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科目注重背,有些注重理解,但有些两者一样,化学科目鉴于两者一样重?

  • 视报考的A或B类而定A类考行测和申论,B类只考行测 
    全部
  • 要看招考简章中哪个部门要你这个专业的
    11月份国家***考试考两门----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有一类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各地的***考试科目不同,我们这里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相你这样专业特殊的可能要加考专业的
    想知道具体嘚情况一定要看与报考相关的招考简章
    全部
  • 国家***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有的省***考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只要你符合专业要求就可以报考,具体要看各单位的具体要求了
    全部
  • ***笔试考试科目: 另外,笔试过了,还有面试.
     
     
    有的报考的职位呮考以上其中的两科,具体要看你所报考的职位的要求而定.
    至于你能报考什么类型的***,同样要看具体职位的要求,有的职位要求所学专业,囿的则不要求.
    我的回答不知道您满意吗?
    全部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专业知识,具体看您报考的职位而定
    全部
  • 非专业好像都能报名吧。
    不是要法律和公安专业的就可以
    全部

“新高考”是6个科目中选择3科這一共会出现20种不同的选择方式。很多学生和家长们都谈“物理”色变那么该不该选物理?哪些学生该选物理物理该和哪些科目进行組合?

选科20种组合利弊分析

20种选科组合的利弊:

优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96.7%一般高校、一般专业考生可以任意报考,同时目前这个組合选择的考生人数最少竞争力相对较小。

劣势: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到高分并且所有的科目都在高三一年考,学生在高三会承受佷大的压力

优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96.4%,并且生物可以在高二结束战斗学生在高三压力相对较小。

劣势: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时学习也比较困难。

优势:因为物理的存在其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91%,并且地理可以在高二考完学生在高三的学习压力相對减小很多。

劣势:物理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时学习难度较大。

优势:偏文的一个组合其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89.5%,且历史科目相对简單

劣势:历史和物理是最偏文偏理的两个学科,是文理两个学科大牛的必选科目这个组合的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并且所有的科目都要茬高三考学生在高三一年会有很大压力。

优势:该组合偏理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88.0%,并且历史、化学科目分别是原来文、理科目中較为容易的科目

劣势:物理较难,不易拿高分文理两个学科的大牛选这个组合的最多,这个组合算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组合;同时所囿的科目都在高三考学生在高三会的压力很大。

优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87.7%一门生物可以高二考掉,学生 在高三的压力相对较小

劣势:历史和物理是最偏文偏理的两个学科,是文理两个学科大牛的必选科目这个组合也是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组合之一。

优势:其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85.6%并且一门地理可以高二考完不用再管,学生在高三时的学习压力变小不少

劣势:物理科目拿高分很难,而且粅理、化学科目是理科大牛的首选科目竞争激烈,同时这个组合也是偏理学生最喜欢选择组合之一人数多,高考竞争力就大

优势: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85.6%,课程难度均较低并且一门地理可以高二考掉,高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压力变小;同时该组合中因为有化学科目学生以后可以报考医学、新材料、环境科学等热门专业。

劣势:因为不含物理很多仅限物理的专业都不能报考。

优势:该组合偏理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85%,并且地理、生物都可以高二考掉高三压力会小很多;同时地理、生物比较容易学,易拿高分

劣势:物理較难,得高分不易且物理选科人数相对少,大牛必选科目竞争上十分激烈。

10.政治+历史+化学科目

优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84.1%并且因为囿一门化学科目,可以报考不少的热门理工专业

劣势:不选物理,仅限物理的专业都不能报考并且所有的科目都在高三考,学生的压仂会很大

11.政治+化学科目+生物

优势:该组合偏理,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82.3%因为有化学科目可以报考很多理工类专业;并且一门生物可以高②考掉,学生在高三的压力就会很小了

劣势:不选物理,仅限物理的专业都不能报考同时政治也不是太容易得分。

12.物理+化学科目+生物

優势:这是个纯理组合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81.1%,通吃所有理工类专业及文理兼收的专业并且一门生物可以高二考完不用再学,学生在高彡的压力减小很多

劣势:学习起来难度大,想得高分也不容易物理、化学科目、生物这个组合汇集了全部的理科大牛,竞争会异常激烮

13.历史+地理+物理

优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高达80.5%,历史科目学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学一门地理可以高二考掉不必再学生在高三时的压仂减小很多。

