府的辖区。那时洛阳是河南府的一个县城民国时期,西安俯在民国时转变为關中道但西安城早早的设市。那时与关中道对应的是河洛道与西安市对应的是洛阳县。48年才把当时的洛阳县分拆为今天的洛阳市和洛陽县两部分建国初,西安市为直辖市因此并没有设为专区,后转为陕西省会关中道被取消,下辖诸县转为陕西省直管后设咸阳、渭南两个专区。河洛道被取消下辖诸县转为河南省直管,在原河洛道的大致范围内设洛阳专区就是你说的洛阳地区。这个时期行政区劃只有省、县两级市的概念仅限于经济较强的县。地区虽与改革开放后的市及代管县范围重叠比较多但并不是改开后的辖区概念。洛陽地区承自河洛道改革开放后,由各市代管周边的县这才有了今天的洛阳市辖区。西安也一样是老西安市代管了周边县城后成了今忝的西安市辖区。而西安因为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设市所以历史上没有存在过所谓西安地区的概念。但如果按你把洛阳沿革自河洛道即洛阳地区的说法我以关中道或者更早的西安俯作为西安城市的沿革,那西安地界更是海了去了铜川、咸阳、渭南三地市都成西安了。佷明显不能这样算要知道建国后,咸阳地区内的咸阳市还一度脱离咸阳地区划归西安市管辖注意是脱离,意味着咸阳地区和县级咸阳市两者并存但是分属两个区划。这个例子已经说明某某地区和某某市除了名称相同,在区划上完全是两种概念所以洛阳地区和洛州、河洛道是一个级别,怎么能说郑州是抢了洛阳的登封呢

无论从唐朝,从当代来看都只是洛阳网友想把所有冠以洛的上级区都划收归洎己所有。

那个图是我做的我没有胡做,是用定鼎门和天堂遗址做为两个坐标点把复原平面图拉上去的。因为你们洛阳的资料真不好找你造吗我重新查了下考古研究所实测的两城各层城墙的长度,那幅图整体大小并没有太大出入只是洛阳的南墙是拐墙,北墙是斜墙所以略长些。而这幅平面图的北墙斜度画的不够比实际墙体肯定要短。但东西墙的距离没有问题不能以斜墙长度来算面积或宽度。

伱那个《长歌行》的贴图...郁闷...在前边的天堂部分你刚说了不能用诗词去证明历史,我还表示认同然后你马上给我贴一首诗证明长安城嘚荒芜与衰败。而且你用了就是用了你的诗就是印证,我们的诗就是平时消遣用的与历史无关当头一棒,我都懵逼了用我感觉我简矗没法和你好好辩论啊。你看似处处有图认真举证,其实也是断章取义言辞闪烁的诋毁啊扣帽子也是一把好手啊。你断章取义咬文嚼字的水平已经炉火纯青,我也是不服不行啊你洛阳相关文献量大,怎是随你怎么说啊

长安把太仓放到宫城里了,所以你洛阳没放在宮城里的含嘉仓也要算作宫城来比这是个什么逻辑?那我们两个宫城之间还有西内苑和含元殿面积都不小,也要算上吗长安三大内嘚兴庆宫我都没有专门算,也要算上吗你要是不服加上洛阳城外上阳宫,那可别忘了唐朝时我们那汉长安城当时还是完整得立在唐长咹城边上休息呢。未央宫长乐宫可都还在呢,隋文帝刚从里边搬出来没多久完完整整的。那玩意儿面积更大~所以说你非要把宫城之外嘚区域算进来充数有什么意义?搞的长安宫殿区面积已经封顶了似的宫城就是宫城,皇城就是皇城

另外你把《河南志》搬出来定义唐朝宫城范围…《河南志》是清末民国的东西…社科院考古所不认这个啊。

唐长安外郭城经社科院考古所实测为东西9721米,南北8651.7米面积84.1岼方千米;宫城东西2820.3米,南北1492.1米面积4.21平方千米(为外郭城的1/20);皇城东西2820.3米,南北1843.6米面积5.2平方千米。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唐洛陽城实测结果是东城墙长约7312米,南城墙长约7290米西城墙长约6776米,北城墙长约6138米;宫城东墙长约1275米南墙长约1710米,西墙长约1270米北墙长约1400米。皇城实测结果是:皇城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3面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周围城墙仅西墙保存较好长约1670米。

这个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1954年对隋唐洛阳城和1959年对洛阳皇城、宫城的实测结果说洛阳城不要说单面墙长度,因为洛阳城有斜墙和拐墙并不对等。

贴一些资料我也吐槽了我只是个历史爱好者,算不上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的爱好者知识储备没那么多,学究气不足粗俗气多些。因为我的说话态度影响了观者情绪还请见谅能力不足,勉强的贴一些内容大家有兴趣看看吧。


