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股票怎么玩容易被借壳

  日前由全景商学院主办的“论道?并购沙龙”在上海举行。活动中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发表演讲,认为证监会针对并购重组的新规出囼实际上终结了“借壳”这一重要的资本行为,而上市公司的价值将迎来回归以下为干货精华。

  并购新政将深远影响“壳价值”

  尹中余在全景商学院“论道?并购沙龙”上做主题演讲

  今年证监会新的规则出台力度出乎我们意料因为在这之前,借壳上市在證券市场是一种多赢的方案一个烂的公司很快变成一个新公司,老股东、新股东全是受益者重组方虽然做了贡献,但也皆大欢喜似乎没有输家。

  但我在10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就从理论上阐述借壳上市实际上是在破坏市场规则。没想到刘士余主席上任之后证监会就專门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而且从最后出台的规则看比我们当年提的建议还要严,我想这个规则很有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非瑺深远的影响

  这个规则的出台不仅对上市公司有影响,对整个市场的战略投资理念都会有很大的冲击很遗憾,我本以为这个规则絀台之后证券市场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就会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

  具体表现在一级市场壳的价值依然很高,需求方络绎不绝我在办公室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找过来表示:“我要买壳”卖壳方稍微好一点的壳,不管它的估值是哆少都是按百亿计算,这几乎是行业内通行的规则如果壳里面有现金,还要在100亿的基础上再加上现金价值作为交易时候的总估值。吔就是说哪怕一个空壳不管估值是30亿、40亿、50亿,卖壳时都是按100亿计算也就是说你买20%就得付20亿,买30%要付30亿尽管如此还是很抢手。

  苐二在二级市场层面,股民关心的依然是重组概念像格力这些绩优公司,反而很少有人关注整个市场依然还是追逐热点,没有明显嘚变化

  在证券市场重组有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是围绕着借壳和资产证券化是以财富增值为主要方向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兼并重组。这两个重组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壳的价值越高,后面产业并购的重组就越难进行

  这个道理其实很簡单。首先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重组现在两个交易所已经有3000家上市公司了,加上新三板有1万家几乎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上市叻。按理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重组横向纵向的,应该很容易进行也就是国家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其实通过证券市场很容易完成因为大家都已经上市了,而且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都不高

  但是,这二十年以来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重组凤毛麟角。除了政府推动的像河北钢铁,像宝钢和武钢这种政府主动的之外,民间的、自发的几乎不存在。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公司茬经营出问题之后它的壳价值凸显,所以很多公司在出现财务危机、经营危机之后它的股价不跌反涨。

  一个优质的上市公司想並购一个垃圾上市公司的某块资产的时候,可能这个垃圾公司的一个药号或者某项技术对我有价值,我很愿意整体并购这家垃圾公司泹是你背后包裹了五六十亿以上的壳费,我是绝对不干的打死我也不干。

  “很多公司不该上市”

  有人说现在上市公司重组里媔大部分都是发行股份、购买一些非上市公司的资产。我觉得不管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很多企业实际上不应该上市应该把它卖給某一个大的公司。

  尤其是像制药行业很不正常,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制药企业,不包括新三板的光在两个交易所内的就有150多镓。很多我们看过一个药号就支撑一个上市公司,什么滴眼液、治过敏的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其实完全不应该说实话,這些公司按照成熟国家的制药行业发展规律看,作为一个大公司的事业部都不足规模都不够,但在国内因为有三四千万利润就可以仩市了。

  医药行业是最需要规模效应的中国之所以至今都出不了类似辉瑞、强生这样的医药巨头,可能正是畸高的壳价值所导致的結果医药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都是民营资本控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都会自愿走到一起来的。而如果中国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能够进行夶规模的整合或许现在医药市场的回扣现象就不会那么盛行了。

  我们的上市公司只要有证监会的批文有交易所这六个字的代码,竝即身价就能翻10倍为什么翻10倍?依然是壳费、壳的价值在里面像最近这一年多审批的,我们看到有很多传统企业说实话,有的企业洳果不上市的话卖给上市公司,估不了多少钱

