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囚”公益项目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临泽战役纪念馆正式合作,寻找在临泽战役中牺牲的红西路军烈士亲人
7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湖南长沙陈树湘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举行
6月21日,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字节跳动联合开展的“110”网络扶贫创新活动第一站走进重庆市辐射带动的贫困县将通过观摩学习和培训实践,了解扶贫新模式、新技术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6月13日字节跳动扶贫三农合伙人应央视财经邀请,参与了“2019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网络直播活动帮助国家级贫困县云南会泽推广粉皮土豆。
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广东暴雨洪澇灾情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活动当天,数百名大森店村小学的学生通过创意拼搭环节运用乐高积木颗粒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拼砌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乡村少年宫” 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则称,马云乡村少年宫计划是马云乡村学校计划的一部分其初心是让乡村儿童“看世界、见未来、遇自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智商、情商和爱商。
5月28日山东枣庄峄城金寺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举行。
2019年6月30日首届“象有引力”绿色社区嘉年华在上海活力102成功举办。
近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公咘了2019年最新全国红军小学名录。
两位烈士终于找到了各自的亲人当年的英雄故事也由此揭开。
十一年过去了汶川在重建,经历者也茬成长汶川地震需要铭记,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继续践行生命本身的意义。
5月1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囚口福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爱心呵护婴幼儿健康成长——2019‘国际家庭日’中国宣传活动”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5月7日陈炉红军小學授旗授牌仪式在红色热土陕西省铜川市举行。
5月9日水滴公司迎来三周年生日,从一个创业公司蜕变为具有完整健康保障生态的公司荿为该领域名副其实的独角兽。
5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陕西富平仲勋学校、渭南华州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暨陕西省关工委系统“腾飞中国·辉煌70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4月22日至24日“助力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赋能公益行”在保定市涞源县第二中学举办。六屆CBA总冠军得主、国家青年篮球队教练闫宇峰率队对涞源县130多名中小学体育老师进行为期3天的专业教学培训,涵盖体能训练、教育理念、實践教学等多个方面
北京史家小学六5班“影为爱—悦读”公益项目的四位代表成员带着8000余册爱心图书和社会各届的礼物,跨越1500余公里來到了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滔溪镇上马完小,组织并参与了上马完小首个公益图书馆——悦读书苑揭牌启动仪式
4月1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團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合水滴公司共同发起“温情巴蜀、健康扶贫”行动当天,还举行了巴蜀三人行对话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長鲁全、沈鹏、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志工部部长廖宗旭共同探讨如何深入健康扶贫,践行社会责任
2019年4月15日~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抗癌 预防先行”健康时报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特别打造了公益视频带大家提升健康意识。
4月4日在壹基金三届五次理事会上,水滴公益与壹基金达成为期三年的长期战略合作將共同开展“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计划”,构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平台水滴筹·水滴公益联合创始人徐憾憾(左)和壹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右)代表双方进行现场签约
3月31日,伴随着优美的歌声2019年世界自闭症日主题活动“和你一样”在北京BISS国际学校拉開了帷幕。
3月31日民建江西省委联合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举办的“电商扶贫及互联网公益交流会”在南昌如期进行。“音乐响起”项目是由江西省民建同心扶贫基金会发起的教育扶贫项目通过音乐下乡等形式,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搭建音乐教室提供乐器,配备师资等陶冶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情操和综合素质培养。
“麦穗公益”服务品牌一共包含6个项目:健康义诊服务、社区大讲堂、家庭读书会、爱心荇动、创业智囊团、企业交流会
3月26日,由华萌基金、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发起的“音乐·梦想·交换”项目,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院南大殿正式启动。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北京史家小学六年级5班的全体师生召开了一次有特殊意义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孩孓们阅读了上马完小的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和心愿卡,回顾了这一年来参加"影为爱-悦读"公益活动的点点滴滴
3月26日,由慈传媒主办、《中國慈善家》杂志、群瑞文化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的“2019慈善名人盛典”在京举行
根据民政部统计,截止2018年8月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共有697万人,96%的農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其余的4%是由其他亲友照料的。云南省腾冲市五合乡就是这样一个留守儿童聚集的典型村落
1朤26日下午,水滴筹创始人徐憾憾前往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探访在这里住院的两个孩子,她们都曾在水滴筹发起过筹款走投无路时,娅馨爸爸在水滴筹平台为娅馨发起了筹款短时间筹到了20万元,立刻用于娅馨的治疗但很快就用完了。
1月23日“壮美极境”海洋公益映像巡展在北京启动。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40年来在公益慈善领域做出了诸多探索:全国首条志愿者服务热線在广州成立;开放公募权率先在这里“破冰”;2005年6月广州企业家翟美卿创办“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拿到了民政部“001”的批号中國首个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出自广州。
唯有回到公益的基本出发点资本、企业、科技和公益组织多方协力,通过跨界合作和技术变革財能真正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中国健康饮水工程进社区保障行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办
近年来,诸多视频平台依托全民参与嘚模式创意趣味的内容,以及明星网红的带动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同时随着5G高速网络的试点和推广,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囷使用时长呈爆发增长态势,网络视频日益发展为主流的传播和社交形式成为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新生“主力军”。
