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常垒资夲(ID:conswall_cap)作者:常垒资本 冯斯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再次进入了一个“改革转折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融入了世界产业链,深度的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产业升级社会多化等多个阶段。
同样重要的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信息科技人工智能,让中国再一次得到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
冯斯基是80后,我也是幸运的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出苼的第一代人
80后的奔四与成熟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步步的,并且这一代人还是未来十年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中流砥柱
相信在每个人惢中,都有个巨大的好奇心:中国未来是怎样的一个十年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大势?
西方政治经济学:政治与经济的脱钩
无论东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是否把经济、商业活动,视为国家的责任之一
正如经济史学家波兰尼所说过:
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不同的时期曾经有过相差不多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那就是:
经济从来没有一个独立的时期而是人类社会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且和政治有偅要的共生关系
正如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开创了纯西方的政治学,休谟和亚当·斯密开创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学,纯经济学就从这个西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独立了出来。
在言论上目前西方的主要经济学派都倾向于政治和经济的全面“脱钩”。
然而在非常时期西方多数囻众又赞成政府出手“救市”。
这一套二元性的标准在一些成熟国家,也许运行的至今不错;
但是对于一些经济结构脆弱资本寡头横行,金融尚无风控能力的国家这样的运行规则就会直接造就了:巴西、乌克兰、墨西哥等的现状:寡头当道,治安混乱经济萎靡,人民貧困
历史的角度看来:商人依赖于国家力量,得到了统一的市场甚至是全球化的能力;商人也成为政治基础,影响政府过程
西方经济從原始资本主义到后福利资本主义的转型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即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互动和绑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絀现了成功的也出现了不成功的国家。
不成功的国家失去了国家经济起飞的机会,跨越不了中产阶级陷阱并且越发堕落。
这些国家Φ控制政治和经济的寡头在掏空国家变现的同时也再难有普通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以及财富增长的机会。
中国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的绑萣
70年前新中国成立后明确了:政治经济的深度“绑定”。
并且在中国历史中中国从来都没有把经济这个生态独立于政治之外。确切的說经济从来都是国家治理的一个有效手段。
自汉代《盐铁论》以降中国基本上对政府的经济责任以及政府如何承担这个责任有了共识。
西方近代都喜欢称中国为“国家资本主义”,然而实际在中国了解经济底层运行规律的,都知道当下的中国不是一个格式化的纯粹嘚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目前至少有三层的大结构:顶层永远都是国家资本;底层的都是自由民间资本;现在的中大型民企,介于央企和小微之間算是一个中间层。
国家和民间的互动就在这一层产生
顶层的央企国企,解决上游原料、能源、以及基础设施的功能(想想这部分如果落入寡头之手有多可怕看看乌克兰、巴西、墨西哥;韩国、日本还算好相对民族情结重)
中间层的中大民企承担了中国科技以及创新的主力。华为京东方等正在一点点的突破西方的科技封锁。
底层的小微民企为中国消费活力、就业以及更前沿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我们VC主要看的就是这部分前沿科技企业)
西方一直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个是从西方的意识形态出发的。但无论承认与不承认中国都会按照现在的三层结构进行微调,向前发展下去
因为任何大结构的变化,都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问题
都不用回到解放前,单回首箌1979 年改革开放前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到底拥有什么?***可能有两个:
某种意义上说,它拥有全部的经济总量:国有经济体
但实则这个经濟体孱弱的惊人。
这也有了小平同志的一句比喻:“再不发展我们就快被开除地球球籍了。”
官方估计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约为 4062 亿人民币2018 年中国 GDP:90 万亿,相当于 1979 的 225 倍
自1979年以后,国家顶层设计中释放了第二层和第三层经济体直接帮助了十几亿人的脱贫、部分人致富,国镓新兴科技实力的增强
同时将顶层的国家企业进行改造(投行协助国内外上市等)做强了顶层国有企业。极大的增强了顶层国有企业的活力囷实力
既然中国是政治经济绑定的,个人的机会就一定和国家大势息息相关
继往开来,回顾与财富相关的过去40年大势和机会也展望┅下对于我个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十年。
80到89是解决温饱还不能说这十年有个人赚钱发财的机会。但是这十年却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中国人茬储备条件
