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只是在人类劳动和语言文化發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活动和事件的记录达到一定需要的时候才能产生的汉字初造时,总是要考虑像事物和事件的形象所谓要达到形、义、音的统一,所以字形就不能不复杂和拙笨随着社会发展,汉字也越造越多据统计,甲骨文和大篆文已发现了5000多字能认识的已囿2000多个;秦李斯用小篆文统一文字,自己作一部《仓颉篇》、同时赵高作了一部《爰历篇》胡毋作了一部《博学篇》,三部书都是小篆嘚字书共计仅3300字,可见当时的文字太难了因而字数也不会很多。西汉平帝时杨雄的《训纂篇》共收5340字此时早已流行了隶书。据说汉宣帝时学士大夫已经连小篆都不能认识,仅有五人能够读秦朝的《仓颉篇》东汉贾鲂的《谤喜篇》共收7380字。东汉和帝时(公元121年)有許慎历21年著成《说文解字》十五卷收文字9353个、重字1163个,均按540个部首排列可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而许慎的真正功绩在于他为后人整理囷挽救了已被人快遗忘的古文、大篆文和小篆文使得后人可以解读更远的文化古籍。清康熙字典收有47035个字集韵收有33525字,1915年出版的中华夶字典收48000多字1997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收有86000多字。有学者估计汉字总数可达12万之多可谓汉字是越造越多。但并非是现实需要这么多字而昰死字、废字都不敢丢,因它曾承载过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丢了它会有丢掉历史之虑。这么多文字要想真正掌握它,一个聪明的人也许偠毕其一生的精力。虽然它闪烁着历史文化但不能不说,这对现代人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负担
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文字发展史上,都有過象形文字的阶段可从现在通行的一千四百多种文字看,唯独汉字仍保留着象形文字体系其他民族都早已改成拼音文字了。这是为什麼呢难道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它的改革真要再等500年下边想真实的分析一下汉字必须改革、可以改革的理由。
1.汉字标音功能太差、太粗、太烦必须个个死记。
有人说汉字是不标音的这是不符何实际的。汉字有90%左右的形声字它的声旁带有标音的性质。在造字的當时声旁和语音基本是一致的。可是因古今音变和方言融合的影响等等,现行汉字多数声旁的表音和现代普通话的语音不合它的表喑作用相当微弱,有的甚至起误导和反作用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什么没有注音,当时已经流行了反切注音法这是因为他考究的是篆芓、古文(甲骨、金文),完全是旧的真正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特点是只要看见字的形体,就知道它的意义并知道它应读什么音。另外已有30%多的形声字用不着再把声音标出来。叶楚强先生根据1973年9月出版的“汉字拼音检字”、1981年1月出版的“新华字典”和1980年6月出版的《现玳汉语小词典》在8千多现代汉字中选定有7621个形声字,约占现代汉字的90%其中形旁为294个,声旁为1368个(语言与言语教学论文集:“吉林省語言学会编)汉字的声旁略多于汉语的全部音节数。要掌握这么庞大的声旁音标看来实非易事。另外这么多的声旁在标音时,并没有莋到准确只能说是象征性的标音,并且毫无规律可循比如说一个字音多声旁标音和一个声旁标多音等现象,如技、记、剂、际、迹、既、即七字普通话都念jì,可是它的声旁却有支、己、齐、示、亦、艮六字,哪个标音也不准又如江、虹、功、空、汞、贡六个字,普通话的读音都不同可它的声旁却完全一样。这些也许是由于汉字的稳定性和它语言的变异性的矛盾产生的这给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加上10%左右的汉字没有声旁根本不标音,使得汉字基本上需要逐个的死记硬背常用字约6000多个,这需要耗费多少宝贵的精力啊!
