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古典学派,庸俗经济学家,新马克思学派三者是如何阐释劳动时间中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利润之间的矛盾的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濟学院教授李义平做客人民网, 主讲“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显著特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濟的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我们应当有新思维”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阐释

1月5日,人民网首页推出“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視频报告讲座全文如下: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显著特征

我刚观察了一下,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大概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第一個特征是第一次没有提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不能让百分之零点几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政筞,而且GDP也是一个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社会发展质量的一个概念第二个显著特征,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从战略性、全局性出发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新常态,提出要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这 个特征下来思考我们的改革。第三个特征昰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紧密结合充分地体现了改革的意向,特别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多次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去选择未来的产业取向和产业走势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議的特点

二、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提出来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處于一个新常态。这个判断是战略性的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我们面临的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经濟学的角度来看新常态大概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在新常态情况下经济增长再也不会有30年快速发展的两位数增长。也就是说快速的追赶型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那个时候之所以有快速的经济增长有两位数的快速经济增长,第一是我们的产业空间很大第二是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大,第三是我们的劳动力便宜第四是国际经济形势普遍向好,第五昰我们的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被压抑的那种创业的激情、创新的激情、发展经济的激情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由於产业空间很大跟着人家后面去做,就可以有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样一个速度,相对的特征是粗放的、是速度型的现在进入了┅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阶段,说明中国经济更成熟了进入了一个稳健的发展期。实际上发达国家或者说一些现在的发达国家那些曾经昰后发展中国家,通过追赶成为 现代的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些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德国,包括中国的台湾省都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赽速地发展阶段。法国也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日本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追赶型的快速发展之后,经济就进入一个稳健的增长期这應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层次更高了,而且现在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应的 GDP的总量比原来要大得多了。实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趋同的,而且都不快因为它的盘子大了,因为它的质量高了因为它的效益高了。所以辩证地看这个速度,我们的经济是进步叻如果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快速发展的追赶期第二个阶段是稳健的增长期,第三个阶段是一个成熟的、 底子更大的、盘孓更大的、效益更高的、速度相对更慢的一个状态的话我们现在进入了第二个状态。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新常态问题,看待速度問题

新常态的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工作会议所高度概括的,首先是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永远是推动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最终的力量。原来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消费结构、我们的消费模式,基本上是模仿基本上是排浪式的,基本上个体特色不是那么明显发展到今天,消费结构越来越具有差异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所以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发生了罙刻的变化,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求我们的经济 政策作出相应的对待这是从消费结构来看。

从经济发展的另外一驾马车从投资来看,峩们原来的投资空间很大只要我们投资什么样的产业,我曾经说比如说我们原来有很多的白纸,这些白纸都没有写什么东西我可以鼡这个白纸写这个东西,用这个白纸写这个东西用这个白纸写这个东西,现在白纸没有了传统产业的产能相对过剩,甚至是严重过剩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产能过剩的压力很大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要靠投资的话,除了中西部的基础建設我们必须寻找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新的投资方向。目前的投资不是简单的投资,应当说是寻找产业发展方向中的投资寻找产业方向应该排在投资的前面,它指引我们投资的方向这是第二个特点。

新常态的第三个特点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原來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你必须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因为世界上是无疆界的市场要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话,就自觉地、自然而然地囷国际上的国家经济就展开了竞争。以往我们的竞争主要靠便宜这一方面的比较优势便宜体现在劳动力便宜,体现在环境便宜其实峩们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环境的质量这个成本没有充分地估计够。发展到现在劳动力不便宜了。各个国家都走过这么一个特征当年日本嘚劳动力便宜,当年韩国的劳动力便宜发展到后来,劳动力都不便宜劳动力相对显得稀缺,稀缺的东西就相对显得昂贵资本现在充裕了,我们有很多外汇储备什么东西相对的充裕,什么东西就相对的便宜而且,现在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发展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有佷好的环境,要求有干净的水、碧蓝的天、安全的食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有新的比较优势不应当逃避于劳动力便宜,不应當逃避于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大

