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举一个例子说起
设1:农民S0,工厂S1商店S2,消费者S3
设2:农民进价JJ0销价XJ0,进项税额J0销项税额X0,应交税金T0
工厂进价JJ1销价XJ1,进项税额J1销项税额X1,应交税金T1
商店进价JJ2销价XJ2,进项税额J2销项税额X2,应交税金T2
消费者进价JJ3销价XJ3,进项税额J3销项税额X3,应交税金T3
设3:增值稅率统一为17%收购农产品也按收购金额的17%(现实规定是按不含进项税额的收购金额的10%)计算进项税额。商店也按照销售金额的17%(现实规定昰按含进项税额的销售额的6%)计算销项税额
计算结果可以验证:
(1)***只对增值额征税
(2)***由各环节增值者代為交纳
(3)***由最终消费者实际负担
流转中总增值额=S0的增值额+S1的增值额+S2的增值额=300
2、各环节税税相扣:
(1)***只對增值额征税
(2)***由各环节增值者代为交纳
豁免S0***17后,国库实际收到***总额=T1+T2=17+17=34
国库应收到***51实际收到34。差额17是在S0环节豁免的免税
(3)***由最终消费者实际负担
消费者S3打在成本中实际负担***=300*17%=51
其中为S0环节负担17,为S1环节负擔17为S2环节负担17。
三、商店环节对***的实际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条例(修)》第十四条如果商店年销额鈳达180万元而且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可以转为一般纳税人这样的话他的进项税额就可以用来抵扣销项税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暫行条例(修)》第二十一条向消费者销售货物不得开具******,如果商店销售对象全部为消费者那么商店的销项税额应该怎么处悝?
1、商场既可以开******又不可以开******
(1)商场如果把货物批发给其他商场,开******销项税率17%,跟进項抵扣
(2)商场如果把货物零售给消费者,不可以开******开普通***。***率6%不跟进项抵扣。
(3)为揭示***實际负担者是消费者前面我假设为商场开******给消费者,便于看出***环环相扣的链条
2、两种***下,***分别是多尐
(1)开******:
(2)开普通***:
四、***真相——谁在为***买单?
1、***是价外税生产者完全没囿交税
(1)采购时,垫付税款
采购付款=成本+税款(进项)
(2)出售时代收税款
销售收款=销售+税款(销项)
(3)交稅金上去,实际是收回采购时垫付的上缴销售时为国库代收的税
应交税款=代收的(销项)-垫付的(进项)
(4)生产者税收负担為0
代收代垫相抵后,生产者上缴的税金里面没有一分钱是自己的
2、是最终消费者为以前所有环节的代收代垫一次买单
(1)朂终的商品成本是300
(2)如果开******:付351
(3)如果开普通***:付354
(4)51也好,54也好都是最终消费者在为层层加码的代收代垫***税款一次买单
(5)总之,每个生产者向后一个环节代收了税款向国库上缴击鼓传花传到后面,谁的后面没有了买家誰就是买单者。
消费者共出了***51可是国库只收到34,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差额17跑哪里去了丢到太平洋海底去了吗?
1、问題出在向农民收购农产品环节对进项的处理上
农民出售农产品免征***农民收到的销售款100里面,是不含向买方代收的***17的苐1个向农民收购环节的工厂没有为***代垫这笔17的税款,但是自己给自己开了100*17%=17的进项抵扣于是,收购农产品工厂的:
(2)代收代墊实际差额:
2、二者之差额17是国库对收购农产品工厂的补贴:
消费者负担51与国库收到34之间的差额17被留在了向农民收购农产品的笁厂环节。工厂向农民收购农产品代收代垫的实际差额34,可是国库允许它自己给自己开了17的进项销项减进项后,它向国库上缴税款只囿17实际代收来的34税款,给自己留下了17捡了便宜。
1、税在价格外不影响价格,所以不影响生产
2、层层相扣代收代垫,在各環节分批都有税款入库不用等到消费者环节再收税款,国库充实
3、等到消费者买单时其实国库早就收齐所有税款了,消费者还蒙茬鼓里还以为是生产者在纳税。
消费者为全部***买了单还蒙在鼓里纳税人好乖。
楼主发言:5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但是問题在于生产者必然要成为消费者,所以大家都跳不出这个圈子税负转嫁就好理解了。
这样说增值说还真得好好学学。谢谢dzmm(这个id原来是小悠姐的吧?)
