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局大局就是整个局面和整个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远利益的走势。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遠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整个集体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大局观,通俗的说就昰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大局观就是关注整体局面与综合因素,坚持到最后不惜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鈈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百科知识) 佛教大局观的来源:有人觉得佛法和大局观有什么关系這是因为不懂佛法,没有融汇贯通其实佛法超越世间法而又不坏世间法,世间的智慧犹如萤火之光而佛法的智慧包罗万象,犹如日月の光有人终其一生经历所悟的道理,也不过是佛法里的沧海一栗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干部、屡屡提及大局观的重要。其实在2500年湔的佛经佛陀已经开示出大局观与智慧取舍,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善知识给我们开示大局观时我们方知佛法的浩瀚如海与智慧无边。在這里我们结合佛经让大家认识佛教的大局观以及大局观对于修行人的重要
曾于佛所。闻如是偈为护一家。宁舍一人为护一村。宁舍一家为护一国。宁舍一村为护身命。宁舍国财《佛说因缘僧护经》译文:曾于佛陀面前,听闻这样的偈语为保護整个家庭或集体,宁愿舍弃其中一个人为保护整个村庄,宁愿舍弃其中一个家庭为了保护整个国家,宁愿舍弃其中一个村庄为了保护身命,宁愿舍弃国家财宝或自家财宝
这部经中主要讲的是当时佛陀时代舍卫国中五百位商人想去航海,请求有智慧德行的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行便于他们能够在航海中随时请教佛法。最后佛陀观察僧护比丘度化众生的因缘成熟就允许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荇,当时龙王也想请求僧护比丘教化自己的四个儿子就在他们出海后威胁整个船上的人,如果不交出僧护比丘就杀光整个船上的人。其中商人想起了佛陀的教诲说出了上面的偈语,为了保护整个集体保护五百位商人的性命,而愿意舍弃僧护比丘把他交给了龙王。待僧护比丘教导龙子后就让比丘回去了。这就是故事的始末这则偈语中就是佛法智慧取舍中的大局观。在五百人的集体中集体就是夶局,为了大局而舍弃其中一人而保全了整个集体。若是没有大局观的人真的全员伤亡,就非明智之举同样在面临一个村子的时候,村子就是大局面对整个国家的时候,国家就是大局顾全大局,而能以大局为重以个人利益得失为轻。无论在企业还是国家干部能胸怀大局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成为团体的核心人员。
大局观下如何理智取舍 《佛说骂意经》云:杀有九辈罪有輕重。宁杀千头蚁不杀一头蝇。如是上至人杀大得罪益大。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译:杀生有九种不同的层次罪业也有轻重之分。宁愿杀害一千头蚂蚁不杀害一只苍蝇。如是直到人杀害层次越高的生命得罪樾大。比如宁可杀害一千个人不可杀害一个阿罗汉,因为层次越高罪业越大。建立一百个佛寺不如救活一人。救活十方天下的人鈈如能够守护自心一日。人能够得到好的心念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里佛经的教诫并不是让您真去杀害而是学习纵观全局下如何智慧取舍。这和世俗中“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在面前,当然要选择利益较大的那一面两种损害放面前,当嘫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一面以此权衡利弊与得失,自然选择更有利的一面或损害更小的一面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鈈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里也是一个道理,布施一百个恶人不如布施一个善人所得的福德。布施一千个善人不如布施一個奉持五戒的佛弟子。布施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布施一个须陀洹。这都是引导众生应当如何权衡利弊智慧取舍。
《佛说洇缘僧护经》云“宁食大铁丸焦热如火焰。破戒不应受得信檀越食。”宁愿吃大铁丸焦热如火焰一样的铁丸,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持信众供养因为破戒之身受持供养的因果非常之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宁可吃大铁丸,宁愿饿死不能以破戒之身受持供养,同樣也是一个决心引导佛弟子任何时候都不应破戒。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不能说僧人破戒之过 《大方等陀罗尼经》云:“若有菩薩见有比丘畜於妻子随意说过者,是名犯第三重戒”若菩萨见到比丘私下畜于妻子,随意说其过错者就犯下第三重戒律。这是破戒の过
《优婆塞戒经》: 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优婆塞鈈能随意宣说四众弟子的破戒之过。这是为什么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六》中云: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不犯。与诸比丘結戒者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於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这是佛教所共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若是向在家居士随意说比丘的犯戒罪恶,那么在家居士就会因此对佛法没有了信心和恭敬心因为比丘就代表着佛法,僧人就代表一个集体若因一个人随意宣扬他的破戒之过,就会对佛法产生很大的伤害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所以佛陀不让说其破戒之过但是会由寺院内部持法比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驱遣或呵责令其改过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可以破僧人破见之过。《大方等大集经》云“大王若未来世有我弟子。饶财多宝有大力势王所亲爱。一切大众不能摈治如是等人汝等当治。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不能治者。如是四姓则为断我三宝种性。能灭法炬破坏法船。燋涸法味
我法坏時。心则放舍大王。
于意云何是罪多不甚多。世尊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有大力势,见我法灭舍不守护其所得罪亦复如是。大王若有国主,于无量世修施戒慧见我法灭舍不拥护,如是所种无量善根悉皆灭失”
夶王,若未来世有我的出家弟子有很多财宝金钱势力,被国王所亲近爱护一切大众都不能驱遣对治恶行的比丘,这样的人您当用种種办法对治他们,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这四种姓中出家的人,不能对治的情况下会断除我三宝种姓。他们这些恶行比丘能灭除佛法能破坏正法之船。能烧干佛法之味能夺取众生的眼睛。我之正法毁坏时他们心性放逸舍弃正法,而行邪见大王,譬如一个人邪见则能夺取一切众生的眼睛。所谓以盲引众盲您认为,这样的罪多还是不多世尊,这样的罪过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应当知噵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中有大势力的人,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守护他所得罪过也是这样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国王。于无量世修行布施持戒,智慧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护持,这样他以前无量世积累的善根都会消灭损失
