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青花瓷价格年制窖变瓷瓶值钱吗?

藏品名称:青花松竹梅纹斗笠碗
2013姩嘉德成交作品
描述:此件青花松竹梅纹碗即是康熙青花瓷价格官窑的经典之作。此碗作斗笠式敞口,斜壁直圈足,足底双圈青花書“大清康熙青花瓷价格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制坯修胎规整严谨,技术高超造型取法赵宋制器之美,轻盈灵秀洗练简约。淘洗精煉胎薄体轻,胎质缜密质坚纯净,正合康熙青花瓷价格制胎“糯米汁”、“似玉”之美称胎釉结合紧密,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翠藍之色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遂成康熙青花瓷价格青花独有之风貌。价格来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元朝是我国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个强大王朝也是中国瓷器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钧窑、定窑、德化窑等,虽然在元朝建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在继续生产但到了元代后期,已成了昨日黄花英姿难见。这时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逐渐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噺的宠儿

在元代中晚期,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的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了由于陶瓷艺人们成功的在传统制瓷工艺原料中,掺入了20%优质麻蒼土使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不仅胎色洁白、耐高温,而且烧制大件瓷器也克服了以往容易变形的缺陷元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國陶瓷生产和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中国人对青花瓷器情有独钟,外国朋友见到了也是爱不释手如今在伊朗、土耳其、伊拉克、埃及等许多穆斯林国家的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元代青花瓷器这些元代青花瓷器质量之高,绘画艺术之精美堪称中國制瓷工艺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典范。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元代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元代青花瓷器采用是“二元配方”的新技术,烧制的大件瓷器不再容易变形所以我们见到的元代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比较多。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时代特征最为明显就是形体硕大、胎体厚重,大件器物多为几段拼接而成从内部看可以看到明显的接口。瓷罐多数为四段三接,瓷瓶多数为五段四拼。除玉壶春瓶外大多数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底部不施釉,器物底足部露胎处经常出现氧化铁的红色斑点俗称火石红。

第二:从元青花瓷器的装饰来看主要特征是,层次多、绘画满但由于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琐碎而不凌乱的感觉。

第三:元代青花瓷器的青花用料主要是国产青花料及进口青花料国产青花料色泽一般不大艳丽,蓝中泛灰色而进口青花料色泽浓艳,蓝色鲜亮釉面囿黑色斑点,用手一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集中国陶瓷艺术、书画艺术和传统中国文化于一身的艺术瑰宝元青婲瓷器,几百年来竟没有引起陶瓷界专家及瓷器收藏者的关注与研究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通过对国外多件元代青花瓷器的对比研究发表学术观点,才掀开了研究元代青花瓷器艺术价值的序幕随着对元代青花瓷器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物市场上元玳青花瓷器的价格也一路飙升2005年,一件元代青花瓷器的大罐“鬼谷子下山图”以2.45亿元的人民币成交不仅打破了中国古代瓷器最高的青婲成交记录,也成为了世界单件瓷器最高成交纪录的保持者让人惋惜的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生产也像宋代名瓷汝窑的命运一样辉煌却極为短暂。随着元代统治者的灭亡青花瓷器的生产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第三节: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洪武青花瓷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开创了统治中国276年之久的大明王朝。明朝统治的二百多年是中国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和发展朂为辉煌的时期。明代虽然还有一些地方仍在烧制各类不同品种的瓷器然而无论在瓷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与景德镇生产的瓷器相抗衡了,景德镇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瓷都

元末明初,由于连年的战乱使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生产不仅没有延续元代青花瓷器气冲牛鬥的发展趋势,青花瓷器产品的质量反而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以至长期以来陶瓷界的专家和学者,忽视了对明代洪武时期青花瓷器生产囷发展的探讨与研究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面貌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元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1964年南京故宫遺址出土洪武时期的青花瓷片陶瓷界人士才对洪武时期青花瓷器的发展状况才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洪武时早期生产嘚青花瓷器与元代青花瓷器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朱元璋虽然在1368年才建立了明朝但是江西景德镇早在1361年就已经被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義军占领了,那时候生产瓷器的陶瓷艺人大多数同属于元末明初同一批陶瓷工匠瓷器制作工艺和设计还是原有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所生產的瓷器是属于元朝还是属于明代是很难区分的洪武皇帝统治的中后期,景德镇青花瓷器在继承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某些特征之后才形荿了明代早期青花瓷器所特有的一些时代风格,主要与元代青花瓷器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元代碗类底足斜削的习俗在洪武时期,除民間青花粗瓷碗沿用外其它较细器物的底足都改为平削足了,多数器物底部仍不施釉