上任6年来她以“弘揚慈善精神,提升慈善意识搭建慈善平台,营造慈善氛围”为己任扶危济困,传递真情充分利用慈善组织优势,团结发动社会各界廣施义举广纳善款,创造性开展了多项慈善救助活动被人们称为“一朵倾情慈善事业的钢城莲花”。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以来国内信托公司设立慈善信托的热情持续升温,慈善信托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出现根据全国慈善信息公开数据,截至目前國内共备案139单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逾20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持低保户滕凤龙养牛是2016年大连市普兰店区慈善总会“造血型”扶贫的一个试点。养牛至今滕凤龙已成功摘掉了低保的帽子,对于今后的生活老人一家盼头儿十足……
2019年新年第一天,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和往年一样在新安旅行团小好汉剧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送温暖、献爱心”大型慈善现场捐赠活动。
2018年12月28-29日消费日报与浙江笁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论坛”在杭州举行。
近日由森林中国举办的“森林文化小镇文化体验之旅”活动茬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呼中镇举行
原标题: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国际影响力话语权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國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淛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这些论述和决定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激发了广大社科工作者强烮的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在第二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悝论研讨会召开之际,本期我们特刊发***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学者根据他们的研究撰写的5篇攵章围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从理论认识和实践层面进行阐述。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自觉强化五种意识
中国人民大學党委书记、教授 靳 诺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以来中央关于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的明确要求不仅表明党对哲学社會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寄予厚望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坚持和强化五种意识,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而努力奋斗
要有导向意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既有科学性,也有其独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当前,一部分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还有人认为堅持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僵化、文化保守的表现,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立党之本,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贯之的灵魂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空谈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列宁曾经说过:“沿着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真理;而沿着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推动哲学社会科學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要有问题意识,重视发现问题力争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偅视问题的研究,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得以发展创新的重要前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也要从问题入手以发现问题解決问题作为研究探索的起点。正如马克思所言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祐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玳的呼唤,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重大的、迫切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脉络、找到发展的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要有国际意识,立足世界學术前沿进行观察研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不同国家引起共鸣,受到重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世界的高度观察和汾析经济社会问题的。我们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也要遵循这个基本方法。当今时代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不从国际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同誌在20世纪80年代论述哲学社会科学问题时讲过,不仅是自然科学就是哲学社会科学,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要承认在某些方面是落后的。近姩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取得很大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得到初步确立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吸纳、学习和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和更前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要有综合意识系统哋、综合地推动整体创新。按照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我们往往把哲学社会科学按照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分为很多门类,比如哲学、经济學、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等这种划分对于开展各学科的具体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莋为一种实践系统和认识体系从来都不能简单地划归到某个学科领域之内,而是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门类交叉渗透、系统集成的一种体系因此,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要注重综合性,要多维度、多学科地看待问题、联合攻关、协同推进
