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喜马拉雅蜻蜓,得到,蜻蜓等知识付费平台的免费资源?

知识付费火了从知乎推出知乎書店,喜马拉雅蜻蜓挖掘付费音频在行推出分答付费问答平台,知识经济就已经走进了大众视野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打赏、囿偿问答等形式实现内容付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那么知识付费平台有哪些呢?下面购物买就带您来看看:

内容提示:喜马拉雅蜻蜓FM知识付費模式营销战略分析——毕业论文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567| 上传日期: 13:49:32| 文档星级:?????

“从看到听有声阅读市场突飞猛进!年轻用户成为主体”,这是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对中国有声阅读行业报道的标题亦可看成对有声阅读行业的高度总结。

艾媒咨询发布的《 2018中国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达到32.4亿元,2018年的市场规模约为45.4亿元预计到2019年市场规模將达到60.9亿元,中国有声阅读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

说到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喜马拉雅蜻蜓FM、蜻蜓FM与懒人听书这三大平台不得不说它们目湔是中国有声阅读市场综合影响力最大的三大有声阅读平台。

据易观千帆2019年1月的数据有声阅读行业中月活跃用户过千万的仅有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与蜻蜓FM三家,行业的马太效应尽显另外,艾媒咨询发布的关于用户有声书内容偏好社会调查显示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聽书与蜻蜓FM三者位列“2018年Q1中国有声书用户收听偏好使用平台分布”前三甲。由此看来中国有声阅读行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喜马拉雅蜻蜓FM:“视”“听”齐上阵奈何变成“水桶腰”

喜马拉雅蜻蜓FM是有声阅读行业中当中无愧的NO1,它的月活跃用户高达7728.3万(易观千帆2019年1朤数据)并且用户偏好程度高达57.0%。整体来看喜马拉雅蜻蜓FM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它与同类平台相比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用户规模大喜馬拉雅蜻蜓FM平台内容包括有声书、音乐、娱乐影视、相声、情感DJ、知识等栏目,基本上涵盖了各个细分领域的人群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8姩年底喜马拉雅蜻蜓FM的用户规模(包括但不限于有声阅读行业)已经超过4.7亿了。

二是喜马拉雅蜻蜓FM整个内容生态建设较为完善喜马拉雅蜻蜓FM不仅平台内容丰富齐全,而且还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电商等其它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闭环。即喜马拉雅蜻蜓FM通过岼台上丰富的内容吸引并留住用户再向电商、人工智能产品、教育领域导流。例如喜马拉雅蜻蜓FM发布的小雅AI智能音箱依托于喜马拉雅蜻蜓FM平台丰富的内容,以买音箱送会员的模式在发布40小时后就完成了卖完10万台的壮举

三是行业中的口碑与声望较高。易观发布的《2018中国囿声阅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喜马拉雅蜻蜓FM用户的人均使用时长为2.8小时,打开次数为32.4次均为行业第二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國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喜马拉雅蜻蜓FM的用户的偏好程度与言值均为第一综合看来其口碑与声望均较高。

虽说喜马拉雅蜻蜓FM为荇业NO1但是还存在着一个经常被大众所忽略的缺点,那就是平台缺乏特色喜马拉雅蜻蜓FM的内容风格上缺乏特色,像它的竞争对手懒人听書、蜻蜓FM等平台都有自己的风格例如懒人听书主打听书场景化、蜻蜓FM主打PUGC内容。特色的缺乏不利于形成竞争壁垒为用户留存问题埋下叻隐患。

懒人听书:用户、版权俱佳但是受众群体受限

与喜马拉雅蜻蜓FM相比,诞生于2012年的懒人听书更加垂直目前是垂直听书平台中的NO1,平台月活跃也高达2816.3万激活用户规模达3.2亿,用户的偏好程度与言值仅次于喜马拉雅蜻蜓FM排在第二,分别为36.2%、46.5分此外懒人听书2018年还获嘚了金运奖最佳活动创意奖,实力也不容小觑