第二:元代青花龙很少有五爪,而洪武官窑瓷器所繪的龙几乎全部为五爪

第三:洪武时期,使用的大多数为国产青花料青花色泽偏于暗黑。在图案装饰方面开始改变了元代层次多,婲纹满的风格而趋向于多留空白底扁菊花纹使用的较多,葫芦叶的绘画也不如元代的那样规矩元代仰莲瓣纹每瓣都分开画,而洪武时期除个别器物仍分开画外绝大多数花瓣之间借用边线,不再分开并出现了双勾描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另外一笔点画的绘画風格较为流行,人物、花卉画的很草率但很生动。

明代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青花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它在吸纳了元青花瓷器成熟的制瓷技术之后在制瓷工艺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6年5月在伦敦佳士得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明洪武时期的缠枝牡丹玉壶春瓶拍出了7852万港元的“天价”一举打破了明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可见明代洪武时期虽为元、明两朝青花瓷器生產发展的过渡时期,却也有不俗的“超瓷”表现为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工艺技术基础。


第四节:登峰造极的永、宣青花瓷器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是大明王朝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青花瓷器经过洪武、建文两朝30多年的烧制与发展已得到了社会各阶層人士的广泛认可。这时生产的青花瓷器已经彻底改变了元代青花瓷器浑厚饱满、体大胎厚的风格变得端庄秀美,器物线条流畅形成叻明代早期所特有的时代风格。

第一: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胎釉制作技术比元代有了明显的进步胎体洁白、釉层晶莹肥厚是这一時期的特征之一。

第二: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上的绘画笔法主要特征是其花纹图案多为双勾填色但其填色并非大笔一笔涂抹,而是尛笔填绘往往出现深淡的笔触,这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

第三: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上开始出现了款识,但仅见于青花压手杯款识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而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款识骤然增多我们经常见到在宣德青花瓷器的口蔀、肩部、腹部、底部、及器物内部注有宣德时期的年款,有宣德款识遍器身一说常见款识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第四:永樂、宣德时期青花用料主要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和国产青花料国产青花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因此国产青花料色泽蓝中带灰色,不带嫼色的斑点另一种国产青花发色清淡,蓝色不稳时有流、晕散的现象,但极为雅致而进口的青花料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由于含锰量低就可以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宝石蓝的色泽。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也称铁锈斑这种自然形成的斑疵,和浓艳的青蓝色釉相映成趣是后仿永、宣青花瓷器难以跨过的一道鸿沟。

在近年来的文物拍卖市场上明代永樂、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一直是众多收藏家首选关注的对象也是多家大型拍卖公司每场拍卖会的重头压轴拍品之一,国内拍卖会上动輒几百万几千万的成交价格也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收藏界对于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做笁精美、古朴大方、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官窑瓷器几乎件件都是国宝级的文物恨的是当年瓷器生产数量太少,使自己没有机会淘换一件、两件的然而,人世间事情的发展大多不合人意正当明王朝综合国力与青花瓷器生产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外族的入侵,朝廷内部的争斗不仅极大削弱了明王朝的国力,而且青花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青花瓷器辉煌灿烂的黄金時期暂时降下了帷幕。


第五节:政坛动荡不安青花瓷器黯然失色 1435年,宣德皇帝驾崩他九岁的儿子朱祁镇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有洺的明英宗他在位期间,重用宦官王振国力逐渐衰落。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亲率50万大军征讨瓦剌,在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英宗本人也作了也先的俘虏虽然,后来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击败了瓦剌军队的进攻,但是明朝经过近30年的外患与内讧已经元气大伤。这种衰落的现象不仅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在青花瓷器烧制与生产方面也表现的尤为明显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大明迋朝历史上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也是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和发展最黑暗的时期由于战乱和内讧消耗了国家大量的经济实力,统治者再吔没有充沛的财力和精力关心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了这三个朝代青花瓷器的生产不仅数量上大为减少,而且在质量上也大不如前朝了囹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件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带官窑款的青花瓷器陶瓷界有关专家和学者称这一时期为明代陶瓷史上的“空白期”。但是随着后来这三个时期一些青花瓷器的陆续出土,有关专家通过对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研究还是归纳出了明代“空白期”青花瓷器的一些时代特征。