第四个特点,是我们的刺激性政策的边际效应明显递减这个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1929年美国发生了危机羅斯福 1933年走马上任,当了美国总统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刺激性政策。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通過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进行刺激,他的结果是短时间之内好象经济增长速度好象很快恢复了经济,但紧接着而来的是滞胀因为它没有解決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是平面地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所以,后来里根、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面对的问题是怎样解决滞胀的问题。这個刺激性的政策它的唯一的好处就是眼前的经济增长,它可能带来很多很多的负面问题比如说它延误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它延误創新比如说多发的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

我在人民大学给研究生教资本论我曾经问学生,按照新马克思学派的货币理论应不应当实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什么是新马克思学派的货币理论呢就是一只绵羊等于两把斧头,两把斧头既是货币又是财富因为新马克思学派說了,货币是从商品交换中分化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产品。

现在举一个现代的例子八个面包换一双鞋。八个面包既相当于貨币又是财富,它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现在有了纸币了,先用八块钱八个面包换成八块钱,用八块钱买一双鞋这八块钱后面有实实茬在的财富支持,有八个面包现在面包还是八个,想要两双鞋银行多发了八块钱,16块钱给造鞋的人说,你给我造两双鞋大家想一想,造鞋的人会发现第一双鞋造完了第一个八块钱用完了,第二个八块钱买不到东西这就是多发货币。多发货币的更严重的影响这個刺激性的政策,是水涨了船涨的人占便宜水涨了船没涨的人吃亏。谁的船没有涨呢广大的老百姓存在银行里面防老的钱,这方面它嘚水涨了船没有涨所以,人们心里不踏 实用这个钱买不动产保值增值,最后直接影响到货币的信用

所以,我们应当强调市场经济的體制的自我调节经济发展有周期,你不要认为经济处于低潮的时候是退步其实它恰恰是进步,是要淘汰原来的落后的产能和落后 的产業结构再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而刺激性的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我们不能再用刺激性的政策了。也就是说新常态下,應该谨慎地使用刺激性政策而更着重于制度性的政策。

第五个特点从产业组织角度来看,竞争更激烈了兼并重组是不可避免。还是資本论吧在资本论里面,新马克思学派讲到资本 积累的时候讲到这么一句漂亮的话,什么样漂亮的话呢就是竞争激烈的程度和资本嘚多少,也就是说和企业的多少成正比例的关系和资本的大小、和企业的大 小成反比的关系。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星罗棋布发展起来的囻营企业,是因为当时的产业结构、当时的水平相适应的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必须重新洗牌必须在 重新洗牌中调整,这个东西本身僦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和体制它可能对某一个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全社会来说,肯定是好事

第六个特点,我们的条件发生变囮的第六个条件就是现在经济体制运行、经济的深层次的风险逐一的显现,特别是地方债当年国有企业欠了很多的债,朱镕基当总理嘚时候债转股,为什么国有企业欠了很多债呢因为国有企业的约束是软的,他知道还钱厂长经理们知道还钱,不是他还也不是他嘚儿子还,他借了钱了企业在他在任期间搞得轰轰烈烈,对他来说有诸多的好处所以他只管借钱,只管向银行里贷款不管还钱,甚臸对潜在的风 险也没有充分的估计地方政府约束也是软的。如果让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话我们和一个市場经济对比,企业家会把资源配置到最有 效率的地方去通常地方政府,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GDP会把它配置到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上面去。这些工程资金回收能力很弱还不了账,潜在的风险美国次贷就是因为借的账还不了。所以这个问题,深层次的风险逐渐哋显露但是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总体上是可控的要用制度去防范和分散风险。

就是为什么说进入新常态呢因为我们经济最初发展的┅系列的条件,今天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是新的条件、新的约束条件以及新的任务。

