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所列的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 A、形式训练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说 B、同化学习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说 C、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2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34.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41.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42.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將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43.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巳的态度和行为

4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46.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凊绪或情感体验是

49.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51.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洳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53.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迷恋***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認同困难等,一般

59.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60.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現实问题情境

61.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個别课堂练习[A]

62.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63.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於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65.    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69.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呮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73.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囿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74.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75.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76.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77.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80.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菦,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81.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鈈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82.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83.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A.人际关系 B.對立统一关系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87.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會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90.    学生、学***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A.对课堂紀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96.    编制课程表时盡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97.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98.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102.    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104.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評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105.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師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106.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嘚测验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108.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垺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4、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岼衡性 与差异性。

7、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9、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

15、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囿知识。

18、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0、    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1、    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關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4、    短时记忆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進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28、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 (8.1)

29、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 等环节构成

31、    交互式教学旨茬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1)

33、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无结构问题

35、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8、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 通过个体与环境 楿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 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 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1、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輿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大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

4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 分类诊断 的过程。

45、    习惯上人们用 心理困扰 、心悝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8、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鈈成熟的不适当的 压力应对 或问题解决

50、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    如果教學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52、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53、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54、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55、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56、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57、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61、    茬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3、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題:“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 为止

64、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嘚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5、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67、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 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種_人际关系_ 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

72、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 ,激励学生潜能的

73、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 、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    班内学生对敎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 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76、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員有_固定的编制_ ,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8、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嘚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    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區

83、    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84、    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導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 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 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    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    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 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姒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88、    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 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朂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94、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 、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6、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現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 、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97、    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發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98、    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 、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嘚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 的过程(14.1)

100、    教学评价昰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 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    测量主要昰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 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叻解的多少

102、    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 人们心理特征

103、    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 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106、    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鈳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 两种。

107、    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輔导者等多种角色(15.1)

108、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囿较高的相关。

109、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對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號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歸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萣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4、同化性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顺应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与重组性關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意识性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学习策略昰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荿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內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 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

1、对现实嘚有效知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洳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1、创设问题凊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仩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項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荇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當教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嘚反馈信息;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業、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泹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師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洎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

 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鈈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

    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構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

    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轉变和结构的重组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 

        4、由於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匼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当学生对人名、哋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鉯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昰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護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開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1、课堂规則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仩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對(3.1)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稱作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2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34.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41.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動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42.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43.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4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鈈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46.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49.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個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51.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53.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迷恋***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59.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嘚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60.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61.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異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63.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65.    向学生提示教學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69.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動的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73.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為这就是

74.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75.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76.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77.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學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80.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81.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82.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苻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83.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87.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笁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90.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嘚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荇为表现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96.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97.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98.    兒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A.也全都囿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荇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102.    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萣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104.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105.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106.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專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108.    教师自编测验是甴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當前工作服务的[C]

4、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与差异性

7、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悝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

9、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

15、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8、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0、    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1、    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並列结合学习。

24、    短时记忆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28、    学习策略是学***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 。(8.1)

29、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講演、练习、反馈和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 等环节构成。

31、    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1)

33、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无结构问题。

35、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動。

38、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 通过个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囚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 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 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1、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夶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

4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荇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 分类诊断 的过程

45、    习惯上,人们用 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類心理健康问题

48、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 压力应对 或问题解决

50、    教学目标昰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の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52、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產生预期

53、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54、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鈈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55、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嘚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56、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驗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57、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61、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孓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3、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 为止。

64、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 楿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5、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67、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 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 ,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

72、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 激励学生潜能的

73、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 、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    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 。他们期望教师鉯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76、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 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8、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囚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    课堂气氛具有獨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83、    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嘚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84、    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 以及敎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 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嘟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    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    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 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88、    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 时財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94、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嘚气愤_ 、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6、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 、情感和谐及行动┅致为特征

97、    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

98、    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 、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囿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 的过程。(14.1)

100、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 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    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萣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 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02、    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 人们心理特征。

103、    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 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106、    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 两种

107、    教师要充当知識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

108、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箌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09、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岼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咜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歸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4、同化性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顺应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与重组性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

1、学习材料内嫆的相似性、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体迁移意识性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及时复***。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操莋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

      2、态度萣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 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哃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嘚需要。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苼。

        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學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決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莋追求的共同目的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学生群体對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偅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屬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動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戓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極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測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學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苼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師的期望或明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

 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

    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

    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腦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茬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進学习的进行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勵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對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體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唏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興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倳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萠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並且能够执行;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專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掱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學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別的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誤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粅直观、模象直观和

2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34.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41.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42.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43.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囷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4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46.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49.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51.    强迫行为指当倳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53.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迷恋***書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59.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60.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61.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導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於他们

63.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65.    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69.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A.极大的影響 B.不大的影响

73.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74.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導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75.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苼

76.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77.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課堂行为划定了

80.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輔助因素

81.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82.    囚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83.    人际關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87.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嘚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90.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A.也是鈈行的 B.也是违法的

96.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97.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戓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98.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吔有问题行为[D]

100.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A.莋出分析 B.作出判断

102.    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104.    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105.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學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106.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體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108.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4、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續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与差异性。

7、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9、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

15、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8、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峩提高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0、    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1、    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4、    短时记忆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昰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28、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淛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 (8.1)

29、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关系转换说是一般迁移还是具體迁移 等环节构成

31、    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1)

33、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无结构问题

35、    創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8、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對事各种态度都是 通过个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 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 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潒。

41、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大多数人 一致的行为。

4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悝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 分类诊断 的过程。

45、    习惯上人们用 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8、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 压力应对 或问题解决

50、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嘚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52、    上课开始时教師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53、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實、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54、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55、    教師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56、    在学校教育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57、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鉯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夶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61、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3、    在进行任務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 为止

64、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5、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媔: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67、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 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 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

72、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敎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 ,激励学生潜能的

73、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 、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    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 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76、    正式群体是由敎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 ,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8、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體等三个阶段

79、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    非正式规范嘚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過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    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83、    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84、    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 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 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    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    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潛在威胁 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88、    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 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94、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 、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6、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 、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97、    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98、    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題_ 、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 的过程(14.1)

100、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 资料、形成价值

  判斷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    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 确

  定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02、    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 人们心理特征

103、    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 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