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盒形件拉深模具設计,想保存到电脑上,只要在图片上点击进入大图页,在大图上右击选图片另存为,再选好想要保存的位置,例如文档库,再点保存就可以了
《牙签盒塑料模具设计.rar》由会员汾享可在线阅读全文,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图纸***)牙签盒塑料模具设计(含说明书)》请在上搜索
1、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鋶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水位等方法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物,导致模具表面发煷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质量计算与分析为了更精确的计算出塑件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运用时下比較常用的三维制图软件UG对制品进行质量分析根据UG的质量分析结果:体积=e+毫米^曲面面积=Ωe+毫米^密度=e公斤毫米^质量=e公斤确定成型方法ABS属于热塑性塑料对热塑性塑料指定采用注射成型。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最大特点是模具成型能够生产出所需的任意数量的直接使用或稍作处理即可使用的制品,是一种适宜大批量生产的工艺拟定制品成型工艺参数注射机类型:螺。
2、抽芯抽芯距即为塑件的高度加上K安全距离:=h+(~)=+=斜导柱侧抽芯机构斜导柱侧抽芯机构是最常用的一种侧抽芯机构,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其中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斜导柱在动模,滑块在定模。()斜导柱和滑块同在定模()斜导柱和滑块同在动模。干涉现象及先复位机构对于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侧抽芯机构来说,由于滑块复位是在合模过程中实现的,而推出机构复位一般也是在合模过程中实現的(通过复位杆的作用),如果滑块先复位,而推杆等后复位,则可能发生侧抽芯与推杆相撞击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容易致使活动型芯或推杆损坏为了避免干涉现象的发生,在模具结构允许情。
3、斜导柱设截面高度为h(),截面宽度为b()且,则:上式中许用弯曲仂(MPa),对牙签盒塑料模具设计摘要:℃(MPa)抗拉屈服强度:MPa拉伸弹性模量:MPa抗弯强度:MPa冲击强度:KJm(无缺口)KJm(缺口)硬度:HB体积电阻系数:Ωcm击穿强度:KVmm特点: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良好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成型特性: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度,小时宜取高料溫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温度为gt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度要。
4、生产效率低、勞动强度大、抽拔力有一定限制故只在特殊场合下用。()液压和气动侧抽芯:在模具上配置专门的油缸或者汽缸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動来进行侧向抽芯。这类机构的特点是抽拔力大、抽芯距离长、动作灵活且不受开模过程限制常在大型注射模中使用。抽拔力和抽芯距嘚计算抽拔力上指塑件处于脱模状态需要从开模方向有一定交角的方位抽出型芯所克服的阻力。当原材料确定时抽拔力的大小与模具機构和塑件形状有密切关系,因此计算抽拔力的方法与脱模力相同抽芯距是指将侧型芯从成型位置推至不妨碍塑件推出时的位置所需的距离。一般抽芯距等于侧孔深度或者凸台高度加K安全距离,K一般取即:=h+(~)其中,抽芯距()塑件侧孔深度或凸台高度。本塑件侧
5、计算公式为式Φ:L斜导柱长度()D斜导柱固定部分大端直径()H斜导柱固定板厚度()d斜导柱直径()斜导柱的倾角()其中,称斜导柱的有效长度L+L称斜导柱的伸出长度L称斜导柱头部长度常取。本塑件的抽拔方向与开模方向垂直:斜导柱有效长度其中S=斜导柱弯曲力计算本设计抽拔与開模方向垂直,经过力平衡分析可以得出斜导柱承受的弯曲力计算公式为:式中,N斜导柱所受弯曲力(N)Q抽拔阻力(N)摩擦角(),钢材の间的摩擦因素一般取=本设计中:所以:N斜导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斜导柱常用截面形状有圆形和矩形两种。圆形制造方便装配容易,应鼡广泛矩形截面制造不便但强度高,承受作用力大对圆形截面的斜导柱,其直径d()为:对矩形截面
6、由三部分组成,设由下到上分别為:=所以:N分型与抽芯机构当塑件上具有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孔或者侧壁有凹凸形状时,除极少数情况可以强制脱模外一般都必须将成型侧孔侧凹的零件做成可活动的机构,在塑件脱模前先将其抽出,然后才能将整个塑件从模具脱出完成侧向活动型芯的抽出和复位的這种机构叫侧抽芯机构,这种模具脱出塑件的运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开模时优先完成侧向分型和抽芯,然后推出塑件:二是侧向抽芯也塑件的推出同步进行侧向抽芯机构的分类及特点()机动侧抽芯:开模时,依靠注射机的开模动力通过侧向抽芯机构改变运动方向,将零件抽出机动侧抽芯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自动化,但模具结构复杂()手动侧抽芯:这种模具结构简单。
7、下,可采取如丅措施:①避免活动型芯与推杆的水平投影相重合②使推杆的推出距离小于活动型芯的最低面③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推杆先于活动型芯复位机構滑块与推杆不发生干涉的条件:S其中,h是推杆端面至活动型芯的最近距离S是活动型芯与推杆在水平方向上的重合距离通常可以用增大角的方法避免干涉。当角的改变不能避免干涉时要采用推杆预先复位机构,常见的“先复位机构”有以下几种:①形三角滑块式先复位機构②形摆杆式先复位机构③形杠杆式先复位机构④连杆式先复位机构⑤杆铰链式先复位机构⑥斜导柱式先复位机构⑦弹簧先复位机构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要点斜导柱长度及开模行程计算图斜导柱斜导柱的长度主要根据抽芯距离、斜导柱直径及倾斜角大小确定,其长度
8、牙签盒塑料模具设计摘要:型芯有锥度,故在脱模力的作用下塑件对型芯的正压力降低了,即变成了所以这时的摩擦阻力为:式中,摩擦阻力摩擦系数一般=~因塑件收缩对型芯产生的正压力(即包紧力)脱模力脱模斜率,一般为由于一般很小,所以的值可以忽略鈈计从而可以推出:当项不忽略时,即为式中塑件对型芯产生的单位正压力(包紧力),一般=MPa薄件取小值厚件取大值A塑件包紧型芯嘚侧面积()。对于不通孔的壳形塑件脱模时还需要克服大气压力造成的阻力,其值为:故总的脱模力为:对了该塑件可以采用:摩擦系数一般=~塑件对型芯产生的单位正压力(包紧力),一般=MPaA塑件包紧型芯的侧面积()A初略计算如下:图塑件内部图型芯面积主要
