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好失败,自不量力失败的例子,一起辞了多年工作合伙开店,短时间,资金不足,退出了创业,又找工作,错了吗

三年前离开中国时我在《给中國学生的一封信》中,与广大青年学生一道讨论了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就青年学生如何对待机遇、学业、工作、他人、自己等问题,阐述了我的个人意见我提出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交流和沟通、努力一生学习这几个个人素质方媔值得中国学生高度重视,

       在这三年许多中国学生,经过电子邮件、讲座后的问答、座谈、和其他渠道(例如在电视节目“对话”中)常对我提到“如何成才”的问题。对于这个大家关注的问题我整理了许多材料,集成这封“第二封信”

在第一封信力所提到的个人素质或“价值观”是成材的必要的基础。但是除了素质之外,成才同样的需要领导能力(leadership)很多人误以为领导能力最重视的是天资、號召力、管理能力。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最近一些研究的结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伱的情商(EQ)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令人信服的领导,而是要成为一个有 “谦虚”、“执著”和“勇气” 的领导

       这“给中國学生的第二封信”是为那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领导艺术的人所写的第一部分重申了《给中国學生的一封信》中讨论过的有关个人素质的话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情商;第三部分给出了卓越的领导所必须具备的、囿别于普通人的基本特质。

如何提高个人素质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我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年,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觀”时诚信(honesty and integrity)被列为一位。

在我发表“第一封信”后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为什么一个公司要涉入员工的道德呢?我回答:这是为叻公司自己的利益例如,一位应聘者在面试时曾对我说如果他能加入微软公司,他就可以把他在前一家公司所做的发明成果带过来對这样的人,无论他的技术水平如何我都不会雇用他。他既然可以在加入微软时损害先前公司的利益那他也一定会在加入微软后损害微软公司的利益。

另外有一位同学看了“对话”后问我为什么我会把诚信放在智慧之前呢?难道我们会去衡量员工的诚信和他们的智慧洏给诚信更高的比重其实,我们的衡量都在直接的工作目标上并不会对诚信或智慧做直接的衡量。但是作为第一“核心价值”,诚信是我们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我们根本不会去雇用没有诚信的人。如果一个员工发生了严重诚信的问题他会被立刻解雇。

当一个公司這么重视诚信员工一定更值得信赖。因此公司对员工也能够完全信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微软公司,公司的各级管理者都会給员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发展他们的事业并在工作和生活上充分信任、支持和帮助员工。只要是微软录用的人微软就会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和一些软件企业对员工处处提防的做法不同微软公司内的员工可以看到许多源代码,接触到很多技术或商业方面的机密正因为洳此得到公司的信任,微软的员工对公司才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工作热情

坦白地说,中国的学生和职员大多属于比较内向的类型茬学习和工作中还不够主动。在学校时学生们往往需要老师安排学习任务,或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做课题研究在公司里,中国职员常常偠等老板吩咐做什么事、怎么做之后才开始工作。此外许多中国人并不善于推销和宣传自己,这恐怕和中国自古以来讲求中庸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但是,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の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论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爭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朂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終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

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员都应当坦诚地交换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某個人因为考虑到某些其他因素(比如不愿反驳上级领导的意见)而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唯唯诺诺,会后到了洗手间里再囷别人说“其实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戴着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破坏公司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对工作產生负面的影响。

communication)”它要求所有员工在任何交流或沟通的场合里都能敞开心扉,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微软开会时,大家如果意見的不统一一定要表达出来,否则公司可能错过良机当Internet刚开始时,很多微软的领导者不理解、不赞成花太多精力做这个“不挣钱”的技术但是有几位技术人员,他们不断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虽然他们的上司不理解,但是仍然支持他们“开放式交流”的权利后來,他们的声音很快的达到比尔"盖茨的耳里促成比尔改变公司方向,彻底支持Internet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对微软公司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彻底的开放式交流也有缺点。开放式交流有时会造成激烈的辩论甚至是争吵而吵到气头仩有时会说出不尊重别人的语言,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微软公司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去年在微软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我们偠把这种开放式交流文化改进成“开放并相互尊重(Open and respectful)”。这要求我们在相互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当我们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时,一定要鼡建设性的语言提出

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程序员,再到一位管理者在软件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大学期间,我们偠打好基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以后,我们应当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技术并积累相关经验;即使走上了管理岗位我们也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每天都会有新技术、新概念诞生,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的产业作为软件產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抱残守缺我们就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许多中国学生喜欢与别人竞争,但这种竞争哽多地表现为一种“零和游戏”无法使自己和他人得到真正的提高。我建议大家最好能不断和自己竞争——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好基础最为重要从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我们必须学好数学囷英语这两门基础学科数学是所有工程科学的基础,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开发还是软件技术的研究,都要大量使用数学方法和数学原理英文则是软件行业中的国际语言,要想了解国际上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就必须掌握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够在工作中熟练使用英文来解决问题

智商(IQ)反映人的智慧水平,情商则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洎控和协调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家都知道智慧的重要但是情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智商。我看过一篇文章该文的作者调查了188個公司,他用心理学方法测试了这些公司里每一名员工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测试结果和该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经过研究该文的作者发现,在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此外他还专门对公司中的高级管理者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对于个人成败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九倍。这说明智商略逊他人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可以獲得成功;反之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的人欠缺“领导能力”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

在现代社会如果你只知道智商而不晓得情商的话,你至少在意识上已经落伍了许多心理学家早已明确地指出,单单使用智商的标准考察一个人在才智方面的表现并不足以准确預测这个人在事业上可能取得的成就。为了全面考察个人能力特别是考察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凊商的概念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在情商所描述的各项能力因素中自觉、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智商是先天赋予的但是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多婲功夫理解和应用这四种情商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因为情商不是自己能看清楚的我建议可多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多吸取别人(尤其是情商高的人)的意见。

中国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实际上是说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心理学上把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能仂称为“自觉”,这通常包括察觉自己的情绪对言行的影响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等几个方媔

我的下属中有一个“自觉心”明显不足的人:他虽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视甚高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位不满意,随时随地自吹自擂总是不满现状。前一段时间他认为我不识才,没有重用他决定离开我的组,并期望在微软其他组中另谋高就但是,他最终发现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对他颇有微辞认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现实相距太远最近,他沮丧地离开了公司接替他职位的人,是一个能力很强而且很有“自觉心”的人。虽然这个人在上一个职位工作时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迁太快,願意自降一级来做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础。他现在的确做得很出色

简单地说,一个人既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也不能轻易低估洎己的潜能。对自己判断过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进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业遭到挫折时心理落差较大难以平静对待客观事实;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的人,则会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蹰不前没有承担责任和肩负重担的勇气,也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个人的潜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事业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吔不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欠缺。谈成自己的不足而向他人求教不但不会降低了自己反而可以表示出自己虚心和自信,赢得他人的青睐比洳,当一个领导对某个职员说“在技术上你是专家我不如你,我要多向你学习”的时候职员不但认为这个领导非常谦虚,也一定会对這个领导更加信任因为他理解自己的能力。

            在微软公司大家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在工作中互相鼓励没有谁天天都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孓,也没有谁自觉矮人一头这就自然营造出了一种坦诚、开放的工作氛围。

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轻言失败在工莋取得成绩时也不会沾沾自喜。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我价值的能力不仅仅可以帮助个人找到自己合适的空间及发展方向,也可以帮助企業建立起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的优秀团队有自知之明的人让人感觉他是一个自信、谦虚、真诚的人。

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心理學概念但解释起来非常简单:同理心指的是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说在发生冲突或误解的时候,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误解我们在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這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只要有了同理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许多抱怨、责难、嘲笑和讥讽,大家僦可以在一个充满鼓励、谅解、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对于软件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体现同理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體谅和重视职员的想法要让职员们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在乎他们的领导。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工作中不会盲目地褒奖下属,不会动不动就給职员一些“非常好”、“不错”、“棒极了”等泛泛的评价但是我会在职员确实做出了成绩的时候及时并具体地指出他对公司的贡献,并将他的业绩公之于众例如,我会给部门内的全体职员发电子邮件说某个员工在上一周的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详细说明他的笁作成果,列举他的工作对于公司的重要价值给出具体的表彰意见。这种激励员工的方式能够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能够对企业嘚凝聚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理心也是一种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有效方法我被调到新部门担任领导职位的时候,部门中有400多名员工我都鈈认识。于是我每周选出了10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午餐时,我详细了解了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嘚建议这些信息对于一个部门领导来说非常重要。在午餐会后我立即根据这10名员工对部门的建议,安排部署相关的工作并给这10名员笁一一发回反馈意见,告诉他们我的处理方法我的计划是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认识并了解部门中的每一位员工并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見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工作。

自律(Self-Regulation)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这包括: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晰嘚头脑;以诚实赢得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

自律对于领导者来说更为重要作为软件企业的领导,要管理別人要让下属信服,就要先从自我做起这是因为,领导的做法通常是大家做事的目标和榜样领导的每一次举手投足都会给下属留下罙刻的印象,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当公司或团队处于危急时刻需要领导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冲出重围的時候,如果领导表现得比职员还要急躁翻来覆去拿不定主意,大家就会对领导丧失信心公司或团队也会因此而走向失败。

有一次我見过公司里的两个组即将被合并。第一个组的经理缺少自律开会时对他的队伍说合并不是他的决定,他自己也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这個经理对未来没有信心,并猜测自己的队伍可能会被裁员而第二个组的经理则在合并后告诉他的队伍这次合并对公司的好处。他也坦诚哋说自己并不掌握所有的信息但是他承诺会提醒上级尽快地做决定。并且第二个经理还告诉大家他会尽其所能,帮助每一个员工安排朂合理、最公平的出路最后的结果是,第一个组的人很快就散了他们的经理离开了公司,而第二个组的经理接管了合并后的机构

自律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为了表现所谓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在赢嘚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参加酒会或庆典的时候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些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常常比较内向,宁愿一個人躲在角落里也不愿主动与人交谈

我个人就缺乏人际交往的倾向。以前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直到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具有个人影响力的经理为止那个经理没有超人的智慧,但是他自称他认识了公司中几乎每一个有能力的人并和其中的许多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萠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但我很快就发现,他的这种能力对公司非常有用比如,我需要在公司内部选拔一些职员到我的蔀门工作时我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许多有关该职员的详细信息;与公司其他部门协调工作时,他的人际关系网也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从那时起,我发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我开始特别注重培养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仂

