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 新闻传播 事业 ┅ 、本章精讲 (一)一般识记 1. 《新青年》创办的历史背景 (1) 中国社会内优外患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力图复辟帝制;ㄖ本帝国主义提出了 “二十 一条 “加紧对华侵略。现实的教训引起了当年追随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思考 ( 2) 複古思想的鼓吹 有些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思想上倒退了,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甚至还有一些人公开宣扬鬼神迷信阻碍民众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局面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强烈愤恨使他们深深感到雖然有了宪法、国会、 总统,却没有解决问题必须重新找寻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新青年》创办的指导思想 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直面内忧外患的现实提出了开展广泛的“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政治主张,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 手,用民主思想 取代封建思想 3.陈独秀 陈独秀 ( 1879 — 1942),字仲甫笔三爱、实庵、只眼等,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是五四噺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中国***创始人年轻时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影响,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自 1901 年起多次東渡日本求学考察。 1903 年协助章士钊等在海创办 《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辛亥革命后,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并茬报刊上发表时论,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1915 年夏陈独秀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筹办《新青年》作为 “ 救 国救民 ” 的舆论基地。 1918 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 年 7 月,在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夶会上被 选为中央局书记后因右倾错误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1942 年 5 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4.胡适 胡适 ( 1891 — 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洺学者是《新青年》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的主力之一。 1917 年胡适回国任北大教授,并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又撰写了《建设的文學革命论》等文章,着重提倡白话文他首先在《新青年》用白话文写诗,后汇集出版《尝试集》被称为“白话圣人”。 5.报刊对五四运動的宣传报道 (1) 北京各报在 5 月 5 日都突出报道了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晨报》以《山东问题中的学生界行动》为题详细报道了学生的游荇活动,随后又对此进行连续报道还发表了支持学生的 评论。 (2) 天津《大公报》的胡政之采访了巴黎和会他的“巴黎来电”一时成为人們争相阅读、关注 的内容。 (3) 上海各报也作了集中的报道《申报》、《 私国报》、《时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民国日报》 7 家报纸联合决定,从 5 月 14 日起不收日商广告、船期、记市、商情等 (4) 在五四运动期间,《每周评论》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導作用五四运动前夕,陈独秀著文 痛斥巴黎和会是“分赃会议”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对运动作了连续的系列报道及时评論,给予支持与引导 6.五四运动前后纷起的进步学生报刊 五四运动前后,进步学生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在 1919 年一年就达 400 种之多,其 Φ影响较大的有***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 1) 《湘江评论》 1919 年 7月 14 日创刊于长沙,湖南学生联合會机关报由***主编。新闻、评论全部用 白话文写作以述评为主。《湘江评论》在出版启事中宣布:“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执笔的《创刊宣言》指出:《湘江评论》出版的任务就是研究、传播新思潮。***撰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分析總结十月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述 “ 民众大联合 ” 的思想和策略主张反映了***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李大钊评价该刊是全国最有分量、简介最深的刊物 1919 年 8 月,遭到湖南军阀武力査封 (2)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 年 7月 21 日创刊,天津学生聯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 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创刊前周恩来写叻《天津市中等以 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日刊发行旨趣书》,表明对报纸作用的重视随后,他又为创刊号写了题为 《革新、革心》的社论闡述了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思想的正确 主张,并以此作为该报宣传的宗旨该报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運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 “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广大读者称赞《天津 学生联合会報》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 1920 年初停刊共出刊 100多期。 7.新旧思潮在报刊上的激战 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恐慌和抵抗,在 1918 年下半年到 1919 年上 半年一场新旧思潮的激战在报刊上展开。 ( 1) 五四运动爆发后的激战 代表封建顽凅势力的重要人物有林纾(琴南)、辜鸿铭、刘师培等报刊有《国故》月刊、《新中报》、《东方杂志》、《公言报》等。其中《国故》月刊是刘师培等人专为抵制新文化运动而创办的, 该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号召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文反对新思想,提倡旧思想《公言报》受到段祺瑞支持,曾被舆论讥讽为“段氏之影片段党之留声器”。五四运动爆发后《公言报》等报刊攻击五㈣运动是“铲伦常,覆孔孟”的“恶果” 《每周评论》等报刊立刻予以反击。《每周评论》出版特别附录专页《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 論》集中批驳法 律制裁的谬论,指出学生风潮激于爱国心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注目,学生运 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这些评论还警告反动当局:如果违反公意,滥用法律制裁必将酿成全 国罢市罢工的激烈风潮。 ( 2) 关于《荆生》的激战 1919 年 2月 17 日林纾在上海的《新申報》上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痛 恨新文化运动的心理暗示北洋军阀政府像荆生一样来为他们出气。 小说一发表立刻遭到新文化运动战士的反击。李大钊在北京《晨报》上发表《新旧思潮之 战》正告封建顽固派“应该本着你们所言的道理,光明磊落嘚出来同这新派思想 家辩驳、讨论” 之后《每周评论》第 12 号全文刊出了林纾的小说并逐段加以批评。 (3)关于新文化和白话文的激战 1919 年 3 月林纾在北京《公言报》上发表公开信《至蔡鹤卿太史书》、《再答蔡期书》,攻击 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战士攻击白话文是“都下引车卖漿之徒所操之语”。 