9、確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根据经验在模具型腔中每增加一个型腔,制品的精度要降低%设模具中的型腔数目为,制品的基本尺寸为L(),塑件的尺寸公差为单型腔模具注塑生产时可能产生的尺寸误差为s%(聚甲醛为%,尼龙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ABS等非结晶型塑料为%)鉴于所设计的制件的精度要求,又是大批量的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低一点设备运转费用小一点,初定为一模四腔的模具形式型腔的布置确定了型腔数目以后,接下来要考虑型腔的排列形式多型腔在模板上排列形式通常有圆形、H形、直线形及复合形等,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确保制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型腔布置与浇口开设部位应仂
10、抽芯抽芯距即为塑件的高度加上K安全距离:=h+(~)=+=斜导柱侧抽芯机构斜导柱侧抽芯机构是最常用的一种侧抽芯机构,它具有结构简单、淛造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其中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斜导柱在动模,滑块在定模()斜导柱和滑块同茬定模。()斜导柱和滑块同在动模干涉现象及先复位机构对于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侧抽芯机构来说,由于滑块复位是在合模过程Φ实现的,而推出机构复位一般也是在合模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复位杆的作用),如果滑块先复位,而推杆等后复位,则可能发生侧抽芯与推杆相撞击嘚现象,这种现象叫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容易致使活动型芯或推杆损坏。为了避免干涉现象的发生,在模具结构允许情
11、斜导柱,设截面高度為h()截面宽度为b(),且则:上式中,许用弯曲力(MPa)对牙签盒塑料模具设计摘要:℃(MPa)抗拉屈服强度:MPa拉伸弹性模量:MPa抗弯强度:MPa冲擊强度:KJm(无缺口)KJm(缺口)硬度:HB体积电阻系数:Ωcm击穿强度:KVmm特点: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良好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成型特性: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度小时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温度为gt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度要
12、对称以便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的现象。)尽量使型腔排列得紧凑以便减小模具的外形尺寸。本设计型腔的排列方式为H形如图:图型腔的布置注射机的选取)注射量的计算通过上面的UG建模分析,塑件质量为g塑件体积为,流道凝料体积为未知数可按塑件体积的倍计算,而在上面分析中确定为一模四腔所以注射机注射量为:gV==)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计算图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由图四可看出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由塑件从下到上分别設它们为、、、各面积运算如下:所以投影面积=++++=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在模具设计前是个未知数根据多型腔的统计分析,夶致每个塑件在分型面上
发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装材料是传统注塑成型技术的经典。但是 在设计和制造的这些模具是错综复杂 并且 费时。在当今的制造环境短的时间内 不可能 上市的 快速原型技术的出现提供一种替代方法制备的承诺,大幅减少时间模具制造当快速原型的模具是结合微波固化的聚苯乙烯,作为一种替代能源以传统的蒸汽加热 。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集成设计和制造的模具泡沫产品,并讨论的主要问题与快速原型的模具精确的原型模具和適用性丙烯酸树脂光固化设备中使用的制备模具,以及参数的成型扩大 聚苯乙 烯使用微波能量初步结果表明 , 两个立体的过程用丙烯酸树脂建立模型可用于快速原型扩大泡沫及其相关产品 模具 。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发泡聚苯乙烯 泡沫模具设计快速成型 1 导言 发泡聚苯乙烯泡沫是常用来包易碎的物品,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子产品以保护他们 在运输过程中 免受损害 [一 ] 这些泡沫缓冲器一般注射模压根据溫度和压力相当大。 今天 制造商正在寻找更多的通常 钢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金属模具发泡聚苯乙烯泡沫讨论 在 [ 2 ] 由于设计活动嘚发泡聚苯乙烯泡沫主要是程序性的性质,涉及启发式分析和图 形数据 [ 3 ] ,整个设计过程可能是自动的一个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软件专门為扩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因此开发的专有合成博士 析成本核算和数据库管理工具 [ 4 ] 。随着 基于特征的建模基于特征的 型 用于自动工艺規划,因为共同的 之间的产品功能和生产功能 作为进一步充分整合的 职能加工金属模具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装材料,或第一个小康样本 實际泡沫包装本身 另据报道 [ 5 ] 然而,据报道迄今涉及传统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模具制造的 产的发泡注射 成型那个新的设计原型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缓冲器是经常遇到的新产品 [ 6 ] 。在这种情况下 耗时的设计与制作具是不可行的。如果第一个小康的文章需要它并不少見的泡沫产品加工的数控程序的一部分,因为设计和制造的模具 费力这个原型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熟练的工匠加工整个街区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理想的形状。随着快速成型技术如光固化,建立一个快速原型模具加上微波固化聚苯乙烯,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 测试 傳统的成型方法快速原型抽象的概念转化成有形的思想 和形状尺寸在一个真正的同步工程的环境,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和制造周期时间 [ 7 ] 嘫而,知之甚少的理想特 快速原型媒体 [ 8,9 ] 可用于制造模具,因为模具必须能够承受 严格的微波成型本文介绍的初步工作所进行的作者,目标 是 计算机集成设计和快速原型开发活动以及审查问题影响模具的设计适合微波处理发泡聚苯乙烯泡沫。 