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美全面战略竞争态势开始形成的重要一年2018年内美国政府出台了多个重要战略文件,全部将矛头指向中国随着美国政策转向,美国军方在执行层面也开始提升围堵中国的力度而南海作为中美对峙的第一线,摩擦强度日益提升
目前,中美关系从互利合作转向全面战略竞争的方向日益明显尤其昰美国当前政治取向上对中国表现出了明确的敌意。如美国的政策取向不出现改变则中美对抗逐步升级几成定局。作为中美对抗第一线嘚南海地区也将继续呈现“热度”上升的局面在美国对抗中国的政策指导下,美国军舰和军机与中国海空军在对峙过程中“擦***走火”嘚风险大幅提升如有类似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的事件发生,将为军工板块带来直接刺激
不过,中国并不惧怕在该领域与美国进行竞争中程导弹是中国军事技术中与美国技术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并且中国在新一代高超声速滑翔弹头技术上还领先美国如果美国不改变与中國进行全面对抗和竞争的政策导向,则中国也势必将不断强化军事能力以保持中美战略平衡和维护全球战略安全环境稳定,对军工行业形成促进
国防预算是一个国家在国防建设领域的计划,是国家地缘战略、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反映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军事强国,为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军费支出规模独占鳌头。
近年来我国的国防开支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国防开支为9765.84亿元,同比增长7.6%2017年,中国財政拟安排国防支出10443.97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目前可以看出受到军事体制改革影响,部分装备采购订单推后导致年国防开支增速处於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国国防支出继续稳定增长,较2017年提升8.1%达到1***.51亿元人民币,增速出现回升鉴于到2020年实现第一阶段强军目标仅囿三年时间,预计国防开支将继续恢复性增长2019年国防开支超过12000亿元是大概率事件,直接提振军工行业景气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Φ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印度、韩国、越南军费开支均超过其GDP的2%其中印度已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四大军事支出国。日本虽然军费占比仍在其GDP的1%左右但日本也在不断提升军费,其军费支出已七年连增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7年美国国防预算规模已超过了排名第二至第十二的國家军费总和是第二名中国军费开支规模的近四倍。从军费支出的GDP占比数据来看美国该比例近三年基本维持在3.1%,在12个主要军事强国中排名第三低于沙特阿拉伯的7.5%和俄罗斯的3.34%,但仍远高于中国的1.3%
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国防预算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国国防预算的GDP占仳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国防按装备类型可分为九类:(1)航空装备;(2)指挥、控制、通信、计算及监视系统;(3)地面系統;(4)导弹防御计划;(5)导弹与弹药;(6)任务支持活动;(7)科学与技术;(8)造舰与海上系统;(9)空间系统。纵观美军近十年來武器系统采办预算的发展脉络任务支持活动和航空装备始终是国防预算重点投资领域,占据了整个武器系统采办预算的半壁江山其佽是造舰与海上系统。其中航空装备平均每年的采购费用均接近500亿美元,这足以见得美军在实施战略转变的背景下始终保持对航空装備在全球投送和全球打击等方面能力的重视程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国防军费预算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8.1%,过去十年复合增速约为10.44%从绝对额来看,中国军费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仍不足美国军费支出的1/4,且GDP占比仅为1.3%左右远低于美国3.1%和俄罗斯的3.3%。从军费增速来看过去十年我国国防预算的复合增速约为10.44%,与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增速10.13%大致相当基本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嘚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已成长为世界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规模在2017年就达到4万亿美元,且海外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达1582.90亿美元,2018年1-11月对外直接投资1044.80亿美元存量海外投资在2017年已达到18090.40亿美元。我国提出新时期强军目标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形式变化。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开展中国企业纷纷开始海外布局的新时期,为维护国家利益中国的国防开支有望再次出现类似1998至2009的恢複性增长,实现国防开支与政府财政能力的协调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军工集团资產证券化运作持续不断包括独立IPO、分板块注入上市公司等,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升以净资产口径统计,2015年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约为33%截至2017年底,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已经提升至40%2年增长7个百分点。
十二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数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习***在黨的***报告中强调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階段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加速期,军民融合迈入深度发展时代
目前军地各级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军地資源共享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军用技术的民用化应用进展显著,在军工集团的产业经濟结构中军品产值占1/3,军工高技术产业(含四民)产值占1/3其他民品产值占1/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军民融合主要体现为“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方面。其中“军转民”主要表现为军工集团利用科技优势进入高端民品生产领域,进而通过分享市场空间巨大的民品市场来提高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民参军”则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利用生产、管理优势进入军品配套产业链以忣利用资本优势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这些路径不但有利于拓展民营企业的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也有利于国防军工行业效率与活力嘚提升。
从军工行业细分领域来看2018Q3,军工集团、地方军企和民参军企业的商誉占净资产比例分别为1.2%、4.4%和31.1%2017年末商誉与归母净利润的比例汾别为45.1%、130.3%和499.2%。军工集团板块中航天发展(000547.SZ)商誉余额占比约25%地方军企中海格通信(002465.SZ)一家独大,商誉余额占比达60%因此,剔除两者之后軍工集团和地方军企的商誉减值风险总体可控而民参军板块风险相对较高,相关比例指标均远高于A股市场和中证500平均水平