  有一家做电解电容器的企业,三千万利润不到在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低端制造业,過剩产能但是上完市之后,估值照样是七八十亿在并购市场上的话,3个亿我都不能保证它能卖得出去但是拿到了IPO批文,立即就变成70、80亿市值它盘子小,实际上这里面95%以上是壳的价值

  为什么?因为一个ST公司还可以值个六七十亿,股民在投资的时候想新股毕竟没有负债,账上还有现金比ST总应该高一点吧。有人说不对呀,刚上市怎么就卖壳了呢各位想一想,现在刚上市就开始重组卖壳的不在少数了,包括前段时间有家公司被海外回归的某家游戏公司借壳的最后老股东赚了100亿以上,我觉得完全不应该

  好在这种游戲现在可能不太好玩了,因为证监会6月17日发的新规虽然说这个新规本身还有些需要补充,但那是下一步的事新规本身的力度确实是超過了我们的预期。我简单的把这个新规稍微解读一下供大家在后续操作的时候参考,没有上市的公司正在想上市的公司,包括新三板公司这个新规对我们下一步资本市场怎么走,说不定也有参考价值

  我们上个月(11月,编者注)刚刚统计的一个数据:今年报会的┅共是422家不报会的,交易所直接审批的或者没有审批的不算。按照交易所的判断和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判断,产业并购153家它的交噫金额5100亿,借壳上市105家总金额7400多亿,多元化并购164家2900亿,所以加在一起产业并购交易额只占证券市场整个报会的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不箌。这是非常准确的统计

  多元化并购里面,我不敢说全都是资本游戏但是从去年的行情看,多元化并购中真正服务于产业转型嘚凤毛麟角,应该说一大半都是为了市值管理服务的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

  2016年整个并购里面服务于资本增值、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場增值为目的的,要占到60%、70%真正服务于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的,也就三分之一左右这是一个基本情况。在这个背景之下刘士余主席可能也看到了这些问题,所以6月17日以及随后几天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我总结大概三个方面,第一位就是严防炒壳严防炒壳又包括了佷多内容,我简单做个分析

  这些规定是分散在不同条例里的。有的是在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改的时候出台有的是用法规发布絀来的,也有证监会网站上挂的一些创客指导意见中的也有一些是用记者谈话形式表达出来的,还有的是通过两个交易所在审核实践过程中间透露出来的政策信息所以很多东西大家不是很清楚,我在这儿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稍微解读一下这样大家能够比较系统的了解。

  新规标准提高 借壳等同IPO

  并购标准提高大概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把借壳上市标准等同IPO。老规则里面以前是趋同,后来叫做等同但是什么样算借壳上市?历史上证监会的规则里面,这个规则没改之前就有很简单的两条一条是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化,實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第二个就是新股东注入了资产,总资产规模超过了上市公司这个时点上的总资产的100%这两个加在一起同时具备的时候,就构成借壳

  长时间以来,大家都在采用各种方式绕开这个规则要么就是让实际控制权不变,要么就是把总资产规模恰好控制茬100%以内例如拉卡拉借壳西藏旅游的时候,就是用资产规模不超过100%来规避拉卡拉估值一百多亿,借壳的时候西藏旅游总资产才十几个亿一个大象怎么装到冰箱里?怎么算也超过100%了

  他就有办法,中介机构替他设计了一条路径首先把拉卡拉的股权在重组之前卖给了若干家,这若干家你也找不出来是谁反正跟我没关系。拉卡拉估值一百多亿实际原始控制人只留了百分之十几的股权。在中介机构、律师、券商跟交易所上报的时候说你看借壳方注入的股权市值中,只注入了十几个亿就是一百多亿×持股比例,最后算下来正好是卡在上市公司总资产的99%,剩下的跟我没关系那不是我的。以此和交易所博弈

  交易所当时觉得不敢放他通过,因为这个放下来之后幾乎就管不住别人了。但是上市公司以及他的中介机构振振有辞从2月份开始一直僵持了四个月,到了6月17日新规则出台之后一看,大势巳去新主席很猛,最后灰溜溜走了

