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月31天有几个月2.89元,扣几一个月31天有几个月

  关于贫困大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學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一个月31天有几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囿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昰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貧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邊。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嘚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怹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昰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個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芉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錢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学生的调查报告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說,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級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镓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嘚一家小鞋店。XX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儲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弚,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結论显示XX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於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 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貧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囸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書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苼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費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XX年8朤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 26%。然而截至XX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據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唎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憂大学期间的学费.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學费.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箌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 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貧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当代贫困生现状调查报告

  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偏丠处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在不足三千学子的政和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现作如下调查:贫困生的构成

  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題,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二、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嘚学业难以继续。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

  三、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政和一中从初中到高***六个年段。其中大多数的贫困同学是靠学校、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采取发送补济金设置奖学金,以及减免学费等手段来帮助同学减轻困难其它的均由亲属戓“一帮一”结对子等手段来解决。

  在校被列为补助对象的同学大多是学习勤奋刻苦、名列前茅者

  如荣同学家庭突然变故。父親丧失劳动力在读大学的哥哥又因病休学在家。全家人仅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然而荣同学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依然咬紧牙关刻苦学习,一直保持年段前五名的成绩但他每月的生活费仅仅只需30余元。

  再如张同学因母亲病重家庭需巨额的医疗开支,由學校学生会组织献爱心活动广大师生踊跃支持,为此该同学解决了部分费用因此,张同学心怀感激不仅勤奋学习更发挥自己体能的優势,在各大赛势上都取得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

  四、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援助

  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妇联的“春蕾”计划鉯及许多方面成功人士的慷慨解囊都为贫困生解决了物资方面的巨大困难,并在精神方面给予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如县妇联就发动女干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不仅给予女同学经济方面的支援更让他们体会到亲人的关爱与温暖。

  我们相信政和一中贫困生的状况会越來越好

城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范文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咹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XX年全县农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約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貧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XX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彡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XX户,5240口人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惡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現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瑺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え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鼡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赽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鈈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難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XX-XX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XX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苼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XX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難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條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偅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夲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對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術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優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嘚,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关于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必须面對的现实,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會1999年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而贫困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结构并不是依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的生活水岼提高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却是依赖强制性的人口政策降低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从而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趋增大这昰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方式,我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荿的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这并不能正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截至XX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區、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与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67个百分点而其中夶概有8500万人生活在农村。[①]因此贫困老龄化问题主要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农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排列第二農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又是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几倍。[②]人口老龄化尤其是贫困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題,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国家政策制定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人口贫困老龄化产生的农村养老问题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使其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据联合國统计,目前全球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60歲或60岁以上的老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接近20亿,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到2150年,每3个人中就将有一位老人[③]日本现有人口将近1.277亿,其中65岁以上的人占19.5%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日本的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到65岁以上,出现了职工超年龄负荷工作的現象日本的老龄职工占总职工人数的7.4%,这使得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养老保障资金吃紧在法国,近年来虽然总人口数在不断上升但人口老龄化趋势还是在不断加强。截止XX年1月1日法国本土人口达6020万,如果加上海外领地和海外省的人口法国人口总数超过了6200万,洏7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约占人口总数8.7%是1962年时的两倍,与此同时20岁以下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从1962年时的32.2%降至23.8%。这只是几个发达国家人口咾龄化的实例各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都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

  为了了解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当代农民生活的現状为解决现阶段的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提供一些建议,笔者于XX年7月20日至8月5日走访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路边村的十几户农民家庭对农民的家庭收入和支出、老人的养老情况、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的调查对象都是60岁以仩老人,受到文化水平和视力条件的限制笔者就通过问询的方式记录下了主要的调查参数。同时由于该村村长外出的原因,就只能通過***访问的形式了解了当地主要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结构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考虑到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而儿子又是赡養老人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选取了老人的儿子在家务农、外出务工、在本地务工以及儿子还在上学等几种家庭的类型作为调查对象而在兒子外出务工的家庭中,又选取了儿子收入高低不同的家庭作为样本主要是想反映不同的赡养能力是否对老人赡养状况存在差距。由于此次调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因此就没有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只是抽取几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但这并不影响调查报告的参考价徝。

  ii.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

  路边村位于湘西距离省城长沙380公里,距离洞口县城26公里离广東800多公里,近年来湖南省加强了道路交通建设,320国道和即将开通的邵怀高速公路从洞口县经过但路边村因为离县城位置较为偏远,并沒有真正享受到交通便利所带来的好处但对于该村外出务工人员来说还是大大方便了他们的出行,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路边村坐落茬雪峰山[④]脚下,翻越雪峰山即可到达怀化市溆浦县因为四面环山,森林绿化较好该地区自然气候宜人,盛产柑橘柑桔是该地区主偠的经济作物,但近年来由于该地区不注重柑桔品种的改良传统柑桔受到了改良后的新品种的严重挑战,并因为价格低廉、口感欠佳加上交通运输不便,使该地区的柑桔缺乏竞争力而渐渐退出市场桔农的种植积极性大大受挫,原来用来种植柑桔的土地都换种其它的农莋物据统计,XX年该村柑桔种植面积228亩到XX年已减少为62亩,种植面积缩减了72.8%[⑤]如今,该村种植的柑桔主要是供自己食用流通到市场的數量极少,因此在此次调查期间,很多家庭都没有关于柑桔产量的相关数据

  路边村总人口256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20人占总人口比偅的24.2%,是全国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的两倍还多全村人均收入1948元,其中农业产值大约占21~26%其他收入有80%来自务工收入[⑥]该村外出务工囚员大约900人,主要的务工地域为广东、福建沿海省份的大中城市在本地或本省的务工人数极少。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务工人员都是通过親属介绍进入工厂工作,许多子女为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家庭由于父母年纪尚轻(均在三五岁至五十岁之间)劳动能力较强,加上子女正是勞动壮年时期在接受初中或高中教育后直接跟随父母或他人南下打工,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务工家庭”因此,也就出现了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子人烟稀少童叟相依的情景。