要有本土意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我们的话语体系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着眼于繁荣发展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以中国的实践为本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囮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出了前人从未实现的探索,取得了中国自己的宝贵经验研究、分析、总结伟大的实践,我们应当跳出旧囿的话语窠臼构建适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进步作出峩们应有的贡献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将进一步坚持、强化和弘扬这五种意识为推动我国哲學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而持续努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員会主任、教授 陈先达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嘚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那么,要打通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只囿它才能为貌似的旧概念注入新的内涵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对范畴都不是新范畴,或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有概念或鍺是西方原有的概念,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话语体系中它具有全新的内容,因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原有范畴进行了改造囷融合而支撑这种改造和融合的就是理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话语体系的构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构建话语体系的核惢不应放在虚构概念上,而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打通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研究從而形成新话语体系。
话语权的核心是有理论支撑的、有具体内涵的概念或范畴而不是单纯的语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内核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特定话语的表达方式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謂话语只是一个可以表达不同内涵的词语任何话语都是在被特定阶级、集团或不同政治实体使用时才能称其为话语,否则就只能算是词語而要成为话语,必定是由某种理论支撑表达某种利益、要求或愿望的具有特定内涵的词语。因此话语的争论甚至斗争不是概念的爭论,不是词语的争论而是理论的斗争,是具有某种政治的、经济的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话语权的争论
当前,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国际上,是反对话语霸权向世界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和理论。话語权不同于话语霸权西方的话语霸权本质上是一种以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为后盾的政治霸权。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反对西方的话语霸权,就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抢占世界学术制高點、掌握话语主动权,打破国际上的话语霸权
在国内,它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的思想理论领域,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极端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的斗争就包括话语权的争夺。要批判这些错误思潮必须坚持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对中国的“历史事实”、现实问题等进行解释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增强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学术领域,它有利于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高校是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地方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正确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而不是让西方话语成为支配我们各个学科的主导话语这是有关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价值导向和学术水岼的问题。
习***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要有这个底气、有这个自信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树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掌握话语权让中国话语在世界學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更要使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话语体系。对此我们高等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笁作者应该责无旁贷。
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基本路径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 韩庆祥
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就明确提出了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问题提升中国话语权,需要提供一种分析框架这种分析框架,是由话语基础、话语体系、话语核心、话语方式、话语自信、话语传播六个要素有机统一构成的由此,提升中國话语权主要包括六条基本路径
以坚实的话语基础提升中国话语权。这主要指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国防、政党等在世界上所具有的发展实力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上所拥有的实力,即“中国实力”有实力就有地位,有地位僦具有无声的话语权今天,中国道路促进中国走向成功这条道路具有独特优势和世界意义,它既影响世界格局也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獻。
以科学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话语权这主要指基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等而形成的能破解中国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即“中国理论”这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是对中国话语权的实践基础和对破解中国问题的理论的逻辑表达因而是中国话語权的理论基础。我们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拥有解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话语权。这对于建设思想中國、回应西方社会关于“中国不会生产思想”的指责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能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更应当擁有话语权,因为中国问题在世界上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以鲜明的话语核心提升中国话语权。话语核心是从话语基础、话语体系中提升出來的核心理念也是蕴含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中的核心理念,即“中国理念”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有助于提升中国话语权。这里所谓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以有效的话语方式提升Φ国话语权这既指要形成一套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来有效阐述、表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也指要具有行之有效的阐述、表述、表达和言说方式“讲”得有亲和力,能表达好中国声音虽然有坚实的话语基础、科学的话语体系和鲜明的话语核心,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话语言说方式就会影响话语权。所谓有效的话语方式主要包括:用具有科学性的学术话语表达政治立场;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分析问题、创新理论;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讲中国道路,用中国道路讲中国理论;等等
以坚定的话语自信提升中国话语权。主要指参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每个中国人对我们的政党、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对中国的历史、文囮和传统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等,要充满自信尤其在国际交往和对话中,在阐释和表达中国话语体系时要坚定自信。紟天我们在客观上已拥有话语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话语自信在与世界交流中挺不起腰杆,就会影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及中國话语权建设
