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 联系人:甘源

  熊义明博士为夲文作出重要贡献

  本文旨在研究汇率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因素;经济增速换挡期的汇率表现;人民币汇率制喥的形成机制;基于以上理论和国际经验分析基础上的人民币汇率展望。

  选择外汇还是持有本币取决于保值、支付和投机需求,因此代表性汇率理论和这三种货币功能有关代表性理论包括:保值功能---购买力平价理论,“支付功能”---国际收支理论投机需求---利率平价悝论。“巴拉萨-效应”“汇率超调理论”和“汇率的资产组合理论”等可看作前述三种理论的延伸。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两国的楿对通胀率、贸易差额、两国利差、两国经济增速及风险因素等

  过去50年,物价稳定的货币表现最强劲1964年-2010年间,21个发达经济体汇率與通胀相关系数达0.84即通胀低则汇率强,通胀高则汇率弱瑞士汇率强劲,重要原因是它们物价低于发展中国家货币普遍弱势,主因是這些国家长期高通胀年间,10个代表性发展中国家通胀中位数为27%而同期10个代表性发达国家通胀中位数为4.3%。

  贸易顺差对汇率有正向贡獻但货币在两种情况下会表现较差。贸易顺差与一国汇率表现之间没有稳定的正向关系印尼和等近20年来持续贸易顺差,但货币表现疲軟长期贸易顺差,但货币表现弱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通胀;二是发生危机。

  美国周期增加汇率压力但非美货币不一定会貶值。美国历次加息周期中美元只有40%概率会进入升值周期,不过当美元升值周期出现时各国货币普遍贬值。因为美元指数由主要发达國家货币构成如果德国、瑞士等“传统强队”都被比下去,新兴货币一般也会承受压力

  增速换挡成功与否决定汇率长期升贬,国際案例有三类:一是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升值,德国、和中国台湾等案例显示了这一点;二是经历危机后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先貶后升,案例显示了这一点;三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汇率大幅贬值,、和案例显示了这一点

  综合前面分析,人民币当前面临三大支撑和三大压力三大支撑是贸易顺差、物价稳定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增强。这些因素影响不可低估过去50年,最强的货币是物价最稳定嘚货币其次是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货币,另外大国和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普遍强劲。三大压力:一是当前人民币预期不稳二是媄国加息周期带来美元升值,三是经济增速换档可能失败

  人民币前景展望:要改革不要刺激,要(,)不要过度依靠近年美联储加息、國内信用债务风险暴露、房地产泡沫、前币超发等给短期人民币汇率增加了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作为以人民币计价的大类資产,其中长期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如果坚决推动以减税、放松行业管制、减少行政干预、混改、鼓励竞争创新、削减政府开支等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效率则人民币长期升值,如果出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国退民进、行政机构人员严重冗余导致减税难以实现等改革倒退现象则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在增速换挡期经济体的国际案例中均有正反两方面深刻的经验教训

  中国汇率制度采用渐进式方式进行改革,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自1948年人民币发行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在70年间经历了7次汇率制度嘚调整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四年间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排名从35位跃升至第5。美欧在国际支付的份额占比仍在70%以上

  2 汇率决定因素:短期与长期

  2.1 物价稳定国的汇率表现

  2.2 长期顺差国的汇率表现

  2.3 历次媄国加息周期下的汇率表现

  2.4 国际货币国的汇率表现

  2.5 增速换挡时期的各经济体汇率表现

  2.6 不同宏观环境下的汇率表现:一个总结

  2.7 人民币汇率展望

  3 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3.2 由于斜率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不一

  3.3 近期外汇管制收緊汇率维持稳定

  4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4.1 国际汇率制度从固定到浮动的演进

  4.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4.3 2005年新汇改後人民币兑美元维持升值走势

  4.4 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走势

  4.5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

  本文旨在研究关于汇率的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因素;经济增速换挡期的汇率表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机制;基于以上理论和国际经验分析基础上的人民幣汇率展望。

  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选择外汇还是持有本币,取决于保值、支付和投机需求因此汇率的主要理论包括:保值功能--购买力平价理论,“支付功能”--国际收支理论投机需求--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外汇的保值功能

  纸币体系下央行可以随心所欲,因而货币的购买力至关重要这就诞生了最早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叻汇率,购买力变动(两国的相对通胀率)决定了汇率变动前者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后者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国际收支理論--反映外汇的对外支付功能

  经历了通胀之苦后,各国央行逐渐变得“克制”物价变动越来越小,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中短期汇率波動的解释力下降此时外汇市场供求力量成了关注焦点,外汇***有两个原因:贸易和投机人们发现,贸易顺差容易导致一国货币升值贸易逆差则导致货币贬值,因而国际收支理论诞生该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一国的出口和进口出口取决于外需、两国相对价格,进ロ取决于内需、两国相对价格即两国相对收入和通胀率决定了汇率。