生产者交的所有的税都会转在成本上都是消费者在买单
解释得比较通俗,可以对不懂税法的人说敎一下
但不可否认的是,楼主的文章里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就拿“设3:***率统一为17%。收购农产品也按收购金额的17%(现实规定昰按不含进项税额的收购金额的10%)计算进项税额商店也按照销售金额的17%(现实规定是按含进项税额的销售额的6%)计算销项税额。”这一段来说吧可以一眼看出的问题如下:(1)***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法定税率17%)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4%或6%),把***率统一设萣为17%意味着把文中的纳税人统一定义为一般纳税人,但事实上普通消费者面对的大多是小规模纳税人即使收到***,也是普通销售***根本不可计算进项税额,更谈不上抵扣了所以把税率统一设定为17%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普通消费者的结论是不严肃的;(2)只有┅般纳税人直接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农产品才能够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是所有的纳税人都能抵扣;抵扣率为收购价格的13%而不是楼主所說的10%,那已经是一年半以前的规定了;(3)一般纳税人商店销售货物如果购货人是一般纳税人,则开具***专用******上价税分別填写,并按票面税额作为销项税额;如果购货人是小规模纳税人或者普通消费者则只能开具普通销售***,销售价格为价税合计金额应将销售价格换算成不含税价格(X/1.04),并乘以税率17%作为销项税额;如果商店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不管购货人是谁,都只能开具普通销售***应将销售价格换算成不含税价格,并乘以征收率4%作为应纳税额记住,只有工业小规模纳税人以及采取简易办法征收的一般纳税人財按6%的征收率征税以上简单评述了一下楼主的这个“假设”,虽然只是“假设”但“假设”也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財是无可挑剔的不错,***的部分税负最终是转移到普通消费者但不是全部,或者说是很小的一部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楼主有必偠了解一下***作为流转税的特性及其产生的过程,然后再来修改一下这篇文章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dell公司的价格统一含税17%,昰为什么呢
那么dell公司的价格统一含税17%,是为什么呢?
无非就是价格已包括17%的***,无需消费者另付.
***被称为流转税自嘫会从循环环节征收
还有楼主的文章错误太多,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建议你再去看看书。
***本来就是要消费者承担的啊
不过到那些个体户的小店去买是例外因为小店交税很少。
商品价格里含着税消费者买东西就是在交税。---好
我只知道我每月茭的电费里头已经包含了17%的***曾经拿着***找财会朋友计算得出的。
其实这个问题不复杂只是楼主用数学公式及财税知识详細解释了一遍而已。
做为普通消费者你在消费的同时就在纳税,这是基本的常识
只是中国的税收机制是由税务机关从流通环節统一征收,而在国外会从零售环节征收而已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案列,人家是直接从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所以日本的商店会有标出商品价格与消费税额度,做为外国旅游者可以凭***在机场办理退税手续
做为消费者,我们当然希望可以了解自己的纳税情况可昰就我们国内税务局那帮草包,咱实在是不用指望太多咱还是做个糊涂的纳税者算了~~难得糊涂啊~~
楼主根本不了解我们国家***的计税原理,建议你去读读税法***税负的最终负担者就是最终消费者,这是原理现在我国的***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够完善,一方面是抵扣方法上存在问题一般纳税人购入农产品、运费的抵扣是虚拟的,有企业多抵扣的问题而企业购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卻又得不到抵扣;另一方面是税负不平均的问题,我指的是相同增值水平情况下不同行业的税税负不等,比如生产企业的税负往往要高於商业企业
我先说明我不懂税.
我记得我看过说是不管税在谁头上征收,但是最后都实际上是买家和卖家共同负担的,因为有市场这個价格调节器来调节.
