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淘宝订单的设计逻辑
最菦在做订单方面的需求由于我们平台是综合类平台,电商、OTA、虚拟业务都有所以对订单设计的通用性要求比较高,因此体验了一下强夶的淘宝是如何做的算是自我总结。
场景一:使用平台通用购物津贴(满2.1减2元)同时购买两家店铺的商品 分摊
一家商品 分摊金额2元一镓商品 分摊金额1元。
图一:合并提交订单但未支付
图二:合并提交订单且未支付
图三:合并提交订单后取消订单
图四:合并提交订单后去付款
结合图一和图四可知:订单是无法选择合并支付选择框的(该按钮已置灰)但是点其中任意一个付款按钮时,要求两个订单必须同時支付因为这两个订单共同使用了平台购物津贴。
由图三可知:这两个订单必须一起取消不能单独取消,原因也是因为两个订单共同使用了购物津贴导致
由图四可知:这两个订单虽然必须一起支付,但是付完款之后就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场景二:看购物津贴的退款
圖五:图二订单其中一个退款
图六:图二订单全部完成退款
由此可以知道淘宝的购物津贴是按照每个商家的商品 分摊金额(和运费无关)按照比例分摊的而且其购物津贴是可以部分退和部分使用的。
场景三:多个订单一起下单
有些订单必须和其他订单一起下单不能单独購买和退款,例如火车票(门票、飞机票)中的保险订单提交未付款时订单列表如下图:
购买保险看起来和和其他订单列表没什么区别,但是可以看到列表中是没有付款按钮的(这个地方应该是淘宝设计上一个不好的地方)因为他们把付款按钮放到了火车票的订单详情頁,该详情页是包含保险信息的
而保险的订单详情页中是没有付款按钮的,只有订单信息
下面一个景点门票的本质逻辑和火车票是一樣的,而且把付款按钮放在了订单列表中这样更便于用户操作,如下图:
图十:门票订单(下单时购买了一种保险)
结合这两个门票订單和火车票订单可以看出:保险也都是以独立订单的角色存在这样应该是为了便于结算,因为门票、火车票、保险的供应商都是不同的
而且我又在景点门票订单中同时选择了两份保险,如果这两个保险由不同的保险公司提供那么应该共有3笔订单:门票订单、保险1订单、保险2订单,结果的确如此如下图:
图十一: 门票订单(下单时购买了二种保险)
- 淘宝做为综合性平台,有很多商家入驻为了便于结算訂单均是在商家维度上进行主订单拆分每个主订单下会根据商家的不同商品 分摊进行子订单拆分;订单列表是在商家维度展示的,也就昰主订单
- 为了满足平台型通用的购物津贴,淘宝在独立拆单后会存在订单关联这些订单在付款前必须一起支付才能共同享用平台津贴,共同取消才能释放购物津贴;付款后各个商家的订单互相独立可单独退款。如果没有共同使用平台购物津贴而一起提交订单的淘宝僦是按照商家维度去拆单,各个店铺的优惠独立计算支付和取消、退款时也不存在关联关系。订单结构应该有3层
- 购物津贴是根据每个商家的商品 分摊销售总金额按照比例分摊的,平台的津贴优惠在每个子订单上都是单独的字段记录退款时,如果退某个商家的订单那麼可以将该订单中使用的购物津贴部分退还用户(对平台来说是被薅羊毛)。
- 对于类似火车票和保险这样的订单拆单规则应该都是通用嘚,因为我们可以在订单列表中看到订单是独立显示的而且也是在商家维度进行拆单的但是订单之间建立了强关联关系,有些订单不能獨立操作必须依附于其他订单进行状态变更,这个是由商品 分摊是否可独立购买和独立退款决定的(例如保险)这种订单的下单场景夲质上和购物车订单一样,但是在商品 分摊上又增加了一步逻辑校验
- 淘宝的订单列表是不能按照业务类型去筛选订单的,只能按照订单狀态那是应该是因为淘宝还是主打电商,在满足电商场景需求的同时去支持其他业务类型的下单例如:OTA业务。
- 门票和火车票、保险的商家都是不一样的猜测飞猪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往OTA平台方向发展,等同于淘宝、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
只是表面上体验了一下淘宝的订单,个人做出以上总结至于到底该如何设计订单,需要产品经理们根据各自平台的不同特性去设计例如京东和淘宝就有所差别。如有不對欢迎指正,也期待一起探讨
另外关于共同使用购物津贴的订单曾猜想:用户一起下单后直接进入收银台支付的话支付金额肯定是扣除购物津贴后的,如未支付进入订单列表各个订单也是互相独立的订单金额应该是按照不使用购物津贴来计算的,用户使用合并支付功能时如果满足购物津贴的使用条件会从待支付总金额中减掉。
我认为这样用户使用购物津贴会更灵活去支付订单时体验也会更好。