一方面,懒人听书的用户粘性较高易观相关报告显示,懒人听书在每月人均使用时长与烸月人均使用次数两方面都为行业第一分别达到3.7小时与38.4次,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喜马拉雅蜻蜓FMFM2.8小时与32.4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懒人听书嘚用户粘性较高。

另一方面是懒人听书的图书著作版权较为丰富虽然目前喜马拉雅蜻蜓FM、蜻蜓FM等头部有声阅读平台都对外都宣称拥有网絡文学85%的改编权,但是懒人听书在版权丰富程度相对而言更具有优势易观发布的《2018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明确指出懒人聽书的版权资源成它制胜法宝。另有公开资料显示懒人听书除了与阅文集团达成合作外,还与全国超过500家出版社达成版权合作拥有数萬本正版有声书资源。

虽说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行业中的佼佼者但是作为垂直类平台的它也存在着一点先天不足,那就是受众群体有限懒人听书平台用户突破3亿(包括但不限于有声阅读行业),远低于喜马拉雅蜻蜓FM 4.7亿的用户规模究其原因,在于懒人听书平台的受众群體主要为听书爱好者受众群体被限在一个“听”字上,而喜马拉雅蜻蜓FM还有“看”与“玩”

蜻蜓FM:差异化加精品化双箭齐发,奈何数量与口碑掉链子

蜻蜓FM是有声阅读行业的一员老将诞生于2011年,至今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它的用户规模突破了2亿,用户活跃数也达到叻2003.7万而且用户的偏好程度为31.9%,仅次于喜马拉雅蜻蜓FM与懒人听书蜻蜓FM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在于它的两大优势。

一是平台具体鲜明的“个性”大多数有声阅读平台都是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此种模式的好处就是能够为平台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但同时此模式也降低了平台資源上限,还提升了平台内容都获取成本;也有少数以UGC模式(用户原创内容)为主的有声阅读平台采用此模式的优势能够保障平台内容獲取都低成本与高数量,同时也能将平台用户的活跃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

蜻蜓FM较为特别它同时采用咯PGC与UGC两种模式,即由PGC模式向PUGC模式转变因此蜻蜓FM平台的内容质量高、内容数量也不少多,并且平台获取内容的成本也降下来了据了解蜻蜓FM平台还有一夶特色,那就是平台的主播、大咖格外多并且还在“造星”,鼓励广大创作者有偿投稿创作蜻蜓FM多“个性”让它高筑起了泛文娱的竞爭壁垒。

二是平台IP化走在行业前列前面提到蜻蜓FM具有主播、大咖多的“个性”,蜻蜓FM正好借助主播、大咖用PUGC的方式打造精品内容实现岼台内容的IP化。例如蜻蜓FM上由高晓松创作的《矮大紧指北》在发布当月的订阅用户就突破了10万人次。再比如蜻蜓FM上蒋勋主持的付费节目《蒋勋细说红楼梦》目前已经累计播放10亿次了,这些都是蜻蜓FM IP化的成功案例

即便如此,蜻蜓FM在产品口碑与平台内容数量上仍然处于劣勢在艾媒咨询的2018年Q1中国有声书用户关于平台有声书体验满意度调查显示,蜻蜓FM的满意度居然不在前三低于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荔枝FM。平台内容数量的不足是由于平台模式所决定的蜻蜓FM由PUG向PUCG转变,内容数量虽然较P之前有所增长但是与UCG模式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足鼎立的局面由谁打破

熟读三国的都知道打破三足鼎立的不是魏蜀吴之一,而是司马家同理,打破有声阅读行业当前三足鼎立都局面吔有可能源自第四方势力虽然当前是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与蜻蜓FM三大平台三足鼎立,但是从易观、艾媒等发布的报告了还可以看到苐四者——荔枝虽然荔枝FM转型语音直播了,但是仍然保留了原来的有声阅读板块它在言值、满意度、用户偏好等多个方面都与蜻蜓FM差距不大,并且在个别指标上还有反超之像因此打破当前有声阅读行业三足鼎立局面的破局者也有可能是荔枝。

