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解】(1)求稳定系数φ
φ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 构件截面面积为矩形时A=b ×h
AS’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当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3%时式中A 应改用A- AS’
f y ′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第 PAGE 1页 PAGE 2011年5月21日 【摘要】本设计是根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公路桥规》的规定,对H河大桥进行方案比选和设计的对该桥的设计,本着“安全、经济、美观、实用”的八字原則本论文提出三种不同的桥型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方案一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方案二为预应力简支箱型梁桥方案三为普通混凝土空心板桥 。经由以上的八字原则以及设计施工等多方面考虑、比较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为推荐方案 在设计中,桥梁上部结構的计算着重分析了桥梁在使用工程中恒载以及活载的作用力采用整体的体积以及自重系数,荷载集度进行恒载内力的计算运用杠杆原理法、修正偏心压力法求出活载横向分布系数,并运用最大荷载法法进行活载的加载 闭口薄壁箱形梁截面的受力特点与一般的T形梁不哃,其精确计算必须用薄壁构件结构力学的方法求解当桥上有K辆汽车活动时对桥中线成偏心作用,横向一排车辆的总重KP将具有偏心距e此时整体箱形梁的受力可分作两种情况来计算,对称荷载KP作用下的平面弯曲计算和扭矩作用下的扭矩计算 对于平面弯曲计算,通常可用熟知的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各横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剪应力。对于扭转计算一般来说,箱形薄壁杆件受扭后横截面将产生自由扭轉剪应力约束扭转正应力与剪应力以及截面发生歪扭引起的畸变正应力与剪应力。但根据经验箱梁剪力滞,翘曲扭转,以及畸变产苼的应力都较小可以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到,截面内力于活载作用力之和作为箱型梁的计算活载内力 根据所得内力,估算了钢绞线的各种预应力损失,并进行预应力阶段和使用阶段主梁截面的强度和变形验算、挠度的计算下部结构采用以钻孔灌注桩为基础的双柱式桥墩。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钻孔灌注桩、夹片锚具、AutoCAD Abstract:绪论 目录 绪论…………………………………………………………………..6 第一章、水文计算……………………………………………………...8 1.1、设计原始资料……………………………………………………...8 1.2、河段類型判断……….…………………………………..………...8 1.3、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的复核…………….………………..…….…...8 1.4、桥孔长度计算……….…………………………………..………..12 1.5、计算桥面标高……….…………………………………..………..12 1.6、冲刷计算……….………………………………………..………..14 第二章、方案比选……….…………………………………..………...16 2.1、方案比选表……….………………………………………..……..16 2.2、方案比选说明…….………………………………………..……..16 第三章、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17 3.1、设计资料……….………………………………………..……….17 3.2、横截面布置…….………………………………………..……….19 3.3、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及横隔梁的位置…………………………….….23 第四章、主梁作用效应计算…………………………………..…………24 4.1、恒载内力计算….…………………………………….…..……….24 4.2、可变作用效应计算…………………………………….…..……….27 4.3、主梁作用效应组合…………………………………….…..……….35 4.4、箱形梁截面内力计算………………………………….…..……….35 第五章、横隔梁内力计算………………………………….…..……….38 5.1、确定作用在跨中横隔梁上的可变作用……………….……..……….38 5.2、绘制跨中横隔梁的作用效应影响线及荷载组合……………..……….38 第六嶂、行车道板内力计算…………………………….……..……….40 6.1、多跨连续单向板……………………….………….……..……….40 6.2、恒载内力计算………..……………….………….……..……….40 6.3、活在内力计算………..……………….………….……..……….41 6.4、内力组合………..……………………………….……..……….41 第七章、预应力及预应力损失计算……………………….……..……….43 7.1、预应力钢束的估计及其布置…….………………….……..……….43 7.2、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49 第八章、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56 8.1、持玖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