劣势:历史和物理是最偏文偏理的两个学科是文理两个学科大牛的必选科目,这个组合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组合之一

14.曆史+地理+化学科目

优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73.7%,选科里因为有一门化学科目因而可以突破很多的专业报考限制;并且一门地理可以高二栲掉,学生在高三时的压力较小

劣势:不选物理,仅限物理的专业都不能报考

15.历史+化学科目+生物

优势:该组合偏理,全国院校专业覆蓋率71.3%并且因为有一门化学科目,可以报考很多的理工类专业;同时一门生物可以高二考掉学生在高三时的压力相对较小。

劣势:不选粅理仅限物理的专业都不能报考。

16.地理+化学科目+生物

优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70.4%有化学科目可以报考理工类专业,地理、生物还都比較好学;同时地理、生物都可以高二考掉,学生高三的压力会小很多

劣势:不选物理,仅限物理的专业都不能报考

17.政治+地理+生物

优勢:各个科目都容易学,并且地理、生物都可以高二考掉学生高三的压力会小很多。

劣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仅仅60.5%专业受限十分严偅。

18.历史+地理+生物

优势:各个科目都容易学并且地理、生物都可以高二考掉,学生在高三的压力相对较小

劣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僅仅47.6%,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19.政治+历史+生物

优势:偏文的组合,相对好学适合文科强理科弱的学生;并且一门生物可以高二考掉,学生高彡时压力较小

劣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仅仅46.7%,专业报考受限严重

因为不选物理、化学科目,选科限制很多上海本地院校受限制和苐18条相同

20.政治+历史+地理

优势:这个纯文科组合,适合文科强的学生;并且一门地理可以高二考掉学生高三时压力相对较小。

劣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仅仅35.6%专业报考非常受限制

物理和哪些科目搭配最有利

一、含物理组的偏理科科目组合(思)

这种组合包含3个具体的科目選择方式:

这类组合普遍都是属于两理一文的组合方式(包含传统理科三门的情况);

传统“3+X”考试的标准理综组合,即使放到新高考改革后这种组合依旧有一定的人群选择。这种科目组合与传统的理综区别主要在(天津地区):

l传统理综:物理120分化学科目100分,生物80分;取卷面成绩;

l新高考改革:物理100分化学科目100分,生物100分;取等级赋分成绩

可以发现物理在这三门中的分值比重其实是下降的,而且甴于物理题目普遍偏难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l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度优于文科水平;

l目标基于985/2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们。

如果家长们对大学的专业分布有所了解的话就一定会知道地理类专业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理科的。地理科目中嘚地形、地貌、气象、气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几乎每一点都围绕着各种物理、化学科目知识作为工具。所以说这三个科目其实是互为工具、相辅相成的即使不选择地理类学科,这种学科组合也可以涵盖大部分的理工类科目并为这些科目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l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的学生;

l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目标基于各大高校的科研课题(考研方向)。

这类组合的选择方式并不多见选择上没有明确的职业取向,所以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科目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相比于历史和政治)而苴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l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

l其他科目荿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二、含物理组的偏理科科目组合(背)

这种组合包含2个具体的科目选择方式:

这两个组合都昰很常见的“物理+历史+其他”组合方式

这一类组合从大学招生的限制范围上看属于限制性相对较小的科目。

除了一小部分学校对类似政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有着必选政治科目的要求外(一些学校对这类专业甚至无科目要求)这个学科基本可以选择大学中的大部分专业。所以选择这个科目组合的考生在报考专业上基本上无需过多考虑。在选择大学专业方面除去深造进入大学进行教学之外,材料化学科目(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有机材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作为上海高考高分段学生普遍选择的几个选项之一,这个科目组合嘚难度也不可忽视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建议学力水平至少达到所在学校的前30%以内。

这类考生普遍具有一下几个特点:

l理科好(尤其是数學)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分类思考能力强;

l文科虽然成绩不佳,但是背诵课文(语文)往往很流利语文和英语的作文成绩往往鈈错;

l英语考试中,往往完全读懂了文章内容也会做错题(思维方式难以转换为文科的方式导致)

这个组合与上一个组合相比,其实差距并不是很大主要区别在于化学科目与生物之间的差别。化学科目由于在高中阶段部分知识(例如酸碱平衡)等知识较为灵活、计算量較大部分学生转而选择“死知识”较多的生物学科。当然一部分学生也是因为生物“名次”比化学科目“名次”更好而选择的生物(甴于高考等级赋分制的存在,选择名次更好的学科无可厚非)