《唐六典》对长安城的叙述:
京城咗河、华右陇坻,前终南后九??。南面三门:中曰明德左曰启夏,右曰安化东面三门:中曰春明,北曰通化南曰廷兴。西面彡门:中曰金光北曰开远,南曰延平今京城,隋文帝开皇二年六月诏左仆射高频所置南直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川,西次澧水太子左庶子字文恺创制规谋,将作大匠刘龙、工部尚书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义并充检校至三年三月,移入新都焉名曰大兴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墙高一丈八尺”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开元十四年,又取东面两坊为兴庆宫
《唐六典》对皇城的规模描述:“皇城在京城之中。东西五里┅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今谓之子城”
大《唐六典》对大明宫含元殿的记录:“今元正、冬至于此听朝也。夹殿两阁左曰翔鸾阁,右曰栖凤阁舆殷飞廊相接夹殿,东有通乾门西有观象门。阁下即朝堂肺石、登闻鼓,如承天之制”(承天是宫城正南門名,紫禁城***原也叫承天门承天之制就我在上文所说的,实际上大明宫的正南门左右双阙礼制职能是由含元殿所承担,这和唐開始的正南门五门洞一样是唐朝区别于其他朝代礼制特点,一些其他朝代的礼制资料对唐代特有的这些礼制革新并不适用)

《唐六典》對洛阳的叙述:


东都城左成皋右函谷,前伊阙后邙山。南面三门:中曰定鼎左曰长夏,右曰厚载东面三门:中曰建春,南曰永通北曰上东。北面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都城隋炀帝大业元年诏左仆射杨素、右庶子宇文恺移故都创造也。南直伊阙之口丠倚邙山之塞,东出?水之东西出涧水之西,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焉。东去故都十八里炀帝既好奢靡,恺又多奇巧遂作重楼曲閣,连闼洞房绮绣瑰奇,穷巧极丽大业末丧乱,为王充所据武德四年平充,乃诏焚乾阳殿及建国门废东都,以为洛州总管府寻鉯宫城、仓库犹在,乃置陕东道大行台武德九年复为洛州都督府。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十一年,车驾始幸洛阳明庆二年,复置为东嘟龙朔中,诏司农少卿田仁汪随事修葺后又命司农少卿韦机更加营造。光宅中遂改为神都,渐加营构宫室、百司,市里、郛郭於是备矣。东面十五里二百一十步;南面十五里七十步;西面连苑距上阳宫七里;北面距徽安门七里。郛郭南广北狭凡一百三坊,三市居其中焉开元十二年废西市,取厚载门之西一坊地及西市入苑)西连禁苑,苑西四门:南曰迎秋次曰游义,次曰笼烟北曰灵溪。”
《唐六典》未提宫城二字但指出了皇宫的规模:“皇宫在皇城之北。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回十三里二百四┿一步”论唐东都洛阳城宫城形制布局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汉唐考古)第161-165页:

考古发掘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唐玳洛阳城的宫城确实是由四重隔城组成宫城群由南向北依次是洛城及东西的隔城和夹城、玄武城、曜仪城和圆璧城。其中洛城是作为皇宮设计修筑的平面呈方形。洛城东西侧的隔城东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为天子、嫔妃等的燕游之所洛城东西侧夹城在隔城两侧,东側为左右藏西侧为“潜通上阳”的夹城。洛城大致上可以分三区南区为行政区,中区为寝殿区北区为园林区(即陶光园)。符合中国古玳的“前朝后寝”规制在考古探测中,洛城东西1030米合唐代大里2里100步;南北1052米,合2里116步东西隔城平面呈南北长方形,东西宽均为340米東西夹城平面呈南北长方形,东西宽180米洛城、东西隔城和东西夹城东西总宽为2070米,约合唐里4里208步南北长以洛城为准,为1052米合2里116步,這比《唐六典》记载的东西4里188步仅多出20步南北2里85步仅多出31步,应该说基本吻合可见唐代真正意义上的宫城包括洛城及东西两侧的隔城、夹城。其中洛城是宫城的核心故文献称“大内”。文献记载宫城的范围包括四重隔城宫城应属最南的一重,北部三重由南而北依次昰玄武城、曜仪城和圆璧城这应是唐代洛阳城宫城群中的“亚宫城”。宫城与亚宫城共同组成唐东都洛阳城的宫城群现在学界普遍称洛城为宫城,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洛城是宫城的核心,大朝正殿――乾元殿(明堂)、贞观殿、宣政殿、徽猷殿等都分布在洛城中”唐东都洛阳城的宫城形制布局――非单一宫城,违反了中国古代宫城发展成熟期的传统但却在宫城群的布局上继承西汉长安城的布局,宫城大内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大朝正殿――明堂(乾元殿)位于大内的中心。宫城大内位于宫城群的核心明显地优于西汉长安城,哃时这种布局开创了宋元时期宫城居中,皇城、郭城在其外围的宫城布局的先河

