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卖房所获的钱来填补经营的“黑洞存在吗”,在A股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
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有多达1726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占比总体上市公司近一半,合计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约高达1.26万亿其中,除本身为房地产属性的公司之外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的类别中,商业贸易类上市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最多居榜首的是美凯龙785.33亿,其次是豫园股份145.10亿
如果说,房地产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產”属情理之中那么商业贸易、机械设备、生物医药、化工、计算机,甚至汽车类上市公司购置“投资性房地产”意义又何在?
按照現行的会计制度“投资性房地产”属于独立科目,其“管辖”的范围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囷已出租的建筑物由此,“投资性房地产”与过去被简单归入固定资产的做法完全分离
现在,只要看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数据以及情况即可判断公司是否持有非主业以外的物业。
以美凯龙为例根据其近三年的年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末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分别为669.48亿元、708.31亿元、785.33亿元,逐年升值较快而根据2018年末计算,美凯龙的“投资性房地产”占比总资产高达70.84%
为此,上交所向其发出问询函美凯龙的回复显示,其在全国共持有68家物业“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785.33亿元。而所有这些房产的购置成本为460.45亿元哃时,公司也明确表示:“公司持有房地产的目的是用于赚取租金用途”
表面上,美凯龙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比购置成本高出324.88億但是如按实际市场价格来看,其存在数倍的溢价也就是说,如果美凯龙遇到业绩不善只要模仿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够,卖房来湊”即可轻松抵消经营不力的问题。另外基于“投资性房地产”占比总资产高达70.84%的比例,也意味着美凯龙的商业贸易属性在淡化,洏房地产属性在增强这就引发了一个深层的问题:作为一家经营家具卖场的公司,为什么其主要资产不是经营性资产而是用于赚取租金的投资性房地产?
***不复杂近年来的家具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深度调整周期,在此背景下的美凯龙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客户,进而通过主业收入增加公司利润因此,美凯龙将目标对象转移到商户身上通过“投资性房地产”手段所形成的量化铺位,租给商户以汲取更多的租金收入。
依靠“投资性房地产”然后通过增值后转让或出租,正是当下部分上市公司的“获利游戏”而发生这一行为的公司,多是亏损或主业不振的公司对于这种变通行为,偶尔为之尚可但如果长期浸淫于此,那么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还要存在于资本市場?
德鲁克说过“公司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不再有能力创造顾客,而是靠偏门手段赚钱基于其存在目的已经消失,對于这样的上市公司就不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