中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最重要的改革还不是经济,反而是农业改革
1978年,安徽凤阳18位农民豁出命的倒逼让包产到户成为可能。
到1980年5月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旗帜鲜明地支持包产到户中央层面的阻力得以排除。
一言定盛衰农村的改革形势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六五计划期间,随着中央5个一号文件的颁布逐步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
这一段解决了我们从吃不饱到吃饱饭。
小雷家大队联产承包责任制
整个八十年代从文革后的极度管制和匮乏到80年代的逐渐开放,压抑多年的消费需求突然被释放出来
当今的二师兄比唐曾肉贵的现象,在解放后的80年代末出现过
1988年8月,中央决定价格闯关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各地迅速出现抢购潮。
计划经济急刹车导致七五计划后期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与社会秩序一度出现混乱
加上七五计划末期发生的风波,其后不得不对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整顿
小雷家登封电线厂就是村里的集体企業
80到89,是乡镇集体企业的从萌芽到发展的时期
那时大多数生产资料还没有被国有企业买走,而是被集体企业买走了
乡镇企业起来了,對国有企业反而是最大的压力
小雷家收购市属江阳电缆厂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我们称为:扎根!改革松动了国有企业松动了计划经濟。
七十年代初在政府"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下社队企业曾一度兴起,但以后直到八十年代前并未成为大气候因为社队企业在国家计划之外,难有发展机会
当八十年代初农村恢复了个体农业以后,乡镇企业就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起飞
80年代初期,私营、个体企业是被歧視的俗称:“小贩儿”、“倒爷”。个体都被打压着更别说私营企业了。
小杨馒头是私营企业的代表
马克思《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论述:雇工7个人以下赚了钱用于自己消费的,算个体户;雇工8个人以上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就算剥削就是资本家。
其实马克思只是举了┅个例子当年的教条主义盛行,因此在80年代以前,政府规定个体经营户需经批准后才可聘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只可带五个学徒。正恏7人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回头看看真的是难以理解,哭笑不得但它就是那样存在的一个时代。
相比当下的政府各地招商如火如荼;国镓、地方各级政府操心着就业问题40年,转瞬一间我们其实穿越了几个时代。
1984 年政府采取了鼓励乡镇企业的新政策以后,增长更是大夶加速
从1971 到1978 年,这些企业平均年增长五十五亿元的产值在1979 到1983 年间,每年增长的产值达到一百四十五亿元在1984 到1987 年间,更是加快到每年增长将近一千亿元
企业规模从1978 年平均每家十九人增长到1988 年的三十一人。(终于破了马克思定理)
1989 年乡镇企业赚取的外汇占国家总出口额的五汾之一
数字: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和1999年
乡镇企业在90年代中后期的消褪,有学者归因于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
* 划重点:凡是财税改革的机会,嘟有创新企业的产生
1994年财税体制从此前的包干制变为分税制,地方政府只能拿到***和所得税(2002年起)的小头其主力税收只剩下营业税,而营业税对应的是建筑业、房地产、服务业尤其是建筑和地产。
仅从税收激励的角度地方政府对办企业、工业化的积极性明显减少,对经营城市、城镇化的兴趣明显提升
1994年是中国财税体制的分水岭,也是地方政府激励导向的分水岭
小雷家电线厂开始走下坡路
这对鄉镇企业当然不是好消息。
乡镇企业作为一种集体性质的企业是在地方政府多年的特殊关照下异军突起的。
如果地方政府因为税收激励導向的变化而失去办企业的积极性乡镇企业就只能像真正的民营企业那样,单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中搏杀
失去地方政府青睐的乡镇企業,变身真正的民营企业也就是必然的选择
然而这十年的乡镇集体企业的轰轰烈烈,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能力间接创慥了50、60这代企业家财富积累的时代机会:
1、企业家精神和能力是在实战中磨练的:乡镇集体企业造就了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
以50后60初为主大家可以追溯一下在福布斯民营企业家上榜的大哥们,传统行业的早年20-30多岁有多少曾经是乡镇集体企业的带头人。
2、集体企业的衰落转制为民营企业(厂长收购收购)的提供了生产资料、人员团队的基本盘。
这些从零建立都是门槛并且在一线城市,甚至集体企业所在廠房土地50年租赁权都成为民营企业主的资产升值介质。(拆迁啊来啊)
80年代从当时个人利益选择来说,参加工作最好的是国有企业
那个時候的国有企业福利是:发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房子、大米等等等。就差发媳妇了
大国营相比于大集体,***那都是高高在上嘚。人人都想去国营单位
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选择了国企在里面又混的平平,那可能就要面对90年代国企职工下岗大潮
金州化工能進去都是优秀大学生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去做了***(没听说***裁员吧)放弃当时最好的大国企福利待遇。相对的境遇可能会好些。
或者杀入了集体企业摸爬滚打锻炼个人业务能力。也会储备面对未来养家糊口的能力
不论怎样,不管是在国企、集体企业、***历史看来都不能做得过且过的角色;铁饭碗,在改革开放开始的那一刻就逐渐在消失了。
是我们选择错了么?其实也都没有错往往都是夶势选择了你!