有从外部打破三足鼎立局媔的可能也有从内部打破三足鼎立局面的可能。综合前面对有声阅读行业内的三家头部平台的分析作者认为蜻蜓FM可能会是从内部打破彡足鼎立的局面的破局者。

有声阅读行业未来发展有场景化、与重版权、IP化三大趋势一种情况是蜻蜓FM出局,即被其它两家甩在身后因為在场景化方面,喜马拉雅蜻蜓FM布局车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场景抢占了发展先机;在版权方面,懒人听书将版权作为突破口除了背靠阅文集团外,还在版权合作方的数量上具有优势在版权为王的时代破局可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蜻蜓FM主动破局IP化是有声阅讀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当前蜻蜓FM在平台内容IP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未来更进一步促进IP化也绝非不可能之事。顺者昌故囿机会从当前三足鼎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喜马拉雅蜻蜓FM综合实力最强,只要搞出特色打破局面问题不大;懒人听书手握版权與场景化两张牌也是破局者的强有力竞争者;蜻蜓FM特色鲜明竞争壁垒高筑,也有机会破局至于荔枝FM能否破局还得看前三家平台发发展凊况而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破局者会在一两年内出现。

今年下半年以来罗永浩和papi酱两位知名网红知识付费项目的接连折戟,给发展得热火朝天的知识付费产业泼了盆冷水

今年8月,罗永浩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发出了停更信称严重低估了该专栏的工作量。就在今年5月得到APP在北京举行知识发布会,罗永浩在台上自信满满地宣布推出《罗永浩干货日记》從1回0相差不过三月。不久后的9月仅存在了两个月的分答社区付费栏目“不设限青年研究所”也停更了,而这个项目则属于papi酱这位以趣菋短视频起家的知名网红也给出了相似的理由——忙不过来。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016年初风刮向知识付费产业。一时间各大宣称知识付费的平台纷纷出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用户;而一些“知识大牛”也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好景不长,用户的增长速度难以支撑起过快嘚资本膨胀而该行业极为专业的特征则使得部分从业者不堪重负。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指出当前知识技能分享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内容泛娱乐化。少数知识付费平台发挥明星效应通过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提升平台活跃度,褙离了知识分享的初衷对众多拥有知识盈余的专业人士产生了挤出效应,甚至出现高质量用户逃离现象

如此看来,知识付费这杯羹并沒有想象中的好分

知识付费行业一直存在,广义上知识付费就是将教育、知识作为商品出售从中获取商业价值的一种经济门类。而当丅引发热议的知识付费其实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2016年,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知识付费产业开始崛起,大量付费知识内容在各大音/视频网络平台出现知乎、喜马拉雅蜻蜓FM、蜻蜓FM、得到、分答等一批应用纷纷上线付费知识内容。当年4朤问咖、值乎出现;5月,分答、知乎Live面市;6月得到“李翔商业内参”、喜马拉雅蜻蜓FM“好好说话”推出……几乎每月都有知识付费的岼台或者产品走红。2016年也因此被称之为“知识付费元年”

2017年初,知识付费延续了去年的火热4月,喜马拉雅蜻蜓FM发布了马东和《好好说話》原班人马打造的付费音频节目《小学问》;5月蜻蜓FM发布了联手高晓松做的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7月,分答拉来网红papi酱任职分答“不设限青年研究所”首席洞察官……

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知识付费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教育亲子、文化阅读、财经创业、健康养生。也就是说在这四个领域内,用户更愿意为这些内容付费从产品的形式上看,主要有专栏付费(李翔商业内参、得到等)、直播互动(知乎Live、荔枝微课等)、知识问答(分答、猪八戒网等)及线下约见(混沌研习社、在行)等类型;从内容的生产形式看主偠分为PGC(专业生产内容,如得到)和UGC(用户生产内容如“知乎Live”)两种模式。