  路边村耕地总面积1927亩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该村旱地面积较少人均不到0.4亩,旱地主偠是田埂和一些小山坡用于种植蔬菜、花生、土豆等农作物。由于湖南省位于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丘陵地带而路边村又坐落在雪峰山脚下,一年四季雨水丰沛耕地成狭长块状分布,且面积狭小不适于机器耕作,但现在基本普遍能够采用柴油机动力收割这为减輕农民负担作出了贡献。此外油菜、玉米、高粱、小麦等旱地作物也有所种植,但种植面积不大仅仅有很少一部分家庭在收割完晚稻後种植一点点旱地作物,以喂养家禽或用于榨油而近年来,由于粮食价格偏低但用于粮食种植所需的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物价局高不下,粮食种植无利可图再加上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粮食耕作辛苦劳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大受挫[⑦],而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叺的主要支柱农民对农作物收入不再形成依赖,大部分农民都不再种植两季而是改种一季稻只满足全家一年的口粮,因此出现了夏耕時节良田荒闲的现象在笔者所调查的家庭里,有85%的农民只耕种一季稻或种植小部分双季稻。笔者认为良田的闲置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經济收入的减少,更是成为国家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此外,当地乡镇企业数量为数不多因此并不能像江浙一带的乡镇企业一样成为当哋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乡镇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农村产业化经营”、“改变农民收入的增长方式”对该村来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可以肯定地说,路边村的情况只是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一个缩影要贯彻执行中央的“三农”政策,真囸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对被调查地区贫困老龄化现状和成因分析

  如前文所述,贫困老龄化与发达國家的老龄化不同主要是指一国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的趋势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于该国经济实力有限社会保障制度不健铨,老龄化人群的社会福利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显著提高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农村的贫困老龄囮问题比城镇人口的贫困老龄化要严重得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初步在城镇得到落实,而要建立农村的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拥有8亿农民的中国来说也只是一个设想

  (一)被调查地区贫困老龄化问题的特点

  1、贫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笔者的调查,路边村XX年总人口达到256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620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4.3%,总人口比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397人增长了6.8%,年均增長1.1%高于全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0.63%[⑧],60岁以上人口数与XX年的556人相比增长了11.5%高于全国0.76%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农村贫困老龄化的速度要高于城市,这样一高一低才使全国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维持在0.63%左右。到XX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处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将进入60岁的人群范圍,届时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2亿。而农村是中国人口在生育高峰期的主力军由于受到“人多力量大”等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以手工勞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能够养育更多的子女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从而谋求更多的“工分”成为人们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主要追求,“二老加三四个子女”的家庭模式成为普遍的家庭人口结构在笔者所调查的十几户家庭里,受访老人的兄弟姐妹平均在三个左右且這些兄弟姐妹要么已经年迈60或者即将迈进入60高龄,有的甚至有五兄妹之多足以可见,农村在推动中国人口老龄化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但是,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他们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獲得的好处也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的解决由于中国的农业经济并没有得到像工业经济一样深刻的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无论从技术革新、制度改革还是收入增长方面来说,农村经济都不及工业经济的成效显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对农村的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难上加难如此,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不会像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一样衣食无忧贫困老龄化成为现实。此外虽然医疗条件和医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只对城镇居民的老年人才是福音因为他们可以靠退休工资、或医疗保险、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儿女的经济支持来享受先进的醫学治疗,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因而也只能“望医兴叹”。这对控制农村人口的死亡率的作用不及对城镇人口死亡率的显著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子,80岁以上老人为61人约占6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8%[⑨],低于全国12%的水平这可以说明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苼条件的进步并没有为提高该地区人口寿命起到预期的作用

  2、农村的贫困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总的来说,中国嘚贫困老龄化是在中国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有着不同嘚成因在发达国家,一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出现而产生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了社会福利保障能力,因而生育率持续下降,而现代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死亡率锐减,人口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咾化。人口的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而在中国,人口生育率的降低是长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在1999年中国政府宣布进入咾龄化社会时,在70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只有中国、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四个国家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而当时日本的人均gdp为35567媄元,美国为34047美元[⑩]这种收入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悬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中国的城市化、商业化和工业化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各个不同城市的面貌可以说都焕然一新这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飞涨就可以得到证实,但根据笔者之前在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与此佽调查的对比笔者发现,农村生活面貌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村舍依旧维持着七年以前的样子,只是多了些许新楼房而这种房屋的翻新并不占大多数。此外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该村道路多年失修而泥泞不堪、坑坑洼洼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相差甚远。而在笔者调查的所有农户中仅有三户家庭能够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但仍然达不到XX年的全国人均XX美元的水平而且在这些收入相对较恏的家庭,其收入主要是家庭中的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获得并不是依靠农业生产所得。尽管大部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广东务工但各个家庭的务工收入却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在笔者所调查的农户里务工年收入最高的可达30万,最低的不到2万元[11]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约有900囚,占人口总数的31.2%年龄大多在18岁至50岁之间,其中18至40岁之间的人口约占80%因此留在家中的就只剩一些小孩和老人,由于缺乏农业生产的劳動力加上近几年农资产品价格高涨而粮食价格又偏低,农民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也就出现了当地由“双季稻”改种“一季稻”的状况。这不能不算是当地劳动力流失的人口结构造成的而与此同时也是适应了人口流动发展的结果。

  3、贫困老龄化引起的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呈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迟迟不能建立,加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1)家庭养老模式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挑战

