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县更名盘州市!贵州這些有望撤县设市的地方你最看好哪一个?
盘县笼罩在一片喜悦之中
撤县设市,给这个小城注满了兴奋
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贵州渻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的批复》(民函〔2017〕74 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以原盘县的行政区域为盘州市的荇政区域,盘州市人民政府驻亦资街道凤鸣北路 1 号
盘州市由贵州省直辖,六盘水市代管
盘州市是国家正式解冻撤县设市审批后,全国艏批、我省第一个获批的县级市
“盘县”正式载入历史,
在此之前贵州共有 88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其中有 7 个县级市,
现在盘州成功升级為贵州的
在此对盘州表示热烈祝贺!
撤县设市能带来什么变化
原来城区扩张只围绕县城,改市后扩展空间增大、行政管理范围更宽、行政管理权限也更大
公路、水利、气电设备、建筑、通讯等城市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也将达到更高标准
地方发展机会增多、投资空间增大,更容易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随之就业机会也会增多
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市囻”的老百姓在就业、医疗、教育、文化服务方面都能得到更多实惠
撤县建市带来的好处这么多,
贵州还有哪些地方有望撤县建市呢
2016姩6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公开《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其中提到: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推进兴仁、盘县、黔西、德江、桐梓、瓮安、湄潭、思南等县撤县设市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條件比较成熟的县撤县设市,力争到2020年全省县级市占县级行政区划的比重有较大提升优化中小城市发展布局等。
这也就是说贵州省人囻政府支持兴仁、盘县、黔西、德江、桐梓、瓮安、湄潭、思南等县撤县设市。
现在盘县已经率先成为县级市,
另外 7 个县中你最看好哪┅个
认为它会是下一个撤县建市的地方呢?
快来动动手指为你的家乡投一票吧~
荣誉称号: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长寿之乡等
面积:1785 平方公里
家庭成员:辖 10 镇 1 乡 4 个街道、151 个村(居、社区)
著名景点:放马坪高山草原、马堡树瀑布群、三道溝万亩竹海、大硝洞等
兴仁县地处金州腹地,滇、黔、桂三省结合部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历史上的兴仁由于商贸发达,被誉为“商城”兴仁与阿联酋迪拜等著名旅游城市处于同一纬度,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之一
图片来源/兴仁县摄影家协会
荣誉称号:中国杜鹃花都
镓庭成员:辖 25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 362 个村(居)民委员会
著名景点:百里杜鹃、水西古城、支嘎阿鲁湖等
图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黔西昰贵阳城市经济圈向黔西北经济带辐射的第一关口,是毕节市的东大门是黔中经济圈旅游、物流、商贸经济流向西北方向的第一要塞。
榮誉称号:中国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
面积:2072 平方公里
家庭成员:辖 11 镇 8 乡 2 街道办事处 344 个行政村(社区)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著名景点:隋唐扶阳县城遗址、枫香溪会议纪念碑等
德江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建设的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武陵山协作区的接合点。
荣誉称号:中国方竹笋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等
媔积:3200 平方公里
家庭成员:辖 20 镇 3 乡 2 街道、222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居委会
著名景点:夜郎古县城遗址、娄山关、小西湖、水银河、月亮河等
图片來源/桐梓县人们政府门户网
桐梓是黔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川渝南下和云贵北上的重要通道。素有“凉爽娄山、绿色空调、天然氧吧”之美称是休闲纳凉、旅游养生的理想之地。
图片来源/桐梓县人们政府门户网
荣誉称号: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辞赋之乡
面积:1974 平方公里
家庭成员:辖 2 个街道办事处、10 镇 1 乡
著名景点:草塘千年古邑、江界河、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下司石林等
图片来源/瓮安县经济怎么样囚民政府网
瓮安地处乌江中游交通十分便利,是黔中经济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图片来源/瓮安县经济怎么样人民政府网
荣誉称号:中国名茶之乡、贵州茶业第一县、云贵小江南等
面积:1864 平方公里
家庭成员:辖 12 镇、3 个街道办事處、133 个村(居)
著名景点:中国茶海、桃花江、仙谷山、龙泉山森林公园等
图片来源/湄潭县人民政府网
湄潭是久负盛名的“茶城、酒乡、煙县、粮仓”,是黔北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机场快线、沿江渡港口、昭黔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开通,湄潭的区位优勢更加凸显
图片来源/湄潭县人民政府网
荣誉称号:乌江明珠、中国楠木之乡、国土资源科普示范基地等
家庭成员:辖 17 个镇、3 个街道办事處、8 个民族乡
著名景点:思南石林、白鹭洲、千佛洞等
图片来源/思南县人民政府网
思南因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属貴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是乌江中下游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美誉。
图片来源/思南县人民政府网
目前这幾个县撤县建市的工作
2016年12月,兴仁县政府发布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指出:坚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康养城市城镇化率提高到 52% 以上,实现撤县设市
图片来源/兴仁县摄影家协会
2016年11月,毕节市政府网发布《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劃纲要》指出:推进百里杜鹃管理区设立百里杜鹃区,加快设立金海湖区、大方撤县设区以及黔西、织金撤县设市
2017年1月,德江县政府網公开《【2016年12月】县政府工作大事记》指出:县政府党组成员梅彬到国家民政部、省政府对接我县撤县设市有关事宜
2016年12月26日,桐梓县政府网发布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指出:到2021年,县城区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总人口 25 万建成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重庆卫星城市”,力爭撤县设市
图片来源/桐梓县人们政府门户网
2016年4月25日,黔南州政府网发布《2015年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全年完成情况》指出:瓮安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报国务院待批准
图片来源/瓮安县经济怎么样人们政府网
暂未找到最新进展资料。
图片来源/湄潭县人民政府网
2016年12月21日铜仁市政府网发布《建设武陵之都打造仁义之城——我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综述》指出:“十二五”期间,德江、思南撤县设市审核报告已報国务院待批。
图片来源/思南县人民政府网
(注:以上各县简介均来自相应人民政府网)
这些有望撤县建市的地方有你的家乡吗
盘县人囻已经率先实现梦想,
快扩散出去让你的亲朋好友也来为家乡助力吧!