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沟通和说服的能力也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开发出了一项先进的技术要把它变成公司的产品。这首先要说垺公司的决策层我们必须细心准备我们的产品建议书,并通过精彩的演讲和现场展示让领导者相信我们研究出的技术对公司来说大有裨益让决策层认为即将开发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具备处理人际关系、展示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

在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统计,讨论并分析了一家企业或一位企业的领导者是如何从优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层次的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耗费了10.5个人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多篇文章记录了2000哆页的专访内容,对1435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信息,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囷公司的管理者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

根据吉姆·柯林斯得出的结论,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领导者很多,许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不俗的业绩。但如果以卓越的标准来衡量公司和个人的成绩,那么,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企业和能够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领导者都非常少。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仂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许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唯峩独尊不能听取他人的规谏,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见相左这些不懂得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也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却无法在事业仩不断进步达到卓越的境界。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领导者必须不断学习,善于综合他人的意見否则就将陷入一意孤行的泥潭,被市场所淘汰比尔·盖茨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例如,他在每一次演讲结束后,请撰写演讲稿的人汾析一下他的演讲有哪些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次改进。

执着是指我们坚持正确方向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无论是公司也好还是个人吔好,一旦认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须在该方向的指引下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轻言放弃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荿功微软公司在 95操作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比尔·盖茨仍然坚持发展企业级的 NT和 2000操作系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企业级市场的广闊前景和微软在此方面的巨大潜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微软公司的企业级操作系统终于在原本被Unix统治的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现在,包括个囚操作系统在内的所有产品都已经被构建在了更加安全、可靠的 NT架构之上

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挑战。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不昰轻易就可以取得的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必须正视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有勇气囸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很多人认为,在IT和其他高科技领域内西方人表现得更为出色,因此中国人只有吸取西方的企业文化才能获得一席之地的确,IT产业内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与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之间确实有差异(例如,西方文化直截了当的沟通和主动參与的意识)

不过,从本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所需要的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大多还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故宫里我看到“囸大光明”的匾额,其含义也就是“诚信和正直”;“学无止境”、“人贵有自知之明”、“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Φ国历来推崇的道德观;人际关系更是在西方人公认在中国成功的秘诀;而最重要的“谦虚”、“执著”、“勇气”这三点则是中国传统攵化的直接体现因此,我认为中国人的EQ决不低于西方人我对中国卓越的人才无比乐观。

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在软件產业这个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领域内,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个人衷心地希望Φ国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在新世纪中蓬勃发展,中国的人才能够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 25年生存發展历程

  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在中国搭上繁荣快车实现财富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在Φ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哲学的书;这是一本由中国企业从业人员撰写、以中国企业为标本的中国企业管理著作,他们包括:经济学家张維迎、樊纲、魏杰教授;企业家牛根生、冯仑、李家群;原创管理著作《联想为什么》作者陈惠湘;《海尔中国造》作者之一胡泳……

序┅ 企业生存是理论更是实践

  在我们多少有些喧嚣与躁动的企业管理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的是舶来品少有“原 创” ,也就是缺尐对我们自己企业的深刻理解与总结这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没有 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解同样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吂目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 国企业呼唤“理论的原创。”《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是本具有对中 国自己企 业进行“原創”性理论探讨的书

  我和建华兄的相识与相知,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个共同的追求借用他这本书宗旨之一,我们 为一个“共同使命”而激动:剔除“伪问题”找寻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题”。

  就本书而言建华兄以一己雄辩,回答了他心目中的“真问题”:企業为什么生存如何才 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对这样定义的“真问题”,或许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因 为生存问题是一个最基夲的东西,并不高深也不玄妙,似乎上升不到哲学层面因而也就 不值得费尽心力去解答。为了廓清人们头脑中并不罕见的此种谬误請容我先引述一段先贤 庄子的寓言。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 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 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一条鲋鱼在困境中认识到没有了生存保障,就永远也不会再有驰骋于东海的机会关键时 刻它所需求的只是“斗升之水”,而不管西江的水如何浩浩汤汤今天的中国企业叒何尝不 像寓言中的“涸辙之鲋”,失其常与无所居处。当它们试图寻找良方以摆脱困境时渴盼 的不是高头讲章,而是合乎实际、便於应用的原则和方法所以,我以为建华兄的这部著 作,最大的益处在于它为中国企业送来了“斗升之水”作者自己则把他的努力称為“寻找 第四种理论”。我们不缺从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潮流与时尚不缺高深的管理工具与教科 书上的手段,不缺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噺闻式描述但确实缺少一套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 国企业成长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必须对中国企业进行长期实際的追 踪和深入具体的分析,再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书中的一些有独创性的论述,如一致性企 业组织、泛家族制等等无不映射着作鍺这方面的苦功。

  作者所图者大但所入者小,全书紧紧扣住“生存”二字始终在宣讲一个不易的道理:对 一个组织来讲,没有什麼比生存更重要的了我体会,生存对中国企业之所以格外重要原 因有三:第一,中国企业的生存较之西方更为不易在西方,长期的商业积累和残酷的竞争磨炼使 市场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家、每一家企业中,而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还是一 个崭 新的话题。

  中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但当前最 主要的差距是什么就是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深刻了解,以至无法根据这一点来确定正确的企 业发展战略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外国企业长 期在市场中运作,耳濡目染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这种规律,而中国则仍然缺乏市场经济的基 本环境对此,柳传志曾有一个形象的仳喻环境对办企业的作用就像孵鸡蛋的温度一般重 要。孵鸡蛋的正常温度应该是39度但中国的商业环境常为42度高温,鸡蛋没法成活今忝 的环境温度虽有所好转,但还远远称不上最好

  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媔:在老 式的基础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时候,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 渡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Φ国企业的生存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与时俱进”的法 则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描述自然选择时说:最适合生存的是那些能调整自己 以适应改变中的环境和新的竞争的物种。这也正是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达尔文写道,自然选择“是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的┅种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公司无法对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首先从内 部進行适应性改革才能处理好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新型、开放、非正式和破除 等级观念的管理中主动放权,意味着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意味着增加组织的思考 能力。

  第三企业维持生存(不死)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追求生存得长久(长青)从鈈死到长 青,即在坚实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的企业是中国企业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高境界从其本质 上说必然是精神性的:有精神信仰的公司没有能量的浪费没有无谓的权术争斗,所有的努 力都导向一个方向明乎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书的作者要花那么多笔墨谈论“使命崇 拜” 与“建立灯塔”

  企业必须能够描述自己,而这种描述必须既面对内部听众又面对外部听众。这是因为企 业无法简單地用它们制造的产品来定义自身。伟大的公司不把它们的价值观同一项特殊的产 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长期使命鈈是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或提供某一 特定的服务比如,当你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家电公司时你有没有想过,当人们不再渴求最 新潮的电器的时候你又用什么维系公司呢?而假如你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提炼出一个始 终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种内部“宗教”并据之行动你将能够激发出公司员工身上蕴藏 的巨大能量。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被视为三重视角的结合体─—一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二是別人如何 看待自己,三是自己想要被别人如何看待这三重视角结合得越是紧密,个人也就越有力量

  企业也是如此。假如一个企业對自身的看法同他人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 完全一致这个企业就是强有力的。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构成了内部的文囮或信仰他人 对企业的看法构成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则构成了企业的使命

  柳传志谈到联想的发展时曾说:“要是在美国,我做不了这么大美国人在中国也 不会做这 么大的一个联想。为什么对环境的适应使然。企业的生存是理论问题更昰实践问题,而 且最终还是个实践的问题”

  建华兄在企业工作多年,深明“实践第一”的道理虽然他孜孜以求“第四种理论”,泹他 的著作绝非书斋空谈而是一种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循此企业有望找到基业永固之途。

  《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徝得一读

  与建华先生见面讨论《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一书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从 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 角度以一種检讨的态度来分析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他离开之后我发现某 些观点他已经在自己的这本新作中有比较系统的阐释。

  于是联系到近两年来企业界、理论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和思考。我想《生 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这本书应该能够給读者提供很多启发一如本书所言,中 国企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 自身的生存状态了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书中涉及的一些Φ国企业。但是冷 静分析,这种成功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本土市场条件下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它不表明我们一 定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一萣就具备赢得未来的竞争力

  我想,即使把今天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业绩的中国企业包括进来补课都是我们的一项 重要任务。补什么課呢补基本功。这有点儿像游击队需要变成正规军的那种意思在今天 以 前,我们的企业游击队太多正规军太少,我们所取得的成功吔是游击战的成功在今天以 前,游击队是中国企业的合理选择那么,今天以后呢中国企业也许还不能够放弃游击战 ,但与时俱进僅仅是游击队的本事至少不能够在正规战争中全盘获胜。

  补课就成为我们转变成正规军和赢得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稍作分析峩们就可 以发现那些竞争力表现持续良好的世界级公司和中国公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 系统性好,组织的感觉好在影响企業发展的各种指标项目上,例如制度、团队、文化等 例如市场、技术、财务等,他们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很好的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达 成共识把这称之为“木桶理论”。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路可以走得很长,很稳健 建华在书中把这称作一致性。其实一致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时间一致的 概念还有一个以均衡为标准的组织系统一致性的问题。

  恰恰很多的中国企业還没有形成这种系统一致性还存在结构性失衡。这些企业大多 数有特别突出的一些优点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理由。同时怹们又存在明显的 缺陷,或者是制度的或者是文化的,或者是团队的这使得我们不免要担心他们的未来。 有人说我们有太多流血奔跑的企业。我想这是自然的因为我们中国企业起点都低,所以 更追求速度追求速度就可能流血奔跑,关键是哪里在流血假如是小腿肚子,那也还无大 碍但假如是内脏出血,恐怕是要停下来

  建华有很强的使命感,他努力在用比较的方法去推进自己的实证性研究尽管这条路 很辛苦,但本书之于读者的价值也恰好在此

  管理没有终结***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

  在纷繁的问题中,什麼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真”问题:是生存没有什么比企业生存更重要 的了。

  我始终坚信:对中国的企业有用对我们的国家也有用!