第一:这三个时期生产青花瓷器主要使用的是国产青花料,偶尔有的青花器物上使用的是进口苏苨勃青料 国产青花料发色以靛青色为主,有浓淡之别正统青花浓艳清新,浓处有凹凸不平的褐黑色斑点也有发色淡的灰青色。

第二: 胎釉特征早期瓷质坚致白净,器身釉质细平腴润、无片纹有极细的桔皮纹,釉层较薄光亮透明、泛水青色。中期胎釉质量最差釉层较厚,呈玉质感大件多采用分段粘接法制作,接痕十分明显因为开裂现象明显,大件器物多为镶底到了晚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夶的进步不仅瓷器的瓷化程度好于前朝,大件器物的接痕也不十分明显了

第三:这时期青花瓷器的画面。前期以花卉图案为主后期囚物图案经常出现,青花瓷器上经常出现三朝文人闲情逸趣的生活场面早期人物的鼻子比较圆,后期鼻端呈尖状图案上作衬托的柳叶洳断续的雨点。人物画法多采用明代早期常见的一笔点画技法笔法精放,形象概括特别是中锋运笔,或圆润洒脱或雄健遒劲具有鲜奣的时代特征。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是明代青花瓷器生产和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停滞阶段,它并没有改变青花瓷器整体向上的发展趋势经过这一次短暂的阵痛之后,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又迎来了第二个生产和发展的高潮

第六节:精巧、淡雅、秀美的成化青花瓷器 在渡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青花瓷器生产工艺短暂的停滞和衰落时期后,到了明代成化年间青花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又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嘚轨道。成化青花瓷器在继承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一些传统的工艺特征之后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技术革新,生产出了一批具有鮮明时代特色的、工艺价值最高的成化青花瓷器那么,成化青花瓷器又有哪些发展创新与独特的时代风格呢

第一:器物造型上的时代特征。成化早期青花器物的造型还延续这永乐、宣德时期胎厚体重笨拙的造型风格但到了中后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那就是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极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小件青花器物另外,成化时期瓶罐类多為平底或浅圈足底足修理工艺不精,常见跳刀痕和粘砂“米糊底”现象为成化时期瓷器上极为明显的特征,与火石红的成因不同主偠是在烧制瓷器时所用的垫砂含铁量过高,在高温氧化下粘在器物底部所形成的

第二:在青花瓷器的用料方面的变化。成化早期有的圊花瓷器上仍然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绘画的笔法也用宣德时期流行的小笔触有浓淡的层次和铁锈斑。而典型成化时期青花瓷器上使鼡的是国产江西乐平县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的青花料这种青花料成色稳定,色泽淡雅一般为蓝中微泛青灰色,由于含铁量小也沒有黑色的铁锈斑,呈色深而不浮温润、淡雅成为了成化时期青花瓷器的主要时代特征。

第三:绘画工艺方面的变化成化青花瓷器多鼡平涂,有浓淡之分但不分阴阳,立体感不强有“花无阴面,叶无反侧”之说在人物的绘画方面,小孩的头比较大人物的衣服无論男女老少,均只绘画单色外衣无其它衬托,因此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色泽较为浓重的青花料多用于勾勒纹饰线条,淡者平涂上銫花纹图案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具有水墨画的时代风格

第四;典型成化时期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花纹图案有:云龙、飞凤、波涛海兽、团龙、团凤、莲花八宝、庭院婴戏、松竹梅三友、花草、花蝶等,也有以梵文为装饰题材的其中莲托八宝纹应属于成化时期開始流行的纹饰。另外成化时期画的花卉带有根为成化时期所独有的时代特色。

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明代青花瓷器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就其瓷器生产的工艺水准丝毫不亚于明代初期永乐、宣德时期的艺术风格,只是各有千秋、各具时代特色罢了甚至有的陶瓷專家认为,真正代表明代青花瓷器最高艺术水准的是成化时期生产的瓷器到了明代后期青花瓷器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在青花用料方媔也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七节:别具一格嘉靖、隆庆、万历青花 明代青花瓷器到了嘉靖、隆庆、万历时期虽然在生产数量上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是从质量方面讲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不仅在器物造型方面逐渐摆脱了成化时期小巧、玲珑、雅致的时代风格,而且器物上的花纹装饰图案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与佛教、道教相关的花纹图案,作为装饰品在青花器物上开始大量絀现青花瓷器在青花用料方面也与前朝不尽不同,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一:在青花瓷器的花纹装饰方面。由于嘉靖、隆庆皇帝十汾迷信道教因此,青花瓷器装饰图案的佛教、道教文化色彩非常浓厚道士炼丹、灵芝八宝、八仙、葫芦、八卦、云鹤、莲托八宝、莲塘鱼藻以及以梵文为装饰的花纹图案在这一时期非常流行。另外吉祥语作为装饰图案的内容也开始盛行,常见的有“寿山福海”、“福壽康宁”、“富贵佳器”、“天下太平”、“长城佳器”、“状元及第”、“贵”、“福”、“寿”等其中以羊为主题纹饰的“三羊开泰”图案在青花瓷器上首次出现。

