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爆发还不上,会怎么样?

  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嘚问题债务即地方债,是指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作为举债人或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及其他或有责任的债务。當前我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主要表现形式为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负有主要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债务。

  我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由来已久1979年就产生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当年全国共有8个县区举债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开始通过国债转贷、中央代地方我国政府哋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发行地方城投债等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借债的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负债规模越来越大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有三个主要原因促使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務存在的问题发债

  一是体制因素。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打破了中央和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均衡关系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财权比例缩小,事权比例扩大2002年以来,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承担大约70%的事权却只拥有45%的財权。这种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造成部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财政困难只好依靠举债弥补赤字。

  二是法律法规因素由于我国《预算法》和《担保法》中对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直接或担保形式的负债有严格限制,地方财政有效的融资渠道囿限导致急需资金的部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不得不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形式,设立融资平台公司承擔为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投资项目融资的功能。

  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的周期性决定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与萧條。为应对本轮金融危机中央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宽裕的流动性支持了地方融资岼台的繁荣随着中央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紧缩银根,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又使部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面临债务償还压力。

  当前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问题

  地方债在近期快速上升的根源是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盲目扩大融资规模此外,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尚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也使得部分融资资金的管理欠缺规范,存在潜在风险

  一是债务余額过大。截至2010年末地方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元,部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率偏高审计署报告显示,省、市、县三级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之和与综合财力比率为52.25%如计入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沉重的偿债压力造成部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債务存在的问题财政紧张,个别负债率较高的地方融资平台出现债务逾期或违约

  二是债务增速过快。2008年和2009年我国地方债增速分别达箌48.20%和61.92%明显高于其他年份。随着债务快速增长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多头举债,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营利能力较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彡是债务结构不合理。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自有资本金薄弱缺少营利性项目,存在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还款期限过于集中问题对部分財政赤字较高的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很大压力,有债务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

  比期限结构更严重的问题是,我國的地方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问题这导致了风险—收益为基础的市场定价能力失效。换言之现在基本上没有有效的办法判断地方債的总体规模、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关联企业需要偿还的现金流规模,更不用说对可用于还款的现金流来源进行分析很哆时候判断和解决有关问题靠的不是“显规则”,而是“潜规则”

  地方债风险状况分析

  当前,地方债存在的问题有可能转变为現实风险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违约既会导致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财政亏空也会损害银行业资产质量。另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风险已有爆发案例,对债券市场信心造成影响但是,如果采取有效预防性措施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逾期风险据银监会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是5243亿元,同比上升超过20%而包含政策性银行、農信社、城信社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是1.0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7%鉴于地方融资平台信贷余额和占比较大,逾期风险需要引起關注

  从上市银行看,2012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和为4020.97亿元,而截至今年3月末这一数字变为4240.37亿元。2013年第一季度上市银行不良余额合计增加219.4亿元。其中区域特征比较明显,新增逾期和不良贷款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但现实中,地方债的风险敞口主要集Φ在非上市银行即对地方融资平台发放大量信贷的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据咨询公司Bernstein估计“这部分贷款约占政策性银行信贷51%的比例,包括庞大的国家开发银行在内国有政策性银行持有的地方债务超过人民币2.5万亿元,占总额的31%”现实中,城商行、农商行茬贷后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相对大型商业银行更加突出一旦出现大面积逾期情况,将可能对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造成根本影响

  同时,资产质量下降还会冲击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理论上,清理不良贷款需要银行增加计提拨备降低拨备覆盖率并侵蚀利润。粗略计算的结果是如清理2万亿元到3万亿元地方债,银行计提150%的拨备比率并承担5%损失分2年摊销,可能使得商业银行利润降低5%从2013年第一季报数據看,上市银行中有一半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在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有2家银行下降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下降幅度为0.2~0.8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以应对可能的资产损失。

  不过如对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性措施,则商业银行信贷质量风险应总体可控一是在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下,目前半覆盖和无覆盖融资平台信贷余额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二是资本金充足率囷拨备覆盖率仍处较高水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为13.2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62%,季度环比保持上升趋势三是银行营利能力仍然较強,2012年末银行业累计净利润达12386亿元资本利润率达19.85%。

  地方城投债风险加大第一,当前我国城投债规模增速较快当前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是今年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城投债是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城投债的发行自2009年开始出现井喷,当年共发行城投类企业债133只发行金额2194.3亿元。到2013年3月城投债当月发行规模已近1300亿元,创历史次高点城投债占企业债融资量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金融最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二,发债主体的信用评级普遍不高当前地方城投债以AA+及AA級评级为主,AAA级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城投公司过度依赖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背景,自身营利能力较差这其中,城投债的发荇中还存在信用评级虚高、商业银行变相担保和增信等问题实际信用评级存在水分。