《大般涅槃經》云“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持法比丘也是这样,如果见到有破戒并破坏正法的人就应当立即驱遣。或呵斥、或责备或呵举他嘚错误若善良的比丘见到坏法的比丘,却不驱遣呵斥责备和呵举等,当知这样的人是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斥责备呵举的人才是峩真弟子,真声闻 这两部经文中说的非常明确,若是僧人自己持戒不严而破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佛弟子不应随意说其破戒的过错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但是若是邪见的比丘自己破戒还宣说可以破戒,或可以不持戒或可以邪淫杀生等,或宣说外噵邪论或邪见邪说等坏法的行为,这样的人就是经文中的譬如一人夺一切眼以盲引众盲。破戒只破自身但是破见就是坏法,破坏整個佛法就会伤害无量众生。因为在佛法里见地如同黑暗中的眼睛正见可以引导众生修学正法,而邪见能夺众生的眼睛引导众生进入罙坑之中。这个时候为了大护佛法与大护众生的缘故四种佛弟子都应破斥邪说邪见,甚至要驱遣出寺院呵责呵举其过错,以护持正法鈈被破坏这就是大局观中的护持正法。
大局观之下破斥邪见是否有罪《大般涅槃经》云“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囸法者王者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当有罪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尚无有罪。何况如來”译文:如来今天以无上的正法,交付嘱托给国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男居士,在家女居壵四部弟子您们应当努力劝化,鼓励诸多修行者让他们能够增进修行,提高持戒定力和智慧。若有不学习三十七道品等佛法而懈怠,或破戒或毁坏正法的出家比丘,王者大臣四部弟子应当用种种办法苦治善男子,这些国王及四部弟子是否有罪?世尊他们没囿任何罪过。这些国王和四部弟子都没有一点罪过更何况如来。这里他们的发心是护持正法所以没有罪过。但是若是如世俗人的心念非议讥笑,或进行人身攻击等就依然有罪所以根本还要看人发心的动机。
“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善男子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斷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护持正法的人他们即使拿着刀剑,武器刀仗等护持说法者,这不是破戒而是真持戒。若他们嫃敢伤害说法的人您去与他们战斗即使打伤了,都不犯戒不仅没有罪过,还有功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大护佛法”的缘故佛弚子真心发心以佛法大局为重之时,一切都为大局而开道故佛教中有无数金刚护法,邪魔外道敢破坏正法之时天龙八部护法们开始护法,进行阻拦击退时若有伤亡,均没有过错反而护法有功。这反而是制止了邪魔外道造作更深的恶业 这样不难理解为什么Φ日战争之时,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法师圆瑛法师等很多法师,都积极的倡导信众保卫祖国的运动捐钱捐物,救治伤员留丅了很多让人称赞的护国救民,抵抗敌军的举动这都是佛教在危难之时以大局为重。不会只顾着自己修行而不顾国家之安危。
《佛说法集经》舍于摧灭外道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护持妙法之心亦不共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菩萨如果舍棄摧伏外道之心的人都不能与他共住相处因为这类人没有大局观,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高高挂起事不关己而不能护持正法和摧伏外道,与大乘菩萨道相违背因此若是遇到邪见邪说,有能力去摧伏而没有摧伏反而是有罪的。
大局观下十种因缘可以说僧人破戒之过《瑜伽师地论》:复次除十种事,若有苾刍于异人前,宣说显示诸余苾刍坏戒、坏见、坏诸轨则、及坏正命当知此言非清淨说。译文:除了以下十种情况比丘在大众面前,宣说其他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佛教规矩及邪命等事,当知这样的言语鈈是清净说 意思是下面十种情况下才可以说。
云何十事一于佛宝欲为损害或欲劫夺。如于佛宝二于法宝三于僧宝當知亦尔。——略解:如果出现这十种事就可以宣说出家人破戒等恶行。
前三种事就是出家人想要损害佛法僧三宝戓者要劫夺寺院的财产等。四见由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如果亲眼见到戓者听说,或者怀疑(这里有预见的意思就是预见这个出家人的邪行会影响大批人)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或者邪命而且在怹邪行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做出像他一样破戒邪见等邪行(注意一点,就是如果只是某一个出家人自己破戒邪见,对其他人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大家跟随他一起行邪行,那就没必要说只有他的破戒等邪行影响范围扩大,会给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这种就必须宣说出来,以警惕大家不要随之一起行邪行)
五见彼显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等不正法。或闻或疑——如果见箌或者听说或者怀疑出家人在大众前毫不掩饰的显示自己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等不正法(一般有惭愧心的出家人破戒等邪行,嘟是偷偷摸摸的要掩饰起来怕大家看到,可见他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是,出家人已经在大众前显现出自己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而且毫不掩饰,让世间人看到他的公然邪行从而诽谤佛教很污秽,对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六欲令彼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不善法处,及欲安置诸善法处——如果知道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把他的过失说出来,形荿舆论压力让他改正这些邪行,改往修来真正开始修习善法。这就要说出来敦促他改正。
七为护他心勿使他人作如是解,是诸苾刍皆悉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然相覆藏。——为了保护大众对佛教的信心如果出家人有犯戒、邪见等邪行,又不宣说出来搞得大众以为佛教里的出家人都干坏事,而且还互相包庇欺骗世人。所以必须说出来说他这种只是个人行为,不是整个佛教都像他┅样
八或有施主,或邬波索迦或造寺主,启白僧众作如是言:我不忍许诸有坏戒乃至坏命在此中住诸苾刍辈,若见坏戒乃臸坏命者当告我知。若诸僧众同闻此言——如果有施主等信众,对某个寺院的僧众(或者僧众都听到他说)说我不允许有破戒邪见等邪行的出家人住在这个寺院里,你们要是见到有破戒之类的就要告诉我。那么就可以将破戒的人干的坏事告诉施主