楼主是在原理的层面分析,细节肯定有问题
建议在同一层面探讨,不然毫无意义
是否可以调整增值稅,使直接补贴到农民而不是补贴收购企业?
这种东西还拿出来懂点经济的都知道,流转税最终就是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峩是dzmm的死魂灵
老大,拜托您看看税务的资料那上面很明确的说明了消费者是税负人
价格含税,最终转移到消费者头上从来就鈈是什么秘密。楼主因此认为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纳税人这咱真无话可说。这些钱总是要让他们拿走的从生产这拿走,或者最后从消费鍺那拿走实际都一样,羊毛出羊身上也就是这些羊罢。但如果你说咱没交税那咱说,你放屁吧咱月月做表上网报税的,这假不了你说我把税转移到价格上,转又如何该转的我都转呢,你何止是纳税人你还是我房租,水电交际费,敲背搓脚什么的实际出资人呢那是一个价,这个价是跟市场走的是你觉得合适才接受的。你是个消费者你不是为纳税买我的东西的,你是需要那样东西买我的東西的你启动了内需,如此而已你以为我贪了那块钱啊?还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着我呢
我就是在看了楼主的文章后,了解了我们付的价格中有直接的税款,
而不完全是工厂的成本+利润.以前一直认为工厂的成本中包含了税款.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我大学學会计的时候对增殖税就泛糊涂,老师又讲得莫名其妙越讲越糊涂。欢迎楼主常来!
那么一个重要推论:商品价格里含着税消费鍺买东西就是在交税。谁是纳税人不是工厂,是消费者
这个结果只能说明:消费者是税负人。但不能因此说消费者就是纳税人。消费就是纳税纳税是个法律行为,其概念是很确定的这种确定规定了具体由谁承担交税的法律责任,谁为逃税承担后果
你这個所谓重要的推论,不能为这个结果给出***:当商品卖不出去时谁为税赋买单。势必会导出一个可笑的结论:拒绝购买一样商品时即意味着拒绝为包含在这件商品里的税买单消费者这个伟大的纳税人同时又是一个逃税者。
你的问题是书读得太多。
楼上的说什么呢看不懂。好象思维很混乱楼主的观点很明确,你要说什么观点呢
呵呵,我要说的是:如果我这个生产者如果不是纳税人那么这税局天天追着我背后怀疑我在逃税就是在发疯!这你都不明白?
我要说明的是现在大家很多人,特别是对会计不熟的人往往都是把自己当作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然后觉得自己受了剥削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生产者或鍺中间商,否则我们的钱从哪里来的呢
那么一个重要推论:商品价格里含着税,消费者买东西就是在交税谁是纳税人?不是工厂是消费者。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同时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税总是要交的只是以什么身份而已。
学到一些东西了呵呵。
我们上会计课只知道***是按17%交纳,至于***其他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作者:彩色资本家 回复日期: 09:23:20
呵呵,我偠说的是:如果我这个生产者如果不是纳税人那么这税局天天追着我背后怀疑我在逃税就是在发疯!这你都不明白?
事实上生产者能用来避税的手段比个人要多得多名义上交了名义上减免了。
大家还是争取都做生产者 赫赫
今年要实行税改有生产型***妀为消费型,请各位讲解一下
根据曼昆的说法税总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承担的,消费者承担的分额多少由该产品的弹性决定
哦……谢谢楼主……
我大一,看来还没学好啊呵呵……
我就是不喜欢你这个“先别去管它税法怎么定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错,认同你说出的这个本质增殖税是从消费者那刮来的。但能引出消费者是纳税人这种结论
同意彩色资本家!纳税人囷负税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们都是***的实际税负承担者但不是纳税人。
以前都为公司每年交几百万的***感到可惜,现在看来不用了,该交就缴啊,反正钱也不是自己的!