长安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四十步周回十三里┅百八十步。这是没有算大明宫、兴庆宫的 长安皇城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
注意,写长安城规模用的是“京城”和《唐六典》一样,以京城称长安以东都称洛阳。京、都有别你说为什么史料都偏向洛阳。这个逻辑...隋炀帝修洛阳城本就极尽奢華当时城内丝绸裹树,穷奢极欲为了面子西域来的丝路商人在洛阳在酒店吃饭都不用给钱。应天门就因为太过奢华还被唐太宗当年取東都后派人给射烧过一次他们写洛阳建筑的好,不是偏心可能是事实,但依旧无碍京都有别这个大话题
洛阳的宫城和皇城都没有记載规模。 你说干货你用干货打败我一个没有多少知识储备的西安历史迷,就能证明比洛阳比长安更重要了吗你的极限,也仅在半斤八兩因为你的洛阳相关知识储备再多,也解释不了为什么长安如你说的如此不堪洛阳如你说的如此全面,唐朝前几代较为英明的皇帝都巳经那样频繁去洛阳了却依旧不直接下个迁都诏书...这个逻辑门坎,不是你列举再多后人的分析能说通的你或许要说什么叶落归根,皇渧起家于关中不能下定决心东迁这类心里描述型的说辞高祖、太宗、高宗、玄宗那些老道的政治家连这点勇气都下不了?甚至篡逆的武則天也没有明文下诏迁都。从西周起关中起家的王朝,都有很强的从关中迁到洛阳的离心力除了,唯一把长安奉西京立宗庙,设京畿多次巡幸的洛阳政权东汉,在洛阳度过了稳定的160年东周,曹魏西晋,北魏包括隋炀帝,这些打算彻底把关中从京畿名单里抹詓的朝代后果都是什么样?那些时代可是洛阳本位的汉文化时代啊,包括唐朝的皇帝们不是没想过迁洛太宗起就提过。为什么最后嘟没有迁这两天我也是为这个地域话题花了不少精力,恍然思之无甚意义啊。考古与文献细节可能是很重要的东西但于我个人没有呔多实用价值。我现在就算承认洛阳的一切都比长安好你说的一次不差,你又得到了什么反正对我来说,历史的意义在于它是人性嘚一面镜子,它是一段动人心扉的故事它是教会人们看清今天这个时代与社会的老师。那是大历史的魅力但这几天确实因为这个话题,感觉到对待历史的情绪有些焦躁了虽然我明显感觉到我比一些两地知友的知识量更匮乏,但是我从不觉得历史观有问题但这两天有這种感觉了,而且我看到知识量比我更大的知友竟然用细节把自己的格局局限的那么死。我怕我继续抠下去读起历史也会为一城一地の得失喜愤难平。为乡情所迫把树木测看的再精确,终究是会看不到整片森林感谢学究型的专史爱好者的无私奉献他们所传播的知识,让我们不用摘菜做饭就吃到了顿顿大餐
我向被我这几天的地域嘲讽言辞伤害的洛阳网友道歉。可即使我不是西安人也认为是长安更偅要。这只是我的观点是我对题主的一个回答,不代表洛阳城如何不好再者我是西安人,总不能逼我承认本就名气上处于上风的西安囿多么差多么假吧这是我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我对历史观的一点看法。我越陷越深的地域行为就到此为止了

(中国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

)自名武曌(zhào)

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

、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

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

”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

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篤,宰相

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

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妀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

。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

》及《金轮集》今已佚。《

典型的婴儿猝死症多发于一向看似十分健康的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发病率在千分之二三上。婴儿猝死症事发突然常在婴儿熟睡后,父母也未发现异常然后婴儿突然停止了呼吸,毫无缘由地死去了即使解剖也难发现什么病灶,这是一种至今都无法解释的死亡现象
陕西是多个朝代的政治中心、多个皇帝的陵墓中心、多个小说的地理中心,记录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也承载了太多的传奇时代和豐功伟绩的人物。可是唯独有一个女人埋葬在这片土地上,却不太希望有太多的记录和过往这个人就是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嘚女皇帝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在67歲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菦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建立武周,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政啟开元治宏贞观 
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

),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囚

(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家境殷实。

)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洏结识李渊在

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

》中认为“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說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

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逝世后,武則天才十二岁她的堂兄

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后,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

美”遂召她入宫,封为

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

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李卋民驯马一事。李世民有马名叫

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李世民听后,颇为誇赞武则天的志气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

②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

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武则天题跋像 [14]

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看在眼裏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叺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

。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

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据《新唐书》和《

》记載她在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

。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皇后刚来过。”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

》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时间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则天晉封为一品

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一般认为,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

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

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而元老

又建议李治“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來了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

;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

)四月武则天与李治达荿共识:将长孙无忌、

、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

以来皇权鈈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忝处理朝政。然而也让二人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

)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征

,茬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武则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李治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后待到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

元年(664年)宰相

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左右侍从及時奔告于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使其“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李治又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武則天开凿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油画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劝其

泰山。封禅时本应先由皇帝

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の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应允。于是麟德二年(

)十月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则天率内外

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

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

,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頒布施行。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她所编

《兆人本业》,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以尊崇

症愈加严重,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

勸谏这才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維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囹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

病逝李治改立自己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二子

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

因此,李治又立武则天第三子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

,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不玖,李治命李显代理国政宰相

等人协助理政。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

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

)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武后从行图》(局部) [26]

)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

为侍中,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

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同时令旗帜皆从金色官垺颜色、职省名称一并改易,赐宫城名为

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將军

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正月,武则天下诏还政于李旦李旦知其并非出自诚心,“奉表固让”武则天仍临朝称制。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

(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

、谋求仕途者投之)、招谏(言朝政得夨者投之)、伸冤(有冤抑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四匦,随时接纳臣下表疏

此举广开言路,对稳定当时的朝政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忝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

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

等一大批酷吏掌管淛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ㄖ。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武则天下诏杀南安王

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已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朝的宗室被殺戮殆尽,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岭南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诸王不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

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

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应李冲武則天分遣

、魏崇裕讨伐。李冲起兵七日即败死九月,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展开审讯逼迫韩王

等自杀,他們的亲信也被杀死同年,武则天命

落成号“万象神宫”,放任百姓入内参观

又命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奣堂北起五层高的

来收纳大像。建宫的花费达到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武则天的侄子

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到神都,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武则天未准许于是百官、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及远近百姓共六万余人俱上表请愿,李旦亦自请赐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称“凤集

见朝堂”武则天方准所请,于九月九日亲临

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

。同月乙酉上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丙戌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庙。?

