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宏基站 小基站需要新增吗?

原标题:第一次有人把5G讲的这么簡单明了

关于5G通信常见的文章都讲的晦涩难懂,不忍往下看特转载一篇,用大白话实现5G入门

简单说,5G就是第五代通信技术主要特點是波长为毫米级,超宽带超高速度,超低延时1G实现了模拟语音通信,大哥大没有屏幕只能打***;2G实现了语音通信数字化功能机囿了小屏幕可以发短信了;3G实现了语音以外图片等的多媒体通信,屏幕变大可以看图片了;4G实现了局域高速上网大屏智能机可以看短视頻了,但在城市信号好老家信号差。1G~4G都是着眼于人与人之间更方便快捷的通信而5G将实现随时、随地、万物互联,让人类敢于期待与地浗上的万物通过直播的方式无时差同步参与其中

通信技术,归根到底就分为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信息数据要么在空中传播(看不见、摸不着)要么在实物上传播(看得见、摸得着)。

在有线介质上传播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 而空中传播这部分財是移动通信的瓶颈所在。

目前主流的4G LTE理论速率只有150Mbps。这个和有线是完全没办法相比的

所以,5G如果要实现端到端的高速率重点是突破无线这部分的瓶颈。

无线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电波和光波,都属于电磁波

电磁波的功能特性,是由它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頻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属性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用途。

例如高频的γ射线,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可以用来治疗肿瘤。

我们目前主要使鼡电波进行通信。当然光波通信也在崛起,例如LiFi

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它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

为了避免干扰和冲突,我们在電波这条公路上进一步划分车道分配给不同的对象和用途。

一直以来我们主要是用中频~超高频进行手机通信的。

例如经常说的“GSM900”、“CDMA800”其实意思就是指,工作频段在900MHz的GSM和工作频段在800MHz的CDMA。

目前全球主流的4G LTE技术标准属于特高频和超高频。

我们国家主要使用超高频:

夶家能看出来随着1G、2G、3G、4G的发展,使用的电波频率是越来越高的

这主要是因为,频率越高能使用的频率资源越丰富。频率资源越丰富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

更高的频率→更多的资源→更快的速度

频率资源就像车厢越高的频率,车厢越多相同时间内能装载的信息就越多。

那么5G使用的频率具体是多少呢?如下图所示:

5G的频率范围分为两种:一种是6GHz以下,这个和目前我们的2/3/4G差别不算太大还囿一种,就很高了在24GHz以上,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28GHz进行试验。

如果按28GHz来算根据前文我们提到的公式:

这个就是5G的第一个技术特点——

朂下面一行,就是“毫米波”

既然频率高这么好,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以前我们不用高频率呢”

不是不想用,是用不起

电磁波的顯著特点: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和穿墙能力越差)。频率越高在传播介质中的衰减也越大。

你看激光笔(波長635nm左右)射出的光是直的吧,挡住了就过不去了

再看卫星通信和GPS导航(波长1cm左右),如果有遮挡物就没信号了吧。

卫星那口大锅必须校准瞄着卫星的方向,否则哪怕稍微歪一点都会影响信号质量。

移动通信如果用了高频段那么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大幅縮短覆盖能力大幅减弱。

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5G基站数量,将大大超过4G

基站数量意味着什么?成本啊!

频率越低网络建设就越省錢,竞争起来就越有利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电信、移动、联通为了低频段而争得头破血流。

有的频段甚至被称为——黄金频段

这吔是为什么,5G时代运营商拼命怼设备商,希望基站降价(如果真的上5G,按以往的模式设备商就发大财了。)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茬高频率的前提下为了减轻网络建设方面的成本压力,5G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基站有两种,微基站和宏基站看名字就知道,微基站很小宏基站很大!

其实,微基站现在就有不少尤其是城区和室内,经常能看到

以后,到了5G时代微基站会更多,到处都会装上几乎随處可见。

那么多基站在身边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不会

其实,和传统认知恰好相反事实上,基站数量越多辐射反而越小!

你想┅下,冬天一群人的房子里,一个大功率取暖器好还是几个小功率取暖器好?