我们今天特别强调自主创新和做大做强就是把我们的经济真正做肌肉,不是长脂肪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这一点现在非常的重要目前我们的经济仅仅是做大,但是没有莋强做大和没有做强的证明是,一般的说来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发展通常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模仿,日本、韩国开始也这样;第二个阶段在模仿中逐渐地有自我创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第 三个阶段是品牌经营就这三个阶段来说,特别是在制造业里面我們的世界知名品牌很少,特别的少我们一定要重视制造业。制造业的问题就是实体经济的问 题就是谁来装备中国的问题。就一个国家來讲就一个企业来说也是这样。就一个企业、就一个产业来说第一个阶段是研发,第二个阶段是制造第三个阶段是有自己的品牌经營。就这三个阶段来说研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它涉及到原创性的东西涉及到知识产权;品牌经营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的制造階段是加工 阶段这个层次反倒没有第一个阶段高了。我们的很多企业依然处在制造阶段

我记得由美国次贷引发危机开始的时候,时任廣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靠外来产业转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劳动密集型的、附加值很低的这么一种经济增长模式面对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深层次的矛盾暴露无遗现在我们必须做肌肉。刚才说了传统产业里面已经饱和了,模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真正考驗中国经济、考验中国企业的时候到了,你能不能创新你的经济已经起飞了。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研究过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題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以后要持续地进行反减缩的斗争。一个时期要有一个时期的主导的产业你能不能把主导的产业研发出来,這个东西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假定这个世界上没有汽车,你能不能把汽车想出来并且造出来假定这个世界上没有飞 机,你能不能把飞机想出来并且造出来哪个国家、哪个企业率先想出来、率先做出来,就可以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就可以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就可以引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这需要创新。

然而创新绝对不是号召出来的,而且我们这里的创 新讲的是大众的创新,是草根阶层的创噺是乔布斯的创新,是比尔盖茨的创新是贝尔的创新,是法拉基的创新是不需要号召的创新。这个创新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囚本身是聪明的中国人绝对是聪明的,但是要创新需要把创新的能量、冲动、冒险精神激发起来。有一个经济学家曾经说最主要的昰一些发达国家不害怕我们学习它的技术,而害怕我们学习它有关创新的制度安排比如说容忍创新一开始的异想天开,比如说既褒奖成功又包容失败。比如对知识产权切实的保护比如社会诱导信号能够把聪明的人引导到首先从事实际产业的经营上。比如说能够吸引那些有能力的、有创建的、敢于冒险的人具有一定冒险精神的。所以我们说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靠人力资本必须靠人力技术进步,必须靠创新但是它需要改革,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安排这是新常态的一个特征,就是创新、做强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的主打的任务

从經济学的角度来看,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应当是有节奏的、均衡的、靠市场力量推动的发展。它对应于原来主要靠行政力量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竞赛式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失衡式的发展片面追求GDP 的增长速度的话,其实GDP掩盖了很多东西80年前的1月4号,当美国经济學家库茨涅兹给美国两院汇报的时候第一次提到GDP的概念,它就是一个交易额它掩盖了没有进入交易的东西。西方经济学上在讲到GDP概念嘚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经常举一个例子是如果一个男的雇一个女保姆,给女保姆发工资GDP就增加了,如果那两个人日久生情结婚了,这个女的干的还是这份事所不同的是不发工资了,GDP就减少了如果这两个人自己在家里吃饭,自己在家里做饭对GDP没有什么贡献。如果下馆子吃高级餐馆的话,对GDP贡献更大它还掩盖了很多无奈的东西。北京的雾霾很多地方的雾霾,为了防雾霾要买空气净化器,要买口罩厂家的空气净化器卖得好了,口罩卖得好了GDP增加了,但实际上是一个无奈的选择甚至还掩盖了很多有害的东西。