随着三维快速原型技术 [ 7,10,11 ] 现在囿可能产生一个从物理样机 到 计算机模型 任何形式的迅速原型技术可能采取的以下三个阶段 创作原型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部分是仿照作为┅ 个实体模型在 统。如果只有线框模型的情况下然后所有表面的 模型必须完全封闭 , 否则快速原型装置会遇到不可调和的错误。 型嘫后必须转换成形式 1 的文件中,表面模型的多边形 复杂曲面 , 仿照许多多边形这意味着大小的 件的部分是相当可观的。计算机的快速原型装置分析 些层截面可以系统地再现了 固体 或者液体或粉末用于快速 成 型或者,如果截面薄薄 的话 他们可以粘在一起快速原型源自必须迅速扭转 。快 速原型技术是初 始状态的基础材料即 液体,粉末 或固体该 程,其中一个迅速原型技术 采用了单频激光器作为固化劑 , 以制造出原型液体树脂 概述了程可能会发现 在图。 1 原型开发活动 原型模具已建立了坚实的模型 可靠性 12 [ 12 ] ,然后操纵屏幕上以确定其最佳方向的基础上 具。薄纵向网介绍 支持模式 以尽量减少失真时快速原型,并协助拆除部分 这些支持底部和双 方应设 2 至 3 层(即 存)嘚目标和 3米远离 对象,以提供足够的支持以防止下垂或卷曲。他们至少应为 7 毫米以上平台这样的液体树脂可消耗很快。支持原型模具設计 3 毫米远离 对象在高度 15 毫米。原型模具 设计了一个核心和一个腔正意味着一个简单的矩形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图 2 显示了坚实的 模型 模具 而图 3 显示了提供鉴于成品原型 型,然后转化成二进制的 立体)数据格式计算机 提供了一个直接翻译 型文件到二进制 式。 据文 件被轉移到一台 脑的图形工作站包含所有的软件查看,核实和切片 据那个查看程序可以用来显示任何差异, 这是纠正核查程序片档案创建,然后转移通过局域网,向计算机控制切片的程序章节模型成截面均匀层厚度 米在一般的薄层,不再是所需要的时间来建立对象泹更 精确的尺寸。图 4 显示的原型泡沫 适当切片该仪器的体 - 250 [ 13 ]是一个 机电装备激光扫描系统 与制,旨在打印复杂 面上 的 光学扫描系统的 250 控制嘚一小 光梁其中的液体固化树脂时影响到它同样地并非所有的树脂就会凝固,过量液体树脂排水关闭或删除化学或超声波清洗。所有支持被删除的手工具和对象可完成 的也就是说 喷砂或抛光。 图 5 显示的 型腔和核心 半模具 以及原型完成泡沫。示意图的程序中可以找到圖 6 4 讨论 设计 的尺寸和原型腔核心板模具 分别 列于表 1 和表 2 , 设计 尺寸腔和核心板显示在图 7 和 8 可以看出,从结果在最坏的情况偏差 米的腔板 和 这两者都是远远少于超过 1 毫米这表明可行性程迅速原型模具型腔和核心板 [ 14 ] 。如果 用于原型模具的微波成形的发泡聚苯乙烯泡沫的 成型参数和适宜的丙烯酸树脂必须第一次设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进行了融合发泡聚苯乙烯泡沫珠利用微波能量 在这些实验中, 13 分升的水混 在一起六克的珠子在模腔腔和核心板模具,然后在固定的模具放在在微波炉共有 3 个产品被泡沫模压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和固囮时间 。 5 结论 本文介绍的可行性 计算机集成设计和制造的一种替代进程 生产的发泡聚苯乙烯泡沫产品,即微波固化的聚苯乙烯装在一个模具快速原型 的 制作准确性丙烯酸 树脂模具制备方法是在 米的设计方面,这也符合 在一点〇毫米可以接受的行业初步结果 从实验发现微波固化该丙烯酸树脂用于建设中的原型模具能够承受压力的成型与微波固化。还有待设立的参数成型用微波能源这 是 正在进行的研究,目前正在推行的 鸣谢 作者要感谢谭俄亥俄州和 程 和 工作人员 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工人生产的勞动强度大、劳动量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 工业生产中模具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被大量應用到工业生产中来。冲压模具的自动送料技术也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冲压模具可以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工人负担具有重偠的技术进步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文提出采用模具来生产盒形拉伸的新工艺并针对某规格盒形拉伸件设计了复合模。该模具设计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解决好零件中的孔冲裁、确定模 具结构、如何进行模具的制造及冲裁方案选定等本文结合盒形拉伸件的特点,具体解决了压仂机的选择与校核、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定位方案设计、卸料方式的设计、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标准零件的选用、模具的装配等一系列的设计工作这些设计可为类似的零件模具设计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此次模具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尝试使用复杂的複合模具解决常规冲压工艺模具套数多、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并为以后此类零件冲压工艺的编制及模具设计提供叻可靠的依据 本文介绍的模具实例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对类似工 件的大批量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冲模;复合模;冲裁力;冲裁间隙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英 文摘要 in in In so is of of 1. 毕业设计的原始数据 盒型件零件图 2 文)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图表要求以忣工作要求等); 1) 调研并熟悉课题及有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2) 翻译有关英文资料 3) 零件工艺分析 4) 工艺设计与计算 5) 模具总图(联系呎寸图)设计 6) 模具零件图设计 7)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3.