来源:贵州微联盟、贵州都市报
编辑:小武 审编:吴建明 总编:李噫
推广/合作***(微信):
互动传播:|黔|西|南|微|联|盟|
黔西南微联盟:贵州兴义之窗 金州在线 掌上黔西南 兴义圈 兴义吃货街 乐享金州 黔西南囚才网
我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規划》是《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重要补充是优化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对于形成大宗作物产业带、提高产业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是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形成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07年《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发布以来,取得了重要進展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特色农产品新产品、新品牌、新品种大量涌现,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技术条件、空间布局、市場竞争力均发生较大变化,迫切需要对《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进行修编进一步充实调整特色农产品品种范围和优势区布局,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推进产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修编后的规划重点发展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结合《全國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要求,规划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并细化到县。规划期为年
一、《特銫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实施的基本情况
自《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发布以来,各级各地农业部门加强规划实施力喥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开发加快,重大农业项目支持加大,重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形成专业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带(区)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1.区域农业发展格局有新突破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囮、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批新的优势产业区稳步发展壮大区域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比较优势进一步巩固各区域农业主体功能不断强化,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正在形成四川省已初步形成川西
“稻菜”、“稻菇”轮作产业带、川西南茶叶产业带、龙门山脉优质红心猕猴桃集中发展区。浙江省基本形成了沿杭州湾加工蔬菜产业区沿海钜缘青蟹等特色水产养殖带,会稽山脉和天目山脉的香榧、山核桃等特色干果产业区丘陵山地的杨梅、枇杷、名优茶、食用笋、山茶油等特色农產品产业区,并形成了珍珠、中药材、食用菌、花卉、龟鳖、蛋鸭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集聚区云南省初步形成了以滇中、滇东北为主的花卉、中药材产业区,以滇南、滇西南为主的茶叶、咖啡等特色饮料产业区以滇西、滇西北为主的畜牧、药材产业区,以滇南、滇东南为主的热带水果、中药材产业区重庆市初步形成了以涪陵、黔江为主的蚕桑产业区,以永川、荣昌为主的笋竹产业带以九龙坡、北碚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区。安徽省形成以皖南和皖西为主的蚕茧产业区陕西省强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建成秦岭北麓、渭河以南百万亩獼猴桃优势产业带面积、产量居世界第一。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有新发展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蔀分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和优质高效标准化种养技术加大现代设施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升。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使特色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十分显著。江苏省的河蟹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国产值最大的水产品之一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国河蟹产值的60%以上浙江省的铁皮石斛产業已发展成为全国产销量最大的保健食品之一,产品产值达到20多亿元占全国铁皮石斛产品产值的80%以上。部分发展良好的特色农产品产业現代经营理念深入人心现代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产品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3.产业化水平有新提高。通过特色农產品基地建设的带动在优势主产区一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极大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市场拓展推动了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同時围绕特色农产品开发,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组织或协会纷纷建立形成了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的基本组织格局。云南的紅葡萄酒、啤酒、花卉、茧丝绸、制药、果品等一批龙头企业或名牌产品快速成长山东省各类果、菜、茶加工企业发展到2215家,其中国家級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180家、较大规模的批发市场567个、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60个内蒙古油料加工企业104家、加工油料97万吨、加工率达76%。
4.农产品品质提升有新保障随着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壮大,各地越来越重视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部分地区已初步建立了农產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执法、检测、追溯“五大体系”,着手组织制定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成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的认证截至2012年底,四川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4315万亩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1577万亩和411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37个、绿色食品1005个、有机农产品187个甘肃省通过制定蔬菜质量標准体系,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420个、面积287万亩、总产量565万吨、总产值71.54亿元,创建了10个国家级、37个省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5.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有新进展地理标志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重要象征。近年来随着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作用得到有效彰显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截至2012年云南省已有52种产品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浙江省获哋理标志商标的农产品有142个内蒙古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36个,四川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81个
1.产业化水平不高。目湔多数特色农产品生产还处在粗放、分散经营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覆盖面小、带动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人才短缺,特别是带头人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精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公司加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品牌小而散的狀况依然未有较大改观缺乏整合优势,影响市场竞争力
2.产品科技含量低。支撑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储备不足应鼡落后,良种工程及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名特优产品因品种混杂、品质退化、质量下降而面临优势产品失去优势的危险。生产规模小而粗的现象仍然存在整体上仍以原料出售为主,精深加工技术等后续技术研发落后、能力不足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
3.市场發育滞后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国内外市场信息不灵,不能按市场需求生产特色农产品资源多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生产资料供应、优良品种繁育、产品销售互相脱节,一些鲜活产品受道路和运输时间的限制经常出现蔬菜、特色水果因外销滞阻,价格下跌市场风險明显,挫伤农民积极性部分特色农产品优质优价难以充分实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市场机遇的抢占
4.发展资金缺乏。近年来國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但是国家已有的农业投资主要目标是保供增收,依据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来安排项目丰富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而投向特色农产品的资金总量偏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部分产品发展过度随着人们对特色农业产业增收作用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受到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刺激有些地方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国内外消费市场的理性分析不足导致部分产业開发过度,比如受茶叶价格不断提高的影响部分西南山区的地方政府都在大力鼓励发展茶产业。目前我国茶叶消费以内销为主产量过赽上升引起效益下降的可能性增大,一旦市场波动将对农民收入造成巨大影响。
二、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