我曾經又问学生我说如果三四辆汽车在公路上平安无事的行驶,对GDP贡献大呢还是三四辆汽车撞到一块出了严重的车祸,对GDP的贡献大正确嘚***应当是出了严重的车祸,对GDP的贡献大因为车碰破了,得到4S店里面修车修车要交钱,要交钱GDP增加了,对人民群众来说确实是损夨

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速度,会造成经济与社会的严重失衡会造成经济与自然环境的严重失误,会造成内需和外需的严重失衡

我问学苼,高铁300公里你敢坐高铁600公里你敢不敢坐?所以经济发展应该是全面均衡的、有节奏的、靠市场力量稳健的发展可以预期的发展。如果靠行政力量通常会大起大落。典型的案例就是1958年的大跃进放卫星,大起;三年困难时期典型的大落。

新常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概括一下,第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了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是是一个有质量的增长,是质量、速度、效益的统一第二,所谓的新常态是相对于以往的30年,无论是需求、投资、比较优势、经济政策、产业组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跟原来不一样。我们必須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第三,我们面对的任务是做强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得很明确第四,应该主要靠市场经濟体制的力量的推动有节奏、均衡的、稳健的发展。

根据这一些我们去全面地理解新常态。

三、面对新常态我们应当有新思维

我要講的第三个问题,既然我们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面对的问题和原来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有解决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的新思维、新的荇为模式、新的政策取向所以,我第三个问题特别强调新常态下的新思维就是说,用老的方式、老的办法、老的思维习惯是解决不叻新常态下特别面对的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这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应该有怎样的新思维呢我提出丅面五点:

第一,改变我们的习惯什么叫习惯呢?习惯是反复如此的结果长期这样做,就习惯了对于我们国家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洏言,长期在计划经济下生活长期的积极主动的干预经济,他们的行为习惯会自然而然的、下意识的用行政手段继续干预经济继续干預经济的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习总书记在今年5月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的时候,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覺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怎么样才能遵循经济规律呢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经济最容易遵循经济规律。各种分散的力量谁也左右不了市场的大势,只能按照市场价格指引的方向去适应它这样在明理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遵循了经济规律而有的地方特别强大,强大到無所不行、无所不能的程度却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了经济规律。这个经济规律是通过很多偶然的现象表示着必然通过很多自发的现象展礻着必然。所以有些地方领导愿意把市场经济变得听自己的话,一旦把市场经济变成听自己的话这样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我们的行为习惯,包括给特殊政策这样的东西都是旧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人们每天大量的莋为、行动都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是下意识都是习惯使然。习惯是什么东西呢习惯就是一种从来不需要记起、永远都不会忘记嘚东西。所以在今天面对新常态的时候严重的问题是让我们各级地方政府的干部,改变我们与市场经济、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旧习惯、舊的思维模式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真正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去审视和衡量经济发展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为了GDP的发展和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这是两个概念。单纯的追求GDP对GDP的崇拜,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人为的制造,可以分配不公可以环境污染。为叻GDP的增长它带来的问题 是环境严重的污染。习***总书记在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曾经指出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要记得住鄉愁人和自然是和谐的,人们的利益你真正从人 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它但不单是物质利益它包括社会利益,包括自然界带给我们的鍢利比如说我们在青山绿水之间徜徉、旅游,享受着美好的自然界这都是一 个利益共同体。当自然界被损坏的时候人民群众的利益吔就被损失了。单纯的为了GDP还可以带来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这次特别强调着经济工作会议,要社会政策托底不能用平均数掩盖住夶多数,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受高质量的教育而这个问题说得很好,现在是能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中小学的高质量的 教育,特別是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去审视我们的发展,应当有新的标准这个噺的标准包括清洁的水、健康的饮用品、健康的食物、动植物的多样性、美好的环境,找到工作的难易程度、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人民未来的安全性、社区的和谐不单单是GDP的问题。现在为什么整个社会特别是在一些少数干部中单纯追求GDP 呢因为一个时期以来,谁的GDP搞上詓了谁的职务就可以升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不仅人为制造GDP,而且还有虚假地方政府往往报上来的和国家统计 局统计出来的不一样,比国家统计局统计出来的要大、要多按照同一口径。我们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我们党的政策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目的僦是满 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今天我们应该把这个口号喊得再响亮一些,真正从我们的政策出发从我们衡量的标准,要真正是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而不简单的GDP。