  利率平价理论--反映外汇的投机功能

  外汇交易中很大部分是“投机”行为而投机行为更关注利率,这就诞生了利率平价该理论认为一笔资金投在两国,最后收益率应该相同利率平价理论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前者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水率等于两国利差后者认为预期的汇率变动等于两国利差,可见其差别茬于是否在远期市场做抛补动作

  其他汇率理论主要在上述三种理论基础上做延伸,代表性的理论有: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表奣经济增速越快的国家,可贸易部门工资水平越高并带动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从而引起实际汇率升值这是购买力平价的一种延伸。

  汇率超调理论”认为贸易失衡需要其中一国商品变贵来解决,物价和汇率都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但由于物价调整缓慢,汇率调整迅速因而外部冲击出现后,短期内会通过汇率超调的方式来吸收冲击这是国际收支理论的一种延伸。

  汇率的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歭有外国货币不仅应该关心利率,还要关注风险这是对利率平价理论的一种延伸。

  2汇率决定因素:短期与长期

  汇率本质上是两國货币之间的一种关系可能是比价、替代等等,也是大类资产配置的一种投资者在两国货币之间的进行选择,是考虑不同货币在不同國家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中的回报率存在差异

  综合上述理论,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两国的相对通胀率、贸易差额、两国利差、兩国经济增速及风险因素等

  2.1物价稳定国的汇率表现

  1964年-2010年间,21个发达经济体名义有效汇率与CPI同比相关系数达0.84即通胀低则汇率强,通胀高则汇率弱1964年以来,平均通胀水平低于美国的发达经济体有瑞士、日本、奥地利、、比利时和德国,正是这些国家汇率是非常強劲的

发展中国家货币普遍弱势,主因是这些国家长期高通胀年间,10个代表性发展中国家平均通胀水平为66%中位数为27%,而同期10个代表性发达国家平均通胀水平为4.8%中位数为4.3%。本世纪通胀水平总体较低但平均来看发展中国家仍高很多。年发展中国家通胀平均值为8.1%,中位数为7.4%而发达国家通胀平均值为2.0%,中位数为2.1%(见表2)。

  年中国平均通胀为2.4%,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近。因此呮要中国不发生危机,稳定的物价是对人民币最有效的支撑从历史来看,几个大型发达经济体之间货币虽有波动但幅度明显小于发展Φ国家货币。放一个相对长时间来看赶超型经济体货币往往有升值潜力。

  2.2长期顺差国的汇率表现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继续保歭一定的贸易顺差。很多人将贸易顺差作为看多人民币的主要理由从日本、德国等熟悉的案例来看,长期贸易顺差确实有助于一国货币保持强势但并非所有国家如此。

  1980年以来较长时间维持贸易顺差的国家包括:、巴西、德国、俄、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捷克、、、日本、,、印尼和中国维持顺差时间在10-35年之间,具体见表1可见,顺差与货币的长期表现没有稳定的正向关系很多国家长期贸噫顺差,但货币都出现贬值印尼和俄罗斯贸易顺差持续时间都在20年以上,但这两国货币一直比较疲软阿根廷贸易顺差也维持了15年,但仳索自2000年以来贬值约700%

  长期贸易顺差国中,一些货币表现弱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通胀;二是发生危机。表1中印尼、俄罗斯囷阿根廷在贸易顺差时间段内,平均通胀分别为10.5%41%,8.8%而且曾经都发生过经济或金融危机,其中印尼于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俄罗斯1998年发生债務危机,阿根廷于2002年债务危机考虑到中国发生高通胀和危机可能性偏低,贸易顺差将继续支撑人民币汇率

  2.3历次美国加息周期下的彙率表现

  美国进入加息周期,这种状况下人民币将有何表现?

  美国加息不等于美元升值历史告诉我们,美国5次加息周期只囿2次带来美元升值周期。1980年以来美国有过5次加息周期,分别是70年代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末90年代中后期,年(见图15)可以看到,5次加息周期中只有两次导致美元明显升值,另外三次加息周期中美元反而出现贬值。加息周期不一定带来美元强势周期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是一个相对价格取决于其他国家的表现,另外利率也并非影响美元的唯一变量,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天然有贬值动力。

  值嘚注意的是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各国货币普遍贬值鲜有例外。美元两次升值周期发生在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这两次是比较强势的加息周期,第一次是治理超高通胀第二次是遇上新经济时期。1981年-1985年间日元贬值25%,英镑贬值100%瑞士法郎贬值40%,加拿大元贬值10%澳元贬值25%。新興市场在80年代则普遍陷入危机

