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从别人的书桌上看到這本书,其中有个关于时间的解释很是让为成功焦虑的老男人受用。
因此我喜欢将人生的80年跟一天中的24小时进行对照。
人生时钟的计算方法十分简单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钟。1年相当于18分钟10年相当于3个小时,以此类推20岁是早上6点29岁是上午8點42分。
因此如果你还在路上可能也不必焦躁,因为还有时间只是现在的社会让我们对自己也太过焦躁。所以大家应该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一步一步的走自己的道路用明确的目标+科学实证的方法+实在的勤奋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至于过程中,别人的比较可以看淡点,对自己也不要太紧放松一下,可能更好别人都考级了,考证了培训了,***了我呢?其实这样想的用作者的话说,昰对自己焦虑的一种懒惰为了什么而什么,最终陷在一个坑里很难自拔。
本人也深受《论语》为政篇第二章为孔子追叙自己一生为学曆程之言他说:“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影响
借此机会,也网上看了看三十而立的来历古时候,成家早当然所谓的”立“应该比我们早,因此在当下老男人们可以不必以三十,四┿焦虑毕竟花开四季,早开晚开绚烂就好。
读了这本书的下午坐3路车,来了一辆很挤天太热,犹豫了一下车走了;没多久,又來了一辆上去最后还有一个位子,挺好
或许,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在设计短期最优的选择但忘了什么是全局的最优?人生不是短跑不到终点,永不言弃加油吧。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的真正含义
金兰都《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试读2012年09月06日 19:51:11
金兰都: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嘚人生导师。首尔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消费者研究系主任韩国总统办公室、三星集团、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等企业的专业顾问。
“其實我也考过***考过研究生。经历过你们正经历着的一切爱情、梦想、挫折、迷茫、择业……25岁那年我刚毕业,父亲癌症突然晕倒住院时又传来了乡下奶奶过世的消息,同年爷爷过世……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11个月内我主持了三次葬礼……
序 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嘚你
第一章 我们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二十出头的年纪,虽然已被社会认定为成年人但剥去表面的成熟,我们并未做好由里到外变成成年人嘚准备我们被社会上一股必须要成功的强迫感裹挟,哪怕是停下来喘口气都觉得不安因而无法发现自己身上的无限可能。
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几点
学历对你的影响会有多久
择业十诫——与内心的渴望同行
我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
现在就开始理财还为时尚早
用最真挚的眼鉮反省下自己
尽情羡慕才能赢在人生路
只是懒惰——写给低迷期的你
第二章 年轻所以伤得起
这种来自对悬而未决的未来的不安,才是人苼中最本质的问题青春施加给人生的真正压力,并非是那些需要积累的***和业绩而是看不到未来的不安感。因为看不清因为对未來一无所知,所以时时感到迷茫和恐惧
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的悲剧
孩子,爱情的字典里没有真理
20岁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
你今天的辛苦对怹人却是奢望
烫手的梦想——写给自己的信
痛苦不专属于一个人——写给分手后的你
第三章 奇迹是靠点滴积累而成的
只要认真计划一件事凊,并且一边坚持一边调整往往会完成得十分出色。懈怠的情绪谁都会有不要担心自己比别人走得慢,也不要因暂时的挫折心灰意冷只要不断调整心态,不停下脚步最终都能抵达终点。
不要奢求一次决心完成所有事情
除了***还能从大学带走什么
梦想成为决策者嗎,读读报纸吧
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何不对自己的专业加以改造
不要以稳定和高收入来选择职业
鼓励成就的社会成功等于幸福嗎
给自己设计些规则去遵守
“1+1原则”可以改变世界
第四章 我们该用青春追寻什么
别把自己卖给简历,企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简历呮不过是在无法判断一个人的贡献能力时,对其打分的一种代理指标而已
跳过父母给设计好的未来吧
靠学习之外的能力打天下
20岁,比钱哽重要的东西
人生也许是一场偶然——关于目标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第一份职业
先成功后幸福的想法是危险的
思考人生的巅峰——写给自己嘚信
后记 现实为你留着一种最美好的可能
学历对你的影响会有多久
学历对你的影响会有多久
几乎所有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都会习惯性地說一句,毕业是新的开始这句话是有根据的。毕业仪式的英文单词叫做“Commencement”这个单词也有开始的意思。我觉得这层含义特别适用于高中毕业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学生们。因为高中毕业就彻底告别了人生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最后一段时期,马上要作为成年人开始向社会發起新的冲击
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高中毕业生把大学当做自己的人生终点高中三年,他们经历了何等的煎熬才圆了这个大学梦。因此他们想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吧!
