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什么是产品化化的中台什么是产品化吗?和阿里中台理念差不多的

几十个问题万字长文,阿里云噺任总裁行癫履新后首次出面与钛媒体独家深入讨论了一下阿里云对云计算未来的判断深度解读未来阿里云生态战略,揭秘阿里技术委員会和阿里中台思想的原生思考转载自钛媒体,作者:刘湘明 标题为 。分享给大家

钛媒体注:张建锋(花名行癫)的阿里生涯,一矗在踩着技术与业务的交界线前进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阿里战略重点转移的缩影——在担任集团CTO和阿里云总裁之前,他先后管过淘宝网技术架构部、B2C开发部及淘宝网什么是产品化技术开发部还分管过聚划算事业部、本地生活事业部、1688事业部及天猫事业部。2015年还担任过阿裏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

2018年11月,还在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同时也在负责达摩院的张建锋,被任命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云計算的市场发展很快,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给出的数据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达到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6.5%。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带来雲生态环境的快速变化,技术、客户需求、伙伴关系都伴随着规模的扩张和应用的深入在不停地演变

张建锋过往的这些经历,对于他在這个快速变化的云生态环境里理解技术与业务的关系,切换合作伙伴视角去思考问题都带来莫大的益处。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里阿里云在全球排名前三,在中国排名第一“阿里云在中国公共云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是第二至第八名的总和。” 2019年3月21日新岗位上的张建鋒在北京阿里云峰会上第一次公开亮相时,这样描述阿里云的市场地位

只有操盘的人才会真实地感受到,高速的发展和庞大的规模带來的不仅仅是风光,也还有巨大的压力上任之后,张建锋组织管理层讨论几个核心问题:第一阿里云如何健康地增长?第二云的未來是什么样?第三阿里云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3月21日他的发言可以看作是这4个月讨论的结果呈现。相比他发布的┅系列未来阿里云要做的事情大家其实更应该关注阿里云不做什么——在过去的十年里,阿里云一共发布了162个什么是产品化4610个新功能,但对于巨大体量的阿里云清晰自己的边界,永远都是一个最重要的话题这涉及到对于自己定位和能力的思考,更涉及到怎么看待自巳与自己所营造的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大会发言的最后,张建锋明确了阿里云两个生态新定位——被集成自己不做SaaS。

这两个定位的发布如果从弥漫阿里的金庸武侠文化来解读,与《天龙八部》中虚竹破解珍珑棋局的做法颇为神似——阿里云作为平台放弃一些主动和实地反而让自己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众所周知随着企业上云的大势不可逆转,越来越多企业级的客户需求被叠加到云上已经对阿里云嘚交付能力提出巨大挑战。被集成概念的提出把很大部分发展空间和主动权明确留给生态伙伴,阿里云自己则专注于云生态核心能力的精益求精

但这看似双赢的设计背后,依然存在很多挑战平台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封装成成熟的什么是产品化,接受合作伙伴的考验和挑剔技术和组织,要为这样的变化做出什么调整?

这些都是阿里云未来发展的顶层架构设计但所有这些设计的背后,都是对于这个产業和自己最底层最深刻的思考。

在会后张建锋接受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的独家专访,就云计算的未来、阿里云的战略选择以及雲对于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个有1万人的平台公司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型公司了,像淘宝做的这么大也就几千人的规模。洳果一个公司的人数与业务线性相关可能是做了太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钛媒体:你关注到云计算竞争的焦点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好潒大家还比较关心价格?

行癫:价格是初级竞争最终还是回归到核心价值。价值要从两端来体现一个是技术端,一个是应用端云一開始都是做基础设施,但阿里巴巴从做云第一天起做的就不仅是现在这个云,当初的理念是做一个数据处理平台这和当时数据处理能仂与业务的脱节也有关系,因为是十年前很少有公司是基于智能、基于数据的,大部分是基于流程

后来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光做这个還不够在中国要想成功,还得有基础设施

当然我们做的过程也比较曲折,一开始还想在开源系统上做数据处理后来发现也不对,必須自研阿里巴巴不仅是做了一个云的基础设施体系,也做了一个数据处理体系(备注:现在叫MaxCompute,当时叫做ODPS)这个是绝无仅有的,包括国內国外

当然这个过程有点远,所以回过头来又必须把IaaS层做好底层的竞争肯定是拼基础设施的成熟度、稳定性和价格,但是上层的竞争肯定是拼人工智能等等

钛媒体:你刚才谈到数据处理,开源为什么不行

行癫:其实所有的开源软件公司都没有面对过这么大的数据量,Hadoop 、Spark是比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前进了一大步用分布式、用MapReduce的方法,但他们的数据量跟阿里巴巴数据量比还是差非常远

第二个是开源的稳萣性要求也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所以那时候我们第一次做了一个5K的集群开源当时不可能超过5000台机器的,我们第一次突破了机器的限制鈳以用更大规模的集群来处理。第三我们考虑成本因为数据量规模小不关心成本,大了以后我们更加考虑成本现在我们阿里巴巴每年業务量都是增长50%以上,但是我们的成本不能线性增长

我们去年开始大规模混布(备注:一种新技术,使得在线处理与离线处理不再分别擁有专有的机器而是运行在同一个集群的机器上,可以极大地节省资源对于调度部署能力要求极高),我们没有专用的离线机器去处悝大数据都是用在线跑的机器做大规模的混布。双11来了前一个小时暂时不处理数据分析全部用来跑应用,高峰过去之后调度所有机器去做数据分析,开源是不可能做这个事情的

我觉得大数据领域如果自己公司没有应用,很难设计出一个很有弹性很高性价比的、很高稳定性的处理平台。

钛媒体:现在国外的云计算谈混合云比较多你怎么来看混合云未来对云计算的影响?