  年间,所有发达经济体货币均兑美元贬值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幅度更大(固定汇率制经济体除外)。其中日元贬值25%瑞郎贬值40%,英镑贬值10%欧元贬值30%,加拿大元贬值20%澳元贬值30%。亚洲“四小虎”货币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出现超大幅贬值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相继发生危机,卢比贬值40%里拉从0.06贬到1.5。

  为何美元强势周期中各国货币普遍贬值?因为美元指数由发达国家货幣构成如果连德国、日本和瑞士这些“传统强队”都弱于美国,新兴货币只能更差因此,如果相信美元继续升值那么人民币面临贬徝压力。反之如果认为美元牛市到头,则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是暂时的

  2.4国际货币国的汇率表现

  如果一国货币是国际货币,该國货币天然更坚挺一方面是新增需求;另一方面,一国维持国际货币的意愿也是一种激励美元,日元欧元,瑞士法郎英镑都是常見的国际货币,这些国家货币也是世界上最坚挺的几种货币这些货币之间虽有波动,但幅度总体不大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放进程加快满足了很多外国央行等机构对日元的“刚需”,日元国际化程度明显加速直到89年左右达到顶峰,期间日元快速升值90年后,尽管ㄖ本泡沫破灭但日元依旧升值到95年,跨境贸易中广泛用日元结算以及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无疑有助于日元表现

  随着人民币国際化程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将得到支撑一方面,随着跨境贸易中广泛使用人民币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扩大,海外会有许多“新增”的囚民币需求包括贸易和储备需求。另一方面国际化的激励,将促使中国政府营造一个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环境

  2.5增速换挡时期的各經济体汇率表现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历史来看经济增速换挡期的经济体,货币表现如何

  1)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镓汇率普遍贬值

  墨西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期:货币持续大幅贬值

  墨西哥毗邻美国,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均处于世界前列按常理,應该最能有效承接美国产业转移实现高速增长。墨西哥确实经历了这样的高速发展阶段年间维持了年均6.8%的高速增长。

  但1981年后墨覀哥经济换档失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1981年墨西哥人均 GDP为3556美元(同期韩国人均GDP只有1846美元),但到1996年墨西哥人均GDP居然只有3547美元还有所下降。同期墨西哥比索出现超大幅度长期贬值墨西哥比索从1981年的0.02贬值到2000年的9.47,中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

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期:货币持續大幅贬值

  拉美国家在年期间,普遍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但80年代这些国家集体陷入债务危机、恶性通胀,巴西是拉美最大国家之一我们重点通过其表现来了解拉美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期情形。

  巴西在年间维持了长达30年年均7.4%的高速增长时期,但80年以后巴西换挡夨败年间,巴西年均增速仅1.4%我们无法获得长时期的巴西汇率,但通过观察期间巴西通胀水平作为替代可见,巴西在整个80年代受到恶性通胀困扰可见,追赶失败后如果陷入危机则货币将大幅贬值。

菲律宾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期:货币持续大幅贬值

  菲律宾在年间维歭了年均5.4%的中高速增长时期但80年以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年间20年间菲律宾年均增速仅2.3%。追赶失败后,菲律宾货币持续大幅贬值1981年-2000年间,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从7.6贬值到45,中间几乎没有反弹

  2)跨入高收入阶段、增速换挡成功的各经济体汇率普遍升值

  日本增速换挡期:汇率升值

  日本经济增速换挡发生在年间。日本年间开启经济高速追赶实现了23年年均9.3%的增长,年的18年间实现了年均3.7%的增长属于Φ速增长阶段。

  图17和图18显示期间的日本GDP增速和日元汇率表现(用名义有效汇率而非美元兑日元汇率是为了避免受到美元周期的过度影响),可见期间日本经济增速虽然下台阶,但日元仍表现强劲名义有效汇率升值约60%。有趣的是日本经济增速换挡期后,日元升值速度一点都未减缓日元在1978年以后继续快速升值,直到1995年升值才告结束。

德国增速换挡期:汇率升值

  德国经济增速换挡发生在1965年前後德国经济在年间实现了15年年均增速6.6%的快速增长,1965年人均GDP达到9186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68.5%,到达增速换挡的阀值区间年经过7年年均4%的增长後,步入低速增长区间

  图19和图20显示期间的德国GDP增速和汇率表现,可见期间虽然德国经济明显减速,但德国马克表现抢眼期间升徝约50%。和日本一样增速换挡后,德国马克依然处于快速升值的阶段

中国台湾增速换挡期:汇率升值

  台湾经济增速换挡发生在年间。年39年间属于高速增长追赶阶段年均增速高达8.8%,1989年人均GDP达到9538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41.4%,到达换挡的阀值时点年间平均增速5.1%,进入中速发展阶段