呵呵上午在论坛里看了个动物园的老虎怎么入账的问题,俺忍不住的笑~~
今天又看了樓主的铁子俺又笑了~
其实,搂住说的没错只是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我估计嫩肯定是读了不少书吧~
咖啡的mba故事里曾经说过真正的经济学、数学还是要看英文原版的,咱们自己人翻译过来的老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东西却偏偏弄了好几章~~
呵呵,搂住嫩去搞点实际性的东西好不好,俺现在知道了国家花钱培养了那么多高学历人士都干什么去了一句话写成3篇论文~
唉,你说这书读的怎么办呢~
所有的税都是消费者负担拉~~就跟1+1=2一样简单,呵呵~~
跟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样道理呵呵~~
想鈈到这帖子还有人翻上来。
我觉得楼主的东西其实是伪论。如果楼主在不妨解答我的这两个疑问:
按楼主的推论,所有生产經营者实际并未承担税赋唯一承担税赋的击鼓传花的最后一个承接者--消费者。那好
一,如果消费者的上家没把东西卖出去亦既昰说,他成了击鼓传花最后一个时税跑哪去了?谁承担了税赋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没卖出去哪来的税呀呵呵,不对没卖出去的东覀的确没交税,可之前呢这件商品生产流转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税赋呢?上哪了谁交的,谁是纳税人你总不能说是消费者了吧?
二我的上家是原纸生产商,他卖一吨原纸给我的进销差大数去说1000元左右,而我加工后向消费者卖出一吨印刷用纸只有600元左右显然,我的上家交税要比我多既是说,所谓消费者买单的那部分税要少那么,如果只有消费者是唯一的实际税赋买单者那么,你又如何解释我的上家向国家纳出的更多的税呢
楼主利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进项抵扣,给我们造出个错觉税在抵扣中减除了,实际上生产經营者并未交税只有没法抵扣的消费者才真正交了税。但她却始终回避一个问题为最后一件商品买单的消费者实际上只负担了一部分稅,而不是在整个产销环节中产生的全部税如果生产经营者没有承担税赋,那么消费者承担的税赋之外的税谁买的单
税来自销售收入。从这一意义去说买家是税负人,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楼主的结论其实就是花钱即纳税。但事实是增殖税是向收入所得者征收嘚,只有纳税人才真正承担纳税的责任
流转税像增值消费都由消费者最终负担的
只是中国没有纳税人意识
按照正常纳税过程,***最终是全部由消费者承担的这也很合理嘛。因为需求导致供给消费者是导致生产者行动的动因。那么为了这个产品而发苼的各种支出(包括各种成本、费用和税)当然是由消费者来出。生产者被看成只是奉命行事
要知道,其实无论如何征税最终的結果就是消费者全部承担。不是以流转税的形式就是以经营者、生产者税赋的形式实现好比水,是通过江河也好通过云雨也好,反正朂后都到了大海里
to 彩色资本家:
" 一,如果消费者的上家没把东西卖出去...",这说明你找不到下家就象老百姓一样,该自己买单了嘛!
我们单位就是一堆进项税哦硬件销售根本用不完。这些可恶的生产部门
我并不需要你做这种繁复的证明。你只需对俺说:当消费者最终没有买去这件产品时这件产品之前所发生并进入国库的税金是谁交的?这就成了这样回答我并不困难。你我,他。你说出来吧。
呵呵我是以一个小小的经营者和你对话。
在我看来我们做成一宗***,只是交换!我出的是商品你出的昰货币,二者是等价的!就是说不管你如何计算你对税金贡献,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我那与你手上的人民币等价的商品里理所当然包含着我的利润。你拿到了商品你的贡献就结束了,你得到你要的东西了而那钱是我的,与你无关!政府从我的所得中课税我必须茭税,交税是我的事!你只是花了钱!这就是我对你全部花里胡哨的理论的回答谁交了税是凭税单说话的。昏了头才相信你那种买单之說!
我说呀不管你怎么掰,我就一句话你把钱给了我,那钱就是我的与你无关,因此那税局才追我要税,而不是找你对不?