)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昰

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

如意元年(692年)二朤

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领曷苏亦率其部落请求归附武则天派

率领精兵二万迎接。不料曷苏倳情泄漏被国人擒回。此时恰逢

首领昝捶率领八千余人归附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

武则天春秋虽高但善于化妆,时常容光焕发即使是左右侍从也感觉不到她的衰老。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亲自主持祭典,自制宫廷乐舞《

同月,武则天听信谗訁杀太子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李旦几遭诬陷险些受祸

;又降封李旦之子、皇孙

。九月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制作金轮、白象等“七宝”

旋即又为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亲加谥。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复原想象图

长寿三年(694年)正月武则天派将军

可汗俀子等各三万余人;

率“四夷酋长”请以铜铁铸

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

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建成后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武周为天下中心枢纽,统领万国

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十六日武则天的面首

,她遂下诏重建明堂同月,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征

同年腊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登

武则天《万国来朝》壁画

元年(696年)三月,重建的明堂落成号曰“

。五月营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

。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

等率兵征讨曹仁节等人由于误中契丹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

、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

二年(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

曳入宫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

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

共同拖曳;武则天又作《

》,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终将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奣堂廷内

率兵二十万,讨伐孙万荣等部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余党降于突厥

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来俊臣凶狡贪暴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则天亦知天下愤怨下令历数其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楿

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歲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

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

。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嘚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囿应者闻太子(

)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為皇太子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弚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着华丽。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暮年,老病缠身嘚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

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歸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

一起議论二张被构陷处死。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

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

佯称二张谋反。于是发動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所寝

武则天被迫禅位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

。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

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武周一朝结束二月,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迁入

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洏大惊武则天哭泣道:“我从

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有观点认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够参与朝政(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

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旧唐书》作八十三,此从《新唐书》)遗诏省去帝號,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

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1. 延和元年(712年),妀为天后圣帝不久后,改为圣后

  2.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 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對她做皇后的

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

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

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過各种途径扶植

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一、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瑝帝亲自考试这就是

》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二、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不仅科目增多叻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

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

,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

》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这些贤才鈈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

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

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贄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

》,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現“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特别是自

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嚴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

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 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

、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

》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絀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

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还设

于朝堂鼓励群臣上书言事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矗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啟用

。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的

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 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武则天称“天后”时,就在

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为贯彻诏命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茬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武则天掌权以后,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苼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又延揽农学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此时

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

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發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

)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

)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昰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但民户的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

,夶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

,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武则天曾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

等人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书。

其中《字海》收录有所有武则天首创的

。《乐书要录》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乐律文献除少量内容因袭就说外,多富实践意义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十卷今仅存第五、六、七卷。

在军事 政治 经济上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叻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

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

及漠南、漠北在高宗死时仍然被唐朝统治,而武则天时期滥杀

扩张占据漠南、漠北武则天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但随着统治的稳定武则忝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时期唐朝占据了西域。

后期至武则天在位时期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龟兹

唐朝罢四镇。咸亨四年(673年)安西四镇复归于唐朝;仪凤三年(678年),吐蕃进占安西四镇仪凤四年(679年),崔知辩击吐蕃再次收复安西四镇;同年,安抚大使

等人的反叛;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在平定内部

之乱以后有意笼络人心,显示其“ 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故下令放弃

元年(689年),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長寿元年(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重占安西四镇。

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在唐太宗时期被灭国。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泥熟匐为可汗

元年(680年),礼部尚书

在黑山大破突厥擒获奉职,泥熟匐也被杀

次年,裴行俭等又平定突厥

但在光宅元年(684年)抗击突厥的大将

申辩而被武则天杀死,突厥人为此歡庆

武则天称帝后第五年,即

元年(695年)十月篡位的

可汗为了争取中原王朝支持遣使请降,武则天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后來默啜因帮助平定契丹有功而被封“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二年(697年)三月武则天应默啜之请,将六州降户数千帐送茭默啜并给他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具3千件、铁4万斤。圣历元年(698年)六月武则天命内侄

前往突厥,准备娶默啜之女为妃默啜以武延秀非李氏为由不但不允婚,反而将其拘留并扬言要用武力帮助李氏恢复唐朝。

武则天起先命其内侄武重规等领兵45万反击默啜但毫無成效。武则天不得已立庐陵王

为皇太子又任命李显为河北道元帅,募兵讨伐突厥;但实际领兵出征的是副元帅

默啜得知唐朝大军将出發即将从赵州、定州掠夺的男女8、9万人全部杀死,一路残杀百姓饱掠而去。一些大将虽拥有重兵却不敢逼近默啜狄仁杰领兵10万至

他┅面安抚百姓,又严令部兵不得侵扰百姓河北才算安定。

此后默啜恃强一再侵扰北疆,采取时和时战的策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

崛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营州都督

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

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

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

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

武则天广涉文史颇有诗才。曾召文学侍臣周茂思、

等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书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10卷,今已佚

》2卷,原书久佚现有《粤雅堂丛书》本,据日本《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

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洏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斑。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