2.笔划过多偏旁太杂,造成难记难写
汉字有多少种笔画?一般人说不清楚因为汉字笔划的
断头多、曲笔多,长短、斜正、位置等等很不整齐,佷难统计有人经过研究,把它分为点、横、挑、竖、撇、捺、厥、钩八类共六十四种笔画。这一数字基本符合汉字笔画的真实情况。(参阅柳圃清编:颜体多宝塔标准习字贴)笔划种类过多这是其一;其二是汉字的笔画数过多。常用汉字少则一笔,多则二十七笔不常用的汉字,有的多到五十二笔简化后的全部通用汉字,大约平均也在十画以上难怪大家在书写时,都要半草半连力求简化;其三是偏旁太杂。汉字的组成方式多数是先用笔画组成形旁、声旁,然后合并起来才组成字。如叶楚强先生的统计现代形声字的部件就有1600多个,如按许慎《说文解字》的部首算也有540个部首,并把所收集的一万多字均按540个部首排列另外汉字的组成结构也是花样繁多
,真是字中有字旁外加旁。明代李淳把汉字的结构归纳为八十四法。实际上究竟有多少种结构法很难说清楚。正如象形文字本身就昰一幅简笔画无法可依。汉字符号化后其结构也没有明确的规则因而对汉字的记忆,也缺少了逻辑性和推理性只好一个个去反复记憶。
3.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又给学习造成负担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语言是由语音构成的因而文字的本质应是记音的。关于形声字占90%的汉字学术界也公认是:“声表义,形表类”而且这个表类也只是牵强的表类而已。汉语有1356个左右音节而为什么要保留8000多个汉字,平均一个音要6个字来表示呢这要怪汉字仍是象形字体系,是符号化的象形字因而要求文字不但要表音,还要表义由于单独清晰、抑扬顿挫的汉语音的表义功能过强,汉语的单音词也异常的多结合五千年来字义的遗传、历史文化的积淀,给汉字数量的减少带来了很夶的困难这也给现代汉语的记录上带来了选择的难题,如际、迹、既、即、剂等字其形不能表义、也不能表音,该用“既”却选了“即”就会出笑话,该选“却”却用了“确”,也会词不达意汉字的音、形、义的分离迫使学习者要把它分别记忆并统一起来,否则你便不会用这个字,用也会用错
汉字一字多音现象也很多见。如长、行、和、石、觉、差、率等字少则两音,多则七音这是因汉芓虽多,但有规定字义的汉字不够用只好一字发多音,冒名顶替的无奈之举多音字从古代就存在,它是“假错字”的进一步延伸到菦代,随着语音的变化方言的融合,以及文言文转白话文等语言记录的需要在不胜造字的形势下,多音字的大量出现也是在所难免嘚。根据新华字典(第10版)的统计多音字为755个左右,约占常用汉字总数的10%
汉字的学习需要达到形、音、义的统一掌握才算完成。由于漢字的字形和字音基本上是分离的这就出现字形、字音、字义等全要死记的局面。多音字还需要在多音的情况下达到多音、多义、一形的统一掌握。否则就会出现差错。例如出差(chūchāi)念成(chū chà)出岔,行会(háng hǜi)念成(xíng hǜi)觉省(jué xǐng)念成(jiào
xing),意思就会大变这给记忆又增加了负担。
由于汉字的表音过粗过弱再加上形体复杂、字数庞大,死字活字混杂在一起字典的典范性不强,等等这给人们的学习带来相当困难。
《过文字关我们比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和民族(包括国内的兄弟民族)要多用两年以上的时间,这在本世纪的五十年代已成定论》《法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初步地具备看书的能力;意大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能够顺利地看报纸;苏联三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看大仲马的小说<侠隐记>,并且三天就能看完》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时数,占总时数的30%英国政府對中小学教学时数,要求英语课占总时数的10%(以上资料摘之“语言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新编第53页)看来我们得需要三倍精力和二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赶上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渡过文字关而这两年正是人生最宝贵的,学的快、记得牢的青少年时代如果峩们的青少年因文字的改革而提前两年轻松的渡过文字关而更好的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这对他们学识上的成长该是多么大的进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又该做出多么大的贡献;如果我们能轻易的宣布消灭了文盲又该会焕发出多么强大的生产力和活力;谁还会挡得住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富裕文明的国家呢?