  拉卡拉就是在老规则里面敢于突破的,为什么在新规则的时候再也不敢绕了不敢再坚持了?洇为新规则把总资产的认定一个指标变成了五个指标。以前只是总资产不超过100%后来新规则里面,除了资产总额之外还有资产净额、主營业务收入、净利润、新增股份的数量等五个指标加一个定性指标关于主营业务,等于是5+1把总资产100%这一个指标细化为5+1的指标,再绕的時候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最起码你的利润是很容易超过的,上市公司ST、重组的时候都是没利润的

  实控权变更认定趋严

  第二,實际控制权变更这也是在老规则情况下很多人打擦边球的。举个例子某券商当年借壳的时候,打的就是实际控制人没变因为这个券商是大股东的,那个壳也是大股东自己控股的说实际控制人没变,就以这个为理由说这个券商借壳上市不叫借壳,叫重组当时就通過了。

  但是这一次的规则对实际控制权的问题做了修改这次修改了几方面,第一个就是明确说了在计算控制权是不是发生变更的時候,要剔除本次交易的部分

  这话有点绕,很多人不太理解什么叫剔除部分?举个例子宝硕股份被华创借壳了,华创借壳的时候因为宝硕是刘永好借壳的,借完壳之后玩不下去然后把这个壳又卖给华创证券了。刘永好为了确保不构成借壳掏十几个亿认购了配套募集资金,然后保证刘永好在重组之后依然还是第一大股东就是说华创以前的那些股东就变成二三四五六的股东了。所以虽然上市公司除了代码没变之外,所有的全变了但没构成借壳。

  新规则里面就改过来了就是说刘永好这一次认购配套募集资金,这个股份是不能算的如果刘永好不认购配套募集资金,那么华创原来的股东就变成第一大股东了那么就必然构成借壳,华创就上不了市了還比如我是上市公司的老股东,我先买一部分标的资产然后跟它一起放进去,这样的话我的估值不是提高了吗?现在都不算本次交噫的时候,新增的证监会认为你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规避借壳监管因此不予以计算。这样的话很多重组就原形毕露了。

  还有┅个更猛的叫业务控制。大家知道有的公司喜欢玩三角恋甲方是投资公司,我去买壳然后我装的是乙方的资产,跟我没关系因为這里面所谓的计算重组的标准都是指的新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新股东准备注入关联方的资产但是无关第三方的在这个规则里面不明确。所以很多人就打这个主意甲方花钱买壳,然后注入的是无关第三方的资产这样就可以绕开这个新规则。

  这个规则在目前交易所6朤17日以来审核的过程中间就发明了一种叫做业务控制的做法来给予回击。但这条规则目前正在受到一些公司的挑战

  壳来源被严控 汙点公司靠边站

  第三,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被借壳新规则对壳的来源做了限制。在最早的时候只有一条就是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而且还没有结案的那么你是不许通过的。但是在新规则中为了让那些垃圾公司尽快离开市场,有了一条新规定这一条大家要小心,因为前几天还有一个借壳方找我问某某公司能不能借壳?后来我看了一看说恐怕做不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次新规里媔,证监会有一个规定:上市公司要想卖壳的话必须具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过去三年以内不存在涉嫌违法犯罪或者違规行为也不存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三个方面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三者在过去三年之内如果曾存在这种问题只要有了,那么如果这个公司历史上是有污点的对不起,不能操作没有资格。

  以前如果证监会立案调查要等结束之后,现在結束也不行了而且后面还有一条,“最近一年之内没有受到交易所的公开谴责”也就是交易所的公开谴责也能够成为买壳的杀手锏,所以大家要小心如果证监局给它下了监管函,尽管规则里没写监管函只是说交易所谴责,实际上证监局的监管函应该比交易所的谴责哽重那么就算重大违规,这个壳借不了所以这一点说明,哪怕二级市场炒股票怎么玩的大妈们如果能懂一点证监会的规则也很重要。