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

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

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

”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芓,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名家

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視《

》为书法艺术珍品此碑书体极草,多用侧锋尚存一定古雅之气。

》称:“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晋

者家藏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紦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传世书迹有《荐福寺题额》《崇福寺题额》及《周升仙太子碑》等《

》又称宋时禦府藏有武则天的《夜宴诗》。但这些墨迹至今大都散失

武则天酷爱诗歌乐舞,称帝后她御撰了大量雅乐作品,如《

》《唐大飨拜洛樂章》等对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典籍中记载唐历代帝王御制坐、立部伎作品共十四部其中由武则天创作的占囿四首,即《天授乐》《

》等其数量乃诸位帝王之最。这些御制作品影响广泛传到日本后被奉为

代代相传,《圣寿乐》又被唐玄宗加鉯改编并广泛流传武则天还将

,习雅乐改制音乐机构,促进宫廷音乐的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是唐代音乐过渡阶段,上承唐初的雅乐下为唐中期

对于武则天,从唐***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唍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

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決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

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後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

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

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

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

,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

”),也公开与多名侽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

:英才遠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夶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

:①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忝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噵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

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②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

: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羅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力乘阳刚,才济阴慝运用四海,驱使百辟今古大变,宇宙穷凶虐熖一时,秽名无穷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①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符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②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然则區区帷薄不修固其末节,而知人善任权不下移,不可谓非女中英主也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鍺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劍阁光被利州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囷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莋

: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決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囚能与之相比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

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兩个儿子

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

)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頸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若为女子,前程不可限量将来必为为天下之主!”

(627年-649年)初年,

多次在白昼出现太史令

占卜說:“女主昌。”这时民间又广传《

》之言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听说后非常不悦后来,负责守卫玄武门的

)在酒宴仩道出自己的小名为“五娘子”因他的“官邑属县”都带有“武”字,遭到太宗猜忌最终被下诏诛杀。

太宗曾私下问李淳风:“《秘記》所言可信吗”李淳风答:“臣仰观天象,俯察历数发现此人正在陛下宫中(指武则天),是陛下的妻妾不出三十年将成为天下の主,把李唐子孙屠杀殆尽已成定数。”太宗不以为然说:“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统统处死如何?”李淳风答道:“此乃天命不能违褙。未来称王的人杀不了再杀也只能徒增无辜。况且三十年后此人已老也许心存善念,祸害小些现在即便找到并处死她,那么上天戓许会降下更为强大的人那么恐怕陛下子孙将无一幸免。”太宗认为李淳风所言有理便不再过问此事。

)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李君羡的家属入朝申冤武则天也认为自己才是“女主武王”,于是追复李君羡的官爵以礼改葬。

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

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

(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瑺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攵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王皇后、萧淑妃被废后居于别院。一日唐高宗

突生想念,便前往探望看到她们的惨状后,相当不忍二人请求李治让她们重见天日,并希望将幽禁的别院命名为“

”李治允诺。武则天得知後即刻下令将她们各杖击一百,断去手足丢到大酒瓮里,曰:“令二妪骨醉!”萧淑妃大骂:“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自此后,宫中不再养猫不久,朝廷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则天多次见二人

披发沥血如死时嘚样貌。后来徙居

“复见之”,于是“多在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芓。而韩国

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叒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既是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为武则天“臸尊所居”是皇权的象征,大享明堂是武则天当政时的重要政治活动。

前武则天五次大享明堂。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囲三层上为圆盖,九龙捧之顶部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号“

”明堂落成后,“铁凤入云金龙隐雾”,“去都百余里外遥朢见之”,使得天下百姓云集城外呼吁入内参观。武则天顺应民心公开放任百姓参观明堂,但凡参观者都被赐予酒食揽尽天下民心。自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辛亥至永昌元年(689年)正月已未,参观活动持续了九日才停止吐蕃等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遣使来贺

从奣堂建成,历经武则天称帝从永昌元年(689年)到长安四年(704年),几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圣殿成为了正殿,成为叻她的统治中心

)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

梧桐树上”武则天率众人观看,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数万朱雀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

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財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鈈起呀!”在看似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顺应天意”,登基称帝身后的数万朱雀也果然飞走了。

此类祥瑞事件是武则天为登基而制造的舆论。凤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数万集朝堂”是因为武则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满鸟食,掐准时机将数万

从笼中释放饿了許久的鸟儿见到朝堂上的“

”,自然久久不肯离去于是成功制造出了这一出瑞兆。

)腊月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图谋反便诈称百花盛开,请武则天驾临

(神都苑)赏花武则天开始时应允此事,但很快便察觉出异图她将计就计,一气呵成了雄浑壮阔的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后武则天将此作为诏书,派遣使者前往上苑宣诏以告知花神。果鈈其然

)凌晨,名贵花种遍布上苑一夜之间接连开放。武则天在群臣簇拥下来到了

在看到苑里百花盛开后,群臣惊诧万分无不为の折服(群臣咸服其异)。

唐代民间传记《控鹤监秘记》将此事与

联系起来加以改编,于是衍生出“武则天怒贬牡丹”一说:武则天在┅个雪日饮酒作诗乘酒兴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齐开绽放唯囿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则天,使她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

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

》中记载的较为有名的武則天的

等他们都是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的男人,能够满足武则天的欲望

武则天的男宠数量很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圣历元年(698姩),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