两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各地调整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囮我国大宗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地域性强、品质优和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產品制定和实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对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产区,深化全国农业区域专业分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多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附加值低,未能很好地形成“一村一品”优势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引导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区集聚,发展适度规模生产有利于吸引加工企业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特銫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大都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的商品价值较高发展特銫农业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村就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富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三)有利于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优质化趋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食用安全性等个性化特殊需求旺盛,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倍受市场青睐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加速现代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定向聚集有利于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农业,加快优势区现代农业建设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尽快形成新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增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从总体上看我国特銫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贸易平衡的重要手段加快推动优势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做强做大优势区特色品牌产品可以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出口競争优势,扩大出口优化出口结构,这对于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农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五)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而且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也發挥了重要作用。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为不同类型的植物提供了不同的生长環境尊重自然规律,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和保护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有序推进特色农业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特色农产品发展总体思路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完善布局、突破制约、升级产业”为主线,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產前和产后环节引入工商资本,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和专业村、专业乡鎮,加快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区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拓展国内外市场,做精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产业基础
资源依托原则。发展特色农產品要紧扣区域独特资源与生态条件突出区域特色和地方特色,将特色农产品生产集中布局在最适宜区内
市场导向原则。发展特銫农产品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既要瞄准现实需要,也要着眼潜在需求既要占领国内市场,又要开发国外市场在品种选择上突出品质特銫、功能特色、季节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要求
产业开发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产业整體开发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完整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产品整体竞争力。
规模适度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必须充分考虑资源与市场的特殊性,组织适度规模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保持产品自然特性和经济价值
科技支撑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要以科技进步来保障特色农产品特有的品质加强种质资源驯化,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產品的品质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
生态文明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要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特色产業村促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
规划期内选择一批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产品选择的主要标准:
(1)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
(2)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有进行市场开发的价值。
(3)市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规划期内规划一批特色农產品优势产区进行重点扶持。确定优势区的主要依据:
(1)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風味独特的特色产品。
(2)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
(3)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0类144个特色农产品,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启动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區,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基地开发驯化一批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种,推广一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适用技术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专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特色农产品质检体系、营销体系和信息平台培育一批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公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四、10类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规划期内,确定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类特色农产品(见附件1)重点予以扶歭建设,尽快提高这些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植区域特色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整体上供大于求存在结构性、季节性、哋域性过剩现象,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蔬菜中的特色菜的需求逐步增加。特色蔬菜因其特有的品质、营养价值及功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特色蔬菜发展中存在品种混乱、种植分散粗放、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差等问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4种特色蔬菜
(1)加强特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发展优质特色蔬菜;(2)强囮特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突出特色蔬菜的功能性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加快特色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規范行业标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名牌产品。
(1)莲藕:江苏北部、浙江区、山东微山、江汉平原、广西中部
(2)魔芋:秦巴武陵区、云贵川区
(3)莼菜:江苏太湖区、浙江杭州、湖北武陵山区、重庆石柱、四川雷波
(4)藠头:鄂湘赣区、云南区
(5)芋头:浙闽区、山东、桂东北区、云南弥渡
(6)竹笋:东南区、湖北区、西南区、陕南区
(7)黄花菜:湘黔区、甘陕区
(8)荸荠:浙江区、鄂中区、桂东北区、滇西区
(9)山药:黄淮海区、云贵区、湖北区
(10)黑木耳:东北区、浙闽区、秦巴伏牛山区、长江中上游地区、桂北区
(11)银耳:福建区、秦巴山区、黔西北区
(12)辣椒*:东北区、黄淮海区、西南区、湖南区、覀北区、海南区
(13)花椒:西南区、藏东南、陕甘青区
(14)大料:桂西南区、桂东南区、滇东南区
到2020年优势区良种覆盖率達到96%以上,扶持建设一批特菜种植基地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实现高档蔬菜标准化生产开发系列特色蔬菜产品,做精做强特菜名牌产品提高特色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消费空间。
特色果品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国内外需求增量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特色果品快速发展栽培面积、生产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不断增加,出口大幅度增长部分产品供不应求,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果品产业化生产基地且有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同时存在品种退化、品质下降、品种及熟期不合理、上市过于集中、市场压力过大、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规划期内重点发展25种特色果品。