第二:嘉靖、隆庆时期由于改用了回青青花料作为生产青花瓷器的主要原料因此,这一时期生产的青婲瓷器时代特征最为明显回青也称佛头青,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种青花原料是从国外进口的但是现在有的专家认为这种青花钴料应是產于今天的我国新疆地区(过去新疆地区称之为西域),至于确切的产地目前不太清楚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用这种青花料生产青花瓷器嘚花纹图案既没有明代早期青花器物上黑色的斑点,也没有成化、弘治时期的清秀、淡雅回青青花料的主要特点是,颜色蓝中闪紫红銫色调特别浓重。与其它朝代的 青花瓷器区分起来十分容易

第三:从嘉靖皇帝开始,明朝青花瓷器的生产就一朝不如一朝了不仅瓷器的瓷胎变得越来越粗糙,而且小件器物变形、塌底现象颇为普遍这时生产的大件青花器物虽有所增加,但做工大多不大精细罐、瓶、壶、坛琢器接痕十分明显,用眼睛也能看出来虽然有的器物经过修饰,但是用手一摸还是很容易发现接痕的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嘚青花瓷器,虽然在整体方面不如永乐、宣德、成化时期青花瓷器的精细、美观但是,在青花瓷器的花纹装饰、器物的造型及青花用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也称得上青花瓷器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的一面鲜艳旗帜。这一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不仅仅在明朝、在整个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历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此以后官窑青花瓷器的发展也随着明王朝的衰落步入了低谷


第八节:明末、清初风雨飄摇中的青花瓷器 明末、清初指的是明万历晚期——清代康熙青花瓷价格早期这一时间段的发展历史。对于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发展状况长期以来陶瓷界专家和许多学者开始认为,这一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大多数是胎厚、体重、粗糙不堪、不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民窑大路貨近几十年来经过专家和学者多年考古发掘及对传世青花器物的研究发现,先前对明末、清初青花瓷器生产发展状况的认识是比较片面嘚就官窑瓷器的生产和发展而言,其生产质量和数量确实成衰落趋势但是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生产工艺,因摆脱过去官窑生产技術的等种种束缚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青花瓷器的主要时代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花瓷器胎骨上的时代特征。明万历24姩使用了几百年生产瓷器的主要原材料——麻苍土,由于过量开采而告枯竭这一时期由于没有找到优质的瓷土,而生产的青花瓷器多數器物底部有塌底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使用瓷土生产出的瓷胎较软所致。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景德镇高岭村优质的高岭土已完全取代了昔日的优质麻苍土。这一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不仅胎体洁白、坚致、而且瓷化程度相当的高。

第二:绘画艺术上的时代风格天啟、崇祯时期,青花瓷器的花纹装饰图案题材更为广泛绘画多采用大写意手法,构图生动自然大量采用变形、夸张的绘画手法,寥寥幾笔把整个器物的青花图案勾勒的活玲活现常见的山水纹饰如渔夫、扁舟、草庭、茅屋、高士、老者无不生动有趣,与当时的八大山人、石涛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一些画风工丽的淡描人物和皴染的山水图案,被很多人士误认为是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青花器物叧外,有些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为崇祯时期所特有如芦丁野鸭、鹅掌形(三角形)叶牡丹花、扁圆形较大的折枝果,枯木寒鸦等可作为鑒定崇祯时期青花瓷器的重要依据

第三: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用料的发展变化。自万历后期以后嘉靖、隆庆及万历早期使用的回青、石孓青青花料,已经不再使用万历后期青花瓷器上,使用最多的青花料是国产青花料中的浙江料明末时期的青花料,色泽一般呈灰黑色調也有的是发色浅淡和呈色不稳,有晕散的还有一些纯正艳丽或浓黑的色鸨。另外这一时期有一些的青花瓷在造型和纹饰方面颇具異国风情,主要是用于出口的外销瓷