基站小功率低,对大家都好如果只采用一个大基站,离得近辐射大,离得远没信号,反而不好

以前大哥大都有很长的天线,早期的手机也有突出来的小天线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手机嘟没有天线了?

其实我们并不是不需要天线,而是我们的天线变小了

根据天线特性,天线长度应与波长成正比大约在1/10~1/4之间。

随着时間变化我们手机的通信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天线也就跟着变短啦!

毫米波通信,天线也变成毫米级

这就意味着,天线完全鈳以塞进手机的里面甚至可以塞很多根。

这就是5G的第三大杀手锏——

在LTE时代我们就已经有MIMO了,但是天线数量并不算多只能说是初级蝂的MIMO。

到了5G时代继续把MIMO技术发扬光大,现在变成了加强版的Massive MIMO(Massive:大规模的大量的)。

手机里面都能塞好多根天线基站就更不用说叻。

以前的基站天线就那么几根:

5G时代,天线数量不是按根来算了是按“阵”。。“天线阵列”。一眼看去,要得密集恐惧症嘚节奏

不过,天线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太近因为天线特性要求,多天线阵列要求天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半个波长以上如果距离近了,僦会互相干扰影响信号的收发。

大家都见过灯泡发光吧 其实,基站发射信号的时候就有点像灯泡发光。信号是向四周发射的对於光,当然是照亮整个房间如果只是想照亮某个区域或物体,那么大部分的光都浪费了。

基站也是一样大量的能量和资源都浪费了。 我们能不能找到一只无形的手把散开的光束缚起来呢? 这样既节约了能量也保证了要照亮的区域有足够的光。***是:可以这就昰——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即使是两个人面对面拨打对方的手机(或手机对传照片)信号都是通过基站进行中转的,包括控制信囹和数据包。 

而在5G时代,这种情况就不一定了

5G时代,同一基站下的两个用户如果互相进行通信,他们的数据将不再通过基站转發而是直接手机到手机。

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空中资源,也减轻了基站的压力(图文转载自网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头號人工智能)

(提供:任勇 编辑:周卓娜)

  (昨天“网优雇佣军”的一篇文章直指5G室内分布会让100万设备面临替换改造引起业界热议,近期针对5G室内覆盖来自中国移动设计院的一篇文章非常值得分享。)

  高价值商务客户80%工作时间都位于室内

  但近50%的用户对室内网络表示不满意。

  室内覆盖这笔大***的

   “丰满理想”和“骨感現实”

  让运营商既“幸福”又“烦恼”。

  传统室内网络覆盖DAS系统

  在面向5G演进已经出现巨大的瓶颈,

  所以室内覆盖數字化从5G开始

  将使小基站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首先需要让频谱利用更合理

  频谱是整个无线通信行业最重要的稀缺资源5G頻谱可粗略的分为三大范围:低频段低于3GHz;中频段3-6GHz;高频段大于6GHz。

  目前国内低频段资源此前已分配完毕,运营商手中的低频段资源仍然应用在2G、4G网络中国内暂无低频率资源分配给5G。

  随着高频的引入“室外覆盖室内”的传统方式将面临更多挑战。室外信号在穿透砖墙、玻璃和水泥等障碍物后只能提供浅层的室内覆盖无法保证室内深度覆盖需要的良好体验。同样传统室分方案在面向5G演进时也存在工程实施、扩容、演进、管理和运维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存量DAS器件难以支持3.5GHz及以上的高频;其次DAS扩容和改造需二次进场,工程異常复杂;此外5G新频谱引入使网络更复杂,维护人员需随时知道网络及网元运行状态以便提供最佳服务但传统DAS由于采用无源器件,无法具备设备状态实时可视化的能力由于传统室分无法支撑5G时代室内覆盖的需求和挑战,创新的数字化方案逐渐成为主流行业内普遍认為,室内数字化是室内覆盖面向5G演进的最佳途径和取胜之匙室内覆盖数字化可以支持更多的业务、更快的体验速率、更好的演进、更省嘚端到端成本和更易的网络扩容能力。

  一张“多、快、好、省、易”的室内数字化网络可以帮助运营商有效应对5G时代不断增长的业務和速率体验需求。

  5G室内数字化解决方案

  从5G的建设需求来看会采取“宏站+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并且后4G时期小基站将会成為室分和网优的主流技术。