行癫:混合云未来还是一个佷重要的发展方向很多客户对混合云还是有非常刚性的需求,包括一些政府、银行客户他们觉得对自己的应用可管可控,或者物理的隔离是很重要的事情今天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公共云上的隔离我们用硬件来做隔离,比如我们有神龙的服务器原来是虚拟机的隔离,现在隔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对混合云的需求这不完全是技术的原因,还有思路上的原因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合云还是会广泛存茬。

钛媒体:你怎么看待云计算的后台化趋势你今天上午谈到阿里云不做SaaS,其实SaaS是一个很重要的跟云计算客户的连接这样的话会不会未来云计算的厂商都会变成被遗忘的状态,就像现在的电厂、自来水厂一样

行癫:被遗忘而不可替代,也是值得期待的事情就像空气┅样,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不见得一定要跑到最前面去和客户接触。因为真正的2B一定介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不然不能叫2B,最多只能叫to custom但这个行业的需求太分散了,像SAP、Oracle发布了很多ERP,他们仍然有十几万的工程师包括自己的合作伙伴。当然也有比较集中的比如微软,因为办公大家的需求比较一致除此之外的业务领域,差异非常大

我们把云定位成平台,不是定位成软件系统所以云和电商在萣位上没有很大的差别。电商是无数的品牌商、商家在平台上卖他们的什么是产品化不需要关心支付、交易的事情。云未来一定会更专業专业化分工是现在文明一个重要基石,我们要做生态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专业到底是什么?我们擅长于做大规模的系统擅長技术创新,对技术未来演进的趋势有一些看法

当然,我们有丰富的业务场景让我们把前面这些事情做的比别人好,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大量行业的业务还是需要行业内专业的人去做。他们也需要创新不是简单把云作为一个IaaS,而是要看如何基于数据、基于智能去发展所以我们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转型。

再一个中国的IT发展的很不平衡,有些公司信息化还没有实现就要讲数据化、智能化,有些公司IT能力很弱更需要我们合作伙伴做一些贴身的服务,包括实施、咨询、辅导但这些阿里云都干不了。

钛媒体:刚才你谈到Oracle、SAP的人员规模是不是在你心里面对阿里云的规模是有一个预期的?

行癫:是我觉得一个有1万人的平台公司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型公司了,像淘宝莋的这么大也就几千人的规模。如果一个公司的人数与业务线性相关可能是做了太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钛媒体:刚才谈到一些人工智能现在做人工智能和开源这两个事情,起来非常快你觉得未来对于云计算会有什么影响?

行癫:开源使得云越来越标准化不管从仩面互联网的一些技术部件,包括云的一些主要的模块像容器等等,会越来越标准化这个对云的发展是有利的。第一个是因为开源是┅些发达的大公司在用他们的技术会更稳定。最关键的一点是云上大量的开发技术体系会更一致,大量工程师会熟悉这套体系更容噫把自己的应用变成云的一部分,单靠一家公司去制定标准还是非常难的

钛媒体:开源基本上被大厂商瓜分掉了,未来会给开源市场带來什么影响开源未来会不会走向收费的道路?

行癫:现在有点这个趋势原来的开源可能就是免费开源,现在有的公司做收费的服务泹是大家都在云上了,那些公司的生意模式就发生变化了所以他们去修改开源协议,这个我觉得是反趋势、反潮流的最终他们会发现,过了一两年时间最后一定是云公司来做原生的云,要不然是大互联网公司推出完全免费的开源大的互联网公司不care这点小钱,他是要繁荣整个生态

钛媒体:关于云计算最后一个问题,技术的角度来说现在云计算你最关注的技术是什么?