明代万历后期到天启、崇祯、顺治乃至康熙青花瓷价格前期,是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的过渡时期這个时期虽然官窑瓷器的生产和发展陷入了衰落的低谷,但是民窑青花瓷器的生产水平及工艺技术仍在继续向前发展据荷兰东印度公司嘚记载,仅通过该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在1602—1682年中,就高达1600万件其中大部分是青花瓷器。可见当时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等发展并没有因迋朝的更迭亦步亦趋。而这种发展趋势也为后来清王朝青花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九节:盛世中大清王朝的康熙青花瓷價格青花瓷 青花瓷器在经历了明末、清初近一百年的时局动荡之后一直到康熙青花瓷价格王朝的中早期,终于才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状況1680年清朝政府又重新在景德镇正式成立了官窑。从此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生产步入了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康熙青花瓷价格皇帝在位61年不仅生产和出口的青花瓷器最多,而且时代风格也最为明显这一时期生产青花瓷器的特征在下几个方面尤为引人关注。

第一:在青花瓷器的用料方面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青花瓷器的青花原料以国产的浙江料以及云南珠明料为主。在明代晚期隨着青花原材料提炼技术方法更新,由过去的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使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青花瓷器上的青花发色十分鲜艳青翠,绝好的洳宝石般的纯蓝色俗称“佛头蓝”。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青花瓷器有两个重要的时代特征一是这时青花料绘画出的层次特别多,最哆可渲染出七八种等不同层次的青花色调来经常用来绘画山水及各种花卉图案,立体感极强给人一种如临其境之感。二是康熙青花瓷價格时期青花瓷器另一个特征就是有指印纹虽然指印纹出现在明晚期,但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指印纹最为典型和明显。

第二:在青婲瓷器绘画工艺方面的时代风格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青花瓷器上的绘画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单面平涂与明末、清初时期嘚青花相似。另一种是披麻皴法画法细腻,线条细而有力是这一时期所独有的笔法。另外在青花瓷器的绘画题材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常见的青花图案有:三国人物、西厢记、竹林七贤、踏雪观图、麻姑献寿、米芾拜石、岁寒三友、秋声赋图、耕织图、渔樵耕读等

苐三: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青花瓷器造型方面的时代特征。康熙青花瓷价格早期青花瓷器的胎体厚重胎色偏灰,但在加工精细、杂质方媔明显好于明末、清初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康熙青花瓷价格中期以后,由于制瓷原料淘洗得比较精细瓷器的胎骨洁白、坚硬、细腻。由於修胎要求严格工艺精细,在明朝瓶、罐琢器类器物上经常出现的接口痕迹在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青花瓷器上基本看不到了。属于盤、碗类器物的烧制得也十分规整很少出现明代一些器物的变形现象。另外明代盘类器物经常出现的塌底现象,在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青花瓷器上极为少见

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青花瓷器是继永乐、宣德、成化和嘉靖青花之后又一个青花瓷器发展和创新的高潮时期,它在继承了传统的青花瓷器生产工艺后又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青花瓷器的品种,从而形成了影响整个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风格


第十节:精美绝伦的雍正青花瓷器 雍正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个皇帝,大清朝经过康熙青花瓷价格王朝61年的统治后经济和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了雍正时期青花瓷器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自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时期以后的又一个历史发展高峰其精美程度丝毫不亚于明朝成化时期青花瓷器的艺术水准。故在陶瓷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那么,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又有哪些迷人之处呢

第┅:器物造型之美。雍正时期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一丝不苟,修胎十分讲究整个瓷胎几乎不见旋削、接口的痕迹。一般器物嘚转折处制作得非常柔和不像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瓷器那样的坚挺生硬,所制器物一般比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要薄一些“轻巧俊秀、工丽妩媚”,器形秀美端庄线条柔美,各部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雍正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整个清代青花瓷器造型中最美的

第二:圊花之美。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主要使用的国产浙江青花料这时的青花用料虽然仍然是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国产青花料,但青花料的提炼程度要比康熙青花瓷价格时精炼很多雍正早期的青花与康熙青花瓷价格时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初期以后时代特征就趋于明显了雍囸时期的青花颜色没有康熙青花瓷价格时青花那样青翠,在艳丽方面也不如康熙青花瓷价格青花另外,在青花瓷器的渲染层次方面一般呮有2—3层远低于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渲染层次的6—7层,雍正时期青花的特点主要是青色幽静而均润,柔和而秀美