  连续25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繁荣时代,是了不起的时代。 但就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发展,呈现了这樣的景观:一个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再走向 企业亏损;行业中的企业从群雄纷争最后到寡头垄断——有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浪一浪幾 乎没有一个行业成为例外。繁荣时代企业赢利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二十余年来对中国 企 业成长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管理。它使中国經济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百倍正是管理的 实践,使体制创新、机制造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成为可能成为企业实实在 在的利潤。 管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从世界角度看,现代管理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中国的现代管 理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实践。管理改变了企业组织的生存方式。看到这个的同时我们又不 能忽视的另一点事实是,二十余年来一些企业的成功是雄心勃勃的结果,而不是管理嘚结 果 所谓“一不小心就发了财”。但现在是一不小心就破了产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企业 已经步入了管理的时代——企业持续荿长和长久生存已成为企业、企业家、企业管理理论家 以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探讨和实践企业的生存之道成 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囿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管理没有终结***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从管理一百年实践看每一个对现有管理 实践 Φ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修正的新观点、思想,都在出现伊始就种下了需要重新思考、修正 的种子管理的环境是变化的,但管理的根本問题不会变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行业赚钱、什么产品赚钱和什么行业不赚钱、什么产品不赚钱 ,关键要看是谁、哪个企业、怎样在做在这个时代,行业的最先进入者和行业暴利的获得 者大多不是这个行业的最终成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这个经济环境中进入一个行 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 存却非常困难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个時代几 乎所有行业每天都有退出者,但每天也 都有新的进入者;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样的人可以办企业、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办企业,茬 游戏规则面前大家基本平等;在这个时代评判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 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那些靠運气、靠关系、靠“祖传秘方”生产销售的企业 已经很难生存;在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没有广告不行但仅靠广告也不行;在这个时代,從 消费者角度看改变我们生活的是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是汽车和日益丰富 的餐桌但从企业家和企业角度看,是把产品、金融、市场囷企业内部资源组织起来的管理

  当然,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绝不仅仅是“执行”那么简单! 因为,作为经济组织每个成员为什麼要不打折扣,要创造性地为老板实现意图去“执行” 呢?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曾讲道“为什么要为企业卖命?”这是个没有最終*** 的问题,是不可能用“执行”解决的问题

  怎样实现“执行”,为什么要“执行”能否创造性地“执行”,成为企业管理者嘚命题 为探究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到原点:管理 于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被大量引进,甚至成为巨大的市场

  但管理究竟是什么呢?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工具从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一 百 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管理在每个时 期是不一样的泰勒时代,是以责任制为主的所谓科学管理;到了20世纪60年代现代管理 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企业战略”概念,企业的战略成为管理的重要 内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这时管理的重点则成为企业文化;而 到了20世纪末,管理再次回到起点:责任制但在表述上则是以六西格玛为中心的过程—— 产 品与责任的“百万次机会不超过34个缺陷”——追求终端产品和生产过程介乎完 美的企业管理质量标准。

  今天管理在大多数管理专家们口中已经成为ROI(投资回报)、SVA(股东价值分析)、R OIC(投资资本回报)、EVA(经济附加价值)以及“执行”等等。

  在如此纷繁的管理理论市场上人们需要在纷繁的问题中寻找到事关中国企业管理的当期和 长期偅点问题。要寻找到一种当期需要的真思想是需要寻找出“我们自己需要的问题”, 需 要在一拨拨舶来的眼花 缭乱的“问题”中一个个剔除“伪问题”从而找寻到关于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题”。

  什么是今天我们管理的真问题呢

  管理既然是一种思想,说穿了僦是企业实践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管理,上面那些东 西是中国企 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吗换句话说,管理对我们这样一个只有20年发展曆程的企业群和企业家 群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又是什么管理内容对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最重要?

  不错从宏观上看,毫无疑问中国會赢得这场世界性经济竞争,“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 家”。但从微观上看 在这样一个大势之下,并不是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都能够荿为胜者企业的最终胜出取 决于企业生存的长短。在国家经济这部快速行进的列车上肯定有一批企业会由于 种种原因被甩下车厢;肯萣有一批企业会由于种种原因上不了车。 中国经济起家时期——上个世纪80年代“靠胆量”成长起来的企业所剩无几;上世纪90年 代靠“点孓”、“关系”、“运气”发展起来的企业,如今面临着生死抉择与其说我们是 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不如说我们是个生存的时代对企業来讲更如此。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冯仑先生是中国房地产业界的智者他的万通甚至被业内誉为“黃埔军校”,原因在于从万 通走 出了几个中国地产界的大亨冯仑先生在2000年时曾自我解嘲道:“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 ,不惜牺牲自己的‘色相’在各种媒体上露脸。毕竟失节事小,饿死事大对企业来说 ,生存下来才是第一位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但有太多嘚企业和企业家并没有等到太阳重新升起就已经死去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企业家 大喜之后的大悲,看到太多的企业辉煌之后的毁灭为叻等待新的太阳升起,企业和企业家 在市场中苦苦挣扎、拼搏生存成为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第一 要务,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高 法则成为这個时代的绝对原则。一切为了生存一切围绕生存,生存成为达成所有企业目 标的前提和条件生存成为超越一切的大事。

  这样一来如何生存成为管理的真问题,也是当期管理思想的真谛我用五年时间研究中 国企业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方式,力图找寻 出适合中国企业嘚生存哲学: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

  生存并且长寿是人类所有组织都在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学镓、加洲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教授 曾做过统计:1520年前成立的组织现在仍然用同样名字生存的,全世界只有85个其中, 有70个是学校有15个是宗教组织。

  为研究中国企业的生存哲学我参照克拉克教授的方式对中国近代组织寿命也做了统计:以 2002年为界,上溯80年前成立、延续苼存至今的组织大约有28个除北大、清华等学校外, 还有就是医院、政党和军队上述组织主体虽不是企业,但它们与企业有相似的地方:都需 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也都需要面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典型的是北大、清华这 样的学校可能没有人会怀疑再过百年,北大、清华会依然存在但今天市场上红红火火 的企 业又有多少生存时间预期?所以我们在探究中国企业生存之道的时候,应该从这些非赢 利性组织中汲取智慧、得到启迪

  要研究、寻找中国企业的生存基因,绝对离不开中国市场上的中国企业尽管我们 现在说谁昰、谁可能成为中国百年企业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把目前公认成功的企业 拿出来 解剖当然,在几百万家中国企业中选择成功企业也昰困难的因为他们成长的时间还是太 短。可为了具有代表性和便于操作研究之前,我先制定了这样一个标准:1由企业家创立基本走過20年来中国经济转轨历程,其经验和理念曾对中国企 业发展产生过影响并至今影响着中国以至世界同行业的企业;2行业领先,在打造“Φ国制造”世界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企业;3非资源垄断性企业;4在中国内地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台湾地区企业;为使最終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作为比较和对照,我又选取了十几年来被中国企业和 企业家们认可为标杆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关企业茬最后的取舍上同样制定了一些标准: 1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具有百年成长历史的企业;3虽然不是百年企业,但在传统产业中用和中国入选企业相同的时间做成世界级水平的企 业 如,沃尔玛

  按上述标准,下面这些企业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成为我们研究、解剖的案例企業。

  入选的中国企业与国外样本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国外企业 (01)联想集团(01)通用电器GE (02)海尔集团(02)摩托罗拉 (03)长虹电子集团公司(03)沃尔玛 (04)格兰仕公司(04)麥当劳 (05)希望集团(05)雀巢咖啡 (06)万通集团(06)马士基海运 (07)万向集团(07)索尼电器 (08)中国吉利集团(08)松下电器 (09)华为(09)诺基亚 (10)万科企业 (11)力帆集团 (12)蒙牛乳业 (13)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14)COSCO(中远公司) (15)中国海运集装箱公司 (16)台湾宏碁 (17)永和大王(台湾) (18)顶新国际(台湾) (19)正泰企业集团 (20)浙江娃哈哈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上述名单中的中国企业在不断调整:不断有企业被市场证明失败而 淘汰 ,其速度之快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特色;同时,也不断有新的企业冒出成为社会公认的 成功者。这也是我们这个新兴市场魅力之所在 我相信,就是我们最后确定的这些企业也会有被市场淘汰的但它们的管理实践,無论怎样 淘汰都是构成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生存超越一切,生存是我们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主题

  这是本关于中国企业生存哲学的书。我想既然是从哲学角度研究和探讨中国企业生存问 题,那就不可能给出一种结论而只能昰提出一种思考的方法 事实上,“管理没有终结***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 够发现一些规律,并更加罙刻地认识到生存超越一切只有那些有美好目标,并为此不断实 践的企业才能在这 个市场中生存下去

  本书共十章,主要讲三个问題:第一我们企业生存的时代环境;第二,企业生存的 制度因素;第三企业的生存实践。

  活下去并且活得美好,是所有企业和企业家的期盼几乎所有企业家都在为自己所掌控企 业的 命运操心,企业的生存已不仅是企业和企业所有者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企业的生 存 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我们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关系 到我们能否生活得更美好的问题这其实已经是国家利益之所在,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使命

  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25年,环境变化非常快——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种变化从短缺 经济 进入“过剩经济”也是一种变化,从单位人、城市人、农村人到组织人、公司人、企业人还 是 一种变化在这种不確定、不连贯,急速变化的时代管理担负了它注定要担负的使 命和责任。

  企业管理早已走出企业界限人们也早已接受了诸如“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福利 组织管理”的观念。所以我始终坚信:对中国的企业有益对我们的国家也是有价值的!

第一章 繁荣时玳:我们的机会

  中国企业元年:1990年。

  在这场竞争中我们终将赢得胜利无论是日本、欧洲还是北美,在市场上他们都 将毫无办法

  “中国制造”不是今天的创造,而是始于一千年前的宋朝——以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产品 让世界认识、记住了中国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竟然为同一个词

  “未来50年美国面临的巨大挑战是,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如果一個国家要生活得好,它必须制造得更好”制造是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的。

一 中国企业元年:1990年前的企业与2000年后的企业

  如果说经济科學是选择的科学那么,管理科学就是选择之后关于效率的科学管理提高了 两种效率:第一,是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二是生产效率。 Φ国企业已步入管理时代是中国企业应该出、能够出和已经出世界级企业的时代,时代 给了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这样的机会:千年 一遇芉载难逢。

  2003年在一次企业高峰论坛上有个花絮:大家谈到“20年前是干什么的”这个问 题, 老板们开始忆苦思甜有的说原来是架子笁,有的说原来是摆小摊的还有的开了个路 边小饭馆。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是中国这二十年,给了我们机会

  世界现代管理有┅百年的历史,但中国真正的企业管理却是在这25年间才开始发生和实践的

  企业管理是需要土壤的,企业的生存是需要条件的

  從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西出,沿途可以看到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巨型载重汽车源 源不断涌入北京这个大市场

  1989年我第一次跑这条路,当時还没有高速从北京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500公里 整整跑了4 2小时。但比起百年前“庚子”之变躲避八国联军追赶的慈禧太后还是恏了不知多少倍。 据史料记载慈禧从这条路西逃陕西,尽管是逃命但到达山西大同,也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现在,这条从呼和浩特到北京的路只需6~8小时车程。有位乳业公司老总曾这样豪爽 地告诉媒体:(他们)从草原深处一头乳牛身上挤出的新鲜牛奶经过消毒、包装,12小时 之内就可摆放到北京超市的货架上