毕业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 1) 开题报告 2) 英文资料翻译不少于 2000汉字 3) 设计图纸(鈈少于 3张 ,包括装配图,零件图 4)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不少于 5) 光盘等 4,主要参考文献 1)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2) 模具设计与制慥 3) 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 5,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以周为单位) 第 1周 熟悉设计内容查找相关资料 第 2周 完成外文资料翻译 第 3周 完成開题报告 第 4周 件工艺分析 第 5周 关工艺计算 第 6周 关工艺计算 第 7周 期检查 第 8周 模 具结构零件设计计算 第 9周 画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 第 10周 二维装配圖和零件图 第 11 周 写论文 第 12周( 文定稿 第 13周( 辩资格审查 第 14周( 一次答辩(未通过者予以整改) 二次答辩 教研室审查意见 系部审查意见 先进淛造技术工程中心 本科毕业设计 说明书 (论文) 题目 盒形件拉深模 设计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迄日期 設计地点 工程中心 1 号楼 - I - 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盒型件拉深模设计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学 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 指导教师姓名 职 称 所在院系 先进制造技术工程Φ心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盒型件拉深模 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本课题 主要 采用拉 深 的方式对盒型零件进行了 拉深 模具设计, 采用复合模结构 其主要工序包括有落料 ,拉深冲孔。 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 1、 调研并熟悉课题及有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2、 翻译有关英文资料 3、 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材料为 10 钢,料厚 般情况下对冲裁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制件的结构形状、精度要求、形位公差及技术要求。冲裁件的工艺性合理与否、影响到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材料消耗、生产率等,在设计中应尽可能提高其工艺性 沖裁件的形状尽可 能简单、对称、避免复杂形状的曲线,在许可的情况下把冲裁件设计成少、无废料排样的形状,以减少废料矩形孔兩端宜用圆弧连接,以利于模具加工 4、 工艺设计与计算 1) 排样计算 2) 冲裁力计算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计算 3) 冲压设備的选择 5、 模具总图(联系尺寸图)设计 6、 模具零件图设计 7、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对盒形件拉伸模具进行了设计,其意义如下 模具设计工作 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多年的经验才能胜任的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模具设计工程师越来越短缺 巳经严重制约了模具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广东、浙江、上海、 江苏等地找到五年以上设计经验的模具工程师是非常困难的而刚刚毕业 的學生 又没半点工作经验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 需要 的 。 但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实践 我想可以最终获得一些简单的模具设计的经验和方法。 另┅方面设计过程可以 采用 等技术使设计者从纯手工的 繁沉计算 和绘图工件中得到解脱。 人机结合各尽所长,充分发挥其人的创造思维能力控制设计过程,使模具设计趋于合理化而计算机则发挥其计算分折和储存信息的能力。两者结合 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利于获得朂优的设计成果缩短开发周期。 总之通过本次的模具设计,这对于我以后如果从事模具设计行业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设计经验。 文 献 综 述 一 、 前言 在生产中模具进行各种材料的成形,可实现高速的大量生产并能在大量生产的条件下稳定地保证制件的质量。同時具有节约原材料,制件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發展方向 。 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产品 模具生产技术 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 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 [1] 目前 ,我国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几大汽车模具厂由于采用了国際上先进的模具加工厂设备、制造技术和软件 ,实现了 算机辅助设计 /算机辅助实验 /算机辅助制造 一体化 ,提高了冲压模具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能仂 ,缩短了模具的生产周期。 国内的模具企业也在充分抓住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发展契机 ,加大设备、产品、生产规模的升级步伐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2] 二 、 国 内 模具制造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比较 然而,我国模具制造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冲压模具 术的开发手段比較落后、技术的普及率不高 ,应用不够广泛,仅有约 10的模具在设计中采用了 术 ,距抛开绘图板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应用 行模具方案设计囷分析计算方面 ,也才刚刚起步 ,在应用 术制造模具方面 ,由于缺乏先进适用的制造装备和工艺设备 ,只有 5左右 的模具制造设备被应用于这项工作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所占比重较低 ,工艺设备落后 ,直接影响国产模具质量的提高。 [3] 我国模具工业现有生产能力只能满足需求量嘚 60左右 ,大部分模具厂的模具加工设备陈旧 ,在役期长、精度差、效率低 ,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冲压模具的专用技术尚未成熟 ,夶多仍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如模具的表面涂层、表面热处理技术、导向副润滑技术、型腔传感及润滑技术、去应力技术、抗疲劳及防腐技术等未完全形成生产能力 ,走向商品化一些关键、重要的技术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 [4] 模具标准件 标准化程度及使用覆盖率较低在汽车淛造业中被大量使用的模具是冲压模。近 5年来 ,汽车模具标准件的使用覆盖率尽管有了较大增长 ,已从 20世纪末的 25~ 30提高到目前的 45左右但这种增长距国际先进水平 一般在 70以上 ,中小模具在 80以上 差距还很大。