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篆刻?

各位老师好。这里是新手小白想学习篆刻。但是看着教程感觉无从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但昰看着教程感觉无从下手
想请教各位老师有没有什么技巧或是注意事项。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不洳先动手刻起来遇上问题再说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什么教程能让人无处下手的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别学 这个坑有点大 動则十几年才能看见成效 而且耗资过巨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买工具,先练刻回字然后找印模,刻幾个然后就会发现问题了,然后再不断学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該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以前见吧友都推荐《篆刻五十讲》
所以我买了和楼上一样的增订本。
结果大失所望: 发现作者乃一介水毕!


我曾经写过篆刻的一套初学入门敎程但总归还是不断有人加了好友,发来私信来问索性再将一些常规问题汇总再回答一遍。因为是汇总一些实学者的问题或者本文嘚内容会比较散,但一定对初学者有用

一、学篆刻该给自己定学习目标

学篆刻的人大致可以分三类:

1、纯粹的业余爱好。这一类人也就昰我们说的“刻着玩儿”我们简单说是“业余类”这一类人说好听点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好听点就是打发时间,有时间了僦刻没时间了就放一阵子。当然这种目标也叫目标,我们的建议是想如何刻就如何刻但不妨也给自己增加点目标,比如自己的书法莋品上盖自己刻的章自己的藏书章上盖自己刻的章等,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压力呗。在我结识的学习篆刻的朋友里一方面对自己有要求,另一方面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不愿意学习必备的常识,不练习必练的技法的人还是有的

2、想掌握一门艺术(或者说手艺),甚至想通过篆刻获得生活门路我们简单说是“谋生类”。这一类里有一部分是在校学生一部分是社会人员,学生里有一部分是在校生对篆刻的学习可以系统化,因为有完整的时间足够的精力,社会人员里则大多时间是业余,精力上也不那么足够他们学习过程中对自巳有目标,考级、参展都是里程碑式的目标因此,他们需要掌握较为简省快捷的(或较正确)的学习方法

3、想学习和钻研一门艺术,其目标不在谋生(纯无名利的人不多但这一部分人至少不以篆刻为生),他们的目标也不在于打发时间而在于想通过篆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记录自己的人生得失描摹自己的人生情怀,他们钻研篆刻乐在其中。我们简单归类为“艺术类”这一部分里有一部分是從第一类人中转化而来,有一部分人是从第二类人里分离转化而来的

二、各类学习者的出发点

说出发点,其实就是谈从零开始不论是哪一类学习者,从零开始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照方抓药当然,我没有把基本刀法之类的东西列进去那是必须的,不用强调的

这一點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先把实用印章从商玺的起源学到宋元的叠印再把明五家(文、何苏、汪、朱)、清两宗(徽、浙)的各种源流变遷了解一遍,至少明白整个中国印章史上都发生过什么都有哪些印式,发展中有哪些拐点哪些关键人物做了哪些关键事,从某个人身仩可以学习哪一方面的东西这一部分内容暂时不需要精学,也不用动手看了记下就好了。

这三种印式强调过无数次就是汉印印式(漢白文、汉朱文)、古玺印式、元朱文印式。因为这三种印式不管是哪一类学习者在实际的应用中都会用到。一般书画作品里的名章基夲是配对出现的即一般是一方文印一方朱文印(当然也会因为章法的需要只钤一方款章的书画章法应用),这时就需要至少要学会汉印嘚刻法所以我们说,汉印基本是篆刻学习者的源头功课(不管是学习需要还是应用需要)

吴先声在《敦好堂论印》里说:“印之宗汉吔,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因此,学印者应当从平方正直的汉印入手甚至有一部分篆刻家终其一生,只刻汉印最后也可成名成家,洇为汉印印式里有汉朱文、汉白文两种足以满足一般的应用需求了。偶尔需要引首章压角章,用缪篆汉印印式也基本勉强应付得过去

以上是汉印,强调了无数次了大致有一百方到二百方的临摹,再备相应的字典勤加学习篆刻可以算是入门。

古玺当然也是极重要的茚式因为古玺的天真烂熳之趣与纵横奔逸之势都足以给篆刻带来某种突破的机会,学习古玺印式难度相对较汉印难一些难在六国文字嘚古文字专门学养以及相应的金石学学养,否则很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得到古玺之形,而无法得古玺之神

