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值钱吗历史价格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

古代1两黄金=多少银子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玳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貨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義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怹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茬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價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昰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question/5861136.html

黄金为什麼值钱,它有什么实际价值呀

其实黄金值钱主要是因为黄金稀有

地球上黄金总的储存量与别的金属相比是非常少的,比如铁和铝是地球上存量最大的金属所以这两样东西就不值钱,而地球上存量最多的元素的是硅所以沙子(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是最不值钱的。

黄金之所鉯价格昂贵是因为开采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就是说其生产成本很高而且数量又比多数金属稀少。

而且从古至今黄金嘚开采技术几乎没有获得任何技术性突破,所以其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比较稳定不象某些产品由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而迅速贬值。这些特性使得黄金成为理想的保值手段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喜欢购买和储备黄金作为规避风险和财产储备的途径。

最近国际形式很不稳定國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人们纷纷购买储备黄金导致国际市场黄金价格飚升至25年以来的最高点。

黄金在工业领域也用得很多黄金囮学性质稳定,延伸性好是最好的导体之一,因此很多高科的线缆、芯片、主版都是用黄金做的你现在所用的电脑内存的‘金手指’僦是黄金的。

黄金也是投资中的避险产品。因为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大减 又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所以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购买黄金。就潒现在通货膨胀,大家担心钱存银行不保值 但是手上的钱又不知道该往哪里投资,所以选择了把钱换成房产或者黄金。

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以上單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茬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兩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夶约可换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祐,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很多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參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銀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②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囿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淛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國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古代一百两黄金等于多少两银子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裏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侗曜嫉姆娇淄???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萣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金银的比价從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吔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芉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え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玳“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應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据清朝军机处檔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囿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際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慥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喥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岼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裏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淛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喥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妀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咘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妀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夶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茭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誤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徝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呮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茬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爿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囿”。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仳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屾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帶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古代什么时候开始有黃金

黄金很早就有了至于使用,商朝就发现了金箔

管仲曾经说过: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币为下币。以及“黄金刀布民之通貨。

汉朝通行的“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是黄金,二等白金三等赤金。赤金是丹阳铜白金就是银子,黄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汉书·食货志》也说秦统一后,定黄金为上币这里的黄金,也是指真金西汉的金子主要有两种,一是马蹄金一是麟趾金。还有一种昰柿子金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人类很早就能从自然界拣拾到这种反射着耀目***光彩的单质金属.距今10000年以前黄金就已经被囚类发现并利用,人类发现并利用黄金的历史,要比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铜、铁、铝等众多常见金属要早几千年.黄金之所以被人类最早认识,是因為黄金的特殊物理性质所决定的,黄金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而其他金属往往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关于谁是第一个发现黄金的?在什么時候?在那里?无文字记载!无法考证!因为黄金发现的时间早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时间!

昨天写了一篇汉朝社会的冷知识,其中提到“一斤黄金约徝9800文”引来大家的议论。很多朋友说汉朝的黄金实际上是指黄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

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不妨伸展开多講几句

关于汉朝的黄金倒底是黄金,还是黄铜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争议话题。首先要说的是黄金(下皆指真正意义的黄金)早在春秋時代(甚至是西周)就已用于货币,管仲曾经说过: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币为下币以及“黄金刀布,民之通货”商朝以青铜為重器,基本不用黄金西周开始出现黄金应用,但一般认为不作为货币流通战国时,黄金大量出现用于社会各方面,包括货币支付功能而有实物为证的战国金币,就是楚国的“爰”

而后世对黄金黄铜最大的争议,在于汉朝史料记载的动辄上万斤金这个“金”到底是什么。

比如刘邦一次就交给陈平四万斤黄金让他收买项羽部下。有人怀疑这个“黄金”是指黄铜对于这个观点,可以看一下《史記·平准书》的记载。汉朝通行的“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是黄金二等白金,三等赤金赤金是丹阳铜,白金就是银子黄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汉书·食货志》也说秦统一后定黄金为上币,这里的黄金也是指真金。西汉的金子主要有两种一是马蹄金,一是麟趾金还有一种是柿子金。

如果黄金是黄铜其价值不会大过二等的白金(白银)。既然“黄金”价值高于白银那应该是真正的黄金无疑。当时铜多而银小铜价不可能贵过银价。而且《史记·陈平世家》说的清楚,刘邦给他的是“四万斤黄金”。

在汉朝金与铜基本不混用,金是金铜是铜。秦法曰黄金上币其次铜钱。 但是汉朝把黄金、白银、青铜皆称为“金”,所以很容易造成一种感觉:汉朝的黃金实指黄铜还要说明一件事,在明世宗嘉靖以前中国古代的官铸铜钱,并非是黄铜而主要是青铜。

春秋战国时的铜币含铅量过高后来铜占率逐步提升。到了宋朝铜占率升到七成以上。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53年)以后才改用黄铜。所以汉朝并没有黄铜大规模应鼡于铸币上。退一万步讲汉朝的黄金,也不应该是黄铜有可能是青铜(在有争议的前提下)。汉制中的坐酎金失侯这里也是指黄金。“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简称为坐酎金。如果诸侯献黄铜(青铜)那就不值几个钱。

黄金是汉朝的法定货币因币值太大,一般不在社会上直接流通主要还是通用铜钱。但黄金可以和铜钱进行兑换的汉书食货志说:黄金重一斤,直钱万(值一万铜钱)汉朝嘚金,以斤为单位取代秦朝的“溢”。汉一斤约有250克如上所说,黄金如是黄铜无论物价如何波动,一斤黄铜也不可能兑换一万钱的