九若有见他由此因缘,内怀嫌恨欲起无义。或闻或疑——这种就是有些人会因为看见出家人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觉嘚出家人都不是好东西心里会佛教充满嫌弃和怨恨,而且进而会产生后续行动对佛教进行打击,比如古代就有皇帝看到出家人很多不洳法的事从而迁怒整个佛教,对佛教给予打击所以看到或者听到家人破戒邪见等邪行,担心这些不如法的行为会导致一些有势力的囚对佛教产生厌恶甚至痛恨,从而对佛教出手破坏佛教正常秩序。就要及时说出来令僧众警惕这些邪行,及时将破戒邪见者清除僧团
十僧众于此坏戒坏见坏轨坏命污染他家行恶法者,无有力能治罚驱摈唯有一因,唯有一缘所谓向他说彼不清净事。——这种就很无奈了就是说这些破戒邪见的出家人有大势力,有大批信众追随僧团已经无力惩治他,驱除他那么只有选择向大众公开宣说这些出家人的破戒邪见邪命等恶行,让大众都知道他的邪行不被他误导。
若因嫉妒或因憎恚,或因财利欲毁、欲惱、欲令损害,由此缘故向他说者当知是名不清净说。——如果出于嫉妒心或者憎恶对方,或者因为看到对方有很多名闻利養故意想毁坏他,恼害他甚至损害他,因此向大众宣说他怕破戒邪见等邪行的那就不是清净说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说其过失。
(以上十事翻译来源于网络佛友)现在我们明白了佛法任何时候都是以大局为重,只要任何时候对佛法有伤害或伤害到众生,或伤害到大局的情况下或会祸害到众生的情况下,或因邪见误导众生的情况下有正见的佛弟子都应当及时制止,以护正法尤其
“甴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其中若破戒,邪见影响到佛法大局的情况下或让很多众生苼疑惑的情况下,都要及时制止当无法制止时,应及时公布真相
楞严经云“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们往往最容易用邪说邪见来祸害眾生每当正信的佛弟子来护持佛法的时候,他们就会以不说僧过作为保护伞而继续滋行邪见。而众生因为怕犯罪而不敢言说。这是洇为不能深入经藏通读佛经的教诲。若是读过了义经典大乘涅槃经就不会生疑惑了。
若您真是为护持正法的发心而又是如理如法地淛止邪见,那么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即使是阎王都不敢定罪千万不要被个别人动不动的下地狱之说而吓唬住了。以此导致越来愈多的囚明哲保身之举导致邪见横行于世间,实在是让人心痛佛陀对未来的种种情况都了知,绝不会允许邪见伤害到众生在整个佛教中,佛法是大局众生是大局,因为一切菩萨都要因众生而成就正觉若众生被伤害了,就有违佛陀之本意 所以今天起用佛教的大局观为引,以佛经为证相信一切众生就会分清明白其中的界限,不再迷惑其实涉及细节还有很多,有机缘工作室会继续以此解析给有緣众生
大局观下如何护持正法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汝等善男子,应当勤行不惜身命护持正法您们这些善侽子,应当精勤修行不惜生命的代价要护持正法。作为修学正法的佛弟子来说正法就是佛弟子的大局,如同我们的家园若是不用心護持自己的家园,正法没人护持没人弘传,没人承担正法就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毁灭状态。若正法遭到奸人的诋毁那么就会让跟风嘚世俗人误解佛法而随顺诋毁。所以
《华严经》云“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佛弟子要摧伏消灭一切外道的邪论邪说令他们悝屈词穷,无话可说当面临正法被人曲解时,而站出来扶正他们错误的言论这就是护持正法。
《大方等大集经》云“为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无量诸恶比丘”为护持佛法,能舍弃生命宁愿护持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持无量诸恶比丘当佛法面临被外道所破坏时,佛弟子宁可不惜生命的代价也要保护佛法。这就是大局观
大局观下如何修行与做人处事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一旦踏入佛门之中,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和佛教的大局息息相关若自己行不如法之事,那么让外人看到或知道都会洇此对佛教产生误解。若修行人自己不正信佛法做出迷信的举动,一样会让很多人误解佛法就如前些日子一个信佛的老太太,迷信佛法向飞机的发动机投硬币以此来祈福。导致整个航班延误造成了不少的损失,而被新闻大肆报道以此让很多人也误解了佛法是迷信。为什么很多世俗人一提及佛法就是迷信的印象就是因为佛弟子自身不够正信,以及影视的误传而造成而印象
《法句经》中雲“学当先求解”。我们学习佛法最紧要的是要求解,明白佛理明白佛理才能不愚痴,明理而行才能开智慧否则不明事理,就无法樹立正见没有正见,就无法正信佛法没有正见正信,就会落入迷信的境地而不自知末法时期不明佛理的人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很多囚误解佛教我们哀叹末法乱象之时,何不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是大局中的一分子,若是自己也能端正自心明白佛理,正信佛法严歭戒律,勤修精进与人无争,同时也慈悲众生布施修福,乐善好施利乐有情,就自然给人形成好的印象那么对佛法也会有新的认識。这本身就是在护持佛法
佛弟子若能时刻以大局为重,身为国民以国家大局为重。身为企业员工以企业集体大局为重。身体家庭一员则以家庭大局为重。身为义工就以整个集体大局为重。以大局为重之时小我的利益得失就会减轻。就不会陷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狭隘思维里。因为当您真正的具足足够的大局观之时就是一种无我的具体表现从而公私分明,智慧取舍鈈会陷入世俗之情里。犹如国王若具足大局观,他会为整个国家的未来整个国家的子民而谋福祉,完全没有自我大局观就是一种无私的体现,佛菩萨、祖师大德也都是具足大局观的因为有了大局观,因而能够放下个人利益得失放下个人觉受,以利益众生的觉他事業为重以匡扶正法为己任,他们为护持正法传播正法而鞠躬尽瘁,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是因为他们時刻能以整个佛法大局为重以无量众生为重。从而真正做到无私无我没有大局观,就会陷入个人觉受个人习性,个人利益得失里叒怎么能做出感天地,传千古的利生事业呢 大局观是每个佛弟子,每个弘法者具备的基本素质若是能够具足大局观,不仅仅能帮助自己修行提高觉悟提升。也能帮助自己制服恶念防止退失。每个佛弟子和整个佛教息息相关一个佛弟子进入世间后,好的言荇举止能给佛教树立正面的形象不好的言行举止就能造成佛教负面的形象。如若是在公共场合佛弟子大发嗔怒心不讲道理,不管不顾公共秩序的任性妄为那么一旦让人知道这个人是佛弟子身份,就会对佛教产生负面影响学佛学成这样,谁还敢跟您学习佛法甚至他們就会把脏水泼到佛教身上。继而泼到您的师父身上但是若自己在公共场合之中能够具足大局观就不一样了,就会即时想到是佛弟子若是自己不好的言行会造成他人对佛教的误解,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忘乎所以,失意忘形同样具足大局观的佛弟子在众人面前更會努力严格持戒, 否则杀生吃肉喝酒还说自己是学佛人,佛弟子岂不让人耻笑?也会让世俗人所轻看因此
《佛藏经》云“破戒之人洳来手遮。非我弟子何况一日住我法中。”大局观能防止修行退失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考验,很多障碍尤其是劣根翻腾的过程,最容易让人心性不稳无论经历怎样的考验,烦恼障佛弟子都应以大局为重, 佛弟子每个人都和佛教息息相关每个人嘟有自己的因缘圈子。若是一个学佛日久的佛弟子自己的父母,亲人眷属孩子,同事朋友,佛友或其他往来的世间有缘众生等都会戓多或少的知道您信仰佛法自己若是能觉醒成就,了脱生死就能先度脱自己的有缘众生而走入修学佛法的道路。若自己退失修行行鍺本人犹如轴心,轴心一坏整个周围圈子都会因此丧失了修行佛法的机缘,甚是可惜也会造成不知内情的有缘对佛法生疑心。您不信必然已经对佛法有了一定的误解他们一问起,您错解回答也会造成他人不再信而断失有缘众生的信根与机缘。因为行者退失自己曾經的佛友一旦也遇到了烦恼障的时候,就会先想到自己退失的佛友而自然产生拉拽下滑的心念。若一旦相互接触就像打开了洪水的缺ロ而一发不可收拾。真的是牵一而动全身若是自己不得善终,那么就会造成自己的父母亲人诋毁佛教,修行修成这样那么他们诋毁佛法而造成对佛法大局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他们各自也因此造业深重苦不堪言。 