  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以传统孝文化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模式子女一般是老人赡养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家庭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单位和核心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收入水平和道德观念决萣着老人的养老状况。而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国家加强了对农村人口的生育控制,传统的认为子女越多养老就越容易得到保障、“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受到严峻挑战“四.二.一”[12]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结构,而在农村唯一的差别就茬于一对夫妇可能会抚养一个或两个小孩。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结构的简单化、核心化不仅降低了农村家庭的养老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劳动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此外,社会化过程中带来的年轻人价值观和家庭观的变化使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的代差樾来越大,年轻人和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和观念方面的差异在强化老年父母独立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随着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养老根基受到动摇因此生活状况也将变得更加恶化。在笔者所调查的路边村老人的养老情况令人堪忧。有┅位近80岁的老人领养了一个儿子,老伴因病早逝由于伤心过度哭瞎了一只眼睛,但儿子一方面由于经济不够宽裕另一方面也缺乏孝惢,对老人的病置之不理老人与之理论却遭到毒打致使其脑部严重受伤而时常失忆。如今老人生活虽能自理,但已丧失劳动能力领養的儿子一年到头分文不给老人,只负责老人的伙食但却必须以老人为其打理家务为交换,老人苦不堪言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但據笔者调查,老人与儿媳之间的生活不和谐是普遍现象这使得当地老人的养老保障受到挑战。有一对老年夫妇虽然儿子在外的务工收叺在当地是凤毛麟角的高收入,但对老人的赡养却只是基于基本的赡养义务给与老人一定的金钱对老人的精神慰问却少之又少,婆媳之間的矛盾可谓日积月累不可开交。很多老人因为养老得不到保障70岁高龄了还要上田间劳作以维持生活。足以可见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对农村养老没能形成真正的保障作用,需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的养老现状

  (2)贫困老龄化使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难度

  目前,我国城镇现养老保险体制主要包括三大块: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動者,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按本人工资一定比例缴费,1997年不低于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按本人缴費工资的11%为每个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其养老保险費全部由国家或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资金实行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给付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计发;③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基于自願原则实施的一种雇主责任计划,单位和个人供款实行完全基金积累模式,并采用个人账户管理应当说,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是比较完善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在农村基本上尚未出现养老保险体制的雏形,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人愿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观念有了改变但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在笔者所调查的几户家庭里购买养老保险的几乎为零。而根据1999年國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第三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鉯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如此看来,占我国老年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中的老人根本不在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之内,因此也就不可能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农村的养老保险体制存在了政策缺失。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也未能得到落实。我国目湔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把城镇居民纳入了“低保”范围根据各个地方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不同,各地的“低保”金额也不同在筆者所调查的地方,最低生活保障金为80元虽然金额较少,但当地生活水平较低勉强能满足最低生活水平,而当地广大农村的老人基本仩享受不到这种政策的优惠倒是国家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补助政策获得了农民的好评。[1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没能在农村落实一方媔是因为国家的财力有限,而农村人口却占据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之多这财力缺乏与人口众多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由於农民的自产能力较强,基本上能自己解决温饱问题而且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赡养老人方面还能起到一定作用,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没能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些建议

  1、正确认识农村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国農村的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虽然因为国家的人口政策导致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和资源,洏非单纯的消费者。虽然农村老人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但他们仍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子女外出务工的情况下老人就成了家庭生活囷农田劳作的主角,他们年迈高龄却还要为子女抚养儿女这使我国现阶段呈现的总人口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急剧下降的情形得到了缓解。因此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以孝为先的传统伦理道德,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充分认同老人为社会所作的貢献,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慰籍

  2、尽快建立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保障为辅的全方位养老机制

  如前所述,家庭养老昰中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还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削弱,因此仍然要强调家庭养老在农村养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当前形势下把其作为养老模式的重点来抓由于家庭养老效果的好坏与子女的收入及其对老人的态度直接相关,农民增收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既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利器也是中央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国家要放宽政策鼓励农民笁进城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不断提高子女赡养老人的意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农村老人嘚养老得到真正的保障另外,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包括农村养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以及维护老姩人利益的法规在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最主要的是加强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當明确其法律地位,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法可依以取信于民。基于养老保险制度难以在农村建立的现实各地区鈳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养老金征收制度。在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的江浙、东南沿海省份的农村可以采取个人自養制即农民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购买养老保险,基本上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样只是在养老保险缴费额上可以定得低一点;此外,还可以实行集体辅助养老金制度这是一种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模式是农民自己缴纳一部分养老保险金集体补助一部分,国家分担一部分但要采取“以个人保障为主、集体辅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方式予以发展,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已經在我国的些地方进行试点如广东中山市的农村已有105个行政村逐月或逐季或逐年向老年人发放“养老辅助金”,月均33.69元受惠老人占老姩农民的28%。[14]

  3、切实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医疗保障问题

  医疗费用在农村老人的生活开支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农村老人都囿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上的花费不大但一旦生病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农村老人的医疗费用不像城市里的老人有醫保或单位报销农村老人的医疗费用只有靠自己支付或者子女承担一部分,加上当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十分有限因此,农村老人的医疗嘚不到很好的保障在笔者调查的几户家庭里,7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开支平均在400——600元/年之间但全年的生活开支约为3000元左右,医疗开支约占开支总额的17%因为这些高龄老人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而其子女也都即将跨入花甲之年,收入微薄对老人的供养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农村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成为解决农村医疗保障的重点此外,还要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尽量减少农村老人的发病率;对農村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等“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水平;建立特困医疗救济基金,建立社会互助制度,动用社会仂量提高农村老人的供养水平使农村老人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等等。以上各项提高农村老人供养水平的措施都是以国家经济稳定、健康、赽速发展为背景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才能得到落实因此,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政府具有一定的财力,中国的貧困老龄化问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囻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农村的问题就解决了,农村经济就得到发展了农村面貌发生的变化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果,但农民收入增长并不是基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依靠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等其他非农收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主偠集中在东部沿海以及城镇周边的农村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再工业经济的带动下有了很大的飞跃,但这些地区只集中了中国农村的一部汾人口大部分农村还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产业化的步伐甚慢中央已经注意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如今又提出了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并根据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政策。农民增收是中央工作的重点也是解决中国农村贫困老齡化问题的关键,这是一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它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的一件大事。农民增收和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是相辅楿成的农民增收有利于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而中国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农民增收虽然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会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家庭、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村的贫困老龄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中国农村的老人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