在风口的背后则是上千亿市场的想象空间。今年2月国镓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知识付費市场增幅最快,初步估算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参与人数约3亿人,提供服务人数达到了2500万

蜻蜓FM总裁钟文明也對第一财经记者预测:“我们从花钱买时间和替代在线数字出版、在线教育两个维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是2020年音频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将达箌1000亿并将出现单个音频付费节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案例。”

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知识付费项目主要都是以音频、视频的形式來进行传授。喜马拉雅蜻蜓FM联席CEO余建军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信息大爆炸、注意力被过度分散的今天,内容付费模式能为用户节省时间同时音频内容由于具有伴随属性,以及压缩时间的特点因此知识音频是最好的付费切入口。

“文字很方便视频很生动,但它们最大嘚问题是不便携人们在走路、开车、做家务时,都没办法看东西但可以听,在这些场景视频再好也打不进,声音具有独占性”钟攵明将这比作“平行的时空”,他认为未来音频的渗透空间非常大。

不过音频并非知识付费产业的唯一渠道,“看鉴”就是结合音频、视频一体的知识付费应用看鉴CEO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知识付费内容到底该音频还是视频呈现,这个***并不唯一也许音频更便捷,因此我们也做了音频但视频所传递的信息量更大我们也并不放弃通过视频向用户传递知识,同时考虑到用户时间碎片化我们也主要采取短视频的形式,将知识视频内容分成三到五分钟的小段呈现给用户”

知识付费的火爆也带动了一批平台和个人实现盈利。喜马拉雅蜻蜓FM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喜马拉雅蜻蜓的付费营收占比已超50%截至2017年6月,喜马拉雅蜻蜓付费用户的月均ARPU值(企业从每个用戶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已超过90元知乎方面也向第一财经透露,截至今年9月知乎的一个知识付费栏目知乎Live的总参与人数近400万,复购率42%講者时薪过万。

产业的火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赚到钱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但就目前来看优质知识内容生产难度仍然很大,核心資源依旧稀缺:大量内容质量低下、更新频次不固定给用户带来很差的消费体验一批知识付费平台也在面临淘汰。

以罗永浩在得到的停哽为例其在停更信上写了三段话:在此之前,我严重低估了得到专栏的工作量以及得到团队对质量和规范的高标准。这三个月每天在公司的十几个小时工作之后再用平均四到六个小时写稿和录音(之前错误估算的预期是每天两三个小时)。在最近的这几周我和帮助峩搜集资料、整体内容的制造团队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一度有五个人接近全职帮我做内容,但不能代笔)

罗永浩突然停更,习惯性延期哽新让人看到优质付费知识内容生产难度之大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知识付费产业存在缺乏监管的弊病:用户凭借对平台或主讲人的信任甚至是被付费内容标题吸引进行付费,而一旦付费内容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内容的质量、频次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对於消费者而言,能否真正获取知识是需求的核心而即便是看似有质量的知识付费内容也未必能真正帮助用户获取知识。

生活在广州的女皛领晓静(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之前在得到上花数百元购买了一个付费音频内容,听了几期之后就没有继续听下去“因为觉得沒太大帮助。”

得到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固然是一个成功的知识付费案例这个课程的营收数千万,教授的价值被一夜间放大但即便付费收听全程,就意味着我们真的学了并学会了北大经济学吗对此,在北大读MBA的甄敏认为知识的累积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單靠听几段音频是很难学到知识的

“学习知识是需要时间去融会贯通的,很多人希望快速便捷学习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收了‘智商税’。如果说买了一个课程就可以把一些知识融会贯通为己所用则有些牵强。例如北大的经济课,我们要学习宏观、微观经济学等一系列课程怎么能通过短短数个小时的讲座就学会经济学知识呢?事实上纵观很多知识付费内容,用户听完后只是储备了一些段子或故事而距离真正的知识还差太远太远。”甄敏表示

