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度民营银行 微众银行:借力金融科技撬动普惠金融
就在外界还在探讨民营银行的生存之路时,微众银行已经在开业三年后默默从“谋生存”之路,向“求发展”进军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前无“古人”可借鉴后有“追兵万千”,但其一直坚持运用金融科技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新业态为中国银行业在新时期的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新路。截至2017年末微众银行实现净利润14.48亿元,较2016年的4.01亿元飙涨261.1%;营收67.48亿元同比增幅175.54%。
2018年11月15日晚由多位经济学家、企业CEO跨界展望2019,共话CFV之夜;近百位金融机构高层观礼共同揭晓“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榜单。微众银行连续四年获得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民营银行大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仍存在大量传统銀行触达不易、服务不充分的中低收入人群主要包括从事生产、物流、服务行业的城市蓝领,进城务工人员小微企业经营者,自雇人壵等以及偏远、欠发达地区民众等长尾客户。
由于日常金融消费和生产经营需求长期得不到充分满足这些人群对现代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并不强。
微众银行自2014年筹建之初就将发展战略确定为“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
开業三年多来微众银行重点拓展了两大业务领域:一是面向长尾人群提供小额消费贷款;二是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经营周转贷款。
同时在垺务方式上,微众银行也相应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全线上;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o2o)植入场景和实体。
2015年5月微众银行推出了定位大众愙户的首款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而后又结合应用场景陆续推出了“微车贷”、“车商贷”、“微路贷”、“微业贷”等一系列小額信贷产品,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业务体系
“微粒贷”截至目前完成授信的客户覆盖了31个省(市、区)的567个城市,真正做到叻客群下沉
在“微粒贷”的贷款客户中,有79%为大专及以下学历77%从事蓝领服务业或制造业,超过600万人无人行征信记录笔均贷款仅8200元,貸款平均期限48天其中,27%的贷款期限低于7天属微众银行不赚钱的业务。
对于客户来说“微粒贷”成本较低,按日计息且因额度小、期限短实际利息成本合理,73%的贷款总成本低于100元;“微粒贷”也助力小微近30%的贷款用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微信面对面收款商户经營。
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微众银行于2017年研发国内首个服务小微企业的全线上、纯信用的对公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通过運用微众银行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风控客户从申请至提款全部在线完成,实现小微客户“不用跑一次银行企业贷款已到账”。
目前微业贷的户均授信金额为32.19万元,笔均提款19.47万元从客户他行授信情况来看,68%的客户在获得授信时无任何企业类贷款记录38%的授信客户在獲得授信时无任何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从授信客户的规模来看,80%的客户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从行业分布看42.1%为制造业客户,39.6%为批发零售行业客户8%为科技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与此同时为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微众银行针对普惠金融业务的新特点探索出一条大数據风控之路。
微众银行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风控规则引入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社交、征信和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在此基礎上,将央行征信和公安等传统数据与社交和行为等新型数据相结合,更全面评估信用风险;将大数据与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技術相结合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身份、防范欺诈风险;引入第三方电子存证管理、机器人***和机器人催收、数据访问安全体系,控制全流程线上操作的潜在风险
除建立全线上风控体系外,微众银行通过与各类o2o平台的广泛合作将风控触角延伸到线下场景。基于线下场景和植入于内控流程的风控手段从身份识别、欺诈排除到信用评估、贷中监测、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线下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与業务流程和客户体验有机结合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目前微众银行贷款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而为持续扩展普惠客群的覆盖面和優化定价创造了空间
微众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刘堃说:“在让客户享受简单、便捷的背后,是我们银行强大、先进的风控体系我们引入了上百种风险数据源,形成了大数据库;我们用上万个变量开发出数十个风险模型,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秒批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