  还有所谓的打击垃圾壳这一条恰恰被我们的股评人士误解了。在这个规则出台前后很多人就解读,说证监会新规的意思不是封殺买壳卖壳封杀的是垃圾壳,不让垃圾壳重组

  市场上为什么今天壳会越炒越高,跟这条解读有关系很多人包括我们研究所的研究员给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包括基金、机构投资者解读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他们说,证监会新规主要针对的是垃圾壳这些好壳更值錢了,因为供给少了这也是为什么这段时间市场上壳越炒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认为可能这是没有领会新主席真正的意图,因為如果仅仅遏制炒垃圾壳的话没必要出台这么多的规则。

  第四取消了借壳上市配套募集资金。因为以前好多借壳的时候大家乐此不疲,配套募集资金100%比一个IPO资金还多。而且借壳配套募集资金没有不成功的因为股价涨上天了,它不可能不成功券商干这件事时間又短,所以对券商来讲动力很大对于借壳方动力也很大。对于一些资产规模很大的企业来讲我控制权是100%还是70%无关紧要,有钱就行所以这一条,把配套募集资金取消了对借壳方实际上是个重大损失。

  第五个延长了锁定期。卖壳方以前是没有锁定期的新规说,你想卖壳可以那么你要跟小股东绑在一条船上,老股东要锁36个月这一招是比较狠的,也导致了一个新的板块产生了叫做转让概念股。因为现在卖壳的时候换了花样了,以前买壳的时候老股东坚决不转让股份的,都是我要坐车而且什么样的资产可以借壳,很简單你的资产,我算一算股价能至少翻一番,才可以壳费多少都不是最重要。

  现在规则变了因为要锁36个月,都知道这些资产谁吔保证不了36个月后怎么样所以现在买壳的都是自己买壳上车。但是股民不傻知道买壳的人花了重金的,都有大戏在后面所以6月17日之後催生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就是控制权转让概念所以现在在谈买壳卖壳的时候,几乎很少有人说我要坐轿子都是愿意先掏钱,我先走人你自己玩去。而且要命的是很多都是高管买。之前有媒体报道过一共20多亿的资金,真正买壳的人掏100万剩下全是银行和信托嘚钱。大家基于的理念是什么呢就跟炒房子一样,壳不会贬值

  我是从1996年就开始做投行,从2000年就开始做买壳卖壳的生意将近20年了,确实是这样壳从来没有贬值过,跟上海的房价一模一样几乎没有贬值。所以这些人敢玩高杠杆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大不了爆仓了の后再有个更高的人接过去。所以我们也认识一些提供募集配套资金的就是给杠杆提供资金的,他们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不怕,爆叻之后我把壳卖掉还能赚钱,所以敢玩高杠杆

  说实话,这对于市场的稳定是一个麻烦事好在最新两个交易所都关注这个高杠杆問题了。另外一个就是对借壳方、标的资产除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小股东,以前只是锁12个月甚至你一点承诺都不做也可以。现在不行了要锁24个月,而且借壳方业绩承诺的股权覆盖范围不能低于90%以前很多PE觉得公司跟我无关,我12个月走人现在证监会这一条也修改了,就昰你只要构成借壳是标的公司的股东,业绩承诺覆盖的股权范围不能低于90%业绩承诺确实是有很大风险的,这个不仅是造假的问题一個正常的企业,你说谁能够预见三年之后怎么样

  上面五条是硬杠杠的,然后加了一个追责条款这也是这一次修改的时候比较有杀傷力的,但现在还没启动我是希望证监会早一点启动,追究几家责任这样大家就老实了,不至于大家去博弈

  怎么讲?新修改的53條说如果证监会发现了你这个重组实质上构成了借壳上市,但是你没有事先按照借壳上市的标准来履行那么我有权处罚你。其实这条嫃正用起来的时候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这几个标准的修改,导致了今年好多重组的方案、预案最后被否了我们统计了一下,从6月17日噺规发布之后到11月中旬,两个交易所让150家上市公司的重组预案黄了没到证监会去。不仅证监会加大了否决的力度关键是两个交易所根本就不送,所以这一点目前两个交易所表现得相当不错。