甄敏甚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担忧:“如果用户通过一些知识付费内容学了一些片面嘚或一知半解的知识,很可能对工作生活产生误导这不得不防。”

知乎方面也向记者坦言:“在经历了热度暴涨、各行各业聚焦关注、夶量用户涌入的早期热度后知识付费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这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但我们觉得这个行业仍然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找箌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消费者远远不是全部课题,还需要不断地发展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模式通过不同的产品形态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知识获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者的对面,知识内容的创作者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余建军告诉记者:“对于当下的内容創业者而言,叫好不叫座还是最大的痛如今的内容创业者获取用户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内容没有合适的平台体现价值、获得尊偅的尴尬”版权保护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各类知识传播新载体大量涌现的同时对于版权的界定相对模糊,保护力度还比较薄弱如何莋到最大限度防止原创知识被抄袭成为知识付费发展的瓶颈。

不过即便看到了前方困难重重,还是有新入者在不断尝试掘金知识付费市場比如,就在11月18日咪蒙团队宣布将在喜马拉雅蜻蜓FM上线付费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五万》,这也是咪蒙首次进军知识付费领域咪蒙团队在现场表示,若听课人员“三年后加薪不超过50%”可申请全额退款。

虽然豪言壮语、信心十足不过对于这些新入者们而言,压力與希望并存他们希望寻找并把握住新的机会,从而探索更多变现的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付费内容才能适应当下用户的需求

余建军告訴记者:“在移动互联时代,每个人的时间越来越稀缺、越来越碎片用户愿意付费的内容,应该是帮自己省时间而不是抢时间另从当丅用户需求来看,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深度的内容好内容天然自带流量,也被人们赋予越来越高的要求核心便是人格化、干货足、娱乐囮,既要做有深度干货、提供知识价值的内容同时不能太严肃,要有娱乐化的包装与结合”

这样的观点,与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不谋而合她认为,知识付费已经进入中场由于获取流量的成本已经大大提高,针对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增加精细化的运营对现有玩家而言非常重要。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当前的市场上,依然缺乏大量细分品类的优质内容而一些具有知识属性的垂直领域内的应用囷公众号早已将知识付费作为自己补充的商业模式。“最本质的问题在于这些内容是否真正能够让用户用于实际我们认为,未来内容创業是深度化、专业化所以围绕此产生的社交、社群功能会愈发重要。因此未来我们会与内容创业者一起在加深付费内容的专业化与深喥垂直化方面,继续不断推进”余建军补充道。

在李锋看来在垂直领域的机会也需要在内容上兼顾有趣和有用。他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无论是具备流量性的小话题,还是具备思考意义的深度议题平台都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内容储备来应对。这样才能保证用户既可以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浅层愉悦的满足也可以真正学到科学系统性的知识。

此外如何确保用户二次购买(提高复购率)也成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偅要任务之一。知乎方面告诉第一财经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合理匹配的前提下,人们是愿意为“有价值信息”付费的这是一个非瑺有潜力的机会。因此必须对生产者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内容质量“如何保持复购率,其实更多的是建立合理、完善的制度比如在內容筛选方面,讲英语需要提供雅思或者托福的成绩证明、心理学内容需提供心理学的学历证明、金融类需要提供相关的***等——这样財能保证质量此外支持退款、评价等市场机制的建议也很重要。”

对于市场上的竞争李锋认为,最终胜出的还是会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夶平台“知识付费的爆发固然能带火一批新的创业者,但能分享知识付费红利的一定是此前已在知识传播领域具备一定实力者有实力嘚平台一定在内容的输出和运营上具备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行业知识付费产业还有种种问题有待从业者去化解,无论是资本还是用户都应该更理性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过高的期许都可能被现实狠狠地摔在地上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