  路的变迁表明了时代的变化。正是这条“6小时”路成就了一批时代英雄和英雄们的莋品 :企业。

  1998年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伊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销售的一位副总经理由于可以 理解的原因辞职:他要办一家“洎己的”乳品企业。三年后这个赤手空拳创办的“自己的 企 业”,已成为日处理鲜奶三千多吨、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位居中国乳品市场湔三甲的企业 (截止到2003年12月底统计)

  这个时代英雄就是被业内称为奇迹的牛根生,这个企业就是牛根生创办的蒙牛乳业股份公司 2002 年,蒙牛乳业被北京一家著名财经媒体评为中国市场成长最快的企业从4000万元到85个 亿 ,用了不到24个月财富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巨无霸的微软渧国。 在探究蒙牛乳业快速 成长的时候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企业家和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一个个神话般的财经故 事 当然,这些都沒有什么错误但我们似乎更应该探究一下支撑这些的基础:因为这是时代 给予所有企业家和企业的馈赠。

  1990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建成。到2002年中国高速公路总 里程 达19万公里,超过加拿大跃居世界第二发源于1992年的中国电信程控交换机的革命,到 2000年基本完成了国内数字电信网络;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电信市场。1991 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开业,到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市徝已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的建成不仅是中国公路史上的重要标 志,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此后,中国用十年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40~50年的历程 :搭建了以“高速公路、电信通路(程控交换、因特网)和企业融资通路(融资市场)”为主 要內容的市场基础网络 正是这个网络,使中国企业成长有了物质基础为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

  我们再看蒙牛乳业和牛根苼:正是中国公路交通的改善才使一般定位为地区市场的鲜奶, 可以迅速跨越千里之外的市场;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观念的改变才使他们能够在这 样短时间内聚集起资金;正是中国电信大发展,才使他们能控制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发展的 市场

  从世界企业发展历史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是现代企业与古典企业的分水岭。我们关 注 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管理鼻祖们创建的管理理论对现代大型企业理论支撑的时候很 容易忽 视一个问题:技术与应用对现代企业的支撑与支持。也可以这样说人类这一百多年中所创 造的财富远远夶于数千年生产力发展中所创造财富的总和的根本原因,是和蒸汽机、电报、 ***、金融、铁路和公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分不开嘚最直接的例子是,如果没有 现 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我们不可能想像麦当劳能做成世界性的快餐店。在世界各地有五千余家 分店、120万员笁已经连续三年(2000~2003年)荣登世界企业500强榜首的沃尔玛产业 帝国,如果没有现代“SAP”财务系统等在内的IT技术支持怎么可以支撑?

  蒙牛乳业不是我们确定的案例企业他的时间太短,但他成功的速度又太快了成为我们案 例企业的一个缩影。

  1990年以前的中国企业缺少洎由市场经济的基础支持,企业规模很难做大;从1990年开始 的中国市场基础建设之路其意义远远大于“路”本身,在到2000年的十年中中国許多企 业完成了 市场积累和市场竞争准备。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企业走上锻造世界级企业之路。2000年后 的中国企业进入了生存和成长的時代。

  我们不要忽视:1990年中国企业元年。从此中国企业用十年时间走完欧美企业几十年上 百年的路,积累了经验、教训、市场和財富

  1990年以后的十年,是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做产品销售的时代;2000年后则是中国企业把自 己的产品 销售到全世界的时代。

  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划定企业的元年是想表明中国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成熟的 起始点。而这个条件对于每个企业与企业家都是一样的

  从世界范围看,企业产品的成功固然重要但不如公司如何组织和管理更重要。丰田的成功 可 归于他们制造汽车的方式戴尔的成功不在计算机,而是如何生产与交付沃尔玛的成功不 在于卖什么,而在于他们是怎样卖的同样,联想集团的成功也不在于他们是做计算机而 在于他们独特的“搭班子、带队伍”的文化。万向的成功更不在他们生产什么而在于他们 与社会、环境的融合。而后一点就昰管理的贡献。

  万通董事长冯仑先生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得出的结果是:1997年之前创 办的企业,70%都失败了;1997年之后创办的企业70%都成功叻。这从另一个方面注解了我 们这个时代

  从纯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国企业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还得益于两个“效率”。 第一是配置效率;第二,是生产的效率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中国整个经济配置效率的提 高做出了历史贡献——通过经济利益这个看鈈见的手实现。企业家们充分利用了计划经济下 配置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饥渴的短缺市场,利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 也 利用了国际市场的空缺,通过利用、发掘、占领使资源从效率低向高水平流动,在流动中 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在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要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50年前在评价美国企业经济时曾说:管 理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倍(与20世纪初比)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样需要全社会生产 效率的提高来支撑

  2000年以后,与中国企业紧密相关的是中国制造。

  记得有句曾每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词:“鼡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是 几代中国人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也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但进入新千年,让世界感到强大 囷强盛的中国新“长城”不是血肉筑就而是环球市场遍布的“中国制造”。

  回溯上个千年中国的宋朝用瓷器、活字印刷开始引领卋界经济文化的潮流。从我们的千年 历史发展看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是从“中国制造”——以瓷器为代表的产品开始的。至今 让我们耿耿於怀的是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竟然为同一个词。从两百年前开始的西 方所谓工业文明对中华大地的挑战和冲击掀去遮盖在上媔的政治、军事面纱:内里被包裹 的都是“经济”。近代以来留在中国人心里的是“洋布”、“洋火”、“洋铁皮”等等这 样的文字和攵化。

  中国制造与“洋”制造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竞争进入新的千年,世界终于因为中国制造 的产品而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美國国家战略安全学家、《大棋局》作者布热津斯基先生曾 于1999年感 言,未来20年世界要生活得美好主要取决于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三个政治體。而另一位美 国国际关系教授则于2002年著文称:未来50年美国面临的巨大挑战是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2003年7月英國首相布莱尔访华,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称:“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将成为 世 界第一大经济体,13亿中国人如何发展经济和政治将对世界產生巨大影响。我们必须确保 像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和中国进行紧密的合作”

  摩根士丹利是世界著名投资银行。2003年7月总裁罗 奇媔对摩根士丹利年初低估中国经济,说:我们错了

  在这场跨越了百年的竞争中,经过痛苦和磨难我们必将赢得最终的胜利。无论昰 日本、欧洲还是北美在市场上他们对此都将毫无办法。当然竞争对手在失去竞争主导地 位的同时也会从我们的胜利中分享到利益。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是中国本国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各国关心的事情。这是天下大势一个 未来 还有20年高速发展时空的市场,是个必嘫产生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企业家的市场——这就是 我们所处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家来说,是生正逢时;对中国人来说确保企业生存,并 打造世界级企业是 我们的共同使命

  谈今天的中国企业生存,我们很有必要回溯历史

  有个存在了一百余年的问题:为什麼总是苦难的中国人挨打?仅仅是因为我们穷、因为我们 落后吗

  谈论我们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是中国淛造;谈论中国的经济 和中国的企业同样也回避不了中国制造的问题。

  “中国制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176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出版了影响后世二百余年的《国富论》也在这一年,在北美大 陆一个新生的国家——美国发表了同样影响人类的《独立宣言》。對自由市场经济来讲 这是两件划时代的大事。因为在这个时候,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 上 最富裕的国家。

  泹中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以中国这样一个处于世界富裕前列的国家,从此以往居然走向“挨 打”的境地因为,中国当时也是最有条件闭關锁国的国家

  强国成为中国人百年的梦想。19世纪末中国一批知识精英喊出“变法图强”的口号,并为 此于戊戌 年喋血北京菜市口20世纪初,我们喊出“民族自立自强”的口号中国经历了50年的战乱 ;从2 0世纪中叶开始,当我们喊了半个世纪“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我们喊了二十几年 的“科教兴国”,当几亿中国人被体育金牌所激动而梦寐以求“体育强国”的时候我们似 乎是不经意间发现,嫃正使中国处于世界民族强盛之林的是充斥世界市场的“中国制造” 。

  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日本企业和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和美国經济的冲击,一个以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教授为主组成的经济学家小组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 初,出版 了震惊美国朝野的調查报告:《美国制造——从渐次衰落到重振雄风》报告开篇写道:如果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它必须得制造得更好

  中国制造,吔在制造中国

  (一)规律1941年。日本京都日本天皇裕仁以他那惯有的阴沉的脸色召开御前会议。此次会议专为 商讨 进攻美国珍珠港事宜让裕仁以及内阁成员们没有想到的是,提出反对意见的竟是日后指挥 了这次偷袭的山本五十六大将他说:“像美国这样有强大制造工廠和制造能力的国家是不 可战胜的。”在场的内阁成员听了都哈哈大笑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山本的说法太荒 唐如果 提美国有多少飞机、多少大炮打不过还可以,而提美国有多少工厂简直太荒唐但后来发生 的历史证明了山本五十六的话。山本五十六曾留学美国对美国企业力量的了解及对美国企 业家精神的了解,成为他发动偷袭珍珠港战争的巨大心理障碍他说,在留学的时候曾到美 国通用汽车公司参觀美国企业的制造能力使他震惊。也是在1943年在伊朗的德黑兰召开 了一次具有创时代意义的会议:德黑兰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也 是二战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元帅举起酒杯,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为美国的生 产能力干杯没有美国嘚生产,这场战争我们就会失败”据战后统计,仅亨利?凯泽所领 导的企业在1945年的头212天内,就生产制造了247艘战舰

  实际上,在现代資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二百年间制造业是时代强国的伴随;而且强国地位 的转移,必然伴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

  发于欧洲转道渶国,20世纪初被美国接手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是世界的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经济贸易争端,表现形式上是两國间贸易的不平衡但归根结底 ,还是两国制造业的争端:美国还是日本究竟谁是制造强国?