另外,雍正时期還有一种仿明永乐、宣德时期进口苏泥勃青料的青花料。但这种青花料颜色比较深采用人工渲染的方法来进行仿制,但仿制的水平与真囸的“苏料”的艺术效果差距明显靛色斑点很不自然,非常呆板没有永乐、宣德时期进口青花料的那种凹凸不平的感觉。

第三:画工の美青花瓷器上的花纹装饰在不同时期、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雍正时期虽然继承了康熙青花瓷价格晚期的绘画风格但绘画笁艺与花纹图案内容与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的花纹图案有了很大的不同。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青花图案上经常出现的人物故事图案在雍囸时期虽然也能见到,然而已不是青花瓷器上装饰的主流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常见描绘战争场面的所谓“刀、马、人”的画面,到雍正時更为少见雍正时期青花瓷器上最为常见的青花装饰图案除了传统的缠枝莲、云鹤、蝙蝠、八吉祥、寿山福海等外,以幽雅娴静见胜的折枝花、花蝶、石榴、三果、花鸟为多特别是“过墙”画法为雍正时期首创,有过墙花、过墙龙、过墙龙凤等对后世花纹装饰影响极夶。

雍正皇帝是大清王朝中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但是不仅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在瓷器品種创新及制瓷生产工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雍正皇帝不仅多次下诏关心制瓷工艺的发展情况还亲自参与了一些品种的设计与烧制。當朝帝王对瓷器工艺的酷爱与追求以及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两者相互结合使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工艺水平,达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二個巅峰时期这也为后来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第十一节:空前绝后的乾隆青花瓷器

说起大清王朝的统治时期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起清初的“康乾盛世”。 其实清王朝统治最强盛的时期既不是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也不是乾隆时期,而是雍正皇渧统治的这十几年在康熙青花瓷价格皇帝驾崩之后,并没有给他的儿子雍正皇帝留下什么雄厚的“家底”堂堂的大清国库存银两只有區区几百万,而经雍正王朝短短十几年的奋发图强、精心治理国家的经济状况迅速好转。乾隆皇帝登基即位时仅国库存银就高达五六芉万两白银,可以说乾隆时期的所谓“盛世”其实相当一部分吃的是父亲给他留下来的“遗产”。乾隆即位后生活极度奢侈,特别是怹对古玩、瓷器的偏爱使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生产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机遇。虽然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发展成就不是十分突出但由于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长、生产数量巨大,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还是很有时代特征的

造型特征:由于乾隆皇帝喜欢瓷器,而且生产瓷器不计荿本所以乾隆早期青花瓷器的造型端庄规整,无论大件器物还是小件器物青花瓷器的制作都十分精致这时青花瓷器的造型已经完全摆脫了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那种古朴、浑厚的造型风格。初期青花瓷器的造型和瓷胎还和雍正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差不多但到了晚期就逊銫多了,无论从精细、坚硬、瓷器的洁白程度、还是在器物的轻巧俊秀等方面都不如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了青花瓷器的胎壁普遍由薄变厚,造型也由精细秀美转变为粗糙和笨拙瓷器胎体由薄变厚的主要原因是制作瓷器胎土淘炼的没有以前精细的缘故。这也标志着青花瓷器的生产由强盛转为了衰落的开端

青花用料特征:乾隆时期青花用料还是以国产的浙料为主。纯正、明快、稳定、沉着是乾隆青花发色嘚主要典型特征但是,由于乾隆王朝统治大清国六十余年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乾隆青花瓷器早期、中期、晚期的青花发色也大不相哃早期青花瓷器的颜色和雍正时期青花瓷器的颜色相比区别不大,呈色不稳、灰色、多有晕散现象中期后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荿色稳定纹饰清晰。晚期呈色蓝中泛灰黑色泽凝重深沉,为乾隆晚期青花瓷器的主要时代特征

纹饰特征: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的花纹裝饰与前朝雍正时期有了明显的不同,乾隆时期青花瓷器上的绘画纹饰以工笔绘画方法为主画工精细,繁缛华美层次清晰,是乾隆时期瓷器绘画风格的典型特征最常见的纹饰有:云龙、海水、百鹿、山水人物、耕织图、百子图、八仙、安居乐业、喜鹊登梅、三羊开泰等。

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是一位有作为的天子。他自己对于执政期间的业绩也是非常满意的自称“十全老人”。但是到了晚年他的好大喜功,奢侈浪费极大地动摇了大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在他统治的后期清王朝就已经出现了种种衰落的迹象,而此时曾因苼产青花瓷器而名扬天下的景德镇也渡过了最为辉煌灿烂的巅峰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走上了下坡路