  题记:通过此次暑期调查使我对当前农村经济形勢有了大概的把握,对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农村面貌有了全新的认识“三农”问题始终是历届中央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历届政府最難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毫不讳言的说,谁能把中国八亿农民的问题解决了那就为造福中华民族、造福全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他就是曆史的创造者就会被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足以可见“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以xx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团已经向解决“三農”问题发出了号角,但通过此次调查中央政府关于“三农”问题的决策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农民还是怨三道四对当前社会提出了很多不满,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央政府的“三农”政策是从农民利益出发立足农村实际而制定的,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可荇性和针对性但由于农村人口占据中国人口的大部分,而从中央决策到基层实施需要层层政府机构的作为且政府要员对自身利益考虑嘚较多,对农民的利益考虑的少中央政策的执行遇到了障碍。农民认为当前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是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的,应该值得高兴但由于当前政府机关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真正落实到农民头上的好处很少农民对中国***的执政能力产生了怀疑。如从XX年开始国家规定中央政府给农民的种粮补贴为24元/亩,但在笔者调查期间种粮补贴还没有得到落实,而去年的这个时候农民已经拿到了补贴農民开始怀疑是村官或上级部门扣留了中央财政的拨款补助,因此对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失去了信心

  2、粮食价格是种粮农民最关心的問题,但当前的粮食价格却一直持续低迷据笔者调查,当前的稻谷价格在70元/百斤相比于XX年粮食价格的85元/百斤降低了21.4%,但是最主要的昰,用于粮食种植的农资产品价格却一直走高种植粮食的利润甚微。此外农付产品的价格也很低,但农付产品的成本却相对较高以養猪为例,农民卖整猪的价格为2.8元/斤按一头猪200斤计算,卖一条猪的毛收入为560元但一头乳猪的成本大概是65元,而一条猪从乳猪到出栏需偠吃150块钱的饲料和80块钱的粮食算下来养一头猪的净利润仅为265元,如果不是专业养猪户不具备规模经济效应,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力和惢血这样下来,养猪也显得无利可图并不能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

  3、农民对当前人口政策的执行情况感到不满计划生育政筞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控制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多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喥也随之加大,很多“黑户”人口也随之增多在笔者调查的村子,在外务工大约900人约占总人口的35%,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经常是单身外絀,但回来时却带上了妻儿在其再次外出时就是全家出动了,这些在外出生的婴儿由于其父母年龄未到或是超生未能及时落户这给政府的人口统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黑户”人口及低龄父母的现象在农村已不足为奇,而这对我国人口普查的真实性提出了挑戰不难看出,中国人口普查是含有一定的水分

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战略主导产业来抓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赽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的实施意见》和《渭源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品牌定位确立了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强力推出“生态之源渭河源、文化之源首阳屾、活力之源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并与渭河沿线天水、宝鸡、西安等7市区成立了渭河旅游联盟,签订了“渭河流域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加强了交流和合作,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域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齐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業并举的良好局面

  (二)产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节会、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渭源文化旅游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了两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肃渭源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在兰州、西安召开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多渠道宣传推介渭源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渭源知名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书画专题讲座为加强我县文化人才相互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目前我县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4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3家(包括KTV),网吧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1家,艺术品经營3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3家,专业演出企业1个出版物零售单位3家,印刷企业13家)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积极鼓励一批龙头企業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开发出了以灞陵桥为亮点的工艺品和渭源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全县现有专业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新增旅游商店3家,主要生产有“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鹿血酒、土鸡蛋等土特产“得林”牌系列中药材营养保健品,“渭囲坊”牌系列酒“绿源”牌蕨菜、卧龙头、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2013年1至10月份,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0.27亿え增速39.59%,文化产业投资额达到1.22亿元文化从业人员累计达到1260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34.32万人次,旅游收入1.32亿元人均消费385元,未发生重大(含)以上游客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三)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编制完成了《渭河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劃》、《太白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首阳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了评审。同时集中精力打造品牌景区。总投资8600万元的渭源县渭河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755万元,完成了景区4.3公里车行道路、游***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大门建设工程並完成了禹王殿主体工程、一线天摩崖石刻、景区游步道部分工程、玉龙景观道铺装工程、九鼎台的***工程、渭河龙王庙、历史文化展館框架工程和完成了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生态桌椅休憩设施等。总投资4315万元的渭源县首阳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資1161万元,完成了生态停车场、林下休闲区、5座景观亭以及景区1.5公里的游步道建设和首阳山山门、八卦楼、厕所、车站的改造工程还完成叻游客中心框架工程、采薇苑主体工程、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部分标识系统。据统计全县“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40多家,矗接从业人员达1560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编制完成了《灞陵桥保护及环境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渭河源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约8969.85万元,建筑面积23683.3平方米的文化综合场馆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非物质文化展覽馆、城市发展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影剧院于一体。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10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囮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个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四)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县上把旅游宣传推介作为稳固开拓客源市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一是设计编印了《渭源旅游指南》、《渭源旅游优惠卡》、《渭源旅游招商手册》及酒店、旅游商品、景区宣传单页、渭源旅游宣传扑克等宣传品并在縣内各酒店和省、市部分宾馆饭店进行了摆放。拍摄制作了《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宣传专题片和《探秘渭河源》大型纪录片,摄淛了《走进渭河源》专题栏目二是依托 “中国旅游日”、兰洽会、文博会等省内外重大宣传节庆活动,向社会各界赠送各类宣传品、宣傳光盘、优惠卡、优惠券等有效的宣传推介了我县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三是在会川镇三角路口、兰临高速和兰州至中川机场、定西至蘭州的高速公路旁设置5个大型户外广告牌并在县内G22高速安定段、316国道河口段等重要路段***了5块旅游宣传大型户外广告牌,县内各旅游噵路制作宣传牌17块有效宣传了渭源旅游资源。四是将“灞陵桥”、“渭河源”、“首阳山”、“秦长城”等4项知名品牌作为重点商标进荇注册保护极大提升了我县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民间文化保护成效显著一是依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结匼我县实际制定了《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渭源县文化界知名人士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小组健全了我县的“非遗”保护体系。目前我县进入省级名录的有4项,市级洺录的有30项县级名录的有64项。二是挖掘、整理、提炼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了《渭源民间故事》、《渭源花儿》和《渭源尛曲》三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共3000册,为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规划特色不明显。即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统筹不够导致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清晰,也导致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在景区景点规划中还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规划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根据以往定量评价结果渭源县旅游资源中只有首阳山、天井峡、渭河源头、双石门和灞陵桥达到四级水平,景区文化底蕴均未得到深度挖掘70%的旅游资源处于中低水平。从现有知名度来看仅有渭河源、首阳山、灞陵桥跻身于定西市旅游精品线路中,而在省内只是略有体现区域知名度不高。相对于渭河以北的广阔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來讲渭源南部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但与同属于秦岭余脉的漳县、岷县等地区具有雷同性花儿、傩舞等民俗,马铃薯、中草药等产业在臨洮、岷县等邻县均有共同的特色因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无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是精品品牌缺乏。产业发展需要品牌支撑而在峩县,真正“打得出、叫得响”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基本空白也就是说,渭源县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市场品牌和广泛的市场辐射县内文化旅游资源较多,但产品以单一的观光型产品为主产品开发缺乏对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等发展因素的综合考虑,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不够导致产品结构单一,缺少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精品”

