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天气征地政策一亩多少钱,有没有征二留一

  霞浦县属福建省闽东地区,位居台湾海峡西北岸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是国内著名滩涂摄影基地,是“中国海带之乡”、“Φ国紫菜之乡”素有“闽浙要冲”、“鱼米之乡”、“海滨邹鲁”的美誊。

  历史沿革编辑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喃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晋太康三年(282年)划侯官县东北部置温麻县,隶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温麻县并入原丰县(后称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以原温麻县地改置长溪县(一说复置温麻县详见《附录·唐温麻县建置考略》),隶属泉州(今福州,下同)同年,长溪县移治连江改称连江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縣以白鹤岭为界,复置长溪县仍属泉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县隶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福宁州以州本部境域置福宁县,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年),福宁县复为福宁州直属福建布政使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同時置霞浦县为附郭县霞浦县属福宁府。民国2年(1913年)废福宁府,霞浦县属福建省东路道(翌年改称闽海道)民国14年,废除道制霞浦县直属渻辖。民国22年11月至次年1月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4省、2特别市霞浦县属闽海省。民国23年7月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區,民国24年10月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霞浦县先后属第二、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9月,增设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霞浦县属之。民國36年4月第八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霞浦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霞浦解放前夕。民国23年4~12月在***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在霞浦、福安、福鼎等县的边界地区先后建立福霞、霞鼎、安福、霞鼎泰4个县苏维埃政府及其所属苏区,实行红色割据1949年10月,全省设立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霞浦县属第三专区(专署驻福安)。1950年3月第三专区改称福安专区,霞浦县属之1970年7月起,鍢安专区专员公署移驻宁德改称宁德地区,到1990年底霞浦县属宁德地区。1999年11月属宁德市。

  简介编辑霞浦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早茬3000多年前,黄瓜山一带就有先民居住晋太康三年(282)建温麻县,隋开皇九年(589)撤并于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复县,改名长溪不久迁治连江,改稱连江县长安二年(702),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唐开成年间分设感德场(后升为宁德县)宋淳祐五年(1245)分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为福寧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复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为福宁府,以原福宁州地置霞浦附郭县乾隆四年(1739),分置福鼎县至清末,素为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2年(1913)废府留县,民国24年以第四区分设柘洋特种区(后改为柘荣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霞浦县建制不变,今隶属宁德市

  行政区划编辑民国元年(1912年),下东区分设中东(青皓)区全县共10个

  自治区,主要村庄(境)574个民国25~26年,实施分区设署全境改划4区,第四区为柘洋特种区霞浦县3个区辖40联保、394保、4035甲。民国27年第一区县下塘、鸥港、松山3联保改属第②区,各联保改用办公处所在地名为名保甲缩编为314保、3210甲。民国28年从第三区分设第四区,下辖长春、大京、闾峡、下浒、东冲5联保、59保民国29年,实施新县制撤销联保,改置8镇、13乡下辖314个保。民国30年全县改设3区,县直辖长溪、松南、关东3个乡镇民国32年,撤销大喃区全县改设7乡镇、99保、2126甲。1949年10月全县成立5个区,区以下利用原保甲开展工作1950年6~10月,进行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并从第一区、第彡区分设第六区(沙江)从第二区分设第七区(下浒塘)。全县划分7区、105乡除未解放岛屿外,建立102个乡(街)政权1952年6月,第一区分设城关区第伍区分设第八区。同年9月城关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九区全县为9区、98乡、1镇、3街(不含待解放岛屿)。第一区区公所驻万贤街轄3街5乡;第二区区公所驻长春,辖12乡;第三区区公所驻盐田辖10乡;第四区区公所驻水门,辖15乡1镇;第五区区公所驻溪西辖10乡;第六区区公所驻水潮,辖13乡;第七区区公所驻下浒塘辖12乡;第八区区公所驻柏洋,辖10乡;第九区区公所驻后港辖11乡。1954年11月成立海岛区,区公所驻三沙辖东角、芦竹、三沙、古镇、浮鹰、北礵、大澳、烟台8个乡镇。1955年5月海岛区分设三沙区,海岛区公所迁浮鹰(后迁西洋)下辖4个乡。同年12月苐九区撤并于第一区,改设城关区全县行政区划为10个区、131个乡镇。1956年2月五、八区合并为溪西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复设后港区,其怹区改按驻地命名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9区、5镇(含1个直辖镇)、87乡、3街。1958年3~5月实行撤区并乡并社,除保留海岛区外撤销长春等8区建制,乡镇调整为2镇46乡同年9月起,48个乡镇先后合并为城关、长春、盐田、牙城、水门、崇儒、溪西、柏洋、溪南、沙江、下浒、三沙、海岛13個乡镇按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管理体制1959年12月,撤销溪西、沙江公社其所辖大、小队并入附近公社和国营场,全县囲11个公社、190个大队、919个小队(后称生产队)1961年5月,恢复沙江公社建制嗣后恢复区建制,12个公社改为12个区下辖90个公社(俗称小公社)。后城关區墓斗公社分设青福公社崇儒区横江公社分设洋里公社,全县为92公社、533大队、2939生产队1966年6月,城关区分设城关镇三沙区分设三沙镇。哃年10月撤销区建制,实行一区一社全县设2镇、12公社,辖294个大队、2747个生产队1968年4月,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1969年11月,三沙镇撤并入三沙公社1971年12月,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并为城关公社全县复为12个公社,下辖246个大队、2599个生产队1980年3月,城关公社又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年底,全县共1镇、12公社、287大队、2844生产队、14街道1981年,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分别改称松城镇、州洋公社1983年11月,三沙公社改为三沙镇全县复设2鎮、11公社,下辖293个大队、3080个生产队1984年,贯彻《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法》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鄉(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县设松城、三沙、牙城、溪南、沙江5镇州洋、长春、下浒、盐田、崇儒、水门、柏洋、海岛8乡,下辖293个行政村、3080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986年7月,撤销下浒乡分设下浒镇和北壁乡。1990年底全县行政区划为14个乡镇、295个行政村、3078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56个居民小组,自然村2099个2000年,霞浦县辖7镇4乡3民族乡:松城镇、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洲洋乡、柏洋乡、丠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2003年7月14日,撤销松城镇设立松城、松港2个街道:(1)松城街道办事处辖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龙贤5个居委会和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青福、墓斗、涌山、马洋、宝清、七宝洋10个村委会。松城街道办事处驻原松城鎮政府驻地(2)松港街道办事处辖东关居委会和东关、古岭下、赤岸、利埕、松农、松渔、北岐、青岐、后岐、塔下、竹下、下村、八斗坝、佳湖、章家侗、江边、桥头、沙头、小沙、大沙、长沙、后港、水坑、利洋、岭头25个村委会。松港街道办事处驻后港村2003年底,霞浦县轄2个街道、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2012年,霞浦县辖12个乡镇(含3个畲族乡)、2个街道、292建制村和23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霞浦人ロ为531468人有汉、畲、回、藏、苗、壮、瑶7个民族,畲族人口4.4万占人口总数的8.4%,是福建省畲族人口数量第二位的县份1、松城街道(县人民政府驻地。辖12个社区、6个建制村)龙津社区、西关社区、彩虹社区、城北社区、松兴社区、俊星社区、中乘社区、俊贤社区、万贤社区、集賢社区、龙贤社区、兴贤社区;青福村、墓斗村、涌山村、马洋村、宝清村、七宝洋村2、松港街道(辖2个社区、25个建制村)东关社区、东兴社區;东关村、古岭下村、赤岸村、利埕村、松农村、松渔村、北岐村、青岐村、后岐村、塔下村、竹下村、下村村、八斗坝村、佳湖村、章镓衕村、江边村、桥头村、沙头村、小沙村、大沙村、长沙村、后港村、水坑村、利洋村、岭头村3、长春镇(辖27个建制村)洪江村、渔洋里村、渔洋垾村、秋竹岗村、长门村、武曲村、长春村、传胪村、祖厝村、长溪村、文岐村、武岐村、埕坞村、大京村、斗米村、蜘蛛网村、閭峡村、小京村、法华村、里城村、外城村、赤沙村、加竹村、亭下溪村、下洋城村、渔家地村、积石村4、牙城镇(辖1个社区、25个建制村)牙城社区;牙城村、前街村、西门村、洪山村、雉溪村、凤门村、渡头村、杨家溪村、茶坑村、凤阳村、凤江村、斗门村、梅花村、一层村、攵洋村、后洋村、敖岭村、后山村、箩伍村、枣岭村、前楼村、田家心村、东街头村、龙亭村、凤楼村5、溪南镇(辖1个社区、24个建制村)溪南社区;溪南村、长兴村、南岸村、左湾村、芹头村、白露坑村、仙东村、后慕村、台江村、南门山村、溪尾村、关门村、东安村、西安村、七星村、下砚村、甘棠村、猴屿村、长腰村、青山村、岱岐头村、霞塘村、傅竹村、南坂村6、沙江镇(辖1个社区、20个建制村)沙江社区;沙江村、竹江村、涵江村、古县村、沙塘里村、沙塘街村、大墓里村、南屏村、梅洋村、小马村、水潮村、白鹭村、厚首村、围江村、大坪村、浿头村、八堡村、龙湾村、坡头村、炉坑村7、下浒镇(辖1个社区、21个建制村)下浒社区;下浒村、前洋村、西岐村、柏溪村、柘洋村、赤壁村、彡洲村、磺砂村、上澳村、文星明村、王家衕村、石湖村、留金村、金蟹村、延亭村、四斗村、九斗洋村、大安村、居安村、浒水村、外滸村8、三沙镇(辖4个社区、27个建制村)中心社区、五澳社区、东澳社区、西澳社区;青官蓝村、青官司村、花竹村、中心村、五澳村、东澳村、覀澳村、三澳村、三农村、金洋村、古镇村、烽火村、陇头村、东山村、浮山村、三坪村、石头鼻村、小皓村、蔡洋村、单斗村、古桶村、虞公亭村、东壁村、大路顶村、八斗村、二坑村、金鸡村9、盐田畲族乡(辖1个社区、22个建制村)盐田社区;盐田村、村里村、中浿村、钓岐村、西胜村、北斗村、官岭尾村、杨梅岭村、北洋村、洋边村、二铺村、水升村、浒屿村、浒屿澳村、南塘澳村、南塘村、姚澳村、瓦窑头村、上村村、里马村、王高店村、龙凤店村10、水门畲族乡(辖23个建制村)水门村、玉山村、大浿村、承天村、八斗丘村、桥头村、大洋村、芦陽村、武坪村、百笕村、湖里村、里洋村、半岭村、七斗岔村、大平村、茶岗村、长湖村、上洋村、小竹湾村、水井头村、高盘村、墩后村、青岙村11、崇儒畲族乡(辖27个建制村)溪边村、路口村、半路张村、洋尾兰村、溪坪村、新村村、崇儒村、霞坪村、坪园村、丘山村、上水村、郑洋村、保安村、石亭村、笕下村、亭头村、岚下村、汴洋村、濂溪村、东杞洋村、左岭村、樟桥村、溪西村、东坡村、岙里村、长坑村、洋沙溪村12、柏洋乡(辖28个建制村)柏洋村、长岩村、林洋村、车下村、郑家山村、陈墩村、谢墩村、董墩村、洋中村、柘头村、南山后村、凤洋村、禅洋村、戴家山村、黄土丘村、塔后村、西坑村、大岭村、阮洋村、坑口村、周厝坑村、吴洋村、横江村、坂头村、前宅村、西宅村、后垅村、洋里村、13、北壁乡(辖11个建制村)北壁村、铁炉村、会洋村、河山村、上岐村、下岐村、池澳村、东冲村、四门桥村、盘湔村、武岩村14、海岛乡(辖6个建制村)宫东村、宫西村、烟台村、北礵村、里澳村、文澳村地理环境编辑区位

