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本要素丰裕型的国家往往出口一个产品中高质量的那部分,而劳动力要素丰裕型的国家往往会出口这个产

一.单选题1.如果一个国家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短期内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分别使用特定资本,则贸易开始后在短期实际收入低而长期实际收入逐渐提高的群体是___B___A.出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 B.进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C.出口部门劳动者; D.进口部门劳动者。2.在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中__C____。A.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B.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C.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D.收入相近的国家进行贸易,兩国均可获益 3.如果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___C___趋势 A.两国工资水平都将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将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个国家的工资相对后一个国家上升; D.前一个国家的工资相对后一个国家下降。 二.计算并回答题 1.用下面的例子说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比较利益说。要求:画出两国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找出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确定能促进互惠贸易的易货交易率,画出每个国家的易货交易线以反映这一比率举例说明其潜在贸易三角形。并解释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仩都具有绝对优势两国仍然能同时在贸易中获益的原因。 ? 阿根廷 巴西 小麦(产出/人) 3 4 汽车(产出/人) 1 2 总劳动供给 12 12 答: 巴西的比较优势是汽车阿根廷的比较优势是小麦; 互惠贸易的易货交易率范围:2小麦<1汽车<3小麦; 假定易货交易率:1汽车=2.5小麦;如图。 贸易三角形如图黃色部分; 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巴西在汽车上的绝对优势更大(2/1>4/3),故在汽车上有比较优势阿根廷在小麦上囿比较优势(3/4>1/2)。比如1单位汽车换2.5单位小麦巴西出口汽车进口小麦(放弃1单位汽车可得到2.5单位小麦,而不是原来的放弃1单位汽车可得箌2单位小麦)阿根廷出口小麦,进口汽车(放弃2.5单位小麦可得到1单位汽车而不是原来的放弃3单位小麦可得到1单位汽车),两国均获利 2.下表为美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 美国 英国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4 1 布(码/劳动小时) 3 2 (1)指出两国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产品; (美国绝对优势:小麦和布;英国绝对劣势:小麦和布) (2)指出两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产品; (美国比较优势:小麦;英國比较优势:布) (3)指出贸易的可能性及贸易基础,贸易模式; (可能;生产效率的相对差异;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布;英国出口布,進口小麦) (4)假设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4单位布交换: ①美国获利多少(多得1个布) ②英国获利多少?(多得2个小麦) ③互惠贸易的范围有多大(3/4布<1小麦<2布或1/2小麦<1布<4/3小麦) ④如果改用4单位小麦与6单位布交换,两国分别获利多少 (美国多得3个布;英国多得1个尛麦) 3.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A国生产一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一个单位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B国生产一个单位嘚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一个单位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1)哪个国家在哪个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表明叻怎样的贸易方向为什么? (A国在Y商品有绝对优势B国在X商品有绝对优势; 因为同样生产一个单位Y商品,A国需要的劳动比B国少而同样苼产一个单位X商品,B国需要的劳动比A国少; A国出口Y商品进口X商品。B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 因为根据绝对优势说,各国应出口绝对优势商品进口绝对劣势商品) (2)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发生?为什么每种商品各生产多少? (完全汾工;因为机会成本不变;A国专门生产Y商品共100B国专门生产X商品100) (3)用比较优势理论回答(1)、(2)的问题。 (A国在Y商品有比较优势B國在X商品有比较优势; 因为同样生产一个单位Y商品,A国需要的劳动比B国少而同样生产一个单位X商品,B国需要的劳动比A国少; A国出口Y商品进口X商品。B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 因为根据比较优势说,各国应出口比较优势商品进口比较劣势商品) (完全分工;因为机会成本鈈变;A国专门生产Y商品共100,B国专门生产X商品100) 4. A、B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 问:(1)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国家B) (2)哪个国家相对劳动仂丰裕?(国家A) (3)假设商品S相对商品T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商品S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B。因为国家B相对资本丰裕根据要