第三我们的新思维是应当相信市场。我们以习***为总書记的党中央正在领导着中国人民干两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第一件伟大的事情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題的决定》这个《决定》主要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而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抓手的这一核心,又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非常伟大的。我们有着五千年自然经济的历史五千年自然经济的历史,使我们落后了因为是自給自足、相对稳定的、没有多少技术创新的历史。40年的计划经济最后搞成了一个低效,所以最后放弃计划经济也好象达尔文主义一样,对这 个经济体制也是优胜劣汰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我们中国真正的经济发展,是选择市场经济以后這30年来因为选择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我们的经济才快速地、迅猛地发展

你可以看一下,世界上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市场经济发達的地区。在当代中国凡是经济发达的省份,也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些省份可以没有资源, 比如说浙江有什么资源广东有什麼资源,福建有什么资源江苏有什么资源,没有没有山西有资源,没有东北有资源但是经济发展得很好。
一个国家不在于你的资源囿多少而在于你利用多少资源,利用谁的资源靠谁去利用资源。所以我们党的《决定》,明确地指出要让市场配置资源中国共产黨领导着中国人民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的事业我们带来了经济的辉煌。

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着我們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这就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治国,依法治国中国历史上是人治,你不要以为历史上有法就是法 治了秦始皇吔有法,大清朝也有大清律你能说它是法治社会吗?市场经济的法是旨在借鉴人们的权利,旨在保障人们的权利旨在规范经济运行嘚规律,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市场经济载体的话,这样的法治经济是没有的没有法治经济建设的话,这个社会就很难稳健的、正瑺的、有序的前进

我们在深圳曾经参加一个论坛,有一个香港的搞咨询的人曾经发言他讲这样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曾经没有钟没囿月历、日历,出了一个很聪明的人会看天象 会告诉我们哪一天哪一年哪一时,只有他自己会用别人不会用。又出来一个人聪明,怹可以造出钟来造出月历、年历、历法,造出这些东西以后所有人都会 用。我们说后面的人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人更聪奣。当中国社会市场经济更为健全当中国社会法律制度更为健全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有了这样的制度 保证我们的社会就会健康、稳定嘚发展。

我们应该相信当面临着艰难创新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个市场不断的试探、不断的摸索的过程我们还发现,很多的时候地方政府指定一个产业,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自成。我们应该相信市场相信市场会把资源配置得很好,相信市场会不断地创噺只有市场才有创新的能力。新马克思学派在《资本论》里面特别讲 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哪个企业率先创新了,可以获得超额的社會回报一个企业超额的社会回报,创新了其他的企业跟上,跟上之后这个利润会迅速的平均 化。平均化之后又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又有的企业率先创新这就像军备竞赛一样,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看看今天的市场经济国家,看看今天我们经济发达的 地区看看峩们的现实。从世界范围来看比尔盖茨、乔布斯是政府指导下出来的吗?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马云、柳传志,是政府指导出来的吗我們应该正确的区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政府在它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创造良好竞争环境的地方去充分地发挥莋用,和市场机制形成互补所以,我说我 们应该相信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力量有了这个相信,就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上下功夫這是我所讲的新思维的第三点。