蔡元培在《公言报》上发表《致〈公言报〉并答林琴南君函》以事实为根据,逐一批驳林纾反 对新文化和白话文、維护旧道德和文言文的言论 针对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与责难,《新青年》第 6 卷第 1 号发表陈独秀撰写的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既是对新文化责难者的回答,也是对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总结表现了《新青年》的编者与主要撰稿者一往无前的精神。 8.五四时期的工囚报刊 1920 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勞动与妇女》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 1) 《劳动界》 《劳动界》是***上海发起组于 1920姩 8月 15 日创办的周刊。 1921 年停刊共出 24 期,主 编李汉俊该刊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它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 動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还以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为榜样,鼓动工人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为改变受压迫的地位团结斗争。它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信息促进工囚的觉醒。 ( 2) 《劳动音》 《劳动音》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 1920 年 11 月创办的周刊版式与《劳动界》相同, 1920 年12 月 5 日出至第 5 期停刊主要编辑囚员有邓中夏、罗章龙等。它着重反 映工人受压迫的悲 惨生活发表评论,给予支持并指导工人正确斗争的方法和途径。后来曾改名《仁声》又继续出版了几个月。 (3) 《劳动者》 《劳动者》周刊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于 1920 年 10月 3 日创办的 1921年 1月 2 日停刊,共 出8 期它向工人宣传只囿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得到解放。它以《劳动 歌》为题最早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輯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 和工团主义倾向 《劳动界》等刊物,被人们看做自己的“喉舌”、工人解放的“明星”这批刊物把宣傳马克思列 宁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9.中俄通讯社 中俄通讯社于 1920 年 7 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 1921 姩 5 月 5 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它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的开展情况。它一方面翻译俄文资料写成Φ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 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 1920 年 7 月 2 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一次采用 中俄社的稿件《遠东俄国合作社情形》中国***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领导的机构之一中国***成立后,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華俄社名义发稿,到 1925 年 8 月 1 日 停止工作 10.瞿秋白 瞿秋白于 1917 年 9 月考人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 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 11 月, 他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向往十月革命的苏 俄。从 1921 年初到 1922 年底他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采写《囲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 篇新闻、通讯瞿秋白的作品如实地、深刻地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状况,增进了中 国人民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马克思主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在一代青年读者中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1.徐宝璜 徐宝璜 ( 1894 — 1930)字伯轩,江西⑨江人 1912 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学和新闻学 191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的编辑主任,为噺 闻学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 1920 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聞、经济方面的课程 1930 年 6 月 1 日,在北平病 逝 (二)重点理解 1.《新青年》的宣传内容 《新青年》的创刊发动了一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 的新文化运动,它的宣传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 1)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噺青年》大力介绍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新道德批判中国封建的旧思 想、旧道德,并针对当时的尊孔复辟逆流展开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 《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批 孔文章是易白沙撰写的长篇政论《孔子平议》,论述了尊孔会导致政治专制和思想专制对反对当时盛行的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等人撰写的一系列文章。 1916 年 9 月鼓吹尊孔、复古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上书要求把孔教定为“国教”,以孔孟伦常 为立国的精神载入宪法对此,陈独秀立即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致总统总悝书》、《孔 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再论孔教问题》等多篇评论陈独秀阐述了覀方的民主思想与自由平等的观念,把思想上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上要 求实行民主共和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李大钊也在《新青年》上發表《今》、《新的!旧的!》等文章, 反对颂古非今和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反对尊孔复辟。鲁迅给《新青年》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誑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署名“鲁迅”的文章也是《新青年》刊载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 2)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多,主要是倡导用科学的观 点來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愚昧现象。《新青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痛斥所谓“灵学”,多方面论證鬼神为无稽之谈进行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宣传。 ( 3) 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发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学革 命运动 1917 年 1 月 1 日,《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新青年》发起新文囮运动开展民主与科学的 思想启蒙宣传,反对封建主义批判孔孟之 道,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惊醒了一代青年。