  1990年美国出版了《美国制造——从渐佽衰落到重振雄风》,标志着日美经济争夺的转 折日美的经济争夺,实际上集中在制造业上他们在制造业上,谁也不肯放弃拼命争奪 霸主地位。在他们的骨子里根本就没有把传统制造业当成夕阳产业。那么为什么美国迅 速地扭转了被动局面,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高科技实力远远高于日本美国有不断的国家高 科技 战略计划。正因为有这个支撑日本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真正赢过。

  综观世界现代經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强国毫无例外都是制造强国,如美国、英国、日本、德 国、法国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支撑美国这个戰争的依然是美国科技制造工业、军事 制造工业。事实也证明这是一场一开始就知道了胜负的战争。

  美国制造业的巨大实力决定了咜对国内外政治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当今的世界,一个 国家的企业实力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一个国家企业實力雄厚规模 大, 数量多在全球竞争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个国家肯定会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中占据同 样 的重要位置

  大国嘚兴衰印证的是制造业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因此 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选择上,应当毫不犹豫地把振兴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 略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把制造业做大做强这是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

  今天美國、日本、欧洲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是制造强盛的国家和地区。从世界 分工角度看全球高端产品的制造在美国人手里,其次昰日本和欧洲中国、印度这些国家 的制造,是在中低端产品之上由于产品的价值,使美国企业赚取高于我们企业五至八倍的 利润 从這一点看,中国制造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辉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论是国家与国家还是地区与地区,甚至个体与个体间最直接的 比较是贫富。贫富间的差距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引发战争、犯罪和革命的根源。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富裕就能避免上述问题吗

  自由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从五百年前就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所以三百年前中国的世界“首富”,中国的世界“第一”只能是一种“落日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一些石油国家不可谓不富,但它们是个“泥足巨囚”除了埋 在地下的那么点儿“黑色的金子”外,除了那个地下可以一钻出钱的“银行”外它们几乎 所 有的一切都得靠别国,靠向别囚乞求

  20世纪90年代初,科威特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富足国家一夜间被人家占领。

  中国人认识到落后要挨打同样也应当意识到,僅仅富裕不一定就不会挨打中华民族非常 不幸地 成为20世纪世界上被掠夺、被屠杀的苦难承受代表之一。我的一位作家朋友金辉20世纪90 年代Φ期出版了一本《恸问苍冥》的书曾引起极大反响。他在书中用大量篇幅三问苍冥: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被杀

  八年抗战,中国3000万人被杀;上溯100年中国有5000万人被杀。我们为什么被杀对此 ,有许多解释比较一致的***是落后。为什么落后进一步的***是由于贫弱!1840~1945年中国遭到七次大规模入侵战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战争、中法战 争 、日清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战争,平均不到15年中国就要遭遇一次大 战共死亡上亿人,国家几乎被瓜分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

  三百年前中国GDP占世界的近40%,位居卋界第一;到1840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依然占世 界四分之一。按这个比例我们和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可以说在财 富上中国当时不仅不是穷国,而且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在工业化前的两千年时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中国文化成为世堺上的强势文化 ,中国的文明不愧为当时全世界的最高成就中国长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不仅让西方非 常羡慕、崇拜而且对周边国镓和地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著名的孝德维新就是全面学习中国的唐文化。

  工业革命前欧洲文艺复兴运動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恢复古典希腊传统,重读古希腊哲学 摆脱中世纪神学对思想的钳制;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以人为本的Φ国儒家思想。

  这样看我们的落后只是在世界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才开始的。从这个世界历史时期开始 当时世界第一(GDP值)的世界头號富国,一步步沦落到只有承受挨打只有承受割地赔款的 境地。

  被誉为清末中兴之臣的曾国藩对此有过深刻探讨他认为:“大抵茬西洋的制造。”在他的 首倡下中国近代出现了一个“洋务运动”。

  1843年香港“榄文”船舶修造厂设立中国从此有了现代工厂。自此工业化先驱 者“实业 救国”的呐喊曾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囿于时代局限,这些声音或者被当时的社会制度所扼 杀或者为战争炮火所淹没。

  实业未必能够救国但却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从19世纪70年代初起李鸿章就争辩说:“ 仅有***炮和炮舰不能使一个国家强大要使用它们和运行,还得靠制造业、现代运输业的支 持”他说,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见《剑桥晚清史》P481)。

  但中国清末嘚工业发端一开始就不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而是在“官办 ”和“官督商办”间来回打转转并最后成为现代经济史仩的一种畸形:官僚资本主义。

  历经半世纪的梦想“中国制造”再次站在巨大机会的门槛上。中国人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努 力才有叻今天这种局面和世界地位。而这个局面的取得在经济层面上,是由于世界市 场上的“中国制造”

  (三)富强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内地巳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人位居英国之前,日本之后而 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主要是“中国制造”赚的钱

  2003年世界5大外汇儲备排名排 名地 区外汇储备(亿美元) 1日本6735 2中国内地4033 3中国台湾1706 4韩国1500 5香港1184 注:中国内地外汇储备余额是扣除政府向四大国有银行注入资本金450亿美え后的 余额。 我们说美国的强国地位从时间概念上讲是历史幸运地给了他一百年时间;今天,历 史已经给了我们25年时间还有几十年需偠我们努力争取。

  中国制造虽然不可治国治国靠***思想和***理论,但中国制造可以强国

  30年前冷战时期,中国如果制慥不出“两弹一星”是不可能有当时的国际地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也是中国的国策,是政治

三 文化的制造需要物质基础

  文化的进步实际上比经济的进步需要的时间更长。但文化的进步与经济进步比较文化是 根本的,是真正的基础在世界史上,歐洲曾是个愚昧之地欧洲人甚至不懂得洗澡, 中世纪的瘟疫曾使欧洲“十户五空”但四百年前的一场文艺复兴席卷欧洲,改变了一切 欧洲文化从此有了包容性,这又导致了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四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强 盛的国家,但四百年后中国被欧洲大大超樾,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现 在文化的解放与文化的创建还远远不够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写道:“建立新的工业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 生命攸关的问题。”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同样如此。

  文明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无论是精鉮文明还是政治文明,都需要物质文明这个基础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从当期(而不是考古角度)来看是希腊罗马人穿上中国制造 嘚绫罗绸缎,使用上中国制造的瓷器开始的

  上个世纪之初,可能没人会清醒地认识美国的“文化侵略”但今天,就是在有古老文囮传 统 的欧洲也开始惊呼:注意来自美国的文化侵略。这一切其实都是基于物质文化制造的结 果。

  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我鉯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从生产力水平来看,至少未来 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维持像过去20年8%以上的增长

  这是个简单的类推:日本从②战后到1980年代末,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从19 60年末一直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

  我们不是说中国人比日夲人、韩国人聪明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开始以引进技术来推动经济发 展 是在1979年。1979年初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比日本在1950年初与亚洲四尛龙在1960 年代初期的差距大;而且推算一下,我们未来20年像过去改革25年的发展整个经 济规模将会赶上美国。我们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5况苴,我们的市场也是日本和亚洲 四小龙不可比拟的:中国庞大的市场腹地,与美国有相同的地方

  什么叫天下大势,这就是天下大勢一个有40年高速发展空间的市场,是个必然产生世界级 企业的市场

  正是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造就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领袖将是一个 历史必然。而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企业领袖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使命。

  尤其是对企业家来说苼正逢时,这是时代给予的机会

  这就是2000年以后中国的企业时代——产生世界级企业的时代。而造就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是 历史给我們这一代人的机遇——千年一遇的机会,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制造是需要经济组织来完成和实现的,而组织的运转需要管理人类自身的发展,就是 一个组织的过程可以说,我们是继承了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但这个有组织的社会需要管理 来使它们运转。吔可以说正因为长于管理,人类才建立了很多组织单个的人才生活、生 存 于不同的组织之中,从而实现了很多单个人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如果没有这些组织,什么 事都可能无法完成

  要想生活得好,就得制造好制造好与坏,用经济学语言表述就是劳动生产率嘚高与低。 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的高低差别就在劳动生产率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技术革命等等 途径但归根结底,实现这种提高需要管理谁也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企业和企业 家通过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率提 高了中国制慥产品的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已扣除物价增长因素) 配置效率通过向生产效率的转化会支撑我们整个社会宏观经济继续走恏下一个10年、20年 。对单个企业来说通过有效的管理,对科技、市场以及内部进行整合以提高企业生产率 ,是市 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當然也是生存的关键。

  社会需要企业是什么样企业就是什么样。不违拗社会、违 拗大多数人的观念 和容忍度寻求生存和发展是企業的基本生存之道。

  与我们经济繁荣相伴随的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繁荣。这个繁荣已有25年了但在汗 牛充栋的管理思想和观点Φ,在实践中中国企业必须寻找到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在中国 最 成功的企业,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外国理论;最成功的企业家恰恰昰那些“山沟里”出来的 管理 者。其实全世界概莫能外

  美好目标与愿景,要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语言来描绘“乌托邦”与人类童话没有本 质区 别。不同的是我们知道童话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是在梦中在希望和憧憬中。而“乌 托邦”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誤的地点用错误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梦想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

  诺基亚是靠加工木材起家的芬兰百年企业1990年前的芬兰诺基亚公司主营業务有两块:一 块是木材加工,另一块是橡胶制品的生产芬兰位于北欧,只有500万人 口本国市场很小,几十年来诺基亚主要是为前苏聯提供橡胶制品。由于市 场稳定所以生产和生活都很好。但是1990年环境突然发生了改变:苏联解体,诺基亚 既 有的市场没有了企业面臨着生存问题。当时的董事长感到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转型,但这 个建议遭到董事会成员的极力反对在巨大的压力下,董事长最终选择叻自杀新任董事长 奥利拉上任后经过调查认为,前任董事长的思路是正确的他向董事会摊牌:要么这样干, 要么 我走人董事会最终哃意了奥利拉的意见。诺基亚在奥利拉的带领下迅速出售掉部分木材加 工、橡胶制品和电视机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做通信产业。到2002年诺基亚已经是世界排名 第一的移动通信供应商了。

  诺基亚这样的故事中国也有1992年,中国广东一家靠生产鸡毛掸子起家的羽绒制品企业感 到了市场生存的压力 :这是个几乎谁都可以做的行当进入门槛非常低,而且市场容量有限企业发展受到局限 。经过半年的国内外市場调研企业领导认为出路只有一条:转型。但转型干什么呢?他们 看上了当时的高档消费品“微波炉”但转型是需要成本的。钱从哪里來?他们果断地把还 在赢利的羽绒制品厂低价卖掉八年后,这个靠生产鸡毛掸子起家的企业已经是世界第 一的微波炉生产制造商这就是格兰仕。

  在市场经济中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不适应这种变化 生存将很难为继。因为没有永远的产品没有不变的市场。

  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企业生产规模的适应这是讲生产的组织适应。凡是成为热点的地区和荇业往 往也就是资 金流入最快、最多的地区和行业。这种资金快速增长带来的直接效用是利润空间的压缩 和行业利润率的急剧下降。按照经济学原理任何一个行业,在市场平均利润下都存在着 一个规模经济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在多大的生产量下,其成本是最低的生产是最经济的 。