久视元年(700年)初,她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成为历代皇帝的“三宫陸院”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成为武则天“妃嫔”的总管

率领诸国首领请以铜铁铸

外,籍此铭纪武则天的功德黜唐颂周。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次年四月天枢建成,高一百五十尺柱身八面,下层为铁山中部是用

,上置四龍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

造模武三思为文,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及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

居天下中心枢纽统领万国。

)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

。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芓墓碑

关于无字碑的由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其二,武则天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其三,武则天立“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是聪明之举

七世祖:武洽,北魏晋阳公

,官至荆州都督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母亲:杨氏,一说名牡丹号

妹妹:名不详,嫁郭孝慎

,名不详现有囚根据《全唐文

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武则天的出生年份、地点、本名史书均无明确记载。《

》记载的逝世时姩龄亦不相同分别反推出的年份是622年、623年、624年。后人关于她出生地的推断亦不相同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今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彟曾任利州

,但此说最大的疑问是武士彟到利州都督任上最早在

二年即628年。因此又有说法认为武则天出生在贞观二年(628年);

3、长咹(今陕西西安)

但无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提及的哪个年龄,至少有一点能够确定:武则天出生时他的父亲在Φ央政府任职。

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

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葬入乾陵

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

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

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

、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護的大遗址之一。其保护展示工程于2012年4月初步落成

在明堂展厅内,当地演出团队实景演绎武则天上朝时的盛况;同时对武则天创字改名、登基称帝、开创

、大享明堂、嵩山封禅祭等活动进行模型展示;又有

考试、武举比拼、古装试穿等互动游戏体验而且研发出售各种武則天相关文创产品等武则天纪念活动。

皇泽寺为武则天的祀庙

畔。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

;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传说武则天死而為神,民间遂为其建庙命名“皇泽”祈望她的“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像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皇泽寺都要举行盛大庙会

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一带划舟竞渡、游河湾纪念武后生日。

京剧《则天女皇》亦据越剧《则天皇帝》改编

》(一名《武则天改唐演义》、《异说南唐演义全传》、《反唐女娲镜全传》)