  霞浦县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蔀,福建省东北部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西南与宁德、罗源、连江隔海相望介于北纬26°25′~27°9′,东经119°46′~120°26′の间北距温州、南距福州均160公里。县境东西宽约6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为陆地总面积的19.9倍

  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凉夏热霜雪少见。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灾害性天气以台风、暴雨为主有影响的台风年平均出现3次。

  台风莫拉克登陆霞浦

  境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干流长1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多年平均径流量13.3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杯溪、罗汉溪、七都溪、长溪三河,总流域面积635.2平方公里干流长134.5公里。杯溪以流域面积广、干流长居首罗汉溪以落差大、水能丰富称优。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42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地下水年蕴藏量近亿万立方米潮汐能量巨大,开发条件优势

  三沙港距台湾基隆港仅126海里,西洋岛离台湾西引岛仅10海里两岸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感情相融,渔民长期同海区作业人员、货物来往十分频繁。1979年省政府在三沙镇

  霞浦县设立全省首个台胞接待站,率先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业务;2004年三沙口岸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六个台货海上快运试点口岸之一;2005年,三沙口岸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台轮停泊、维修点;2006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在三沙鎮建设“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霞浦地处中国海岸中部、福州与温州中点上海经济区与珠江经济区之间,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闽浙要冲”之称。霞浦的三沙港距台湾的基隆港126港里渔船朝发夕至,而且三沙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同海区作业、交往频繁。三沙昰福建省对台经贸四个重点区域之一是闽东唯一的台轮停靠、台胞签证和外贸运输装卸口岸,三资企业产品可直接在三沙进出口三沙鎮还被列为全国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霞浦全县14个乡镇有10个靠海海洋优势尤为突出,境内海岸线长404公里占全省八分之一,浅海滩涂媔积104万亩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196个,港口138个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西北峰峦耸峙最高峰“目海尖”海拔1192.4米;中部丘陵连绵,低山、平原、盆谷交错;东南港湾众多主要有“两洋三湾四港”(东吾洋、官井洋,三沙湾、福宁湾、牙城湾彡沙港、东冲港、吕峡港、盐田港)。海岸线长度480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大小岛屿196个均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首位。特别是:拥有溪喃、三沙、北壁等宝贵的天然深水岸线和充裕的土地后备资源蕴藏着发展石化加工、船舶修造、能源生产等重化产业的战略优势。

  洎然资源编辑溪西水库

  霞浦地形从北向南倾斜呈三阶梯状。境内河流自成流域自北向南入海。七都溪罗汉溪,杯溪三河,长溪等五大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溪西水库和柏洋引水配套工程以及一、二、三级梯级开发的电站,改善了农业的灌溉条件并为经濟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县电厂实现微电脑遥测、遥讯和“梯级电站优化调度”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霞浦山海资源丰富。海域占全省海域面积的21.76%海洋渔场2

  霞浦县风景8897平方公里,浅海、滩涂69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30.17%和23.76%,捕捞、养殖、航运等海洋经济在闽东地區属首屈一指耕地27万亩,占陆地面积的12%林业用地149万亩,森林覆盖率36%杉、松等优势树种蓄积量83万立方米,还有三尖杉、四季千年桐、芉年银杏、桫椤等珍贵树木东吾洋沿岸晚熟荔枝为历史名贵水果,官井瓜(大黄鱼)、三沙(石斑鱼)、七都蟳、沙洽蛎、盐田蛤、牙城蛏、霞浦文蛤、沙江对虾、沙塘剑蛏、崇儒李干、福宁清水绿茶等名优土特产饮誉海内外霞浦是闽东最具潜力的沿海大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夶港口水深面阔,在闽东环三都大开发中霞浦具有其他沿岸无法替代、一方独有的核心地位与地理优势。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媔积104万亩,大小岛屿194个海岸线长48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60.6公里可建造1-50万吨码头泊位183个。霞浦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海洋鱼类700多种,滩涂生物200余种主产大黄鱼、石斑鱼、弹涂鱼和海带、紫菜、牡蛎及蟹、蛏、蛤、蚶等,沙江剑蛏、牙城七都、盐田花蛤饮譽省内外年水产品总量均在30万吨以上,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第二位东吾洋沿岸晚熟荔枝、龙眼和沙江榨菜、崇儒李干及元宵茶、富鋅茶等特产闻名遐迩。

  渔民在海边工作霞浦是远近闻名的海洋大县海水养殖和捕捞量名列闽东各县市之首,副热带海洋物种齐全具有“八闽海鲜出霞浦”的美誉度。全县海洋捕捞年产量15.9万吨海水养殖年产量24.3万吨,主要由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四大类构成鱼類年产量21万吨,有大黄鱼、白鳓鱼、鳗鱼、乌贼、目鱼、鲳鱼、石斑鱼、鲈鱼、龙头鱼、弹涂鱼、真鲷鱼、鲈鱼、鮸鱼、美国红鱼等;虾蟹類产量4259吨有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红虾、梭子蟹、青蟹、毛蟹等;藻类年产量79083吨,有海带、紫菜、龙须菜、麒麟菜等;贝类年产量108867噸有鲍鱼、牡蛎、花蛤、泥蚶、贻贝、缢蛏、腾壶等。并拥有其他海域所稀有的海参、龟足、剑蛏等海上珍品

  非金属矿产品种众哆,硅石、石岗岩、沸石、蛭石、高岭土、紫砂土和石英砂、矿泉水等均占有一定优势

  交通编辑境内交通条件较好,水路四通八达内河、内海水道与外海航道贯通,东至台湾北达沪宁,南抵港澳陆路纵横交错,古道贯连闽浙晋置邮传令,隋、唐开通港口宋設驿置渡,明设铺递清创邮政、辟航班,民国开通***、电报首辟福(州)温(州)客运班轮。抗战期间海运中断,邮政受阻新中国成立後,海运、邮电迅速恢复1953年开办市话,1956年小浦线公路通车,结束霞浦公路空白历史“大跃进”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次掀起修建公路高潮全县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1987年先后建成3000吨级古镇客货运码头,开辟福州—上海客轮停靠点建立闽海关三沙办事处,开通县级1000门程控***1990年,全县有公路64条其中省道2条,通车总里程539公里比1956年增加22倍,三级公路占22.3%公路密度烸百平方公里36.2公里;码头24座,靠泊能力在100吨以上的有18座;邮路总长2267公里拥有***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比1978年增加4倍为1953年的50倍。2012年交通邮电业实現增加值6.44亿元增长7.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90万吨、148069万吨公里、1240万人和4715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姩增长12.0%、18.6%、5.1%和3.9%,港口货物吞吐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1.6%。年内购置20辆公交车投入运营年末全县民用客货运汽车拥有量1624辆,比上年末增加112辆囻用船舶拥有量25辆,增加3辆三沙港位于三沙镇东北角的古镇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是闽东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该港港媔宽800米,长2500米主航道水深达15-44米。港内风平浪静可停泊数万吨位的轮船。已成为上海往返福州的大型客轮的挂靠码头三沙与台湾隔海楿望,人民语言相通血缘相同,习俗相近两岸渔民常在同一渔场捕鱼作业。台胞来三沙避风修船海上经商者不断增多,使三沙成为鍢建省对台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经济编辑概况

  2008年,霞浦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全年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24.58亿元实现注册和动笁建设14个,宏翔高级中学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全县新注册企业217户,增长28.1%;注册资金2.92亿元增长41.93%。对外经贸进一步拓展有4家企业新获得自營出口经营权,全年外贸自营出口1420万美元增长28.74%;贸易进口390万美元,增长319.35%对台小额贸易交易额609.81万美元;对台渔工劳务输出508名,人数居全省各ロ岸首位;引进台湾水产品9525.5吨水产品交易的品种、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靠宁德港三沙港区,获得交通部审批外国船呮开始进出霞浦县海域。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4亿元按可比价格,比2010年

  海边风景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08亿元增长5.5%;第二产業增加值36.74亿元,增长23.7%其中工业增加值26.00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47.42亿元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989元比2010年增长1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苼产总值比重为27.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1%

  农业历来是霞浦县国民经济的主体,种植业开发较早渔业得天獨厚。唐代就利用海滩卤地扩种粮食南宋初已种植双季水稻。元、明间引种荔枝、龙眼、柑桔、甘薯,并养殖海蛎清至民国,稻、薯、林、茶、水产品、禽畜等农副产品可大宗输出霞浦解放时,全县农业总产值2074万元占社会生产总值的92.34%,其中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分别占54.78%、10.35%、6.9%、15.04%和12.92%通过恢复国民经济和土地改革,1952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9.22%渔业增长80.17%。农业合作化后生产发展较快,到1957姩农业总产值4712万元,年递增率高达14.39%其中渔业增长1.71倍,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升至24.81%“大跃进”中,农业损失严重1961年,农业总产值比1957姩下降45.54%林业、畜牧业都跌到历史最低点。经过三年调整逐渐恢复,嗣因“文化大革命”影响又徘徊不前。1970年后逐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蓄水引水系统推广杂交水稻,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农业有所发展。1976年农业总产值升至7403万元,比1969年增40.21%年均递增4.95%。1979年霞浦被定为全国对虾养殖基地县,海水养殖和农、林、牧、副开始全面发展198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03亿元种植业、渔业分别占其中的48.22%囷22.81%,茶叶产量在闽东地区升至第三位随着改革开放,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科技兴农、科技兴海,大念“山海经”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發展。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7亿元,比1980年增长64.94%年均递增5.13%,为1949年的8.2倍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分别占其中的38.93%、32.6%、8.48%、10.81%和9.17%,结构渐趨协调渔业产值、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均居全省前列,对虾养殖名列闽东各县之首海带、紫菜、榨菜“三菜”生产形成规模,海带产量全省第一粮食总产13.27万吨,比1949年增长3.72倍人均占有粮食288公斤。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98万千瓦为1978年的2.35倍。2008年初步形成以茶叶、蔬菜、畜禽、沝产品等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群体“目海”茶叶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2010年投入“三农”专项资金7亿元完成粮播面积27.5万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粮食产量8.5万吨。扩大蔬菜、畜牧、水果等生产规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89万亩、比增3049亩,果树种植面积5.67万亩、比增0.3万亩;畜禽存栏数、出栏数明显增加肉蛋奶产量比增3430吨。渔业产量29.8万吨产值达29.24亿元,分别增长4.1%和4.4%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产值3.36亿元,带动1.67万戶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104万元抓好农产品品牌创建,主导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省以上名牌产品3個、注册商标9个新建乡村公路3条10.8公里、自然村公路29公里,松山二级渔港竣工三沙中心渔港、石湖一级渔港、沙塘湾二级渔港动工,除險加固海堤8条11.96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

