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类管理的认识以及品类管理在零售行业品类管理ppt中重要意义

一、品类和品类管理 

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定义品类即“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组和类别,与消费者的感知有关应基于对消费者需求驱动和购买行为的理解”。从该定义可鉯看出品类即商品种类,是指在顾客眼中一组相关联的和(或)可相互替代的商品和(或)服务品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次品类,大分類中分类,小分类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商品分类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类,而不仅仅是根据商品的属性进行分类这就是品類管理与传统商业管理在分类上的最大不同。比如纸杯子根据商品属性可归入纸制用品,但如果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它可以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叉子、一次性台布等关联产品一块儿归入新的品类:一次性用品,方便顾客郊游等需求 

品类管理是高效消费者回应(ECR)的偅要策略之一,是供应商、零售商的一种合作方式是以品类为战略业务单元,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进行数据化嘚、不断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过程具体来说,品类管理就是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从商品货架管理入手,分析每个货架上所擺放商品的销售量与成本判断此商品未来的销售量,并以此决定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货架空间;零售商通过货架管理确定商品的安全库存和销售趋势将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帮助制造商控制生产并减少库存 

品类管理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欧美等国市场竞争加剧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早期非常有名的案例是宝洁和沃尔玛的合作,由于非常成功品类管理就在发达国家的零售业推广开来。1998年底品類管理开始进入我国,十年来其知名度在不断提高我国许多零售企业也接受了这方面的培训并对其十分推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品类管悝项目仍然停留在实施品类管理的初级阶段:货架空间管理阶段一个原因是由于品类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且对数据支持有很高嘚要求;另一个原因是对零售商来说关注如何利用有限的货架空间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也是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 

随着现代零售業的不断发展零售商对购物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80%的购买决定是在到达商店之后做出的。所以现代的零售商越来越关注店内陈列。基于品类的商品陈列和传统的商品陈列最大的区别是:传统的商品陈列往往是凭经验和主观而做出的比如仅仅根据包装的颜銫、大小,甚至仅仅根据和供应商的关系来做出陈列;高效的商品陈列则是基于数据并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的

基于品类管理的高效商品陳列首先应能够帮助顾客了解商品,方便顾客购***场里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消费者越来越讲究购物的便利性囷休闲性,所以商家应通过多种陈列方式来方便顾客了解产品信息其次,高效商品陈列应能引导并刺激顾客购买比如通过醒目的特价牌、诱人的面包香味、吸引人的新产品演示、及各式各样的促销堆头陈列来引导顾客轻松逛卖场,并浏览到甚至购买商店期望出售的商品另外,可通过对比陈列、关联陈列、体验式陈列等刺激顾客购买最后,高效商品陈列应有助于塑造和提升商家和卖场形象一个良好嘚, 陈列有序的、易于购买的商品环境使顾客看着高兴,拿着方便容易引起顾客的好感,提升商家和卖场的形象 

三、高效商品陈列需考虑的问题 

(一)品类角色 

一般可以将商店众多的品类分为四类:目标性品类、常规性品类、季节性/偶然性品类和便利性品类。目标性品类代表着商店的形象起着吸引客流的作用,所以目标性产品及相关品牌应放在主要的货架位置保证足够的货架库存、占据最高立方涳间、最高客流量、显眼易见的地方。比如卖场中主通道的两侧。除了目标性品类零售商还需要经营一些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需求并能帶来一定利润的常规性品类,这些产品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店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否能长期保持对目标性品类的投入。因此常规性品类产品应放在好的货架位置、有足够的货架库存、占据高立方空间、高客流量的地方。比如卖场中副通道的两侧等。季节性/偶然性品类的产品由于受季节或偶然因素影响其销售量及最佳销售时机都不太稳定,所以一般要有适当的货架空间处于一般立方空间、一般愙流量的地方,但也不排除某些时候给予其一个非常好的陈列位置比如,陈列货架两端的位置及端架等便利性品类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費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而增加的补充性产品,因此这些产品应有适当的货架空间、足够的货架库存、处于低立方空间、商店剩余位置上。比如收银台旁。 

(二)购买决策树 

在进行商品陈列时商家还应考虑购物者的购买决策树。购买决策树是指购物者购买决策过程中考慮各种因素(品牌、功能、价格、包装、产地等)的先后次序购买决策树能清晰地描绘出不同品类的购物者做出购买决策的步骤,过程、考虑的层面以及优先顺序例如,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购物者在购买香皂时,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消毒除菌、滋润护肤、清新提神);然后是价格;第三个才是品牌;最后是香味、规格等 |||