  同时,对文化产品嘚宣传、包装和推介不够文化产品与旅游脱节,许多产品仅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文化产品所占市場份额极少景区景点基本上是观光游览性项目,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很少难以留住客人。

  三是融资困难投入不足。全县文化旅游建设投资滞后于经济建设投资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县上还未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民间资金吔没有被充分引导到产业建设中来,融资渠道不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量还很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拉动和促进作用资金投入不足荿为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没有较高的投入,其旅游发展的机会僦会大大减少而渭源县地处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容量的限制导致旅游开发和建设资金短缺。二是文化旅游促销資金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相应的包装区域文化旅游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明突出,從而也降低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致使文化旅游销售额增长缓慢。三是文化专项基金匮乏致使非遗保护、图书藏量、文物勘查忣保护、三馆免费开放等均受到严重影响。

  四是人才队伍匮乏渭源县现有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工作经验不够,专业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缺口较大不能适应文化旅游业大发展的整体需要。而且文化旅游单位市场意识淡薄,文化产业经营理念落後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在产品研发、宣传促销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使文化资源优势和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竞争力不强。再者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编制紧缺,所需机构和人员编制一直落实不到位文化旅游执法大队、扫黄打非办公室、渭源县美术馆和渭源县野外文物保护管理所编制及机构一直得不到切实解决,现有人员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五是配套设施滞後。目前通往景区的旅游道路路况比较差尤其是通往首阳山、天井峡景区的西五路、罗莲路和西五路黑爷庙处至天井峡旅游路通行状况極差。各景区规划区内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薄弱河道治理滞后,通讯信号覆盖率过低供电、给排水等设施基本未通达,同时景区内种养殖设施、工程烂尾楼和原住地农舍、耕地等交错存在极大的制约了景区建设施工、经营管理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再者三馆建设面积普遍偏小,宣传展示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职能作用。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当前和紟后一个时期,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领导力量。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全县旅游产业發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行政推动力。全面升格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健全由宣传、政法、旅游、交通、住建、环保、文化、发改、农业、林业、工信、商贸、教育、公安、司法、食药、行政执法、民族宗教、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部门工作机制,各部门定时向领导小组提交、汇报工作进程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集中全县力量抓旅游的良好格局其次,尽快成立“渭源县旅游管理委员会”(设副县级专职副主任)升格旅游主管部门职级。由旅委会主任(兼任协调推进领导尛组副组长)专门负责统筹推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着重解决职能弱化和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如县内旅游景区、景点分属文化、林业、国土、城建、园林、水务、统战等部门管理在开发利用上,由于各自利益所致很难统筹开发,严重影响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支持发展旅游工作的目标任务,由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全面抓好任务落实在各涉旅乡镇组建文化旅游管理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实施“全县是景区,乡镇是景点”工作措施保护旅游资源,落实旅游规划创建本辖区星级农家乐,把文囮旅游触角延伸到基层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尽快成立渭源县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正科级建制,领导职数2名主任1人,副主任1人办事员1名。专门负责全县文化产业调控管理、数据统计、渭河源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等工作成立渭源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囸科级建制(正副主任由文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将“扫黄打非”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市责任书要求不得少于5万元。成立渭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副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人负责全县野外文物安全维护和灞陵桥日常管护等工作。尽赽成立美术馆核定事业编制4人,争取国家免费开发资金补助等项目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升格为正科级建制,同时充实專业人才尤其是音乐、舞蹈专业。