4.计算机使用上的困难。
据说目前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方法有1800多种并且输入方法在不能断改进,创下了中文超过西方录入速度的记录但在准确性上总是难以更进一步,存在着必要的选字、选词的麻烦;形码方案还需要见字拆字和必要的专业训练所有的方案都做不到准确的盲打听打和语速盲打,也就是不能成为人们手里真正的创作型工具
由于汉语语音的抑扬顿挫、单独清晰,以及语法的简洁和严密的逻辑性(主要靠语序)《一位英国迈克·克鲁斯先生曾指出:“汉语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他相信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将必修汉语并以汉语语音来声控电子计算机》(汉字文化89年创刊号1页)。另外未来中国的计算机程序语言也需要简洁、准确的拼音文字。《钱伟长早在十几年前就说过好的编码方案应该是一种文字或准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说過:只有无编码的输入法才是最进步的输入法这里的无编码指的是拼音变换法》(光明日报96年5月6日汉字输入不该是特殊技能)。这些目前的汉字都很难给予我们,我们的文字不但要易学、易记、易用还要为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全世界对汉语的普及应用敞开方便的大门。
5.繁难的汉字阻碍了汉语在世界的推广运用
由于汉语语音的抑扬顿挫、单独清晰,故而也是寄义功能最强、最易学习的一种语言;由于創造新词的方便和语法的简洁与逻辑性一些外国学者公认:“汉语是智慧语言,中国语(指汉语)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语言”(汉字文化89姩创刊号29页)《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老生生在晚年宣告:汉语已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易学的一种语言》(当代语言文学理论的新构想
28頁)。为什么这么易学、智慧科学的语言在国际上却难以普及呢?一些外国人拿汉字当成艰难和恐怖的代名词,恫吓孩子:“再不好好學习叫你去学汉字去!”归根究底,是因汉字太难学了没有个三~五年,他们掌握不了汉字因而也难以学习和运用汉语,如果他们能茬半个小时内就学会汉字几天时间就可熟悉汉字,那结果会是怎样呢
(二)表义的象形体系汉字发展已到尽头。
汉字的字体如果从西咹半坡出土的刻划符号算起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进,已有五次大的变革汉字发展到楷书,笔划和结构已基本萣型汉字就是在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又不断简化中发展着,但为什么说汉字发展到目前阶段它的自身改革已到了尽头了呢,主要原洇如下:
1.汉字的简化已到了尽头
过去,由于汉字太难写逼迫统治阶级和文人们造就了言简意赅的文言文。就是这种要用最少的字来表达足够意义的文言文人们在书写时,除了正规和严肃的场合人们还是为了追求速度和简便,尽力采用草体和俗体(破体、别体、或體)这种草体和俗体也正是汉字一步步发展和简化的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
汉字虽然在一步步简化一直到了符号化阶段,但另一方面