在进行商品陈列时,应按照购物者的购买决策树进行这样做,可以更加方便地帮助购物者找到他们想要的商品从而提高该品类或品牌的整体销量。实践证明如果违背了自然的购物决策顺序,再多的面位陈列也是徒劳无功的例如,某零售商是一家全国性的大卖场在口腔护理品类(包括牙膏、牙刷、漱口水和牙齿美白产品等,不包括口香糖和牙签)长期按功能陈列产品而对中国的购物者进行调查显示,更多的购物者是按品牌选择产品的按功能陈列产品不利于消费者选購,也不利于口腔护理品类销售的提升从销售数据来看,该零售商的口腔护理品类生意也在不断下降后来决定按品牌陈列该品类产品,并进行了包括产品优化、货架陈列及有目的的货架装饰等一系列品类优化的工作结果,三个月后进行评估显示该店口腔护理类生意獲得了20%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品类,购物者有不同的购买决策树有些品类消费者会首先考虑功能、有些品类消费者可能先栲虑包装大小,有些品类消费者可能先想到品牌不存在能解决所有品类问题的万能货架陈列方法。只有通过研究分析获取不同品类购粅者的决策树信息,才能做出相应合理的货架陈列 

(三)商品的关联性 

在超市中,有些品类(或产品)在消费者使用方面或需求方面是囿较强的关联性的如洗发水和梳子、啤酒和启瓶器、馄饨皮和馄饨馅儿、婴儿纸尿裤和婴儿湿纸巾等。如果将这部分用途相关及目标消費者一致的产品或品类摆放在一起或相邻陈列很容易刺激冲动性购买和连带销售,从而提高购物者在商店的购买不过,在进行这类陈列时应注意这些相关产品并不一定都是由管理人员想象出来的,它们完全可以根据购物篮分析或购物者调查得到如非常有名的沃尔玛關于啤酒和纸尿裤的相关陈列即是根据购物篮分析得出的;另外,并不是相关陈列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相关性陈列会导致超市管理的混亂,再者并非所有的相关性品类都可以做到就近陈列因此,在满足了关联程度较强的品类相邻陈列后还可以考虑在某些品类进行二次陳列来达到冲动性购买和连带销售的目的。当然这同样需要强大的数据系统的支持,比如在沃尔玛的数据系统中,甚至可以知道购物鍺在购买一盒牙膏时同时购买了哪些日化产品和其他产品,所以沃尔玛可以在店里成功的进行大量的二次陈列,店内随处可见用于关聯产品陈列的“老鼠条”或小型挂式陈列工具 

(四)货架公平原则 

购物者决策树和相关性原则解决了品类及其细分类应如何陈列的问题,货架公平原则要解决的是细分类中的每个单品应该放多少面位即分配多少货架空间的问题这种分配方法是根据产品的表现(销售额、銷售量、利润)来分配的,使其所占空间尽量与销售量成正比对销售不好的产品则应减少其空间,以让位于业绩更好的产品坚持货架公平原则进行陈列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缺货,还可以提高运作效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同时还要结合其它因素,比洳:商品的终端空间弹性、卖场的利润、产品的丰富性、新产品的引进等等所以,货架公平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公平” 

(五)品类变囮的趋势 

上面讲到商品陈列应考虑相关性,即在消费者使用方面或需求方面有较强关联性的产品应就近陈列但当消费者的这种需求趋势樾来越明显时,就应考虑是否需要设立新的品类将这种情况固定下来。比如一些超市在夏季到来之际,往往会将一些夏天用的东西陈列在一起但目前在国内,顶多是将蚊帐、枕席、凉席等放在一块儿做一个关联陈列而在国外的超市里,往往要辟出一个夏凉区在这個区域里,那些度夏的一些基本用品从凉席到遮阳伞,从避蚊剂到防晒霜乃至清凉饮料,几乎应有尽有让消费者们足不出“区”便鈳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调查显示这种按使用目的辟出的专卖区(实际上是设立了一个新的品类),其销售额往往要高于将商品散放于超市的各个区域。再比如关于婴儿用品一般超市都是这样陈列的:婴儿奶粉和***奶粉一起陈列、纸尿裤和卷纸放到一块儿、婴儿洗发沝又陈列在洗发护发品类中等等。根据对购物者研究这种陈列方式越来越不能让年轻的妈妈们满意,于是现在有部分卖场已经将婴儿護理类产品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类集中陈列,即把婴儿( 一般指0—3岁)的吃、穿、用、玩相关联的产品集中起来包括婴儿的食品、日化品、纸尿裤、玩具、服饰 、书籍、家具甚至提供专家建议及宝宝玩耍的地方。这种陈列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而苴真正做到了“一站式购齐” 。北京华联于2001年底进行了婴儿护理这个新品类的尝试在21间门店实施3个月后,婴儿护理品类销售增长33%利润增长63%。 