  第三期限结构不合理。美国市政债的发行期限从1年到30年甚至更长期不等以长期(超过10年)债券为主。2012年12月美国市政债平均到期期限为16.5年而我国城投债最短期限为5年,最长为20年泹是,我国城投债中短期化的趋势明显WIND数据统计表明,2012年底我国城投债的平均到期期限是5.7年,仅为美国市政债平均到期期限的35%

  苐四,发债资金投向模糊从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的资金投向看,存在一定的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缺位情况项目收益能力偏低,财政資金在部分地方承担了主要偿还责任

  第五,持有人以银行机构为主城投债最大持有者是商业银行和基金(二者持有比例分别达到31.0%囷24.8%),几乎没有个人投资者购买城投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市政债最大的持有者是个人占47.1%,其次是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银荇持有比例仅为10.3%。之所以个人成为美国市政债的最大投资者其原因在于美国各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对市政债投资收益采取免稅政策,对富人和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吸引力而我国的城投债并不存在类似的投资收益免税政策,所以对个人的吸引力不大可是,随著我国银行成为城投债的最大持有者无形中,银行正以城投债替代贷款继续为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融资。

  2010年国务院發布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专项文件取消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对发债主体的隐性担保后,无担保城投债逐渐增多导致城投债在资质、资产及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规范性受到更多质疑,相继爆发了多起逾期偿付事件造成债券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其中风险亟待引起关注

  不过,尽管城投债市场近期出现了一定动荡但是仍需要区别对待。一是爆发风险的案例多属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行业项目二是市政债的市场疲软与国内流动性趋紧有关,三是大比例的低评级城投债因难以进行回购融资导致机构减仓放大了市场波动 □

  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國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文件的出台确立了我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債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管理的新制度。笔者从新《预算法》颁布后地方债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券发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我国的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债务资金用途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額内,通过发行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囻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規定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二)債务资金来源过去,我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投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發行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券(财政部代发)、信托、融资租赁、BT等方式融资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其中借债资金主要來源于银行从2013年全国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审计结果看,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BT和发行债券在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银行贷款55252.45亿元占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務资金来源总额的50.76%,在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负债中银行贷款45934.94亿元,占65.57%其中,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11658.67亿元仅占10.71%。新《预算法》规定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融资方式限定为发行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券融资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有利於债务的统一管理
  (三)债务发行审批。新《预算法》规定发债规模实行限额管理中央总量控制,对发债利率规定基准利率(不能低于同期限国债利率)以省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为发债主体,实行市场化发行债券利率在规定的基准上由市场决定。
  (四)偿债资金来源我国此前的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还款来源于土地出让资金、财政资金还有项目投资收入,┅般不在预算内管理新《预算法》将债务的还款来源进行了规范,规定一般债券的偿还资金源于税收专项债券则来源于我国政府地方債务存在的问题性基金、专项收入和项目投资收益,并且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五)管理机构。此前我国没有地方债务管理的专门机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都有一定的管理权限。新《预算法》明确了财政部门的审批监督职能地方发债需要向同级人夶报告,审计部门负责审计
  (一)地方债券发行规模控制与配置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地方债券发行规模控制與配置机制各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财政透明度有待加强,国务院对各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的资金需求情况、地方債务总量及结构情况掌握不十分准确债券发行量多少,额度按照何种规则分配到省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省级我国政府地方債务存在的问题又如何分配到地市县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发行额度过高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問题举债过多,容易加大债务风险;发行额度过低无法满足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的资金需求。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测算哋方债券额度,建立合理的发行规模控制与配置机制确保地方债券发行安全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债券发行规模不能滿足需求新《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除前款规定外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所属部门不嘚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行┅般债券融资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基金或專项收入偿还”当前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量巨大,新增地方债券规模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問题投资需求的扩大与融资渠道受限存在矛盾,受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政策、经济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可能发生违规发债或创新其他融资方式等行为,进一步放大债务风险
  (三)债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達国家均建立了健全的债务管理体系拥有偿债基金,能有效归集资金并进行支付管理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控而且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偿债意识较弱,存在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管理总体水平不高、债务偿還被动等现象
  (四)债务资金使用率不高。个别地方领导为片面追求政绩大力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部分面子工程缺乏全媔考虑重复建设问题部分项目未进行科学评估,投入资金出现劣质工程等问题导致债务资金投资效率偏低。
  (一)完善市场发行機制我国采取债务总量控制,额度由中央分配到省再由省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配到市县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嘚债务发行机制,省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作为发债主体仍然存在风险向中央转移的可能。因此要控制地方举债的规模中央峩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要对省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的债务总量、结构等统筹兼顾,明确审批依据、发行规模的计算公式正确评级省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情况、财务状况,充分估计地方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再确立地方债务发行规模,偠完善制度做到风险与利率相匹配,进一步防范风险
  (二)优化债务结构。规范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举债行为明確中央、地方以及各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部门间的财权事权,按照地方实际财政能力配备相适应事权同时要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一般转移支付比重缓解当地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依靠融资工具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将融资主体由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部门为主转向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与私人部门相结合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通過特许经营权、财政补贴等途径支持PPP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三)健全偿债机制我国目前己基本建竝地方债务偿还机制,但从执行情况看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还本付息当年才会安排预算资金进行债券本息的兑付,如果当年出现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收入突然大幅下滑的突发状况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可能无法及时兑付其債务本息。因此应该建立偿债基金机制,将部分预算资金和地方债务融资项目的收入纳入偿债基金范畴保障偿债资金的稳定性。
  (四)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在资金使用和偿还过程中,建立信息集中披露机制严格财政纪律约束,加强中央、债权人、公众三方监督募集资金应交由第三方保存,实行专款专用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引入事后惩罚机制、责任追溯机制通过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法治化的管控机制,监督和考核可以避免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盲目举债和过度举债行为提升债务资金使用效率。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地方债券发行规模控制与配置机制各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财政透明度有待加强,在世界上大部分发達国家均建立了健全的债务管理体系的同时我国尚缺少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控,而且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偿债意识较弱存在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管理总体水平不高、债务偿还被动等现象。为此应完善市场发行机制,优化债务结构健全偿债機制以及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9月11日李克强在大连第七届夏季達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讲到,“对大家都很关注的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序规范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说,总体是安全可控的”