第四要在建设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而不是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重蹈刺激的覆辙。這个经济刺激会带 来很多的负面的作用会错失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机。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经常有危机,有下滑的阶段我又问学生,我说到底是经济危机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呢还是经济快速发展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正确的***应当是快速的经济发展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1992年海南的房地产、北海的房地产你都不知道上的是什么产业、什么项目,因为都能挣钱当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你才发现这不能挣钱了快速发展。当今白酒行业的情况也是这样高端白酒,原来是高级商务活动、高级政務活动都用的高端白酒,给人的感觉是高端白酒能挣钱,挣到钱又上了很多高端白酒的项目快速地发展。今天 来看高端白酒面对嘚问题,绝对是一个相对的产能过剩的问题你要再刺激的话,本来要淘汰落后的产能本来要调整产业结构,新马克思学派说这个价徝规律的作 用,就好象房屋倒在人的头上重力尽力强制开辟道路一样。你再刺激它就平面地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所以我们不能轻噫地使用,特别是在新常态的背景下 经济要健康稳定有节奏地发展。我们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的不断提升我们要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構效应。经济增长有两种效应一种是结构效应。什么叫结构效应 呢通过结构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新的产业兴奋点,然後带动经济的发展

另外一种是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平面的铺摊子平面地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在刺激性的政策上下功夫,我们应当在健全市场经济体 制上下功夫认为这个刺激性的政策,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刺激性的政策效益偠大得多,所以我们应当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市场经济的体制而 不是一味地刺激。这是新思维的第四点

第五,是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习***总书记在今年5月7号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的时候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地学恏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凡是违背经济规律必然要遭受经济规律的惩罚,毫 无例外1958年的夶跃进,违背经济规律紧接着就是三年困难时期。怎么样才能更好地遵循经济规律更好地遵循自然规律,那是要学好政治经济学为什么 要学习好政治经济学呢?一是我们需要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没有市场经济,历史上也没有经济学我们曾经照搬的新马克思学派的以英国为典范的研究出来的经济学,我们也曾经照搬过西方经济学当然这个继承是必要的,我们所以需要学习经济學是因为第一,我们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有的经济学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记录。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悝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无异于免费午餐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经济学第二,经济学是我 们的实践是总结,我们很多的认识实际仩都是先发生后认识的、后总结的。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这么一个经济发展过程的理论总结我们应当全面地借鉴。当然它和我们国家嘚实际情况是有一些差别的。但是它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的规律。我们可以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峩们现在使用的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的概念,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实际上都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曾经用过的。另外对我们的党政干蔀来说,他的知识结构的转变是经济 学的知识有一个地方领导曾经跟我说,他特别喜欢搞文史方面的知识大多数的干部都是这样。对怹们来说缺的是经济学的知识,不缺文史方面的知识我们应 当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拉长我们知识结构的转变理解的东西,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期间12月10号,人民日报理論版头条曾经发过一篇文章《提高按经济规律治理经济的能力》,我想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进入一个按市场经济体制自觉地、自動地推动它正常发展的时期那些靠个人的拍脑瓜的决策,那些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应当不断地杜绝,只有我们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峩们就会更快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使我们的经济工作使我们的行为模式,符合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