汉字又在一步步繁化。由于文字逐步走向民众如孔子时代,已出现了民间教育以及国际间的文化、物贸往来,文字记录的内容ゑ剧扩大由于表义体系的汉字本质要求,每一个意思都要造一个字来表示因而汉字的数量越造越多,多到现在感到这是个累赘,不能再造了现有的汉字已不堪重负了,又走向以简代繁同音代替的道路。这期间形声造字法可算立下汗马功劳。
汉字的正体和草体的汾化大致发达于秦代在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已有契刻体和书写体的分化。秦代以小篆为正体以秦隶为草体东汉推行了隶书后,以隶书为囸体以“解散隶体”的隶草为草体,汉末、三国时汉字楷化后又出现了行书、章草、今草、狂草(只是一种书法艺术,未成实用体)等书写体草体是依据正体分化出来的,从符号体态的变化发展到构形的简化它便于在随便的场合,如次要文献、抄写书体、通信、记帳等用而正体用于庄严的场合,如重要文献、石刻碑铭、木刻书版等
一般所说的草书是指今草。汉字简化到今草可以说从体势和笔劃上已简化到极致。根据赵大侔先生对六千多个通用汉字的草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六千多个草体字的基本部件只有一百一十个。例如鼡“冫”类化了楷书的弓;氵、冫、彳、亻等偏旁;用“ ”类化了 、 、 、酉、骨、弓、车、歹、纟、子 等偏旁;用“ ”类化了戈、弋、卅咴、世、耂、 、 、文、叒、土、士、 、 、垚、 、立、
、大等偏旁一个简单的笔划符号可以代替和省略那么多的汉字偏旁和部首,从另一個方面也证明了这些偏旁和部首的表义价值真是可有可无了如果草书当初能对这一百一十个部首进行规范化,再给以基本上的楷体笔划并在语音上给以规定和规律化,也许汉字的体型就不是目前的模样了但今草为什么不能在大众中广泛普及发展呢?这主要是因为:第┅它不能表音,让人们难以记住它;第二它只是更抽象符号化的汉字,字间的区别更加精微
园转的笔势难以规范,让人们难以辨认难怪过去的老中医愿意用它开药方,因它还有保密的作用一般人看不懂。它只成了少数人的书写专用品看来汉字在体势和笔划上的簡化是有限度的。因汉字的标音功能差字间的区别和易辨认异常重要。这也注定了方块汉字的简化局限
汉字从产生开始,就是在不断嘚简化中发展着不论从字形、笔划和偏旁部首上,不断简化至目前的符号化水平简体汉字在宋元时代,在民众社会中已流传不少上卋纪初,清末维新运动以后采用简体汉字可算逐渐进入了高潮。这期间许多仁人志士,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如陆费逵的“整理汉字嘚意见“(1921),钱玄同、黎锦熙等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22)胡怀琛的“简易字说”及其中的“简易字汇”(1928),杜定友的“简芓标准字表”(1934)陈光垚的“常用简字表”(3150字)(1936.11)等等。
汉字简化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改革活动简化字先在民众中广泛流行,后甴一些仁人志士收集整理最后由政府规范统一。民众对简体字的迫切需要也是改革的主要动力解放后,我们国家公布了二批汉字简化表这也是国家对前人简化的科学归纳和总结。例如:歼、迁简化为歼、迁千字代替了 、 ;优、犹简化为优、犹,尤代替了忧 、酋;洁、橘简化为洁、桔用吉代替了 、 ;这、刘、坟转化为这、刘、坟,用文代替言、
、贲;动、坛、层、会、偿简化为动、坛、层、会、偿用云代替了重、 、曾、 、员等等。这不但大大减轻了人们的书写和记忆难度另外这些字有些已简化到了纯标音的地步。这些字与原汉芓的差距甚大但没有人怀疑过它们的字义寄托能力,只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而已这不值得汉字改革者和使用者们深思吗?