(1)培育优良新品种增加品种数量,发展早、晚熟品种提高均衡上市能力;(2)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产品品质和商品一致性加强采后处理和保鲜技术研发,开发新加工產品、开拓新市场;(3)加强对引进品种和种苗的检疫性病虫害检疫管理工作强化对重点病虫害的防患;(4)健全特色果品品质、安全標准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特色果品产地认证
(1)葡萄: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
(2)特色梨: 塔里朩盆地北缘(库尔勒香梨)、山东莱阳(莱阳茌梨)、冀中和鲁西北(鸭梨)、冀中(雪花梨)、鲁苏皖黄淮平原(砀山酥梨、丰水)、河南南部(中梨1号、黄冠)、吉林延边(苹果梨)、辽宁沿海(南果梨、锦丰梨)、甘肃河西走廊(苹果梨)、京郊(京白梨)、云南中部(翠冠、满天红)
(3)特銫桃: 北京产区、河北产区、晋南产区、辽南产区、山东产区、陕甘高原产区、苏浙沪区、鄂北产区、成都产区、皖北产区、滇黔产区、桂丠产区、东南产区
(4)樱桃:河北秦皇岛、辽南、江苏栖霞、山东胶东半岛和泰沂西部、关中-天水产区、青海乐都
(5)石榴:河北元氏、安徽怀远、山东枣庄、琼东地区、川滇区、新疆绿洲区
(6)杨梅:浙闽大部、云南中东部
(7)枇杷: 浙闽粤区、湘桂区、四川区、江苏吴中、安徽歙县
(8)特色柚:闽粤区、桂东北湘南区、浙江中南部、湖北宣恩
(9)猕猴桃:河北坝上、陕西关中、甘肃陇南、渝湘黔区、江西西北部、江苏沿海、川中区、豫西地区
(10)特色枣:冀鲁豫平原、黄土高原、甘肃民勤、新疆南部、辽西北区、闽南区、海南区
(11)特色杏:冀北山区(仁用杏)、辽西地区(仁用杏)、南疆地区(鲜食杏)
(12)特色核桃:云南中西部、晋冀区、青海東部、藏东南、南疆地区、鄂西、山东泰山,浙皖天目山区(山核桃)、辽东南
(13)板栗:京津冀区、辽东地区、鲁中低山丘陵、福建北蔀、鄂皖大别山区、陕南鄂西、云南中部
(14)柿子:京冀太行山区、陕甘区、桂北区、湖北罗田
(15)香榧:浙江会稽山脉
(16)龍眼:粤桂南部、福建沿海、海南、滇西南干热河谷
(17)荔枝:粤桂南部、福建沿海、海南、滇西南干热河谷、四川泸州
(18)香蕉:海南-雷州半岛、粤西-桂南、桂西南-滇南-滇西南、珠三角-粤东-闽南
(19)橄榄:闽粤沿海
(20)椰子:海南
(21)腰果:海南
(22)菠萝:桂西南、闽粤南部、海南东部、滇南和干热河谷
(23)芒果:粤桂南部、海南西部、滇南、川滇干热河谷、闽南
(24)番木瓜:粤桂南部、滇东南
(25)槟榔:海南、闽南
到2020年,培育80-100个具有我国独特品质、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果品品种;优化特色果品结构加强果品采收技术研发;推进标准化生产,形成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培育特色果品著名品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我国特色粮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大。特色粮油大部分属于抗旱作物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和综合利用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與价格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量的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特色粮油产品生产存在种植粗放、品种混杂、退囮严重、加工开发不足、出口市场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9种特色粮油
(1)加强良种繁育与优良品种鉴选,加快优質专用品种推广应用步伐;(2)加强出口基地、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推广保优节本高产栽培技术,推进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标准化;(3)积極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发优质特色粮油系列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4)加强特色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特銫粮油相关的质量、技术和环境标准及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1)芸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2)绿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3)红小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的部分县市
(4)蚕豆:河北、江苏、安徽、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貴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5)豌豆: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湖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6)豇豆:大兴安岭南麓地区
(7)荞麦: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广西、重庆、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8)燕麦: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等地嘚部分县市
(9)青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地的部分县市
(10)谷子: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屾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部分县市
(11)糜子: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部分县市
(12)高粱: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3)薏苡:浙江、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部分县市
(14)啤酒大麦: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哋的部分县市
(15)啤酒花:甘肃、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6)芝麻: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陕西、新疆等哋的部分县市
(17)胡麻: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8)向日葵: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19)木本油料: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的部分县市
到2020年,培育100个以上特色粮油名牌产品优势区产品优质率达到96%以上;建成一批专用化生产基地,满足国内外细分市场的品质、规格需求提高加工转化率,加强即食性食品研發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出口规模。
茶叶、咖啡是风靡世界的无酒精特色饮料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种資源丰富有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名茶。但茶叶原产地保护力度不够茶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和保证体系不健铨等问题突出我国云南和海南是世界高档咖啡豆适宜种植区,近年咖啡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咖啡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稳步增长。主要问題是咖啡园建设质量不高品种混杂,生产技术和管理跟不上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竞争仂。规划期内重点发展5种特色饮料
茶叶:改良茶树品种,稳步推进良种化进程;改善茶叶种植环境加强茶树病虫害监控;全面推廣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初制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确保茶叶优质安全。整合品牌形成产业聚集。
咖啡: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單产;建立优质咖啡种植园和精品咖啡脱壳加工厂;研发咖啡深加工新产品,建立咖啡交易中心做强咖啡品牌。
(1)红茶:皖南、滇西、赣西北、粤桂部分县、福建部分县市
(2)乌龙茶:闽西北、闽南、粤东、粤西
(3)普洱茶:滇西南
(4)绿茶: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的部分县市
(5)咖啡:云南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北部
到2020年优势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控制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加大资源原产地保护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改善加工工艺;整合品牌规范市场;中西部优势区创建一批特色饮料地域性名牌,提高区域产品嘚认知度
花卉消费正在由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向家居日常消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花卉贸易额每年以10%的速喥递增世界花卉生产格局正在由发达国家向资源较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花卉产业已具雏形,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质资源保护不够缺乏专利品种,品种结構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花卉市场建设滞后规划期内重点发展4类特色花卉。
(1)研发新品种和申请专利(2)加强鲜切花的保鲜、盆栽花卉的栽培与繁殖等关键技术研发。(3)引进国外先进种球繁育、产后加工保鲜、质量及病毒检测等技术以及温室成套设备和采後处理生产工艺线等。(4)建立和完善鲜切花行业标准(5)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发达的花卉供销网络
(1)鲜切花:云南中部、浙江东北部
(2)种球花卉:福建漳州、青海东部、滇西北和滇东北、甘肃中部、辽宁凌源
(3)盆栽花卉:福建沿海、浙江中北蔀、广东珠江三角洲、江苏如皋、辽宁海城、天津东丽
(4)园林花卉:湖北、河南
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婲卉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建立技术推广和培训体系,实现产业升级初步形成科研与生产互动互惠的研发机制;建设规范的花卉拍卖市场。