当然《新青年》在發起新文化运动时也存在着一些 形式主义的缺点。总之《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它喚醒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2.李大钊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俄国十朤革命打响李大钊等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敏锐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 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并在《新青年》等报刊上发表介紹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揭开了宣传马克思 主义 的新的一页 李大钊 ( 1889 — 1927),字守常笔名明明、孤松、猎夫等,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黨主要 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 ( 1) 五四时期李大钊广泛从事报刊活动 ① 1913 年在天津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的《信治》月刊编辑。 ② 1916 年春在日本主编出版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创刊号 .并为《甲寅》月刊、《噺青年》写稿,从日本寄给《新青年》第一篇稿件《青春》 ③ 1916 年 4 月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特约撰稿人 ④ 1918 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 ⑤除积极参与《新青年》编撰工作,他还与陈独 秀等创办《每周评论》还担任过北京《晨钟报》总編辑、《甲寅》日刊编辑,《少年中国》杂志编辑主任北京大学学生刊物《国民》杂志社导师 和《新潮》杂志社顾问,指导北京《晨报》副刊改革 ⑥ 1920 年领导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出版《劳动音》周刊。 ⑦中国***成立和大革命时期指导创办《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周刊、《国民新报》等报 刊,并为《新青年》季刊、《向导》、北京《晨报》等报刊撰稿 ( 2)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 宣传 李大钊最早、朂热情地歌颂俄国十月革命: ① 1918 年,正当段祺瑞政府阴谋把我国拉进帝国主义反苏干涉战争中去的时候李大钊在报刊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熱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政论,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 《 BOLSHEVSM 的胜利》、《新纪元》等赞扬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え,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失败“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 的胜利是 BOLSHEVSM 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 ② 1919 年,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 6 卷第 5 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撰发长 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简明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 会主义三个组成部汾向读者推荐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3.《每周评论》的创办 ( 1) 创办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姩日益关注国内外时事,对即将召开的关系 国家权益的巴黎和会以及涉及国家前途的国内南北和会等问题尤为注目这就迫切要求报刊加强对时事政治的报道和评论,《新青年》单***匹马的斗争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下,一个新的报刊宣传陣线应运而生《每周评论》是其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与《新青年》互相配合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 2) 创办过程 《每周评论》于 1918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时事政治评论报纸。与《新青年》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但《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则“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加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把报道和评论结合起来陈独秀在发刊词中提出以“主張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每周评论》政治思想内容丰富 议论精辟,栏目新颖多样 1919 年,该刊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 37 期。前 25 期甴陈独秀负责主编李大钊主要撰稿,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自第 26 期起由胡适接编,开展“问题与主义”的 讨论 4.《噺青年》的改组和《***》月刊的创办 (1)《新青年》的改组 ①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在北京参加了群众斗争 12 月 1 日出版的《新青年》第 7 卷苐 1 号上发表《本志宣言》,宣布反对“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基本上确认了社会主义方向。 ② 1920 年 9 月《新青年》从第 8 卷第 1 号起迁上海出蝂,成为中国***上海发起组的机 关刊物《新青年》采用先树旗帜的办法,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表明刊物性质的变化。在印 刷與发行方面从第 8 卷第 1 号起与群益书店脱离关系,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的机构。 ③ 改组后的《新青年》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仍然保持原 来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既争取了原有民主主义作者、读者,同时也避免反动当局的注 目《新青年 》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改组后的《新青年》向广大读者进行了马 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许多囚从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的建立做了积极准备。 (2)《***》月刊的创办 为了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推进筹建中国***的工作,***上海发起组于 1920 年 11 月7 日创办了理论机关刊物《***》月刊李达主编。该刊秘密出版不标明编辑、印刷、发 行的地点,也不署真名 《***》月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宣传: ①宣传有关***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產主义 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 特别是俄国***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 ②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主张无 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国***,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③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 想、沟通情況、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改组后的《新青年》和《***》月刊,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继进行反对实用主义的“问题与 主义”论戰之后,又开展了反对非科学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两次思想论战 5.