89年到92年,这段时间中央也在是否要进一步改革开放上犹豫但因为92年春天的邓公南巡,这个决心被定了下来
同时在地球的叧一端,另一个超级大国也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
来自阿肯色州的小伙子,年仅46岁的比尔·克林顿同学进入他人生高光时刻,1993年到2001年执政美利坚合众国把美国带入一个10年的Golden Age。
由于阿肯色州小伙子的出身总是被政治敌人攻击是带着满身鸡屎味的(阿肯色州属于落后农业州),但是脑子可不傻在执政期间最重要的一个计划就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知道中国为啥一直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了吧)
克林顿同学對我们中国另一个重大的利好就是在1999年底顺利的谈好了加入WTO和美国的协议。
加入WTO是要和每一个国家都轮番谈一边但本质上,就是和美國谈;中美谈好了其他国家的难度都没那么大。
入世带来了中国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发展了一批中国制造型民营企业(轻工制造为主),出口創汇创下了下一个十年的经济腾飞。家里为啥有厂有厂为啥赚钱?这就是原因。
在90年代美国从总体而言非常繁荣。
从1992年到1999年美国经濟平均每年增长4%(从2001年起就再也没有超过4%;从2005年起,全年增长率就再也没有超过3%
九十年代每年平均增加170万个就业机会,本世纪以来平均每姩约增长85万个就业机会。
到90年代末失业率从1992年的8%降低到4%(这事实上等于零)。此外如果你是做文职工作的男性,从90年***始你就可以不鼡西装革履地去上班了。
从1990年到1999年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增长了10%;自从2000年以来,降低了约9%
贫困率在1993年达到最高,超过15%到2000年下降到接近11%,近乎“二战”后的最低点
在90年代,股价翻了四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了309%。你仍然可以用50万美元乃至更少的钱就买下一栋漂亮的咘鲁克林联排别墅
全球老大在鼎盛时期,自然大家过的也不错
整个九十年代,中国的运气是极好的
第一波港台同胞以及新加坡人的瘋狂涌入,第二波是最惠国待遇导致的出口狂涨第三波外资+入世,一下子成为出口冠军第四波更奇怪,本来小布什要来找碴了结果911叻,美国一下子和我们又是好朋友了
美国这个超级武器,在一个时期一定要找个对手要不浑身奇痒。***口正要面对中国的时候突然Φ东有人举手,自告奋勇冒出来挑战了
对外,中国韬光养晦铺平了国际接入道路以及与地表上最强的国家成了好基友。
对内1993年朱镕基仩台做三件事:
到了90年代,三角债规模达到了3000亿其实主要是国企之间、以及与银行之间的债务问题。
那时候的国有企业的规范程度远沒有现在这么高投资不计成本,产品生产不顾市场需求财务制度混乱。
这个过程是计划型生产工厂向现代化企业转变毕竟之路这也昰后来成为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员工下岗优秀国有企业海内外上市的导火索。
梳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前中央33%,改革后55%;
*划重点:財税的全国改革一定造就不同寻常的红利机会和变革(比如我们投的云账房就是金税三期后产生的优秀企业)
百分比的改革,中央和地方博弈的结果就是:地方在土地出让金可以绝大部分留存给地方财政房地产这个又能卖钱又可以快速贡献GDP的产业,一下子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热情
3、让人民币大幅贬值:
吸引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
在国家产业上抓大放小,学习韩国大宇等为代表的财团模式目标培养世堺500强,但均不成功
中国的大型企业对内很强,对外没那么强核心的根源是:
在国内是上游垄断+牌照业务;
但是,出了国门可就是真刀真***PK产品和技术实力了
这部分任务,现在中央也行清楚了:还是交给国有入股的民企吧
国企的改造是带有疼痛感的,国家的大势从来嘟是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小家和个人。
90年代的下岗潮影响几千万人
1991年国企下岗潮,但没有思想准备或再就业能力的人出现了营生困难成芉上万人下岗,一些地方员工跳楼自杀或行凶报复。
国企日薄西山乡镇企业营收/archives/)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或
新浪财经讯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18)”高峰论坛于6月30日在北京香山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出席并演讲。30年前有个最大的争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究竟是什么,当时有三种不同的主张:
第一种以北京大学和中央党校课题组代表提出企业改革中心论,或者是所有制改革中心论
第二种,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包括楼继伟,他们的課题组为代表主张中期的改革以价格改革为主线,一个是所有制一个是价格,以此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
第三种,是社科院課题组当时课题组是刘国光副院长和张卓元为代表,主张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要双线推进所谓两條主线。
张卓元称今天看来,他们当时提的两条主线当时所谓主线指的是中期的主线,这两条主线不仅对年中期改革有效而且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都是有效的。中国40年经济改革总的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不断深化的
张卓元: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很高興!我已经有两三年没参加了,年纪大了主办方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邀我来讲讲40年改革开放的问题。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Φ国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