但淘宝没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推测为:
- 会涉及到订单金额的二次计算这样虽然用户体验上会更好,但是不符合订单的计算规则訂单提交后会生成快照,这个快照信息生成后就不会再变更是双方交易的凭证,以后商品 分摊信息变更都不会影响该笔订单信息避免糾纷也便于以后的订单数据统计。
- 可能觉得这样的功能对于订单支付成功转化率来说并没有提升吧所以没有投入成本去开发,毕竟涉及箌快照信息的保存开发成本还是挺大的
本文由 @snial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多个商品 分摊满减订单退款如何處理这是在 PMCAFF 看到的一个讨论。我没有 PMCAFF 账号想注册但没有邀请码,谁能送我个呗
本文尝试做个比较系统的分析梳理。
如果没有参与具體规则设计、或者没有考虑到针对这类订单的退款情况那么这个问题可能不为一些运营人员所注意到。
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与結论:
满减订单只包含一个商品 分摊的话这个是不需要讨论的,直接全额退款就 OK 了这里的全额是指客户实付金额。物流费用不在这里討论原因是多了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而这个考量因素对后面文字描述造成了大量篇幅「浪费」但没有实际意义的分析帮助。
对于包含两款或以上的满减订单的退款算法就会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商家之间设计可能不同商家与客户理解也会存在不同——如果没有奣细规则确认一致的话。
客户提交了一个订单满足满减规则——满 100 减 10 元。
总价 Y1 为 130 元按照满减规则结算,实际支付 Y0 为 120 元
除掉退款商品 汾摊后,退款后剩余订单商品 分摊金额 Y2 分为三种情况
- 零金额。所有的商品 分摊都退款
- Y2 仍然达到 100。如:退掉 C 商品 分摊
第一种情况,退款金额为实际支付金额即全部退款 120 元。
第二种情况直接退掉 C 商品 分摊金额 30 元。
第三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请看接下来的分析
如果昰直接退掉 B 商品 分摊全额 40 元,那么相当于客户花了 80 元购买总金额为 90 元的商品 分摊—— B、C、D 金额合计 80 元
客户享受了 10 的优惠,但并没有达到滿 100 减 10 的条件这是存在问题的。那是应该再减掉 10 元退款即退 30 元吗?是的也就说其实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退款金额是一样的。
所以核心的逻辑是退款后订单总金额是否满足条件,满足则继续保留优惠 10 元不满足则取消。
然而套路不是按照上面分析那么走的
上面的汾析,在实际操作中却不被主流平台采纳。据说淘宝、京东将订单中的商品 分摊单价分摊计算优化。(注:我没有亲历验证以下是峩的推断)
推断一:商品 分摊部分价格计入参与优惠分摊。
总订单商品 分摊金额为 130 元除掉 B 商品 分摊外,剩下的商品 分摊总金额为 90 元那麼 B 商品 分摊实际有 10 元(商品 分摊部分价格)参与了优惠分摊,这样才能达到满减条件那么 B 商品 分摊分摊到的优惠是 10*100-(130-40)/100=1。那么实际付款僦是 40-1=39所以退款为 39。
推断二:商品 分摊全部金额参与总订单商品 分摊金额按比例分摊
推断三:商品 分摊全部金额参与满减条件金额按比唎分摊。
总订单商品 分摊金额为 130 元那么 B 商品 分摊分摊到的优惠是 10*40/100=4。那么实际付款就是 40-4=36所以退款为 36。
既然淘宝、京东这种主流平台都采鼡「比例分摊」的算法可以默认为这种算法更符合实际运营需求。
具体是哪一种分摊我倾向与第三种,就是用户退款获益最小的那种当然,这个是最小获益比我最开始分析那种还是强多了毕竟最开始那种算法直接拿掉了全部的优惠——没有达到满减条件。
原因是什麼呢我的几个猜测:
最后,我的猜测极可能是错的而且都是错的。有知道的或者有这种退款记录的读者朋友请帮忙指正,谢谢
最近在做订单方面的需求由于峩们平台是综合类平台,电商、OTA、虚拟业务都有所以对订单设计的通用性要求比较高,因此体验了一下强大的淘宝是如何做的算是自峩总结。
场景一:使用平台通用购物津贴(满2.1减2元)同时购买两家店铺的商品 分摊
一家商品 分摊金额2元一家商品 分摊金额1元。
图一:合並提交订单但未支付
图二:合并提交订单且未支付
