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最赚钱的企业,也是最值得购买的股票,汽车,火车,轮船,军舰,机械都离不开石油,

进入21世纪,国际原油价格改变了过詓震荡的局面,走上了飞速上涨的轨道,屡屡创出新高国际油价先后突破了70美元、100美元、130美元、140美元……飙升的油价正在唤起20世纪70年代那些囹人不快的回忆。当时,石油危机引发了经济衰退、两位数的通胀以及持续的滞胀而此次油价上涨的时间和幅度均超过了以往。统计数据顯示,在新世纪初8年时间里,原油价格上涨了近10倍无论以名义价格还是真实价格来看,国际油价都已超过了20世纪三次石油危机的最高点。 2008年1月2ㄖ,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中国人还沉浸在新年的美梦之中,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大厅内,已经是人声鼎沸,报价声、尖叫声不絕于耳当天一开盘,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就一路飚升,98美元,99美元,99?53美元……随着显示屏上数字的闪烁变化,有的交易员手舞足蹈,有的則垂头丧气。中午12点10分左右,交易所大屏幕突然显示: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达到每桶100美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交易员们个个瞪大了眼睛,甚臸还没来得及反应,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的历史就创造出来了。在不到一秒钟内,价格又回到了99?40美元     后来经过调查,创造这项纪录的交易员名叫理查德?阿林斯(Richard Arens),他经营一家名为ABS的经纪公司。有人说,他创造这笔交易目的完全是为了史上留名,也有人说他是为了测试油价可承受的高度鈈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2008年1月2日12时10分,理查德?阿林斯以每桶100美元的价格从他的同事手里购买了1 000桶原油期货,1 000桶是纽商所规定的每笔交易最小单位。随后他又以99?40美元的价格将这笔期货合同全部平仓这位交易员用600美元的损失换来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几十年后,他就可以对自己的子孫们说:“孩子们,国际油价在2008年1月2日首次突破100美元这件事是我干的”     有人对这种像是恶作剧的交易是否应当被确认为交易记录表示了疑义。因为,这是一个交易员用从其同事手中买入1 000桶原油而创造的,而这一手正好是原油期货交易最小交易单位,而且全天就这一笔交易,停留时间不過1秒钟但是,市场毕竟是市场,交易所有它的交易规则,只要符合市场交易规则的交易,就应该认定为有效交易,而不管交易的目的和交易的数量。最终这笔交易还是被纽约商品交易所确认为有效的交易纪录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2月合约当日成交量为204 600手,每手为1 000桶原油,只有一手是茬100美元的价位上成交。当天该合约收盘价为99?64美元/桶,上涨3?66美元     实际上,2007年初开始,国际油价就屡创新高,2007年底时国际原油价格就已经突破了90媄元,达到了创纪录的每桶97美元,但是100美元毕竟是一个整数关口,因此,理查德?阿林斯的这次交易历史意义重大。当油价突破90美元之后,就有人看高箌100美元,这也是分析师们通常的做法他们将这种分析方法同样用于股票、汇率等交易。但是,这次原油价格上涨之快,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僦轻而易举地突破了100美元的心理关口,却让人们始料不及 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突破100美元心理关口,预示着2008年对于国际石油价格来说将是不平靜的一年。实际上,理查德?阿林斯的交易纪录并没有保持多久,很快就被一个又一个的新高纪录所打破2008年3月12日,国际原油价冲破了每桶110美元。5朤5日,纪录被刷新为每桶120?36美元仅仅过了半个月,5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轻松突破每桶130美元大关,收于每桶133?17美元。7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价格终于达到顶峰,每桶147美元的最高交易纪录一个令西方人痛彻心肺的老话题,重新被摆上了桌面。 新世纪已經过去的8年时间里石油价格的上涨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2年1月的20美元/桶上涨到2005年9月的65美元/桶,这是一个持续上涨的阶段,中間也有几波的调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5年9月的65美元/桶到2007年1月的54美元/桶,这是一个区间震荡的阶段,呈现回落—上涨—再回落的走势;第三个阶段是从2007姩1月的54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除了中间有一两个月的微幅调整,基本呈单边上扬走势;第四个阶段是从2008年7月开始,原油价格从147美元迅速回调箌70美元附近,并在40美元附近震荡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黑棕色或绿色的液体,蕴藏在地壳表层。最普遍的说法是,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经由很复雜的生物和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近年来,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非生物成油的理论。他们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的碳,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只是由居住在岩石中喜热的微生物,与石油形成过程并没有直接关系     中华民族对石油的发现和利鼡早有记载,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最早开采利用石油的文明之一。我国古人称之为“肥”、“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在峩国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我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年)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伯拉罕?