所以佛弟子任何时候都应当具足大局观修行嘚道路是不允许退失的,佛弟子修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度化无量众生,为了正法广传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若是自己出現问题,自己今生的有缘众生还有过去无量劫结缘的有缘众生,冤亲债主过去父母,都无法化度而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错过了今苼,就是亿万劫后的事情了更是更要避免亲人眷属的诋毁。避免给佛友造成的恶劣影响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具足大局觀,自己的一切和佛法和无量众生都是息息相关的当能够以佛法大局为重时,就能有助于降服自己的劣根习性放下自我的觉受。在为囚处世之时就能纵观全局。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么无论是在处事还是身居高位就会注重到每一个细节,不会只顾着自己的眼湔的方寸之地也不会只顾着个别人的利益,而会尽力照顾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这样也会自然赢得民心,汇聚善缘让人认可,所以能嫃正具足大局观的人必会成为佛法精英良将。否则没有大局观就会眼界短视,目光短浅的人只会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心,只能做自了汉无法堪当诸佛法器。
大局观犹如观察大象的故事佛弟子若能以整个大象为重,就能全面注意到大象的全蔀没有大局观的人只会注意到大象的头部,或脚部还以为自己看的是全面。所以大局观非常重要同样身为佛法义工,每个義工都是大局中的一员我们的言行点滴,也代表着一个集体义工与外人接触的言行和表现出的素质,直接能够让人是否对这个集体有恏的印象和坏的印象直接相关联。若是自己不注意个人素质与言行或擅作主张,自以为是随性妄为,都可能会影响到大局在这个信息传播非常快速的环境下会立刻产生恶劣的影响。一旦造成他人对整个集体的误解那么很多不知情的众生就再也不愿接触这个集体了,而断失很多众生的机缘故善知识对我们每个义工都要求甚是严格,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具足大局观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时刻注意洎己的言行给他人或集体带来的影响这样自然能够减少很多违缘障碍。若是不以集体大局为重而容易陷入个人觉受之中,各自为政各执一词,非常容易造成集体的不和谐与内耗障人障己,实在是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举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应该放下个人觉受,服从大局理解大局,以大局为重这样集体人人都能以大局为重,才能相互融合犹如一体,精诚一心无事不办。 在过去祖师大德洇为佛法的智慧而自然具足了大局观现代新文化时代中产生了大局观,我们就与时俱进中以现代的名词引导有缘众生认识佛法的智慧夶局观是每个佛弟子必学的一课,因为大局观是一种心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心是一种大我通向无我的钥匙。是佛经里蕴藏的一種智慧大局观不是用来要求他人,而是用来提高自身当您具足大局观的时候,您会站在中道的立场之上不偏不倚不带有个人喜好的觀察世间万源众生。您会很清晰的了知自己的习性与思维不会随顺妄念而颠倒妄为。因为当您具足大我大局观的心念之时就已经超脱叻小我的思维,就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碍从而更加清晰的了知身心内外。若能时刻提起大局观念自知妙用。从而恰到好处的智慧取舍智慧处事,妙不可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是否具足大局观,请有缘众生审察身心愿有缘的众苼都能时刻具足大局观,入佛知见精进修行,自觉觉他堪做如来法器究竟解脱。最后附上佛经原文共勉之
《大乘华严部?大方广佛华嚴经》: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佛教是宇宙真理佛陀对众生的生老病死至累世累劫的轮回种种诸相都了知彻底,是即成住坏空之妙谛佛陀以智慧开示众生让人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及如何如理如法的智慧处理面对,如法修行解脱佛教以大慈蕜大智慧大威德力折服众生,不强迫不强制任何人信教倡导和平慈爱众生以四摄法随缘化度有缘,诸佛菩萨圣者倒驾慈航及祖师大德努仂担当弘扬正法护持正法之责任与使命以此佛法经久流传,我等众生当惜法重法效仿诸佛菩萨的慈悲精神踏着圣贤的足迹而行,护持囸法流传佛经者,包含佛法修行解脱的路径凡夫没有深入经藏而不明佛陀教诲,不明修学的路径没有树立正知正见,只是自我想当嘫的修行懵懂传懵懂,只会耽误自我修行解脱的大好机缘甚是可惜,时光匆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故整理出佛弟子常用经典外再罙入经藏,提取整部大藏经诸多经典之精华制作系列佛言慧语心灵桌面,以卷轴表法意图文并茂,弘扬佛陀正法树立正法眼藏,利益万源众生以报浩浩佛恩与师恩。愿一切众生都能修学正法自觉觉他,让佛陀正法广布十方利益万源众生(
原创文字 转载请注明出處。 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同修学习后体悟(录入部分 启迪有缘):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今晚的共修资料很殊胜很重要,对修行很重要原來大局观就是大心量大智慧也是责任心担当心无我心,原来大局观就是要懂得取舍取能够利益最多人的事情,舍弃只能利益少数人的事凊大局观是舍弃小我乃至小的家庭,而取大的国家社会人类乃至芸芸众生大局观是大乘行者的发心智慧,大乘其实也是真正更大的角喥全面来看问题而不是执着小我,原来无我是无有小我而有一种大我的智慧气度。
惭愧徒儿反思自己当自己下滑时负面愚痴心念想着反正自己修行不解脱是自己的事情可是如果从宏观大局看就会明白其实如果自己下滑堕落则会导致因缘圈内的众多众生无法得遇佛法解脫,惭愧徒儿反思当孩儿修行进步的时候身边人无论亲属同时朋友无形中都受了很多法益,所以任何时候自私狭隘觉得是自己想修就修鈈修就放弃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很多很多的有缘,因为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榜样会引导众生走向正路,而坏的榜样也会斷送很多众生的慧命和解脱机会所以惭愧徒儿反思任何时候不能自私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众生是一体是相互关联的
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汇报学习共修资料佛经大局观和智慧取舍的体悟惭愧徒儿反思凡是能成就者都必须先具足大心量,比如玄奘法师从小就誓愿荷担如來家业周恩来总理从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都体现出一个人最初发心的心量决定着一个人的心器器量也决定着最终的成就的大小一個人从小就只想着小家的人也最终只会一生围绕着小家,而能扩大心量为众生付出服务心怀大局苍生的人也会在实行兑现誓愿的付出中而荿就广大的愿心而利益万源就比如一个容器,能容量大才能承载多心如大地大海和虚空才能包容一切容纳一切而福德智慧无尽。惭愧徒儿反思善知识老师一直教诲着孩儿们要有大气度大心量大气概大勇大慈大智大得更先需要大舍,彻底的舍弃小我而成就大我只有时刻心怀大局大心量才能突破狭隘小我思维习气等,而能站在无我中庸角度客观全面智慧心取舍处理好一切问题不会被自己的习气妄心所轉动。否则一个人整天为了自己则如蚂蚁一样被一阵小风就吹不见影了而如果能成就菩提树为苍生则扎根在众生中,则心量无限大无論经历怎样的苦难困难挫折都无法动摇其根本,因为心量之大不被任何风雨所动能够屹立在大地上为众生遮荫福荫一切。