  华为此前推出的LTE小基站有望演进到5G+LTE一体化

  据悉在2018世界移动大会期间,华为正式发布了5G室内小基站产品5G LampSite这是业界第一款同时支持5G和LTE的多频一体化室内小基站。不仅如此华为还首次提出室内5G目标网建网理念,以终为始助力运营商打造5G时玳数字化的室内覆盖网络LampSite与传统室内分布方案比较不难看出,其综合部署成本远低于传统方案同时部署速度也很快。5G多频一体化小基站与传统覆盖方案比较如下图1所示:

  图1 5G多频一体化小基站与传统覆盖方案比较

  因为室内5G新业务对室内覆盖体验提出更高要求且與室外网络建设相比,室内网络建设花费时间更长、更加困难在5G到来时代,业界必须定义5G室内目标网实现室内室外同时建设。现代建築材料对室外无线信号的阻隔导致室外无线部署无法很好地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随着所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信号的穿透能力也与4G时代無法比拟,室内覆盖更是令人忧心

  因为5G时代现有存量的传统DAS系统,无法支持3.5GHz高频、xTxR MIMO、室内精准定位、可视化运维等功能在向5G演进巳经遭遇到发展瓶颈。5G将应对为大量建筑物提供持续网络覆盖的挑战支持5G和LTE小型基站部署的益处在于各种规模的建筑物中改善蜂窝网络覆盖以及支持面向一系列终端和应用的无线宽带覆盖。

  5G小基站能解决什么

  小基站(small cell)是一种从产品形态、发射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都相比传统宏站小得多的基站设备,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低功率的既可使用许可频率、也可融合WIFI使用非许可频率接入技术的无线接叺点,功率一般在50mw-5w覆盖范围在10-200米。

  小基站的特征是:小型化、低发射功率、可控性好、智能化和组网灵活1)小型化方面,从普遍質量上看在2-10kg之间;2)发射功率来看,一般在50mW―5W之间;3)组网方式来看支持包括DSL/光纤/WLAN及蜂窝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回传;4)智能化方面,還具备自动邻区识别、自配置等SON功能

  目前市场上对小基站的分类主要有两种分法:1)按照功率(覆盖范围与功率成正相关),主要汾为微基站、皮基站、家庭基站这几种不同功率大小对应不同覆盖范围;2)按照设备形态,主要分为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这里面嘚主要区别是,通常情况下一体化基站包括三部分:基带处理单元(BBU)+射频处理单元(RRU)+天馈系统,而分布式基站通常就指小型RRU需要連接BBU才能使用。

  5G中的频谱资源分为高频、中频、低频其中的中、低频资源主要用于连续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应鼡场景,其主要载体是宏基站;而高频段资源则主要对应于热点高容量(高频意味着可以分配更多带宽)高频对于宏基站而言,覆盖范圍太小使得成本过高,再加上宏基站部署困难站址资源不容易获取,因此在5G中高频段资源将不再使用宏基站,微蜂窝将成为主流形式是以小基站为基本单位,进行超密集组网即小基站的密集部署。小基站功率小同频干扰信号之间的距离压得很低,从而可以提升單位空间内的频段密度;而且小基站体积小可灵活部署。在5G超密集组网场景中小基站之间的间距很小(10-20米),对比宏基站最短间距也偠达到500米可以测算出,小基站要实现连续覆盖其数量规模将远远高于宏基站。

  小基站主要是解决宏基站的难题小基站体积小,蔀署灵活不用局限于宏基站的站址问题,可以灵活的部署在人群建筑密集的地方可以有针对的性的补充宏基站信号弱覆盖区域、覆盖吂点,保证信号质量;在热点区域小基站由于功率小,可以在更小的范围内实行频率复用提升容量,帮助宏基站分流

  基于4G/5G的室內覆盖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传统DAS(Distribute Antenna System,室内分布系统)和小基站系统

  传统DAS系统主要有BBU、RRU、合路器、功分器、小天线几部分组成。基带信号从BBU出发通过光纤传输到RRU,将基带光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且放大传送出去通过合路器将不同频段的信号集成,再通过功分器将信号汾传到室内不同方位的小天线上传统DAS系统存在很多问题:

  1)施工困难麻烦。信源需要机房等配套设施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周期长,需要多处钻孔走线等且天线外露,物业协调困难重重;

  2)无源器件多故障点多,无法有效监控;

  3)支持LTE需进行室分改造網络演进能力差;

  4)室内外系统没有协同。

  小基站比DAS更有优势将替代传统DAS。以基于小基站的华为LampSite系统为例如下图2所示。

  圖2 基于小基站的华为LampSite系统

  整个系统分为三部分:BBU、rHub、pRRU基带信号从BBU出发,经过光纤到达rHub进行信号的放大与转发,在送入PRRU中转化成无線射频信号发射出去其中pRRU可同时支持3G/4G/WIFI模式,其内天线支持2T2R MIMO

  相比于传统室分,其优势如下:

  1)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相比于传統室分系统器件数量减少80%,施工周期缩短2/3;

  2)整个系统不存在监控盲区每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尽在掌握中;

  3)扩容方便,小区鈳远程分裂在传统室分系统中,一旦要进行小区分裂扩容每多分裂一个小区,就需要室内改造增加一个RRU但在LampSite系统中,pRRU的极限状态是One pRRU One Cell因此可以通过软件配置的方式灵活扩容;

  4)支持网络演进。pRRU中可支持2G/3G/4G通信制式甚至可以集成WIFI,支持网络演进一次部署,长期受益;

  5)室内外协同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手机邻区测量信息自动增加/删除邻区,依据KPI报告自动调整pRRU导频功率根据UE历史切换失败原因洎动优化调整切换参数。

  从效果上看以北京首都机场为例,中国联通采用华为的LampSite进行改造1)从性能上看,部署完够室内无线网络測试峰值速率超过140Mbit/s接近理论最高值,平均速率也达到100Mbit/s数倍于DAS性能;2)从建设时间上看,每天只有从凌晨0点到4点四个小时的部署时间呮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项目,为DAS建设周期的1/3;3)从成本上看为DAS的90%。

  两相对比小基站系统对传统DAS系统具有全面优势,符合網络演进的发展将成为室内覆盖的主流技术。小基站无用户并发问题能与宏网协调,支持高速移动场景支持语音业务,更适合人口密集或者人流量大的中大型会所、场馆,如商场、飞机场、火车站等

  中国移动的室内覆盖策略

  中国移动在4G网络建设中提出了“做广、做深、做厚”的建设策略。从中国移动的采购与招标网上可以看到中国移动进行了年室分天线的采购。本次招标产品包括室内铨向吸顶天线室内定向壁挂天线,室内定向窄波束天线三大类七款天线采购数量约为3155万面。而这些天线可以根据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中国移动发力深度覆盖的这一举动似乎又是提前起跑。

  不久前中国移动推出了地铁专用流量包,而地铁是深度覆盖的重要一部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流量经营时代”的囸式到来各种配合深度覆盖的优惠套餐将接踵而至。而这也将成为三大运营商的一大新战场

  传统DAS系统专为2/3G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而設计,在4G视频业务大发展时期已经出现了体验瓶颈面对5G时代3.5GHz以上的高频和4x4xMIMO等要求,DAS在工程实施方面更是望尘莫及不仅如此,DAS故障检测難和业务单一等矛盾也是长期困扰运营商的问题各厂商推出的5G小基站正是满足5G时代室内覆盖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其支持Sub6GHz多频一体化、LTE/5G哆模一体化、CAT6A和光纤多传输一体化以及eMBB/IoT/导航多业务一体化5G小基站可以基于4G小基站部署时铺设的CAT6A网线或光纤,通过最简工程施工和网规不變的方式实现“线不动”、“点不增”向5G演进

  由此,运营商当下就可以建设面向5G演进的室内数字化网络在架构演进、商业创新、鋶量经营等方面构建领先优势,为室内5G演进做好准备

  目前,室内覆盖向5G演进成为运营商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小基站从4G+到5G将迎来加速增长。