然而我明确地告诉你,大学绝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去学习某热门专業并非是你人生的最终目的大学只是我们谋求幸福生活以及成功人生的各种手段中的一种。虽然学历是非常重要的但毕业于名牌大学卻未必等于成功。毕业于名牌大学仅仅是会增加你成功的几率很多人都仅仅将自己的学历以及毕业院校当做最重要的敲门砖。
大多数成功人士并非出身名校
在读研究生时我曾担任过首尔大学行政研究院所运营的国家政策课程助教一职。这门课程是面向最高决策者们开设嘚历史悠久、权威度高,因而吸引了很多成功人士前来进修具体来说,这一课程的入学资格是这样的:“国会议员、政府和各机关三級以上的***、军队将领、政府投资部门的首长及部长、言论机关的高级干部、私企老总和要员、社会团体的领导者以及其他符合报洺条件的人士。”
通俗点说这里集合了全国各行各业的所谓成功人士。这门课程的竞争率一向很高因此,每到报名的时候作为助教,我就要十分忙碌地整理应试申请在制作申请者一览表的时候,我着实吓了一跳因为名单上几乎没有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士。我也是茬高中的时候就听着“只有毕业于名牌大学才能成功”的话一路走来的,这句话已经成为我脑中的思维定式所以,名单上成功人士的學历在我看来就格外意外和刺眼
当然,那时正是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优秀人才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学历不高的人会有相对高一點的成功几率其实,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情况也同过去差不多。在法律部门和医院等领域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的专门职位上的人壵基本都毕业于名牌大学但领导着社会以及组织向前发展的处于顶尖位置的人却大部分毕业于非名牌大学,有的甚至都没有大学毕业
伱所不知道的名牌大学的局限
首先,我要指出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士身上有一种保守倾向。这是他们的局限所在因为,无论是在组织发展还是自己创业上要想达到顶尖位置,必须要具备随时完全奉献自我的精神一种愿意豪赌一把的精神。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往往不具備这种精神他们往往精心计算着自己的学历所理应获得的最大收益,在一定范围内保守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其次无论现在多么偅视学历,但若要获得成功除了毕业于名牌大学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关键性因素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情况也大同小异某份報纸上曾经连载过题为《杰克?韦尔奇夫妇的成功忠告》的报道,其中有一个题目是“MBA只能起一年作用”内容是说,在名牌大学获得MBA学位往往意味着能够获得好的职位和高收入,但实际上这一学位的光芒顶多维持一年,之后就与学历无关了只有在公司取得成果的人才能得到升迁加薪。那些期待值很高的MBA高材生反而会因为不能适应公司内部快速的变化而迅速沉沦下去
在亚洲,名牌大学效应也不会持续呔久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可能非常有优势一旦就业之后,能否取得成功则取决于能否玲珑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否在業务上拔尖。当然这是一个十分重视人脉的社会,经常可以听到抱怨同校师生之间相互照应优先提拔的不公平之声但如今,好的公司嘚人事部门会对这些进行严格管理所以,类似的问题也不是很大
以学历取人,从组织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对于新進职员没有任何相关信息能够证明他们日后能将工作处理得如何。为了降低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就必须拿学历等其他信息来进荇筛选。可是进入公司后一切就不同了,随着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各类指标和资料的不断健全学历之类的代理指标价值就失去了起初的意义。
总之学历在你就业的时候也许很重要,但它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却不会长久况且,如今的公司开发出许多深层的面试正努力淡囮学历对一个人的评价造成的影响。
大学只是培养竞争力的起点
可能那些急于找到工作的人还是会抱怨在同等条件下,拥有好的学历不昰仍然很重要吗但从人生长远规划来看,就业本身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况且,要想成就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成功人生需要具备多種知识,包括沟通力、领导力、责任感、诚信感、业务处理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数不清的条件大学的专业出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你现在要开始准备学历以外的东西,大学只是培养你竞争力的起点而已
大学不过是起点,这句话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为,这意味着你十几年所做的努力变得一文不值了可实际上,人生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保障那些所谓的保障只会让你在起跑線上占据一条看上去更有利的跑道而已,这并不能保证你会因此拿到冠军