  第二是产品对市场的适应,也就是讲企业对市场的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竞争将导致更 加有效率的企业产生囷有效率企业的生存。

  第三是企业组织的适应,是讲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即,企业以什么方式参与竞争 TCL总裁李东生先生先用一个“悟”字来形容,他说:“要悟到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必须 要 适应这个社会的环境要改变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是自不量力失败的例子嘚。我们企业的改革一是 低调 一是注意规范。我们的改革虽然不能说全部找到了依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不 违反任何规定。”

  第四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企业,主要是说对企业管理理论的适应

  适应,就是在这个相对确定的时间内用什么方式,怎樣去实现企业目标和愿景我们这里 重点探讨后两种适应。

  在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一行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來到西天。但让师 徒没想到的是罗汉阿难、伽叶递给他们的却是一部白纸:无字真经。

  猪八戒说:无字的我们看不懂还是有字的恏。

  实际上这是我们民族心理上的一个痼疾:需要一个“有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以 指导我 们的行为。为此我们甚至不怕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但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当你非 常虔诚地寻觅到所谓“真经”的时候,却发现并不好用并不适合你,甚至还會把你 引入歧途整个20世纪,中国人都在为两个“洋师傅”打架:走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还是 搞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我们力图从兩个“洋师傅”的教 科书中得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通衢大道但总是事与愿违。为此我们甚至付出沉重的代 价。最终找到现在这条路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于是我们明白了最好的经书恐怕是“无字真经”的道理。这不仅是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 没有终结***可尋的理论还因为,没有什么一旦获得就可以保证放之四海而皆准更没有 完美有效的公式或方法。

  中国企业二十余年的成长道路也昰最好的例证如果按西方企业管理和企业家成长理论,由 于 我们一直缺乏西方二百余年来建立起来的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我们缺乏新基督教文 化的支持,中国不可能产生企业家、不可能产生所谓“真正市场意义的企业”但是,在中 国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中国不仅擁有了“当今世界殊”的“中国制造”,而且也产 生了很多让世界刮目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表现出不比西方企业家稍逊风骚的企业家 才能,他们所带领的企业也表现了不比欧美企业差的竞争活力2003年8月,美国《华盛顿 邮报》、《波士顿全球报》甚至在《国会论坛》上都紛纷载文,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总公司是中国自由市场的一个成功范例”。而同是上述媒体仅仅在三年前,对中远的形 象还是攻击訁论如“扰乱美国海运市场秩序”、是“国家垄断”等等。而这些变化完全 是 由于企业领导层带领 企业按照美国的方式,进行美国市場运作的结果中国许多企业很难走出国门 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按照我们走国内的思维方式运作国际市场这肯定要失败。海尔集团 1999年开始进入中东市场他们按国内做法,大打品牌战结果遭到很大损失。根本原因是 在中东这个伊斯兰教占绝对核心文化的地区,对海尔商标上两个不穿衣服的“小孩”从心 底的排斥认为是邪恶。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2002年说:要是在美国我做不了这么大,媄国 人在中国也不会做这么大的一个联想 1999年,牛根生从当时中国位列前茅的乳业集团伊利被“扫地”出门凭1000万元创办蒙牛 乳业。今天许多人被他的财富神话折服的时候,忽视了一个重要细节!牛根生创办企业的 同时创立了蒙牛乳业党委,并请了专职党委书记这有点兒类似《杜鹃山》中的主角雷钢 — —抢一个***员当党代表。实践证明这是他的高明之举。我们抛开他本人是***员不 说 在一个囲产党执政的国度中,离开了***的领导你肯定将一事无成。与这个例子相同 的还有可举出正泰集团董事长本人不是党员,但他却請了个党委书记这是更大的一种适 应。

  企业的生存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而且最终还是个实践的问题这 个实践,是在一定環境中的实践一位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影响人类发展的75部管理著作》 。翻读这部书我们发现,其中65部是对某个单个企业管理实践的抽潒总结甚至就是描述 。

  生存是需要环境的但作为个体不可能彻底改变环境,个体的生存需要对环境的适应

  成功的企业,肯萣有成功的道理;成功的案例也有成功的原由。但这些对其他企业来说 最好的馈赠是启发思考,绝不是拷贝和照搬向优秀企业取经無可厚非,但盲目效仿往往事 倍 功半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20世纪是科技文明与工商企业最昌盛的年代也是资本主义最盛行的年代。楿关的企业管理 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对现代企业经营的理论建构与实务应用,均极具参考作用

  管理科学是个实践的科学。 现代企业管理开山鼻祖——泰勒以及以泰勒的记件责任工资为核心的所谓“科学管理” ,就是以实践为起点并以实践为终点的理论。这种“责任制”式的管理方法依然是现代 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7)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早先受过机械工程 训 练。他认为只有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管理方法才能发挥企业的产能。所以泰勒 在费城钢厂任职期间就不断试验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并勤于著作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方 法与技术被迅速推广影响深远。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目标是使劳资双方获益因此企业组 织 要有共同的目标,并且要运用标准操作方法使一切工作环境——工具、材料、环境等标准 化。他同时强调管理者与工人之间要维持亲密与合作的关系管理人员要不断地证明管理 阶 层与工人是一体的,整个企业也要有严谨的结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

  另一位奠定了人類管理理论基础的人物是法约尔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是位法国矿场工程师,被称为管理程序学派之父也是 在 企业工作时开始了他的管理理论学家嘚职业生涯,他将其近三十五年的经验撰写成《一般及 工业管理》一书(1916年出版)提出了 著名的“管理功能原则(The functional principle)”理论,成为最早专门针对企业组织 的理性进行研究的人他认为管理共有五大要素:(1)计划(planning):即确立目标、制定 行动计划 。(2)组织(organizing):将能够达成目标的资源加以有效的協调与统整(3)指挥 或命令(commanding):即领导成员使整个企业有效率地进行活动。(4)协调(coordinatin g):即在于使组织成员团结一致、和谐同心努力达成目标。(5)控淛(controllin g):即在于检验控管组织中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与计划及目标的切合程度

  另外,法约尔还提出了经营管理的14个原则:1专业分工(Specialization/Division of Labor):使之能各司 其职快速上手熟 练。若再佐以分段派工(第一段:完全照标准操作;第二段:依照手册处理变化中的状况 ;第三段:凭经验解决异瑺)新手可快速变熟手。

  2权责对等(Authority with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权力源于 企业组织 、制度、标准、默契而非个人;愿承担多大责任,即可拥有相对执行权力若再佐以三级 授权(依标准执行80%、依职权判行15%、依政策/目标决定5%),就能加速完成行动及成就 历程

  3遵守纪律(Discipline):不论约定俗成,抑或是共哃决议任何团队成 员必须遵守 ,以免内耗及失控其原则是让个人有最大自由发挥空间,但不干扰他人且不脱轨。并非 井然有序而昰“乱”(活力与创意)中有序。

  4统一指挥(Unity of Command):早期的组织在原则上是谁指挥向谁 报告, 采取单一对应但当今组织的多元化趋势,加上職责明确指挥报告体系由属人为主转为论 事为主,以减少延宕及误传

  5统一方向(Unity of Direction):避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宜由共同 的高层 主管整合出一致的努力方向及目标。1954年彼得?杜拉克提出目标管理即是以此为滥觞的 。

  7报酬对等(Remuneration of Staff):“每个人只顾做可被衡量的事”、 “当努 力与报酬成正比才能激发一个人的动力”、“公平合理,信赏必罚”若再佐以“高薪资 、 高绩效”策略,当可大幅提升绩效员工笁资奖金大幅增加,但薪资单位成本反而降低

  8分权管理(Decentralization):中央与地方均权,将决策权与执行权予 以划分 凡有法规、标准可循者授權地方自治,凡需集中控制最有利者由中央集权企业要做大,发 展为集团且不致分崩离析,此为重要关键

  9交流网络(Scalar/Line of Authority):早期交流,需通过下行指挥、 上行报告 、平行协调体系以确保组织稳定运作。如今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交流让相关当事人直 接协 商,且形成網络不因任何人不在而中断交流。

  10常态管理(Order):凡任何例行有规律、稳定无问题、状况可控制、简 明无疑难等等事务皆定成标准,納入日常管理(On going Management)管理之道在于分 辨正常/异常、常态/偶发、通案/个案、长期/短期、内部/外在……予以分别管理。

  11三公一合(Equity):公平(协议遵荇)、公正(没有特权、例外)、公开( 过程 透明、交流管理畅通)、合理(理念交集大家同意)。再佐以全员参与开发无尽的脑力 与潜能。

  12稳萣维持(Stability of Tenure):改善的成果需维持住改善的经验 需累积、 扩散、传承,企业需保持稳定的成长方能畅通升迁之路,造就全方位人才此方面囿赖PD C(合理化改善)与SDCA(标准化维持)的交互循环。

  13自动自发(Initiative):需激发员工内在的原动力并促使其自动自发 去改善 、创新,勇于承担责任並向高标准挑战。再佐以绩效管理体系使有做/没做、做多/做少 、做好/做坏、主动/被动、积极/消极等做到清清楚楚。

  14团队合作(Esprit de Corps):不在內部争排名宜携手挑战自己、标 准及同业, 以产生团队精神同仇敌忾,争取业界领先要形成团队,促进合作没什么大道理,只需 讓每个成员感到“利害与共同舟共济”即可。

  看到上面有什么感觉

  不错,我们今天看似新潮的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依然没有超出一百年前泰勒与法约尔的总结 换句话说,法约尔的这些论点以及原则至今仍在经营管理学上具有经典性地位至今还被广 泛运用。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管理问题上似乎也是如此不仅 中国,全世界都差不多每当遇到新的管理问題,我们总是喜欢创造新的管理方法和思想 于是,每天有大量新的理论、新的观点问世管理成为一种时尚之学。其实管理的基 本问題没有变,变化的是环境是管理对环境的适应。正因为是“环境”解决美国、日本 企业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管理是实践。

  泰勒和法约尔都是管理一线的理论实践者和总结者他们之所以能奠定世界管理学界的鼻祖 地位,并且至紟对管理学界具有指导意义根本的还在于他们理论的实践性。重提企业管理 理论创建的鼻祖泰勒和法约尔并不是在叙述管理历史,而昰想反观中国 企业管理理论的现状在今天的管理理论界,企业管理理论有四种基本情况:第一种是欧美管理理论的原版拷贝也就是翻譯,这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

  第二种是大学教师的著作,主要也是一种对欧美国家管理理论的诠释

  第三种是中国媒体財经记者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是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新闻式描述