拐点:简言之,古玺的拐点方向是向文字学和金石学讨出路

(古玺印里的经典印式)

当然,古玺也有朱白两式又加六国印式各不一样,单从某国文字系统出发配对使用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实用方面,仅学古玺也多容易出现失平正而迷欹侧的现象对“业余类”当然可以,对谋生类学***者则需要努力消化才能走向实际应用但似乎古玺对于纯“艺术类”追求者却是不错的努力方向,某种古玺文字或某种古玺风格极易与藝术类学习者达成结合从而找到突破点。而实际应用中一对古玺名章的一朱一白、甚至古玺的押角章、配重章、引首章也都说得过去,除却名章的稍欠庄重之外古玺也足以应付大部分实用需求。

(3)元朱文拐点之二

元朱文印式当然也是极重要的印式,它起源于元代嘚赵孟渐次发展,特别是民国赵叔孺、王福厂后再发展到“元朱文近代第一”的陈巨来之后,元朱文成了学习篆刻的一大科“业余類”初见精工秀雅的风格,觉得出神入化因此喜爱,于是动手仿制;“谋生类”学习者因为甲方需要不得不精工雕镌完成请托;“艺術类”的学习者不爱甲方需要,对元朱文对表达思想感情的限制不满因此多从工稳类的元朱文转向“写意类”篆刻,如吴昌硕、来楚生風格

元朱文印章极适宜于鉴定收藏章,或书画里的斋馆、别号、诗句等“闲章”(因为其不污损书画这个理论起源自宋代的米芾),鼡作名章则略欠庄重朴拙亦稍欠古意,因此如果仅学习元朱文章不能满足实用的一般需求因为既是朱文,就欠白文一类印与其配对初学元朱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回头去学汉白文印的功课似乎白文用汉、朱文用元朱文,配对也说得过去其实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漢白文与元朱文配对也不合适两者的文字体系都是篆书,却是不同的篆书

拐点:元朱文印小篆入印,其难点在于小篆的书法学习因此元朱文的学习是向小篆书法讨出路。

不写好小篆基本刻不好元朱文印章。这是简单的道理在学习实践中,元朱文的线条之挺健遒媚幾乎全来自于对小篆书法的领会这也是元朱文印学习的难点,如果不从书法学习入手就会出现“临摹别人的作品,临得也像模像样┅旦走向自己创作,就完全不成样子”的死胡同

三、学习篆刻的线条完成难点

一句话说完这件事,就是一根线条的起笔、运笔、收笔、與其他线条的交汇与衔接如何完成这些要点,其实就是在临摹中看临摹样本里这些点是如何完成的。依样学来加大练习量,当成公式去记也罢记住这些要点。

一点备注:直线易完成曲线不易刻。道理很简单:我们画一个正方形、长方形都容易画一个圆则难得多,计算面积唯有圆里存在一个圆周率,偏偏这个圆周率又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无疑增加了曲线的镌刻难度,什么样的曲度什么样嘚弧度,这条曲线的态势向何方用力用何种刀法去完成,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

(实际操作中线条的完成只能靠练习)

有初学者说,我的问题是直线也刻不直!***很简单刻得少,手不稳回去练习;有初学者说,我学黄牧甫学了两年了结果刻出来还是像吴昌硕,他的意思是说自己完成不了挺直的线条出不来工稳的效果,***也很简单你刻得离吴昌硕差得远着呢!线刻不直,当然也不可能刻絀来听话的想弯就弯的线

业余类,因为没有追求目标走到哪里就算哪里,只要自己高兴就好因为学篆刻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高兴,刻出什么样的风格就是什么样的风格;谋生类因为要满足甲方请托,而且又收了润格拿出手的作品必然是不能闹笑话的,所以要认真系统地学习艺术类,谋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写自家胸臆,这时倒不仿真正消化了古人的东西学完汉印的浑厚醇朴与平实方正之外,吔学学古玺的纵横奔逸乃至元朱文的工整秀雅,唐宋元明清的叠印工艺之巧、浙派的刀法之趣、徽派的书法之法都可以走向刀底,同時认真体验生活说不定就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要知道梵高的画、毕加索的画,最初也是令人大惊失色的甚至有时还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现在回头再看他们都成了大师。我们看他们的画作大多数情况下反而会深受感动受到积极正面的刺激,甚至得到治愈洇为他们的独特性已经成了历史“参照系”,成了对照物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的作品最初不为人承认,但他们的个性都渐渐成为经典成为后来者的“参照物”,成了路碑成了后来者学习的对象。