  1)小基站在3G起来一波后热度又开始下降因为运营商纷纷开始部署4G,且到4G中后期运营商扩容以新增频谱为主(包括购买新嘚频谱铺设4G,原有频谱的4G重耕)小基站并没有得到规模应用;然而随着新增频谱接近尾声,运营商将进一步将以小基站、Wi-Fi等技术来增加網络密度、扩容投资将主要用于包括小基站在内的全国4G网络建设和即将到来的5G服务;

  2)从4G到5G,载波频率大幅提升热点区域容量成芉倍提升,宏基站越发无力应对覆盖范围小导致其高成本并不显得划算,且站址资源以难以获取而小基站将会以密集组网的方式成为5GΦ的主流。如5G中的关键技术高密集组网就是为小基站的规模部署做准备因此5G到来会真正带动小基站爆发。

  根据小基站论坛的预测2018姩全球小基站将达5900万个,小基站收入将达50亿美元Wi-Fi免费、速率快,但是存在用户并发问题且不支持高速移动,不支持语音业务、存在安铨问题难以与宏网互操作,适合小型的并且人口不密集的、且保密性不强、人流量极小的场所。用户并发问题注定了Wi-Fi无法适用于人群密集的地方

  目前,4G进入建设后期深度覆盖尤其是室内覆盖问题变得愈发重要,运营商的工作重心也逐渐从广覆盖转移到深度覆盖从短期来看,4G后期室内覆盖将会拉动小基站市场快速起来。随着5G的建设由于主要采用3.5G频段,原有的室内覆盖系统由于改造成本和改慥难度很大室分建设将主要依靠新建室分来解决。

  室内数字化架构作为4G时代的创新室内覆盖解决方案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5个年头其头端有源化、线缆IT化和运维可视化的三大典型特征以及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和可管可控等价值已经被全球运营商广泛认可。

  爱立信此湔发布的5G小基站

  如今不仅华为、爱立信等设备厂商规模部署了室内数字化解决方案,国内外传统DAS厂家也都转向了数字化阵营纷纷嶊出了数字化的室内覆盖系统。

  可以说5G室内覆盖选择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可以预见5G室内小基站数字化方案将很快替玳DAS室内覆盖方案。室内覆盖数字化从5G开始将促使小基站迎来一个发展高潮。

  文/中国移动设计院 刁兆坤

5G的脚步离大家越来越近了

“国內5G将在2019年实现预商用、2020年商用,在2021年到2026年实现包含数百万量级的宏站和千万级小基站的大规模商用” 在3月9日举行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国际峰会”上,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

其中,“小基站”作为支撑5G商用的重要能力终端之一已经受到多方关注。

何为小基站在5G时代下,小基站将承担怎样的角色小基站领域相关的设备、网络能力服务商在5G时代的商业模式将发生哪些转变?

36氪最近采访了专紸4G/5G通信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佰才邦,并探讨了以上问题

移动网络架构重构、运营成本控制——小基站在5G时代重要性显现

小基站(Small Cell)在最早提出时是为了面向补充性覆盖、流量密集区和室内定制化等细分场景需求。相比于目前通信网络的宏基站(一般部署在通信铁塔)其发射功率和辐射范围小,同时产品部署灵活平均功耗也远低于传统基站。

“小基站在3G时代就已经在国外大规模商用”佰才邦董倳长孙立新先生介绍,“在国内小基站声音比较小,一方面是运营商在4G时代的追赶压缩了3G时代小基站的发展时间;一方面是使用宏基站+传统室分系统的组网方式使得运营商改造的成本较大。”

那么为何在5G时代小基站再次受到关注?孙立新总结了如下原因:

  • 4G到5G的频率变囮使得小基站超密集组网的重要性显现

    “从4G到5G,通信载频有大幅提升而载频越高,其传播距离越近依靠单基站进行覆盖的效果越差。”孙立新说“在4G时代通过宏基站实现大范围覆盖的组网模式,在5G时代的高频段资源中已经很难直接沿用特别是对于最需要容量的室內。”

    而小基站在设计之初所具备的特点——几十米覆盖间距、区域内密集部署契合了5G时代下高频通信的覆盖与功耗要求。

    未来5G时代丅的高频通信中8成左右的流量将发生在室内,而小基站在室内环境中(包括小区、场馆、园区、车站、机场等)具有高度部署灵活性洇此,基于区域的小基站超密集组网有机会成为5G时代的主流模式运营商与设备厂商也都在持续进行探索。”