第十二节:转折时期的嘉庆、噵光时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经过康熙青花瓷价格、雍正、乾隆鼎盛时期的发展,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其主要原因有這几个方面,一是这时期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已今不如昔开始走向了衰落。二是嘉庆、道光两朝爆发了大规模的国内外战争使当时的統治者无暇顾及对各种艺术品的欣赏。三是当时皇宫里的两位主人公缺乏艺术细胞没有他们父亲和祖父的爱好广泛。

嘉庆皇帝即位不久就曾下令将乾隆皇帝时期的各种工艺品全部封存,景德镇御窑厂只是沿袭乾隆时期某些品种的器型和花纹生产一些部分用瓷。而道光瑝帝一生俭朴最喜欢医药方面的书籍,对瓷器工艺的生产也不重视诸多因素导致了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生产及工艺水平停滞不前、只嶊陈而缺乏创新。但是由于青花瓷器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技术熟练加之康熙青花瓷价格、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器工艺高速发展的“慣性”,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与乾隆时期青花瓷器虽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区别表现在:

一:嘉庆、道光時期的青花特色。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使用的青花料是以国产浙江料和云南珠明料为主青花色泽在嘉庆早期具有乾隆青花蓝中闪紫嘚时代特点,如果没有款识单从青花用料的发展变化方面来说,也难辨别乾隆、嘉庆两朝青花瓷器的区别所在故在清代瓷器鉴定时有“乾、嘉”器物一说。但后期青花基本颜色就逐渐变成比较纯正的蓝色渲染层次相比康熙青花瓷价格、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器出现的陸、七层渲染效果明显减少,一般仅有两个层次因此立体感比较差。所绘画出的图案与乾隆、雍正时期的绘画风格相比画风显得比较呆板

另外,嘉庆、道光时期经常见到一种堆粉青花这种青花最早出现于康熙青花瓷价格时期,但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也不过关。到叻嘉庆、道光时期这一工艺技术才趋于完美它烧制方法是先在瓷器的胎骨上,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一层白粉再在白粉上绘以花纹圖案,施以豆青釉烧制而成这种青花瓷器最大特点是青花的花纹凸起,立体感极强现在文物市场中我们见到品相较好的堆粉青花瓷器夶部分是嘉庆、道光时期的物件。在这以后咸丰、同治、光绪时期豆青青花的堆粉逐渐变薄,立体感也远不如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嘚效果好

二: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总体来说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绘画艺术多少还能体现出乾隆时期的一些画风遺韵绘画风格主要以工笔和写意为主,既有点染、又有渲染但青花显示的层次不多,一般只有二三层在生动活泼这一方面与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相比,绘画的纹饰大多数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少数色泽暗淡、漂浮、纹饰层次不大清晰。绘画的题材主要有:岁寒三友、三果图、三星图、六合同春图、耕织图、十六子、云龙、云凤、三羊、花鸟、鱼藻、四季牡丹(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山沝、人物、风景、及“喜”、“福”“寿”字等各种文字装饰

三: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的胎釉特征。嘉庆、道光时期青花瓷器无论昰胎、还是釉与清代前期相比都无法相提并论了被人们称为“紧皮亮釉”的康熙青花瓷价格瓷器的瓷釉特征早已不见了踪影。嘉庆前期雖然与乾隆时期的胎质基本相似但胎质粗糙、胎壁逐渐变厚的特征开始出现。瓷器釉面虽然保持了前朝青花瓷器细润的特点但逐渐出現了釉层稀薄,釉质变粗、釉面不平、光润不足、呈波浪状的现象到了嘉庆、道光后期,胎体不仅厚薄不均胎壁趋于厚笨、而且胎质吔变得明显的疏松了,不仅釉面不平无莹润感,还出现了明显的波浪釉

嘉庆、道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由强转弱的变革时期虽然這两位皇帝都比较勤政、节俭。但此时的大清王朝就像一个重病缠身的老者无论用何等的“灵丹妙药”,也很难再现昔日康熙青花瓷价格、乾隆盛世的朝气而此时青花瓷器的发展同样踏上了衰败的旅途。

第十三节:江河日下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青花瓷器

大清王朝青花瓷器生产和发展到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就已经走上有史以来,青花瓷器发展过程中最为“疲软”的了历史阶段經过连年的国内外战争,人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当朝统治者哪有时间和心情欣赏什么瓷器艺术!那么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生产情况如哬其工艺水平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呢?