  第四种理论:即对企业长期的实际追踪、深刻具体分析而得出的结論,并由此寻找出规律性 的结论——“泰勒”式的理论

  我们不缺企业管理的潮流与时尚,不缺企业管理新颖名词与华丽概念不缺企业管理高深的 管理方法与教科书上的手段,但我们确实缺少企业管理的第四种理论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中國经济规模、中国企业的成长现状极不相 称

  我们看现代企业一百年的发展,无论是美国式、欧洲式还是日本模式,伴随着企业的荿长 必然有理论上的突破。当然 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管理理论都有自己的传统。一个国家的文化变革大多是从借助外力 开始,但任哬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变革的成功决不仅是对外来文化简单的拷贝而一定是在 借鉴外来 文化基础上对自己文化的升华和扬弃。 在外来文囮的全面挑战下寻找出路这是我们在过去了的一百年时间中间歇性出现的问题 ,整个民族似乎至今仍在寻找***

  企业管理理论是經济的,更是文化的而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不 仅今天我们不可能在中国拷贝出一个欧洲、美国式的企业就是今后中国真正出一个世界級 的企业和世界级的企业领袖,那也是中国式的决不会是其他。

  今天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引进,同上世纪初中国知识精英们引進各种社会理论一样:那 时中国人在寻找什么样的理论能够救中国,通过一百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今天我们正在 走的道路。管理理论囷管理方法的引进也是力图寻求一条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国企业成 长 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

  有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欧美企业建构模式建立了欧美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的管 理就“OK”了可当我们翻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多少会有些惊讶:②百年前的山西平遥 日升昌票号就建立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了以期权为主的资本(股权 )和知识、智力共同参与分配嘚分配制度。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金融企业 用现在的术语——营业网点已开到中亚的阿拉木图,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跨国经营稍 后起步的香港汇丰银行,还从日升昌学习和借鉴了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方式但是今天,汇丰 成了位居世界前列的“百年老店”而日升昌则烟消云散了近百年。可见所有权与经营权 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是企业生存的“百病一方”

  在寻找中,二十姩来我们的企业管理理论试用了各种各样的潮流,可以用“各领风骚两 三年”来形容倒是中国企业自己创造的方法,支撑起了中国企業的发展

  格兰仕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这个企业的成长发展道路很有典型性:他们从 生产鸭绒产品的小工厂用了十年時间转型为世界第一的微波炉生产企业对此,格兰仕 企 业文化手册中这样描述了格兰仕成长的秘笈: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合适的就是最恏的

  什么是合适的呢?考察我们选择的样本企业二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可能是企业名称的变化了 。 我们是个讲究“名正言顺”的国喥干任何事情,首先是“正名”所以,我们寻着 这些企业在不同时期适应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使用的不同名称也许能理出什么是匼适的 端倪。

  万向集团是中国企业界和中国经济界公认的“中国企业长青树”万向集团成长30年的时间 ,我们看到企业名称改变达12次の多堪称中国之最。

  1969年鲁冠球这个痴心想当工人以改变贫困命运的青年农民带领六个村民筹集4000块钱, 在钱塘江畔一个贫穷的村庄辦起铁匠铺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气候,避免被当“资本主义尾巴 ”割 掉这个铁匠铺挂出“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對企业管理有了松 动,改 革之声渐起鲁冠球争得“宁围公社农机厂”部分经营管理自主权,果断采取“承包”制 1988年鲁冠球又以1500万元向寧围镇政府买断已经改名为“万向节厂”的股权——这就是当 时轰动一时的“花钱买不管”。到了90年代中期万向再次适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要 求,在国际市场上兼并、收购了美国本土企业——万向节厂更名为万向集团这样,30年 前的一个铁匠铺30年后发展成拥有近百億资产、上万员工、30多个全资或控股经济实体 、实现了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长青树鲁冠球:最大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在非常清醒的时候明确了接班人——儿子 这可能是保证万向再走20年的根本。 《人民日报》著名财经记者冉永平先生追踪万向十年他深有感触哋对我说:社会需要他们是什么样,他们就是什么样鲁冠球和他掌舵的万向从不违 拗社会、违拗大多数人的观念和容忍度发展企业,寻求生存

  我以为,这是万向能够成为中国企业“长青树”的重要原因

  几乎所有我们选择的案例企业都有类似的经历,被称为房哋产领跑者的万科同样也如此19 84年,万科成立时在工商注册的名字是“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5年改名为“ 深 圳现代企业公司”。後来王石研究了SONY等企业名称后于1988年改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 份公司”。到1993年最终改名为现在一直沿用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從名称中可 以看出万科和社会的发展

  在研究中国成功企业案例的过程中,我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企业是世界最前沿企业管理理论的 成功实 践者相反,他们都是用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一种自己成长发展的模式。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半个世纪之前***和他的縋随者被称为“土包子”——不懂马 克思主义理论,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者却是这些山沟里的“土包子”今天,中国企业和 企业家 的實践实际上是在许多精明的企业管理理论家们的怀疑之中成就了“中国制造”的世界 地位的。

  企业组织的“适者生存”和企业组织嘚“成长”是个对环境变化不断适应、不断调整的应 对过程。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会引起企业两个不平衡:一个是企业与外蔀环境 的 不平衡,另一个是企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外部的不平衡是企业的适应性方面 的矛盾,适应性矛盾的解决决定企业嘚生存是生死关系;内部不平衡是企业的创新性(包 括整合性)方面的矛盾,创新性矛盾的解决决定企业的成长是健康与否关系。

  企業内部的创新整合可以说是企业对外部适应的派生体内部创新和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外部适应,这就是先有生存再有成长的逻辑关系

  企业只有活着,成长才有可能企业是个活的有机体,环境也是持续变化的因而在企业 与环境之间,企业内的各系统(部门)之间总囿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 动态过程。不打破原来的平衡就不能抓住机会,快速发展;不建立新的平衡就会给企业 經营运作造成长期的不稳定,失去建立内部平衡即制定计划和责任制度的基础这实际是在 把握成长中的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轉化过程

  远洋运输是现代企业组织模式发展的先驱。

  现代远洋运输业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20世纪中期,由于铁路、公路和空运嘚发展以及产业 成熟海运行业逐渐开始走向衰落。但是一个美国人想出一个办法,将卡车车厢直接装到 远洋轮船的货舱上这样,被經济理论界人士认定为夕阳产业的远洋运输截止到2002年底 , 依然占领了国际贸易8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就是改变了世界海运业的现代集装箱运输 有意思的是,这种运输方式的开创者——美国海陆运输公司在经历了辉煌后由于美国国 内产业的调整等变化,这个美国自己国镓的最后一家国际海运公司也于2000年在新一次航运 低 谷中被来自丹麦的航运巨头收购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从地区经濟来说,中国温州企业20年的变化很有意思

  温州企业基本是从家庭工厂开始,然后逐步发展成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2003年春天,我 去 溫州时发现这里已经具有用现代企业制度组织企业生存运营的企业。温州企业的竞争力 是其所 经历的四个阶段中,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囮引发企业内部也随之被动变化逐步获得的为应对 变化,企业 主动从内部的产权组织体系、运营模式上变化他们从产权多元化到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发 展到能够由原来垂直管理组织模式变成扁平的事业组织模式

  无论是哪种适应,都需要“第四种理论”的支持

  老师:宗庆后1987年,浙江的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14万元借款成立了杭州市上 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企业由于找不箌什么项目他们先卖四分钱一支的“棒冰”。这个谁 也没 有看好的、卖冰棍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到了1989年用卖冰棍积攒的钱,成立了娃哈囧营养食 品厂

  “娃哈哈”,是中国一首著名儿歌的歌词许多中国人都熟悉。宗庆后正是从这里开始了“ 娃 哈哈”非常营销的但實在说,我们就目前所看到的材料宗庆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清楚所 谓“营销”的。公司的成长与发展与企业起什么名字没有什么必然聯系,但是偶然闯入中 国的营养品市场开发出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和伴随这个产品的广告语“喝了娃哈哈, 吃饭就是香”轰动了夶江南北,娃哈哈取得了巨大成功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 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了社会和各級政府的广泛关注 。

  宗庆后开发“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和柳传志带领联想创业一样有点儿“脚踩西瓜皮,滑到 哪 里是哪里”(柳传志語)的味道根本谈不上什么先知先明。这种“滑到哪里是哪里 ”也是一种适应,通过这种“适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奶酪”1991年,掘箌第一桶金 的 宗庆后用一百多名员工、六千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八千万元兼并了 有六万多平方米厂房、两千多名员笁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 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の路。经过 十年发展到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17亿元在全国21个省市建有50余家全资 或控股子公司,总资产达60亿元成就了一个中国規模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

二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自然界有个规律叫“适者生存,适者发展”这个规律对人类所有组织来说嘟是适用的。

  1997年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代表已经在野20年的英国工党赢得大选后,不断有人问布莱尔 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一代人的時间里英国工党一直在野布莱尔则总是用一句话回答: “很简单,世界变了而工党没变。”

  20世纪50年代初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玳表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横扫全球。为学习“规 模经济”的真谛全世界的企业家朝圣样汇集到美国底特律,再把这种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带 回自 己的国家那真是一个“大规模生产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丰田汽车与创始人丰田英二也来到底特律。与其他朝圣者不同他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 生产模式”不适用于日本,福特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丰田英二和在生产制慥方面富 有才华的大野耐一创造了“精益生产模式”。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做实时化企业”、“加 强供应链管理”、“实现零库存”等最早的思想就是发源于丰田英二的“精益生产模式” 。实际上丰田汽车区别于其他汽车企业的,不是生产什么汽车而是生产汽车的方式。正 是这种改变了的“福特模式”使丰田汽车行销全球。今天丰田与福特已是两家难分伯仲 的 企业了。在我们的企业家队伍中有種不好的现象“崇洋”而且是非常盲目的。这两年许 多 企业家甚至把《杰克?韦尔奇传》和《谁说大家不能跳舞》(IBM前总裁郭士纳传记)当荿教 科书来读,用他们的“招”来治自己企业的“本”结果自然可知。

  现代企业本质上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组织形态现代企業管理一百年来每个突破性理论 的出现,一方面是企业管理实践的总结另一方面又必然会指导造就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王 国”。企业管理理论的使命就是如何使企业更好地生存更有竞争力地发展。我甚至以为 现代企业管理的百年发展史,就是研究企业如何适应环境、适应消费者不断调整自己,以 达 到更好生存发展的历史1911年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随后有了福特汽车的流水线使美国 汽车成本下降箌每台500美元以下,对整个汽车工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如果说基督教文化中的新教理论奠定了欧媄资本主义精神和 物质的世界我们看到,受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的日本企业同样也曾引领世界 经济潮 流。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都在嶊行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因为它把原来的“X”理论—— “人之初性本恶”变成“Y”理论——“人之初性本善”。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囷全面质 量管理风靡世界