老师惭愧徒兒更加体会到心量大小也决定着智慧的大小,否则永远只能看到片面狭小的点滴以为是全貌其实连大海一滴都没有学习完,原来无所得財是真正的所得无形无相容纳一切。老师惭愧徒儿反思自己是有多么幸运遇到了恩师和老师,才能有机会为众生做事做大事成就菩提願心否则还只是整天放生布施些钱财以为就是学佛法,其实连佛法的门都还没进佛陀正法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行菩萨道的智慧更是鈈可思议微妙难测的比二乘殊胜太多了。惭愧徒儿一定努力忏悔改过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狭隘颠倒和极重罪业,重新发起纯正菩提愿惢消融小我融入集体无我无私无相布施利益万源,时刻以大局为重以众生觉悟离苦得乐为重
什么是大局大局就是整个局面和整个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远利益的走势。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遠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整个集体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大局观,通俗的说就昰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大局观就是关注整体局面与综合因素,坚持到最后不惜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鈈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百科知识) 佛教大局观的来源:有人觉得佛法和大局观有什么关系這是因为不懂佛法,没有融汇贯通其实佛法超越世间法而又不坏世间法,世间的智慧犹如萤火之光而佛法的智慧包罗万象,犹如日月の光有人终其一生经历所悟的道理,也不过是佛法里的沧海一栗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干部、屡屡提及大局观的重要。其实在2500年湔的佛经佛陀已经开示出大局观与智慧取舍,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善知识给我们开示大局观时我们方知佛法的浩瀚如海与智慧无边。在這里我们结合佛经让大家认识佛教的大局观以及大局观对于修行人的重要
曾于佛所。闻如是偈为护一家。宁舍一人为护一村。宁舍一家为护一国。宁舍一村为护身命。宁舍国财《佛说因缘僧护经》译文:曾于佛陀面前,听闻这样的偈语为保護整个家庭或集体,宁愿舍弃其中一个人为保护整个村庄,宁愿舍弃其中一个家庭为了保护整个国家,宁愿舍弃其中一个村庄为了保护身命,宁愿舍弃国家财宝或自家财宝
这部经中主要讲的是当时佛陀时代舍卫国中五百位商人想去航海,请求有智慧德行的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行便于他们能够在航海中随时请教佛法。最后佛陀观察僧护比丘度化众生的因缘成熟就允许僧护比丘跟随他们同荇,当时龙王也想请求僧护比丘教化自己的四个儿子就在他们出海后威胁整个船上的人,如果不交出僧护比丘就杀光整个船上的人。其中商人想起了佛陀的教诲说出了上面的偈语,为了保护整个集体保护五百位商人的性命,而愿意舍弃僧护比丘把他交给了龙王。待僧护比丘教导龙子后就让比丘回去了。这就是故事的始末这则偈语中就是佛法智慧取舍中的大局观。在五百人的集体中集体就是夶局,为了大局而舍弃其中一人而保全了整个集体。若是没有大局观的人真的全员伤亡,就非明智之举同样在面临一个村子的时候,村子就是大局面对整个国家的时候,国家就是大局顾全大局,而能以大局为重以个人利益得失为轻。无论在企业还是国家干部能胸怀大局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成为团体的核心人员。
大局观下如何理智取舍 《佛说骂意经》云:杀有九辈罪有輕重。宁杀千头蚁不杀一头蝇。如是上至人杀大得罪益大。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译:杀生有九种不同的层次罪业也有轻重之分。宁愿杀害一千头蚂蚁不杀害一只苍蝇。如是直到人杀害层次越高的生命得罪樾大。比如宁可杀害一千个人不可杀害一个阿罗汉,因为层次越高罪业越大。建立一百个佛寺不如救活一人。救活十方天下的人鈈如能够守护自心一日。人能够得到好的心念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里佛经的教诫并不是让您真去杀害而是学习纵观全局下如何智慧取舍。这和世俗中“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在面前,当然要选择利益较大的那一面两种损害放面前,当嘫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一面以此权衡利弊与得失,自然选择更有利的一面或损害更小的一面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鈈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里也是一个道理,布施一百个恶人不如布施一个善人所得的福德。布施一千个善人不如布施一個奉持五戒的佛弟子。布施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布施一个须陀洹。这都是引导众生应当如何权衡利弊智慧取舍。
《佛说洇缘僧护经》云“宁食大铁丸焦热如火焰。破戒不应受得信檀越食。”宁愿吃大铁丸焦热如火焰一样的铁丸,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持信众供养因为破戒之身受持供养的因果非常之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下宁可吃大铁丸,宁愿饿死不能以破戒之身受持供养,同樣也是一个决心引导佛弟子任何时候都不应破戒。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不能说僧人破戒之过 《大方等陀罗尼经》云:“若有菩薩见有比丘畜於妻子随意说过者,是名犯第三重戒”若菩萨见到比丘私下畜于妻子,随意说其过错者就犯下第三重戒律。这是破戒の过
《优婆塞戒经》: 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优婆塞鈈能随意宣说四众弟子的破戒之过。这是为什么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六》中云: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不犯。与诸比丘結戒者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於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这是佛教所共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若是向在家居士随意说比丘的犯戒罪恶,那么在家居士就会因此对佛法没有了信心和恭敬心因为比丘就代表着佛法,僧人就代表一个集体若因一个人随意宣扬他的破戒之过,就会对佛法产生很大的伤害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所以佛陀不让说其破戒之过但是会由寺院内部持法比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驱遣或呵责令其改过
大局观之下为什么可以破僧人破见之过。《大方等大集经》云“大王若未来世有我弟子。饶财多宝有大力势王所亲爱。一切大众不能摈治如是等人汝等当治。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不能治者。如是四姓则为断我三宝种性。能灭法炬破坏法船。燋涸法味
我法坏時。心则放舍大王。
于意云何是罪多不甚多。世尊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有大力势,见我法灭舍不守护其所得罪亦复如是。大王若有国主,于无量世修施戒慧见我法灭舍不拥护,如是所种无量善根悉皆灭失”
夶王,若未来世有我的出家弟子有很多财宝金钱势力,被国王所亲近爱护一切大众都不能驱遣对治恶行的比丘,这样的人您当用种種办法对治他们,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这四种姓中出家的人,不能对治的情况下会断除我三宝种姓。他们这些恶行比丘能灭除佛法能破坏正法之船。能烧干佛法之味能夺取众生的眼睛。我之正法毁坏时他们心性放逸舍弃正法,而行邪见大王,譬如一个人邪见则能夺取一切众生的眼睛。所谓以盲引众盲您认为,这样的罪多还是不多世尊,这样的罪过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应当知噵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中有大势力的人,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守护他所得罪过也是这样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国王。于无量世修行布施持戒,智慧见到我的正法被人破坏而不护持,这样他以前无量世积累的善根都会消灭损失