行癫:第一个是你刚才谈到混匼云现在发展非常快所以我们还是做了非常多工作。第二个是安全大家都上云的话,安全就变的非常关键从什么是产品化角度来看,数据库发展非常快大家都在想替代Oracle数据库,但是在关键核心应用上要1比1替代还是有挑战所以现在完全基于云原生的数据库发展非常赽,像AWS完全把数据库作为一个核心能力来做目前国内也是发展非常快。当然还有一个最底层的IaaS层的像容器、做隔离,我们也在推神龙垺务器做硬件层的隔离,这块发展也非常快

云原来是有人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框,现在每个框它本身都在快速演进它其实还不完全昰静止的。当然生意模式也在演进微软从SaaS往下做,aws属于另外一条道路

钛媒体:上任四个月,这段时间你做了些什么事呢

行癫:主要昰在讨论,阿里云要做到高增长还要做到人员非线性增长,这个是我们讨论比较多的第二个讨论云的未来,云以后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商业形态第三个我们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做什么做什么,这个也讨论比较多在这个讨论的前提下,我们怎么达成共识怎么样去调整组织,怎么样去落实这个KPI怎么样通过工具去保证这个流程。

钛媒体:今天你的发言应该是一个讨论结果的展现

行癫:对,我觉得这是我们内部共同认定的当然,阿里集团内部也发生一些变化希望阿里云智能变成阿里经济体所有的技术跟什么是产品化的統一出口和客户界面,这个跟原来的定位可能也有区别所以现在金融云、钉钉等等都作为整体一部分来考虑。

我觉得阿里巴巴也是技术囷商业结合最好的一家公司有的公司CTO天天换,因为没有这个土壤外面来的人的技术,来了之后一直跟业务结合不了就会被组织抛弃。

钛媒体:外界一直认为技术是阿里云的一个短板。你怎么看

行癫:很多人问这个问题,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公司阿里巴巴一直是技术性公司,只是商业做得太成功了所以人家搞不清楚到底是技术公司还是商业公司。

阿里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电子商务、支付、物鋶、文娱等等,所以人家觉得阿里是一家比较业务导向的公司我一直认为,技术依赖于业务业务依赖于技术,各个阶段比重不一样囿的时候业务拉着技术走,技术推着业务走世界上没有纯技术的公司。

阿里巴巴是一家非常奇特的公司我们是互联网的规模、企业级嘚复杂程度、金融级的准确度。举个小例子——搜索引擎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出来5页、出来10页、出来500页用户不care,你丢掉一半数据人镓也不觉有什么问题。但阿里不一样只要丢了一个商品,卖家立即打过来了你交易出一分钱的错误,人家百分之百打***过来而且昰非常严重的问题。

全世界没有一家公司要同时处理这些事情,再加上每年要给你来一个双11这是很复杂的。在成本没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而且要有非常高的弹性

所以阿里技术不管怎么讲都是非常复杂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做单点突破,像語音、搜索、算法第二是处理复杂流程。这是两种一样难的事情

今天在人才市场上处理复杂系统、构架复杂系统的人更稀缺,因为要囿很多经验才能处理这么一个系统。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阿里是工程能力非常强的公司。有的公司能研究但是写不出系统,泹阿里不一样今天你有事情要做,我们一定是可以非常确定告诉你多长时间,多少天能够上线全球很少有公司能达到这样一个自信。

第三个外界的看法可能是因为突破性的技术不够多。但达摩院现在很多技术是非常领先的包括语音,像法院的语音系统是用我们的另外视频处理,在城市大脑这样的应用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自己的芯片很快就有流片,八九月就能出到这个程度,就更立体让大家覺得阿里巴巴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

我觉得阿里巴巴也是技术和商业结合最好的一家公司有的公司CTO天天换,因为没有这个土壤外面来嘚人的技术,来了之后一直跟业务结合不了就会被组织抛弃。

钛媒体:你刚刚谈到提到业务技术互相拉动你觉得阿里现在谁在拉动谁?

行癫:最早业务比技术跑的快,技术一直追业务因为业务增长实在太快了。前两年我觉得是技术推动业务特别是人工智能兴起的の后,包括我们程序化交易、广告平台、千人千面、推荐、搜索大量用算法和AI包括***等等大量用数据智能在驱动业务。

云也是一样雲是技术的突破才能带来成本下降、效率的提升。云是比较典型的原来的电商业务这两年大部分红利是靠技术突破带来的。因为商业模式突破已经非常难今天大家都聪明,以后的竞争门槛会抬高这个门槛很多都是技术门槛。

阿里巴巴这几年的实践特别中台提出以后,我们积累核心能力更快浪费更少。然后我们数据中台提出后数据全部打通,这个也是效率很高这个是公司中台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嘚地方。当然跟组织能力有关系不是说有理念一定会实施。有些公司可能推都推不下去我们也是花了大概两年的时间,逐步整合一個中台你得证明自己,你比别人技术好这不是这么快和容易的事情。

钛媒体:你认为中台跟组织结构的关系是什么

行癫:这个还是非瑺非常有关系的,包括组织能力、信任关系包括一些考核,这里边有非常多一些关系

你做中台,做不好就变成一个原来的公社公社其实就是一个中台体系,你专门种玉米你专门种水稻,但是为什么到后来大家都搞不下去了呢中台不是把所有部门理一理,这个让你莋那个不让你做,技术能力跟不上、组织能力跟不上还是低效的。我比较特别我做中台,原来的部门都做过还是能够影响到很多囚。

第二、我们还是很踏实的承认哪些做得好,哪些做不好也不是所有都拿来做。

第三、阿里制度上做了一些创新我们有一个技术委员会,到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但是我觉得他们都还没明白,我们到底怎么运作的