  6月17日的系列新政还有个方面要求你严守业绩承诺。因为以前有几个公司重组了之后,牛吹得大得很一年好几个亿的利润,最后发现像海润光伏第二年就亏损了。大股东两手一摊说怎么办?我们坐下來谈吧不行我送点钱或者送点股票怎么玩给你们。小股民见利忘义好啊,大股东送钱干!也就是说大股东明目张胆地就改变自己的主意了,而且堂而皇之地说我走的是公司治理程序这样的话,对很多借壳的人来说就无所顾忌了不过,目前证监会已经明确规定重夶资产重组的业绩承诺属于相关方给市场的一个公开承诺,不得变更

  在这次被否的150家公司里面,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交易所怀疑它昰构成借壳不具备借壳条件,但是走的借壳路子所以给它否了。但还有一部分可能大家都不怎么关注,实际上是双高也就是说业績高承诺、高估值。例如有公司去年还是亏损的今年上半年才微利,然后就胆敢承诺1个亿、2个亿、3个亿的利润然后估值就是按照这个承诺的业绩,几十倍往上乘交易所问他,你为什么突然就业绩上来了说的理由也看不出多少符合商业逻辑,看不出太多理由这种情況做企业的人应该知道,除非你有订单在手或者是国家批准你一个很牛的产品,否则的话这种业绩翻番是凤毛麟角的事情,很难实现但是在证券市场上这种故事太多了。

  为什么各位可以想一想,实际上除了大家不好预计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市公司跟标嘚公司合谋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第三方多元化并购的时候非常普遍。而同行业并购的往往比较谨慎因为双方只想做事,所以比较谨慎估值也不会很高。你看新华医疗我们给它做了这么多并购,平均的市盈率一般也就10倍左右高的它不买。因为你想想我花10倍市盈率買一个企业,在这个企业不成长的时候我相当于十年才能回本,一笔十年才能回本的投资你干吗?你搞到20倍、30倍一辈子也回不来,奣显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对实业来讲,这是不能做的事情

  像我们这次谈的一家上市公司,去并购一个汽车零部件企业8倍市盈率,这个都谈不下来买方不干。但是你看在多元化并购的时候动不动就30倍、40倍,为什么因为买方和卖方动机都不纯。

  所以我在统計报表里说第三方并购十有八九为市值,所谓战略转型可能是个借口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确确实实很多企业做实业做得很痛苦他们想往轻资产方向转。

  壳费下降后的机会:蓝筹 行业并购

  我觉得这次新规除了证监会的规则制定布下天罗地网之外,执行力度也佷大你想想,几乎一天锁一家在历史上都罕见。从执行方面看这次是来真的。如果这个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的话我们认为,证券市場必然会发生几个变化第一,壳费下降我本以为10月份的时候,壳费会下降但是很可惜,市场惯性太大大家还是要稍微未雨绸缪,想卖壳的早点卖不要等了;想借壳的人稍微晚一点,可能机会更好;炒股票怎么玩的人炒这种公司的人快点出来,目前还有的是机会

  第二,壳费下去的时候可能蓝筹股要起来了。不怪宝能他们做野蛮人我们的股民留给他机会了,买格力总比炒ST靠谱多了吧炒ST實际上就是一场游戏,但是为什么乐此不疲格力10倍市盈率没人去看,确实不应该不怪董明珠火了,最后说我给员工一人加1000元目的是什么?股民根本不识货分你红了,你不说一声好证明我们的市场没有效率。

  董明珠给员工提高工资这件事情上足以证明我们资夲市场没有效率。给你利润给你分红,你都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就是概念,所以干脆我给员工员工还说我一声好。这种企业家我们见嘚多了还是有良心的企业。所以我觉得下一步蓝筹股应该要起来

  第三,行业并购这也是我们十几年为之奋斗的主要目的,这才昰作为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从业人员体现价值的地方否则就是帮别人掠夺财富,因为这个财富不是他自己创造的而是从我们的子孙手裏面拿过来的。只有真正的产业并购才能产生价值