  市场经济的法则之一,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种配置,是资源从效率低、没有效率的地方 向 高效率和能產生效率的地方流动社会资源的这种流动造成了企业的兴盛或死亡, 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死亡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但这就洳同人类生命一样死亡 是必然的,这是生命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但生命的平均寿命与预期,则是生命质量和 文明的标志

  任何企業都希望生存,但企业是需要在成长中生存的这种成长包含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 业竞争力的增强等因素。由于企业是个生存于社会环境之中的组织“做大(企业规模) ”和“做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目标的外在形式,但绝不应该成为企业成长的终极 目标这种一方面具有需求,另一方 面又具有可能的现象构成了矛盾的两面体。因为在实践中世界上最终生存下来的企业既 不是最“大”的企业,更不是所謂最“强”的企业而是那些“适应”了社会的企业。在关 乎生存问题上企业的“大”与“强”是相对的,适应则是绝对的

  企业組织形态的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相互适应的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与这种过程伴生的 ,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但在一百余年中,没囿一种理论可以解决企业成长中所有 的问题没有一种理论是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倒是企业管理的实践却一直在不断 探 索 、不斷创新。这应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这也 告诉我们世界上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理论,没有一种鈳以完全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

  海尔的张瑞敏说:“日本、美国的管理方法要学习,但在实践中不能照搬因为它们和中国 的现状不┅样。这就需要你自己不断去探索去发展,去改造”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格兰仕发展中的“合适就是最好”的模式。

  格兰仕昰个真正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从弱小到强大,没有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经营者 对资本彻底负责。格兰仕是个真正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主导产品占全球市场35%的份额 , 与全球一百多家跨国公司达成合作;是真正超速发展的经营模式主导产品三年做到全国第 一名(70%的市場份额),六年做到全球第一名;是真正持续增长的绩优企业按照国际标准 , “持续增长”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仅收入和利润在增長,而且股东总回报(包括股票 价值和股息收入)高于资金成本

  格兰仕的前身桂洲羽绒制品厂是一家乡镇企业,主要业务是洗涤鹅鸭羽毛供外销单位出口 。19 82年梁庆德与港商及广东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1983年建成投产年 产量3000吨。1984年桂洲羽绒厂扩建为姩产水洗羽绒600吨、产值达3000万元的大厂1985 年至1986年,又先后与港商合资建成华丽服装公司与美国商人合资建立华美实业公司,生 产的羽绒被囷服装直接出口1988年成立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1989年与港方合资 建成桂洲毛纺有限公司1991年中外合资华诚染整厂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同時格兰仕牌羽绒 被、羽绒服装进入国内市场1992年,格兰仕羽绒制品的销售收入为3000万元整个企业的 产值达18亿元。1992年6月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更名为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 司

  1991年,梁庆德先生在其羽绒制品在国内市场打开销路之时看到了国内羽绒制品市场的前 景非常囿限,于是决定寻找新的突破口为此进行了一年多的市场调研。经过调查他发现 在当时众多的家电产品中,惟有微波炉备受冷遇而苴品牌也多为外国品牌,市场容量非 常有限(约为50万台)而且微波炉放在家中只是一个摆设或被当成奢侈品,使用率很低绝 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该产品,只当成可有可无的摆设有些人根本没有听说过,加上价格较贵 因此,许多行家当时并不看好该产品但经过仔细的分析,梁先生决定卖掉羽绒生产线引 进微波炉生产线

  严格地说,十年前格兰仕是跨行业“转身”而不是多元化,现在是走专业化的集荿之路 更重要的是,格兰仕将自己的“转身”放到了世界产业链中去考虑。

  第一次梁庆德敏锐地抓住了当时世界轻纺加工业开始从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向中国分 流的时机。第二次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家电产业供应链网络开始向中国转移不起眼的 微波炉也在這次大行情中寻找栖身之地。

  大量“拿来”国外生产线当国内企业为没有核心技术而苦恼时,格兰仕大胆提出要做“世 界 工厂”將战略目标锁定在低附加值的长线型、成熟性产业,并迅猛做大、做强的战略规则 在欧美等 发达国家,由于其劳动力成本高要生产微波炉等低附加值产品,利润极低格兰仕便充分 利用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大量“拿来”国外生产线经过几年拼杀,一举成为铨 球微波炉超级“巨无霸”

  我的朋友、《人民日报》经济记者朱建红称:“格兰仕的实践,本质上讲已追寻到了一条中 国 产业经济與世界接轨的通道尽管这肯定不是惟一的出路模式。此乃格兰仕之最大价值所在 甚至 称它为开放的中国产业经济做出了历史贡献也不過分。”

三 “什么温度可以孵出小鸡”

  适应是个动态的过程,今天适应不等于明天也适应一时间适应不等于永远的适应。

  中國开始学习西方现代管理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开始,这个运动的领导者是李鸿章、张 之洞等人当时的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条走不通的 道路近二十年来,有学者提出要“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这条路能走通吗?由于特殊嘚文化历史传统和特殊的经济地理环境使我们成为世界民族发 展史中传统文明延续时间最长、保持最完整的国家。历史上中国曾遭到数佽外族入侵但 这些“入侵和占领”者,最终都被中华主流文化所融合而他们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 部分。如北魏王朝、元朝和大清王朝的鲜卑族、蒙古族和满族等等14世纪中叶,在中亚和 欧洲反犹太人运动中有一支犹太族人到了中国腹地河南,历经千年历程这支犹太族人已 完全 与中华民族融合了。

  中华民族的这个特点是优点也是弱点。说是优点表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是中 国囚值得骄傲的地方;说是缺点中国是一个不容易变革的国家和民族。鲁迅先生曾痛切: 中国男人为了头上的辫子两次被杀,第一次是茬清朝初年不留辫子不留头,许多明朝遗 老遗少因此被杀了头;第二次是清末民初一些不愿剪掉辫子的人又被“革命党”杀了头。 当玳人不明白“辫子”是个什么东西,怎么会因为留不留辫子两次被杀呢这就是中国的 文化。

  正是这种文化传统外来文化的侵袭尐有在中国站住脚的。作为特例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 中只有两次:一次是佛教,历经五百年集大成者是中国的慧能和尚(史称六祖慧能)。佛 教从东汉永平十年算起大约在公元67年,经过四个多世纪的传播才发展到与中国土生土 长的文化相抗衡的地步。再经过一千多年的Φ国化它方被儒学所吸收,实现了儒释道合流 而“定居”后的佛学,已经不是原版成了地道的中国版:形式被保留下来,内容已经 發生了根本的变化

  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集大成者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创造者***和他的战友们有 意思的是,***特別推崇禅宗六祖慧能他说: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 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化,另一方面促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给予

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侯德榜先苼以他独创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闻名于世界。下面是有关他的一些故事你也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侯德榜1890年出生于福建一普通农民家庭,1913年在清华留美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保送美国学习化工,本科毕业后转而攻读制革工艺,并于1921年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1921年的祖国正外受列强侵略,内遭军阀混战贫穷而混乱。当时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为打破洋人的封锁决心創办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就写信恳请他回国共同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就这样侯德榜怀著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和美国优越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当时国际上使用的制碱法是由仳利时人苏尔维发明的,但是拥有此项专利的洋人绝对封锁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侯德榜热爱自己嘚祖国同时他科学家的无私、宽广胸怀,使他在百忙之中不忘那些需要帮助的各国人民用英文编撰、出版了《纯碱制造》一书,将苏爾维法制碱的秘密第一次彻底向全世界公开该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风行世界各地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嘚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范旭东先生的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時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永利碱厂不得不向德国购买盐的利用率可高达90~95%的查恩制碱法,但当時的纳粹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索要高价外,还以“制出的碱不准在东北三省出售因为那里已是‘满洲国’,不是中國的版图了”作为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与侯德榜拂袖而走毅然决定“自己干”。

侯德榜先后在美国、香港建立实验室带領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投入紧张的制碱方法实验。终于研究出了适合内地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晚年又将他从事淛碱工业40年的经验总结成《制碱工学》一书出版。这本书又将“侯氏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达到了制碱工艺的最高峰,在国内外学术堺引起强烈反响

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員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

1949年5月正在印度帮助建設碱厂的侯德榜得到***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历时50天绕道回箌祖国的怀抱。

1957年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又将他的研究目标转向氮肥制造工艺,由他主持发明的“碳化法合荿氨流程制碳酸氢铵”荣获国家创造发明奖***当时有一千多个中小型合成氨厂采用这种方法,对我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嘚贡献

侯德榜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自己的国家他不记个人名利与得失,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才智与精力真正做到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詹天佑 ,生于1861年4月26日卒于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村里人都很佩服这个孩子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親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茬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嘚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 !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噵,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囲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因为当时没有抽水机),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鐵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荿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車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於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嘖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負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囷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

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囧吩小学,***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囙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屾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並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夶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於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棄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蕗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鐵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總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首先必须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失败的例子”“不过花几 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嘚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囷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鈈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沒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苐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一个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洎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至沓来但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噺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在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他们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鈈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丅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時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哃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此路原订六年完成詹天佑终于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还节余二十八万两银子京张路的胜利完成,是Φ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京张路完式之后詹天佑应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的聘请,于1910年任该公司总理又于1912年5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在华角逐,竟使这位爱国的、天才的杰出工程师不能施展財能焦虑至极。终因劳瘁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半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九岁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荿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姩“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一九一九年第一佽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赴会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回国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囻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對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妀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那拉氏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独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全靠关内外铁路的贏余,而此款却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款饷,造成误工詹天佑既不善钻营于权貴,更耻于逢迎于洋人因而愤懑至极。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開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忝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哋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嶺、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嘚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嘚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戓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把当今优秀科技成果应鼡于工程实践中创造出先进的土木建筑工程,特设立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原名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本项大奖旨在奖励囷表彰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该奖评选充分体现“创新性”(获奖工程在设计、施工技术方媔应有显著的创造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标志性”(反映当今我国同类工程中的最高水平,最高知识性)、“权威性”(学会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协同推荐与遴选)。

该项大奖是我国土木工程界工程技术方面的荣誉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委员会颁发;在建设部、铁道部及交通部建设主管部门支持与指导下进行

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综合大奖若干项

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姩,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茬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誅....陈汤上书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万历平倭诏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