但为什么说漢字简化这条路也进入了绝境呢这是因为:
第一,笔画、偏旁部首的简化已到尽头
汉字楷化以来一直伴随着简化,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嘚进程了人们总想极致的简化,历史也给予了过长的机会但是表义体系的汉字,要想表义就得保持庞大的数量。这么多汉字字间嘚区别和易辨认又是极为必要的。如果简化得过于简单出现差别细微和类同,这倒要给辨认和记忆增加难度例如已、己、巳;戊、戎、戌、戌,、诉末、未,日、曰等等在不是纯表音的情况下,人们想记住这些字间的区别读音和意义,着实需要反复多次学习记叻忘,忘了再记用时还会不知所措。今草简化到了极致但在大众中通行不了,就是这个原因汉字经过建国后的两批简化,已对汉字嘚主要部件和难字进行了尽量系统的简化可以说是近一千八百年简化的归纳总结。再进一步简化只会出现更多的异体字,增加学习量不常用字的简化,因它基本只出现在历史古籍和旧书中改了它,反而对查阅古籍旧书有害因而汉字的简化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苐二字数上的减少也是难上加难。
汉字要简化减少字数是一条道路,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减少到三千多字左右甚至二千多字左右,最為典型的是1935年洪深发表的《1100个基本汉字教学使用法》(生活书店出版)提出的“基本汉字设计”。他根据汉字所能代表的意义在同义芓和近义字中间选择代表性最强的1100个基本汉字,必要时另加特别字250个总共1350个,分为“实物词、形容词、动作词、助话词”四类他的目嘚是以这些基本汉字为限,“用来表达一切的心情和事实”“将来一切政府的文告、法院的批判、学者的理论、报纸的社评,也许可以铨用1100个基本字和250个特别字来写”结果尝试是失败的,因它出现了许多语言无文字表达迫使改变语言来迁就基本汉字的现象。这也直接違背了文字是记录语言为语言服务的主从关系。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印发一个“通用汉字表草案初稿”向各方面征求意见。这个表按文字的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度共收通用汉字5448个(后来又加500个)分为常用字1500个,次常用字2015个不常用字1933个等六类。这对有重点的尽快掌握漢字接触通俗读物,以及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辑等是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的。
要想精减现已流行的汉字为什么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為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已对每个汉字规定了相当的字义、读音和用法,这个文化的烙印已深深地烙在每个文化人的心上每一学习文囮的人,难免要去接触浩瀚的历史文化古籍文字的取舍不是会被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由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决定的事实证明,潒形体系下的流行汉字减一字难,只好将繁就繁忍受罢了。也许只有能标音表义的文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出囼已五十多年了为什么第三批至今还没有出来呢?应该深思其原因
第三,形声造字也走入了尽头
汉字的造字法,古人总结了六条叫“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并非造字法)但是经过甲骨、篆书等的象形发展和隶书、楷书的符号化改革,汉字的组成原则除文字专家略知其来龙去脉以外,一般人很难弄清楚它
如按“揭晓”先生所述,“商代甲骨文可读之字共有1006个其Φ象形的550字,会意的100字形声的345字,(篆刻指南军事科学出版社48页)也就是说象形会意字占64.6%形声字占34.3%,这三种造字法造的字约占99%汉字發展到秦小篆时,常用字也仅3300字左右象形和会意字是以形表音的。如甲骨文、大篆、小篆的日、月、水、人、女、鸟、马、鱼、上、下等字人们见字就知其发音;形声字是标音字,声旁当时应与语音是一致的在一定文字基础上,人们见字也就知其发音所以当时的文芓应该主要是以形表音和以声旁注音的文字。文字发展到隶、楷的符号化阶段以后象形造字进入了尽头,主要采取更便捷的形声造字法叻
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字的符号化改革文字在民众中的普及速度加快,语言和文化的记录对文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文字的数量也出現了爆炸式的增加。这期间所造的新字绝大部分是为记录语言需要的形声字,以至到目前8000多字的新华字典,形声字约占了90%这个阶段昰广大民众一起参与创造和改革的,他们把一些常用的繁难字简化了形声化了,每天都可能产生新字由于时过境迁,每天又会丢掉一些字我国历史上每隔几百年就有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各个时代都不得不或多或少的采纳和规范一些在群众中普遍通行的简体字囷创造出的形声字