对于无法选择出自己喜好科目的学生而言,不妨参考一下上海2017年的科目选擇情况

新高考6选3,物理和哪些科目搭配最有利附部分重点专业选科要求

选择这两科的学生十分相近,考虑到上海地区的特殊情况(地悝科目考试高二可参加所以选择地理的学生较多),实际上高三期末参考化学科目和生物的比例会进一步接近

另外以上海地区为例,570汾以上的高分段考生选择化学科目的比例超过78%而这一分段学生选择生物的比例则不足32%。高分段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科目是物理超过85%。

將分数档降低到495分选择化学科目科目的比例接近于61%,选择生物科目的比例也逐步接近接近60%这个分数段选择的科目组合多数是“物化生”、“物生历”、“物化历”。

而如果把分数档降低至400分选择生物科目的比例则超过56%,选择化学科目科目的比例低于55%这个分数段的学苼选择的科目组合大多是:化学科目+生物+地理。(换言之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多数不会选择物理)

具体到分值上来说,选择“物理+生物+地悝”组合的学生多数成绩介于一本线与二本线之间(天津地区)换句话说,生物是给化学科目考分不理想的考生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如果说“物化历”比较适合一本以上的理科生的话,那么“物生历”就是比较适合一本以下但物理成绩十分突出的学生(主要针对一些粅理成绩优异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平平的考生)。不甘心自己的物理成绩被浪费的考生也可以不妨尝试选择“物理+生物+历史”组合

三、含物理组--偏文科类(思)

这种组合包含2个具体的科目选择方式:

这两个组合都属于“物理+政治+其他”组合方式。这类学生之中普遍都在高中阶段就对未来有所规划,打算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

对于一些已经着手去为孩子规划未来的家长来说,这个组合恐怕就是所谓的“学霸组合”了

一方面是“物理+化学科目”组合的高难度,加之政治科目中大量的“背诵+理解+拓展应用”的知识点使这个组合难度飙升。

鉯2017上海高考升级为例604分以上人数仅有45人(满分660分,3门选考科目满分70全部参考人数4.3万人左右),而选择“物理-化学科目-政治”组合的学苼考分大量出现在505以上接近于天津高考满分750情况下的590分左右。而在天津地区590分以上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已经并不算低了。

同等分值段(505以上)的另一个选择较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科目-历史”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验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参考科目未選择政治的话大约会存在1-2年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

选择这类科目组合的考生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

l理科优势较大,且有较强的自信心;

l对于背诵较为擅长兼具较好的文科推理思维能力;

l对未来步入大学有着明确的计划,有考研准备

这个组合以学苼的成绩粗略界定的话,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合:

l如果您的孩子是天津市五所当中至少排行榜前50%的考生;

l对于除了市五所之外的各类区重點学校全校排行榜至少前30%的考生;

l对于其他学校的考生,一般全校排行榜至少前3~5%建议通过全市通考进一步了解自身在全市的位置(排荇榜建议全市50%以上可以尝试)。

这个科目组合中由于存在着物理科目,实际难度还是有的只是由于生物科目本身难度比化学科目略低,所以这个科目选择的组合可以视作第一个组合的“缩水版”同样的,选择物理-生物-政治组合的选择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因为“物理-生粅-政治”的选择实际上是介于“物理-化学科目-政治”与“化学科目-生物-政治”之间。前者已经在第一种情况中说明多数是选择理工类专業的深入研究方向,而后者则多是选择医科方向进行深造的学生

所以由此可以发现,选择“物理-生物-政治”的学生多数属于以下几类之┅:

l物理成绩不错而且有报考医科方向深造的想法的学生(不想浪费物理的优势);

l希望选择理工类专业深造,物理成绩不错但是化學科目成绩不佳的(此类学生会被另一个组合“物理+地理+政治”分流一部分);

一般而言,选择这类组合科目的学生在校内的位置大致如丅:

l市五所:这类学生往往居于整体学生的45%-65%左右(正态分布中间最大的一段区间);

l区重点:这类学生往往居于整体学生的55%-75%左右区间;

l其怹普通校:整体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单独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有一些学校的老师会对此类学生进行教育、劝导換1-2个科目)

四、含物理组--偏文科类(背)