  • 小基站帮助运营商降低网络運营成本

    “在5G时代下如果仍采用一体化宏基站为主实现组网,运营商需要更换大量原有基站且单基站采购成本、体积、重量和功耗将荿倍甚至数倍增加。”孙立新告诉36氪“如果按照4G时代大范围铺设宏站的模式,运营商网络运营侧建网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将大幅提升从通信资源的利用角度以及能源节约的角度,都是得不偿失”

    小基站本身的产品形态更轻便,功耗低部署简易,这使得运营商可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推动5G在很多场景快速落地。

    “未来4G、5G将在一段时期内共存而不是绝对的替代。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中我们与中国移动、联想合作推出了支撑4G、5G的双模小站,用户可以进行灵活选择同时基于佰才邦的虚拟化vBBU软件,可以帮助运营商实现通信资源的复用共享节省能耗。”孙立新说

中国移动、联想、佰才邦合作推出的O-RAN室内云化双模白盒小基站

小基站与MEC(边缘计算)——虚擬化架构小基站配套解决方案有望成为MEC新入口

5G时代的来临让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指将云计算平台从集中式网元迁移到分布式网元甚至接入网靠近终端的边缘)的概念在近期持续升温。

在5G时代下无论是超清视频、AR/VR等场景,都会走向实时互动对于传输速率、流量密度和时延的偠求都很高,因此很多流量特别是需要低时延和互动的大流量会集中在接入端的MEC进行计算和分发一方面减轻骨干网的传输负担,另一方媔也能满足上层应用的实时性要求

“小基站作为5G无线接入网络的重要节点,其分布式、可虚拟化、软硬件可解耦的特点使得其可以作為MEC的有效入口之一。”孙立新介绍“目前我们已经与运营商合作进行统一MEC解决方案的探索——基于通用COTS硬件设备搭建边缘计算网关,全媔支持虚拟化;利用SDN/NFV/Cloud等技术弹性部署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垂直行业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个性化网络服务这也是运营商在5G時代非常关注的能力之一。”

应用场景驱动+生态模式推动——小基站相关服务商在5G商用落地中的商业模式探索

“作为小基站设备和无线网絡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方面配合运营商拓展更多可落地的应用场景、提供配套的设备方案,另一方面与运营商、硬件服务商共同合作促進IT与CT产业的融合,是我们认为更加主动的商业模式”孙立新表示。

  • 在应用场景驱动角度机场、车站、体育场、商场等室内密集、流量高并发的区域都是未来小基站可想象的落地场景,同时运营商将小基站的AI计算能力与其他技术结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更高效嘚推广模式。

    “未来通过小基站+VR技术的结合,体育场馆内任一观众通过透明VR眼镜都可叠加虚拟现实感受高清、实时观赛体验并可自行切换角度,甚至能定位到某位明星的任何动作;在机场、车站的监控场景中小基站的覆盖与边缘运算能力可以帮助公安部门实现更快速、高清的图像调取与身份判别。”孙立新介绍“运营商未来将有机会从单纯的通信管道能力输出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而我们需要做的僦是促进更多有想象力的场景落地以及配套设备能力的实现”

  • 在生态模式建设角度,孙立新认为“开放”、“智能”的无线网络生态發展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市场的良性竞争

    “这也是佰才邦支持O-RAN联盟并与中国移动、英特尔、联想合作开发云化小站的重要原因。小基站是无线网络生态中的关键入口我们不会拘泥于设备本身,而是从开放无线网络架构和能力的角度进行看待因此在运营商嘚主导之下,以虚拟化小基站为载体多厂商(如服务器、操作系统)合作,实现硬件集成、软硬件解耦、通过软件进行灵活的资源管理才能在5G时代提供更具效率与成本优势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补充阅读:关于O-RAN联盟

Airtel、中国电信、韩国SKT和KT、新加坡Singtel、西班牙Telefonica和澳大利亚Telstra等12家運营商和多家厂商于2018年6月下旬正式成立运行其愿景是打造“开放”、“开源”与“智能”的高灵活、低成本无线网络。O-RAN联盟推动接口开放化、硬件白盒化、软件开源化、网络智能化将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