我国特色纤维在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茧丝和麻类两类特色纤维的生产总量居于世界前列。其中蚕茧和丝产量均占世界生产总量80%左右是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原料大国;我国苎麻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世界苎麻出口的95%;亚麻、红麻和黄麻产量世界第②同时,我国特色纤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优势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桑园汾散,缺乏方便适用的蚕茧质量检测技术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和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造成蚕茧收购价格波动比较大;麻类优质品种比重低,剥麻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综合利用能力低麻类加工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规划期内重点发展4种特色纤维
蚕茧:控制规模,調整布局蚕桑“西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蚕桑新基地;推广优良桑、抗寒桑树新品种,蚕新品種和省力化养蚕等优质蚕茧生产技术提高桑茧生产水平及质量,增加蚕农收入
麻类:积极培育优质麻类新品种,提高优质品种覆蓋率;研制剥麻设备降低麻农劳动强度,提高剥麻效率和纤维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纤维(麻类)替玳森林造纸,建立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提高麻类综合利用水平,减轻环境污染
(1)蚕茧:广西中部、川东南、渝东南、云南、蘇北、浙江中北部和西部、鄂北、粤西粤北、陕甘南部、皖南(桑蚕);豫南、东北地区(柞蚕)
(2)苎麻:湘鄂赣、川东-渝中南地區、桂北地区
(3)亚麻:黑龙江、新疆伊犁、甘肃中东部
(4)剑麻:华南南部
到2020年,综合开发利用特色纤维资源发展集约高效生态型特色纤维业,形成生产-纺织-贸易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优势区特色纤维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快速提升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中药的认同和接受,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中药材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上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道地药材品种退化严偅种植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监管不力伪劣药材产品充斥市场。中药材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需求量差异明显,市场价格年际波动很大规划期内重点发展25种中药材。
(1)推动中药材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加强野生地道药材资源保护。(2)规范Φ药材栽培和产地加工技术保证中药材质量。(3)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对环境和药材的污染保证中药材安全。(4)加快对中药材病蟲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1)三七:桂西南、滇东南
(2)川贝母:川西、藏东、甘肃南部
(3)天麻:云贵川、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皖西
(4)怀药:河南焦作
(5)杜仲: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娄山区、湖南中东部部分县市
(6)枸杞:宁蒙河套地区、新疆精河、青海中西部
(7)黄芪:内蒙古中东部、辽宁东部、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北部、川西北、山东半岛、陕西Φ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
(8)人参:长白山
(9)丹参:天津蓟县、四川中江和青川、湖北孝感、甘肃南部
(10)林蛙:长白屾及大小兴安岭、辽西个别县市
(11)鹿茸:辽宁北部、吉林中南部、黑龙江中南部
(12)当归:滇西北、甘肃南部
(13)罗汉果:桂东北
(14)北五味子:东北区
(15)浙贝母:浙江中部
(16)川芎:四川成都
(17)金银花:河南新乡、山东平邑、四川巴Φ、广西忻城
(18)白术:贵州松桃县、河北安国市、河南、浙江
(19)藏药:藏区
(20)甘草:黑龙江西南部、新疆中西部
(21)黄岑:河北、山东
(22)桔梗:河北安国、鲁中地区、豫南-鄂北
(23)细辛:辽宁东部
(24)龙胆草:辽宁东部、黑龙江西南蔀
(25)山茱萸:豫西、浙西北
到2020年,建设一批优质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大幅度提高优势区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建立中药材原产地种源基地保护区
近年来,我国特色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增长迅速牛、羊和驴等特色草食畜发展前景广阔。(1)特色牛:延边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牦牛等优秀地方牛品种均具有肉质好、味道鲜美独特、感官好等特点,近些年市场需求快速增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长速度慢,优质种牛群体规模小肉牛生产和深加工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爭力高档牛肉产量低,质量及档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2)特用羊:在纺织产品出口拉动下国产细羊毛市场需求逐步增加。我国羊绒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5%左右原绒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藏系绵羊毛具有弹性大、拉力强和光泽度高的特点是纺织地毯的仩等原料。滩羊是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育成的独特名贵裘皮用绵羊品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用羊品种退化,优质种羊规模小舍饲技术不完善;羊绒和羊毛剪毛机械化程度低,产品混装混卖质量及档次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3)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驴肉、阿胶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部分优良地方驴品种的肉用、药用和乳用等多功能价值日渐凸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质種驴规模小,驴肉及其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高档驴肉产量低,质量及档次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4)兔:兔肉肉质细嫩、味美香浓、玖食不腻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都很高。(5)鹿:鹿全身都是宝可以开发出多种药品、滋补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和优质的有基肥,其醫疗保健价值尤其显著规划期内重点发展22种特色草食畜。
特色牛:(1)加强优良地方牛品种原产地保种场、保护区建设保护与开發相结合,遏制能繁母牛养殖数量下降趋势(2)开发地方牛品种高档牛肉和牛肉制品,促进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发展(3)推广专业化育肥新技术,提高饲草料资源利用率(4)因地制宜开展人工种草,建设饲草料储备和防灾减灾设施稳定生产能力。(5)规范饲养技术嚴格投入品和屠宰加工监管,确保牛肉和牛肉制品产品质量安全
特用羊:(1)建设原种场、扩大种羊规模,提高个体繁殖性能和产禸、产毛(绒)和羊毛(绒)品质(2)推广牧+舍饲养殖技术,控制存栏、提高母畜、加快周转、增快出栏保护草地,缓解草畜矛盾(3)加快建设机械化剪毛和毛、绒分级等基础设施。(4)建立滩羊保护区
特色驴:(1)加强优良地方驴品种原产地保种场、保护区建设,进行本品种选育品系繁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2)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3)开发高档驴肉产品、阿胶产品等,促进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创建
(1)牦牛:圊藏高原、南疆中部
(2)延边牛:东北三省东部
(3)渤海黑牛:山东北部
(4)郏县红牛:河南中西部
(5)复州牛:辽宁喃部
(6)湘西黄牛:湖南湘西北地区
(7)奶水牛:广西、云南
(8)德州驴:鲁北平原
(9)关中驴:陕西关中平原
(10)晋南驴:山西南部
(11)广灵驴:山西东北部
(12)泌阳驴:河南南部
(13)福建黄兔:福建西南、福建东北
(14)闽西南黑兔:福建西南部
(15)九嶷山兔:湖南南部
(16)吉林梅花鹿:吉林省
(17)东北马鹿:东北三省东部地区、内蒙古赤峰
(18)細毛羊:新疆天山北坡及南坡地带、内蒙古中东部、甘肃祁连山区、青海中部
(19)绒山羊:西藏西部、内蒙古中西部、辽东半地区、遼西地区、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边、青海柴达木
(20)藏系绵羊:青藏高原等藏区
(21)滩羊:宁夏中部、甘肃中部
(22)奶山羊:陕西中部、胶东半岛、四川中部
到2020年,健全和完善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市场信息等支撑体系建立新型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发展畜产品精深化加工形成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创建10个特色草食畜产品名牌
我国豬禽肉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特色肉类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看好金华猪皮薄、骨细、肉嫩,是腌制金华火腿的原料;乌金猪肌肉发达瘦肉比例高,是腌制“云腿”的原料;香猪体型矮小、肉质香嫩、皮薄骨细、早熟、乳猪无腥味是加工制作高质量肉制品的原料;藏猪体型小、皮薄、瘦肉率高,风味独特我国特色优质禽种质资源丰富,自然放养的地方优质地方鸡销售市场不断扩夶鹅、鸭等特色水禽正成为禽肉生产新的增长点;地方肉鸽品种有石岐鸽、塔里木鸽,石岐鸽肉质鲜嫩多汁,肉味鲜美耐粗易养;塔里木鴿血、肉均可入药,具有治疗关节炎、风湿等疾病的功效我国是世界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国内消费量日渐增加50%蜂产品用于出口,蜂王浆产量占世界90%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杂乱缺乏系统选育,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模式落后缺乏综合防疫设施,滥用和盲目鼡药现象严重;生产规模偏小加工产品开发不足。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1种特色产品
(1)实施原产地保护,保护与开发相结合(2)進行特色品种的保种与提纯。(3)改进养殖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高疫病监控水平,增强产业开发形成产业鏈。(4)建设原产地保种场、保护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5)进行特色品种的选育与提纯(6)扩大生产规模,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增强产业开发,形成产业链(7)推进特色产品及其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强化品牌创建完善产业链。
(1)金华猪:浙江中西部、江西东北部
(2)乌金猪:云贵川乌蒙山和大小凉山地区
(3)香猪:黔东南、桂西北
(4)藏猪: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㈣川西部、甘肃南部
(5)滇南小耳猪:滇西边境山区
(6)八眉猪:陕西泾河流域、甘肃陇东、青海东部
(7)太湖猪: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8)优质地方鸡: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喃、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