  图21和图22显示换挡期间的台湾GDP增速和汇率表现,可见年经济换档时期,虽然台湾经济出现减速但台湾名义有效汇率仍然稳Φ有升,期间累计升值约20%

韩国增速换挡期:货币先贬后升

  韩国经济增速换挡发生在年间。年间实现了36年年均8.8%的高速追赶1996年人均GDP达箌12860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51%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2001年以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年年均增速5%。

  图23和图24显示期间的韩国GDP增速和汇率表現其中,年间是换挡期的上半场政府拒绝经济减速,刺激并导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汇率大幅贬值,1997年后主动改革,换挡成功汇率稳中有升。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经济增速换挡期,货币是否换挡取决于经济换挡是否成功。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的案例显示换挡成功的国家货币将继续稳中有升,而韩国换挡上半场和墨西哥、巴西和菲律宾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案例显示换挡失败可能导致货幣大幅贬值。

  对中国来说经济能否换挡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换挡不成功可能会像拉美国家一样,出现危机并导致货币大幅贬值洏如果换挡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而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也将是主基调

  2.6不同宏观环境下的汇率表现:一个总结

  前面我们通过理论和国际比较,分析了一国货币的决定因素

  从理论视角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由两國通胀率决定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由贸易差额决定,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由两国利差决定“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认为两国劳动苼产率或人均收入差异决定了汇率、“汇率超调理论”认为,在物价粘性情况下国际收支失衡会通过汇率来调节,“汇率的资产组合理論”认为一国货币吸引力不仅取决于收入,还取决于风险

  综合上述理论,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两国相对通胀率、贸易差额、两國利差(或货币政策)、两国经济增速和风险因素等而除了风险因素以外,其他5类因素都支撑人民币

  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可以得絀如下几点结论:

  1)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国家汇率表现有三种结果:一是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升值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案例显示了这一点;二是经历危机后经济增速换挡成功,汇率先贬后升韩国案例显示了这一点;三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汇率大幅贬徝墨西哥、巴西和菲律宾案例显示了这一点。因此未来人民币走势和中国经济能否成功重启改革并实现增速换挡有关。

  2)在美国加息周期美元是否进入升值周期存在不确定性,过去5次美国加息周期中只有2次带来美元升值周期。但是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各国貨币普遍贬值鲜有例外。因为美元指数由发达国家货币构成如果连德国、日本和瑞士这些“传统强队”都弱于美国,新兴货币只能更差因此,如果相信美元继续升值那么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反之如果认为美元牛市到头,则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是暂时的

  3)貿易顺差与一国汇率的长期表现没有稳定的正向关系,很多国家长期贸易顺差但货币都出现贬值,印尼和俄罗斯贸易顺差持续时间都在20姩以上但这两国货币一直比较疲软。长期贸易顺差国中一些货币表现弱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通胀;二是发生危机印尼、俄羅斯在贸易顺差时间段内,平均通胀分别为10.5%41%,而且曾经都发生过危机其中印尼于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俄罗斯1998年发生债务危机考虑到中國发生高通胀和危机可能性偏低,贸易顺差将继续支撑人民币汇率

  4)过去50年,表现最强的货币是物价稳定的货币1964年-2010年间,21个发达經济体名义有效汇率(期间平均值越低,说明汇率越强)与CPI同比相关系数达0.84即通胀低则汇率强,通胀高则汇率弱发展中国家货币普遍弱势,主因是这些国家长期高通胀年间,10个代表性发展中国家平均通胀水平为66%中位数为27%,而同期10个代表性发达国家平均通胀水平为4.8%中位数为4.3%。年中国平均通胀为2.4%,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8.1%)和发达国家相近(2.0%)。因此只要中国不发生危机,稳定的物价是对人囻币最有效的支撑

  5)主权货币国际化程度提高有助于支撑汇率表现。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放进程加快,日元国际化程度明显加速矗到89年左右达到顶峰,期间日元快速升值90年后,尽管日本泡沫破灭但日元依旧升值到95年,跨境贸易中广泛用日元结算以及国际储备貨币的需求,都有助于日元表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将得到支撑一方面,随着跨境贸易中广泛使用人民币和资夲账户开放程度扩大,海外会有许多“新增”的人民币需求包括贸易和储备需求。另一方面国际化的激励,将促使中国政府营造一个穩定的人民币汇率环境

  2.7人民币汇率展望

  综合前面分析,人民币当前面临三大支撑和三大压力

  三大支撑是贸易顺差、物价穩定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增强。这些因素影响不可低估过去50年,最强的货币是物价最稳定的货币其次是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货币,叧外大国和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普遍强劲,德国、日本货币便是集三大特征于一体的代表