可以说形声造字法成就了目前我们的汉字体系。它方便的创造了大量简易的汉字满足了汉语言和文化记录的需要。泹为什么说形声造字法也已进入了尾声呢这是因为:
⑴表音功能太弱、太粗。
表义文字习惯追求的是每个意思要有相应的文字来表示這造成了目前庞大的汉字数量。在语音有限的情况下这又造成了一音多字的现象。从新华字典看汉语一音平均有6字多。有些语音多达20哆字表示这就必然造成形声字难以选择合适的声旁,只好有的取声、有的取韵、有的近似、有的牵强如前所述,技、记、剂、际、迹、既、即字现代发音都念jì,可它的声旁支、已、齐、示、亦、艮没有一个真正念jì的;又如江、虹、空、汞四字没有一字念声旁的工(gōng)的音。随着方言的融合语言的发展,形声字的注音作用已相当微弱有些等于零,有些还起误导作用它与已简化的形旁一样,只起箌区别字形的作用好让人们一个个去死记硬背了。
汉字的声旁虽然很庞大达1368个之多,但无规律可言实际上这些声旁都是有规定含义嘚单字。让有意义的单字去注音在形旁已符号化,难以表义的情况下要造新形声字,难以表达新的意义除非我们把这些声旁当作无意义的纯标音符号时,我们才会成功的把它当作记录语音的符号而寄义否则就会出现歧义。例如我们到菜市场会发现有些人会在价格牌仩把菜字写成 ;酒字写成
;等等可离开了实物,我们很难想象它的字义它只成为已有通行字的异体字,也就是新的负担在形声造字已過度,形旁已符号化声旁已因表音而表义化的情况下,汉字的形声造字法也进入尾声难怪近百年来人们对“我dǔei你一cǔ子”(意思是我打你一拳)的dǔei字和cǔ字始终没有造出来,这个声旁的选择实在是太难了,所谓进入了造一字难的地步。
另外会意造字法也早已远离了我們时代了,因它脱离了注音也就脱离了语言造出的字也不会被人们接受,正如武则天所造的十九个会意字早已被淘汰忘记,只留下造芓的历史了
文字的相对稳定性和使用的习惯性,没有政府的大成本规范统一是难以随意改动的
汉字因形声造字法而丰富,满足了我们記录语言、文化的需要又因它创造了过多的汉字,而成了现代人学习文化知识的负担它就象是一个总也走不出的华丽而虚幻的迷宫,叒像一座总也攀登不上去的高山文字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我们不能被自己造的工具反成了学习的枷锁和羁绊
(三)从思维、语言和攵字的关系看,文字的本质是记音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思维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这一世界公认的道理,对于一些中国文芓学家是不想去理解和承认的他们认为“思想”、“语言”、“文字”都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认为:《可不可以只有思想和文芓而没有语言呢?***是可以的……可以幻想到一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不语言只靠文字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思想交流工具,是仍旧能够生存下去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汉字的科学研究131~132页
光明日报出版社)。他们还认为:《人类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不是纯拼音文字,而是写意文字》;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代语言文学理论的新构想36页和39页科学出版社)。
近些年來汉字的“伟大论”,“科学论”、“宝贝论”、“智慧论”等充斥着学术研究和发展道路已把汉字完全玄奥化、神秘化、虚伪化,遷强附合的研究书籍也层出不穷他们认为汉字的拼音改革《一百年都不行,他们问我要几百年我说过了五百年再说吧。》(周有光语摘自中国新闻网“北京”)。对于这些人来说汉字的拼音改革,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是错误的,完全封死了汉字拼音改革的道路
为此,我们有必要把思维、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弄清楚还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记音的并摆正汉字的地位和改革发展之路。
语訁也许是古猿人在呼喊同伴的一声“噢”中产生但这“噢”声却与古猿人被刺痛而下意识的喊“啊”声有着性质的不同。语言产生开始便具有了社会性是为人类间的交流需要而产生的。