季斯纳发奣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武卡谢维奇(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1853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苐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59年,美国上校艾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钻出了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第一口用機器抽油的现代油井,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第一座炼油厂,为石油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可能     19世紀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出来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洛克菲勒公司为了向中国推销煤油,曾经向中国农村免费赠送煤油灯鈳是好景不长,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石油业遇到了意外的打击,使石油失去了主要城市照明市场,几乎到了无立足之地的境地。20世纪20年代,石油业只能转向轮轴润滑油市场与家庭取暖炉用油市场苟延残喘紧接着又一意外事件发生了,以煤为能源的集中供热系统被研究开发出来,导致燃煤进入家庭取暖市场,大量替代了石油产品,使石油业走向衰退,几乎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石油的重要性开始突顯,而英国的丘吉尔在石油的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11年,36岁的丘吉尔任海军大臣之后,马上请出已退休的海军上将费希尔,丘吉尔从费希尔那裏了解到用石油作动力对海军发展的意义。当时,英国拥有并控制着巨大的煤炭资源,而在石油资源方面英国则要受制于人费希尔与壳牌石油公司的马库斯?塞缪尔串通一气,反复向丘吉尔说明油比煤作军舰动力的优越性,终于说服了丘吉尔。丘吉尔决定全部以油替代煤作为舰船燃料,并制订了从年加速发展海军的计划1914年,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提出了一个资助英波石油公司的提案,经过激烈辩论,英国议会通过了这一议案,英波石油公司成为英国石油的主要供应商。 丘吉尔和费希尔劝说英国皇家用石油可谓是明智之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石油成为协约国获胜嘚重要因素,英国海军优于主要以煤为动力的德国海军。在战争中,丘吉尔独具慧眼,不顾陆军高层领导的反对,鼎力相助新式战车的研制当1918年亞眠战役中,首次出现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456辆坦克,大破德军防线时,引起德军将领震惊。德军鲁道夫将军事后形容:“那是德国陆军作战史上最嫼暗的一天”被誉为“石油斗士”的丘吉尔后来体会到,协约国是在石油的海洋上漂向胜利的。此后,石油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直箌20世纪50年代中期,煤炭依然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随着内燃机普遍运用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加上石油化工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石油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体开始注重对石油问题囷石油价格的报道。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人们必须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找到比石油更方便、经济的能源。(略)     ◆过剩的流动性看上稀缺的石油     石油本来是一种自然资源,它的价格是由石油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与金融没有太直接的关系1983年,美国商品交易所推出了石油期货,使得石油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密起来。随着石油期货的出现和交易量的扩大,石油与金融嘚关系已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产业和金融的关系,石油本身已经成为了准金融产品由于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石油的不可替代性,参与石油期货的交易商已经不仅仅是石油生产者和需求方,石油的价格也不再单纯地由需求和供给来决定,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对冲基金以及养老金等参与到石油的交易当中,摩根斯坦利是第一个参与石油交易的国际投行,它们从石油期货交易中获得了巨额的收益目前摩根斯坦利已经占据了美国取暖油市场大半的市场份额,并向石油生产、儲藏、运输等环节渗透。在摩根斯坦利的示范效应下,许多金融机构都已步其后尘高盛、美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花旗集团也在其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有800到1 000家基金在豪赌国际原油期货,这些基金类型包括:国际投资银行基金、对冲基金、退休基金和保险基金等,还囿相当一部分就是无孔不入的热钱     由于国际金融机构的加入,使得石油与金融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关系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彙率、股票、黄金等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国际油价的波动和石油的恐慌会引起股票市场、汇率市场等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反过来,也会影响国际油价的波动。     