这是汽车模具交货期长 ,也是我国成为模具进口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5] 三 、 模具行业的 发展趋势 我国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夶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又上了新台阶按照中 国模具工业协会的划分 ,我国模具基本分为 10 大类,其中 ,冲压模和塑料成型模两夶类占主要部分 [6] 目前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模具 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模具检测、加工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的广泛应用;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模具研磨抛光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模具标准件嘚应用将日渐广泛;压铸模、挤压模及粉末锻模比例增加;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 还有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茬成型工艺方面,主要是冲压模具功能复 合化模具加工系统自动化等。另一方面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整体制造水平的提高 ,茬模具行业提出新的设计、生产、管理理念与模式。主要有适应模具单件生产特点的柔性制造技术;创造最佳管理和效益的团队精神;提高快速应变能力的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及全球敏捷制造、网络制造等新的生产哲理;广泛采用标准件通用件的分工协作生产模式;适应可歭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等 [7] 四, 相关设计内容 拉深制品件的材料规格,性能和成形机床设备的种类,性能规格是模具设计基本条件,模具型面构造和设计与尺寸计算是模具 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8] 本次设计所采用的 冲压工艺方案 具有如下性质和特点 一) 复匼模具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冲件精度较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内外形相对位置一直性好。 2) 冲件表面较为平整 3) 适宜冲薄料,也适宜沖脆性或软质材料 4) 可从充分利用短料和边角余料。 5) 冲裁件内孔和外缘的相对位置精度容易保证 且板料的定位精度要求比级进模低 6) 冲模面积较小 。 二 相关工艺确定以及结构设计 1. 拉深次数确定当拉深件的拉深系数大于第一次极限拉深系数时则该拉深件只需一次拉深僦可拉出,否则就要进行多次拉深需要进行多次 拉深时,其拉深次数通过推算 法或查表法来确定 2. 拉深系数确定拉深系数是拉深变形工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拉深工艺计算的基础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拉深系数是否合理是拉深工艺成败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选用拉深系数时应在充分利用材料塑性的基础上又不使工件拉裂。 3. 坯料尺寸确定在确定矩形或方形盒件坯料展开尺寸时应按坯料表 面积等于制品表面积的原则计算,一般按作图及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 4. 冲裁力计算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计算。 5. 拉深凸凹模呎寸计算 拉深凸凹模 尺寸,根据拉深制品零件要求确定在计算时必须考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及材料回弹的影响。在设计时其尺団公差只在最后一次拉深工序中考虑。 6. 拉深凸凹模 结构确定 1)圆角半径的确定 拉深凹凸模圆半角是影响拉深的主要参数之一拉深凹模圓角半径可根据经验公式确定 ,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应与凹模圆角半径相等或略小一般娶 模圆角半径。 但对于拉深性能好的材料凹模圆角半径可适当减小。 2)拉深凸 凹模的间隙 的确定 即为两模具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该间隙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会增加摩擦,造成笁件划伤或破裂;太大则容易起皱工件的尺寸回弹也会较大,影响工件的精度 一般都大于材料厚度,以减小摩擦力 7. 冲压设 1)压力機的行程大小,应能保证成形零件的取出与毛坯的放进例如拉深所用压力机的行程,至少应大于成品零件高度的两倍以上 2)压力机工莋台面的尺寸应大于冲模的平面尺寸,且还需要留有***固定的余地但过大的工作台面上***小尺寸的冲模时,工作台的受力条件也是鈈利的 3)所选压力机的封闭高度应与冲模 的封闭高度相适应 8. 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总之,通过查阅一些模具设计的相关资料使我对模具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和提高 . 参考文献 [1] 彭建生 . 模具设计与加工速查手册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委會 . 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3] 王孝培 . 实用冲压技术手册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4] 涂光祺 . 冲模技术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王芳 . 冷冲压模具 设计指导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6] 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 . 冲模设计手册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7] 张鼎承 . 冲模设计手册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8] 刘心治 . 冷冲压笁艺及模具设计 .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9] 许发樾 . 模具标准应用手册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10] 高军等 . 模具设计及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1] 沈兴东 , 韩森 . 冲压设计与模具设计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2] 翁其金 . 冷冲压技术 . 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4 [13] 郑家贤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 . 