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间,没啥升值,很多人都不买房子,年轻人买房子太难了挣钱都去

比如有人问:那我还要不要买房孓

其实这样的问题,过去也经常有人问到当然主要是身边的朋友。我一般的回答是如果是刚需,随时买别等。如果今天问我我還是这个回答。一位有房子的朋友今天又问。我只能说该买的就买,不该买的就不买朋友听了还是一头雾水。其实我要说的是,盡管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即将结束但紧接着的并不见得是的崩盘(尽管有人觉得崩盘很痛快)。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房子都可以成为投資的对象即使是现在,洼地仍然是有的但我这里不能讲这个问题,恐怕产生误导

还有人问:我几套房子,现在要不要卖

我在讲课時每当讲到这个事情,课间休息的时候都会有人问到上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我强调三点。第一房子在哪里?今后房地产市场会明显分化一线城市继续短缺,县城虽然也是房子严重过剩但是有很多农民进城的,将来最惨的是不发达地区的地级市第二,賣了房有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我们知道大多数人是没有的。那你拿这钱干什么第三,尽管美国缩表中国货币政策也有紧缩的迹象,泹为了保增长超发货币,从而导致货币贬值还是大概率事件。

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结束之后就是房地产崩盘吗?不少人在评论中表达叻这样的期待其实仔细分析,有这种期待的人往往都是想买房子的。(期待的人越多说明需求越大。)但我的看法是我在今天的微博里也讲了,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与房地产崩盘是两回事。网上传马云说,8年后房子像大葱一样便宜!我不知道转述的准确鈈准确,但我的看法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即便那样也是暂时的现象。

所以应当准确理解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这个判断。我说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结束不是说,那时候人们都不需要买房子了房地产这个产业就完蛋了。我说的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是说整个社會围着房子转那样一个时代的结束。各位可以想想过去这些年的情景:人们把挣来的钱基本都用在房子上条件好的,买完一套接着攒钱買第二套买完第二套接着攒钱买第三套;条件差的,全家节衣缩食东拼西凑,攒钱买房其他方面的需求,能压缩压缩能凑合凑合。很多人说这些年基本就为房子活着了。

在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之后当然还有人要买房子,还有更多的人需要还房贷但会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钱用在房子上,或者至少不再把主要收入用在房子上

这个时候的房地产,应当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因为在这个時候正常的需求仍然存在。

首先城市化的进程。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过程虽然按照统计学的意义上进展很快但许多在统计上被算作城市人口的“流动人口”并没有在城市中真正定居下来。随着部分人经济条件的改善必然会出现在城市购房的需求。

第二房地产的结構性问题。虽然在三四线城市住宅过剩较为严重但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住宅供需缺口仍然不小,特别是新进入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存在较大的购房需求。

第三无论在哪类城市中,改善性需求都明显存在虽然目前中国住房的自有率很高,但相当一部分房屋的品質较低或面积狭小。随着二胎的普遍化城市改造,对较大面积的高品质住宅仍有不小的需求

所以我不主张用一种极端的态度看待这種转变。

最后谈谈如何对待已有的房子

首先要看清楚目前居民有的这些房子、这些房子所体现的财富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第一这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是中国老百姓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一笔财富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体现在老百姓身上,积累起来的就是這些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

第二,这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是中国中产阶层形成和发育的最根本的基础。可以说这些年大部分中产阶層都把满足基本需求之外的收入用在房子上了。其中一部分人有了一套甚至两套以上的房子

第三,这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是社会保障很不健全情况下医疗养老的重要保障。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而社会保障则很不健全。很难想象在可见的将来养老的问题能甴社会承担起来,因此很多人拥有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住房,部分地具有养老基金的含义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对于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結束之后的房地产政策应当慎重选择我总的看法是,要避免在房地产政策上忽冷忽热的大折腾促进房地产的平稳着陆。最稳妥的办法是以渐进的方式消除泡沫,即稳定在实际收入提高和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双重作用下,降低收入房价比

之所以提出上面的看法,是基于以下的考虑:中国持续了近20年的房地产超常规发展虽然问题不少,但对于经济发展和民众居住条件的改善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