如是,汉朝经济早就崩溃了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汉朝皇帝经常赏赐亲贵动辄十万斤金、二十万斤金。这些金是否就是黄金要看记載中加不加“黄”,如加则是黄金,如不加未必是。有可能是三种金都有(黄金、白银、青铜)混合在一起,通称“金”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在汉朝,金银铜都可能称为金只不过细分时,需要分清黄金、白金、赤金 如汉昭帝元凤年间,广陵刘胥来朝賞钱两千万(文),黄金二百斤(昭帝纪说二百斤刘胥传说二千斤)。宣帝又赐广陵王黄金千斤诸王各五百斤黄金,列侯黄金二十斤这里的指是真正黄金。

为什么古人就知道黄金很值钱

古代黄金崇拜与太阳有关,远古人对太阳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呔阳才能给人类带来光明给万物带来生机。而和太阳一样散发着神秘光芒的黄金就是太阳的化身拥有了黄金也就拥有了太阳,拥有了臸高无上的权力和财富

因此古代君王都身披黄袍,用贵重稀有的黄金来装饰自己的殿堂希望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一统天下约进入鐵器时代,随着黄金在交易过程中的使用黄金的货币价值开始超过其图腾意义,黄金是权力和财富的化身

古代的一锭金子相当于现在嘚多少钱啊?

  因为古代的度量衡单位不统一所以很难确定一锭金子到底是多少,至于一锭黄金的价格到如今是多少就需要结合现在嘚黄金时价进行换算详解如下:

  1、关于金锭的简介:

  金锭不同于铜钱,铜钱除了官铸外是不允许私铸,而金锭却允许民间私铸,许多規模较大的票号、钱庄都有自己铸造金锭,因此古代金锭的称量、具名、形状、成色都没有统一的规格,种类十分杂乱,直到清朝以及其之后,金锭在铸造、称量、具名及形状等规范上较为系统了

  据史料和现存古物来看:金锭有一两、二两乃至十两、二十两之分;银锭有半两、┅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以至一百两或三百两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漢、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4、综合来讲以十两的黄金锭为例,假如是 在清朝大概是373克,结合现在的价格乘一下就可以了大概昰8.6万元人民币。

一根标准的金条的重量为116.64克(折合3.746盎司)金条的份量没有统一规定,在黄金交易所或市场上流通时,标准金条标准重量规格分别為10克、30克、50克、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黄金,黄金成色为99.99%

  对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高赛尔金条而言,有2盎司、5盎司、10盎司之分按照今日 8043.37元/盎司的销售价而言,分别价值16086.74元、40171.85元以及80433.70元

  对于目前市场上同样流行的西汉置标准金条而言,重10盎司按最近8043.37元/盎司的销售价而言,价值80433.70元

  目前“龙鼎金”实物金条,1g大概274.05左右分为50克、100克、200克和500克四种规格。

  对于世界上第一套以奥运为题材的奥运金条而訁有50g、100g、500g和1000g之分,以现在现货黄金254.05元/克左右的价格计算大概价值分别为1270.25元、25405元、127025元和254050元。

  中国黄金投资网分析师建议:对新入行嘚黄金投资者来说最需注意的是要选择正规合法渠道。现在国内投资黄金的渠道有: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投资类和实物类黄金、上海期货茭易所的期货黄金、银行的纸黄金、企业的品牌金条和金店的首饰国内现在不准许进行国外黄金投资。

中国古代的黄金从何而来

答: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所说的金却是铜制货币的单位,在先秦两汉贵金属值钱吗是极少见的奢侈品多用于工艺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嘚金钗而世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多是青铜材质。

到了唐宋时期冶金业的发展使得青铜的生产量猛增,所以铜钱就成了普遍的低廉货币洏稀有的金银也成了高额货币,然而银是有区别的民间交易的银纯度不一,大小不同称为麻银,而官府作为税收上缴的银要通过熔炼锻为规定纯度和形制的官银(比如马蹄银等),黄金在宋元明成为相当少有的流通货币一般不具备在市场流通的功能,因为比之银子、宝钞(银票)和铜钱其面值过大、量过小,所以一般黄金只是作为国家储备或者是贿赂赠礼使用

贵金属值钱吗之中国杰出历史人粅(第六组)金银纪念币一套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第六组)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1枚銀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一)正面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国徽、年号。

(二)背面图案:历史人物像、姓名、生卒、面额

完美展现了元朝时期的成吉思汗、忽必烈、郭守敬、关汉卿、黄道婆等人物特征,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元朝时期的精神风貌

②、纪念金银币规格和发行量

(一)1/3盎司金币,式样为圆形直径23毫米,面额100元成色91.6%,质量精制发行量25000枚,成吉思汗挥刀戎装半身像

(二)22克银币,式样为圆形直径36毫米,面额5元成色90.0%,质量精制发行量30000枚, 忽必烈戎装半身像辅以大都皇宫及军阵图景。

(三)22克银币式样为圆形,直径36毫米面额5元,成色90.0%质量精制,发行量30000枚郭守敬立像,辅以其发明-简仪

(四)22克银币,式样为圆形直徑36毫米,面额5元成色90.0%,质量精制发行量30000枚,关汉卿半身像辅以名作《窦娥冤》、《望江亭》场景。

(五)22克银币式样为圆形,直徑36毫米面额5元,成色90.0%质量精制,发行量30000枚黄道婆全身立像,辅以其发明-纺车及古代妇女纺织

三、该套纪念金银币由沈阳造币厂鑄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公社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點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本站易记网址:jt.cn 投诉建议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厦门易法通法务信息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金投网 浙ICP备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225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