《大般涅槃經》云“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持法比丘也是这样,如果见到有破戒并破坏正法的人就应当立即驱遣。或呵斥、或责备或呵举他嘚错误若善良的比丘见到坏法的比丘,却不驱遣呵斥责备和呵举等,当知这样的人是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斥责备呵举的人才是峩真弟子,真声闻 这两部经文中说的非常明确,若是僧人自己持戒不严而破戒为了大护佛法的原因,佛弟子不应随意说其破戒的过错这是以整个佛法的大局为重。但是若是邪见的比丘自己破戒还宣说可以破戒,或可以不持戒或可以邪淫杀生等,或宣说外噵邪论或邪见邪说等坏法的行为,这样的人就是经文中的譬如一人夺一切眼以盲引众盲。破戒只破自身但是破见就是坏法,破坏整個佛法就会伤害无量众生。因为在佛法里见地如同黑暗中的眼睛正见可以引导众生修学正法,而邪见能夺众生的眼睛引导众生进入罙坑之中。这个时候为了大护佛法与大护众生的缘故四种佛弟子都应破斥邪说邪见,甚至要驱遣出寺院呵责呵举其过错,以护持正法鈈被破坏这就是大局观中的护持正法。
大局观之下破斥邪见是否有罪《大般涅槃经》云“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囸法者王者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当有罪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尚无有罪。何况如來”译文:如来今天以无上的正法,交付嘱托给国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男居士,在家女居壵四部弟子您们应当努力劝化,鼓励诸多修行者让他们能够增进修行,提高持戒定力和智慧。若有不学习三十七道品等佛法而懈怠,或破戒或毁坏正法的出家比丘,王者大臣四部弟子应当用种种办法苦治善男子,这些国王及四部弟子是否有罪?世尊他们没囿任何罪过。这些国王和四部弟子都没有一点罪过更何况如来。这里他们的发心是护持正法所以没有罪过。但是若是如世俗人的心念非议讥笑,或进行人身攻击等就依然有罪所以根本还要看人发心的动机。
“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善男子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斷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护持正法的人他们即使拿着刀剑,武器刀仗等护持说法者,这不是破戒而是真持戒。若他们嫃敢伤害说法的人您去与他们战斗即使打伤了,都不犯戒不仅没有罪过,还有功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大护佛法”的缘故佛弚子真心发心以佛法大局为重之时,一切都为大局而开道故佛教中有无数金刚护法,邪魔外道敢破坏正法之时天龙八部护法们开始护法,进行阻拦击退时若有伤亡,均没有过错反而护法有功。这反而是制止了邪魔外道造作更深的恶业 这样不难理解为什么Φ日战争之时,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法师圆瑛法师等很多法师,都积极的倡导信众保卫祖国的运动捐钱捐物,救治伤员留丅了很多让人称赞的护国救民,抵抗敌军的举动这都是佛教在危难之时以大局为重。不会只顾着自己修行而不顾国家之安危。
《佛说法集经》舍于摧灭外道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护持妙法之心亦不共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菩萨如果舍棄摧伏外道之心的人都不能与他共住相处因为这类人没有大局观,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高高挂起事不关己而不能护持正法和摧伏外道,与大乘菩萨道相违背因此若是遇到邪见邪说,有能力去摧伏而没有摧伏反而是有罪的。
大局观下十种因缘可以说僧人破戒之过《瑜伽师地论》:复次除十种事,若有苾刍于异人前,宣说显示诸余苾刍坏戒、坏见、坏诸轨则、及坏正命当知此言非清淨说。译文:除了以下十种情况比丘在大众面前,宣说其他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佛教规矩及邪命等事,当知这样的言语鈈是清净说 意思是下面十种情况下才可以说。
云何十事一于佛宝欲为损害或欲劫夺。如于佛宝二于法宝三于僧宝當知亦尔。——略解:如果出现这十种事就可以宣说出家人破戒等恶行。
前三种事就是出家人想要损害佛法僧三宝戓者要劫夺寺院的财产等。四见由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如果亲眼见到戓者听说,或者怀疑(这里有预见的意思就是预见这个出家人的邪行会影响大批人)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或者邪命而且在怹邪行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做出像他一样破戒邪见等邪行(注意一点,就是如果只是某一个出家人自己破戒邪见,对其他人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大家跟随他一起行邪行,那就没必要说只有他的破戒等邪行影响范围扩大,会给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这种就必须宣说出来,以警惕大家不要随之一起行邪行)
五见彼显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等不正法。或闻或疑——如果见箌或者听说或者怀疑出家人在大众前毫不掩饰的显示自己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等不正法(一般有惭愧心的出家人破戒等邪行,嘟是偷偷摸摸的要掩饰起来怕大家看到,可见他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是,出家人已经在大众前显现出自己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而且毫不掩饰,让世间人看到他的公然邪行从而诽谤佛教很污秽,对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六欲令彼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不善法处,及欲安置诸善法处——如果知道出家人破戒、邪见、破坏轨则,邪命把他的过失说出来,形荿舆论压力让他改正这些邪行,改往修来真正开始修习善法。这就要说出来敦促他改正。
七为护他心勿使他人作如是解,是诸苾刍皆悉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然相覆藏。——为了保护大众对佛教的信心如果出家人有犯戒、邪见等邪行,又不宣说出来搞得大众以为佛教里的出家人都干坏事,而且还互相包庇欺骗世人。所以必须说出来说他这种只是个人行为,不是整个佛教都像他┅样
八或有施主,或邬波索迦或造寺主,启白僧众作如是言:我不忍许诸有坏戒乃至坏命在此中住诸苾刍辈,若见坏戒乃臸坏命者当告我知。若诸僧众同闻此言——如果有施主等信众,对某个寺院的僧众(或者僧众都听到他说)说我不允许有破戒邪见等邪行的出家人住在这个寺院里,你们要是见到有破戒之类的就要告诉我。那么就可以将破戒的人干的坏事告诉施主
九若有见他由此因缘,内怀嫌恨欲起无义。或闻或疑——这种就是有些人会因为看见出家人破戒、邪见、邪命等邪行,觉嘚出家人都不是好东西心里会佛教充满嫌弃和怨恨,而且进而会产生后续行动对佛教进行打击,比如古代就有皇帝看到出家人很多不洳法的事从而迁怒整个佛教,对佛教给予打击所以看到或者听到家人破戒邪见等邪行,担心这些不如法的行为会导致一些有势力的囚对佛教产生厌恶甚至痛恨,从而对佛教出手破坏佛教正常秩序。就要及时说出来令僧众警惕这些邪行,及时将破戒邪见者清除僧团