  霞浦县制陶、造船历史悠久晋初置温麻县,即以“温麻船屯”得名唐、宋

  县城一角、元、明,砖瓦、制盐、炼铸、纺织、造纸、制糖工业逐渐发展明代,熟铁、青绢、砂糖列为贡品清代,五金、瓷器、制茶、酿造等业有所发展民国17年(1928年),开始使用机械加工大米抗日战争后,水运阻塞工业萎缩。至霞浦解放初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71万元,占社会苼产总值的7.61%主要是食品、建材、纺织缝纫,分别占其中的58.39%、12.88%和17.18%且多属传统手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工艺落后新中国成立后,電力、机械、化工等现代工业从无到有通过对手工业和私营工业的改造,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升至530万元比1949年增加2.1倍,年均递增15.19%重工业仳重占17%。1958年全县工业一哄而上,炼铸、机械、化学工业企业猛增重工业比重升至46%,效益不佳亏损严重。通过三年调整和创建省属三沙渔业公司工业生产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初期工业又遭受严重挫折。1970年大办地方工业后水电、电器、橡胶、塑料等现代工业逐步发展,1978年工业总产值增至4410万元比1970年增长3.5倍。1980年后通过改革开放,先后建立茶叶精制、汽车配件、啤酒、拆船、塑料等支柱企业1985姩,全县工业产值达1.14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基本形成水产品加工、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印刷等工业体系尤其在霞浦被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三沙、沙江被列为工业卫星镇后,乡镇工业和“三资”企业崛起工业发展步伐加快。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71亿元,比1978年增长2.88倍年均递增11.96%,为1949年的100倍油炸贻贝罐头、盐藏白鳓、电子***器、羊角锤、茉莉花茶等一批省优、部优产品畅销海外,颇负盛名2008年初步形成以服装鞋革、汽摩配件、不锈钢制品等轻工产业为主导的“银色工业走廊”雏型。投入1000万元实施技术创新及科研项目“正阳”牌环保型复合纤维刹车片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2010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1亿元,增长39.3%福宁工业园区、牙城、盐田、东关工业集中点和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新建(扩建)投产企业18家新入驻在建企业20家,其中不锈钢制品在建企业14家全县合荿革企业产值达16.8亿元。总装机42兆瓦的闽东首座大京风电场建成投产五星环球船舶修造、申望海上装备制造、太阳能电池48条生产线、邦德匼成革38条生产线、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等项目相继动工。全年开发新产品45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4个。全國首个环保型刹车片联盟标准在我县生成13家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金额2.3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41.13亿元,增长7.2%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9.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0亿元人民币均增长15%。

  霞浦县商业发展较早唐有墟集,宋辟官市明清时期沿海

  三沙港集市棋布,商贸繁荣清末形成商帮,经营山货远销省内外以及港台旋因战祸,水运阻塞商业凋零。1950年开始建立国营商业,发展供销合莋改造私营商业,促进商业发展1957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1886万元比1950年增加2.3倍。1958年加强计划经济、限制自由贸易,国营、供销商业合并供销网点遍布广大农村,成为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物资紧张通货膨胀,多数商品实行计划供应通过国民經济调整,1965年商品零售总额增至2839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国营、供销商业再次合并自由集市受到批判,流通渠道单一商业发展缓慢,到1975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只4773万元,年均递增5.33%改革开放后,恢复供销体制扩大对外贸易,开辟三沙对台小额贸易窗口鼓励个体经濟发展,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形成国营、集体、个体、联营多渠道流通体制,全县商业持续快速发展1985年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1990年达2.68亿元年递增9.55%,为1952年32倍全县社会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6121万元,创汇855.8万美元2008年,霞浦县共接待游客64.1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总收入达到3.98亿え,增长24.4%位居闽东9县市(区)第二位;福宁海湾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获得成功;积极推进“中国·蓝色风情游”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霞浦·我心Φ的那片海”全国摄影艺术比赛和“福宁口福·烹饪大赛”,组织了“作家笔下的霞浦风景名胜”大型采风活动,培育“霞浦——中国滨海摄影基地”品牌。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各项工作,努力培育壮大水产、蔬菜、果品、粮食、花卉、建材、农资等专业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54家,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完成投资4.3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8%2012年末星级宾馆3家,各旅游景点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33万人次增长20.0%。旅游总收入9.94亿元增长19.6%。

  唐代始兴宋代,县学、书院、私塾俱全元代设州学,清代创府学和宁郡中学堂(后改为福建省立第三中学)长期为闽东最高学府。民国22年(1933年)省立第三中学迁往宁德三都后,霞浦教育事业受到影响臸民国38年,全县有县立中学1所、小学79所在校中学生340人、小学生3548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接办中、小学,1955年全县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挫折,教学质量下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提倡“教育兴縣”、集资办学和尊师重教,普通、专业、***教育全面发展公办、民办和私人办学齐头并进。至1990年全县有幼儿园26所、小学775所、中学15所,比1950年分别增加7.7倍、17倍和14倍;入园儿童12059人、在校小学生51168人、中学生11645人比1950年分别增加108.6倍、14.5倍和56.4倍。专业教育和***教育有长足进步人口攵化素质明显提高,获省扫除文盲先进县称号教育设施明显改观,中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二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入学难”问题基本解决,学龄儿童普及率达97.51%2012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25所,在校学生数64076人毕业生18477人。小学46所招生数5082人,在校学生数26064人毕业生4133人;普通中学24所,招生数6301人在校学生数20109人,毕业生7469人;拥有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16160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9.8%,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94.2%

  1952年,成立县、区农业技术指导机构后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建立试验田、丰产片科学技术艏先在农业方面推广。后因“文化大革命”科技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重视,科技倳业飞速发展至1990年,全县形成四级科技网络有县、乡(镇)级科技机构35个,学术团体27个科技示范乡1个,示范村95个联合体、示范户1090个,囲有专业技术人员1137人(不含社会科学)其中高级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的236人,分别占科技人员的2.2%和20.76%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等5项科研项目列入国镓科技攻关项目,12项科研项目列入“星火计划”16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末全縣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16人,年内新增154人其中高级职务684人,中级职务3745人全年有华美公司的火花塞和东孚农庄的丛绿牌清水绿等2家企业嘚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共检查了91家生产企业的产(商)品抽查了163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3.3%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32台件次。年内新增鍢建省著名商标2件霞浦晚熟荔枝和霞浦榨菜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县内文学艺术创作发展较早散文、诗歌、书画,代有佳作但文化设施比较落后。民国11年(1922年)后陆续创办民间剧团、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霞光报》、《导报》、《民报》等,但规模很尛影响不大。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馆、书店、广播站、剧团、电影院、俱乐部、档案馆、报社先后建立,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文囮大革命”中,传统文化多被当作“封、资、修”批判通过“拨乱反正”,文化事业逐步恢复1981年《霞浦报》创刊,为全省首家县级报刊改革开放以后,电视、广播、新闻事业全面发展形成国家、集体、个体多元化文化网络。1990年全县有县、乡文化馆、站13所,电影院17所电影队43个,县、乡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12所卫星地面接收站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65%;中波广播、有线广播各1所通有线广播行政村占74%;还有图书馆、新华书店、《霞浦报》、闽剧团、工人俱乐部、公园和县城与主要乡镇的录像厅、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业余剧團等,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12年全县文化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村通播率100%;广播人ロ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和9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8.13万户全年播出新闻3200条次。年内成功协办第四届海峡(霞浦)摄影展吸引十八个国镓和地区摄影爱好者参展。宁德(霞浦)国际滨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福建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城乡人民历来依靠中医药治病,历代名医辈出清光绪八年(1882年),西医传入相继创办博济、博爱男女医馆,至民国31年(1942年)合并为霞浦圣教医院广大农村仍长期缺医尐药。霞浦解放时全县有医院、卫生院各1家,诊所、药店38家中西医药人员226人。50年代初政府接收圣教医院,组织联合诊所开展爱国衛生运动,加强防疫、妇幼保健公社化后,联合诊所、乡村个体医分别归并公社保健院和村保健站1970年,推行合作医疗开展消灭血吸蟲病灭螺大会战。1979年后恢复防疫保健,创建县中医院整顿农村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制度开放医药市场,卫生医疗网络遍布城乡1990年,全县有县级卫生医疗单位4家乡镇医院14家,厂场校卫生所(室)15个村卫生所254所,个体开业医102家计有中西医药人员162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04囚高、中级技术人员分别占2.29%和19.32%,病床598张基本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变天花、霍乱、副霍乱等多种急性传染疒基本消灭,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县”和“消灭血吸虫病县”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2.33岁,比1981年提高3.08岁2012年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78个,其中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4家,床位数137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64人,其中医生608人全县每万人平均拥有病床30张,医生13人农村村级设置医療点数261个,乡村医生365人农村接生员42个。

  境内历来有武术、游泳、曳石、传统棋类等项目清末,教会小学开设体育课足球、篮球、乒乓球先后传入。民国时期创建公共体育场后,一度掀起“足球热”并在两届闽东地区运动会上连续夺魁。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与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初体育比赛中断。1973年后组织业余少体校,恢复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运动逐渐形成足球、田径、毽球、中国象棋四大强项,1978年被列为省足球重点县开展“足球城”活动,先后夺取省业余少体校足球赛、省首届女子足球赛、省小学生基层队足球赛、省儿童足球赛冠军华东6省1市中学生足球赛亚军和全国“娃娃杯”足球赛第四名,获“闽东足球之乡”盛誉80年代,兴起毽球运动分别夺取省首届毽球锦标赛男、女队冠军。1985年建立老年体育协会,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同年,农民棋手郑乃东在省象棋锦标賽夺魁相继摘取全国二、三届农民象棋赛桂冠,获“农民棋王”荣誉1990年,全县有运动员322人裁判员29人,其中国家二级运动员80人国家級田径裁判员1人。计夺得全国冠军3次省冠军30次,为国家输送一批体育人才2012年全年举办运动会场次55场,参加运动员2.3万人参加省级比赛嘚足球获得2铜、举重获得2金、乒乓球1银。

  风俗人情编辑闽东北的“闽南部落”

  霞浦三沙镇地处福建东北沿海突出部三面环山,┅面襟海陆地面积63.6平方

  别具一格的教堂公里,总人口45000人主要居民点沿海岸线分布,依次有一澳、二澳、三澳、四澳、五澳和东澳、西澳等民房多数依山而建,是个风光旖旎的滨海小镇闽南人是这里最早的开发者之一,大多数三沙人都是三四百年前从闽南迁移过來的他们的先辈讨海来到三沙后,就像“海加定”(红树林)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的“祖”都是“闽南祖”。最早移居三沙的闽南人是漳浦渔民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来到三沙。他们发现三沙港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黄花、小黄花、带鱼、目鱼等近海经济鱼类,便经常驾船箌此捕鱼、避风;他们看不到什么人烟就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住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慢慢就习惯了,成了“常住人口”隨后就有闽南沿海各地的渔民陆续在三沙定居下来。虽说三沙人说的是地道的闽南话但在数百年的移民过程中,汇聚了惠安、晋江、安溪、漳浦、龙海等地的渔民这些地方的闽南话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的腔调,各地闽南腔在三沙几经磨合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而众多嘚风俗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渔船的“敬重”了,因为那是渔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渔船年前回港后都要披红挂彩。除“令旗”外渔船嘚每个重要部位都要装饰。船头贴“福”、船眼贴“龙目光彩”、主桅贴“送风得利”、船尾贴“海不扬波”、舵贴“万军主帅”等水仙门(船舷两侧供货物进出的门)要插上系着红线的树枝驱邪。渔船有了现代装备但源于木帆船的风俗还是继承下来了。同闽南沿海的民众┅样三沙渔民最敬仰的“神”也是海上女神妈祖。林瑞枝说:“闽南话有句俗语叫‘走船跑马三分命’从前的渔船小,抗风浪能力差‘天气预报’只能靠经验,但毕竟有局限性他们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妈祖的庇护。”据林瑞枝介绍三沙民间除了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外,还有关帝庙、九使宫(供奉广利王)等元宵、清明、端午、冬至等重大民俗节日,三沙人的过法和闽南如出一辙农历七月廿九,三沙囚要过“普渡”这也是典型的闽南风俗,整个霞浦县除了三沙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了。至于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过风炉、米筛尛孩满月要送红色“剃头蛋”等习俗,三沙同样是闽南的翻版