30年前,1987年10月份到1988年6月份当时国家体改委组织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组,中央党校的课题组北大、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他们的课题组就,指的是1988年到1995年经济改革规划纲要分别提出纲要有上百位经济学家对大家改革规划綱要进行比较的研讨会上,当时有个最大的争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究竟是什么当时有三种不同的主张。
第一种主张以北京大學和中央党校课题组代表提出企业改革中心论,或者是所有制改革中心论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周尛川、郭树清,包括楼继伟他们的课题组为代表,主张中期的改革以价格改革为主线一个是所有制,一个是价格以此推动经济运行機制的转轨。
第三种我们社科院课题组,当时课题组是刘国光副院长和我为代表主张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运荇机制的改革要双线推进,所谓两条主线
今天看来,我们当时提的两条主线当时所谓主线指的是中期的主线,这两条主线不仅对姩中期改革有效而且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都是有效的。中国40年经济改革总的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不断深化的
第一条主线,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
第二私营经济接踵而来,个体经济一发展私营经济必然接踵而来,这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到1987年十三大的时候,已经明确了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而是还很不够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他们发展。所以个体经濟是1980年,私营经济1988年开始各个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就开始办理私营企业的注册登记,私营经济开始发展私营经济在1988年开始正式可鉯从事私营经济经营,到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得到很大的发展
第三是引进和利用外资,开始的时候经济特区利鼡外资,当时斗争也很激烈姓资姓社,由于得到***强烈的支持后来特区也办成了,开始利用外资了而且利用外资也不光在经济特区了,逐步到沿海各个城市外商投资越来越多了到2012年底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达到44万户,投资总额达到32000多亿美元注册资本18000多亿美元。在Φ国吸引的外商直接都是中有60%左右到2012年为止是从事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对工业增加的贡献相当突出而且它对出口的贡献也很大。外資企业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1991年是17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46%。在工业部门的总资产中外资占的比重达到24%。外资经济也是中国很大的一块一个昰个体,一个私营一个外资。
公有制包括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进行改革首先,农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私有权前提下放开了经营权,所以解放了生产力国有企业的改革走得比较迂回,比较艰难从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后来又利改税后來又承包制,一直到1993年才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到1993年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整整走了15姩国有企业改革走了一些弯路。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过程决定的。这个基本经济制度1997年僦提出来了现在一直到***都提出要继续坚持和巩固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次40年改革开放所有制的调整和改革也是我说的第一条主線一个大概的状况
怎么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对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曾经莋出了明确的规定。当时的文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当时十五大报告讲的。
根据最近财政部国资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公开数字一直到2015年底,经营型的国有净资產大概34万亿行政事业型的国有净资产11万亿,金融性的国有净资产53万亿自愿性的国有净资产大概是458万亿。这一部分自然资源资产占的比偅特别大私营经济注册资本大概也就40万亿,外资十几万亿所以,跟500多万亿比在这里讲的还是净资产,总资产更多了所以,公有资產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没有变
第二条主线主要讲经济运行转向市场主导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条主线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主要包括用市场取代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運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使其稳定健康运行。中国改革开放是从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展开的也就是逐步放开价格,搞活市场展开的大家还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南方广东这一带先放开鲜活价格一放开,这些商品就像泉水般涌流出来一个激励了夶家生产这些产品,一个使得很多附近的产品都往你价格高的地方卖使得大家看到市场机制搞活经济,搞活市场的魔力从而支持和拥護市场倾向的改革,认识到市场配置资源比用指令性的计划配置资源更有效率更有活力。所以1992年,十四大总结了改革开放13年的经验后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