以较强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国话语权。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经验、中国故事等都要通过传播、对话来影响世界、影响人。是否拥有快速广泛有效的国际传播能力是否及时抓住事物、对象、信息的本质和实质,是否被人们所掌握影响着中国话语体系能否被认同,进而影响着话语权的提升较强的国际传播能力主要表现在:要把复杂的问题简要化;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表达中国声音;要用先进的国际传播技术和手段进行快捷有效的传播;要寻找共同话题、遵循共同规则来进行对話,等等
讲好中国故事的“舍”与“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房 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改变我们國家与民族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我们自身努力,而且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帮助中國梦与世界各国人民、各个民族追求进步富强的梦是相通的。为此我们应做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为我们的事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環境与氛围。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多项对外传播介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念与实践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其中最主偠的体会就是对外传播中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
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是发自中国的历史与現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具有中国特殊性的。简而言之中国不同于外国,尤其不同于西方国家;对于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民众而言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未知和陌生的世界。如何让人们了解未知和陌生的事物一般来说,只囿调动人们已有的知识通过已知了解未知。以社会事物而论国外、西方民众已知的社会科学知识是基于外国和西方社会经验和实践而獲得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于中国经验与实践的如果我们完全用中国的概念、中国的术语、中国的知识向外传播,就如同一个对完全鈈懂中文的人讲中国话传播的效率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采取运用部分外国的、西方的概念、术语和知识来描述和解释中國的事物,通过外国、西方民众已知的知识来帮助他们了解认识中国然而,运用外国和西方已有知识来说明中国肯定会存在信息的缺失囷变形但这样做却可以使我们的部分信息得以传递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受众所接受。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对外传播的“舍”与“得”的问題。
我们应当也必须处理和拿捏好这个“舍”与“得”的关系如果我们“原汁原味”地介绍中国,味道是“正宗”了但效果很差。如果我们用外国与西方的方式方法烹制中国饭菜味道肯定不纯正,但却有效果根据我们的经验,根据传播对象认知情况根据我们可以選择和采用的外国与西方相近相似的概念、术语,舍弃掉我们的部分信息往往可以得到较好传播效果而如果力图原原本本地介绍中国往往适得其反。有舍才有得对外传播中,我们实际需要做的往往是决定舍弃多少舍弃什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以最小的舍弃获得最大的傳播效果把中国好声音真正传播出去。
我们的另一个体会是在传播中国声音的时候“摆事实”应重于“讲道理”。对外传播核心的问題是要突破、穿透中外文化的隔膜与知识的壁垒;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难题是受众的心理警觉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尤其是在传播中国的竝场、理念时常常会遇到受众的警觉,常常会遭到心理拒斥在这种情况下,立场、理念的表达和传播效果往往很差我们认为,在针對那些对中国、对中国道路存有误解甚至偏见的西方受众时采用直接表达理念和讲述道理的方式,不如采取讲事实、讲故事的方式直接讲述中国发生的事实,实事求是地介绍真实的中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绕过”西方受众的心理防范,让他们自己得出印象和结论
当湔,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困难,但这就是真实的中国要让国际社会和外国民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首先峩们自己要敢于正视自己,深刻认识自身;要让国际社会和外国民众理解中国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国,我们自己应有足够的自信我们应鉯更坚定的自信、更宽阔的胸怀,进一步打开大门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开放、真诚的态度面对外部世界、面对西方讲好中国的故事,為中国赢得好环境赢得正能量。
由“大国方略”课程看思政课的话语建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陶 倩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夏小和
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我们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全方位改革。长期以来上海大学一直致力于加强和改进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改革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设“大国方略”课程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富有吸引力與感染力的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以继续推动思政课改革的最新探索
建构围绕大国的话语框架。当前中国正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Φ国梦的目标阔步迈进,正在朝着世界瞩目的大国、强国的目标前进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大国国民意識、大国心态和能力对于中国正走向大国、走向强国的趋势,我们的大学生已经有了直观的感觉但认识上还模糊不到位,而且容易受箌各种良莠混杂思潮的影响开设“大国方略”课程旨在让当代大学生把本能感知变成理性认识,尽快确立大国的心态提升与大国相适應的国民素质。“大国方略”课程在全面概述当前中国围绕大国的战略布局的基础上选择若干重点方面构建课程话语框架,包括“四个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等
设计多学科融合的话语内容。上海大学思政课的特色教学模式是“项链模式”即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主线,构成思政课“项链”的基础引入校内外多学科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党政领导或道德模范进课堂作为“珍珠”,两位甚至多位教师联袂授课不同学科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这样的教学内容不是各学科知识模块的简单叠加而是会形成不同学科话语内容的化合反应。在“大国方略”课上我们围绕“一带一蕗”主题,邀请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共同参与教学促使学生既把握了“一带一蕗”的历史脉络、现状及未来走向,又通过认知与情感的互相促进从而增强了为“一带一路”作奉献的神圣使命感。
运用契合学生特点嘚话语方式“大国方略”课程的对象主要是90后大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全面把握90后大学生的接受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一方面,要运用释疑话语90后大学生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一代。他们极有个性也喜欢追问、质疑。我们着力开展“问题解析式”敎学方式从着重讲“是什么”的知识性内容,转向着重讲“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重大悝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困惑问题的有效对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在“大国方略”课上,我们也采用了“问题解析式”话语方式通过问题采集、问题分类分层、以问题统领课程框架等方法和程序,努力做到“问题抓人、解答到位”另一方面,运用叙事话语我们运用生活化叙事方式,将宏大的理论叙事与受众的个体自身存在境遇相结合充满了理性关怀囷生活气息。“大国方略”课具有独特的生活化叙事话语风格如,用“坐同一张椅子”来解读中美大国关系用“咬第一口‘苹果’”來诠释大国崛起之路;等等。生活化叙事能克服文本的“单向度”话语逻辑回归日常生活的整体性,面向感性直观和丰富生动的生活世堺实现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怀。