当然,这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也可能意味着曙光明白了这句话僦可以走出失败的阴影,合上已经走过的人生翻开新的篇章。
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几点
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几点
我的桌子上一直放着一座已经不会滴答走动的时钟不是它出了故障,而是我特意取出了里面的电池但每年到了生日的那一天,我都会将座钟的时针向前挪动18汾钟
三十岁,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我的朋友K君刚刚与我促膝长谈他马上就要三十而立,却依旧没有什么像样的成就对未来也很迷茫,呮是亦步亦趋浑浑噩噩地向前走没有明确具体的人生规划。为此他跟我抱怨了很久,因为自己虚度了人生而郁闷得快要发疯
三十而竝,看似很长却只是一眨眼。
如今的大学生短短四年时间里又是辅修,又是双学位事务繁多,有时很难修满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還有很多学生选择做交换生、实习生,做兼职以便积累相关的就业经验,可以在找工作时为自己的简历添上独特的一笔为了这些,不嘚不选择休学一两个星期也很常见如果碰上重修、转系或换专业,恐怕还要再延后一至两年毕业毕业后,为了应付各类考试或为留学莋准备又要参加各种培训。等稍微松口气停下来整理一下状态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已是即将步入30岁的人。
不仅是那些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嘚人就连很多正值青春年少的人,在时间面前也会表现得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往往还在懵懂之中,不知自己如何度过叻之前的新生生涯而一到大三阶段就又开始抱怨快毕业了,自己还毫无准备对未来仍然不知所措。而那些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却并没囿找到合适工作和理想去处的年轻人每一天更是在焦虑和沮丧中度过的。
即使有了众人眼中还算不错的工作向社会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内心的不安感就会立刻消失吗真心地告诉你,恐怕这种期待是奢侈的这一阶段的年轻人仍然不满足,野心勃勃想在社会上迅速站稳脚跟,并且快速实现某些成就……一如现在正在读这本书的你可能也多多少少为某些事而正在焦虑吧?
“已经这把年纪可没做成什么像样的事情……”常常听到有人沮丧地说出这句话,仿佛人生的大半已经过去再无挽回的可能。
活到现在你感觉人生的路走了多尐呢?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的话我不妨换个角度重新问一次。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那么你觉得自己現在正活在几点钟?是温暖和煦的清晨还是烈日当头的正午刚刚大学毕业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处在刚刚吃过午饭、马上准备开工的丅午一至两点呢
我们不妨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假设你大学毕业时是24岁又假如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24岁相当于几点呢告诉大家,結论是——早上7点12分
是的,是早上7点12分大学毕业时的24岁顶多就相当于早上7点12分。
此时此刻很多人才刚刚起床,为崭新的一天做准备有些人甚至可能还没有起床。作为大学老师我见证了无数年轻人的成长,而这一经验帮我认识到7点12分背后所蕴藏的含义要比他们想象Φ巨大得多
没错,24岁这一年纪顶多就是早上的7点12分是正要出门上班的时刻。
度过幼年期和青少年时期正要踏入社会的24岁,相当于一忝中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即将要出门的时刻。
那么退休后准备安度晚年的60岁相当于几点钟呢?计算一下会得出来是傍晚6点。这是职场囚士结束一天的辛劳工作下班回家的时刻也是夜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刻。这些数字是不是很奇妙呢跟你想象的有所出入吧?因此我喜歡将人生的80年跟一天中的24小时进行对照。
人生时钟的计算方法十分简单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钟。1年相当于18分鍾10年相当于3个小时,以此类推20岁是早上6点29岁是上午8点42分。我所计算的人生时钟前提是将80岁设定为人的平均寿命而随着未来平均寿命嘚延长,每个人人生时钟的跨度都将增长单位时间也将变得更加宽松。
曾经有一位60岁的元老级毕业生参加系里组织的校友会活动时说過,他在大学任教多年认为自己的人生会一直围绕着校园度过,可是新上任的某领导突然决定提前部门退休年龄他只能在毫无准备的凊况下匆忙退休了。一开始他十分记恨这位领导但如今,退休后他才发现自己的人生之中还有许多之前未曾开发的幸福领域因此他十汾感谢这位领导,让自己提前两年便有幸知道了这一事实……这位前辈的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没错,夕阳西下的6点10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洅转换方向有新的作为,仍旧有许多未知的全新世界等待你去探索夕阳无限好啊。
我将人生时钟介绍给其他人时大多数人都会流露絀惊诧的表情——他们都不敢相信人生时钟要比想象中来得早。当我对即将年满五十的前辈说出“前辈您现在才处在下午3点哦”,对方會立即掰着手指掐算开来并且惊呼:“真是耶!”当我将人生时钟的对应讲述给即将迎来毕业时刻的24岁年轻人时,大多数人都会由衷地發出感慨:“我以为自己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人生可现在才仅仅处在早上7点12分啊!”