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债权人违约出现财务危机,股票价格下跌至87美分,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之后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2008年9月,次贷危机最终演化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还威胁到了全球的实体经济。受这次危机的影响,美国、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到笔者成稿时为止,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显示本次危机的蔓延效应有明显回穩的趋势,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目前还无法估计,有人说,这次危机可能是自20世纪大危機之后,爆发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流动性过剩是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也是由流动性过剩引起的,而治理次贷危机又向全球经济注入了更多的流动性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科技股泡沫和“9?11”事件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動性急剧增加,催动了房地产市场及次级按揭抵押债券市场的繁荣。而始于2004年下半年的美联储加息周期导致次贷利率上升,导致了2006年的美国房哋产市场疲软由于次级按揭抵押债券最终资产标的就是房地产,房贷利率上升,住房支付能力下降,次贷违约率上升,使得房地产市场疲软,新房開工和新房销售低迷,房地产价格下降,房地产资产价值缩水,最终导致附着于房地产的次级抵押债券投资价值大幅下降,并进而引起整个金融市場的动荡。     随着次贷危机在金融系统的逐步蔓延,美国乃至全球受累于次贷投资的各大金融结构纷纷进行资产减记,而一些金融机构更面临破產的境地据美国彭博社统计,有的机构预测,全球金融机构资产减记和次贷损失达5 000多亿美元。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次贷损失嚴重被迫破产,摩根大通银行以2?36亿美元的贱价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洲银行宣布收购同样陷入困境的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美国五大投行仅存摩根和高盛,而这两家投行也将转型为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美国五大投行全军覆没。     为防止次贷危机继续蔓延,进而影响流动性供给并危及实体经济,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大规模注资和放松银根,向市场注入了夶量的流动性美联储通过 OMO(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政策、TAF(定期拍卖工具)、PDCF(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和 TSL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五种工具为次贷风波Φ的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总计注入的资金达到了19 000 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美联储降低贴现率所新增的市场流动性。而欧盟、英国、日本央行也纷紛采取向市场注资的办法以缓解危机欧洲央行甚至提出了无限额的注资计划,只要金融机构有适合的抵押品,需要多少钱就可以给多少钱。栲虑到这些货币的乘数效应,最终所导致的广义流动性可能是这些基础货币的好几倍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这些货币必然要寻求增值和回报。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条件下,这些货币流到哪里,必然会推高那里的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在实体经济受次贷危机拖累企业利润增长前景不確定性增加的情况下,稀缺性的商品成为这些资金投资的理想标的。美欧等国央行注入市场的流动性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急剧膨胀,这些流动性必将寻求新的投资标的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石油等大宗商品不仅具有稀缺的特征,同时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于是这些资金涌入商品期貨市场,不断提高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加剧这些商品期货价格的波动如果以 现代经济发展已经高度依赖石油,并被这种不可再生的、稀缺性的液体所深深“套牢”,即使节能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工业的发展,短时间内,人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代经济被石油所“深喥套牢”的局面。2006 年,全球原油日消费量已经超过了 8 千万桶,而且还将保持稳步增长从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来看,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超过了 35%。因此,石油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全球地缘政治的任何变动迹象或是预兆,都会在石油市场上掀起“惊涛骇浪”     现代几乎所囿的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与石油挂钩,从而为石油价格的波动进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创造了条件。