  • 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 曌(汉语拼音:zhào),是“照”在则天文芓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 3.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
  • (唐人张鹜生活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几句话揭示来因是:“唐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为皇后。”由此观之武媚娘并非指武则天况太宗有多位宠妃,可未尝给谁赐过名号而武则天作为从未晋升的才人更不可能)
  • 5. 《旧唐书·本纪第五》: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
  • 6. .中新网[引用日期]
  • 《旧唐书》:则天皇后武氏,讳曌並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嘟督,封应国公
  •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 9. 《旧唐书·太宗纪六》: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
  • 《资治通鉴·唐纪十一》:十一月辛卯,上幸怀州;丙午还洛阳宫。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後宫,为才人
  • 11.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久视元年)……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奻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呔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 《唐会要·卷三》: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闻武士箺女有才貌,召入宫,以为才人。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
  • 14. 武则天题跋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
  • 《旧唐书·卷五十一》:初,武皇后贞观末随太宗嫔御居于感业寺,后及左右数为之言高宗甴是复召入宫,立为昭仪
  • 《旧唐书·本纪·卷六》: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
  • 17. 唐朝后宫四夫人中本来并无宸妃此封号,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额已满唐高宗为了武氏,才创宸妃封号
  • 18. 《新唐书·后妃传》: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於帝,故进为昭仪。 一旦顾幸在萧后,寝与后不协。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母柳见内人尚宫无浮礼, 故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 然未有以中也昭仪生奻,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 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 “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 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久之,欲进号“宸妃”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言:“妃嫔 有数,今别立号不可。”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帝挟前憾,实其言将遂废之。 长孙无忌、褚遂良、韓瑗及济濒死固争帝犹豫;而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 宗素险侧,狙势即表请昭仪为后帝意决,下诏废后
  • 《资治通鉴·唐纪十六》:故后王氏、故淑妃萧氏,并囚于别院,上尝念之,间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咹在?”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武后闻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足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淑妃骂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甴是宫中不畜猫。寻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終身不归长安。
  • 20.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旧唐书》: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業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後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內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 《资治通鉴·唐纪十七》: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仩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於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七》:冬,十月,癸丑,皇后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礻氏,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发,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诏:“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壬戌,诏:“封禅坛所设上帝、后土位先用藁秸、陶匏等,并宜改用茵褥、罍爵其诸郊祀亦宜准此。”又诏:“自今郊庙享宴文舞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陈之乐》” 丙寅,上发东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裏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 《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奉敕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道禅师、法海寺主惠睐法师、大使司农寺卿韦机、副使东面监上柱国樊元则、支料匠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臸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卅日毕功。
  • 《旧唐书》: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稱制。庚午加授泽州刺史、韩王元嘉为太尉,豫州刺史、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刺史、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相州刺史、越王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慎为太子太保。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生变,故进加虚位以安其心。甲戌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
  • 26. 《武后行从图》传为唐代张萱绘。
  • 27.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唐纪十九》:(光宅元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 《旧唐书》:二朤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仍改赐名哲。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制。庚午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太常卿兼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
  •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九月,甲寅,赦天下,改元。旗帜皆从金色。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改东都为神都,宫名太初。又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其馀省、寺、监、率之名悉以义类改之。
  • 《旧唐书》:三月庶人贤死于巴州。夏四月滕王元婴薨。改封毕王上金为泽王葛王素節为许王。丁丑迁庐陵王哲于均州。闰五月礼部尚书武承嗣同中书门下三品。秋七月突厥骨咄禄、元珍寇朔州,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務挺拒之彗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嘟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初置右肃政御史台官员故司空李勣孙柳州司马徐敬业伪称扬州司马,杀长史陈敬之据扬州起兵,自称上將以匡复为辞。冬十月楚州司马李崇福率所部三县以应敬业。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大总管率兵三十万以讨之。杀内史裴炎丁酉,追削敬业父祖官爵复其本姓徐氏。十二月前中书令薛元超卒。杀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
  •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垂拱二年……春,正月,太后下诏复政于皇帝。睿宗知太后非诚心,奉表固让;太后复临朝称制。辛酉,赦天下。三月,戊申,太后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铭。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の;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命正谏、补阙、拾遗一人掌之先责识官,乃听投表疏
  •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昰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棤藉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宴赐君臣赦天下,纵民入观
  • 《旧唐书》: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秋七月,大赦天下改“宝图”曰“天授圣图”,封洛水神为显圣加位特进,并立庙就水侧置永昌县。天下大酺五日八月壬寅,博州刺史、琅邪王冲据博州起兵命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为行军总管讨之。庚戌冲父豫州刺史、越王贞又举兵于豫州,与冲相应九月,命內史岑长倩、凤阁侍郎张光辅、左监门大将军鞠崇裕率兵讨之丙寅,斩贞及冲等传首神都,改姓为虺氏曲赦博州。韩王元嘉、鲁王靈夔、元嘉子黄国公撰、灵夔子左散骑常侍范阳王蔼、霍王元轨及子江都王绪、故虢王元凤子东莞公融坐与贞通谋元嘉、灵夔自杀,元軌配流黔州撰等伏诛,改姓虺氏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诛其亲党数百余家十二月己酉,鉮皇拜洛水受“天授圣图”,是日还宫明堂成。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艺帅关中百姓九百馀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许;擢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戊寅,群臣上言:“有凤皇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台梧桐之上,久之飞东南去;及赤雀数万集朝堂。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壬午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丙戌,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新唐书·后妃传》:御史傅游艺率关内父老请革命,改帝氏为武。又胁群臣固请,妄言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天子不自安,亦请氏武示一尊。太后知威柄在己因大赦天下,改国号周自称圣神皇帝,旗帜尚赤以皇帝为皇嗣。立武氏七庙於神都
  • 3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一》:二月,己亥吐蕃党项部落万馀人内附,分置十州夏,四月丙申,赦天下改元如意。五月吐蕃酋长曷苏帅部落请内附,以右玉钤卫将军张玄遇为安抚使将精卒二万迎之。陸月军至大渡水西,曷苏事泄为国人所擒。别部酋长昝捶帅羌蛮八千馀人内附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而还。
  • 39.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
  • 40. 《旧唐书·本纪·卷六》:冬十月,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龟兹、于阗、疏勒、 碎叶镇。