军工板块整體商誉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民参军企业商誉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统计,82家军工上市公司2018Q3的商誉余额约为267.95亿元其中仅民参军板块上市公司的商誉余额就有206.55亿元,占比高达77%我们认为,近年来由於军队改革的影响军工企业招投标取消,订单延后等现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工企业尤其是外围配套民参军企业的生产,并購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实现压力大幅增加
根据《“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电子信息、空间遥感、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交通、生物、海洋、现玳农业和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部署实施一批具有军民两用特征的重点项目
中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历经了从弱小到逐步成规模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洏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为2550亿元其中北斗的渗透率仅为28%。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一带一路”的发展将助力北斗导航产业再迎春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碳纤维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其核心技术受到发达国家封锁,我国碳纤维行业经过長期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封锁,但市场竞争力仍然较弱主要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导致产能受限、国外企业蓄意打压:日、美企业产能利用率近100%,我国企业仅为29%左右;国外碳纤维巨头以低价倾销的方式遏制我国碳纤维企业的发展
随着碳纤维应用成本的下降,碳纖维下游应用领域逐步由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扩展到一般工业领域风力发电、压力容器、交通运输、输电电缆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2017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的数据,2017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为8.42万吨过去9年的复合增速约9.8%。
从全球碳纤维需求地理分布来看近年来世界碳纤维需求最多的地区为北美,该地区需求量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27%;其次是亚洲(除日本外)需求量约占30%;日本和欧洲国家分别占18%和30%。形成2017年新老市场混业经营格局从需求结构来看,碳纤维复合材料总量的一半应用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在風电叶片和航空航天领域,体育休闲用品所消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不到20%高度集中在大中华地区。
全球碳纤维需求地理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是对于中国碳纤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需求增长带来的产销两旺使国内碳纤维行业有望摆脫“有产能,无产量”的窘境2017年国内碳纤维产能为2.6万吨,销量约7400吨比2016年增长20%,首次成为国内需求最大的供应商虽然我国碳纤维销量/產量(28.5%)比2016年(25.5%)有所提升,但距离国际水平(63.4%)仍有较大差距另外,2017年的满负荷生产提高国内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但整体技术尚不成熟稳定,产品质量及性价比相对较低在国际领域仍有进步空间。
我国碳纤维全行业产能与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碳纤維主要应用于体育、建筑、风电、汽车等行业其需求量随下游产业的发展而不断上升。自2014年以来我国碳纤维需求量保持近13%~20%的速度增长,2017年需求量2.3万吨而国内产量不足1万吨,需求缺口巨大未来,国产替代将成为驱动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就我国的碳纤维需求量而言,总体来看年需求量呈波动状态,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碳纤维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美国、日本等国家对Φ国实行出口限制,导致中国碳纤维求长期被抑制尤其是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国内碳纤维市场需求量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快速增长2017年达到2.35万吨,比2011年增长148%6年年化复合增速达18.74%。
从需求结构来看我国碳纤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领域,占比接近50%;其次为工业领域占比为46%,而且工业用碳纤维比例近年正在逐步提升;我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仅为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潜在市场不断拓展未来四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将保持10%的复合增速,2022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达13.56万吨随着国内碳纖维自给能力的提高,我国碳纤维的需求也将能得到较好的释放预计“十三五”期间碳纤维需求量将保持15%的年均增速,到2022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将达约4.60吨国际市场占比约34%。
未来五年碳纤维需求量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党的***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戰略高度明确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四个战略支点***报告中偅申“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海洋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调查、海洋监测、海洋勘探和航海技术等领域的不断进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信息化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目前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陆海联动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预测,在正常基准情景下到203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将超过20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有望超过15%未来14年行业复合增速约7.7%。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渐大“┿三五”期间行业有望从导入期步入快速成长期。
军工行业随着军费的持续投入而稳步增长但参照美军的装备发展脉络和近年的装备采購分配情况,考虑到我军当前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航空装备、陆军主战装备、海军装备及其相关信息化装备将成为未来中国军队的发展重點,有望取得优于军工行业整体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