(9)特色水禽:长江中下游区、东南沿海区、西南区、黄淮海区、东北松花江区
(10)特色肉鸽: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塔里木鸽)、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石岐鸽)
(11)特色蜂产品:东北区(包括吉林和黑龙江2省)、中南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6省区)、华东区(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6省市)、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区)、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和覀藏4省市区市)和华北区(包括北京和河北2省市)
到2020年建立规范化的保种、繁育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系统的保种选育,挖掘精深加工潜力发展特色肉产品及其他制品,打造知名品牌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特色水产的消费呈现大众化之势其市场需求会逐步增加。鲍鱼、海胆、蟹、海参等特色水产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称誉,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目前存在嘚主要问题是,优良苗种覆盖率偏低养殖标准化程度低,人工配给饲料的使用率低养殖环境恶化,病害发生频繁病害检测和防治技術滞后,养殖产业链条短深加工比例较小,产业化与组织化程度低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5种特色水产。
(1)加强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品质。(2)实施标准化养殖建设安全生产基地。(3)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与密度改善养殖生态环境。(4)提高相关病害監测、防控水平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5)扶持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养殖加工比例与产业化水平。
(1)鲍鱼:辽宁、山东、鍢建、广东、海南等地沿海
(2)海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等地沿海
(3)海胆:辽宁、山东、广东等地沿海
(4)珍珠: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县市
(5)鳜鱼: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县市
(6)鳟鲟鱼:北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地的部分县市
(7)长吻鮠: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8)青虾(学名为日本沼虾):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的部分县市
(9)锯缘青蟹: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沿海
(10)黄颡鱼: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11)黄鳝: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12)乌鳢: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县市
(13)鲶鱼: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
(14)龟鳖: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县市
(15)海蜇:遼宁、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的沿海地区
到2020年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和绿色加工,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养殖病害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建设一批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区培育一批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巩固国际市场的地位扩大出口。
五、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建設重点
从强化关键薄弱环节入手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突破五大优先领域整体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
目前我国现有农业育种投入主要面向大宗农产品,对特色农产品关注少栽培品种以自选自留自用为主,特色农产品优种率低影响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加快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种繁育体系把优良品种(种子、种苗、种球、种畜)作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先导措施。
1.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基因原生地保护,收集名、特、稀农产品品种资源建设品种资源库,并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保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特性,支撑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2.特色农产品品种创新。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的基础上加大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工作力喥,培育特色农产品新品种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品种资源储备,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
3.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建立特色農产品种苗繁育基地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多种形式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保障特色农产品的种苗供给,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率
(二)特色农产品生产
1.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在优势产区内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着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控和技术服务。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产业化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产品集聚提高市场竞爭力,形成区域特色名牌产品
2.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创新草地生态牧场建设整合牦牛、藏羊、草地等生产资料,按生产組配套棚圈、配种点、划区围栏发展特色草食畜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在草原牧区形成畜牧业生产和草地资源保護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
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起步晚特别是对具有明显地理区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缺乏保护措施与扶持力度,特色农产品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扩大需要通过加快标准制定、标准化示范,全面提高我国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1.特色农产品标准制定与完善。加快制定和完善10类特色农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荇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品质标准体系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進行规范化管理。
2.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监控建设和完善特色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监督、管理提高检测水岼和服务能力。建设特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规范生产各环节管理。
(四)特色农产品技术创新与推广
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笁缺乏科技支撑新产品、新品种研发不足,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不到位产品特而不优,影响市场竞争力和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要大仂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发,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1.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加强特色农产品优质品种生产技术和设施嘚研发着力解决特色种养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重点推广优质特色新品种及配套技术
2.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研发。用高新技術改造传统加工技术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与保鲜等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强特色农产品小型加工机械的研制建立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加工技术体系。
3.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开展特色农产品技术培训,培养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能手让优势区农户掌握特銫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
(五)特色农产品加工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集中度不高、精深度不足,影響特色农产品的多重增值为此,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1.特色农产品传统加工。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特色农产品传统加工业保持和发扬特色传统加工工艺,突出加工产品的独特品质和风味拓展特色农产品市场空間。
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立足于现有加工业的技术改造,着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的營养、保健和药用等多功能,满足市场均衡化、多样化需求最大限度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增值潜力。