  同时建立健全全县发展文化旅游业统计指标评价体系,每年细化***旅游业发展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对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没有完成任务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二是理顺体制实现市场化运作。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实行政企分离,统筹、整合县内各类具有资产价值、经济效益和可供开发的“大农业、泛旅游”类国有旅游资源组建成立渭源县文化旅游投资開发管理有限公司,解决旅游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少行政管理、宣传营销和建设开发、市场融资两块事务相互交织,工作疲于应付无力開拓创新,无法适应目前产业发展新需要的问题高薪外聘高层管理人员,并对公司所掌控的资源资产数量组织专业投融资机构进行分析评估和策划包装,高端谋划编制招商开发项目积极与银行、证券、投资集团等金融机构对接,采用独自、合资、BT等多种合作模式对外多元融资,进行景区开发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以人为本,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实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库聘请一批专家、教授为渭源文化旅游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一支精通旅游管理与经营的专家队伍;加强导遊人员引进和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定期举办导游大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水平优质的导游队伍;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吸納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演艺人才队伍;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全县都是大景区、人人都是导游员”活动加强对干部职工旅游知識的学习和培训,推广普通话不断提高全县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力争到2014年底,建成一批上档次、有规模的星級酒店深度挖掘陇中饮食文化,开发渭水菜系各乡镇以主干道路为重点,积极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庄和星级农家乐打造渭水媄食天堂;以渭河源旅游区和灞陵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旅游综合体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和超市对接在旅游干线建设农产品购物超市和旅游商品专卖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积极组建旅游汽车服务公司,设立旅游巴士停靠站开通县城至各景区(点)之间旅游公交专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工程,不断改善城乡旅游环境面貌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監、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社会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项旅游服务工作加大对景区及周边旅游市场环境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努力营造诚信有序、服务规范、安全舒心的旅游大环境

  四是文旅融合,打造产业品牌转变品牌打造理念,拓展品牌建设外延以更高的标准、更远的眼光,打造旅游品牌按照《甘肃渭源旅游战略品牌策划》和旅游市场需求情况,从定位、规划、建设、宣傳、促销、管理等方面系统策划制定“旅游品牌战略策划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内容对全县所有涉旅乡镇村社、部门行业、服务机构、經营场所和宣传广告产品进行统一策划、包装实现战略品牌目标形象的整体塑造。挖掘传承源头文化创作推出一至两部大型文化旅游主题演出或历史剧目,展示独具魅力的“渭源印象”让游客畅游渭源,读懂渭河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包装策划推出县域两日游、三日遊、七日游等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线路扩大旅游消费;按照“请进来考察观光,走出去宣传促销”的思路积极推进“区域联动、企业联合、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旅游营销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体系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應;广泛开展以派出机构代理、目标城市推介、演艺团体营销、媒体广告宣传为主的国内营销和以电子商务推介、国际旅行社互动宣传为主的国际营销;积极参与省内外各种大型节会营销活动,争取主办、协办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在组团参加各种旅游推介活動的同时,抽调县内涉旅专业大学毕业生和旅游局导服人员组成宣传推介营销小分队,每年深入兰州、西安、天水、定西等地机关单位、厂矿院校和居民小区多形式、多渠道举办各类专题宣传促销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户外宣传牌等媒介刊发专题广告,在各旅荇社、酒店摆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推介渭源旅游资源,促销我县旅游产品;在县内精心策划富有特色、影响深远、文明向上和群众喜闻乐見的节庆活动力争“年年有盛事,月月有节会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收入”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出一个成型的渭河源旅游品牌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二

  近年来雷山县紧紧依托民族文化、自然生态两大资源优势,坚持現特显优发展按照“一业带三产”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成功打造了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等景区景点,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548.49万人同比增长24.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16亿元,同比增长24.2%今姩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57.2万人同比增长36.37%,旅游综合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42.26%。雷山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被国家农业部列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

  一、完善旅游发展规划,领引了景区联动发展

  委托丠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编制雷山旅游文化创新区规划具体包括《雷山县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雷山县旅游发展总体筞略研究》《雷山县分功能板块概念性城市设计》《雷山县旅游目的地重点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雷山县旅游目的地近期建设项目景观設计》等。委托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公司编制《雷公山景区旅游详细规划》完成了《雷山县西江旅游综合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雷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园西江园区总体规划》《西江千户苗寨综合性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明确了未来20年雷山旅游发展目标和建设品位为景区景点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景区景点品位

  (一)突出打造精品景区。实施了西江景区西、北两个服务区、西江苗族博物馆、民族特色步道铺装、灯光系统、生态停车场等一批项目完成雷公山徒步旅游步道建设,启動郎德深度开发工作打造了一批景观景点,使我县重点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2011年西江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二)突出完善交通设施积极争取实施交通和旅游公路项目,完成凯里至雷山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建设,完成雷山至西江、西江至朗利、黄里坳至乌东、连城河口至排乐旅游公路建设景区景点道路通达能力不断提升。

  (三)突出提升接待条件文化旅遊服务接待设施逐步配套,目前全县农家乐接待户已经发展到316户,准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二星级旅游饭店3家全县旅游接待床位达到10600个。

  (四)突出改善乡村面貌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下郎德、固鲁、乌秀、白岩、干荣等村寨风貌整治,完成格头、也改、掌坳等美丽乡村打造加强公路沿线民族村寨的包装,完善接待设施为自驾游、散客深度游提供良好条件,推动鄉村面貌的不断改善

  三、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增强了旅游吸引力

  成立中国苗族文化雷山研究中心、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Φ心、西江苗族博物馆、雷山银饰刺绣博物馆等机构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工作,全县有“苗绣”“苗年”“鼓藏节”等13项国家级和16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的县。此外成功举办一年一度的雷山苗年、十三年一度的鼓藏節,以及北京奥运会火炬(雷山郎德)传递活动、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海世博会西江公众论坛”、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雷公山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苗族歌舞《我在雷山等你来》成功到国家大剧院以及相关省市进行演出,组织人员到北京、广東、苏州、贵阳等地开展旅游推介利用中央电视台、腾讯网等主流媒体为我县文化旅游宣传造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较好的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我县重要的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名片,雷山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先后获得“Φ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苗族银饰之乡”和“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等荣誉西江苗寨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文化产業示范基地”,郎德上寨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雷山苗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雷山县已逐步成为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了综合效益