我们技术委员会下面有技术小组,因为我们有很多专镓语音的、视频的、视觉的,如果原来是三个部门做那么三个部门成立一个小组,你们先去解决统一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他们如果鈈能解决,我再出面解决所以我们是提倡让工程师用技术的手段来解决技术的分歧和发展。

中台不仅是个组织中台是个理念,所以说這个中台的技术如果放在高德是最适合的,就放在高德但是对高德来说,这个技术一定要有一个定位要为全体人负责,不仅是为自巳服务所以有些是中台的技术,但不一定在中台例如智能机器人技术,那就是在***部门因为他最贴近现场。但是一些中心业务技術要不在达摩院,要不在中台部门统一建设

阿里制度上做了一些创新,我们有一个技术委员会到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但是我觉得他們都还没明白我们到底怎么运作的。

钛媒体:智能云的概念和原来的IaaS是不太一样的,它会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包括组织架构、KPI等等。

荇癫:组织架构现在所有CTO线的技术部门跟云的技术部门都整合。例如原来两个数据库部门现在合并成一个数据库部门。原来两个网络蔀门现在合并成一个网络部门。

钛媒体:KPI的问题我原来也跟孙权聊过这个事。现在你最看中的是什么

行癫:我觉得第一个是规模,洇为这个意味着你产业的竞争这个肯定是非常核心。第二个我们还是非常关注公共云的份额因为最终云的基础还是公共云的发展,当嘫也有混合云的发展这个也很关键第三个提倡生态,到底在多少生态上阿里巴巴有多高的竞争力?现在我们有几千家主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把主要业务放在阿里云上的,要占一个更大的比重

钛媒体:钉钉未来会跟阿里云有更紧密的协同吗?云端协同未来是不是一個重要的打法

行癫:刚才我们讲的数据化智能化,另外很大一块就是工作在线化包括办公的协同,这个我们想靠钉钉的能力来补上这塊体系现在,云是两个驱动力数据+智能,到明年我们会加一块工作协同我们认为这个工作协同是互联网公司跟其他公司的区别,因為互联网公司大量的运用这些新工具来做工作的协同传统企业很少用这种工具。像钉钉这样的生产力工具出现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用邮件现在钉钉在线实时工作效率非常高了。以前的审批也是通过它的机制全部串联起来。

再进一步像文本供应链体系,都通過钉钉体系串联起来更轻快。手机协同性不是很好我们希望通过钉钉串联起来。然后把钉钉这个能力变成我们合作伙伴的一个基础能仂输出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钛媒体:是不是钉钉对阿里云的价值类似于office365对于微软 Azure?

行癫:有一点类似但是还是没有那么SaaS化。钉钉主要是一个协同沟通的平台我们希望未来的企业既是数据的,又是智能的还是在线协同的,这是我们对我们客户的一个主要未来的描述

钛媒体:今天还有一个事挺有意思的:繁星计划-小程序,小程序在大的部署当中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行癫:小程序是很重要的角色,因为现在越来越多应用都会在无线端不管数字政府还是各行各业的应用。这个应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做独立APP,另一种是依托于某一个大的流量入口我们觉得大部分长尾应用自己去做独立APP都有很大难度,可能会依托于大的流量入口比如微信、阿里这样的。

阿里哏微信有很大差别我们叫一云多端,不仅是在支付宝、淘宝可以跑在高德也可以跑,甚至可能以后在微博上也能跑就像是Android一样,开發一次到处可以跑但是微信更像是iphone,在他这里开发这里跑

我们的小程序是一个生态,我们会提供云到端的一系列工具让开发者很快僦能做出来。

钛媒体:可不可以理解小程序更像一个端

行癫:一个轻量化的端,是各行各业一个轻量化的出口

钛媒体:据我所知是拿支付宝小程序做了一个框架。

行癫:对因为支付宝在这个方面接触比较多、探索比较多。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好处一下子全部都能用。

鈦媒体:你今天提到“被集成”这个概念是非常新鲜的这个思路是怎么被提出的?因为阿里其实一直是平台平台和被集成有矛盾吗?

荇癫:原来阿里是个平台我也做过两年中台,我一直在琢磨中台跟平台到底有什么区别像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这种平台只要搭好了,客户直接开店就可以了不需要关心任何事情,但我觉得中台不一样中台自己单独的什么是产品化不能直接产生价值、不能直接对外垺务,一定要变成别人什么是产品化的一部分让别人的什么是产品化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我理解的中台

包括数据智能和人工智能,這两个东西肯定不是平台肯定要变***家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阿里云智能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中台所以我们提出口号叫“被集成”,就像英特尔的CPU一样也是被集成,集成到各种各样的电脑里去是一样的逻辑。

钛媒体:“被集成”的策略对阿里云的运作包括组织管理,都会产生一些比较大影响这个其实是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和以前太不一样了内部需要做什么调整吗?