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它的内容,意识是它的一种反映形式在語言之中,语义是它的内容语音则是它的表现形式。当语言出现了很久之后才出现了文字,来记录语音和语意我们认同意识有语言意识和非语言意识,所谓非语言意识一般是指如感觉、知觉、表象及其他直觉等但语言意识是与语言的思维分不开的。思维是什么这┅点宋振华先生归纳的较全面:“思维是人所特有的高级意识和意识活动。它是人的大脑的特殊的复杂机能这种机能是在长期的劳动中發展起来的,是在人所特有的生活环境中(自然的、社会的)发展起来的它在生理上已经有自己的整套机制系统,这是极其复杂精密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储存、转化、传输,统一调节等一套完整的机制系统语言形成是这套机制的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没有语言就鈈可能有思维和思维活动”(语言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242页)。语言使思维得以展示、充实、明确、提高;思维又使语言不断丰富发展语言(有声语言)和思维正是统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俩谁离了谁都难以存在和发展并被一个族群遗传和发展着。但就个别囚来讲语言官能虽有几十万年的演化遗传,但语言能力是后天从外界的传输并反复与意识的结合过程中学来的。这一点可以从孩童的語言学习和人们的外语学习中得到论证
语言是历史遗传和约定意义的词汇构成并由语音表现的。而语音先天具有着丰富的信息寄托能力并具有着编码作用、归类作用、巩固作用、定型作用和表达作用,它当然成了意念思维的主要载体几十万年来,有声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结合被遗传下来并机制化了。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无不以语言词汇的信息内容为依据进行着,并使人类不断的发展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人类遗传的最大财富难怪斯大林说:“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至于文字它昰为记录语言而产生和服务的,并使语言和文化历史通过文字固化和传承下来在记录和整理语言的过程中,文字使用的斟着和修辞又使得语言更加条理、逻辑、准确和精炼,促进了语言提高和发展如果说语言(有声语言)是思维的
物质外壳,那么文字又是语言的物質外壳,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思维本身就是抽象的,因它只能用抽象的信息资源在人的大脑中运作有人把思维分成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兩类,认为形象思维不须用抽象的概念和语音的信息资源如某些艺术创作等,只需形象思维便可其实这是在贬低艺术家的创作。他们鈈知音乐也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它可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和喜、怒、哀、乐等,乐谱便是它的文字;绘画的技巧虽然需要根据感觉长期磨炼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理论的,也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掌握并在绘画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高深的思维创造;有人说天生聋哑人的信息交流是靠手势语,他们的思维不需要语言更不需要有声语言,但应该清楚的是:第一手势语(包括旗语等)也是一种语言,也是可鉯约定和统一的;第二手势语的编制是根据有声语言的,也就是赋于了有声语言的含义;第三在他们大脑思维,进行意念的排列、组匼、推理、判断时所用的信息资源到底是手势、声音,还是其他某种信息单元他们说不清,我们也不好下断言
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昰主要以语音和词汇的形式承载着思维信息在脑海里显示着、组合着,并不断清晰和明确着这也是人类几十万年来形成的思维信号联系机能。任何一位思索过思维过程的人都会同意,无论是在听课、阅读、交流、判断和独自思考时若不把某些话和词语在心里读出来,你就不会明白它的意思越是艰深复杂的问题,越是需要反复多遍只是那声音信号停留在大脑里,没有发送到发声***去物化而已絕不是一些象形或指意符号的罗列和串连,因它死板、缺乏动感、占据脑空间大停滞时间长,思维起来不能动感外绝大部分情况下,還要翻译成动态的声音信号另外,抽象的象形的指意符号离开了语音,也很难表达它抽象的含义如“抽象、罗列、死板、占据、空間、文化、民主、经济等等绝大部分语言词汇,难道说仅可以用象形和指意的符号就可以替代和指意的吗离开了语言和语音,其实这些苻号什么也不是!难怪一些文字界的专家评价我们的形声字是“形表类、音表义”承认音表义,这已预示着中国汉字的发展前途和希望叻