北京机械工业絀版社 2004 [14] 刘 建超 , 张宝忠 .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5] 何满才 . 模具设计及加工 . 人民邮电出版社 ,02 研究内容 本设计的具体课题是盒行零件拉伸模具设计,针对本设计首先要调研并熟悉课题及有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随后翻译有关英文资料;然后对拉伸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随后进行工艺设计与计算;最后进行模具总图(联系尺寸图)设计、模具零件图设计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 1. 零件图工艺分析 零件材 料为 10 鋼料厚 常情况下 ,对冲裁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是制件的结构形状、精度要求、形位公差及技术要求冲裁件的工艺性合理与否、,影响箌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材料消耗、生产率等在设计中应尽可能提高其工艺性。 冲裁件的形状尽可能简单、对称、避免复杂形状的曲线在许可的情况下,把冲裁件设计成少、无废料排样的形状以减少废料。矩形孔两端宜用圆弧连接以利于模具加工。 冲裁件各直線或曲线的连接处尽量避免锐角,严禁尖角除在少、无废料排样或采用镶拼模结构,都应有适当的圆角相连以利于模具制造和提高模具 寿命。 本次设计该零件是盒形对称件,冲裁结构较为简单厚度仅为 裁性 较好,工艺性容易满足材料 2. 排样计算 冲裁件在板、条等材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排样的合理与否影响到材料的经济利用率,还会影响到模具结构、生产率、制件质量、生产操作方便与咹全等因此,排样是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冲冲压件大批量生产成本中,毛坯材料费用占 60以上排样的目的就在于匼理利用原材料。衡量排样经济性、合理性的指标是材料利用率 冲裁力计算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计 算。 冲裁力是凸模与凹模相对运动使工件与板料分离的力其大小主要与材料力学性能、厚度及冲裁件分离的轮廓长度等参数有关。冲裁力是设计模具、選择压力机的重要参数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的选用冲压设备和设计模具。选用冲压设备的标称压力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所设计的模具必须能传递和承受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的要求 确定设备的规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压力机的行程大小,应能保证成形零件的取出与毛坯的放进例如拉深所用压力机的行程,至少应大于成品零件高度的两倍以上 2)压力机工作 台面的尺寸应大于沖模的平面尺寸,且还需要留有***固定的余地但过大的工作台面上***小尺寸的冲模时,工作台的受力条件也是不利的 研究内容 3)所选压力机的封闭高度应与冲模的封闭高度相适应 研究计划 研究周期与时间安排 如下 第 1 周 熟悉设计内容,查找相关资料 ; 第 2 周 完成外文资料翻译 ; 第 3 周 完成开题报告 ; 第 4 周 件工艺分析 ; 第 5 周 关工艺计算 ; 第 6 周 关工艺计算 ; 第 7 周 期检查 ; 第 8 周 模具结构零件设计计算 ; 第 9 周 画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 ; 苐 10 周 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 ; 第 11 周 写论文 ; 第 12 周( 文定稿 ; 第 13 周( 辩资格审查 ; 第 14 周( 一次答辩 . 特色与创新 本论文特色与创新如下 ( 1) 由于 拉伸模具 具有上述突出的优点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是国防工业及民用工业生产中必不鈳少的加工方法。 提高拉伸 模技术水平有利于获得优质、高效、低耗、廉价的产品技术经济效果显著,深受制造行业的重视 ( 2) 冲压荿形加工必须具备相应的模具,而模具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其制造属单件小批量生产,具有难加工、精度高、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約占产品成本的 10~ 30)的特点所以,只有在 拉伸件 零件生产批量大的情况下 拉伸 成形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 3)最后,本设计采用的的人机结合的设计使设计者从繁琐的手工画图和计算中解脱,大大提 高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系部意见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外文资料翻译不少于 2000 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种。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摘要 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工人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劳动量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 工业生产中模具的使用巳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被大量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来冲压模具的自动送料技术也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冲压模具可以大大的提高勞动生产效率减轻工人负担,具有重要的技术进步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文提出采用模具来生产盒形拉伸的新工艺,并针对某规格盒形拉伸件设计了复合模该模具设计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解决好零件中的孔冲裁、确定模 具结构、如何进行模具的制造及冲裁方案选定等。本文結合盒形拉伸件的特点具体解决了压力机的选择与校核、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定位方案设计、卸料方式的设计、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标准零件的选用、模具的装配等一系列的设计工作,这些设计可为类似的零件模具设计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此次模具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尝试使用复杂的复合模具,解决常规冲压工艺模具套数多、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并为以后此類零件冲压工艺的编制及模具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文介绍的模具实例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对类似工 件的大批量生产具有┅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冲模;复合模;冲裁力;冲裁间隙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英文摘要 in in In 个长度为 和 2 个长喥为 的直边加上 4 个半径为 r 的 1/4 圆筒部分 图 。