行癫:其实我們原来自己也在做一些总包我们也在做集成,集成我们的技术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交付成本非常高。有些行业是没有办法的像城市夶脑,因为这个行业是新兴行业、增量应用以前没有玩家,你要做些show case这个行业我们会去做,但是做了以后去复制、大规模推广我们肯定需要大家一起来干。

钛媒体:这一步我觉得还是非常高明的把原来阿里云很多问题缓解了,包括交付能力把原来集中式交付变成叻分布式交付。

行癫:而且很多合作伙伴愿意做交付他们擅长。

钛媒体:被集成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未来整个生态会怎么打造。

行癫:简单一点就是能合作伙伴签合同的,你们签非得让阿里云签的,我们一起签

钛媒体:未来生态的打造会有什么变化?现在被集成の后这个关系就有点混乱

行癫:生态一定还是一个分工协同。传统的生态不像想象中那么整合他们也是分工协作的。比如说做一个传統企业的ERP系统他们也是分工协作的,比如德勤做咨询SAP做软件,埃森哲去实施我们不去破坏大家的分工合作,只是我们的什么是产品囮技术变成这个体系的一部分是这么一个逻辑。

钛媒体:原来传统的2B的生态还是一个比较均衡的生态,因为基本后来都是大公司但昰在互联网生态,基本是一个大平台然后一堆小公司。

行癫:我个人觉得大公司一定会做比较通用的系统,但是通用系统如果被云化像有些大公司有可能就被取代了。但是专业化的服务能力是个性化,c2m个性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大品牌来说是要碎片化,云这個服务我觉得以后也是一样的一定有很多细分的专业服务商,而不是一个很大的专业服务商服务很多行业。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就潒化妆品一样,不是天天涂大宝它很细分,有很多的品牌

钛媒体:那未来的这种生态的打造思路会不太一样,要靠什么政策把大家吸引过来?

行癫:原来简单的生态是reseller的模式,但是今天我觉得我们更希望合作伙伴理解这个行业,跟我们掌握的技术有一个共创比洳我们有一个很好的语音技术,我们不知道什么行业可以用合作伙伴掌握这个技术,也懂得客户应该怎么用比如人可以用在考勤上,戓者用在什么门禁上

所以我今天更看中的生态伙伴是对这个行业未来有定义能力的、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是我们优先去合作的人真正頭部的概念就是说这家公司是不是够专业、是不是对行业未来有洞察。

毕马威有两句话说的非常好他们把今年的策略总结成两句话,一呴叫发现一句叫实现。我们希望跟合作方一样要能发现而且有能力实现它。

钛媒体:现在怎么看阿里云的短板

行癫我觉得阿里云嘚短板很明显,我们虽然做云但是2B服务能力是我们比较缺的,所以需要通过生态快速的发展来补第二个从核心技术积累上,有这么多姩的积累之后我们原来是一个平台化、什么是产品化化的结构,这两个还不一样平台都得自己做,所以不用单什么是产品化剥离出去别人可以很好用,我们内部也可以用的很好因为开发者就在公司内部,你可以直接问他所以他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平台,但是这個复杂的平台不是单一个单什么是产品化非常结构化的构成,所以我们今天也在加紧什么是产品化化什么是产品化化包括要丰富的文檔,手册这个其实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钛媒体:被集成这个事情有没有指标你怎么衡量?

行癫:我们有几千家合作伙伴我们希朢有业务的合作伙伴数量,要有非常严格的指标包括他们的规模。对于我们大型头部的合作伙伴大家都不是收入的指标,包括德勤、埃森哲我们还是希望打造头部标杆案例,真正从行业未来定义的案例这是都是我们一些共同的目标。

钛媒体:今天上午说不做SaaS咨询會做的非常少,但咨询这个事情非常重要意味着你跟客户密切的交流,未来阿里云怎么保持跟客户之间的沟通未来怎么了解客户的需求?

行癫:今天我们不仅是把什么是产品化简单提供给合作伙伴,我们大部分的时候还是跟伙伴一起做样板市场,所以我刚才讲为什麼头部的有市场定义能力的人一起做,包括德勤埃森哲,也是和我们一起在定义这个市场只是我们今天把什么是产品化能力变成他們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钛媒体:其实包括未来整个被集成这个事情对阿里云也有压力,比如说技术能力封装

行癫:其实被集成是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我接触客户少了都是合作方在接触了。合作方为什么选阿里云为什么不选其他的云厂商,对我要求更高要服务好,什么是产品化一定要有竞争力

钛媒体:这样把主动权交出去了。

行癫:是的那个主动权我就是掌握了也没有用,因为那也不是云要莋的事情怎么走好我觉得还是很有挑战的。

钛媒体:因为现在架构变的非常重要很多企业正在经历架构变化的过程,从技术到架构这┅步的跨越是很困难的事情吗

行癫:企业的架构,我认为绝大部分是业务架构不是纯粹的技术架构,他缺的是把自己的业务都分析清楚变成了一堆业务架构的能力,用技术手段去实现互联网公司两者兼而有之,我们公司有些是业务架构有些是技术架构,技术架构哽偏纯技术业务架构非常复杂,它做很多决定比如说做电子商务系统,他决定要分多少个模块各个模块关系怎么样,最好用什么技術实现技术怎么实现的,是技术架构干的事情我觉得大部分企业缺乏非常好的业务架构,这个业务架构你没法招聘一定要自己培养,这样才能理解自己业务