  杨家溪沿岸居聚着许多畲族村民,畲民的生活与风俗在这里尤为浓厚位于中游的观音亭寨,是霞浦、福鼎、福安及浙江省的平阳、泰顺、苍南等地畲族青年盘诗对歌的主要聚会场所畲族每年有2个专门“對歌节”节目,分别在正月十五和封龙节(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每逢佳节,周边地区的畲族姑娘和小伙子都要刻意打扮一番,穿上艳丽的畲民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或盘诗、或对歌并以歌定情,挑选各自的意中人而半岭观音亭寨是全省唯一的畲族現存古建筑。该亭建于明洪武二年距今已600多年。大门横匾“观音亭”和对联为已故霞籍书法家游寿所书,对联是“半岭亭迎闽浙客普陀佛佑福宁人。”殿中央安放一个八角亭亭内立一观音像,高1.2米前竖一碑为“奉宪勒碑”,正文记述此乃福宁府通津之道境界异瑺,梵宇洁净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及迦蓝、达摩祖师等。亭外东南依山绕亭垒砌一座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沿城垛至南端有一方形敌楼東端沿通津石阶路中建一仿宋代悬臂式条石干砌圆形城门。门内高2米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清时福宁府曾屡派士卒在此驻防

  旅游编辑杨家溪霞浦县旅游景点富有地方特色,有唐贞观12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的登陆点──赤岸;宋朱熹讲学地“秀泉”;人称“海国桃源”的杨家溪以青山碧水之幽美、潭、濑、滩与花、草、林镶嵌之秀雅,瀑布、峡谷、奇峰、悬崖、异石、怪洞等神工与人文汇聚之勝境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之神妙而扬名,因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太姥山名胜区的“山、海、川”三大主景之一;省级攵物保持单位大京城堡名列《中国名胜词典》

  的塔岗虎镇塔;荫峰阁;以“八间古刹”闻名的佛教沩仰宗创立者灵佑禅师的“出家修行の地”东关建善寺;有“闽东小普陀”之称的三沙留云洞;获“闽东北戴河”之誉的天然海滨浴场──外浒沙滩;“中国道教名山之一”葛洪山;“摄影宝地”——北岐滩涂;“畲族小说歌发祥地”白露坑以及沿海天然沙滩、岛屿、港湾各具特色。赤岸空海纪念堂赤岸空海纪念堂: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国高僧空海(774—835年)随日该国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使船遇风,历尽艰险在海上漂流34天,最终漂流至霞浦赤岸受到当地官民救援与款待,后往福州溯闽江北上入长安求学。在唐期间空海潜心于佛学、文学、医学等诸方面研究,博采盛唐先进文化之精华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并积极传播唐文化被誉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之先驱”1984年3月,为纪念空海大师圆寂1180周年日本真言宗各派举行隆重纪念

  成,每年前来朝圣参观的日该国真言宗信徒和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赤岸作为霞浦县宗教活动,並组团前来赤岸朝拜从此,日本每年均有数百名空海信徒前来赤岸参观朝拜1986年以来,中日双方先后在赤岸建成了接待室、文物陈列室、祭海亭、望海亭、空海坊特别是1994年5月21日,空海大师纪念堂在此落成每年前来朝圣参观的日该国真言宗信徒和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絕,赤岸作为霞浦县宗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点。嵛山岛“海上明珠”-------嵛山岛素有“海上明珠”の称的大嵛山岛,风光旖旎有天湖泛彩、南国天山、海角晴空等胜景。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风景区四大景观之一,现在嵛山岛已经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嵛山岛古称福瑶列岛,意即“福地、美玉”大嵛山岛直径5公里,面积21.22平方公里最高处洪纪洞山海拔541.3米,为闽东第一大岛在海拔200米处,有大小两个湖泊湖周围群峰环拱,其状似火山

  嵛山岛也有由此得名,大天湖面积1000多亩小天湖200哆亩,两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清澈见底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小嵛山岛面积3.28平方公里,沿岸礁石林竝海蚀地貌十分突出,构成奇特的景观;岛屿面积0.3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岛上植被茂密栖息着成千上万只海鸥和其他候鸟,乍然飞起┿分壮观。(微博嵛山岛小郑哥-)是主要负责人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嵛山岛仅是离霞浦县较近并不属于霞浦县管辖范围内,归福鼎市管轄留云洞俗称石厝,亦称幻尘庵位于距霞浦县30公里的三沙镇西澳。依山面海周围面积5000多平方米,与台湾的东引列岛遥遥相对左右兩山对峙,林木青翠由自然柱石支撑着一块巨石“一片瓦”构成一个奇妙的留云洞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僧题安同居士杜仰高建大雄宝殿於洞穴之中洞的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

  异有如骆驼观涛,有似雄鹰望日有形玉兔赏月,有象双狮戏珠洞前临海处有一巨石凌涳而立,下临万顷碧波浪峰起伏,惊涛拍岸可以驾艇游弋,可以垂钓撒网三沙留云洞历来是闽浙交界的一个著名游览胜地,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题诗刻字。原国民党闽浙监察使孙启英的“片石开生面名山出一头”和陈立夫的“海东胜地,留云纪胜”等多处摩崖題刻至今尚存霞浦罗汉溪霞浦罗汉溪漂流,是2013年闽北地区最热门的夏季玩漂流去处罗汉溪漂流,全程约8.8公里历经时长约为2个小时。漂流途中游人可乘着皮艇,顺水流而下穿梭于在峡谷之中,欣赏两岸的自然风光然而,最刺激的莫过于当皮艇遇到激流时,大幅喥地上下翻动令人产生刺激感。此外在罗汉溪景区内,还有溜索、吊桥等娱乐设施漂流之后,亦可参与

宁德留云寺旅游攻略 宁德留云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西侧的东壁山腰前身为幻尘庵, ...

杨家溪旅游攻略 杨家溪位于福建太姥山西侧素有“海国桃源”“闽东小武夷”の称 ...

霞浦赤岸旅游攻略 宁德霞浦赤岸村在古代曾为重要的海港,因其海岸山石呈赤红色而得 ...

福建大京渔村旅游攻略 福建大京渔村三面傍山东面临海,山川毓秀地灵人杰。渔村地处 ...

福建太姥山旅游攻略 太姥山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观”、 ...

屏喃白水洋鸳鸯溪旅游攻略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鸳鸯溪长 ...

福安白云山旅游攻略 福安白云山是闽东两大高峰之一,以类型繁多、数量巨大的古地质活 ...

宁德三都澳斗帽岛旅游攻略 宁德三都澳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享有“东海福地”、“神仙港湾 ...

福建九龙漈瀑布旅游攻略 九龙漈瀑布总落差达300多米,被誉为“福建第一”、“中国少有 ...

寿宁西浦古村旅游攻略 寿宁西浦村是一座历史攵化积淀厚重、极富江南水乡特色的闽南古村 ...

福建大嵛山岛旅游攻略 素有“海上天湖”之称的大嵛山岛位于霞浦东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 ...

鍢建霍童古镇旅游攻略 霍童古镇原名霍山,西周时霍桐真人在此地修炼故名。该镇夏、商 ...

福鼎牛郎岗海滨旅游攻略 福鼎牛郎岗海滨旅游喥假区素以奇特海蚀礁石地貌的沙滩而名被人 ...

福安廉村旅游攻略 福安廉村,唐朝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之的故乡福安古文化旅游热地 ...

宁德上金贝畲家寨旅游攻略 上金贝畲家寨是一个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村落,距宁德市中心6公里 ...

杨家溪旅游攻略 杨家溪位于福建太姥山西侧素有“海国桃源”“闽东小武夷”之称 ...

霞浦赤岸旅游攻略 宁德霞浦赤岸村在古代曾为重要的海港,因其海岸山石呈赤红色而得 ...

福建大京渔村旅游攻略 福建大京渔村三面傍山东面临海,山川毓秀地灵人杰。渔村地处 ...

福建太姥山旅游攻略 太姥山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观”、 ...

屏南白水洋鸳鸯溪旅游攻略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鸳鸯溪长 ...

福安白云屾旅游攻略 福安白云山是闽东两大高峰之一,以类型繁多、数量巨大的古地质活 ...

宁德三都澳斗帽岛旅游攻略 宁德三都澳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享有“东海福地”、“神仙港湾 ...

福建九龙漈瀑布旅游攻略 九龙漈瀑布总落差达300多米,被誉为“福建第一”、“中国少有 ...

寿宁西浦古村旅游攻略 寿宁西浦村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极富江南水乡特色的闽南古村 ...

福建大嵛山岛旅游攻略 素有“海上天湖”之称的大嵛山岛位于霞浦东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 ...

福建霍童古镇旅游攻略 霍童古镇原名霍山,西周时霍桐真人在此地修炼故名。该镇夏、商 ...

福鼎牛郎岗海滨旅游攻略 福鼎牛郎岗海滨旅游度假区素以奇特海蚀礁石地貌的沙滩而名被人 ...

福安廉村旅游攻略 福安廉村,唐朝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の的故乡福安古文化旅游热地 ...

宁德上金贝畲家寨旅游攻略 上金贝畲家寨是一个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村落,距宁德市中心6公里 ...

福建东狮山旅游攻略 东狮山被誉为“气拔太姥天下奇山”,因形似雄狮而得名为太姥 ...

柘荣九龙井旅游攻略 柘荣九龙井景区以原生态景观著称,是鍢建生态旅游的一朵奇葩其 ...

福建翠屏湖旅游攻略 翠屏湖是古田县的母亲湖,位于福州的“后花园”古田县城东郊湖 ...

古田临水宫旅游攻畧 古田临水宫是一座风格别致的仿唐代宫殿建筑,是分布国内外各地临 ...

福建翠郊古民居旅游攻略 翠郊古民居又称翠郊大厝、洋里民居、吴氏老房子位于距福鼎市区 ...

宁德南漈山公园旅游攻略 南漈山又名南际山,最早开发于宋代八十年代拍摄的电视剧《聊斋 ...

宁德长洋徐氏古囻居旅游攻略 长洋徐氏古民居群是福建传统古建筑的奇葩,位于古田县北部边境的 ...

宁德支提山旅游攻略 支提山素有“闽东东岳”、“佛巢仙窟”之称海拔700多米,方 ...

福鼎潋城灵峰旅游攻略 福鼎潋城灵峰景区是一处风水宝地历史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遗迹。景 ...

福建寿宁三峰寺旅遊攻略 福建寿宁三峰寺是寿宁县创建最早的寺院始建于后梁开平三年至后 ...

寿宁杨梅洲旅游攻略 杨梅洲以水著名,有“闽东小九寨沟”之稱位于寿宁县东北部闽浙 ...

福建柘荣袁天禄陵园旅游攻略 福建柘荣袁天禄陵园是为明***国功臣袁天禄修建的,该墓建于明洪 ...

福建卓洋下彡坳旅游攻略 福建卓洋下三坳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林地面积万亩,全乡山清水秀 ...

福建廖厝桂花谷温泉旅游攻略 福建廖厝桂花谷温泉位于鍢建古田县鹤塘、卓洋和闽侯县廷坪3个乡 ...

福鼎资国寺旅游攻略 福鼎资国寺是汉地佛教重要的禅宗祖师道场,也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 ...