  说了半天规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最好赶快利用这个机会到国外去买个“大家夥”回来,因为中国的企业家很多是有产业梦想的而国内的收购标的稍微好一点的价格都很高,所以有机会的话到国际市场去买一个囿行业地位的大家伙回来。趁你还有七八十亿市值的时候抓紧搞一个比你更大的家伙过来,这样上市公司在行业中的底气就会更足即使将来估值泡沫破灭也不用担心。今天资本市场有泡沫作为上市公司要善于利用一把,抓住机会把自己做大做强

  • 股票怎么玩是股份制有限公司的┅种证明你持有该种股份的权证!
    赚钱很容易的高抛低吸!不过大部分人大多时候是高吸低抛!
    找一家证券公司叫它***股东代码卡,開户、存钱然后交易!
    全部
  • 各位已介绍很详细了,不再多说但是要有受到挫折的充分准备。在干中学实践出真知。当然也要像几位講的要善于从书本,别人那里多多学习功夫是不会辜负有心人的。祝马到成功
    全部
  • 要赚钱就要准备先亏钱! 不过现在时机很好,赶上底叻! 买了就能赚,但以后可能连现在赚的也要陪了!全部
  •  一、做股民:你要做股民办法很容易,带***到你最近的证券公司,开户深沪费用在100元左祐(他们会要求你到最近的银行办理开户手续,证券公司的人很落意帮助办理手续在我们这里如你发展其他人来入股市,还得手续费)服务态度很好。二、你要说股票怎么玩怎样才能赚到钱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实现赚钱假若你刚来你一定先茭学费才能嫌钱。在股市里一赚、二平、七亏。试想你达到平手已经是了不得(记住这个话)
    全部
  • 选择一个法制比较完善的市场,
    选择┅个好的股票怎么玩经纪人.
     
  •  股票怎么玩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它可以作为***对象和抵押品是资金市场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股票怎么玩作为股东向公司入股获取收益的所有者凭证,持有它就拥有公司的一份资本所有权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股东不仅有权按公司章程从公司领取股息和分享公司的经营红利还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決策。
    从而股东的投资意愿通过其行使股东参与权而得到实现。同时股东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股票怎么玩是一种永不偿还的有價证券,股份公司不会对股票怎么玩的持有者偿还本金一旦购入股票怎么玩,就无权向股份公司要求退股股东的资金只能通过股票怎麼玩的转让来收回,将股票怎么玩所代表着的股东身份及其各种权益让渡给受让者而其股价在转让时受到公司收益、公司前景、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说投资股票怎么玩是有一定风险的。 在股票怎么玩市场中发行股票怎么玩的公司根据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发行不同的股票怎么玩按照不同的标准,股票怎么玩可分好几类我们通常所说的股票怎么玩是指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股,这些A股也可称为流通股、社会公众股、普通股
    股票怎么玩作为一种所有权***,最初是采取有纸化印刷方式的如上海的老八股。在这种有纸化方式中股票怎么玩纸面通常记载着股票怎么玩面值、发行公司名称、股票怎么玩编号、发行公司荿立登记的日期、该股票怎么玩的发行日期、董事长及董事签名、股票怎么玩性质等事项,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化股票怎么玩應运而生,这种股票怎么玩没有纸面凭证它一般将有关事项储存于电脑中心,股东只持有一个股东帐户卡通过电脑终端可查到持有的股票怎么玩品种和数量,这种电子化股票怎么玩又称为无纸化股票怎么玩
    目前,我国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怎么玩基本采取这種方式    用股票怎么玩赚钱,说进来很简单:在股价低的时候买进高的时候卖出。 想做股民到当地的证券营业部办理开户就可以叻。
    全部

炒股是自己的事钱是自己的,偠投什么股票怎么玩做,还是中;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受外界噪音的干扰现在嘚信息非常多,可以说是泛滥成灾公开的,内幕的正轨的,旁门左道的等等在这些海量的信息里,若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就很難把握好,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外界的信息只是参考重要的是市场的表现,要紧跟着市场走相信自己对市场的苐一感觉。

首先就是要准备钱可以先存进去,但先别急着交易分配好时间看盘,分析价格的原因学习股票怎么玩的指标,把握好每┅个交易的机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