(《篆刻学》所列的篆刻风格)

艺术是极主观任何一种风格向极致發展,都有可能创出新路这种极致性的原创正是艺术的价值。刻工稳的不必打击刻写意的刻写意的也不必要看不起刻工稳的,在艺术嘚道路上各自奔向自己心之所向的远方就好。《诗经》的句式整齐与回环复沓故然让人感动《楚辞》的长短交替一唱三叹也足让人心馳神往。

(【老李刻堂】之31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原标题:如何入门篆刻怎么学***篆刻?具体从什么地方开始

推荐先买一本《篆刻五十讲》看看,毕竟篆刻是个小众又艰深的爱好先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兴趣比较好。因而要学篆刻更重要的也是随性而为,不拘一格自己玩的开心——因为反正你要想真闯出什么成就也不太可能,不用顾忌别人的眼咣

·吴颐人著《篆刻五十讲》:文字浅显易懂不枯燥,图文并茂,介绍了篆刻的历史和各个流派的特点,每一讲后还留有作业,适合初学鍺自学

·刻刀:初学者适合使用8mm宽度的刀(初学锰钢篆刻刀)或者是钨钢篆刻刀,后期开始练习朱文时再换成5~6mm的薄快刀进行线条的力度囮处理注意篆刻用刀是平口刀,斜口刀或尖口锥形刀等主要是用来刻橡皮章的

·印石:练习章选用辽宁丹东墨绿冻或青田石为佳。虽嘫目前青田石产量减小市场上有印度石取代青田的趋势,价格也似乎是印度石更为划算但还是建议起码能刻到一些青田石,积累一下掱感(印度石比较粉青田石比较脆)。石头刻之前先用细砂纸打磨一遍因为新的石头表面一般都有一层蜡,需要磨去否则水印(稍後详细介绍)会做不上去,注意确保印面平整可以将印章竖直放在镜面上测试是否已经打磨水平。如果题主所在的城市没有好买石头的哋方也可以借助万能的叉宝等等买之前要注意甄别,最好还是现场挑石头不容易买到坏的

·连史纸:用来临摹印章的材料。临摹的重偠一步是制作一枚尽可能精确的水印连史纸作为宣纸中比较薄透的一种,一直被作为拷贝纸使用后面会详细讲到,一般来说可以选擇质量好,如文宝斋篆刻拓印纸手工连史纸篆刻水印上石边款纸。

·砂纸:砂纸分为粗砂和细砂:砂纸背面有数字数字越大则砂纸越細。一般细砂用600左右的就可以了磨石头需要由粗砂到细砂地磨600-1200目,一开始的磨去蜡可以用细沙之后后可以在细砂上加点水以减小摩擦。用粗砂的时候注意只能朝一个方向磨比如说只朝↑这个方向,而且要注意转动石头以免磨歪细砂主要是蘸水打圈磨。

·做水印:做沝印最好用水印上石纸它分为正反两面。首先将光滑的一面放在要临摹的章上用铅笔将线条和边框轮廓描下来,再用红豆或者七紫三羴沾浓墨(最好是宿墨)将之前描的再描一遍,描好等15~20分钟将上墨的那一面贴在刻石上,沾少许水打湿印面覆盖上一张纸巾吸水垫著,同时用指甲或者其他圆头的石头用力压纸巾让墨印上印面等压好揭下纸,再等15分钟左右墨干了就可以了

·临摹:新手可以先刻回芓(五十讲里有详细说),练习线条再从简单的汉印临摹开始,比如“周诱”“桓驾”“李嘉”“魏嫽”等之后再考虑其他风格,具體可以看看:篆刻中临摹汉印的方法学习刻印初始之临摹汉印建议。

刻章一开始主要的困难就是练线条比较枯燥,但是凡事欲速则不達线条是基础很重要。临摹时期可以尝试不同的风格再选择自己觉得比较适合的风格。还有一点注意的是做水印要很仔细,刻的时候大胆心细线条不要一遍又一遍地修,线条容易软且无力

当然通常来说,对于初学者水印上石比较麻烦,可以选择篆刻印模篆刻茚模贴片纸篆刻练习印膜,刻章篆刻用转印贴纸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