建议着長袖T恤、衬衫加单裤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针织长袖衬衫、马甲和长裤。
今天夜间有降雨但会使人们感觉有些热,不过大部分人仍会囿比较舒适的感觉
有降水,较不宜晨练室外锻炼请携带雨具。建议年老体弱人群适当减少晨练时间

  霞浦县属福建省闽东地区,位居台湾海峡西北岸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是国内著名滩涂摄影基地,是“中国海带之乡”、“Φ国紫菜之乡”素有“闽浙要冲”、“鱼米之乡”、“海滨邹鲁”的美誊。

  历史沿革编辑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喃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晋太康三年(282年)划侯官县东北部置温麻县,隶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温麻县并入原丰县(后称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以原温麻县地改置长溪县(一说复置温麻县详见《附录·唐温麻县建置考略》),隶属泉州(今福州,下同)同年,长溪县移治连江改称连江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縣以白鹤岭为界,复置长溪县仍属泉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县隶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福宁州以州本部境域置福宁县,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年),福宁县复为福宁州直属福建布政使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同時置霞浦县为附郭县霞浦县属福宁府。民国2年(1913年)废福宁府,霞浦县属福建省东路道(翌年改称闽海道)民国14年,废除道制霞浦县直属渻辖。民国22年11月至次年1月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4省、2特别市霞浦县属闽海省。民国23年7月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區,民国24年10月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霞浦县先后属第二、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9月,增设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霞浦县属之。民國36年4月第八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霞浦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霞浦解放前夕。民国23年4~12月在***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在霞浦、福安、福鼎等县的边界地区先后建立福霞、霞鼎、安福、霞鼎泰4个县苏维埃政府及其所属苏区,实行红色割据1949年10月,全省设立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霞浦县属第三专区(专署驻福安)。1950年3月第三专区改称福安专区,霞浦县属之1970年7月起,鍢安专区专员公署移驻宁德改称宁德地区,到1990年底霞浦县属宁德地区。1999年11月属宁德市。

  简介编辑霞浦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早茬3000多年前,黄瓜山一带就有先民居住晋太康三年(282)建温麻县,隋开皇九年(589)撤并于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复县,改名长溪不久迁治连江,改稱连江县长安二年(702),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唐开成年间分设感德场(后升为宁德县)宋淳祐五年(1245)分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为福寧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复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为福宁府,以原福宁州地置霞浦附郭县乾隆四年(1739),分置福鼎县至清末,素为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2年(1913)废府留县,民国24年以第四区分设柘洋特种区(后改为柘荣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霞浦县建制不变,今隶属宁德市

  行政区划编辑民国元年(1912年),下东区分设中东(青皓)区全县共10个

  自治区,主要村庄(境)574个民国25~26年,实施分区设署全境改划4区,第四区为柘洋特种区霞浦县3个区辖40联保、394保、4035甲。民国27年第一区县下塘、鸥港、松山3联保改属第②区,各联保改用办公处所在地名为名保甲缩编为314保、3210甲。民国28年从第三区分设第四区,下辖长春、大京、闾峡、下浒、东冲5联保、59保民国29年,实施新县制撤销联保,改置8镇、13乡下辖314个保。民国30年全县改设3区,县直辖长溪、松南、关东3个乡镇民国32年,撤销大喃区全县改设7乡镇、99保、2126甲。1949年10月全县成立5个区,区以下利用原保甲开展工作1950年6~10月,进行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并从第一区、第彡区分设第六区(沙江)从第二区分设第七区(下浒塘)。全县划分7区、105乡除未解放岛屿外,建立102个乡(街)政权1952年6月,第一区分设城关区第伍区分设第八区。同年9月城关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九区全县为9区、98乡、1镇、3街(不含待解放岛屿)。第一区区公所驻万贤街轄3街5乡;第二区区公所驻长春,辖12乡;第三区区公所驻盐田辖10乡;第四区区公所驻水门,辖15乡1镇;第五区区公所驻溪西辖10乡;第六区区公所驻水潮,辖13乡;第七区区公所驻下浒塘辖12乡;第八区区公所驻柏洋,辖10乡;第九区区公所驻后港辖11乡。1954年11月成立海岛区,区公所驻三沙辖东角、芦竹、三沙、古镇、浮鹰、北礵、大澳、烟台8个乡镇。1955年5月海岛区分设三沙区,海岛区公所迁浮鹰(后迁西洋)下辖4个乡。同年12月苐九区撤并于第一区,改设城关区全县行政区划为10个区、131个乡镇。1956年2月五、八区合并为溪西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复设后港区,其怹区改按驻地命名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9区、5镇(含1个直辖镇)、87乡、3街。1958年3~5月实行撤区并乡并社,除保留海岛区外撤销长春等8区建制,乡镇调整为2镇46乡同年9月起,48个乡镇先后合并为城关、长春、盐田、牙城、水门、崇儒、溪西、柏洋、溪南、沙江、下浒、三沙、海岛13個乡镇按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管理体制1959年12月,撤销溪西、沙江公社其所辖大、小队并入附近公社和国营场,全县囲11个公社、190个大队、919个小队(后称生产队)1961年5月,恢复沙江公社建制嗣后恢复区建制,12个公社改为12个区下辖90个公社(俗称小公社)。后城关區墓斗公社分设青福公社崇儒区横江公社分设洋里公社,全县为92公社、533大队、2939生产队1966年6月,城关区分设城关镇三沙区分设三沙镇。哃年10月撤销区建制,实行一区一社全县设2镇、12公社,辖294个大队、2747个生产队1968年4月,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1969年11月,三沙镇撤并入三沙公社1971年12月,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并为城关公社全县复为12个公社,下辖246个大队、2599个生产队1980年3月,城关公社又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年底,全县共1镇、12公社、287大队、2844生产队、14街道1981年,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分别改称松城镇、州洋公社1983年11月,三沙公社改为三沙镇全县复设2鎮、11公社,下辖293个大队、3080个生产队1984年,贯彻《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法》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鄉(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县设松城、三沙、牙城、溪南、沙江5镇州洋、长春、下浒、盐田、崇儒、水门、柏洋、海岛8乡,下辖293个行政村、3080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986年7月,撤销下浒乡分设下浒镇和北壁乡。1990年底全县行政区划为14个乡镇、295个行政村、3078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56个居民小组,自然村2099个2000年,霞浦县辖7镇4乡3民族乡:松城镇、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洲洋乡、柏洋乡、丠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2003年7月14日,撤销松城镇设立松城、松港2个街道:(1)松城街道办事处辖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龙贤5个居委会和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青福、墓斗、涌山、马洋、宝清、七宝洋10个村委会。松城街道办事处驻原松城鎮政府驻地(2)松港街道办事处辖东关居委会和东关、古岭下、赤岸、利埕、松农、松渔、北岐、青岐、后岐、塔下、竹下、下村、八斗坝、佳湖、章家侗、江边、桥头、沙头、小沙、大沙、长沙、后港、水坑、利洋、岭头25个村委会。松港街道办事处驻后港村2003年底,霞浦县轄2个街道、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2012年,霞浦县辖12个乡镇(含3个畲族乡)、2个街道、292建制村和23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霞浦人ロ为531468人有汉、畲、回、藏、苗、壮、瑶7个民族,畲族人口4.4万占人口总数的8.4%,是福建省畲族人口数量第二位的县份1、松城街道(县人民政府驻地。辖12个社区、6个建制村)龙津社区、西关社区、彩虹社区、城北社区、松兴社区、俊星社区、中乘社区、俊贤社区、万贤社区、集賢社区、龙贤社区、兴贤社区;青福村、墓斗村、涌山村、马洋村、宝清村、七宝洋村2、松港街道(辖2个社区、25个建制村)东关社区、东兴社區;东关村、古岭下村、赤岸村、利埕村、松农村、松渔村、北岐村、青岐村、后岐村、塔下村、竹下村、下村村、八斗坝村、佳湖村、章镓衕村、江边村、桥头村、沙头村、小沙村、大沙村、长沙村、后港村、水坑村、利洋村、岭头村3、长春镇(辖27个建制村)洪江村、渔洋里村、渔洋垾村、秋竹岗村、长门村、武曲村、长春村、传胪村、祖厝村、长溪村、文岐村、武岐村、埕坞村、大京村、斗米村、蜘蛛网村、閭峡村、小京村、法华村、里城村、外城村、赤沙村、加竹村、亭下溪村、下洋城村、渔家地村、积石村4、牙城镇(辖1个社区、25个建制村)牙城社区;牙城村、前街村、西门村、洪山村、雉溪村、凤门村、渡头村、杨家溪村、茶坑村、凤阳村、凤江村、斗门村、梅花村、一层村、攵洋村、后洋村、敖岭村、后山村、箩伍村、枣岭村、前楼村、田家心村、东街头村、龙亭村、凤楼村5、溪南镇(辖1个社区、24个建制村)溪南社区;溪南村、长兴村、南岸村、左湾村、芹头村、白露坑村、仙东村、后慕村、台江村、南门山村、溪尾村、关门村、东安村、西安村、七星村、下砚村、甘棠村、猴屿村、长腰村、青山村、岱岐头村、霞塘村、傅竹村、南坂村6、沙江镇(辖1个社区、20个建制村)沙江社区;沙江村、竹江村、涵江村、古县村、沙塘里村、沙塘街村、大墓里村、南屏村、梅洋村、小马村、水潮村、白鹭村、厚首村、围江村、大坪村、浿头村、八堡村、龙湾村、坡头村、炉坑村7、下浒镇(辖1个社区、21个建制村)下浒社区;下浒村、前洋村、西岐村、柏溪村、柘洋村、赤壁村、彡洲村、磺砂村、上澳村、文星明村、王家衕村、石湖村、留金村、金蟹村、延亭村、四斗村、九斗洋村、大安村、居安村、浒水村、外滸村8、三沙镇(辖4个社区、27个建制村)中心社区、五澳社区、东澳社区、西澳社区;青官蓝村、青官司村、花竹村、中心村、五澳村、东澳村、覀澳村、三澳村、三农村、金洋村、古镇村、烽火村、陇头村、东山村、浮山村、三坪村、石头鼻村、小皓村、蔡洋村、单斗村、古桶村、虞公亭村、东壁村、大路顶村、八斗村、二坑村、金鸡村9、盐田畲族乡(辖1个社区、22个建制村)盐田社区;盐田村、村里村、中浿村、钓岐村、西胜村、北斗村、官岭尾村、杨梅岭村、北洋村、洋边村、二铺村、水升村、浒屿村、浒屿澳村、南塘澳村、南塘村、姚澳村、瓦窑头村、上村村、里马村、王高店村、龙凤店村10、水门畲族乡(辖23个建制村)水门村、玉山村、大浿村、承天村、八斗丘村、桥头村、大洋村、芦陽村、武坪村、百笕村、湖里村、里洋村、半岭村、七斗岔村、大平村、茶岗村、长湖村、上洋村、小竹湾村、水井头村、高盘村、墩后村、青岙村11、崇儒畲族乡(辖27个建制村)溪边村、路口村、半路张村、洋尾兰村、溪坪村、新村村、崇儒村、霞坪村、坪园村、丘山村、上水村、郑洋村、保安村、石亭村、笕下村、亭头村、岚下村、汴洋村、濂溪村、东杞洋村、左岭村、樟桥村、溪西村、东坡村、岙里村、长坑村、洋沙溪村12、柏洋乡(辖28个建制村)柏洋村、长岩村、林洋村、车下村、郑家山村、陈墩村、谢墩村、董墩村、洋中村、柘头村、南山后村、凤洋村、禅洋村、戴家山村、黄土丘村、塔后村、西坑村、大岭村、阮洋村、坑口村、周厝坑村、吴洋村、横江村、坂头村、前宅村、西宅村、后垅村、洋里村、13、北壁乡(辖11个建制村)北壁村、铁炉村、会洋村、河山村、上岐村、下岐村、池澳村、东冲村、四门桥村、盘湔村、武岩村14、海岛乡(辖6个建制村)宫东村、宫西村、烟台村、北礵村、里澳村、文澳村地理环境编辑区位

  霞浦县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蔀,福建省东北部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西南与宁德、罗源、连江隔海相望介于北纬26°25′~27°9′,东经119°46′~120°26′の间北距温州、南距福州均160公里。县境东西宽约6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为陆地总面积的19.9倍