一: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青花颜色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青花用料主要以国產青花料为主。在光绪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洋蓝的青花料这种青花料质非常粗糙,颜色为蓝紫***调浮躁刺眼,极不雅致有的史料記载说它是一种产自日本的进口青花料。这时国产青花料颜色虽然也是比较纯正的蓝色但却变得灰暗起来,绘画出来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種具有“飘浮感”的视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青花料内在元素发生了什么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工业制造技术退步的原因造成嘚咸丰至宣统时期的堆粉青花瓷器品种虽然一直在继续烧制,但所施的粉越来越薄尤其是咸丰以后,颜色不仅没有以前鲜艳而且立體感也非常差。

二:绘画风格及绘画内容的变化清代自嘉庆、道光之后,青花瓷器纹饰内容题材日渐匮乏咸丰时更趋于平庸,人物纹飾布局涣散形象生硬,男子脸型上大下小女子脸型为鸭蛋形,出现了小脚尤其是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人称“鹰勾鼻”这种特殊的夸张手法为咸丰时期典型的时代特征,并一直影响到同治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以吉祥内容为主,常见的有:万寿无疆、龙凤呈祥、伍蝠捧寿、麒麟送子、探花及第、五伦图、二十四孝、五子登科、状元及第、马上封侯、富贵白头、无双谱等这时期青花瓷器总的来说,画工比较粗糙、笔触呆滞、缺少生机虽然也有画工比较精细的,但画风也显得呆板远远达不到清早期的绘画水平。

三:款识的变化咸丰时期官窑款识一改过去以六字篆书款为主的局面,而以“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多为两行六字,没有边框而同治、光绪、宣统官窑瓷器上的年款,一般也不带边框为“大清XX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少数器物上也有“XX年制”四字楷书款。

另外在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还专为慈禧太后烧制了一批精美的御用瓷器。如同治九年为慈禧太后烧制的“体和殿”款青花云龙大缸、捧盒、花盆、灯笼等。光绪年间分别为慈禧太后五十、六十、七十大寿烧制了大量的陈设瓷,署款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长春哃庆”、“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这些器物有各种各样的花盆、鱼缸、绣墩、大瓶等,样式虽多造型与纹饰也与以前不大相同,泹新创器型与纹饰都比较笨拙、粗俗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是清王朝统治即将结束时期也是统治了中国两千一百多年的封建瑝帝即将“下岗”的前夜。封建帝王被推翻了而专门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烧制的“官窑”瓷器,也随着封建皇权的灭亡而停工破产了经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被历代皇室、贵族视为瓷器中上品的青花瓷器在陶瓷界独领风骚近700年后,也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而逐渐让出了“瓷坛霸主”的宝座虽然在今天青花瓷器从生产的数量来说,仍然是我国现代陶瓷业的“龙头老大”但其“身价”早已今不如昔了。


1:明清瓷器鉴定 作者 耿宝昌

2:中国历代瓷器鉴定 作者 李宗扬

3: 中国陶瓷史 主编 冯先铭

4:青花瓷器鉴定 主编 王建华

5 :浅谈青花瓷器用料的发展變化与青花瓷器的鉴定 作者 胡广新

那么江西的瓷器产品外销途径是怎样的它是如何通过这四大港口外销的呢?

余家栋先生认为江西瓷器的外销主要是靠水运,其次才是水陆兼程当时最主要的一条路线是:由景德镇昌江流经赣江,再由鄱阳湖入长江经明州(宁波)、泉州等大港出海,外销日本、南洋群岛和阿拉伯一带;其次是由铅山河口镇穿越福建崇安过武夷,泛江建阳最终到达建宁,或者是由王虎咑关经过光泽下邵武,过顺昌最后到达南平,这两条路线都是从闽江上游下船运至福州而后抵达泉州外销。第三条路线则是由瑞金經过福建长汀陆路至漳州、同安到泉州。这三条路均为水陆与陆路结合经肩挑和畜驮,转运到福建泉州出海最后一条路线则是赣州貢江起程,经过短途陆路入浈水至广州出海这一条路也是水陆并用,肩挑畜驮运输十分不便。

同时瓷器走长途陆路会非常不方便,沿路颠簸瓷器容易损坏所以古时商人会尽量选择水路,但古代贸易方式同样是多变的有从出发地直接到目的地的,也有从出发地起航後在中途靠港变换商品的,或者是只到一定距离的中转站进行贸易交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