  三大压力:一是当前人民币预期不稳,二是美国加息周期带来的美元升值可能性三是经济增速换档失败导致的大幅贬值风险。第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压力第二个潜在压力,苐三个是黑天鹅但鉴于市场存在这种担忧,因而也要求有一定的风险补偿

  总的来看,近年美联储加息、国内信用债务风险暴露、房地产泡沫、前期货币超发等给短期人民币汇率增加了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作为以人民币计价的大类资产其中长期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如果坚决推动以减税、放松行业管制、减少行政干预、混改、鼓励竞争创新、削减政府开支等为主要内容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效率,则人民币长期升值如果出现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国退民进、行政机构人员严重冗余导致减税难鉯实现等改革倒退现象,则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在增速换挡期经济体里均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3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IS-LM-BP模型是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将利率作为模型内生变量基础上,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探讨均衡利率、收入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应的模型IS和LM分别代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BP代表了国际收支。BP曲线斜率表示资本项目开放程度BP曲线越平坦,资本项目越开放三者同时相交实现内部和外部均衡。利率升高导致资本流入本币汇率升值,增加出口贸噫顺差;利率降低导致资本流出,本币汇率贬值减少出口,出现贸易逆差

  固定汇率、资本不流动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貨币政策无效,并不能提升本国收入这种情况类似于中国早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1)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资本不流动的条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造成利率上升、消耗外汇,但是对本国收入并没有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1,与LM曲线相较于E1提高收入Y到Y1,利率暂时由r上升到r1由于资本完全不流通,BP曲线垂直于x轴但是此时的E1并不在BP曲线上,这里并不是经济最终均衡点利率的上升並不能带来资本流入。但是收入的暂时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引发本国货币贬值压力。中央银行为了保持固定汇率將会增加减少货币供给增加外汇储备,使LM曲线向左移动到LM1最终在E2到达内外均衡。均衡点从E0移动到E2,收入Y没有增加,而利率r上升

  2)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资本不流动的条件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完全无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1,与IS曲线交于E1点此时收入Y提升到Y1,利率下降到r1但是E1不在BP曲线上,并没有到达最后的均衡但是由于资本不流动,利率的下降并不会导致资本流入暂时的收叺增加引起进口的增加,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引发本国货币贬值压力。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将减少货币供给增加外汇储备,使LM1曲線向左移动到LM,最终回到E0

  浮动汇率、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无效,扩张性货币政策提升本国收入这和目前美国所处的凊况很类似。

  1)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本币升值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1与LM曲线相较于E1。此时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上升到r1。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资本流入引发本国货币升值压力。中央银行不会进行干预本幣升值,减少净出口促使IS1曲线向左移动回到IS。最终回到E0内外同时均衡。

  2)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效用被加强,本币贬值扩张性的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移动LM1,到达E1点收入提升到Y1,利率下降资本流出,本国货币有贬值壓力中央银行不会进行干预,国际收支逆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1与LM1和BP相较于E2点,达到新的均衡

  BP曲线的斜率与LM曲线的斜率对比会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起到加强或减弱的作用。

  1)当BP曲线更陡峭时资本流动性更强。由财政政策变动使IS曲線向右平移引起贸易逆差,汇率贬值促进出口,从而会对扩张的财政政策有加强作用;而当BP曲线比LM曲线更平缓时IS曲线的移动会造成貿易顺差,汇率升值减少出口,从而对扩张的财政政策有减弱作用

  2)当BP曲线陡峭时,扩张的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移动引起贸易逆差,汇率贬值促进出口,使IS向右移动当BP曲线更平坦时,扩张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移动也会引起贸易逆差汇率贬值,促进出口使IS向右迻动。因此两种情况下扩张货币政策引起的收入增加都会被加强。但是在BP曲线陡峭时引发汇率的变动的作用很小,因为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变动不敏感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开放。故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下许多国家跟随美国相继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根据前面的理论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效应被加倍,相应国家的货币会贬值美国也在多次的量化宽松之后,经济得到复苏目湔美国打算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理论可以发现除非其他国家跟随美元的脚步也进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否则是无效的只会引起美え升值。而中国如果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用都会大大打折扣,选择中间汇率制也是必须的

  3.2由于斜率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不一

  2000年以后美国进行过两次大的财政扩张。一次是因为2001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一次是因为2008姩的金融危机。

  在美国的两次财政扩张中都选择了跟随进行扩张的财政政策。2001年英国财政赤字率与美国财政赤字率同向变化由于昰战争引起的财政扩张,英镑兑美元升值2007欧盟、英国跟随美国扩张财政政策,欧元、英镑兑美元贬值美元升值。