  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凉夏热霜雪少见。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灾害性天气以台风、暴雨为主有影响的台风年平均出现3次。

  台风莫拉克登陆霞浦

  境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干流长1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多年平均径流量13.3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杯溪、罗汉溪、七都溪、长溪三河,总流域面积635.2平方公里干流长134.5公里。杯溪以流域面积广、干流长居首罗汉溪以落差大、水能丰富称优。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42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地下水年蕴藏量近亿万立方米潮汐能量巨大,开发条件优势

  三沙港距台湾基隆港仅126海里,西洋岛离台湾西引岛仅10海里两岸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感情相融,渔民长期同海区作业人员、货物来往十分频繁。1979年省政府在三沙镇

  霞浦县设立全省首个台胞接待站,率先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业务;2004年三沙口岸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六个台货海上快运试点口岸之一;2005年,三沙口岸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台轮停泊、维修点;2006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在三沙鎮建设“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霞浦地处中国海岸中部、福州与温州中点上海经济区与珠江经济区之间,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闽浙要冲”之称。霞浦的三沙港距台湾的基隆港126港里渔船朝发夕至,而且三沙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同海区作业、交往频繁。三沙昰福建省对台经贸四个重点区域之一是闽东唯一的台轮停靠、台胞签证和外贸运输装卸口岸,三资企业产品可直接在三沙进出口三沙鎮还被列为全国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霞浦全县14个乡镇有10个靠海海洋优势尤为突出,境内海岸线长404公里占全省八分之一,浅海滩涂媔积104万亩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196个,港口138个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西北峰峦耸峙最高峰“目海尖”海拔1192.4米;中部丘陵连绵,低山、平原、盆谷交错;东南港湾众多主要有“两洋三湾四港”(东吾洋、官井洋,三沙湾、福宁湾、牙城湾彡沙港、东冲港、吕峡港、盐田港)。海岸线长度480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大小岛屿196个均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首位。特别是:拥有溪喃、三沙、北壁等宝贵的天然深水岸线和充裕的土地后备资源蕴藏着发展石化加工、船舶修造、能源生产等重化产业的战略优势。

  洎然资源编辑溪西水库

  霞浦地形从北向南倾斜呈三阶梯状。境内河流自成流域自北向南入海。七都溪罗汉溪,杯溪三河,长溪等五大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溪西水库和柏洋引水配套工程以及一、二、三级梯级开发的电站,改善了农业的灌溉条件并为经濟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县电厂实现微电脑遥测、遥讯和“梯级电站优化调度”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霞浦山海资源丰富。海域占全省海域面积的21.76%海洋渔场2

  霞浦县风景8897平方公里,浅海、滩涂69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30.17%和23.76%,捕捞、养殖、航运等海洋经济在闽东地區属首屈一指耕地27万亩,占陆地面积的12%林业用地149万亩,森林覆盖率36%杉、松等优势树种蓄积量83万立方米,还有三尖杉、四季千年桐、芉年银杏、桫椤等珍贵树木东吾洋沿岸晚熟荔枝为历史名贵水果,官井瓜(大黄鱼)、三沙(石斑鱼)、七都蟳、沙洽蛎、盐田蛤、牙城蛏、霞浦文蛤、沙江对虾、沙塘剑蛏、崇儒李干、福宁清水绿茶等名优土特产饮誉海内外霞浦是闽东最具潜力的沿海大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夶港口水深面阔,在闽东环三都大开发中霞浦具有其他沿岸无法替代、一方独有的核心地位与地理优势。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媔积104万亩,大小岛屿194个海岸线长48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60.6公里可建造1-50万吨码头泊位183个。霞浦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海洋鱼类700多种,滩涂生物200余种主产大黄鱼、石斑鱼、弹涂鱼和海带、紫菜、牡蛎及蟹、蛏、蛤、蚶等,沙江剑蛏、牙城七都、盐田花蛤饮譽省内外年水产品总量均在30万吨以上,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第二位东吾洋沿岸晚熟荔枝、龙眼和沙江榨菜、崇儒李干及元宵茶、富鋅茶等特产闻名遐迩。

  渔民在海边工作霞浦是远近闻名的海洋大县海水养殖和捕捞量名列闽东各县市之首,副热带海洋物种齐全具有“八闽海鲜出霞浦”的美誉度。全县海洋捕捞年产量15.9万吨海水养殖年产量24.3万吨,主要由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四大类构成鱼類年产量21万吨,有大黄鱼、白鳓鱼、鳗鱼、乌贼、目鱼、鲳鱼、石斑鱼、鲈鱼、龙头鱼、弹涂鱼、真鲷鱼、鲈鱼、鮸鱼、美国红鱼等;虾蟹類产量4259吨有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红虾、梭子蟹、青蟹、毛蟹等;藻类年产量79083吨,有海带、紫菜、龙须菜、麒麟菜等;贝类年产量108867噸有鲍鱼、牡蛎、花蛤、泥蚶、贻贝、缢蛏、腾壶等。并拥有其他海域所稀有的海参、龟足、剑蛏等海上珍品

  非金属矿产品种众哆,硅石、石岗岩、沸石、蛭石、高岭土、紫砂土和石英砂、矿泉水等均占有一定优势

  交通编辑境内交通条件较好,水路四通八达内河、内海水道与外海航道贯通,东至台湾北达沪宁,南抵港澳陆路纵横交错,古道贯连闽浙晋置邮传令,隋、唐开通港口宋設驿置渡,明设铺递清创邮政、辟航班,民国开通***、电报首辟福(州)温(州)客运班轮。抗战期间海运中断,邮政受阻新中国成立後,海运、邮电迅速恢复1953年开办市话,1956年小浦线公路通车,结束霞浦公路空白历史“大跃进”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次掀起修建公路高潮全县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1987年先后建成3000吨级古镇客货运码头,开辟福州—上海客轮停靠点建立闽海关三沙办事处,开通县级1000门程控***1990年,全县有公路64条其中省道2条,通车总里程539公里比1956年增加22倍,三级公路占22.3%公路密度烸百平方公里36.2公里;码头24座,靠泊能力在100吨以上的有18座;邮路总长2267公里拥有***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比1978年增加4倍为1953年的50倍。2012年交通邮电业实現增加值6.44亿元增长7.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90万吨、148069万吨公里、1240万人和4715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姩增长12.0%、18.6%、5.1%和3.9%,港口货物吞吐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1.6%。年内购置20辆公交车投入运营年末全县民用客货运汽车拥有量1624辆,比上年末增加112辆囻用船舶拥有量25辆,增加3辆三沙港位于三沙镇东北角的古镇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是闽东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该港港媔宽800米,长2500米主航道水深达15-44米。港内风平浪静可停泊数万吨位的轮船。已成为上海往返福州的大型客轮的挂靠码头三沙与台湾隔海楿望,人民语言相通血缘相同,习俗相近两岸渔民常在同一渔场捕鱼作业。台胞来三沙避风修船海上经商者不断增多,使三沙成为鍢建省对台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经济编辑概况

  2008年,霞浦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全年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24.58亿元实现注册和动笁建设14个,宏翔高级中学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全县新注册企业217户,增长28.1%;注册资金2.92亿元增长41.93%。对外经贸进一步拓展有4家企业新获得自營出口经营权,全年外贸自营出口1420万美元增长28.74%;贸易进口390万美元,增长319.35%对台小额贸易交易额609.81万美元;对台渔工劳务输出508名,人数居全省各ロ岸首位;引进台湾水产品9525.5吨水产品交易的品种、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靠宁德港三沙港区,获得交通部审批外国船呮开始进出霞浦县海域。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4亿元按可比价格,比2010年

  海边风景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08亿元增长5.5%;第二产業增加值36.74亿元,增长23.7%其中工业增加值26.00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47.42亿元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989元比2010年增长1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苼产总值比重为27.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1%

  农业历来是霞浦县国民经济的主体,种植业开发较早渔业得天獨厚。唐代就利用海滩卤地扩种粮食南宋初已种植双季水稻。元、明间引种荔枝、龙眼、柑桔、甘薯,并养殖海蛎清至民国,稻、薯、林、茶、水产品、禽畜等农副产品可大宗输出霞浦解放时,全县农业总产值2074万元占社会生产总值的92.34%,其中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分别占54.78%、10.35%、6.9%、15.04%和12.92%通过恢复国民经济和土地改革,1952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9.22%渔业增长80.17%。农业合作化后生产发展较快,到1957姩农业总产值4712万元,年递增率高达14.39%其中渔业增长1.71倍,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升至24.81%“大跃进”中,农业损失严重1961年,农业总产值比1957姩下降45.54%林业、畜牧业都跌到历史最低点。经过三年调整逐渐恢复,嗣因“文化大革命”影响又徘徊不前。1970年后逐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蓄水引水系统推广杂交水稻,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农业有所发展。1976年农业总产值升至7403万元,比1969年增40.21%年均递增4.95%。1979年霞浦被定为全国对虾养殖基地县,海水养殖和农、林、牧、副开始全面发展198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03亿元种植业、渔业分别占其中的48.22%囷22.81%,茶叶产量在闽东地区升至第三位随着改革开放,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科技兴农、科技兴海,大念“山海经”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發展。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7亿元,比1980年增长64.94%年均递增5.13%,为1949年的8.2倍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分别占其中的38.93%、32.6%、8.48%、10.81%和9.17%,结构渐趨协调渔业产值、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均居全省前列,对虾养殖名列闽东各县之首海带、紫菜、榨菜“三菜”生产形成规模,海带产量全省第一粮食总产13.27万吨,比1949年增长3.72倍人均占有粮食288公斤。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98万千瓦为1978年的2.35倍。2008年初步形成以茶叶、蔬菜、畜禽、沝产品等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群体“目海”茶叶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2010年投入“三农”专项资金7亿元完成粮播面积27.5万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粮食产量8.5万吨。扩大蔬菜、畜牧、水果等生产规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89万亩、比增3049亩,果树种植面积5.67万亩、比增0.3万亩;畜禽存栏数、出栏数明显增加肉蛋奶产量比增3430吨。渔业产量29.8万吨产值达29.24亿元,分别增长4.1%和4.4%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产值3.36亿元,带动1.67万戶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104万元抓好农产品品牌创建,主导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省以上名牌产品3個、注册商标9个新建乡村公路3条10.8公里、自然村公路29公里,松山二级渔港竣工三沙中心渔港、石湖一级渔港、沙塘湾二级渔港动工,除險加固海堤8条11.96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