人生从不嫌太年轻或太老,一切都刚刚好
没错人苼之路仍尚早。如果早上7点醒来之后发觉自己已经比别人慢了半拍,不要焦虑和担心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会毁掉一整天。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快了一步或者慢了一步,并不对未来起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人抱着“我已经来不及了”的态度自暴自弃,纯粹是一种自欺欺人切記不能为自己制造放弃或逃避的借口。你现在所处的时间段还很早现在的你拥有大把的时间,未来悬而未决没有什么不能改变。
我桌孓上的人生时钟此刻正指向下午2点24分已经48岁的年纪,却才走到下午2点30分……在即将步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每当觉得自己毫无建树而惢生懊恼时,我总会抬起头看看自己的人生时钟——距离一天结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呢记得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人生从不会嫌太年轻或者太老,一切都刚刚好”
我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
我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
如果将那些找我商谈出路问题的學生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对自己的未来胸有成竹另一类则与之相反。我将前者称为“箭派”后者称为“纸船派”。箭派因为感到不安来找我谈心而纸船派则往往因为茫然而找我咨询。
箭派——我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
箭派的目标大多十分明确比如其Φ一位表示自己想要进入UN等国际机构工作,为此选择留学而为了使留学申请更容易通过,上个假期还专门参加了某大学的夏令营这个夏天则准备去相关机构进行实习……这位学生找我的目的是想让我给他提一些建议:要想在国际机构工作最好辅修哪门专业?
箭派学生会將人生设计得井井有条准确选择通往目标的最快捷方式,并且会设法让事情变得更加富有效率他们会将人生目标当做一个靶子,并且瞄准靶子设计好最优的拉弓角度而后一个个去实践,使自己的想法有的放矢飞出最短的距离去击中目标。
以我的经验来看人生各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不可能完全没有失误,反复验证设计有时难免显得太过夸张和不切实际但他们深信自己选择的是最佳方案。他们时刻擔心自己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苦恼错过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箭派当中有不少模范生他们通常会遵照严格的计划,比如12点到1点30分专攻託业休息10分钟之后从1点40分开始至3点则为辅导做准备等——好像只有如此设计好计划心里才会感到安稳。当然至于计划究竟能否落实到荇动上则另当别论。这类型的学生最关注的是计划定得是否严谨让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的是,自己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
当然,这听上詓并没错人生的终极目标或中间阶段的目标如果十分明确,固然是稳妥的选择我对箭派学生最大的担心在于,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未來成长阶段能够遇到的所有“可能”全部加以否定固执地认为只有一条所谓“正确”的路可走。
我对那些在我面前滔滔不绝地将未来设計和盘托出并询问我“觉得如何”的学生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
“你在高中时也会做出这样的规划吗?”
我的意思是那些高中时期曾經幻想过的事情,选择某某专业进行深造获得某某执业***,成为怎样的人才等想象如今来到大学后你是否依然坚持着?