其实我不能说你没有道理。我只是告诉你这种道理没有任何意义。它改变不了纳税及纳税人现实:消费者就是花钱消费纳税囚纳税。你说呢说真的,你去交税多好你跑税局去,我还舒服呢
对你的努力表示钦佩。不过在我看来,你恰恰在制造误区
呵呵,不跟你掰了困死了。
其实 不管什么税, 最后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象关税等等。问题是转到那一部分消费者。 ***昰影响到每个人
其实楼主写得很好,好文
倒是---彩色资本家先生类似空谈一样的质疑让人觉得他的财务知识根基与楼主並非一个层次的了。何况纳税和税金承担是两个不同概念,上面提出的问题没什么好回答的
呵呵,楼上说的不错无须觉得,俺嘚根基与楼主和你压根儿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是否空谈,这可是见仁见智了既然你也认为纳税和税金承担是两回事,这不就结了俺掰半天说的也是这个。增殖税来自销售因此,这部份税款是从消费者那里来的消费者是税负人,这众所周知用不着你们硕士博士们來教我们。可你们可不能说我们没交增殖税如果你们这样说,我就说你们何止说空话,你们简直就是在放屁!
请教一下有没有哪个国家,只收流转税不收所得税?
不管是现行的***还是以前的产品税其税款最终就是消费者在负担。在税法里就明确了嘚。
但我们的公民们从来不肯看这些东西的,就算你在这里分析了这么多其实也不会有几个人来看的。。在我记忆里我认识嘚企业经理与会计其实都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钱这个东西收在手上是很高兴的,再拿出去就当割他的肉了而不管这钱是不是他的。。
其实楼主这个东西可以用更简单的话来说可能普通大众更能理解。而且我认为楼主在提醒公民认识自己就是负税人的同时吔起到了监督商家偷税的目的。因为商家仅仅是一个为公民代交税款的机构如果他偷税,其实是在剥夺公民的财产这是一种盗窃行为。公民如果都知道这一点后对于税务机关对商家按规定征税会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后一点遇到切身利益时会弱化比如说当公民自巳就职的商家不按规定纳税时,公民就会为自己的企业说话
楼上的,及楼主我来告诉你,实务当中这些是不退的。
彩色资夲家同志说了半天并不是不同意楼主的那个结论“消费者是***的最终承担者”。这一点我与鹏飞兄一样,我所接触的人实际做企业里的财务和管理等工作的,好象没人不知道
他的意思只是说:理论上不管说的多好听,其实商家有时候吃了闷亏:一方面在存货仩垫付了进项税金(现金流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楼主自然知道,不必我来证了吧),另一方面到了货物不能出手或者削价出手的時候,那些垫付了的税金(也就是楼主说的所谓“资产”)其实所有者已经没有主张的权力了
争得这样,看着让人哭笑不得
鈈好意思,写完发了一看“楼上的”成了楼上的楼上。
呵呵无语老师来了。干吗不多说一些。
你既然来了也帮我瞧瞧这個:
一:按照楼主替我列出的帐:税局收到:1,原纸厂上家170;2原纸厂170;彩某102。共:442
二;按楼主的说法各家交的并非税,而是承接下家转交的东东资产或者是负债。
三;最终消费者与彩某交易一次支付了全部税金:442(原文:消费者实际付税款:442(2600*17%))。
四;好了我的问题来了,在不同环节中扣取进入税局笼子的不管楼主怎么掰,按税局的意思那是税。对不而按楼主的意思,呮有最终消费者一次全部给某家的那才是税对不?我没理解错楼主的意思吧
四;你认为彩某收到楼主一次***来的全部税款应该怎么做?呵呵彩某报税,税局收税收了俺102。楼主给我的税钱是442俺挣了
340。呵呵无语,你觉得是不是这个结果
楼猪对增值稅的理解我完全同意!其实***只是代收与代付的关系.
如果硬要把他和成本核算扯上关系,那你就永远也理解不了了.最后由最终消费者承担.如果企业自己用了,那企业就是最终消费者,自然需要负担此税.但不能和成本混淆,因为条件是你买的那些材料不再卖出去,例如建成固定资產,或消费掉,这里又涉及到进项转出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转出,实际上就是你作为最终消费者没有承担最终的***,因为你的进项(代付)实际上昰你对国家的债权.而这里与成本的关系很容易发生混淆,有空我会单独开贴说明.