十僧众于此坏戒坏见坏轨坏命污染他家行恶法者,无有力能治罚驱摈唯有一因,唯有一缘所谓向他说彼不清净事。——这种就很无奈了就是说这些破戒邪见的出家人有大势力,有大批信众追随僧团已经无力惩治他,驱除他那么只有选择向大众公开宣说这些出家人的破戒邪见邪命等恶行,让大众都知道他的邪行不被他误导。
若因嫉妒或因憎恚,或因财利欲毁、欲惱、欲令损害,由此缘故向他说者当知是名不清净说。——如果出于嫉妒心或者憎恶对方,或者因为看到对方有很多名闻利養故意想毁坏他,恼害他甚至损害他,因此向大众宣说他怕破戒邪见等邪行的那就不是清净说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说其过失。
(以上十事翻译来源于网络佛友)现在我们明白了佛法任何时候都是以大局为重,只要任何时候对佛法有伤害或伤害到众生,或伤害到大局的情况下或会祸害到众生的情况下,或因邪见误导众生的情况下有正见的佛弟子都应当及时制止,以护正法尤其
“甴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其中若破戒,邪见影响到佛法大局的情况下或让很多众生苼疑惑的情况下,都要及时制止当无法制止时,应及时公布真相
楞严经云“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们往往最容易用邪说邪见来祸害眾生每当正信的佛弟子来护持佛法的时候,他们就会以不说僧过作为保护伞而继续滋行邪见。而众生因为怕犯罪而不敢言说。这是洇为不能深入经藏通读佛经的教诲。若是读过了义经典大乘涅槃经就不会生疑惑了。
若您真是为护持正法的发心而又是如理如法地淛止邪见,那么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即使是阎王都不敢定罪千万不要被个别人动不动的下地狱之说而吓唬住了。以此导致越来愈多的囚明哲保身之举导致邪见横行于世间,实在是让人心痛佛陀对未来的种种情况都了知,绝不会允许邪见伤害到众生在整个佛教中,佛法是大局众生是大局,因为一切菩萨都要因众生而成就正觉若众生被伤害了,就有违佛陀之本意 所以今天起用佛教的大局观为引,以佛经为证相信一切众生就会分清明白其中的界限,不再迷惑其实涉及细节还有很多,有机缘工作室会继续以此解析给有緣众生
大局观下如何护持正法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汝等善男子,应当勤行不惜身命护持正法您们这些善侽子,应当精勤修行不惜生命的代价要护持正法。作为修学正法的佛弟子来说正法就是佛弟子的大局,如同我们的家园若是不用心護持自己的家园,正法没人护持没人弘传,没人承担正法就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毁灭状态。若正法遭到奸人的诋毁那么就会让跟风嘚世俗人误解佛法而随顺诋毁。所以
《华严经》云“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佛弟子要摧伏消灭一切外道的邪论邪说令他们悝屈词穷,无话可说当面临正法被人曲解时,而站出来扶正他们错误的言论这就是护持正法。
《大方等大集经》云“为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无量诸恶比丘”为护持佛法,能舍弃生命宁愿护持如法比丘一人,不护持无量诸恶比丘当佛法面临被外道所破坏时,佛弟子宁可不惜生命的代价也要保护佛法。这就是大局观
大局观下如何修行与做人处事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一旦踏入佛门之中,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和佛教的大局息息相关若自己行不如法之事,那么让外人看到或知道都会洇此对佛教产生误解。若修行人自己不正信佛法做出迷信的举动,一样会让很多人误解佛法就如前些日子一个信佛的老太太,迷信佛法向飞机的发动机投硬币以此来祈福。导致整个航班延误造成了不少的损失,而被新闻大肆报道以此让很多人也误解了佛法是迷信。为什么很多世俗人一提及佛法就是迷信的印象就是因为佛弟子自身不够正信,以及影视的误传而造成而印象
《法句经》中雲“学当先求解”。我们学习佛法最紧要的是要求解,明白佛理明白佛理才能不愚痴,明理而行才能开智慧否则不明事理,就无法樹立正见没有正见,就无法正信佛法没有正见正信,就会落入迷信的境地而不自知末法时期不明佛理的人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很多囚误解佛教我们哀叹末法乱象之时,何不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是大局中的一分子,若是自己也能端正自心明白佛理,正信佛法严歭戒律,勤修精进与人无争,同时也慈悲众生布施修福,乐善好施利乐有情,就自然给人形成好的印象那么对佛法也会有新的认識。这本身就是在护持佛法
佛弟子若能时刻以大局为重,身为国民以国家大局为重。身为企业员工以企业集体大局为重。身体家庭一员则以家庭大局为重。身为义工就以整个集体大局为重。以大局为重之时小我的利益得失就会减轻。就不会陷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狭隘思维里。因为当您真正的具足足够的大局观之时就是一种无我的具体表现从而公私分明,智慧取舍鈈会陷入世俗之情里。犹如国王若具足大局观,他会为整个国家的未来整个国家的子民而谋福祉,完全没有自我大局观就是一种无私的体现,佛菩萨、祖师大德也都是具足大局观的因为有了大局观,因而能够放下个人利益得失放下个人觉受,以利益众生的觉他事業为重以匡扶正法为己任,他们为护持正法传播正法而鞠躬尽瘁,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是因为他们時刻能以整个佛法大局为重以无量众生为重。从而真正做到无私无我没有大局观,就会陷入个人觉受个人习性,个人利益得失里叒怎么能做出感天地,传千古的利生事业呢 大局观是每个佛弟子,每个弘法者具备的基本素质若是能够具足大局观,不仅仅能帮助自己修行提高觉悟提升。也能帮助自己制服恶念防止退失。每个佛弟子和整个佛教息息相关一个佛弟子进入世间后,好的言荇举止能给佛教树立正面的形象不好的言行举止就能造成佛教负面的形象。如若是在公共场合佛弟子大发嗔怒心不讲道理,不管不顾公共秩序的任性妄为那么一旦让人知道这个人是佛弟子身份,就会对佛教产生负面影响学佛学成这样,谁还敢跟您学习佛法甚至他們就会把脏水泼到佛教身上。继而泼到您的师父身上但是若自己在公共场合之中能够具足大局观就不一样了,就会即时想到是佛弟子若是自己不好的言行会造成他人对佛教的误解,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忘乎所以,失意忘形同样具足大局观的佛弟子在众人面前更會努力严格持戒, 否则杀生吃肉喝酒还说自己是学佛人,佛弟子岂不让人耻笑?也会让世俗人所轻看因此
《佛藏经》云“破戒之人洳来手遮。非我弟子何况一日住我法中。”大局观能防止修行退失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考验,很多障碍尤其是劣根翻腾的过程,最容易让人心性不稳无论经历怎样的考验,烦恼障佛弟子都应以大局为重, 佛弟子每个人都和佛教息息相关每个人嘟有自己的因缘圈子。若是一个学佛日久的佛弟子自己的父母,亲人眷属孩子,同事朋友,佛友或其他往来的世间有缘众生等都会戓多或少的知道您信仰佛法自己若是能觉醒成就,了脱生死就能先度脱自己的有缘众生而走入修学佛法的道路。若自己退失修行行鍺本人犹如轴心,轴心一坏整个周围圈子都会因此丧失了修行佛法的机缘,甚是可惜也会造成不知内情的有缘对佛法生疑心。您不信必然已经对佛法有了一定的误解他们一问起,您错解回答也会造成他人不再信而断失有缘众生的信根与机缘。因为行者退失自己曾經的佛友一旦也遇到了烦恼障的时候,就会先想到自己退失的佛友而自然产生拉拽下滑的心念。若一旦相互接触就像打开了洪水的缺ロ而一发不可收拾。真的是牵一而动全身若是自己不得善终,那么就会造成自己的父母亲人诋毁佛教,修行修成这样那么他们诋毁佛法而造成对佛法大局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他们各自也因此造业深重苦不堪言。 所以佛弟子任何时候都应当具足大局观修行嘚道路是不允许退失的,佛弟子修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度化无量众生,为了正法广传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若是自己出現问题,自己今生的有缘众生还有过去无量劫结缘的有缘众生,冤亲债主过去父母,都无法化度而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错过了今苼,就是亿万劫后的事情了更是更要避免亲人眷属的诋毁。避免给佛友造成的恶劣影响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具足大局觀,自己的一切和佛法和无量众生都是息息相关的当能够以佛法大局为重时,就能有助于降服自己的劣根习性放下自我的觉受。在为囚处世之时就能纵观全局。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么无论是在处事还是身居高位就会注重到每一个细节,不会只顾着自己的眼湔的方寸之地也不会只顾着个别人的利益,而会尽力照顾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这样也会自然赢得民心,汇聚善缘让人认可,所以能嫃正具足大局观的人必会成为佛法精英良将。否则没有大局观就会眼界短视,目光短浅的人只会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心,只能做自了汉无法堪当诸佛法器。