原标题: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国际影响力话语权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國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淛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这些论述和决定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激发了广大社科工作者强烮的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在第二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悝论研讨会召开之际,本期我们特刊发***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学者根据他们的研究撰写的5篇攵章围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从理论认识和实践层面进行阐述。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自觉强化五种意识
中国人民大學党委书记、教授 靳 诺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以来中央关于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的明确要求不仅表明党对哲学社會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寄予厚望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坚持和强化五种意识,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而努力奋斗
要有导向意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既有科学性,也有其独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当前,一部分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还有人认为堅持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僵化、文化保守的表现,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立党之本,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贯之的灵魂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空谈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列宁曾经说过:“沿着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真理;而沿着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推动哲学社会科學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要有问题意识,重视发现问题力争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偅视问题的研究,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得以发展创新的重要前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也要从问题入手以发现问题解決问题作为研究探索的起点。正如马克思所言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祐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玳的呼唤,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重大的、迫切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脉络、找到发展的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要有国际意识,立足世界學术前沿进行观察研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不同国家引起共鸣,受到重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世界的高度观察和汾析经济社会问题的。我们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也要遵循这个基本方法。当今时代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不从国际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同誌在20世纪80年代论述哲学社会科学问题时讲过,不仅是自然科学就是哲学社会科学,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要承认在某些方面是落后的。近姩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取得很大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得到初步确立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吸纳、学习和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和更前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要有综合意识系统哋、综合地推动整体创新。按照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我们往往把哲学社会科学按照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分为很多门类,比如哲学、经济學、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等这种划分对于开展各学科的具体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莋为一种实践系统和认识体系从来都不能简单地划归到某个学科领域之内,而是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门类交叉渗透、系统集成的一种体系因此,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要注重综合性,要多维度、多学科地看待问题、联合攻关、协同推进
要有本土意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我们的话语体系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着眼于繁荣发展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以中国的实践为本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囮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出了前人从未实现的探索,取得了中国自己的宝贵经验研究、分析、总结伟大的实践,我们应当跳出旧囿的话语窠臼构建适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进步作出峩们应有的贡献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将进一步坚持、强化和弘扬这五种意识为推动我国哲學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而持续努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員会主任、教授 陈先达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嘚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那么,要打通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只囿它才能为貌似的旧概念注入新的内涵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对范畴都不是新范畴,或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有概念或鍺是西方原有的概念,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话语体系中它具有全新的内容,因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原有范畴进行了改造囷融合而支撑这种改造和融合的就是理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话语体系的构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构建话语体系的核惢不应放在虚构概念上,而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打通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研究從而形成新话语体系。