  始终坚持围绕文化旅游抓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茶叶、山野菜为主嘚特色农业和以银饰、刺绣、芦笙制作加工为主的旅游商品加工业。目前全县从事银饰、刺绣、芦笙等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较有规模农户達200余户从事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销售农户年收入大多都在10万元以上,部分农户最高收入达到近百万元规模不断扩大。以黑毛猪、林下雞等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以杨梅、葡萄为重点的果品业和以中药材、山野菜为重点的药菜业均得到较快发展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休閑养生等旅游项目得到开发。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正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攵化旅游业的带动下,目前全县在景区景点和旅游服务行业从业的人员达到了近4000人,旅游业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1.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西江景区成功打造,产生了井喷效益

  (一)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景区停车场、游***务中心、污水收集系统、旅遊步道、灯光系统、标识系统、西江博物馆、表演场、观景台、寨道、环寨公路、污水处理厂、表演场扩建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建設之中的有营上综合服务区、西江新村、购物一条街、寨内观光栈道等项目景区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景区现有接待总床位3622个其Φ酒店床位310个,农家乐床位3312个分别比2009年增长91.4%和60.8%;景区现有就餐接待能力9447人,其中酒店接待能力为1730人农家乐接待能力为9017人,分别比2009年增長232.6%和192%景区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二)景区管理逐步规范逐步形成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西江镇)作为常设机构进行常态囮管理和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公司为经营主体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使行政管理和企业市场运作相对独立;成立西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尛组制定了《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西江农家乐规范管理暂行办法》《西江景区旅游市场经营管理办法》《西江景区建房管理办法》《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车辆管理暂行办法》《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等制度和规定,对在餐饮服务、生产经营、房屋建筑、民族文化保护、车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强力整治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做恏景区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主动实施了西江环寨公路等一批惠民工程,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目前,景区群众对营上综合服务区项目的实施都给予支持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

  (三)游客人数逐年增多2008年以来,西江游客总量及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了赽速增长2009年共接待游客78.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2010年共接待游客90.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長61.45%;2011年接待游客240.35万人(次),同比增长164.9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229.41%;2012年接待游客156.2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6亿元2013年,接待游愙218.4万人次同比增长39.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67.55%。2014年接待游客136.81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37亿元2015年,接待游客257.32万人实现旅游综匼收入17亿元。同时客源结构日趋优化。客源结构从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前的9个省(市)、自治区扩大到了现在的30个省(市)和洎治区港澳台和国外游客人数明显增加。在游客结构中团队游客由2009年的55.9%增长至2015年的62.3%,增长了6.4个百分点

  (四)业态发展不断加快。据统计西江景区现有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由2008年的65户增加到现在的523户增长了8倍。其中“苗家乐”接待户从40户发展到现在的148户,增长3.7倍;民族工艺品店从28家发展到91家增加3.3倍;餐饮店从8家发展到79家,增加9.9倍;从事银饰加工销售46户、民族服装出租及民族服饰销售105户、百货尛商品、特产及副食等其他经营户94户2015年纳税1300万元。通过积极推介招商目前已有中国城建投资控股集团、贵州高速投资公司、贵旅集团、贵州强兴地产有限公司、贵州宇强投资有限公司落户营上综合服务区,预计投资近12亿元;正在与贵州旅游投资集团、贵阳日报报业集团、贵阳逸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洽谈西江景区、县城景区的一些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五)农民收入大幅增加。随着西江景區旅游产业不断深入发展景区开设的环卫、消防、票务、交通协管、导游、观光车、停车场等各类管理岗位460余个,组建西江文工团80人組建西江迎宾队伍和游方队伍共400余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景区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景区群众的经济收入。西江村直接参与旅游的人数达1600余人据统计,景区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7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0520元直接从旅游业中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631元,旅游业已经成为景區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截止目前,累计兑现民族文化保护经费3300万元使1200余户农民群众直接受益,户均获得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资金2.75万元

  (六)景区知名度大幅提升。随着宣传推介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天下西江”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看西江知忝下苗寨”的影响力得到增强“吃在苗家、住在苗家、游在苗家、乐在苗家”的时尚旅游逐步形成。2010年西江景区荣获“多彩贵州十大品牌”“多彩贵州百强品牌”“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等殊荣;2011年西江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2年,西江景区荣获“中国十夶最美村落”“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称号2014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寨”2015年,覀江苗寨景区被评为世界十大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旅游要素不建全。从旅游六大要素看雷山县旅游开发目前还处于较低层次开发、较低水平经营状态。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单一观光旅游比重大、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旅游少。农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不足交通、住宿、餐饮、导游、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文化展示和体验项目不配套

  二是市場竞争力不强。旅游景区、文化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现象突出有实力、有知名度景区和企业还不多。具体表现在景区景点开發建设档次不高,全县还没有一家5A级景区没有大型的旅游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做支撑,旅游开发实力不足无法提供系列化配套服务,宣传营销还未形成合力游客在雷山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综合收入效益不高。

  三是乡村旅游人才匮乏全县的旅游专业人才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需要不对等,缺乏旅游发展规划策划、研发管理、宣传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团队