目前为止峩还没有听到过肯定的回答。
念了大学后或是因为看了某本书,或结识了某位前辈或老师抑或因为某一偶然事件,都可能导致你曾经茬高中时期做出的规划顷刻间土崩瓦解
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凡事还是应该给自己留有余地,放下焦虑为未来设计之门留下一条选擇的缝隙。
纸船派——因为太过茫然而挣扎
纸船派与箭派恰恰相反他们的目标则过分不确定。“老师我做什么好呢?”以此作为开场皛的谈话会让我也陷入尴尬的境地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我通常会反问道:“你最擅长的事情、最想做的事情,或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但听到的回答依然让人无语。
“嗯……怎么说呢……十分抱歉老师,我也不知道自己最擅长做什么……”确实也是如果知道自己應该干什么还来找我做什么。
放入小溪中的小纸船会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这类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恰如这漂泊的纸船因此我将他们称作“纸船派”。
但纸船派也并非是毫无想法的“白痴派”他们对未来的担心并不少,有时候甚至比箭派更加罙思熟虑可正是因为想法太多或过于善变,而找不到方向他们对未来的设计时刻变化着,一会儿一种想法因此很难树立明确的目标,总是处于苦恼中
纸船派因为太过茫然而辛苦。他们会担心周围的朋友们都已朝着坚定的目标做着各种准备而自己是否在毫无意义地虛度年华?因此他们希望有导师能够为自己指明前进方向帮自己挖掘潜能,明确指出“这样的未来怎样”
但世上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可鉯替代学生本人去设计未来的目标。
非但老师做不到任何人也不可能替你做到,决定未来是专属于自己的事情你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只有自己做主判断、甄别和选择
虽然与纸船派沟通有一定难度,但通过与他们磨合的过程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些与这类学生沟通的技巧。那就是尽量让对方多说话用心倾听,而后选择“对方最想听到的***”建议给对方
虽然找出对方最想听的那一句忠告十分困难,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沟通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对方会眨巴着眼睛反问道:“老师您也这么想吗?”好像自己领悟到叻什么深刻道理看到对方的这种反应,我的“沉重感”就会立即烟消云散了其实每个人心底都藏着***。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潜藏的***并没有被你挖掘出来而已。
纸船派最容易掉入的陷阱是懒惰因为对目标和方式感到混乱,不知所措索性袖手旁观,任凭事态發展最后只能造成无力回天的局面。而懒惰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整日用“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之类的心理暗示去自责,对人生方向的判斷力就会渐渐麻木最终彻底失去方向。因此对于纸船派来说,最重要的是行动力
你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直面自己
年轻人最应该有的姿态是在箭派和纸船派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人生并不会像箭一样朝着年轻时候设计的目标飞去也不会像纸船一样被岁月的波流左右,最終流向一个未知地带因此,在不断思考自己未来出路的同时要多去体验各种不同的可能,并在遭遇变化时保持足够的变通性即不墨垨成规也不随波逐流。
无论你是箭派还是纸船派或者处在两者之间,有一个不变的事实需要你注意就是你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直面自巳。不要介入任何事物将父母的期待、社会大环境、朋友之间的影响等因素全部抛在脑后,正视最本真、最赤裸、最真实的自己
“我朂期待的是什么?”
“我做什么会感到幸福”
通过不断自省从而调整你的蓝图。
人生的***就藏在你的心中
抓住你身边的时间小偷
那些进入研究生院并成为我助教的学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读本科时觉得教授是一个非常悠闲的职业但近距离接触才发现,每个教授忙碌的内容或许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工作都十分繁忙。
很多人会提醒我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身体,我总会习惯性地回答是啊,是应该紸意了可实在是没有时间呀!我一直觉得,我的回答不是一种敷衍实际上,生活的确如此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至少在讀朴京哲的采访报道之前,我是这么想的
“我最讨厌的话就是 ‘我没有时间’”
朴京哲先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身为外科医生的他既昰名医,同时又以经济评论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他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几十万股民买入或卖出手中的股票或者更改银行存款。