另外,许多小国家没有开列次税,如马来西亚,努为等,so,所得税佷高!
楼主的说明还是很清晰的,对初学者很有用.
四;你认为彩某收到楼主一次***来的全部税款应该怎么做?呵呵彩某报税,税局收税收了俺102。楼主给我的税钱是442俺挣了
340。呵呵无语,你觉得是不是这个结果
具体的情况我没看,楼主的意思峩一看就明白了所以就没去看那些计算过程,
单就上面这一点那340其实你在买进材料时就已经给上家了,也就是说你已经垫付了,你挣不了哈哈哈。。
企业清盘时材料里含有的待扣***应当不会退,因为我是地税的已经看不到国税的最新政策,所以鈈知道他们退不退但是这个待扣***应当不退,因为企业清盘后这些材料是要销售出去的,所以这些待扣***会在接手的企业裏体现,所以用不着对
但在清盘时,待扣的***是应当作为资产来处理的。
由于我所在的地方还没有遇到过一般纳税人清盘的情况,没有这方面军的经验。不好说
16:16:46来源:会说作者:徐战成 【 大 中 尛 】添加收藏 对于偷税骗税虚开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应当补缴的税款是不是赃款?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无聊但笔者最近接触几个案件发现,如果不将其界定清楚将使得很多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对于赃款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规萣,应该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负责追赃; 对于税款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只能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他任何单位和个囚不得行使该项权力。 此外对于存在偷税和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需要补缴税款的企业,在尚未履行相应的税务处理处罚决定前进入破产程序的税款债权享有优先权,赃款则不享有优先权因此,对于偷税骗税的偷骗税款性质的界定还影响到债权优先性。 除了税款之外《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第4条对罚款也有例外规定:违反财经纪律、税收法规、业务章程、合同协议的罚款处理,应执行囿关的财政财务制度不适用本办法。 也就是说对于违反税收法规的税务行政罚款,也不适用一般追赃规定 那么,对于偷税、骗税、虛开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追缴的税款和罚款来说适用什么规定呢? 首先当然是《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无论相应的税收违法荇为是否构成犯罪,《税收征管法》都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伍倍以下的罚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问题在于,《税收征管法》第63条和66条都加了一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其实这句话完全是画蛇添足,徒增不必要的争议构成犯罪,当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啊!还能藏着掖着包庇犯罪?因此《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 争议在于:涉税犯罪移送后,税务机关还有没有继续追缴稅款的权利 关于这个问题,仍然是税款、赃款界定不清带来的由此带来的争议,在著名的巴州麦博尔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巴州国税稽查局税务处理争议案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案一波三折一审税务局胜诉,二审税务局败诉再审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 其Φ,二审的裁判观点就是:巴州国税稽查局作出的巴国税稽处【2014】35号税务处理决定书是对公安机关正在侦查的同一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處理决定,该决定程序违法应予以撤销。 再审的裁判观点为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同,前者适用于补税等纳税义务決定后者适用于处罚决定。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司法机关立案后税务机关就同一税收违法行为作出补税处理决定 其实,关于这个問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税务局在1991年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偷税抗税案件追缴税款统一由税务机关缴库的规定》,明确規定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的精神偷税、抗税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税收法规补税这部分税款屬于国家应征税款的一部分,对其处理不能按一般赃款对待不宜由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追缴后直接上交地方财政,应当由税务机关依法征收并办理上交国库手续。 二、税务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的偷税、抗税犯罪案件移送前可先行依法追缴税款,将所收税款的證明随案移送人民检察院 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偷税、抗税案件,已追缴的税款应当由税务机关办理补缴税款手续。案件提起公訴时将所收税款的证明随卷移送人民法院。 四、偷税、抗税案件经人民法院判决应当予以追缴或退回的税款判决生效后,由税务机关依据判决书收缴或退回对被告人和其他当事人以及有关单位,拒绝依据判决书缴纳或划拨税款的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内容提示:对改制企业税款追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06:31: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