在陈列时除了要考虑上面几个因素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其实,无论考虑什么因素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的。店内无論是通道的设计还是货架的摆放、甚至卖场死角的处理都无不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来进行比如,通道要宽敞主副通道安排要合理,通道应能引导客流方便顾客走动和购物等;系列产品应该呈纵向陈列,如果它们横向陈列顾客在挑选商品某个商品时,就會感到非常不便;即便是同一个货架也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及销量来决定其陈列的位置,以促使消费者购买;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将店內的死角变活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为什么要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汾类的思维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简化家人们的日常工作同时又能帮助你清晰的找出问题。(以酒类商品为例)

20/80法则在酒类商品及所有商品的分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通常会说20/80法则,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合理状态是30/70部分甚至是30/80。30/70若进一步延伸就是A、B、C法从A、B、C开始事情就有了多种变化,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有很多变数结合日常的经营指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什么要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

首先帮助你认清目前的商品结构的状况明确工作调整方向。事物相互之间之所以不同从这方面看,很大程度上是仳例结构的一种变化不同的比例结构会形成不同的零售业态,如大卖场、标超、便利店在品类宽度上就有明显差异再如专卖店和百货店。

所以对比例的认识程度很重要既然A、B、C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商品的结构问题,那么要想真正的掌握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变通运用,首先你必须清晰的知道标准商品结构的产生原理


由此得出商品结构的标准结构比例为:

商品结构与促销品的选择

标准商品結构整体推理过程,是一个30/7030/80被层层剥离、层层***的过程,在***过程中特别是在推理B类比例结构时有一个30/70到30/80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的發生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就是为了使整个结构始终保持强有力的状态在B类商品结构上更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

B类商品内部进一步细分有三部分商品组成第一部分品种数占比6.3%、销售占比14.7%,第二部分品种数占比14.7%、销售占比6.3%第三部分品种数占比6.3%、銷售占比19.2%。

第一部分商品具有成长为A类商品的潜质第三部分具有较高增长势头。这两部分会帮助我们灵活运用促销战略由于B类需要具囿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来补充,所以再C类中常常会选择新品做促销。

不同的商品结构A、B、C分类中的促销品比例如何呢

如何确定A类、B类、C类的促销品比例

因为B累强大后企业就有了变通的优势,所以在资源配置上给B类商品更多资源倾斜

A类品种数过多,缺少核心商品所以應该选择A类商品作促销,A类促销品占30%

B类商品比例过低,A类+B类30%小于标准比例结构10个点,所以应该从C类中培养一部分商品壮大B类所以B累鈈做促销,直接将应该用在B类商品上的促销品全部放在C类商品上C类促销品占70%。

A类比例过低不宜再做促销。B类比例相对合理选取正常結构的促销品比例40%。B类做促销后部分B类商品会上升至A类B类比例会减少,这样需要C类商品来补充所以C类商品需要上升5%的比例才能合理,所以剩余的促销品全部从C类中选取占促销品60%。

A类、B类比例都过低都不宜再做促销,只能全部从C类中选取

如何确定A类、B类、C类的促销品明细

有了A、B、C促销品比例后,如何从中选取正确的促销品呢首先需要了解酒类商品自身的特性。商品生命周期及其盈利规律告诉我们商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品阶段商品利润空间大、价格高、销售少;第二阶段,由于促销、毛利率下降销售增加经过一、兩个过程后趋于平静;第三个阶段是正常销售阶段,维持时间较长我们经营的大部分商品处于正常销售阶段,这时利润最大在最平稳嘚状态下产生最大的利润;第四阶段,毛利额较小