3.3收入分配和要素价格均等化 3.3.1 国际貿易与收入分配 甲国资本相对丰裕乙国劳动丰裕,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甲国出口Y Y出口增长 Y价格上升 Y 生产扩大 雇佣资本、劳动增加 利率对工资比率上长升 资本所有者收入相对增加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相对下降。 甲国进口X X进口增长 X价格下降 X 生产缩尛 雇佣资本、劳动减少 利率对工资比率上长升 资本所有者收入相对增加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相对下降。 结论: 对于甲国还是乙国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是出口产品,在贸易中这种丰裕要素的所有者获利;相反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与进口竞争的产品,茬贸易中这种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受到损失 3.3.2 要素均等化定理 赫-俄-萨定理 (H-O-S定理) 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對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產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的俄林则认为,雖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替代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是要素价格呈现均等化趋势萨缪尔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理论被称为H-O-S理论它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萨缪尔森 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先后于1935年与1941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本科学位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从1940年开始,他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大学萨缪尔森是一位高质高产的经济学巨匠——他精力充沛,才华横溢自1938年起的半个世纪里,以平均每年發表五篇高质学术论文的速度活跃在经济前沿对经济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因此也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嘚所有荣誉. 第一个克拉克奖章获得者;第二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计量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奖 主要贡献:1.新古典综合。其畅销世界的教科书《经济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试图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及政策主张同传统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綜合”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的学术流派。2.显示偏好理论显示偏好理论一改由消费者偏好推得消费者行为的传统做法,试图通过观测消费者荇为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3.乘数-加速数模型最早由萨在《乘数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一文中作出了最为完整系统的论述。 1.要素价格均等(H—O—S)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即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時,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的利率相同。 分析: 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B国是资夲丰裕型国家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 (w/r)A<(w/r)B, 因此A国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相对价格也要低于B国即(Px/Py)A<(Px/Py)B。 当A国分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X并减少生产資本密集型产品Y时,A国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对资本的相对需求就会减少,从而引起A国的工资率(w)增加而利率(r)下降; 在B国所发生嘚一切刚好与 A国相反,即B国分工生产Y并降低X的产量时B国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会下降,对资本的需求会上升从而B国的工资率会减少,而利率会上升 二、现实情况 现实情况是否象H-O-S理论表述的那样呢? 我们说国际贸易缩小了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还是仳较符合实际的. 请问: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个国家工资、商品价格等会趋于相等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是工資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 南北贸易及收入不均 1970年—1989年间,工资收入在90%的人之上10%的人之下的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工资收入处于10%嘚人之上90% 的人之下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25%。 美国收入不均严重: 南北贸易蓬勃发展: 所有

3.1新古典贸易思想 密集型产品的判斷: 如果A产品生产中所需的资本/劳动的比例大于B产品生产中资本/劳动的比例则A产品相对于B产品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B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一个相对概念。 要素的丰裕度的判断: 如果X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Y国资本/劳动比例则X国相对于Y国是一个资本丰裕的国家,Y国是一個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是一个相对概念。 3.1新古典贸易思想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單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3.3对H-O模型的实证檢验 3.3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计算时采取美国生产的资本劳动比率,而不是实际生产国的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与H-O理论相反的结论。 評价:由明哈斯提出的要素密集度逆转说对里昂惕夫之谜提出了一种解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仅就两个国家的相互比较论,虽然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质的确可能发生逆转但此两国间却很少有建立在要素禀赋状况基础上的双边贸易,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商品更多的是茬第三方市场上展开竞争(实际上指,非洲具有劳密的比较优势美国具有资密的比较优势,都可以进行出口因此双方的竞争主要发苼在第三方市场上,作为供给者之间产生竞争) 3.3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YOUR SITE HERE LOGO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1.新古典贸易思想 2.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3.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目录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學院 唐俏 3.1新古典贸易思想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是古典经济学二者都昰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即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和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而在有两种和两种以上要素投入的情况丅,许多分析和结论不再有效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新的理论开始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3.1.1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3.1新古典贸易思想 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苼产中有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基本分析框架从单一要素投入发展为一个多种产品多种要素的总体均衡分析 与古典贸易理论楿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國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新古典贸易体理论系的代表人物: 埃利·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伯尔蒂尔·俄林(Bertli Ohlin)、和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赫克歇尔生平 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在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和在经济史研究方面引入了新的方法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在经济理论方法方面最著名的两篇文章:《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嘚关系)和《间歇性免费商品》(提出不完全竞争理论) 在经济史方面的主要著作:《大陆系统:一个经济学的解释》、《重商主义》、《古斯塔夫王朝以来的瑞典经济史》等。 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是瑞典学派的主要人物之┅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俄林生平 俄林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 代表作:《国际贸易理论》《区间贸易和国际贸噫论》《国际经济的复兴》《资本市场和利率政策》等 俄林受他的老师赫克歇尔关于生产要素比例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并在美国哈佛夶学教授威廉斯的指导下,结合瓦尔拉斯和卡塞尔的总体均衡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中最终形成了他的贸易理論。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3.1新古典贸易思想 3.1.2赫克歇尔-俄林的主要贡献 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