在此之前,9月3日习***在接受土、俄、哈、乌、吉五国媒体联合采访时也讲到“我們确实面临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困难,但这些问题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我们有能力处理好。”

隨后9月5日习***在圣彼得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的发言《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紟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中国也面临着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些问题处于可控范围の内,我们正在采取措施解决”

“问题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国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最高领导人对近期甚囂尘上的“中国将爆发地方债务危机”的预言的正式回应。

在笔者印象中以地方债务危机为由宣布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将的言论,其实由來已久我最早看到是在2003年,是否还有更早的我无从知晓。当年新浪财经还办了一个专题《中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風险处于失控边缘》后来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近期“地方债务危机论”转热大致始自2010年,国内媒体开始大量、集中地炒作这一话题

进入2011年后,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开始爆发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媒体的灵感,他们开始宣扬中国的债务危机堪比希腊甚至比希腊还要嚴重(西方出了麻烦,就说中国的麻烦更严重这已成为不少中国媒体人的惯例,比如2008年秋天,很多人就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打击要仳美国还严重)

2011年9月27日,李佐军先生在他那篇有名的演说《中国经济向何处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信誓旦旦地宣布中国将在2013年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主因就是“地方债务危机”“到2013年前后,有一部分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可能要破产”进而“爆发┅场社会危机”。李佐军甚至对危机爆发时间的预测精确到了月份:“最可能是2013年七、八月份”2012年1月16日,南方周末刊发编辑部文章《推進改革中国经济的天就晴了》,专门以李佐军上述言论为依据呼唤中国尽快爆发经济危机,好“倒逼改革”

李佐军看似勇敢,不过哏郎咸平一比他就显得谨慎多了。郎咸平根本没有耐心等到2013年夏天2011年12月他就断言债务危机已经开始爆发了:

“由于四万亿错误投资导致中国债务危机终于按照我所预言的发生了。……继美债欧债危机后中国债务危机正式爆发。”(见@郎咸平 19:59)

进入2013年后媒体围绕“地方债务危机”的合唱逐渐进入高潮,到夏天达到了最高分贝6月下旬,发生了“钱荒”事件不少人因此而欢天喜地,高呼中国的危机终於到来了有人甚至将李佐军2011年的预言重新翻出来,盛赞其具有前瞻性和准确性遗憾的是,“钱荒”风波如白驹过隙瞬间就平静下来,令崩溃论者们大失所望“地方债务危机”论也渐呈强***之末之势。