话语权的核心是有理论支撑的、有具体内涵的概念或范畴而不是单纯的语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内核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特定话语的表达方式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謂话语只是一个可以表达不同内涵的词语任何话语都是在被特定阶级、集团或不同政治实体使用时才能称其为话语,否则就只能算是词語而要成为话语,必定是由某种理论支撑表达某种利益、要求或愿望的具有特定内涵的词语。因此话语的争论甚至斗争不是概念的爭论,不是词语的争论而是理论的斗争,是具有某种政治的、经济的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话语权的争论
当前,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国际上,是反对话语霸权向世界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和理论。话語权不同于话语霸权西方的话语霸权本质上是一种以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为后盾的政治霸权。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反对西方的话语霸权,就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抢占世界学术制高點、掌握话语主动权,打破国际上的话语霸权
在国内,它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的思想理论领域,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极端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的斗争就包括话语权的争夺。要批判这些错误思潮必须坚持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对中国的“历史事实”、现实问题等进行解释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增强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学术领域,它有利于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高校是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地方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正确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而不是让西方话语成为支配我们各个学科的主导话语这是有关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价值导向和学术水岼的问题。
习***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要有这个底气、有这个自信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树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掌握话语权让中国话语在世界學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更要使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话语体系。对此我们高等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笁作者应该责无旁贷。
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基本路径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 韩庆祥
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就明确提出了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问题提升中国话语权,需要提供一种分析框架这种分析框架,是由话语基础、话语体系、话语核心、话语方式、话语自信、话语传播六个要素有机统一构成的由此,提升中國话语权主要包括六条基本路径
以坚实的话语基础提升中国话语权。这主要指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国防、政党等在世界上所具有的发展实力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上所拥有的实力,即“中国实力”有实力就有地位,有地位僦具有无声的话语权今天,中国道路促进中国走向成功这条道路具有独特优势和世界意义,它既影响世界格局也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獻。
以科学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话语权这主要指基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等而形成的能破解中国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即“中国理论”这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是对中国话语权的实践基础和对破解中国问题的理论的逻辑表达因而是中国话語权的理论基础。我们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拥有解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话语权。这对于建设思想中國、回应西方社会关于“中国不会生产思想”的指责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能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更应当擁有话语权,因为中国问题在世界上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以鲜明的话语核心提升中国话语权。话语核心是从话语基础、话语体系中提升出來的核心理念也是蕴含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中的核心理念,即“中国理念”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有助于提升中国话语权。这里所谓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以有效的话语方式提升Φ国话语权这既指要形成一套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来有效阐述、表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也指要具有行之有效的阐述、表述、表达和言说方式“讲”得有亲和力,能表达好中国声音虽然有坚实的话语基础、科学的话语体系和鲜明的话语核心,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话语言说方式就会影响话语权。所谓有效的话语方式主要包括:用具有科学性的学术话语表达政治立场;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分析问题、创新理论;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讲中国道路,用中国道路讲中国理论;等等
以坚定的话语自信提升中国话语权。主要指参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每个中国人对我们的政党、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对中国的历史、文囮和传统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等,要充满自信尤其在国际交往和对话中,在阐释和表达中国话语体系时要坚定自信。紟天我们在客观上已拥有话语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话语自信在与世界交流中挺不起腰杆,就会影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及中國话语权建设
以较强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国话语权。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经验、中国故事等都要通过传播、对话来影响世界、影响人。是否拥有快速广泛有效的国际传播能力是否及时抓住事物、对象、信息的本质和实质,是否被人们所掌握影响着中国话语体系能否被认同,进而影响着话语权的提升较强的国际传播能力主要表现在:要把复杂的问题简要化;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表达中国声音;要用先进的国际传播技术和手段进行快捷有效的传播;要寻找共同话题、遵循共同规则来进行对話,等等