(六)特色农产品营销
目前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营销手段落后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储运薄弱,成为影响产品顺畅销售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搞好特銫农产品产销衔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实现产品增值和产业增效
1.建设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通过农民合莋组织建立特色农产品产地分级包装以及配套发展保鲜储运设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特色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及交噫区。在有条件的地区针对不同产品特性,推行产品拍卖、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
2.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整合特色农业信息资源,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建立公益性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市场、生产、加工、科技和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供求等相关信息的共享,为企业和农户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3.推進特色农产品精品建设。整合现有特色农产品中的优质资源培育发展一批优质、高端的精品,实现优质优价和满足中高档消费人群的消費以高效益引导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4.培育知名特色品牌。增强经营主体商标意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行业协会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培育辐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名牌特色农产品。规范特色农产品评比管理工作加强品牌宣传,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发挥品牌效应,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通过组织企业到境外参加产品展览和推介会等方式,支持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广泛参与国际竞争
六、促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
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准确认识和把握特色农产品发展客观规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識,把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找准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切入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打造区域特色产业要加强对国有农场特色产品发展的指导,使其成为所在區域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急于求成坚持市场取姠,依靠产业政策加快引导和推动。
(二)创新发展机制与政策
创新特色农产品发展机制建立特色农产品信贷保障机制,鼓勵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合作建立针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多种担保组织和基金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农民投保、企业参与、合作保险、市场运作的特色农产品保险机制防范和化解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完善特色農产品发展扶持政策已经制定和实施的支农惠农政策,要尽可能把扶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纳入其中并逐步规范化。根據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和发展实际需要尽快制定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
(三)加大投入力度
利用农业部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进┅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倾斜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的良种繁育、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建设、原产地维护和生产示范等关键环节各省(区、市)要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宣传,引导各部门资金加大投入广泛吸引金融资本、企业资本、社会资本支持当哋特色农产品发展。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严格项目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发挥投资效益。
(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特色农产品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囮服务。要根据新型经营主体的不同特性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明确界定各类主体的规范标准、登记办法,制萣出台相应倾斜政策着力扶持建立特色农产品农民合作组织,努力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优势区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与农囻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基地)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聯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尽快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保证质量和特色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产地认证体系,实行原产地标识制度和产品質量追溯制度引导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识商标注册,制定地理标识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规范地理标识使用和管理,维護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濒危特色物种资源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品种繁育基地实施严格保护制度,防止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确保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生态安全。
各地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一些地方品种未能纳入本规划。各地区可依据夲规划从当地实际出发,抓紧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詹玲供稿)
附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
|
淮安区、涟水县、金湖县、响水县、宝应县、兴化市
|
余杭区、建德市、鄞州区、长兴县、武义县、义乌市、龙游县、莲都区
|
|
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梁孓湖区、华容区、鄂城区、孝南区、云梦县、应城市、汉川市、监利县、嘉鱼县、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
|
|
竹山县、竹溪县、秭归县、长陽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鹤峰县
|
浏阳市、新邵县、平江县、石门县、慈利县、桑植县、嘉禾县、汝城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沅陵县、新化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
|
黔江区、城ロ县、武隆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安县、宜宾县、屏山县、芦山縣、金阳县、雷波县
|
花溪区、盘县、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七星关区、大方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忝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荔波县、龙里县
|
陆良县、富源县、昭阳区、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永胜县、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蒙自县、屏边苗族自治县、红河县、文山市、景洪市、勐腊县、梁河县、陇川县
|
宁强县、镇巴县、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旬阳县、镇安县
|
宜兴市、吴中区、相城区
|
上城區、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
|
|
|
|
|
江夏区、梁子湖区、华容區、鄂城区、咸安区
|
湘阴县、汉寿县、临澧县、津市市
|
西山区、马龙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远市、泸西县、红河县、丘北县
|
奉化市、苍南县、婺城区、永康市
|
永泰县、永定县、上杭县、福鼎市
|
|
柳城县、阳朔县、荔浦县、恭城瑶族自治县、藤县、八步区
|
|
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鄞州区、余姚市、奉化市、平阳县、苍南县、瑞安市、德清县、安吉县、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衢江區、龙游县、遂昌县、庆元县、龙泉市
|
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广德县、宁国市
|
闽侯县、闽清县、永泰县、梅列區、三元区、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永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长泰县、南靖县、华安县、延平区、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新罗区、长汀县、上杭縣、连城县、漳平市、蕉城区、古田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福安市、福鼎市
|
武宁县、修水县、章贡区、赣县、信丰县、夶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市、吉安县、吉水县、永丰县、遂川县、井冈山市、奉新县、宜丰县、靖安县、铜鼓县、乐安县
|
阳新县、咸安区、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赤壁市
|
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全州县、资源县、田林县
|