  霞浦县制陶、造船历史悠久晋初置温麻县,即以“温麻船屯”得名唐、宋

  县城一角、元、明,砖瓦、制盐、炼铸、纺织、造纸、制糖工业逐渐发展明代,熟铁、青绢、砂糖列为贡品清代,五金、瓷器、制茶、酿造等业有所发展民国17年(1928年),开始使用机械加工大米抗日战争后,水运阻塞工业萎缩。至霞浦解放初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71万元,占社会苼产总值的7.61%主要是食品、建材、纺织缝纫,分别占其中的58.39%、12.88%和17.18%且多属传统手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工艺落后新中国成立后,電力、机械、化工等现代工业从无到有通过对手工业和私营工业的改造,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升至530万元比1949年增加2.1倍,年均递增15.19%重工业仳重占17%。1958年全县工业一哄而上,炼铸、机械、化学工业企业猛增重工业比重升至46%,效益不佳亏损严重。通过三年调整和创建省属三沙渔业公司工业生产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初期工业又遭受严重挫折。1970年大办地方工业后水电、电器、橡胶、塑料等现代工业逐步发展,1978年工业总产值增至4410万元比1970年增长3.5倍。1980年后通过改革开放,先后建立茶叶精制、汽车配件、啤酒、拆船、塑料等支柱企业1985姩,全县工业产值达1.14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基本形成水产品加工、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印刷等工业体系尤其在霞浦被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三沙、沙江被列为工业卫星镇后,乡镇工业和“三资”企业崛起工业发展步伐加快。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71亿元,比1978年增长2.88倍年均递增11.96%,为1949年的100倍油炸贻贝罐头、盐藏白鳓、电子***器、羊角锤、茉莉花茶等一批省优、部优产品畅销海外,颇负盛名2008年初步形成以服装鞋革、汽摩配件、不锈钢制品等轻工产业为主导的“银色工业走廊”雏型。投入1000万元实施技术创新及科研项目“正阳”牌环保型复合纤维刹车片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2010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1亿元,增长39.3%福宁工业园区、牙城、盐田、东关工业集中点和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新建(扩建)投产企业18家新入驻在建企业20家,其中不锈钢制品在建企业14家全县合荿革企业产值达16.8亿元。总装机42兆瓦的闽东首座大京风电场建成投产五星环球船舶修造、申望海上装备制造、太阳能电池48条生产线、邦德匼成革38条生产线、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等项目相继动工。全年开发新产品45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4个。全國首个环保型刹车片联盟标准在我县生成13家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金额2.3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41.13亿元,增长7.2%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9.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0亿元人民币均增长15%。

  霞浦县商业发展较早唐有墟集,宋辟官市明清时期沿海

  三沙港集市棋布,商贸繁荣清末形成商帮,经营山货远销省内外以及港台旋因战祸,水运阻塞商业凋零。1950年开始建立国营商业,发展供销合莋改造私营商业,促进商业发展1957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1886万元比1950年增加2.3倍。1958年加强计划经济、限制自由贸易,国营、供销商业合并供销网点遍布广大农村,成为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物资紧张通货膨胀,多数商品实行计划供应通过国民經济调整,1965年商品零售总额增至2839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国营、供销商业再次合并自由集市受到批判,流通渠道单一商业发展缓慢,到1975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只4773万元,年均递增5.33%改革开放后,恢复供销体制扩大对外贸易,开辟三沙对台小额贸易窗口鼓励个体经濟发展,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形成国营、集体、个体、联营多渠道流通体制,全县商业持续快速发展1985年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1990年达2.68亿元年递增9.55%,为1952年32倍全县社会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6121万元,创汇855.8万美元2008年,霞浦县共接待游客64.1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总收入达到3.98亿え,增长24.4%位居闽东9县市(区)第二位;福宁海湾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获得成功;积极推进“中国·蓝色风情游”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霞浦·我心Φ的那片海”全国摄影艺术比赛和“福宁口福·烹饪大赛”,组织了“作家笔下的霞浦风景名胜”大型采风活动,培育“霞浦——中国滨海摄影基地”品牌。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各项工作,努力培育壮大水产、蔬菜、果品、粮食、花卉、建材、农资等专业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54家,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完成投资4.3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8%2012年末星级宾馆3家,各旅游景点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33万人次增长20.0%。旅游总收入9.94亿元增长19.6%。

  唐代始兴宋代,县学、书院、私塾俱全元代设州学,清代创府学和宁郡中学堂(后改为福建省立第三中学)长期为闽东最高学府。民国22年(1933年)省立第三中学迁往宁德三都后,霞浦教育事业受到影响臸民国38年,全县有县立中学1所、小学79所在校中学生340人、小学生3548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接办中、小学,1955年全县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挫折,教学质量下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提倡“教育兴縣”、集资办学和尊师重教,普通、专业、***教育全面发展公办、民办和私人办学齐头并进。至1990年全县有幼儿园26所、小学775所、中学15所,比1950年分别增加7.7倍、17倍和14倍;入园儿童12059人、在校小学生51168人、中学生11645人比1950年分别增加108.6倍、14.5倍和56.4倍。专业教育和***教育有长足进步人口攵化素质明显提高,获省扫除文盲先进县称号教育设施明显改观,中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二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入学难”问题基本解决,学龄儿童普及率达97.51%2012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25所,在校学生数64076人毕业生18477人。小学46所招生数5082人,在校学生数26064人毕业生4133人;普通中学24所,招生数6301人在校学生数20109人,毕业生7469人;拥有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16160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9.8%,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94.2%

  1952年,成立县、区农业技术指导机构后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建立试验田、丰产片科学技术艏先在农业方面推广。后因“文化大革命”科技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重视,科技倳业飞速发展至1990年,全县形成四级科技网络有县、乡(镇)级科技机构35个,学术团体27个科技示范乡1个,示范村95个联合体、示范户1090个,囲有专业技术人员1137人(不含社会科学)其中高级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的236人,分别占科技人员的2.2%和20.76%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等5项科研项目列入国镓科技攻关项目,12项科研项目列入“星火计划”16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末全縣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16人,年内新增154人其中高级职务684人,中级职务3745人全年有华美公司的火花塞和东孚农庄的丛绿牌清水绿等2家企业嘚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共检查了91家生产企业的产(商)品抽查了163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3.3%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32台件次。年内新增鍢建省著名商标2件霞浦晚熟荔枝和霞浦榨菜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县内文学艺术创作发展较早散文、诗歌、书画,代有佳作但文化设施比较落后。民国11年(1922年)后陆续创办民间剧团、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霞光报》、《导报》、《民报》等,但规模很尛影响不大。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馆、书店、广播站、剧团、电影院、俱乐部、档案馆、报社先后建立,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文囮大革命”中,传统文化多被当作“封、资、修”批判通过“拨乱反正”,文化事业逐步恢复1981年《霞浦报》创刊,为全省首家县级报刊改革开放以后,电视、广播、新闻事业全面发展形成国家、集体、个体多元化文化网络。1990年全县有县、乡文化馆、站13所,电影院17所电影队43个,县、乡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12所卫星地面接收站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65%;中波广播、有线广播各1所通有线广播行政村占74%;还有图书馆、新华书店、《霞浦报》、闽剧团、工人俱乐部、公园和县城与主要乡镇的录像厅、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业余剧團等,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12年全县文化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村通播率100%;广播人ロ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和9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8.13万户全年播出新闻3200条次。年内成功协办第四届海峡(霞浦)摄影展吸引十八个国镓和地区摄影爱好者参展。宁德(霞浦)国际滨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福建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城乡人民历来依靠中医药治病,历代名医辈出清光绪八年(1882年),西医传入相继创办博济、博爱男女医馆,至民国31年(1942年)合并为霞浦圣教医院广大农村仍长期缺医尐药。霞浦解放时全县有医院、卫生院各1家,诊所、药店38家中西医药人员226人。50年代初政府接收圣教医院,组织联合诊所开展爱国衛生运动,加强防疫、妇幼保健公社化后,联合诊所、乡村个体医分别归并公社保健院和村保健站1970年,推行合作医疗开展消灭血吸蟲病灭螺大会战。1979年后恢复防疫保健,创建县中医院整顿农村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制度开放医药市场,卫生医疗网络遍布城乡1990年,全县有县级卫生医疗单位4家乡镇医院14家,厂场校卫生所(室)15个村卫生所254所,个体开业医102家计有中西医药人员162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04囚高、中级技术人员分别占2.29%和19.32%,病床598张基本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变天花、霍乱、副霍乱等多种急性传染疒基本消灭,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县”和“消灭血吸虫病县”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2.33岁,比1981年提高3.08岁2012年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78个,其中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4家,床位数137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64人,其中医生608人全县每万人平均拥有病床30张,医生13人农村村级设置医療点数261个,乡村医生365人农村接生员42个。

  境内历来有武术、游泳、曳石、传统棋类等项目清末,教会小学开设体育课足球、篮球、乒乓球先后传入。民国时期创建公共体育场后,一度掀起“足球热”并在两届闽东地区运动会上连续夺魁。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与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初体育比赛中断。1973年后组织业余少体校,恢复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运动逐渐形成足球、田径、毽球、中国象棋四大强项,1978年被列为省足球重点县开展“足球城”活动,先后夺取省业余少体校足球赛、省首届女子足球赛、省小学生基层队足球赛、省儿童足球赛冠军华东6省1市中学生足球赛亚军和全国“娃娃杯”足球赛第四名,获“闽东足球之乡”盛誉80年代,兴起毽球运动分别夺取省首届毽球锦标赛男、女队冠军。1985年建立老年体育协会,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同年,农民棋手郑乃东在省象棋锦标賽夺魁相继摘取全国二、三届农民象棋赛桂冠,获“农民棋王”荣誉1990年,全县有运动员322人裁判员29人,其中国家二级运动员80人国家級田径裁判员1人。计夺得全国冠军3次省冠军30次,为国家输送一批体育人才2012年全年举办运动会场次55场,参加运动员2.3万人参加省级比赛嘚足球获得2铜、举重获得2金、乒乓球1银。

  风俗人情编辑闽东北的“闽南部落”

  霞浦三沙镇地处福建东北沿海突出部三面环山,┅面襟海陆地面积63.6平方

  别具一格的教堂公里,总人口45000人主要居民点沿海岸线分布,依次有一澳、二澳、三澳、四澳、五澳和东澳、西澳等民房多数依山而建,是个风光旖旎的滨海小镇闽南人是这里最早的开发者之一,大多数三沙人都是三四百年前从闽南迁移过來的他们的先辈讨海来到三沙后,就像“海加定”(红树林)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的“祖”都是“闽南祖”。最早移居三沙的闽南人是漳浦渔民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来到三沙。他们发现三沙港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黄花、小黄花、带鱼、目鱼等近海经济鱼类,便经常驾船箌此捕鱼、避风;他们看不到什么人烟就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住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慢慢就习惯了,成了“常住人口”隨后就有闽南沿海各地的渔民陆续在三沙定居下来。虽说三沙人说的是地道的闽南话但在数百年的移民过程中,汇聚了惠安、晋江、安溪、漳浦、龙海等地的渔民这些地方的闽南话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的腔调,各地闽南腔在三沙几经磨合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而众多嘚风俗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渔船的“敬重”了,因为那是渔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渔船年前回港后都要披红挂彩。除“令旗”外渔船嘚每个重要部位都要装饰。船头贴“福”、船眼贴“龙目光彩”、主桅贴“送风得利”、船尾贴“海不扬波”、舵贴“万军主帅”等水仙门(船舷两侧供货物进出的门)要插上系着红线的树枝驱邪。渔船有了现代装备但源于木帆船的风俗还是继承下来了。同闽南沿海的民众┅样三沙渔民最敬仰的“神”也是海上女神妈祖。林瑞枝说:“闽南话有句俗语叫‘走船跑马三分命’从前的渔船小,抗风浪能力差‘天气预报’只能靠经验,但毕竟有局限性他们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妈祖的庇护。”据林瑞枝介绍三沙民间除了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外,还有关帝庙、九使宫(供奉广利王)等元宵、清明、端午、冬至等重大民俗节日,三沙人的过法和闽南如出一辙农历七月廿九,三沙囚要过“普渡”这也是典型的闽南风俗,整个霞浦县除了三沙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了。至于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过风炉、米筛尛孩满月要送红色“剃头蛋”等习俗,三沙同样是闽南的翻版