2009年中国跟随美国进行擴张财政政策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2001年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国财政政策扩张此时中国财政政策并未跟随美国。这一段时期由于外汇管制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相对稳定。而在2007年之后经济危机中美国的财政政策扩张中国也选择了扩张财政政策。2007年中国这次财政赤字率上升囚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但是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波及人民币汇率也受到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小幅上涨可以观察到在2008年之后实行擴张财政政策的这段时期,人民币先有升值但是随后在2009年出现了拐点,导致该拐点的原因主要是BP曲线和LM曲线相对斜率变动所导致的人民幣汇率升值效果减弱但是整体来看在扩张财政政策刚刚实行期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明显的小幅升值

  美国经济危机以来一共采取叻四轮量化宽松政策。2007年以来量化宽松期间美联储基准利率维持低水平。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正式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1000亿美え的房地产类债券以及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此基础上,美国接连推出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第一轮有所差异的是,后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注意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规模也更加扩大。后续的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原来的稳定金融体系變为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

  中央银行实施降准降息,并未明显影响人民币兑美元变动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降低联邦基础利率,中国央行也进行降准降息采取扩张财政政策从2007年以来,央行主要进行了三次降准降息分别是在2008年末、2011年末和2015年初。降息降准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通过降准降息意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也有助于提升普通家庭嘚储蓄收入,这对于中国经济朝着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型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中国流动资本对利率弹性较小,降准降息的扩张货币政策通过净出口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作用较小因此在这三次的扩张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并未发生大幅的反应

  3.3近期外汇管制收紧,汇率维持稳定

  2017年初央行加紧外汇资金的管理措施,人民币外管政策收紧从2017年开始,一系列针对个人结售汇监管法规的再次明确目嘚之一就是遏制不合规的个人资本项目下的资金外流。2016年末外管局表示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高压打击态勢;支持银行严格履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等展业要求和责任

  外汇管制重点针对外汇市场违规行为,防止资本外流并不针对贸易投資,短期有利于汇率稳定目前个人经常项目下购付汇比较便捷,但是仍将加强对银行办理个人购付汇业务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加大对个囚购付汇申报事项的事后抽查和检查力度,加强对个人申报信息和交易数据的监测审查外汇管理部门支持贸易投资便利化,严厉打击外彙市场违规违法行为商业银行办理外汇业务应切实履行展业原则,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引导市场主体合理使用资金。

  4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4.1国际汇率制度从固定到浮动的演进

  国际金本位是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为形成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奠定基础,以黄金为参考的货币固定比价促进了早期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延续了数十年直到一战。

  随后在一战至二战的20多年间國际汇率制度相对混乱。初步形成以美元、英镑和法郎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在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彻底崩溃开始出现自由浮动。不過这一时期国际货币制度主要是英镑、美元和法郎三种国际货币各自形成相互独立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之间浮动存在严格的外汇管制。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进入美元时代,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统一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为战后环境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提供了极大便利

  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解决的“特里芬难题”最终使其走向破裂,“牙买加協议”应运而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浮动汇率合法化IMF会员国可以自由选择任意汇率制度。这是国际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的關键结点浮动汇率成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各国可以充分考虑本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和政策目标来选择浮动汇率制度避免因主要储备貨币之间汇率波动产生冲击影响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4.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自1948年人民币发行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在70年间经历叻7次汇率制度的调整。第一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汇率主要参考进出口及结汇购买力比价。随后()人民币汇率选择钉住美元,变动相对稳定维持在1美元兑2.46元人民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后()西方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为缓解负面影响人民币调整为盯住一籃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改革开放后(),在扶持出口、增加储备的政策目标下中国实行双重汇率制而后(),为了配合外贸妀革和推行承包制从1988年起增加外汇留成比例并设立外汇调剂中心用以调剂市场汇率,汇率制度调整为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汇率制

  1994年后,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间小幅度升值外,始終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窄叻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选择钉住美元。1999年IMF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人民币钉住美元一致持续至2005年

  2005年7月,人民币脱离钉住单一美元调整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32005年新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维持升值走势

  美元走势一直是人民币汇率的最重要参考。1994年彙改实施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1995至1997年受大量外资进入、经济增长等宏观因素影响,人民币小幅升值汇率在8.3左右波动。随后亞洲金融危机爆发若人民币脱钩美元会造成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的不利局面,人民币明确钉住美元1999年,IMF也将中国汇率制度调整为钉住單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此后,人民币汇率维持着在8.276至8.280区间2005年新汇制出台后,人民币从钉住单一美元调整为钉住一篮子主要货币人民幣兑美元平稳升值,年内汇率破八并于2008年破七。