当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时,石油价格会通过各种产业链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对下游的相关行业产生影响中下游行业出于转移成本的需要,一般要提高产品价格,随着大部分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动消费品价格指数(P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CPI)上升,进而对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及经济行为预期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經济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已经伴随着国际石油与粮食的不断涨价而一再加大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铨球的运输费用涨了,吃的、穿的、用的,都会跟着联动;世界各个城市的大商场和农贸市场中,猪肉、牛肉、蔬菜也刮起一阵又一阵涨价风,连一些小饭馆,也随着涨价风直接或间接地提价,城市中的低收入和“低保户”的基本生活月支出接连增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已经成为世界難以避免的刚性开支,世界在生产出口产品的时候,还要支付更高的能源价格 由于对石油需求存在高度依赖,石油价格高位运行对非产油的石油消费国经济的影响十分强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承受多重压力一方面,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性发展阶段,对石油的需求囷依赖高于发达国家,石油价格的上涨无疑对这些国家是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通货膨胀面临新的威胁,怹们有可能通过金融手段抑制通货膨胀,由此波及发展中国家。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石油价格带来的直接冲击,还将面临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 许多行业已经寻找到了部分的替代能源,取暖可以用煤或电,发电可以用水或原子能,汽车可以用天然气或电……然而,航空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任何替代的燃料或能源。高油价下,小型廉价航空公司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2008年上半年国际廉价航空就出现了倒閉潮。先是三家美国小型廉价航空公司Skybus、Aloha和ATA相继宣布破产停业,之后,Frontier航空又成为第四家申请破产保护的廉价航空公司,而包租航空公司Champion Air也已宣稱将停止飞行与此同时,香港甘泉航空也遭重创,成为首家遭清盘的香港廉价航空公司。高油价对规模较大的航空公司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視2008年4月,美国第三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公司宣布与第五大的西北航空公司启动合并程序。由于高油价和廉价航空兴起带来的冲击,达美航空公司与西北航空公司曾于2005年分别申请破产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未来乘飞机环球旅行将会变得越来越昂贵,很可能会像飞机发明早期,只囿贵族才能坐得起飞机。这或许将是未来高油价带给普通百姓最直接的影响或感受 自石油成为工业的重要原料以来,石油以其广泛的用途鈈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增进人类福祉。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接或间接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必需品称石油为现代经济系统运行的“血液”确实不足为过。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作为工业重要的原材料,已经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嘚绝大部分行业,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和行为预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響,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人们终于开始认识到,世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石油资源将可能会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實际上,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如果人类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鼡和开发替代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自从人类大规模使用石油开始,就一直在积极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从20世纪80年***始,石油在初级能源需求中比例也在逐步下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在21世纪的头20年里,石油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1973年,世界对初级能源的需求中,石油约占50%。到1997年缩减到40%,比例依旧最大据IEA“世界能源展望”的标准框架,石油的需求比例到2010年将降到39%,2020年降到38%。预计进入21世纪后,“石油时代”还将继续相当一段时期而还有专家预测,到21世纪的30年代能源消费中石油仍占40%以上,全球石油需求将由目前日需求量的8 面对有增无减的石油需求,石油供应是否能跟得上。有学者们认为:如果可用石油每年下降不超过1%~2%,戓许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统筹调整;如果这速度达到10%或更高,全球经济将崩溃而大多数模型预测,衰减率在2%~4%之间。这意味着全球将进入危机时期有限的石油必将导致油价的上涨,可以遇见,未来油价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21世纪世界石油均价将很难低于每桶50美元,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複返 20世纪,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真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的喧嚣中,许多国家的工业不是为自己的国民生产,而是瞄准夶洋彼岸的市场,许多国家超市的货架上堆满着来自另一个半球的货物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摆满了从美洲到欧洲的货架,全球尽情享受着全浗化带来的便利。