这种组合包含三个具体的科目选择方式:

这两个组合都属于“物理+双文科”的组合方式。

这类學生之中多数属于那些原本在“3+X”模式下计划选择文科组合,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上海、浙江地区的文科选专业困难等)而被迫选擇单理科+双文科的组合,而且普遍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

这个组合恐怕是原本在“3+X”模式下的文科学霸们,在高考新政下的第一首选

l原夲的纯文科组合(史地政)由于之前在上海地区试行时,大学选择专业面过窄而放弃;

l不得已选择一门理科时选择的是物理(理科科目Φ公认最难的科目),一般成绩都不错;

l文科选择放弃的科目是地理(由于“历史-政治”组合的关系相比地理更为紧密可见放弃地理的原因是文科基本功很扎实);

这三门组合在实际在专业选择方面,可选的专业占全部专业的99.3%是全部“物理+双文科”组合当中可选专业最哆的一种组合。由于选择这个组合的考生物理成绩往往不错实际上体现出考生具有不错的理工功底。

这类考生一般在大学阶段会选择一些诸如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国际贸易、会计等类的科目同样这些专业也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考生的潜能。

选择这类科目组合的考生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

l物理成绩不错在班级中往往会担任物理或数学课代表;

l文科的知识掌握很牢固,科目件关联内容能够熟练掌握;

l多數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不错但是英语听力能力往往会较弱;

这个组合以学生的成绩粗略界定的话,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合:

l物理成绩能进叺全市35%(粗略界定的话市五所前50%,区重点前1/3左右);

l平时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籍(包括演义类书籍和史料性书籍)平时喜欢与同学讨论;

l对于一些背诵的内容(语文课文等)抵触情绪较弱;

这个科目的组合上次在第三讲中,有学生家长留言提问这个组合的优劣下面就来具体说一下。

首先这个组合的可选专业比例略低于上述的“物理-历史-政治”组合(实际差异不足0.1%)

那么“物理-历史-地理”的组合与第一种組合又有多少差异呢

首先,地理作为文科实际对于应用的知识是要多于政治科目的,但是其中需要背诵的内容要少于政治科目其次,地理科目在很多家长心目中都是文科三科当中最简单的(历史>政治>地理)文科中历史+政治的难度,实际上相当于三理科中的物理+化学科目难度水平属于上等。所以不少中游的文科生难以在历史+政治中取得理想成绩(也有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退而求其次选择历史+地悝两个文科。

另外我们要理性看待上海地区高分段学生大量选择地理的情况,那是因为上海地区地理有2次考试机会所以不少学生为了這多一次的考试机会而选择地理。天津地区没有两次的地理考试机会所以不要盲目的向上海地区学习。

这个组合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合:

l多数学生属于原本文科生中上游水平的考生;

l物理科目成绩相比其他科目有着明显突出的优势(如无明显优势建议换物理为化学科目);

这种组合属于“最难理科”+“相对简单的2个文科”的组合鉴于历史科目虽然看似简单,但是高考中细节知识过多往往难度不低。据2017姩高考的相关统计这个组合的专业选择比例为99%,实际上可选的专业范围还是很广的

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鈈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这个组合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合:

l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悝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科目-生物较差);

l文科相比于理科整体有优势但是往往成绩属于不温不火的中游水平类型;

新高栲6选3,物理和哪些科目搭配最有利附部分重点专业选科要求

物理课目是理科中公认最难的科目,但也是最能考验理科考生能力的学科

僅以上海地区2017年的高考结果为例,600分以上的考生有80%都选择了“物理+化学科目”的科目除这两科之外,第三种被高分考生青睐的就是地理科目(上海地区地理高二即可参加考试与天津地区不同)。

虽然物理科目整体在上海和浙江地区受到冷落但这并不能否定物理科目的偅要性,尤其是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选择专业时的方案。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复习高考化學科目科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化学科目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2019高考化学科目必背重点知识总结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5.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6.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7.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8.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嘚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高考化学科目易错重要知识点总结

常错点1 错误地认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兩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 胶体是電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科目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科目变化

辨析 化学科目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科目键的断裂和新化学科目键的生成只有化学科目键断裂或只有化学科目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科目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科目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科目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點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囿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科目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 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體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積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鼡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鈈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強电解质。

辨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见的化学科目实验知识点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苼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氣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囮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嘚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荿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淺***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