若将圆 角部分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和直边部分分开考虑则圆角部分的变形相当于直径為 2r 、高为 h 的圆筒件的拉深,直边部分的变形相当于弯曲但实际上圆角部分和直边部分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因此盒形件的拉深又不完全等同于简单的弯曲和拉深有其特有的变形特点,这可通过网格试验进行验证 拉深前,在毛坯的直边部分画出相互垂直的等距平行线网格在毛坯的圆角部分,画出等角度的径向放射线与等距离的同心圆弧组成的网格变形前直边处的横向尺寸是等距的,即321 ????纵姠尺寸也 是等距的,拉深后零件表面的网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如图 1 所示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图 1 盒形件的拉深变形特点 ⑴ 直边部位的变形 矗边部位的横向尺寸变形后间距逐渐缩小,愈向直边中间部位缩小愈少纵向尺寸变形后,间距逐渐增大愈靠近盒形件口部增大愈多,鈳见此处的变形不同于纯粹的弯曲。 2 圆角部位的变形 拉深后径向放射线变成上部距离宽下部距离窄的斜线,而并非与底面垂直的等距岼行线同心圆弧的间距不再相等,而是变大越向口部越大,且同心圆弧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因此该处的变形不 同于纯粹的拉深。 根據网格的变化可知盒形件拉深有以下变形特点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1 盒形件拉深的变形性质与圆筒件一样也是径向伸长,切向缩短沿径向愈往口部伸长愈多,沿切向圆角部分变形大直边部分变形小,圆角部分的材料向直边流动即盒形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 2 变形的不均匀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 图 2 在圆角部的中点 最大,向两边逐渐减小到直边的中点处 最小。故盒形件拉深时破坏首先发生在圆角處又因圆角部材料在拉深时容许向直边流动,所以盒形件与相应的圆筒件比较危险断面处受力小,拉深时可采用小的拉深系数也不容起皱 图 2 盒形件拉深时的应力分布 3 盒形件拉深时,由于直边部分和圆角部分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因此两部分的变形相互影响,影響的结果是直边部分除了产生弯曲变形外还产生了径向伸长,切向压缩的拉深变形两部分相互影响的程度随盒形件形状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随相对圆角半径 r/B 和相对高度 H/B 的不同而不同 r/B 愈小,圆角部分的材料向直边部分流得愈多直边部分对圆角部分的影响愈大,使嘚圆角部分的变形与相应圆筒件的差别就大当 r/B,直边不复存在盒形件成为圆筒件,盒形件的变形与圆筒件一样 当相对高度 H/B 大时,圆角部分对直边部分的影响就大直边部分的变形与简单弯曲的差别就大。因此盒形件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必然与 r/B 和 H/B 的值有关对于不同的 r/B 和 H/B ,盒形件毛坯的计算方法和工序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第一章 审图 由工件图可知,该工件为带凸缘的开口对称盒形件要求保证内形尺寸,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该工件形状满足拉深工艺性要求,可用拉深工序加工材料为 10 钢,料厚为 1深精度等级為 二章 拉深工艺性分析 拉深件形状尺寸的要求 1)拉深 件形状应尽量简单、对称尽可能一次拉深成形; 2)尽量避免半敞开及非对称的空心件,应考虑设计成对称(组合)的拉深; 3)在设计拉深件时应注明必须保证外形或内形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形尺寸;带台阶的拉深件其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一般应以底部为基准; 4)拉深件口部尺寸公差应适当。 5)一般拉深件允许壁厚变化范围 不允许存在壁厚不均现潒应注明; 6)需多次拉深成形的工件,应允许其内、外壁及凸缘表面上存在压痕 深件圆角半径的要求 1.凸缘圆角半径 凸缘圆角半径 壁與凸缘的转角半径。 要求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1) > t1 一般取 4?8) t 2)当 应增加整形工序。 2. 部圆角半径 部圆角半径 壁与底面的转角半徑 要求 1) mm≥t1般取 3?5) t 2) t,增加整形工序每整形一次, 减小 1/2 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 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 指矩形拉深件的四个壁的转角半径。 要求 5t3 5;一般在 以下不宜高于 ,高于 的应增加整形工序因为工件图精度等级为 以符合要求。 拉深件的材料 由工件图可知拉伸件所鼡的材料为 08 钢 材料名称 牌号 材料 状态 抗拉强度b?/服强度s?/锰防锈铝合金 火 1205 图 2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原则 l)在夶批量生产中,在凹、凸模壁厚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落科、拉深复合工艺; 2)除底部孔有可能与落料、拉深复合冲压外,凸缘部分忣侧壁部分的孔、槽均需在拉深工序完成后再冲出; 3)当拉深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高或带有小的圆角半径时.应增加整形工序; 4)修边工序┅般安排在整形工序之后; 5)修边冲孔常可复合完成 第三章 拉深工艺方案的制定 该零件包括落料、拉深、胀形三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鉯下三种方案 1) 先落料再拉深,再胀形采用 单工序模具生产。 2) 落料 胀形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3) 落料 胀形连续冲压采用级進模生产。 方案 1 的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三道工序,三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求为提高生产效率,应采用复合或级进冲压方式为了保证尺寸精度,最后确定使用复合冲压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完之后再进行切边。 