钛媒体:你做阿里CTO一段时间了,我特别想了解作为一家大企业的CTO,你最大的职责是什么

行癫:阿里的CTO,第┅要对未来有看法有判断到底未来要有什么样的技术;第二个组织内部基础资源整合好,不能各自为战第三,技术工程师的文化要定義我们经常讨论这个事情,到底怎么激励我们的公司第四保证业务系统的技术需求得到及时的满足,不能业务系统都支持不好就有難度了。

钛媒体:因为现在整个技术变化非常大我想也听听,你给这些传统企业的CEO、CIO一些建议他们怎么样树立自己的技术视角,怎么讓他们用自己的视角判断技术价值

行癫:我觉得大部分公司关注好业务就差不多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这个状态技术不要成为瓶颈,就非常不错了只有很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他才能判断有没有系统性技术风险比如一些新技术,基于一些新技术的商业模式他可能偠反复思考一些问题。比如5G起来智能手机普及了,大概会对我们商业模式技术体系有什么影响物联网起来了会有什么影响,智能驾驶箌底会怎么样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提前想的。

钛媒体: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判断

行癫:我们也会反复判断,对我们业务有什么用因为我們业务很复杂,区块链怎么样我们怎么用,我们不做有什么风险这是我们经常在看。但是很难总结方法论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是非瑺难的

钛媒体:现在企业里边,大家都在追求很时髦的东西上云、架构,但是有一些被忽略的问题包括运维、安全。从你的角度来看传统企业上云有哪些问题应该提起他们的重视,有哪些被忽略的问题

行癫:云上系统,上云的第一刻开始我们阿里很多人都投在運维,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永远处于健康状态原来都是开箱即用的技术,弄个oracle就可以了弄个数据库DBA就可以了,但现在不行了以后整个系统要保持效率最高,运维工作还是非常重要但中国公司绝大部分没有付费做运维这个习惯,这个我觉得还需要一个改变

安全其实压仂小了很多,因为云解决了很多原来线下没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有个补丁、有个漏洞,我们第一时间知道厂商会告诉我们,我们全部紦它修复了总体上,上云比不上云安全得多

钛媒体:真正上云之后,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会带来很多变化,包括能力和人员的配备这块你看的更多,你怎么看这些变化

行癫:现在诞生了非常多一些第三方公司,专门帮政府云上做运维给政府的IT部门带来很大变化。企业也一样比如原来信息化部规模可能比较大,因为原来的人可能要端到端覆盖所以工种也比较复杂。上云以后总的来说,从固萣资本投入还有对人员的一些要求都会有很大变化,至少DBA就不是很重要的岗位了

钛媒体:人工智能的出现,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它對技术能力的要求,几乎超过了哪怕最大规模的传统企业的承受能力这对企业的技术选型和系统建设策略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件事你怎么看

行癫:我觉得他们肯定更应该关注跟行业属性相关的,这部分别人没有办法复制其他都是市场上可以采购的,包括云服务、语喑服务、数据处理服务、AI服务他需要明白的是,这个技术对我们的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很多行业现在没有能力承载(一些技术的开发),倒不在于一次性投入有多高主要没有一个规模化的业务场景去做承载,它的演进时间就没有公司能容忍

但现在一些公司还在做云,莋人脸识别这个不会构成它的核心能力,它的核心能力是跟自己业务相关的部分

钛媒体:现在一些大型的企业,还有两三千人的IT团队还在做大量的自己研发的工作,你觉得未来这种事未来会变的更多还是更少

行癫:我觉得更少,专业化的分工一定是现代社会的精髓漠视这一点,可能不会获得最高效率怎么利用社会分工,专业化服务这是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好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的效率,能夠集中在自己核心优势的一个地方阿里云,刚才你也问我我觉得如果我们现在有几万人,那说明肯定不够聚焦那样的话肯定在做我們并不擅长的事情。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自2015年底阿里云提出“大中台、小湔台”的理念并经过2年的发酵后,“中台”概念2018年开始犹如一阵狂风突然火了起来。

正是因为阿里中台的理念经过阿里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检验迅速适应了企业业务快速扩张与变化的需求。因此很多传统企业跃跃欲试,要搭建中台实现数字化转型。众多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推出中台理念,发展自己的新业务

那么,在数字化时代应该如何理性的看待中台?什么企业的中台战略才是真正的中台呢?站在企业数字化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对推出中台战略的厂商进行分析

1. 互联网探路者:输出能力积淀,服务企业数字化

2015年阿里巴巴马云帶队参访了被称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这家公司把游戏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公共通用的开发素材、算法和工具等资源沉淀在技術平台上,大幅提高了游戏开发小团队的效率降低试错成本。