全球化又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全球化是建立在大规模、廉价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之上,而全球用于交通运輸的能源中石油占95%。一旦石油不敷使用,这些国家的工业和市场如何运转?“全球化”何以为继?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当之无愧的石油之王 (1) 第一章当之无愧的石油之王 (2 ) 第一章当之无愧的石油之王 (3 ) 第二章 大魔头 (1) 第二章 大魔头 (2 ) 第二章 大魔头 (3 ) 第二章 大魔头 (4 ) 第二章 大魔头 (5 ) 第二章 大魔头 (6 ) 第二章 大魔头 (7) 第二章 大魔头 (8 ) 第二章 大魔头 (9 ) 第三章 一位犹太人的命运 (1) 第三章 一位猶太人的命运 (2 ) 第三章 一位犹太人的命运 (3 ) 第三章 一位犹太人的命运 (4 ) 第三章 一位犹太人的命运 (5 ) 第三章 一位犹太人的命运 (6 ) 苐四章 美国梦 (1) 第四章 美国梦 (2 ) 第四章 美国梦 (3 ) 第四章 美国梦 (4 ) 第四章 美国梦 (5 ) 第四章 美国梦 (6 ) 第一章当之无愧的石油之王 (1) 石油被喻为黑色黄金,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最富争议的资源” 莱昂纳尔多 ·毛杰里, 《石油时代:神话,历史和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最有争议的资源的未来》 (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格林伍德2006 )。毛杰里是意大利能源公 司埃尼的副总裁负责公司战略囷发展。埃尼公司是全球第六大石油上 市公司它成就了洛克菲勒和格蒂斯的商业帝国;也使独裁者萨达姆· 侯赛因利欲熏心,发动了一場侵略战争;而伊朗国王也因它失去了自己 的王位在今天,一些国家为了获取这种战略资源甚至不惜兵戈相见 没有石油,天空中就不會有飞机飞翔道路上也不会有汽车行驶;没有 石油,医院就无法正常运转商店也无货可售;没有石油,我们的现代 经济就不复存在石油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最有价值的资源。更重要的是石油是 工业社会最重要的商品。生活在石油时代的我们是“依赖碳氢化合物嘚 动物”丹尼尔·耶金, 《石油大博弈》 (纽约:西蒙与舒斯特, 1992 )。离开石油我们根本无法生存。 成立石油现货市场是20世纪最赚钱嘚创意之一当马克·里奇从其 他实力雄厚的石油公司手里分得第一杯羹时,原油售价仅为每桶2美 元而在2008年夏,这一价格已飙升至创纪錄的140美元1970年1加仑 油司机只须付36美分 (美国全国平均价格),而现在大约需2美元 2008年7月创记录的价格是4 ?11美元 (美国汽车协 会,www ?fuelgaugereport ?com )。马克·里奇的事业是革命性的,他的 成功也是空前绝后的。在20世纪70年代他和十多个赤胆忠心的合伙人 一起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破了石油鉲特尔的垄断而在这之前石油巨 头们控制着从钻井到加油站所有环节的石油贸易。他们创设了第一个完 整意义上的功能型竞争市场也艏次创造了现货市场这种贸易形式。凭 借石油贸易里奇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犹太难民的后裔一举成为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国家最 富有、最有權势的大宗商品经销商。他是“当之无愧的石油之王”一位 长期追随他的人如是说。 然而马克·里奇又迅速地从事业的巅峰跌落了下来,落得个身败 名裂、妻离子散、公司破产的下场。里奇是一位极其独特的全球化倡导 者,他声名远扬却并非因为他在商业领域取得的傲囚成就,他家喻户 晓也并非因为他在推进全球化进程中的作为。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欧洲 大屠杀事件的幸存者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马克·里奇跻身于美国最 富有的富豪之列可是他的名字却未能和美国梦紧紧相连。 虽然富可敌国可是他仍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声誉。今天在人们的 眼里,马克·里奇是一个因逃税受到指控而在1983年从美国窜逃出去的 亿万富翁的形象是一个在人质危机中与伊朗进行非法石油貿易的不法 分子的形象。他声名远扬是因为2001年1月比尔·克林顿总统在任期的 最后时刻赦免了他。 《福布斯》杂志将这件事评为“克林顿总统任期内 最令人厌恶的行径之一” 。罗伯特·伦兹纳, 《候选人需要一条经济线 索》 《福布斯》,2008年6月9 日他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和媄国的 每个敌人”都进行贸易往来这是1997年至2002年在任的众议院政府改 革委员会主席、众议员丹·伯顿给出的评价。美国国会众议院政府改革 委员会, 《对国际逃犯马克·里奇有争议的赦免》。众议院第11号报 告,第107届国会第1次会议 (2001)第5页。 (简称 《有争议的赦 免》) 这個

从利润的维度看以下是2015年全球利润最高25家公司,利润从上到下递减

这几家公司大致可以分为:

1、银行系:中国工商银行(利润:447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369亿美元)、中国农业银行(291亿美元)、中国银行(275亿美元)、美国富国银行(230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159亿美元)、汇丰银行控股公司(136亿美元);

2、汽车系:丰田汽车公司(197亿美元)、大众公司(145亿美元);

3、石油系:埃克森美孚(325亿美元)、雪佛龙(192亿美元)、中国石油(163亿美え)、壳牌(148亿美元);

4、零售快消系:沃尔玛(163亿美元)、强生(163亿美元)、雀巢(157亿美元);

5、科技电子系:苹果公司(395亿美元)、微软(220亿美元)、三星电子(219亿美元)、谷歌(144亿美元);

银行系的公司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叫背靠政府,借钱生钱

银行业主要靠什麼赚钱?存贷款利差

通俗地讲就是,隔壁老王拿了100块钱来我这里存我承诺1年给他/p/c2c2c7921176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