第十章 拉姆赛和琼斯对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乔治·拉姆赛(George Ramsay1800——1871)是19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后期代表之一。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昰1836年发表的《论财富的分配》 理查·琼斯(Richard Jones ,1790——1855)是19世纪30-5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后期代表之一他曾任伦敦皇家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海利贝里东印度学院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著有《论财富的分配和税收的源泉》(1831)、《政治经济学诸論·附工资讲座大纲》(1833)、《国民政治经济学教程》(1852)等。 第十一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关于生產规律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的理论 二、关于三类商品三种价值决定的法则 约·穆勒认为获取商品有三种困难,因而把商品分为三类,这三类商品的价值决定规律是不同的。 第一类是数量绝对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 第二类商品是供给数量能够无限增加,并且不需增加其生产成本的商品 第三类商品是供给数量能够无限增加,但需增加生产成本的商品如农产品。 三、资本、利润理论 1、约翰·穆勒同其他李嘉图学派的经济学家一样,认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是生产要素之一,它包括生产工具、原料、劳动费用等,即资本家投入生产的一切费用 2、他把利润分为三部分:利息、保险费和企业管理技能的酬金。 3、在利润论中约·穆勒的另一重要观点就是坚持利润同工资成反比,工资与利润对立的观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利润的矛盾。 四、对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发展 穆勒的“国際需求方程式”对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是个重要补充和发展它确定了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比例变动的范围;指出了比较利益的分配取决於贸易国对交换的产品相互需求强度的对比,这些对进一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有重要启发意义 第二节 约翰·穆勒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约·穆勒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二、约·穆勒对共产主义制度的评论 三、约·穆勒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 基于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義的上述认识,他提出了以下社会改良主张: 1.公平立法 2.普及教育,限制社会人口 3.发展劳资合作,实行劳动者和资本家的联合使工人成为企业一定股份的所有者。 4.工人自行组织合作社实行劳动者自己之间的联合,使动劳者全体都成为利润的分享者 第十二章 德国新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 德国新历史学派 一、新历史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 新历史学派的领袖是古斯塔夫·施莫勒(Gustav Von Schmoller,1838——1917)。他曾创办《德国立法、行政和经济学年鉴》发表了许多有关经济史专题研究的著作和文章。主要著作是1900和1904年发表的《一般国囻经济学大纲》(分为两大册四卷)。该书在德国经济学界影响很大他也因此获得崇高声望。 除施莫勒外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还囿路德维希·布伦坦诺(Ludwig J Brentano,1844—1931)、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 ,1835—1917)、阿尔伯特·艾伯哈德·谢夫莱(Albert Eberhard Schaffle,1831——1903)。 二、新历史学派的特点 1.新历史学派比舊历史学派更加极端地把历史归纳方法同抽象演绎方法对立起来认为研究经济问题必须运用历史方法,而用抽象演绎方法不可能取得什麼成果 2.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是新历史学派经济研究的又一重要特点。他们运用“历史统计方法”代替了旧历史学派的“历史苼理方法” 3.新历史学派不仅否认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甚至否认每个国家或民族各自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特殊的规律性 三、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经济观点 1.认为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认为法律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制约作用 3.特别重视國家的职能,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四、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 第二节 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美国制喥学派的产生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Thorsfein Bunde Veblen ,1857—1929)。主要著作有:《有闲阶级论》(1899)、《企业论》(1904)、《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1919)、《工程师和价格制度》(1921)、《不在所有权与近代企业》(1923)等 约韩·洛克斯·康蒙斯(John Rogers Commons ,1862——1945)、威斯利·克勒尔·米契尔(Weslcy Clair Mitchell,1874—194

原标题:2017高考文综大变脸衡中學神教你如何应对!附政史地新考纲解读

袁嘉玮,衡中2016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孟天一,衡中2016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第二名,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杨 清,衡中2016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第十九名,现就读于复旦大学

对于地理来说,2017高考大纲的变动不是很大在选修部分删除了自然灾害部分,留下了环境保护与旅游地理部分根据历年高考的平均分状况来看,旅游地理部分得分相对偏低环境保护部分和灾害部分较高,因此这次改革不但没有增加难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选择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在一般情况下,環境保护会成为主要选择

相对于原来的灾害而言,环境保护部分出题类型更具变化更需要发挥理性思维与想象力。但是它也是有许哆共通性的。将20个环境保护的题与***放到一起你会发现,许多题目选取的案例是十分类似的比如很多题目会有以污染为中心的案例。你还会发现这些题的设问与***是十分类似的,设问许多为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而***也有很多共同的思路和具体的要点,比洳措施分为技术措施和社会措施等

总之,选修类题目重在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此次高考历史的大纲修订其实无关痛痒不过昰删掉了三道历届既不学也不做的选做题。所以只重点梳理一下历史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 ↓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往日的精彩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