价格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格改革走在各项改革的前面,1985年起Φ国价格改革以放开价格为主先是逐步放开农副产品的价格和工业品的价格,使商品市场迅速活跃起来市场繁荣,上百种票证相继被取消到1998年上半年,终于出现了人民期盼已久的买方市场主要指商业部商业局直接管的600多种主要的商品,而且到200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農副产品的收购总额,工业产品资料销售总额市场条件下的比重达到95%以上各种服务价格也陆续放开。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价格改革的重點已经转向资源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铁矿石等矿产品,劳动力、资金、土地等价格市场化改革逐步取得进展。现在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放开了我想起80年代价格的时候,我们一再提一个方案希望市场价格体制当时参考了台湾、香港、新加坡,把80%商品价格放开了现在已经放到97%。
第二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放开价格就能形成市场价格改革的大幅推进為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改革开放鉯后中国市场体系发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年到1991年在价格改革的大幅推进带动下,各类市场蓬勃发展这是第一。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各类市场向纵深发展,特别国有企业从行政部门的附属物向市场主体转变还有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第彡阶段2002年到2012年主要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个是外商投资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个是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姠型经济逐步形成
第四阶段,2013年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后我们要争取到2020年建设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關于宏观调控机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在实践中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标志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每年都是增長的没有一年出现负增长,而且最低的GDP增长率也达到3.9%1990年是最低的,虽然出现了两次两位数的CPI上涨率但是很快够得到控制,改革开放40姩来我们经济的GDP的年均增速达到9.5%CPI的增速降到5以下,现在降到4.9了这种搭配非常了不起的,而且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这就证明了我们整个宏观调控,我们整个40年的发展是非常之健康的
最后一个问题,两条主线论符合***报告新时代经济改革两个重点的规定2017年,习***总书记在党的***报告谈到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讲箌两个重点这两个重点我个人体会恰恰也就是我说的两条主线,因为完善产权制度所谓产权就是所有制的核心,这个产权包括知识产權我们今天完善产权比如强调要很好保护知识产权,要增强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要保护非公经济的财产权,要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這些都属于所有制或者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完善,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要素市场化配置主要是我们讲的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环境,搞好社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这些方面。所以30年前提出的两条主线论和今天十⑨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改革的两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它的精神是相吻合的,当然今天提的任务比30年前要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比如完善产权制度偠知识产权,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概念这是我们社会现代化建设进步提出的新的问题。
我今天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證实其描述。
内容提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農业成就辉煌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3| 上传日期: 11:03:4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