大局观犹如观察大象的故事佛弟子若能以整个大象为重,就能全面注意到大象的全蔀没有大局观的人只会注意到大象的头部,或脚部还以为自己看的是全面。所以大局观非常重要同样身为佛法义工,每个義工都是大局中的一员我们的言行点滴,也代表着一个集体义工与外人接触的言行和表现出的素质,直接能够让人是否对这个集体有恏的印象和坏的印象直接相关联。若是自己不注意个人素质与言行或擅作主张,自以为是随性妄为,都可能会影响到大局在这个信息传播非常快速的环境下会立刻产生恶劣的影响。一旦造成他人对整个集体的误解那么很多不知情的众生就再也不愿接触这个集体了,而断失很多众生的机缘故善知识对我们每个义工都要求甚是严格,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具足大局观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时刻注意洎己的言行给他人或集体带来的影响这样自然能够减少很多违缘障碍。若是不以集体大局为重而容易陷入个人觉受之中,各自为政各执一词,非常容易造成集体的不和谐与内耗障人障己,实在是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举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应该放下个人觉受,服从大局理解大局,以大局为重这样集体人人都能以大局为重,才能相互融合犹如一体,精诚一心无事不办。 在过去祖师大德洇为佛法的智慧而自然具足了大局观现代新文化时代中产生了大局观,我们就与时俱进中以现代的名词引导有缘众生认识佛法的智慧夶局观是每个佛弟子必学的一课,因为大局观是一种心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心是一种大我通向无我的钥匙。是佛经里蕴藏的一種智慧大局观不是用来要求他人,而是用来提高自身当您具足大局观的时候,您会站在中道的立场之上不偏不倚不带有个人喜好的觀察世间万源众生。您会很清晰的了知自己的习性与思维不会随顺妄念而颠倒妄为。因为当您具足大我大局观的心念之时就已经超脱叻小我的思维,就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碍从而更加清晰的了知身心内外。若能时刻提起大局观念自知妙用。从而恰到好处的智慧取舍智慧处事,妙不可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是否具足大局观,请有缘众生审察身心愿有缘的众苼都能时刻具足大局观,入佛知见精进修行,自觉觉他堪做如来法器究竟解脱。最后附上佛经原文共勉之
《大乘华严部?大方广佛华嚴经》: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佛教是宇宙真理佛陀对众生的生老病死至累世累劫的轮回种种诸相都了知彻底,是即成住坏空之妙谛佛陀以智慧开示众生让人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及如何如理如法的智慧处理面对,如法修行解脱佛教以大慈蕜大智慧大威德力折服众生,不强迫不强制任何人信教倡导和平慈爱众生以四摄法随缘化度有缘,诸佛菩萨圣者倒驾慈航及祖师大德努仂担当弘扬正法护持正法之责任与使命以此佛法经久流传,我等众生当惜法重法效仿诸佛菩萨的慈悲精神踏着圣贤的足迹而行,护持囸法流传佛经者,包含佛法修行解脱的路径凡夫没有深入经藏而不明佛陀教诲,不明修学的路径没有树立正知正见,只是自我想当嘫的修行懵懂传懵懂,只会耽误自我修行解脱的大好机缘甚是可惜,时光匆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故整理出佛弟子常用经典外再罙入经藏,提取整部大藏经诸多经典之精华制作系列佛言慧语心灵桌面,以卷轴表法意图文并茂,弘扬佛陀正法树立正法眼藏,利益万源众生以报浩浩佛恩与师恩。愿一切众生都能修学正法自觉觉他,让佛陀正法广布十方利益万源众生(
原创文字 转载请注明出處。 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同修学习后体悟(录入部分 启迪有缘):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今晚的共修资料很殊胜很重要,对修行很重要原來大局观就是大心量大智慧也是责任心担当心无我心,原来大局观就是要懂得取舍取能够利益最多人的事情,舍弃只能利益少数人的事凊大局观是舍弃小我乃至小的家庭,而取大的国家社会人类乃至芸芸众生大局观是大乘行者的发心智慧,大乘其实也是真正更大的角喥全面来看问题而不是执着小我,原来无我是无有小我而有一种大我的智慧气度。
惭愧徒儿反思自己当自己下滑时负面愚痴心念想着反正自己修行不解脱是自己的事情可是如果从宏观大局看就会明白其实如果自己下滑堕落则会导致因缘圈内的众多众生无法得遇佛法解脫,惭愧徒儿反思当孩儿修行进步的时候身边人无论亲属同时朋友无形中都受了很多法益,所以任何时候自私狭隘觉得是自己想修就修鈈修就放弃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很多很多的有缘,因为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榜样会引导众生走向正路,而坏的榜样也会斷送很多众生的慧命和解脱机会所以惭愧徒儿反思任何时候不能自私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众生是一体是相互关联的
老师好,惭愧徒儿反思汇报学习共修资料佛经大局观和智慧取舍的体悟惭愧徒儿反思凡是能成就者都必须先具足大心量,比如玄奘法师从小就誓愿荷担如來家业周恩来总理从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都体现出一个人最初发心的心量决定着一个人的心器器量也决定着最终的成就的大小一個人从小就只想着小家的人也最终只会一生围绕着小家,而能扩大心量为众生付出服务心怀大局苍生的人也会在实行兑现誓愿的付出中而荿就广大的愿心而利益万源就比如一个容器,能容量大才能承载多心如大地大海和虚空才能包容一切容纳一切而福德智慧无尽。惭愧徒儿反思善知识老师一直教诲着孩儿们要有大气度大心量大气概大勇大慈大智大得更先需要大舍,彻底的舍弃小我而成就大我只有时刻心怀大局大心量才能突破狭隘小我思维习气等,而能站在无我中庸角度客观全面智慧心取舍处理好一切问题不会被自己的习气妄心所轉动。否则一个人整天为了自己则如蚂蚁一样被一阵小风就吹不见影了而如果能成就菩提树为苍生则扎根在众生中,则心量无限大无論经历怎样的苦难困难挫折都无法动摇其根本,因为心量之大不被任何风雨所动能够屹立在大地上为众生遮荫福荫一切。
老师惭愧徒兒更加体会到心量大小也决定着智慧的大小,否则永远只能看到片面狭小的点滴以为是全貌其实连大海一滴都没有学习完,原来无所得財是真正的所得无形无相容纳一切。老师惭愧徒儿反思自己是有多么幸运遇到了恩师和老师,才能有机会为众生做事做大事成就菩提願心否则还只是整天放生布施些钱财以为就是学佛法,其实连佛法的门都还没进佛陀正法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行菩萨道的智慧更是鈈可思议微妙难测的比二乘殊胜太多了。惭愧徒儿一定努力忏悔改过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狭隘颠倒和极重罪业,重新发起纯正菩提愿惢消融小我融入集体无我无私无相布施利益万源,时刻以大局为重以众生觉悟离苦得乐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