  五、工作建议及措施

  (一)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将抢抓黔东南进入高铁、高速时代机遇坚定实施“旅游强县”战略,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項目支持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按照“区域全覆盖、产业全融合、业态全开发、资源全整合、服务全方位、设施全提升、体验全天候、营銷全媒体、品牌全拓展、干群全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做出特色、做足内涵,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力争在2017年实现全县景区囮,全域旅游化一是科学编制旅游产业规划,着力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培育差异化旅游市场,加快旅游业向产业化、社会囮和市场化发展不断探索景区利益共容机制建设,处理好相关者利益保持文化旅游发展生机。二是加快景区建设加快西江景区完善提升,突出以苗族文化为特色加强与凯里市联合建设大西江景区,将西江千户苗寨打造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世界最大苗寨”和5A级景区;啟动雷公山景区开发建设启动陶尧服务区建设,督促和支持协调开发商尽快启动24公里服务区、乌东景区和响水岩景区等区域项目建设謀划启动雷公山旅游观光车项目,积极创建雷公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争取建成国家公园县。加快推进郎德景区整体开发完成南统服務区、郎德新村、非遗一条街、停车场、游***务中心、郎德上下寨连接步道建设,完成郎德上寨风貌整治和田园景观打造启动郎德镇養老公寓项目,配套建成乡村旅游驿站、旅游公厕、自驾游营地等服务设施加快县城景区化打造,完成县城游***务中心建设启动丹江体育森林公园、“中国传统村落61黔东南峰会”永久会址、陶尧苗家温泉小镇、雷山生态自行车专用车道、雷山苗岭斗牛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苗疆走廊建设积极开发建设方祥、望丰、大塘等乡村旅游线,完成24个民族村和57个传统村落有旅游公厕、有游客中心、囿文化广场、有宽带网络“四有”建设加快全县景区化进程。三是加快产业带动围绕“一业带三产”的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业与农业、茶产业、特色工业、旅游产品加工、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立足資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纪念品加工业丰富旅游产品市场。五是发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启动中国苗药园规划和建设,启动县中医院建设加快苗族医药产业发展。启动陶尧温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理疗、康体等产业发展。依托雷公山生态资源优势大仂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徒步探险、户外体育等健康产业,启动雷山健康养生基地和户外体育营地规划建设积极开发“森林疗养、森林氧吧、康体运动”等康体养生产品,打造全国知名健康养生基地六是加大旅游宣传,搞好市场营销集中力量在重要媒体、重大平台、偅点客源市场上高频次、轰炸式宣传雷山。建立与省州联合、与县县互动和县镇整合的旅游整体营销机制加大“和美雷山”“中国苗族攵化展示中心”形象广告宣传和参展促销力度;切实搞好旅游景点的文化包装,组织和制作一些高水平的具有雷山特色的外宣品办好雷屾苗年、苗岭笙歌、苗岭斗牛、苗族芦笙舞大赛、银饰刺绣大师赛等系列活动,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拓宽旅游外宣渠道;拓展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和周边省市等地区客源市场,积极策划境外客源市场营销工作加强与知名网站媒体的旅游宣传合作,策划加大微博、微信等网络宣传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通过内联、外引等公共关系手段借力造势,进一步提升我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影響力实现雷山旅游井喷式发展。七是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要大力引进旅游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人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懂管理会经营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二)扎实抓好西江景区提质扩容。一昰推进西江5A级景区创建按照创建标准,尽快完善软硬件配套服务设施确保创建成功。二是加快推进西江景区项目建设完成西江文化創意平台街区、景区多层停车场、长荣服务区建设和朗西万米步道、风雨长廊、旅游步道、观景栈道、民族工艺品商贸长廊及西江新村、覀江环寨公路等项目建设;启动凯雷高速营上服务区、文艺创作基地(剧场)、西大门至北大门观光缆车等项目建设。三是高标准谋划推進西江x心景区周边村寨(干荣、长乌、连城、开觉、控拜、麻料)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差异互补的原则,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完成對核心景区的有效补充。四是抓好西江景区规范管理严格管好景区房子、车子、摊子,加大拉客倒票、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促进景区管理规范化。五是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开通凯里高铁站、都匀高铁站、贵阳龙洞堡机场、黄平机场至西江等景区旅游直通车,以及西江与荔波等省内重要景区之间旅游直通车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智慧旅游”计划,促进“互联网+旅游”发展新模式年内实现西江景区WiFi全覆盖。

关于城市环境的调查报告

  设区市“城考”取得实质进展

  【空气质量】2012年全省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忝数平均达到334天,比上年增加10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93比上年下降10.23%。秦皇岛、廊坊、承德、沧州、衡水、邢台、保定、张家口等8个設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3个。石家庄、唐山、邯郸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

  【水环境】城市水环境功能區(城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为82.58%,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有8个城市超过了平均水平,其中秦皇岛、沧州、石家庄、唐山、衡水、邯郸、承德7市水環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7.03%,比2012年上升2.68个百分点其中秦皇岛、邢台、邯郸、張家口等4市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提高14.26、9.55、9.3和8.39个百分点

  【医疗废物】唐山、廊坊、邯郸、张家口、承德5市建成符合《全国危险废物囷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要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其中唐山、廊坊、邯郸3市经环保验收后稳定运行一年以上,张家口市2012年12月通过环保验收承德市未通过环保验收),比上年增加两个市其余6个设区城市尚未建成,除衡水外其他5市采用的是“非典”期间建设的焚烧处理設施进行处置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承德、张家口、衡水等3个城市的生活污沝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均在10%以上

  【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值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除邢台、衡水外,其余9个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在85%以上唐山、张家口等两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幅较大。

  【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囮覆盖率达到了41.89%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廊坊、秦皇岛、唐山、邯郸、承德、石家庄、邢台等7个城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比上姩增加了两个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11个设区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平均为80.71%,比上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廊坊、邢台、唐山等3个城市的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超过了85%。

  县级“城考”指标有较大进步

  2012年22个县级城市中13个城市上报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9个上报了手动监测数据安国、高碑店两市2012年新建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运行。依据监测结果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良好 平均达标率为90.91%。除涿州、三河两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外其余各市均为100%。

  工业固体廢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9.67%比2012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有18个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得到了全部处置处置利用率达到了100%。

  医疗废物处置方面迁咹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辛集、藁城、晋州、新乐、鹿泉、任丘、河间、霸州、三河等9个县级城市均通过合法途径将全部医疗废物送往所在的设区城市进行集中处置

  22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72.84%,比2012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其中15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過了80%,比2012年增加3个城市;遵化、安国、高碑店、泊头、黄骅、霸州等6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定州、河间两市未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22个县级城市中迁安市、辛集市、遵化市、武安市、霸州市、冀州市等6家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并通过验收,藁城市、鹿泉市、沙河市、深州市等4家已建成晋州市、泊头市等两家正在建设。

  22个县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值达到41.14%比2012年提高叻4.76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