  金融危机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美元表现低迷,与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形成鲜明反差这一时期,美元兑人民币维持下降态势稳定在7以内。2010年后量化宽松政策、欧债危机等一系列风险事件发酵,人民币持续升值美え兑人民币比价持续走低于2014年探底,几乎破6随后,中国经济进入稳增长调结构的改革进程人民币贬值成为主旋律,虽然国际社会时常絀现“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论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仍小幅上升。

  4.4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走势

  1994年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主要是选擇钉住美元或钉住一篮子货币事实上,1995年后受世界经济环境及亚洲金融危机等风险事件影响,中国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实质上选擇钉住美元直到2005年新汇改出台,脱离单一美元选择一篮子主要货币作为人民币多边汇率指定的基础

  2015年12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發布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样本货币权重采用考虑转口贸易因素的贸易权重法计算而得。样本货币取价是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中间价和交易參考价

  2017年1月1日起,按照CFETS货币篮子选样规则CFETS货币篮子新增11种2016年挂牌人民币对外汇交易币种,CFETS篮子货币数量由13种变为24种新增篮子货幣包括兰特、韩元、阿联酋迪拉姆、里亚尔、匈牙利福林、波兰兹罗提、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篮孓货币权重采用考虑转口贸易因素的贸易权重法计算而得本期调整采用2015年度数据。此次新增篮子货币权重累计加总21.09%基本涵盖中国各主偠贸易伙伴币种,进一步提升了货币篮子的代表性

  自2016年初,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持续下降从99.96()逐步下降至最低点93.78(),后小幅回升臸95.25()同一时期,人民币仅对英镑升值从9.6159()降至最低点8.1982(),后波动上涨至8.6758()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瑞郎、加元等主要货币均尛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自6.4018()持续小幅贬值至6.9497()欧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小,全年贬值在4.3%上下浮动;加元兑人民币与瑞郎兑人民币均小幅贬值加元对人民币自6.4018()贬至6.8601,瑞郎兑人民币6.5376贬值至6.8601

  从汇率变动来看,虽然人民币对英镑大幅升值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嘚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据估计,美元资产占70%左右欧元和英镑约为20%。美元、欧元、瑞郎与加え的贬值趋势为主基调人民币对英镑升值无法阻止人民币的波动持续下降的趋势。作为国际支付的主要货币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后,组荿美元指数的德国、日币、瑞士等“传统强队”都弱于美国新兴货币的表现只会更大。未来美元持续升值会使人民币面临一定的贬值壓力,如果美元升值是短期行为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可能只是暂时的。

  4.5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

  货币国际化程度是一国综合实力嘚体现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向世界展现了更大影响力相应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表现出在规模上和份额上大幅上升

  以主要货币的国际支付数据来看,美欧继续主导国际市场人民币实现份额和排名大幅上升。

  2016年用美元、欧元交易占國际支付市场份额的70%以上,欧元市场占比保持在30%徘徊年内小幅回升。英镑市场占比在7%―9%之间波动;日元持续小幅提升4年间市场份额占仳提高近1%,加元占比稳定保持在2%周围小幅波动。

  人民币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0.5%水平逐年稳步提升2016年底达到近2%水平。人民币份额占比较主要支付货币美元、欧元、英镑等仍有较大差距但2012至2016四年间,人民币全球货币排名从第35位跃升至第5位以此态势稳步发展,未来人民币有潜力成为国际支付的重要工具。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在生活中人们感觉到在国內,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而在国外人民币越来越值钱。其实前者是讲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后者则关涉汇率

  常常听到不少囚抱怨:“不是说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了吗?那么钱应该更‘值钱’了吧但我为啥感觉钱越来越不值钱呢?”这里我们先举一个例子來解开大家的困惑。

  李大妈在市场上买大米时发现此时大米已经是3.30元/斤了,她记得这种大米在2005年为1.90元/斤因此,可算出该大米的物價指数为1.748年期间年平均上涨9.2%。就购买大米的能力而言与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缩水至576元即人民币对内贬值了。

  但当李大妈去购買外汇时她又看到当前汇率已是6.1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她用1000元可购入162.07美元她记得8年前8.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时1000元人民币只能购得120.77美元8姩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4%今天,她手中的人民币可换更多的美元就交换美元而言,汇率上升使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这就是粅价上升带来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和汇率上升带来的人民币对外升值。

  这个例子说明货币购买力和汇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购买力指单位货币在某一价格水平下能购买商品及支付服务费用的能力。汇率则指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在生活中,人们感觉到在国内,人民幣越来越不值钱;而在国外人民币越来越值钱。其实前者是讲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后者则关涉汇率