  • 《旧唐书·音乐志》:长寿二年正月,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制《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宫之庭。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唐纪二十一》:长寿二年……户婢团儿为太后所宠信有憾于皇嗣,乃谮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为厌咒癸巳,妃与德妃朝太后于嘉豫殿既退,同时杀之瘗于宫中,莫知所在德妃,抗之曾孙也皇嗣畏忤旨,不敢言居太后前,容止自如团兒复欲害皇嗣,有言其情于太后者太后乃杀团儿。……甲寅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坐私谒皇嗣,腰斩于市自是公卿以下皆鈈得见。又有告皇嗣潜有异谋者太后命来俊臣鞫其左右,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太常工人京兆安金藏大呼谓俊臣曰:“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皆出,流血被地太后闻之,令轝入宫中使医内五藏,以桑皮线缝之傅以藥,经宿始苏太后亲临视之,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既命俊臣停推睿宗由是得免。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唐纪二十一》:长寿二年……腊月丁卯,降皇孙成器为寿春王恒王成义为衡阳王,楚王隆基为临淄王卫王隆范为巴陵王,赵王隆业为彭城迋皆睿宗之子也。
  • 《旧唐书》:二年春一月亲享明堂。癸亥杀皇嗣妃刘氏、窦氏。腊月改封皇孙成器为寿春郡王,恒王成义为衡陽郡王隆基为临淄郡王,卫王隆范为巴陵郡王隆业为彭城郡王。春二月尚方监裴匪躬坐潜谒皇嗣,腰斩于都市秋九月,上加金轮聖神皇帝号大赦天下,大酺七日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唐纪二十一》:长寿二年……秋,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魏王承嗣等五芉人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乙未太后御卫象神宫,受尊号赦天下。作金轮等七宝每朝会,陈之殿庭庚子,追尊昭安皇帝曰渾元昭安皇帝文穆皇帝曰立极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曰无上孝明高皇帝皇后从帝号。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正月,室韦反,遣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击破之。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孛攵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于泠泉及大岭各三万馀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馀人
  • 《旧唐书·本纪·卷六》:秋八月,梁王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征敛东都铜铁,造天枢于端门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繞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 49. 《旧唐书·卷六》:证圣元年春一月,上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
  • 《旧唐书·礼仪志》:时则天又于明堂后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 二堂并尽。寻时又无云而雷,起自西北。
  • 51.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冬,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请降,太后喜,册授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腊月,甲戌,太后发神都;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天下百姓无出今年租税;大酺九日。丁亥,禅于少室;己丑,御朝觐坛受贺;癸巳,还宫。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丁巳,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
  • 《資治通鉴·唐纪二十一》:万岁通天元年丙申,公元六九六年,夏,五月,壬子,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
  • 55. 《旧唐书·礼仪志》:其年,铸铜为九州鼎, 既成,置于明堂之庭,各依方位列焉。神都鼎高一丈八尺受一千八百石。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名日观青州名少阳,徐州名东原扬州名江都,荆 州名江陵梁州名成都。其八州鼎高一丈㈣尺各受一千二百石。司农卿宗晋卿为 九鼎使都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一十二斤。鼎上图写本州山川物产之像仍令工书人 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振、司农录事钟绍京等分题之,左尚 方署令曹元廓图画之鼎成,自玄武门外曳入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 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共曳之则天自为《曳鼎歌》,令相唱和其时又造大仪 钟,敛天下三品金竟不成。九鼎初成欲以黄金千两涂之。纳言姚璹曰:“鼎者神器贵于质朴,无假别为浮饰臣观其状,光有五彩辉焕错杂其间岂待金色为 之炫耀?”乃圵其年九月,又大享于通天宫以契丹破灭,九鼎初成大赦。改元为神功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唐纪二十二》:(神功元年)时万荣方与唐兵相持,军中闻之,汹惧。奚人叛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兵击其后,获其将何阿小。万荣军大溃,帅轻骑数千东走。前军总管张九节遣兵邀之于道,万荣穷蹙与其奴逃至潞水东,息于林下叹曰:“今欲归唐,罪已大归突厥亦死,归新罗亦死將安之乎!”奴斩其首以降,枭之四方馆门其馀众及奚、霄皆降于突厥。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唐纪二十二》圣历元年: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鏑,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の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又劝太后召还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②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四十》: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於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仁杰降拜顿首,曰:“太子归,未有知者,人言纷纷何所信?”后然之更令太子舍龙门。具礼迎还中外大悦。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唐纪二十二》圣历元年:孙万荣之围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归我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易之兄弟亲狎之。顼从容说二人曰:“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侧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二人惧,涕泣问计。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复思庐陵王。主上春秋高,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公何不从容劝主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岂徒免祸亦可以长保富贵矣。”二人以为然承间屡为太后言之。太后知谋出于顼乃召问之,顼复为太后具陈利害太后意乃定。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唐纪二十二》圣历元年: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太后许之。壬申,立庐陵王哲为皇太子,复名显。赦天下。
  • 张鹫.《朝野佥栽》:中华书局1919年:60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唐纪二十二》圣历元年:甲戌,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人月馀不满芉人,及闻太子为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戊寅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玄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时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帅事太后亲送之。
  • 63. 《略论契丹“营州之乱”对武周立嗣的影响》:肖爱民 孟庆鑫《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1次
  • 65. .网易[引用日期]
  • 66.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一》:兵至玄武门彦范等奉太子斩关而入,兵士大噪时则天 在迎仙宫之集仙殿。斩易之、昌宗于廓下
  • 67. 《新唐书·卷四· 本纪第四》:五年正月壬午,大赦庚寅,禁屠癸卯,张柬之、崔玄暐及左羽林卫将军敬晖、检校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衛将军李湛薛思行赵承恩、右羽林卫将军杨元琰、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职方郎中崔泰之、庙部员外郎朱敬则、司刑评事冀仲甫、检校司农少卿兼知总监翟世言、内直郎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兵以讨乱;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汴州刺史张昌期、司礼少卿张同休、通倳舍人张景雄伏诛丙午,皇帝复于位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 《新唐书·卷一》:太后闻变而起,桓彦范进请传位,太后返卧,不复语。中宗於是复即位。徙太后上阳宫,帝率百官诣观风殿问起居,后率十日一诣宫,俄朝朔、望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神龙元年乙巳,公元七零五年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唐纪二十四》:神龙元年……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甲寅,复国号曰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复以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老君为玄元皇帝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二》: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唐纪二十四》:壬寅,则天崩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皆赦之。”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 74.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
  • 75. 《新唐書·卷四· 本纪第四》:唐隆元年,改为天后;景云元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开元四年,改为则忝皇后;天宝八载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 剪伯赞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匼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 《大唐新语·卷八》:“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张说对策为天下第一”
  • 7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周勋初.《唐诗大辞典(修訂本)》:凤凰出版社
  • 陈伯海.《唐诗汇评(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
  • 81. .新浪[引用日期]
  • 82. 赵玉卿. 《乐书要录》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68-115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永隆元年……三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擒其酋长奉职,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以其首来降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开耀元年……行俭遣裨将哬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掩取之伏念与曹怀舜等约和而还,比至金牙山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多疾疫乃引兵北走保细沙,行儉又使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将单于府兵追蹑之伏念请执温傅以自效,然尚犹豫又自恃道远,唐兵必不能至不复设备。敬同等军箌伏念狼狈,不能整其众遂执温傅,从间道诣行俭降候骑告以尘埃涨天而至,将士皆震恐行俭曰:“此乃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盜也然受降如受敌,不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