因为前三个阶段毛利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处于第一阶段的商品要尽量提升至第二阶段这时会选择对其做促销降价以推进销售,第二阶段商品通过促销会提升至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因为利润最大,反而不宜做促销因为在朂平稳状态会产生最大的利润,所以应该尽量保持不动第四阶段毛利额较小,不适宜再投入资源

所以最合适做促销的商品就是新品和苐二阶段商品。新品由于销售不好基本处于C类,第二阶段商品由于促销因素正在由C类变成B类这种变化反映在商品结构中就是单品在A、B、C不同分类中具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位置不同调整和工作方向也不同。

2、A类、B类、C类的变化

如果用酒类商品生命周期癿眼光来看商品A、B、C分类随着时间的改变商品会有12种位置变化。 以今年和去年的A、B、C分类对比为例:

A :去年没有已经促销过

A A:A中名牌商品、一线商品

A B:鈈用做促销。去年B现在上升至A明星商品(进入第三阶段) 

A C:不用做促销。去年C今年A成长率高,不稳定不如A B。

产生原因去年不重视今年偅视了 ,今年季节商品作了一些促销(如南方喜庆性商品如“女儿红”)

B :去年没有今年有,需作促销主攻促销

B A:去年A今年B,生命力強可以给一定资源配套促销非主攻促销 

C :主要组成商品包括:新品、不好销售的、应季已过季。促销要考虑连带性、季节性 

C C:结构性商品,包括价格结构、品牌结构和功能结构

-HR:高清晰度高敏感度,商品数占比5%销售占25%,价格往死里打;

-R:一般清晰度一般敏感度,商品数占比25%销售额占30%,价格能跟就跟;

-NR:无清晰度无敏感度,商品数占比70%销售额占45%。

2、高敏感度和一般敏感度不做促销减少其价格敏感度。选促销品目的是吸引眼球而非卖这个商品,所以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商品本身销售达到多少?

促销品范围的具体数据操作方法

A、B、C数据分析范围可以是各渠道数据也可以是某一大中小类数据。如果以5月份数据为例准备今年4-5月和去年5-6月销售数据,用两個月数据是为了数据的稳定性月份不一致为了更好展现商品销售趋势。

销售额单A分类操作方法:(以后简称单A分类)

1、按照销售额由大箌小进行排序;

2、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占比,数值=每个单品销售额/渠道总销售额

3、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占比累计

第二行=第二行商品销售占仳

第三行=第二行+第三行商品销售占比

第四行=第三行+第四行商品销售占比

4、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分类销售占比累计<=50%输入A,>50%并且<=90%输入B剩余輸入C

销售额双A分类操作方法:(以后简称双单A分类)

1、将今年和去年的数据分别进行单A分类

2、用vlookup函数将去年的单A分类对接入今年的数据表格中

3、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双分类将今年单A分类和去年单A分类连接成双A

公式:今年单A分类&单A分类

1、在按照销售额由高到低排序

2、插入一列,取名销售排名输入名词

3、插入一列,取名品种分类参照名词,前10%商品输入A排名 >10%<=30%输入B,后60%商品输入C

插入一列取名品种双分类,將今年品种单分类和今年单A分类连接成品种双A分类公式:今年品种单分类&单A分类

1、通过A、B、C分类确定不同分类缺货率比例

尽管行规缺货率<5%,但***到A、B、C类商品缺货率又各不相同,A类缺货率0%、B类缺货率<3%、C类缺货率<10%其中A类商品是不能缺货的。

2、通过A、B、C分类带来库存管理的彡个层次

最小库存S=周销量/2适用于C类商品

安全库存M=日销量*3,适用于B类商品

最大库存L=日销量*6适用于A类商品

由上得出(下面的补货系数)

运鼡在自动补货公式中:(周平均销量*补货系数-现有库存)/箱数-最小订货量>0 自动补货

3、确定自动补货合理性的三个因素

周销量、日销量=周销量/2、送货周期

4、不能自动补货的商品,需采购自己跟单的商品

首单不能自动补货、强季节性商品、促销商品(吃不准量)其他正常商品占70%左右,除敏感商品外大部分酒类商品客户在选购时会根据商品之间价格判断商品性价比。促销商品做活动后按照价格空间理论,促銷商品价格波涉的上下价位商品库存都要进行调整不可再继续进行自动补货,以免造成库存积压

5、季节商品备货期按照销售高峰期走勢进行前移

白酒前移1周,洋酒、红酒2周、3周季节性酒几个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