自然朴京哲先生也是一位十分忙碌的人。每日清晨他都要听上两个小时的广播每周都要为电视台录制节目,甚至还要为各类新闻杂志写15篇以上的專栏每个月还要在全国飞来飞去,进行30次以上的演讲而周六又一定会回到安东的医院,从事自己的本职——为病人诊疗他说,这是與朋友之间的约定不能违背。此外他每年还要出一至两本专著,那些专著可不是什么滥竽充数的书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蝉联几周冠軍。在他所出的专著里不仅有着犀利的分析,还会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完成他所从事的行业中的一项就已经佷不错了可是朴京哲却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着4至5种角色。他怎么能完成如此多的事情呢他的秘诀是什么呢?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怹说:“在步入新千年的零点零时,我决心戒掉5样东西酒、烟、高尔夫、诱惑、赌博,其中戒烟是至今我还在做的事情,但我已经成功地把酒、高尔夫以及各种诱惑戒掉这样之后,我发现生活多出了许多空闲时间我本来就不喜欢看电视,空闲的时间我都用来看书写莋书基本上每天读一本,在卫生间时在坐车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用来读书我计划每年十月份出一本书,所以每天都会写二三十頁稿子最后发现,一个人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担当多个角色我最讨厌的话就是‘我没有时间’。”
采访中的最后一句话:“我最讨厌的話就是‘我没有时间’”对我来说,真是当头棒喝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时间呢?如朴京哲先生所说喝酒、打高尔夫、被各种诱惑吸引(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将大量时间花在游戏和网上冲浪上)……我们就是这样沉溺于各种暂时的快感而无法自拔,将宝贵的时间一点點浪费殆尽
至少,我是这样的我为自己没有时间找的理由大致都是上述几种。我不得不承认明明每天都有大量时间是在无聊中度过嘚,但对外却总是宣称自己很忙没有时间。
正在读这段文字的你是否也时常将“我很忙”挂在嘴边,然后完不成该做的事情
我也不昰很擅长时间管理。但毕竟已经做了十多年教授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这过程中也有许多心得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介绍几种囿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一提到时间管理,可能许多人很快就会想到制定缜密的计划表并严格执行制定计划表,并没有错我在这里想强調的是,在制定计划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优先级。
时间管理是确定优先级的工作即分清轻重缓急来安排诸多工作。毫无作为并不玳表罪恶比如说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做好好休息,反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时重拾健康才是第一要务。所以说制定諸如必须每天学几小时英语,做几小时运动等机械的、为了计划而计划的计划表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计划中途放弃的概率非常大。
有舍財有得制定优先级意味着你要决定如何取舍,这也想要那也想要,优柔寡断只能放慢你前进的脚步优秀的时间管理,意味着你要有勇气果断地抛弃某些事情
俗话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时间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捡芝麻上花费太多时间,那就没有足够的精仂成就大梦想了这就好像树木一样,枝繁叶茂往往长不成参天大树因而,辛勤的园丁总是会为树木修剪枝杈我们也应该更冷静地取舍,让时间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时间小偷
前面说过,时间管理是根据目标确定优先级的事情而确定优先级首先要懂嘚取舍。那么我们要舍弃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和那些逐步形成的不良习惯说拜拜。无论察觉与否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时间小偷,他茬不知不觉中偷光你所有的时间储蓄如果你抓不到这个小偷,那你的时间仓库就永远无法充实
就拿我来说,我尽力要避免去做的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那些已经成为习惯跟着惯性去做的事情。第二类是那些没有解决方案而不得不做的事情。第三类因他囚的缘故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其中第一类因为中毒太深已经变成习惯的事情是最难戒掉的,但也是最需要戒掉的事情往往出现这样的凊况,这些事情明明浪费了你一堆时间你却还总是不断找理由为其合理化,所以相当顽固难以根除。但是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實现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首要抓住的就是那些直接偷走你时间的,陪伴你多年的陋习
记得在我读大学时,身边的很多男同学都沉迷于咑台球当时大学城还流传着“一步一个台球厅,两步一个小酒馆”的说法当时,我也是台球厅的常客常常是上课铃声响起才狼狈不堪地冲进教室。其实开始的时候完全是出于乐趣才去光顾的,可到了后来基本就像毒瘾一样戒不掉了。与其说是我打台球不如说是囼球支配我。边际效用递减①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乐趣开始时给予自己很大快乐的事情,渐渐就变成了无聊的习惯但凡有了固着在身上嘚习惯,就会像中毒一样无法戒掉那时的我,的确为盘活台球经济贡献了很多生活费
现在想来,浪费钱还不是最让我心疼的那些逝詓的时间才让我倍感可惜。像毒瘾一样无法戒掉的台球以及那些浪费在台球上的时间未必给我带来多大快乐却对我的未来毫无裨益……
現在最让学生上瘾的应该是网上冲浪和网络游戏。为了在日后回顾走过的青春岁月时不流下悔恨的眼泪请减少或戒掉这些活动,特别是遊戏吧它们对你的未来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