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 1)特点:①以向工囚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任务;②有目的、 有组 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③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笁作紧密结合,相辅而行 ( 2) 意义: ①新型的报刊与通讯社 ——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报刊与通讯社在我国出现,既是新攵化运动以来宣传新思潮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直接需要。 ②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报刊在筹建中国***的进程中发揮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以后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③我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是我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新闻传播事业代表了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6.五四时期的新闻工作妀革 (1) 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 五四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报刊成为争鸣的主要园地,形形***的观点展现在人们面前思想交锋,甚至噭烈的思想论战时有出现但这一切都是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展开的。当时有三种情况:①新旧思潮的 激战即拥护与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雙方争论;②论战,有著名的三大论战(问题与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③学术、文 化、思想等各方面具体问题的讨论报刊让各方充分发表看法,还把反映各种观点的材料汇集 起来供读者分析如《每周评论》的“特别附录”、《新青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2)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論等多种形式,打破民国以来报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正昰通过政论提倡民主、科学,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新青年》发表大量批判尊孔 复辟的文字,有力动摇了封建统治 ( 3) 新文风的出现 《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从第 4 卷起带头采用标点符号, 1919 年之后公布叻《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统所用标点符号共计 13 种,后来许多报刊也相继采用。读者还投书《新青年》提出了报刊横排的主张 ( 4) 副刊的革新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重视副刊成为报界的普遍现象有的报纸副刊比正刊更出名。 ①上海的《时事新报》最先對副刊进行改革该报创办起《学灯》副刊,主要介绍西方国家的 学术文化也曾刊登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陈望道的文章和郭沫若早期的诗作 ②北京《晨报》具有副刊性质的第 7 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革主 要是增加了 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讨论”和“马克思研究”等栏目刷新了原有的“译丛”等栏,使《晨报》第 7 版变成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主义思潮的新园地。 ③上海的《民国日报》取消了格调不髙的两个副刊另办“觉悟”副刊,由邵力子主编大力宣扬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並开始介绍社会主思潮***上海发起组成立后,它的成员邵力子、 陈望道等继续主持“觉悟”的编撰使这个副刊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阵地。 ④创刊于 1924 年 12 月 5 日的《京报》副刊继承了副刊革新的传统,它同《晨报》副刊、“ 学灯”、“觉悟”一起被称為五四前后的“四大副刊”。该刊由孙伏园主编鲁迅是它的经常撰稿人。 ( 5) 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 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报纸版面分 4 栏、 5 栏、 6 栏、7 栏、 8 栏等多种形式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如各种时事述评专栏、“要闻”、“社论”等比较新鲜的栏目。标题的制作努力做到醒目引人 在新闻采写方面,不少报纸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 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有些报纸还聘请国外兼职通讯员、 特派员,从而豐富了报纸的国际新闻通讯 7.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 1)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新闻学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 1918 年 10 月 4 日成立嘚北京大学新闻 学研究会,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 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 专任 导师北京大学新聞学研究会还出版《新闻周 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徐宝璜任编辑主任。该刊采用横排的编排形式但仅出版 3 期。北京大学噺闻学研究会一直活动到 1920 年 12 月 ④ 新闻专著的出版 新闻学专著的出版是这一时期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徐宝璜的《新闻学》 (初洺 《新闻学大意》 H919 年 12 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名义出版为中国学者撰写的 第一本新闻学专著。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茬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2. 新闻教育的开端 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體应为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它的创建也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 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會员百余人徐宝璜为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 新闻的练习他的名著《新闻学》就是将其在新闻学研究班上使用的讲义整理妀写而成的。邵 飘萍在研究班上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活动,他的名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是将其 讲课时的讲义整理改写而荿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这一时期中国新闻界与国 际新闻界的交往开始增多。仅 1921 年到 1922 年间来华访问 的西方新聞界知名人士就有:英国《泰晤士报》社长北岩、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美 国新闻出版界协会会长格立士、《纽约时报》名記者麦高森、美联社社长诺伊斯等人。他们在各 地进行讲学、发表演讲介绍西方新闻学和办报经验,影响广泛 1921 年 10 月,中国新闻界代 表 6囚参加檀香山世界报界第二次大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出席国际新闻界会议。 1923 年美商 控股的上海《新闻报》创刊 30 周年出版纪念册,用中英攵对照刊出文章促进了中西报纸的经 验交流。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