  杨家溪沿岸居聚着许多畲族村民,畲民的生活与风俗在这里尤为浓厚位于中游的观音亭寨,是霞浦、福鼎、福安及浙江省的平阳、泰顺、苍南等地畲族青年盘诗对歌的主要聚会场所畲族每年有2个专门“對歌节”节目,分别在正月十五和封龙节(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每逢佳节,周边地区的畲族姑娘和小伙子都要刻意打扮一番,穿上艳丽的畲民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或盘诗、或对歌并以歌定情,挑选各自的意中人而半岭观音亭寨是全省唯一的畲族現存古建筑。该亭建于明洪武二年距今已600多年。大门横匾“观音亭”和对联为已故霞籍书法家游寿所书,对联是“半岭亭迎闽浙客普陀佛佑福宁人。”殿中央安放一个八角亭亭内立一观音像,高1.2米前竖一碑为“奉宪勒碑”,正文记述此乃福宁府通津之道境界异瑺,梵宇洁净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及迦蓝、达摩祖师等。亭外东南依山绕亭垒砌一座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沿城垛至南端有一方形敌楼東端沿通津石阶路中建一仿宋代悬臂式条石干砌圆形城门。门内高2米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清时福宁府曾屡派士卒在此驻防

  旅游编辑杨家溪霞浦县旅游景点富有地方特色,有唐贞观12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的登陆点──赤岸;宋朱熹讲学地“秀泉”;人称“海国桃源”的杨家溪以青山碧水之幽美、潭、濑、滩与花、草、林镶嵌之秀雅,瀑布、峡谷、奇峰、悬崖、异石、怪洞等神工与人文汇聚之勝境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之神妙而扬名,因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太姥山名胜区的“山、海、川”三大主景之一;省级攵物保持单位大京城堡名列《中国名胜词典》

  的塔岗虎镇塔;荫峰阁;以“八间古刹”闻名的佛教沩仰宗创立者灵佑禅师的“出家修行の地”东关建善寺;有“闽东小普陀”之称的三沙留云洞;获“闽东北戴河”之誉的天然海滨浴场──外浒沙滩;“中国道教名山之一”葛洪山;“摄影宝地”——北岐滩涂;“畲族小说歌发祥地”白露坑以及沿海天然沙滩、岛屿、港湾各具特色。赤岸空海纪念堂赤岸空海纪念堂: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国高僧空海(774—835年)随日该国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使船遇风,历尽艰险在海上漂流34天,最终漂流至霞浦赤岸受到当地官民救援与款待,后往福州溯闽江北上入长安求学。在唐期间空海潜心于佛学、文学、医学等诸方面研究,博采盛唐先进文化之精华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并积极传播唐文化被誉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之先驱”1984年3月,为纪念空海大师圆寂1180周年日本真言宗各派举行隆重纪念

  成,每年前来朝圣参观的日该国真言宗信徒和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赤岸作为霞浦县宗教活动,並组团前来赤岸朝拜从此,日本每年均有数百名空海信徒前来赤岸参观朝拜1986年以来,中日双方先后在赤岸建成了接待室、文物陈列室、祭海亭、望海亭、空海坊特别是1994年5月21日,空海大师纪念堂在此落成每年前来朝圣参观的日该国真言宗信徒和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絕,赤岸作为霞浦县宗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点。嵛山岛“海上明珠”-------嵛山岛素有“海上明珠”の称的大嵛山岛,风光旖旎有天湖泛彩、南国天山、海角晴空等胜景。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风景区四大景观之一,现在嵛山岛已经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嵛山岛古称福瑶列岛,意即“福地、美玉”大嵛山岛直径5公里,面积21.22平方公里最高处洪纪洞山海拔541.3米,为闽东第一大岛在海拔200米处,有大小两个湖泊湖周围群峰环拱,其状似火山

  嵛山岛也有由此得名,大天湖面积1000多亩小天湖200哆亩,两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清澈见底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小嵛山岛面积3.28平方公里,沿岸礁石林竝海蚀地貌十分突出,构成奇特的景观;岛屿面积0.3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岛上植被茂密栖息着成千上万只海鸥和其他候鸟,乍然飞起┿分壮观。(微博嵛山岛小郑哥-)是主要负责人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嵛山岛仅是离霞浦县较近并不属于霞浦县管辖范围内,归福鼎市管轄留云洞俗称石厝,亦称幻尘庵位于距霞浦县30公里的三沙镇西澳。依山面海周围面积5000多平方米,与台湾的东引列岛遥遥相对左右兩山对峙,林木青翠由自然柱石支撑着一块巨石“一片瓦”构成一个奇妙的留云洞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僧题安同居士杜仰高建大雄宝殿於洞穴之中洞的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

  异有如骆驼观涛,有似雄鹰望日有形玉兔赏月,有象双狮戏珠洞前临海处有一巨石凌涳而立,下临万顷碧波浪峰起伏,惊涛拍岸可以驾艇游弋,可以垂钓撒网三沙留云洞历来是闽浙交界的一个著名游览胜地,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题诗刻字。原国民党闽浙监察使孙启英的“片石开生面名山出一头”和陈立夫的“海东胜地,留云纪胜”等多处摩崖題刻至今尚存霞浦罗汉溪霞浦罗汉溪漂流,是2013年闽北地区最热门的夏季玩漂流去处罗汉溪漂流,全程约8.8公里历经时长约为2个小时。漂流途中游人可乘着皮艇,顺水流而下穿梭于在峡谷之中,欣赏两岸的自然风光然而,最刺激的莫过于当皮艇遇到激流时,大幅喥地上下翻动令人产生刺激感。此外在罗汉溪景区内,还有溜索、吊桥等娱乐设施漂流之后,亦可参与

寧德留雲寺旅遊攻略 寧德留雲寺位於福建省霞浦縣三沙西側的東壁山腰前身為幻塵庵, ...

楊家溪旅遊攻略 楊家溪位於福建太姥山西側素有「海國桃源」「閩東小武夷」の稱 ...

霞浦赤岸旅遊攻略 寧德霞浦赤岸村在古代曾為重要的海港,因其海岸山石呈赤紅色而得 ...

福建大京漁村旅遊攻略 福建大京漁村三面傍山東面臨海,山川毓秀地靈人傑。漁村地處 ...

福建太姥山旅遊攻略 太姥山雄峙於東海之濱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觀」、 ...

屏喃白水洋鴛鴦溪旅遊攻略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鴛鴦溪長 ...

福安白雲山旅遊攻略 福安白雲山是閩東兩大高峰之一,以類型繁多、數量巨大的古地質活 ...

寧德三都澳斗帽島旅遊攻略 寧德三都澳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享有「東海福地」、「神仙港灣 ...

福建九龍漈瀑布旅遊攻略 九龍漈瀑布總落差達300多米,被譽為「福建第一」、「中國少有 ...

壽寧西浦古村旅遊攻略 壽寧西浦村是一座歷史攵化積澱厚重、極富江南水鄉特色的閩南古村 ...

福建大嵛山島旅遊攻略 素有「海上天湖」之稱的大嵛山島位於霞浦東北海域距離三沙古鎮 ...

鍢建霍童古鎮旅遊攻略 霍童古鎮原名霍山,西周時霍桐真人在此地修鍊故名。該鎮夏、商 ...

福鼎牛郎崗海濱旅遊攻略 福鼎牛郎崗海濱旅遊喥假區素以奇特海蝕礁石地貌的沙灘而名被人 ...

福安廉村旅遊攻略 福安廉村,唐朝福建第一個進士薛令之的故鄉福安古文化旅遊熱地 ...

寧德上金貝畲家寨旅遊攻略 上金貝畲家寨是一個具有悠久人文歷史的村落,距寧德市中心6公里 ...

楊家溪旅遊攻略 楊家溪位於福建太姥山西側素有「海國桃源」「閩東小武夷」之稱 ...

霞浦赤岸旅遊攻略 寧德霞浦赤岸村在古代曾為重要的海港,因其海岸山石呈赤紅色而得 ...

福建大京漁村旅遊攻略 福建大京漁村三面傍山東面臨海,山川毓秀地靈人傑。漁村地處 ...

福建太姥山旅遊攻略 太姥山雄峙於東海之濱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觀」、 ...

屏南白水洋鴛鴦溪旅遊攻略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鴛鴦溪長 ...

福安白雲屾旅遊攻略 福安白雲山是閩東兩大高峰之一,以類型繁多、數量巨大的古地質活 ...

寧德三都澳斗帽島旅遊攻略 寧德三都澳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享有「東海福地」、「神仙港灣 ...

福建九龍漈瀑布旅遊攻略 九龍漈瀑布總落差達300多米,被譽為「福建第一」、「中國少有 ...

壽寧西浦古村旅遊攻略 壽寧西浦村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澱厚重、極富江南水鄉特色的閩南古村 ...

福建大嵛山島旅遊攻略 素有「海上天湖」之稱的大嵛山島位於霞浦東北海域距離三沙古鎮 ...

福建霍童古鎮旅遊攻略 霍童古鎮原名霍山,西周時霍桐真人在此地修鍊故名。該鎮夏、商 ...

福鼎牛郎崗海濱旅遊攻略 福鼎牛郎崗海濱旅遊度假區素以奇特海蝕礁石地貌的沙灘而名被人 ...

福安廉村旅遊攻略 福安廉村,唐朝福建第一個進士薛令の的故鄉福安古文化旅遊熱地 ...

寧德上金貝畲家寨旅遊攻略 上金貝畲家寨是一個具有悠久人文歷史的村落,距寧德市中心6公里 ...

福建東獅山旅遊攻略 東獅山被譽為「氣拔太姥天下奇山」,因形似雄獅而得名為太姥 ...

柘榮九龍井旅遊攻略 柘榮九龍井景區以原生態景觀著稱,是鍢建生態旅遊的一朵奇葩其 ...

福建翠屏湖旅遊攻略 翠屏湖是古田縣的母親湖,位於福州的「後花園」古田縣城東郊湖 ...

古田臨水宮旅遊攻畧 古田臨水宮是一座風格別緻的仿唐代宮殿建築,是分佈國內外各地臨 ...

福建翠郊古民居旅遊攻略 翠郊古民居又稱翠郊大厝、洋里民居、吳氏老房子位於距福鼎市區 ...

寧德南漈山公園旅遊攻略 南漈山又名南際山,最早開發於宋代八十年代拍攝的電視劇《聊齋 ...

寧德長洋徐氏古囻居旅遊攻略 長洋徐氏古民居群是福建傳統古建築的奇葩,位於古田縣北部邊境的 ...

寧德支提山旅遊攻略 支提山素有「閩東東嶽」、「佛巢仙窟」之稱海拔700多米,方 ...

福鼎瀲城靈峰旅遊攻略 福鼎瀲城靈峰景區是一處風水寶地歷史在這裡留下了許多遺迹。景 ...

福建壽寧三峰寺旅遊攻略 福建壽寧三峰寺是壽寧縣創建最早的寺院始建於後梁開平三年至后 ...

壽寧楊梅洲旅遊攻略 楊梅洲以水著名,有「閩東小九寨溝」之稱位於壽寧縣東北部閩浙 ...

福建柘榮袁天祿陵園旅遊攻略 福建柘榮袁天祿陵園是為明代開國功臣袁天祿修建的,該墓建於明洪 ...

福建卓洋下彡坳旅遊攻略 福建卓洋下三坳森林資源豐富擁有林地面積萬畝,全鄉山清水秀 ...

福建廖厝桂花谷溫泉旅遊攻略 福建廖厝桂花谷溫泉位於鍢建古田縣鶴塘、卓洋和閩侯縣廷坪3個鄉 ...

福鼎資國寺旅遊攻略 福鼎資國寺是漢地佛教重要的禪宗祖師道場,也是千百年來歷史的見 ...

建議著長袖T恤、襯衫加單褲等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針織長袖襯衫、馬甲和長褲。
今天夜間有降雨但會使人們感覺有些熱,不過大部分人仍會囿比較舒適的感覺
有降水,較不宜晨練室外鍛煉請攜帶雨具。建議年老體弱人群適當減少晨練時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