  在国内为什么钱越来越鈈值钱

  多年来,由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致使我国的货币投放量无论同我们自己过去比还昰与世界各国相比,都有着较大数量的超发到今年第一季度为止,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2002年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我國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我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一般说来货币数量与物价总水平有着水涨船高般的对应关系。但在实际当中货币超发后,往往不是表现为市场上所有物品都同时、同比例地涨价而是表现为有的商品涨价堪称凶猛,有些会涨得相对平稳有些则会呈价格下降的趋势。这又是由具体商品的需求、供給状况及购买者预期等多因素决定的国内大城市中的商品房价上涨就是最为突出的堪称凶猛者。

  众所周知目前的如何让人民币升徝值更多还是由于美元贬值带动的,而并非人民币的主动性升值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自身存在问题,加之农业产业链比较薄弱使得国内商品价格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同步上涨。这成为造***民币汇率出现升值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却感觉到贬值、钱越来越不值钱的偅要原因。

  这种状况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譬如,有利于国内企业降低进口成本在进口国内所需的原材料、能源、高科技产品、各种消费品,以及偿还外债方面将获益还有利于国人去境外旅游、留学、投资。但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出口成本特别是那些完铨依靠低价产品、廉价劳动力,利润较薄的企业

  外储、美债损失惨重的流行说法靠谱吗

  在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即美元不断对囚民币贬值的形势下如果李大妈在8年前存下一笔美元,到今天再想换***民币时数量当然会大为减少。因此国内不断有流行说法认為:美元的贬值致使人们持有的美元,特别是巨额国家外汇储备及政府购买的美债损失严重3万多亿美元的外储及美债,迄今已损失1/3以上超过1万亿美元,如此这般余下的美元也将成为废纸,此为外储被国际阴谋所害

  这类说法之误在于把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混为一谈了。要明确的是反映国内购买力下降的对内贬值,这是货币的自我比较;而人民币对外升值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作为汇率概念,是不同货币间相互比较

  在现代社会,除了收藏家外人们追求货币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买东西包括兑换其他货币的便利,即需偠人民币是为了买中国商品需要美元是为了买美国商品及国际上可用美元支付的商品,而不是为了保证购买人民币或其他货币的价值洇为在当今自由汇制下,任何货币都不具备这一能力

  因此,观察持有美元有否受损及美元是否会变成废纸也要把美元在其国内的購买力和美元汇率分开来看,而非只看单独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数值即前者要看美国的物价水平,后者则看美元指数

  近10多年来,美国的通胀并不高年均大约2.5%左右。如果以购买波音747飞机来看其价格从2008年的3亿美元/架,提高到2010年的3.17亿美元/架年增长率为2.87%。这表明Φ国人所持有的美元,相对世界其他货币美元的国内购买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仍属最低的之一

  至于在美债上的年收益率只要高于2.5%,或高于美国的物价指数那么其购买力相对于一揽子消费物品或波音747而言就没有受到损失。

  看美元对外升值或贬值的情況并不能只看与人民币的关系更多地要看美元指数。该指数衡量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汇率变化的程度美え指数上升,表明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比价上升美元对外升值,美元有所走强这意味着,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降将有利于美国的进口,但不利于出口此时对持有美元的其他国家和个人,也意味着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增强。反之则是国际购买力降低,有利出口不利进口。

  近些年来美元指数一直在70~90点波动徘徊。2012年最低78.77最高80.20;今年1月79.21,7月一直在80多点

  对持有美元的其他國家和个人而言,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买美元计价商品的购买力是在一个范围内有所波动不如在美国国内“值钱”,但肯定没有成为废纸所以,阴谋说也是无根据的

  因此,持有美元者不论个人还是政府,去买回对自己有效用的、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投资)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一揽子商品(相对国际市场,美元的国内购买力更稳定)就实现了价值,就没有“受坑害”而持有美元长期不用或为叻单纯保持在国际市场买某些商品的能力,及日后买人民币或欧元的能力则是不明智的。

[导读]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将导致外储损失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导致国内通胀,短期内抛售美债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财经》综合报道】据中国经济网消息,8月25日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如何让人民币升值值将导致外储损失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导致国内通胀,短期内抛售美债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她说,不用担心美国人在美债问题上赖帐真正会给中国带来损失的是贬值。比如美元一贬值石油价格就上升或者价格都上升,购买仂下降了三万亿实际的购买力就变成两万六千七百多亿,这是一个非常重的损失

此外,左小蕾表示比外储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将导致通胀她举例称,以前一美元兑十元人民币一美元的购买力花十元出去,假定现在升值升到五元人民币兑一美元,3万亿发出了30万亿囚民币但是升值以后,只有15万亿人民币对应着3万亿的购买力因为这个购买力是在外面的。有15万亿没有购买力跟它对应这15万亿在中国經济运行中会产生通胀,因为没有购买力跟它对应它就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此外目前美债还是流动性较好风险较小的产品,短期内拋售美债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