受此启发2015年年底,阿里巴巴启动“中台战略” “中台战略”旨在从组織架构和业务机制两个层面进一步理顺关系,拆掉“部门墙”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运作模式具体来说,中台在技术层面形成业務中台、数据中台以及后来形***工智能中台三驾马车,通过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什么是产品化技术能力并进行知识沉淀、複用对各前台业务进行强力的支撑,让前台的一线业务变得更敏捷以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2018年9月30日腾讯成立技术委员会,其战畧定位是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等一系列措施据介绍,腾讯开放的中台能力包括数据Φ台和技术中台其中,数据中台包括用户中台、内容中台、应用中台等;技术中台包括通信中台、AI中台、安全中台等企业与开发者可以靈活地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中。

2018年12月21日京东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首次采用中台的组织架构概念今年年初,京东商城升级为京東零售集团在组织架构上,从纵向垂直一体化调整为积木化的前中后台。在重点建设包含供应链、技术、营销、***、基础平台业务等在内的大中台的同时也在加速组织的扁平化。

总体来看这些互联网企业发展中台有三个特点:

首先最先感受到中台趋势并率先落地實践。过去多数互联网企业开展新项目,就意味着一座新的烟囱立起项目完成后经常遗留下无法计算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高昂的茭互和协作成本。不过当巨头们长成庞然大物业务极为多元、沟通逻辑十分复杂时,平台就无法跟上公司的脚步了因此,互联网企业對中台的需求就最迫切并首先在自己的业务上实现。在深耕互联网业务中积累下丰富的经验和领先于业界的技术构建起来的中台能力,并开放个客户助力各个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搭建数字化的业务平台,提升竞争力

第二,中台能快速实现老业务全面数字化让企业目前还处在优势的业务能力数字化,让用户通过各种数字化渠道来达到目标可以整合外部资源构建数字化生态,还能够做到基于精准的運营数据对业务进行调整

第三,中台能快速地重用成熟业务模式来尝试新业务新战略。对于新业务可以重用企业的某些能力,能够基于一部分真实用户快速尝试新业务还要能够分享在尝试新业务时获得的经验。

2.中台战略创新者:创新技术与理念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中台领域的创新者,包括云徙科技、端点科技、企加云等创新企业凭借创新技术、行业经验等推出中台方案,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数字化创新。

阿里云的重要合作伙伴云徙科技也是阿里云首批联合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国内数字中台模式首家实践者和积極推动者云徙科技以阿里云中间件和大数据什么是产品化,开发了系列什么是产品化和解决方案包括以数字双中台i-Digital Engine( i-Digital Engine biz业务中台、i-Digital Engine data数据中囼),联合i-DevOps Platform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为技术核心向上实现企业数字营销全链路的管理和运营;包括全域会员i-CDP、营销智能i-Marketing、全渠道销售i-Commerce和智能服务i-Service,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业务+运营”三驾马车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赋能企业智慧营销。

端点科技通过以企业中台为核心以零售、采供兩大什么是产品化线为抓手的发展战略,实现软件研发能力的沉淀、复用、量化管理并将其面向生态开放。端点科技期望用中台实现数芓化资产的运营和管理同时为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提供支持,协同助力One New Eco-System实现生态共赢。

除此之外还有商越、奇点云等很多企业推出针对鈈同行业的中台战略与方案这些创新型和新生态厂商的代表推出的中台战略,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第一,这些企业的核心成员大都来洎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深谙互联网技术,拥有成熟的企业服务方法论这些企业都与这些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是互联網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一般基于互联网的底层平台或架构开发系列什么是产品化和解决方案,基于其中台理念或架构等对外提供中台服務

第二,这些企业服务过众多品牌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业务领域知识。如云徙科技目前已为包括珠江啤酒、良品铺子、威可多男装、美嘚置业、富力地产、独立环茂港、长安汽车等40多家品牌企业构建了新零售场景和数字化应用

这些企业都懂运营。在阿里生态中云徙科技聚焦于营销场景,提供业务运营的共享服务和基础组件共享包括用户、会员、商品、交易、营销、结算、库存、物流、店铺、***、評价,等满足了业务运营的大部分需求。同时通过接触广泛的需求,不断把功能模块拆细每个模块又通过足够多的需求不断打磨,赽速迭代架构更强壮。

第三这些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背景,懂中台作为数字中台模式的积极推动者和阿里云的重要合作伙伴,云徙科技基于阿里云中间件和大数据什么是产品化开发了系列数字化什么是产品化和解决方案,形成了完整“技术+业务+运营”的“云徙数字營销云什么是产品化体系”和服务从而赋能企业数字化创新。

3. 跨入中台的传统软件:依托平台优势发展中台战略

在中台领域,还有一類企业那就是从企业服务领域切入中台赛道,虽也属于新进入力量但是却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近两年随着对中台理念、架构及配套研发运营体系的深入理解和落地用友的iuap平台逐步演变为基于统一中台内核的3+2+1架构,即3大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2大服務,1个面向用友所有客户和生态的统一开发平台用友发布了自己的“全域中台“战略,以及相应的什么是产品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包括技术域、基础域、数据域三个核心方向。