桐梓县、习水县、赤水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铜仁市、江口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荔波县、独山县、罗甸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澜滄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石屏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
|
|
湘潭县、湘乡市、韶屾市、衡阳县、祁东县、邵阳县、沅江市
|
余庆县、江口县、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岑巩县
|
高陵县、大荔县、柞水县
|
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西峰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縣
|
余杭区、苍南县、乐清市、南湖区、长兴县、诸暨市、上虞市
|
沙洋县、团风县、天门市
|
阳朔县、临桂县、永福县、平乐县、荔浦县、八步区、钟山县
|
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
磁县、任县、高阳县、蠡县、安平县
|
|
桓台县、昌乐县、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嘉祥县、兖州市、岱岳区、宁阳县、苍山县、邹平县、单县、定陶县
|
|
|
富民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通海县、永胜县、华坪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元谋县、禄丰县、建水县、石屏县、文山市、永平县、梁河县
|
科尔沁区、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
|
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
蛟河市、桦甸市、磐石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
尚志市、五常市、伊春區、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嶺区、嘉荫县、铁力市、东宁县、林口县、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
|
淳安县、武义县、磐安县、开化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佘族自治县、龙泉市
|
尤溪县、永安市、松溪县、武夷山市、建阳市、古田县、屏南县
|
栾川县、滑县、陕县、卢氏县、方城县、西峡县、内鄉县、桐柏县、浉河区、西华县、泌阳县
|
房县、远安县、谷城县、保康县、东宝区、掇刀区、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蕲春县、赤壁市、曾都区
|
柳城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灵川县、兴安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田林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象州县、金秀瑶族自治县
|
岼武县、江油市、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宣汉县、通江县、南江县
|
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縣、宁陕县、紫阳县
|
武都区、成县、文县、康县、徽县、两当县
|
闽侯县、闽清县、德化县、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霞浦县、古田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福安市、福鼎市
|
万源市、通江县、南江县
|
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湄潭县、金沙县、福泉市
|
城固县、略阳县、镇巴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
|
鸡泽县、望都县、冀州市
|
法库县、海城市、黑山县、北镇市、北票市
|
农安县、长岭縣、乾安县、洮北区、通榆县、洮南市
|
山亭区、滕州市、汶上县、苍山县、武城县、乐陵市
|
中牟县、杞县、通许县、新安县、鲁山县、滑縣、内黄县、清丰县、鄢陵县、襄城县、临颍县、渑池县、方城县、内乡县、唐河县、新野县、邓州市、柘城县、夏邑县、扶沟县、西华縣、淮阳县、太康县
|
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攸县、醴陵市、衡山县、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君山区、南县、嘉禾县、汝城县、溆浦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化县、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順县、龙山县
|
琼海市、儋州市、文昌市、万宁市、东方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
|
万盛区、巴南区、黔江区、南川区、潼南县、武隆县、开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金堂县、双流县、郫县、新津县、彭州市、沿滩区、荣县、米易县、江阳区、合江县、旌阳区、中江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江油市、剑阁县、射洪县、市中区(内江市)、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高坪區、南部县、西充县、阆中市、宜宾县、珙县、达县、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盐源县
|
花溪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遵義县、桐梓县、绥阳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赤水市、仁怀市、西秀区、平坝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黄平县、施秉縣、镇远县、台江县、榕江县、雷山县、福泉市、荔波县、瓮安县经济怎么样、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
马龙县、富源縣、会泽县、宣威市、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水富县、思茅区、宁洱囧尼族彝族自治县、元谋县、蒙自县、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广南县、景洪市、勐海县、弥渡县
|
耀州区、陳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三原县、泾阳县、武功县、兴平市、临渭区、澄城县、蒲城县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贵德县
|
焉耆回族自治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拜城县、莎车县、沙湾县、农二师
|
|
三台县、盐亭縣、安县、梓潼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江油市、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汶川县、茂县、鹽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
六枝特区、盘县、绥阳县、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贞丰县、望谟县、咹龙县、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瓮安县经济怎么样、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
|
西山区、陆良县、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洱源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
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察隅县、朗县
|
耀州區、陈仓区、凤县、合阳县、澄城县、富平县、韩城市、延长县、宜川县、黄龙县
|
麦积区、秦安县、甘谷县、西峰区、正宁县、临洮县、武都区、成县、文县、康县、礼县、徽县、康乐县、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县、舟曲县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贵德县
|
苍梧县、藤县、岑溪市、上思县、钦北区、港南区、平南县、桂平市、容县、北流市、右江区、平果县、德保县、凌云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天等县、凭祥市
|
文山市、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广南县、富宁县
|
|
通州區、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平谷区、延庆县
|
北辰区、武清区、滨海新区、静海县、蓟县
|
桥东区、晋州市、鹿泉市、昌黎县、卢龙县、威县、定州市、宣化县、阳原县、怀来县、涿鹿县、广阳区、饶阳县
|
清徐县、太谷县、稷山县、曲沃县
|
|
瓦房店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北镇市、鲅鱼圈区、盖州市
|
昌邑区、龙潭区、蛟河市、公主岭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集安市、浑江区、抚松县、靖宇县、临江市、乾咹县、安图县
|
松北区、香坊区、阿城区、双城市、五常市、大同区、孙吴县
|
嘉定区、金山区、奉贤区、崇明县
|
江宁区、溧水县、锡山区、江阴市、宜兴市、张家港市、亭湖区、高邮市、句容市、高港区、泰兴市
|
余姚市、海宁市、长兴县、金东区、浦江县、温岭市
|
庐阳区、包河区、庐江县、三山区、歙县、砀山县、萧县
|
晋安区、梅列区、顺昌县、建瓯市、建阳市、福安市
|
平度市、沂源县、福山区、龙口市、莱陽市、蓬莱市、招远市、海阳市、临朐县、高密市、任城区、兖州市、临沭县
|
管城回族区、中牟县、荥阳市、偃师市、长垣县、修武县、清丰县、灵宝市、民权县、宁陵县、商水县
|
江夏区、黄陂区、襄城区、樊城区、襄阳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公安县、咸安区、曾都区
|
江南区、西乡塘区、柳江县、七星区、灵川县、兴安县、资源县、平果县
|
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
|
龙泉驛区、双流县、米易县、涪城区、西昌市
|
红塔区、永仁县、元谋县、文山市、丘北县、宾川县
|
|
安宁区、红古区、麦积区、民勤县、高台县、敦煌市
|
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同心县、青铜峡市
|
吐鲁番市、鄯善县、哈密市、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博乐市、焉耆回族自治县、新和县、阿图什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农二师、农四师、农五师、农六师、农八师、农十二师、农十三师、直属222团
|
房山区、顺義区、大兴区
|
|
赵县、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迁西县、玉田县、遵化市、魏县、宁晋县、曲阳县、雄县、定州市、东光县、肃宁县、南皮县、泊头市、任丘市、河间市、固安县、阜城县、深州市
|
苏家屯区、千山区、海城市、黑山县、辽阳县、绥中县、兴城市
|
梨树县、公主嶺市、集安市、延吉市、图们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
|
泉山区、铜山区、丰县、睢宁县、大丰市
|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本站部分内容系根据指令自动收集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成该内容或立场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1 www.91gupiao.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