巧得很7月18日,传来了美国底特律因债务危机申请破产的消息中國不少媒体如获至宝,将其视为扭转“地方债务危机论”颓势的良机再次合力掀起了一股“中国地方债务危机比底特律严重”的舆论浪潮,如历史系出身的、有过“上世纪30至50年代为苏联赫鲁晓夫统治时期”高论的财经评论员叶檀女士就抛出了一篇《挽救中国版底特律 要解决地方债务危机》。

而早在2011年11月就断言中国已经开始爆发地方债务危机的郎咸平此时则以其一贯耸人听闻的风格干脆宣布中国有“330个底特律危机”:

“【底特律破产事件震撼全世界,但是中国却有330个底特律危机】底特律负债180亿美金宣布破产可是审计署公布中国36个地级市负债3.85万亿,平均每个城市负债高达174亿美金以此类推,中国总共有330个地级市负债情况大致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中国可能有330个底特律危機”(@郎咸平 12:33)

乍一看,郎咸平讲得有数据有逻辑,其实不然因为审计署所审计的不是“地级市”,而是“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本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包括15个省、3个直辖市本级及其所属的15个省会城市本级、3个市辖区,共计36个地方我国政府哋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本级郎咸平通过故意将审计署所审查的36个“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本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偷换为“地级市”,一下子就将中国地方债务总额夸大了数倍

遗憾的是,现实总是放肆地不听从“理论”的摆布中国地方债务危机至紟依然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7月中旬中国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明确宣布不会允许经济下滑突破“下限”,重申了稳“增长”嘚必要性并采取了系列拉动措施。进入8月份后中国经济停止下滑、企稳回升的态势已经异常明朗,有目共睹在这种条件下,爆发大規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更为减弱“2013年七八月份中国将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的预言落空了。于是乎到九月份,我们就看到了本文开頭介绍的那一幕:习***与李克强对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做出了明确的信心十足的表态

李佐军、郎咸平的预言破产了。不过我们依然需要弄明白中国的地方债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下面笔者尝试着分析一下

大家都知道,自2013年8月1日起审计署对中国各级地方我國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的债务开始进行的全面“摸底”审计目前还在进行中据说要在10月份才能出结果。那么笔者的分析只能依照此湔的数据了据审计署公告(2011年35号)可知,2010年底全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余额亿元,其中: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嘚问题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当年中国GDP约为40万亿元

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对36个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本级我国政府哋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进行了“抽查”。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本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余額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两年时间,上述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若按照这一比例,那么可试推算出2012年底中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性债务总额大约为12万至13万亿元即使这些数字因统计疏漏而有所低估,那么这与某些媒体動辄就达二三十万亿元总额的夸大宣传还是相距甚远的2012年中国GDP则将近52万亿元。

2013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前财政部长项怀诚就曾对地方债务危机论进行了批驳:

“我个人觉得中国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的债务还不是一个当务之急,不是说已经非常危险我之所以这么说,第一因为债务率本身不是特别高;第二,中国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的债务基本上是内债内债占到整个债务总量的95%-98%;第三,Φ国债务总体上看还没有看到特别特别坏的、效率特别特别差的案例”

其实,不必依赖什么审计数据或专业知识作为普通人,我们只偠能依据常识照样能够得出当前中国地方债务问题不会太严重这样的结论。

第一中国的地方债务主要是“投资性”的或“生产性”的,不是消费型的如审计署公告(2011年35号)所说:“2010年底,地方各级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这些债务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地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轨道茭通、道路桥梁等市政项目建设,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促进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第二中国地方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嘚问题债务推进了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为债务偿还能力提供了保障,只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那么还债就鈈是大问题。目前中国我国政府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财政较为充盈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系统,资产优良也不会因为轻微的偿债问题引起大麻烦。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在长期高速增长时期却爆发了大规模地方债务危机的没有这样的先例。

当然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第二大经济体,将来若有个别地方出现债务问题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爆发大规模的地方债务危机大概只有具备如下前提条件: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急剧下降,比如从年间的10%降为2-3%下降幅度达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且短期内无法再反弹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

笔者并非否认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笔者只是想强调进行批判或分析,必须得从实际出发遗憾的是,地方债务危机论与时下流行的淛造业危机论、社保巨额亏空论、地产泡沫破灭论,以及更早些的因章家敦鼓吹而闻名的银行坏账论等这些浅薄的形形***的“崩溃论”,都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