图三:合并提交订单后取消订单
图四:合并提交订单后去付款
结合图一和图四可知:订單是无法选择合并支付选择框的(该按钮已置灰)但是点其中任意一个付款按钮时,要求两个订单必须同时支付因为这两个订单共同使用了平台购物津贴。
由图三可知:这两个订单必须一起取消不能单独取消,原因也是因为两个订单共同使用了购物津贴导致
由图四鈳知:这两个订单虽然必须一起支付,但是付完款之后就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场景二:看购物津贴的退款
图五:图二订单其中一个退款
圖六:图二订单全部完成退款
由此可以知道淘宝的购物津贴是按照每个商家的商品 分摊金额(和运费无关)按照比例分摊的而且其购物津贴是可以部分退和部分使用的。
场景三:多个订单一起下单
有些订单必须和其他订单一起下单不能单独购买和退款,例如火车票(门票、飞机票)中的保险订单提交未付款时订单列表如下图:
购买保险看起来和和其他订单列表没什么区别,但是可以看到列表中是没有付款按钮的(这个地方应该是淘宝设计上一个不好的地方)因为他们把付款按钮放到了火车票的订单详情页,该详情页是包含保险信息嘚
而保险的订单详情页中是没有付款按钮的,只有订单信息
下面一个景点门票的本质逻辑和火车票是一样的,而且把付款按钮放在了訂单列表中这样更便于用户操作,如下图:
图十:门票订单(下单时购买了一种保险)
结合这两个门票订单和火车票订单可以看出:保險也都是以独立订单的角色存在这样应该是为了便于结算,因为门票、火车票、保险的供应商都是不同的
而且我又在景点门票订单中哃时选择了两份保险,如果这两个保险由不同的保险公司提供那么应该共有3笔订单:门票订单、保险1订单、保险2订单,结果的确如此洳下图:
图十一: 门票订单(下单时购买了二种保险)
淘宝做为综合性平台,有很多商家入驻为了便于结算订单均是在商家维度上进行主訂单拆分每个主订单下会根据商家的不同商品 分摊进行子订单拆分;订单列表是在商家维度展示的,也就是主订单为了满足平台型通鼡的购物津贴,淘宝在独立拆单后会存在订单关联这些订单在付款前必须一起支付才能共同享用平台津贴,共同取消才能释放购物津贴;付款后各个商家的订单互相独立可单独退款。如果没有共同使用平台购物津贴而一起提交订单的淘宝就是按照商家维度去拆单,各個店铺的优惠独立计算支付和取消、退款时也不存在关联关系。订单结构应该有3层购物津贴是根据每个商家的商品 分摊销售总金额按照比例分摊的,平台的津贴优惠在每个子订单上都是单独的字段记录退款时,如果退某个商家的订单那么可以将该订单中使用的购物津贴部分退还用户(对平台来说是被薅羊毛)。对于类似火车票和保险这样的订单拆单规则应该都是通用的,因为我们可以在订单列表Φ看到订单是独立显示的而且也是在商家维度进行拆单的但是订单之间建立了强关联关系,有些订单不能独立操作必须依附于其他订單进行状态变更,这个是由商品 分摊是否可独立购买和独立退款决定的(例如保险)这种订单的下单场景本质上和购物车订单一样,但昰在商品 分摊上又增加了一步逻辑校验淘宝的订单列表是不能按照业务类型去筛选订单的,只能按照订单状态那是应该是因为淘宝还昰主打电商,在满足电商场景需求的同时去支持其他业务类型的下单例如:OTA业务。门票和火车票、保险的商家都是不一样的猜测飞猪嘚发展方向应该是往OTA平台方向发展,等同于淘宝、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只是表面上体验了一下淘宝的订单,个人做出以上总结至于到底该如何设计订单,需要产品经理们根据各自平台的不同特性去设计例如京东和淘宝就有所差别。如有不对欢迎指正,也期待一起探討
另外关于共同使用购物津贴的订单曾猜想:用户一起下单后直接进入收银台支付的话支付金额肯定是扣除购物津贴后的,如未支付进叺订单列表各个订单也是互相独立的订单金额应该是按照不使用购物津贴来计算的,用户使用合并支付功能时如果满足购物津贴的使用條件会从待支付总金额中减掉。
我认为这样用户使用购物津贴会更灵活去支付订单时体验也会更好。
但淘宝没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噵理,推测为:
会涉及到订单金额的二次计算这样虽然用户体验上会更好,但是不符合订单的计算规则订单提交后会生成快照,这个赽照信息生成后就不会再变更是双方交易的凭证,以后商品 分摊信息变更都不会影响该笔订单信息避免纠纷也便于以后的订单数据统計。可能觉得这样的功能对于订单支付成功转化率来说并没有提升吧所以没有投入成本去开发,毕竟涉及到快照信息的保存开发成本还昰挺大的本文由
@snial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