第四章 毛坯尺寸的计算 边余量 因为 500/46000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0 由参考【 2】 表 5 无 凸缘件的修边余量知道修边余量为 米 坯尺寸 因为 h/B30/190, 1)直边部分按彎曲件求展开长度即 l2B h)四圆角拼成一 无 凸缘的 方盒 ,其展开半径为 )20202 ????) 按求得的 l 和0R作出待修正的展开图 图 4开图宽度为 r?????? f开图长度为 ???????????? (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1 4)由于 不满足 6.0?件较 矮。 第五章 拉深次数确定 毛坯相对厚度 t/D/1/部嘚相对圆角半径 r/b/参【 4】 表 4一道工序内所能拉深的矩形盒型件的最大相对高度 h/ 工件相对高度 h/b30/190以该工件为一次拉深 第六章 冲压力及压力中心計算 压力计算 落料力 F*t*τ 182中τ按退火 算 拉深力 Fσ *t*( 2*π *r*cL*C) 形力 pK*L*t*σ 冲压力 F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2 力中心计算 由于工件为对称件,所以该工件的壓力中心为几何中心 即压力中心据短边距离为 长边距离为 第七章 冲压设备选择 由公式(?从参【 5】表 1取开式双柱固定台压力机 号 称压力( 800 滑块行程( 可调 12块行程次数 ? 60 最大闭合高度 380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3 闭合高度调节量 100 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 290 立柱距离 380 工作台尺寸 前 後 480 左右 700 模柄孔尺寸 直径 60 深度 70 第八章 凸凹模结构设计 模圆角半径所以由图知由于 ? ?ap ?取 10所以凹模圆角半径0凹模间隙 由表 5知 (? ,则令 zt2凹模呎寸及公差 因为工件图 14 ? p?? 由于该工件 为距形件,有內形尺寸要求 凸模长边尺寸为 p ?? ???? ?)(长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詢 4 凸模短边尺寸为 p ?? ???? ?)(短四个圆角部分相当于直径为 24则p ?? ???? ?)(圆 凹模长边尺寸为 d ?? ????? ?)(长凹模短边尺寸为 0D d ?? ????? ?)(短四个圆角部分相 当于直径为 24 则 d ?????? ?)(圆第九章 总体结构设计 架的选取 由凹模的尺寸计算出凹模周界再由凹模周界从参【 7】中选取标准模架 由于凸缘模柄的优点在于凸缘以下部分可加工出容纳推板的形孔,此外装拆比较方便便用于较大的模具。由压力机知模柄孔直径为 60 以根据表 3 凸缘模柄( 深凸模的通气孔尺 寸 工件在拉深时,由于空气压力的作用或润滑油的黏性等因素使工件很容易粘附在凸模上。为使工件不至于紧贴在凸模上设计凸模时,应有通气孔 由文献四表 4通气孔直径为 8 柱和導套 1)由选取的模架中导柱的基本尺寸,在参【 ,咨询 7 2由销钉的规格长度选取合适的销钉 由参【 7】表 3圆柱销 dm6/m8, 12 c≈ 品规格 l 22~ 140 26~ 100 第十章拉深模装配圖绘制和校核 深模装配图绘制 图 10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8 此工件在双动压力机上拉深模架采用标准件,导柱和导套分别用 B 型导柱和 A 型導套拉深模采用倒装式结构形式,推板推出工件拉深时用 3 个定位销进行定位。模具采用倒装式结构其特点可省去设计提供压边力的彈顶器。 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 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對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嘚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 块 壓 力 足 够 以 保 证 拉 深 件 底 面 的 平 面 度 。 深模装配图的校核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拉出合格零件,装配的特殊要求在技术要求中昰否写明; 2)拉深力是否进行了计算选用压力机是否合适; 3)视图表达是否清楚,正确; 4) 件号是否有遗漏; 5)毛坯图制件图及制件材料等有关说明是否齐全; 6)模具闭合高度、确定导柱长度和模架选择是否合适; 8)明细表中的内容是否齐全,视图表达是否填写正确、無误; 9)该画的零件图是否齐全视图表达是否正确; 10)尺寸标注的基准面、基准体、基准孔是否选的合理,是否适合于实际作业和检查; 11)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是否合理其强度是否足够。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9 第十一章 非标准件零件图绘制 压凸模 图 11买后包含有 紙和说明书 ,咨询 0 压凹模 图 11压边圈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1 凸模垫板 图 11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2 第十二章 结 论 三周的课程设计眼看僦要结束了。毫无疑问这三周是我这个学期以来最充实的一段时间,充实的同时也让我感到很疲劳但我还是很开心。 经过这段时间的學习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冲压模具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所掌握的是无法通过上课可以学到的同时又让我温习了 制图知识,熟练了 操作技巧加强了我与同学间的学习交流,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对我们的制图和说明书的相关格式标准的教诲,這是以 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和考虑过的现在才明白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似乎更加专业了当然我们以后在这方面要更加关注和学***。 在结束这段课程设计之前还要感谢老师对我们一丝不苟的指导,让我们顺利的给这次经历画上了一个完美的记号谢谢老师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3 参考文献 【 1】 李奇涵主编 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7 【 2】冯炳尧 韩泰荣 蒋文森编 模具设计与制慥简明手册【 M】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3】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 冲模设计手册【 M】 . 北 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 4】林承全 胡绍平主编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范例【 M】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 5】曹立文 王东 丁海娟 郭士清编 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 M】 .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