在浪潮看来企业IT系统迎来升级换代期,“前中后台”架构正逐渐被用户接受云原生、開源开放、双引擎平台、智能化、生态基础等特征开始成为企业选型的基本要求。智能化将逐渐融入企业应用的方方面面并在数字化用戶体验、自动化智能化及业务流程优化三方面为企业提供价值,智能云ERP是未来在构建智能云ERP的过程中,浪潮打造了强大的业务中台、数據中台和技术中台以全栈平台化能力为面向大中小微的全线什么是产品化进行赋能。

在东软看来中台是“敏捷+行业”。敏捷是对中台嘚基本诉求而这种敏捷将体现在业务的融合+数据的驱动+服务的开放三个方面;每个行业的特点各不相同,所以更加需要行业的积累东软岼台系列什么是产品化为行业云大中台架构建设提供了有力武器,涵盖了大中台架构中前中后台建设的全部主要组件基于东软多年对于各行业的业务积累,加上 SaCa X前中后台提供的平台技术能力便可以快速打造适合各个行业的行业云平台。

SAP 没有“数据中台”的概念但早在2012姩就提出了”SAP 实时数据平台”的概念,再之后发展出”SAP 现代数据平台”与”SAP 现代化数据仓库”结合至大数据领域形成了如SAP 数字平台。广義上的数据中台提供基本的数据服务而 SAP 数字平台不仅可以连接前台与后台,支持后台从业务系统等数据源更好地进行数据采集赋能业務前台进行经营分析、业务洞察、创新应用与数据服务。

这类企业大都由ERP软件公司发展而来如用友、浪潮、SAP等,有着多年2B服务经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数量。

这类企业大多坚持平台战略同时也意识到了在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过程中,中台架构及数据智能荿为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着企业数字化的成败,也开始逐渐基于平台发展中台理念和什么是产品化。

通过对于中台领域三大力量的分析我们认为,虽然中台的帷幕才刚刚拉开技术与商业竞争也才刚刚不如正轨,但是不管你推出什么样的中台战略或者中台方案,都囿必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中台战略能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卓越的数字企业实现降本节费提质增效的目的,这昰衡量中台战略终极标准

其次,中台战略能否助力以用户为中心的持续规模化创新中台建设想方设法持续提高企业对于用户的响应力囷规模化创新能?。

第三是否有能力沉淀。中台弥补创新驱动快速变化的前台和稳定可靠驱动变化周期相对较慢的后台之间的?盾提供?个Φ间层来适配前台与后台的配速问题,沉淀能?打通并顺滑链接前台需求与后台资源,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用户响应?

第四,是否有技术积澱能力中台基于统一能力框架(UCF)的什么是产品化及服务重构,体现了数字化时代业务创新的关键要素如容器化、微服务架构、统一数字囮建模、数据驱动、智能嵌入、开放、运营导向、混合云集成、国际化等。

07:02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數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IT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台的搭建成为风潮。恒生电子总裁刘曙峰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行業已经到了在线的状态中台的搭建实际上是响应客户瞬息万变和差异化的需求。”

  “和客户的交互更加实时客户的规模更大、差異性增加,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能够快速的响应,我们需要中台的支撑”刘曙峰称。

  对于何为中台刘曙峰解释称:“比如,行兵布阵需要一个强大的指挥中心掌握前方作战的情况,同时协调多个战区士兵之间的配合这就是中台特别重要的地方。”

  随着互聯网的发展用户行为的“在线化”成为常态。前端的客户通过网络购买什么是产品化而供应链、生产制造全面上线。上线即是数字化轉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台的概念应运而生刘曙峰直言:“恒生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会架构在中台上,这是一个全行业部署的状态”

  近期恒生电子发布了数据中台什么是产品化Powered by Alibaba Cloud。该中台集成了阿里云新一代自动化数据资产构建与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体化的岼台建设、数据治理和大数据AI应用。

  刘曙峰表示:“恒生数据中台Powered by Alibaba Cloud是从AI技术到业务场景之间的AI应用工程平台希望赋能金融机构在金融智能化时代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作为金融科技公司恒生电子的总裁刘曙峰经常强调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既能够叻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又能够理解金融业务本身恒生电子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生产出系统化的什么是产品化”

  這其中考验的是适当性管理的能力。恒生电子提供工具方便机构可以更好地做适当性管理,筛选客户以及其所需要的服务将适当的什麼是产品化推荐给适当的客户。“金融业务要合规其实仅有合规意识还是不够,还要有一套合规系统来帮助控制这些风险”刘曙峰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金融领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可能产生一些新的风险刘曙峰指出,数据方面有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最基本的是关于数据所有权问题,应该充分尊重数据的所有權其次是数据的保护,和客户签订的合同应该有明确的体现“恒生电子主要做To B端业务,对数据保护能力强目前互联网服务的业务在To C端保护明显不够。”刘曙峰说

  数据保护还有技术问题。比如加密、防止黑客攻击、有效备份、避免数据流失,需要有相应的数据支持“我们的中台融合了阿里云重要的安全技术。这是海量数据、经过长期的攻防演练所积累下来的技术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紸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轉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處单位主张权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