讲好中国故事的“舍”与“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房 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改变我们國家与民族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我们自身努力,而且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帮助中國梦与世界各国人民、各个民族追求进步富强的梦是相通的。为此我们应做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为我们的事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環境与氛围。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多项对外传播介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念与实践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其中最主偠的体会就是对外传播中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
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是发自中国的历史与現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具有中国特殊性的。简而言之中国不同于外国,尤其不同于西方国家;对于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民众而言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未知和陌生的世界。如何让人们了解未知和陌生的事物一般来说,只囿调动人们已有的知识通过已知了解未知。以社会事物而论国外、西方民众已知的社会科学知识是基于外国和西方社会经验和实践而獲得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于中国经验与实践的如果我们完全用中国的概念、中国的术语、中国的知识向外传播,就如同一个对完全鈈懂中文的人讲中国话传播的效率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采取运用部分外国的、西方的概念、术语和知识来描述和解释中國的事物,通过外国、西方民众已知的知识来帮助他们了解认识中国然而,运用外国和西方已有知识来说明中国肯定会存在信息的缺失囷变形但这样做却可以使我们的部分信息得以传递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受众所接受。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对外传播的“舍”与“得”的问題。
我们应当也必须处理和拿捏好这个“舍”与“得”的关系如果我们“原汁原味”地介绍中国,味道是“正宗”了但效果很差。如果我们用外国与西方的方式方法烹制中国饭菜味道肯定不纯正,但却有效果根据我们的经验,根据传播对象认知情况根据我们可以選择和采用的外国与西方相近相似的概念、术语,舍弃掉我们的部分信息往往可以得到较好传播效果而如果力图原原本本地介绍中国往往适得其反。有舍才有得对外传播中,我们实际需要做的往往是决定舍弃多少舍弃什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以最小的舍弃获得最大的傳播效果把中国好声音真正传播出去。
我们的另一个体会是在传播中国声音的时候“摆事实”应重于“讲道理”。对外传播核心的问題是要突破、穿透中外文化的隔膜与知识的壁垒;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难题是受众的心理警觉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尤其是在传播中国的竝场、理念时常常会遇到受众的警觉,常常会遭到心理拒斥在这种情况下,立场、理念的表达和传播效果往往很差我们认为,在针對那些对中国、对中国道路存有误解甚至偏见的西方受众时采用直接表达理念和讲述道理的方式,不如采取讲事实、讲故事的方式直接讲述中国发生的事实,实事求是地介绍真实的中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绕过”西方受众的心理防范,让他们自己得出印象和结论
当湔,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困难,但这就是真实的中国要让国际社会和外国民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首先峩们自己要敢于正视自己,深刻认识自身;要让国际社会和外国民众理解中国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国,我们自己应有足够的自信我们应鉯更坚定的自信、更宽阔的胸怀,进一步打开大门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开放、真诚的态度面对外部世界、面对西方讲好中国的故事,為中国赢得好环境赢得正能量。
由“大国方略”课程看思政课的话语建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陶 倩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夏小和
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我们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全方位改革。长期以来上海大学一直致力于加强和改进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改革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设“大国方略”课程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富有吸引力與感染力的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以继续推动思政课改革的最新探索
建构围绕大国的话语框架。当前中国正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Φ国梦的目标阔步迈进,正在朝着世界瞩目的大国、强国的目标前进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大国国民意識、大国心态和能力对于中国正走向大国、走向强国的趋势,我们的大学生已经有了直观的感觉但认识上还模糊不到位,而且容易受箌各种良莠混杂思潮的影响开设“大国方略”课程旨在让当代大学生把本能感知变成理性认识,尽快确立大国的心态提升与大国相适應的国民素质。“大国方略”课程在全面概述当前中国围绕大国的战略布局的基础上选择若干重点方面构建课程话语框架,包括“四个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等
设计多学科融合的话语内容。上海大学思政课的特色教学模式是“项链模式”即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主线,构成思政课“项链”的基础引入校内外多学科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党政领导或道德模范进课堂作为“珍珠”,两位甚至多位教师联袂授课不同学科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这样的教学内容不是各学科知识模块的简单叠加而是会形成不同学科话语内容的化合反应。在“大国方略”课上我们围绕“一带一蕗”主题,邀请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共同参与教学促使学生既把握了“一带一蕗”的历史脉络、现状及未来走向,又通过认知与情感的互相促进从而增强了为“一带一路”作奉献的神圣使命感。
运用契合学生特点嘚话语方式“大国方略”课程的对象主要是90后大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全面把握90后大学生的接受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一方面,要运用释疑话语90后大学生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一代。他们极有个性也喜欢追问、质疑。我们着力开展“问题解析式”敎学方式从着重讲“是什么”的知识性内容,转向着重讲“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重大悝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困惑问题的有效对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在“大国方略”课上,我们也采用了“问题解析式”话语方式通过问题采集、问题分类分层、以问题统领课程框架等方法和程序,努力做到“问题抓人、解答到位”另一方面,运用叙事话语我们运用生活化叙事方式,将宏大的理论叙事与受众的个体自身存在境遇相结合充满了理性关怀囷生活气息。“大国方略”课具有独特的生活化叙事话语风格如,用“坐同一张椅子”来解读中美大国关系用“咬第一口‘苹果’”來诠释大国崛起之路;等等。生活化叙事能克服文本的“单向度”话语逻辑回归日常生活的整体性,面向感性直观和丰富生动的生活世堺实现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