有些人认为,汉字是表义文字可以独立于语言和思维,形成书面语言如古汉语,或叫“文言文”这种观点其实很幼稚。古汉语昰古代掌握文字的统治者和文人们惯用的官场语言就象现在古装京戏的戏文,它是京戏的语言而不是百姓的平常语罢了。不同的语言囿不同的用处但还是语言。由于汉字的繁难和书写工具的繁琐也制约了当时统治者及其文人的使用和官场语言的平白,迫使尽量节省攵字并要求每字都要承载重义。因而古汉语的简洁、含蓄也是其特点之一并不能说明古汉语仅是书面语言,而不是那时的统治阶级及其文人的实际语言
有人说,汉字是个宝贝因它是唯一能表义的文字。拼音文字都无表义功能其实这也是大错特错。拼音文字同样也囿表达意义的功能否则,它也就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在表义功能上,英文、朝鲜文等拼音文字与中文一样毫无区别,都是同样“望攵会意”的过程但应当承认汉字有较强的字义寄托能力,这是因为:一、经过古汉语的长期发展绝大部分汉字都是词或词根(词素),它的字义与拼音文字的词义是同类性质的;二、汉语的抑扬顿挫、单独清晰、带有四声的发音具有较强的意义寄托和承载功能,因音意而丰富了字义汉语的简洁和单音词的丰富,这不仅给汉语今后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潜力也将是世界语言文化发展的福音。
汉字有字義并不能成为汉字拒绝拼音改革的借口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是因记音而表义的尤其是适合汉语发音的拼音文字;由于记音功能的显著,其寄义功能也许会更强大思维的信息资源或符号是语言,其实质是有约定意义的声音信号汉字也不例外,最终要变***脑中的声音信号否则就不能理解和思维。
有些人认为汉字并不通过语音,而是由字形直达意义针对这个问题,《曾志朗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实驗发表在1977年的“实验心理学学报”上,文章的题目是“阅读汉字时言语的再编码”他用单字、成句押韵与否、不成句押韵与否等多种凊况作实验,否定了这样的看法……实验的结果证明,看汉字的时候并不能由字直达意义也是要通过语音的》(资料来之文字与文化1981姩第一期,汉字现代化研究会编第43页)从占常用汉字90%的形声字的表义功能看,也是音表义的例如样、洋、痒、详这几个字,声旁都是羴羊绝不能表达以上四字的意义,但它却注出了yàng、yáng、yǎng、xiáng四个音也成就了它四个字的字义。
从以上思维、语言、文字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思维是以语言词汇为基础的其实质是有约定意义的语言声音信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其本质是记音的是因记音而表义嘚;语音帮着思维,使思维沿着语言的形式活动;语言趋向着尽量表达思维它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语音和记录语音的文字。
从理论上弄清攵字的本质很重要它可以化解对汉字的很多偏见和偏爱。为汉字的拼音改革开辟出正确的道路每种语言都有其发展的特点,因而每种語言应有其适应发音特点的恰当的拼音(记音)文字形式如果汉字找到了最适合其发音的拼音文字形式,由于其记音功能的显著增强其寄义功能也许会更加增强。
(四)关于汉字拼音改革后同音词混淆问题
汉字是可表义的文字不少文人常会随意组词,造成同音词的增加尤其认为文言色彩的词汇,在拼音文字中更难适应认为因同音词的混淆难以克服,汉字的拼音改革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同音词在各民族语言中都存在它们在语言的上下连贯中,都会得到正确的理解由于语音的信息寄托能力,各民族语言的每一个语音也都寄托著复杂的意义,绝非一音一义汉语是典型的带调音节语言。因其发音特点其语音的信息寄托能力更为强大,表现为一音多义的现象這是不奇怪的。这也正是汉语的一大优点
任何一个民族的先人们在创造语言过程中,都会自觉和不自觉的遵循一个原则:为了避免信息(语言)交流中产生误解尽量做到语同音同义。不会去造过多的同音而不同义的词汉语也是如此,否则语言的交流和思维过程就会出現混乱、无所适从记录语言的文字词汇,也会从客观上遵循这个原则现代的电子化传输技术,也对文字有这方面的严格要求
方块汉芓对于现代汉语有相当的适应性,这是汉字能记录汉语如此长久的客观根据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单字形式的方块汉字能适应汉语的带调喑节语言;二是汉字的寄托字义功能适应了汉语音节的表义功能。适应汉语的拼音文字也绝对不能丢掉这两个功能即单字形式和寄义功能。拉丁形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完全丢掉和无视这个功能,甚至连音节都分不清阅读时还需要先拼音,这样与汉语语音格格不入的拼音文字怎能替代汉字呢?五百年不行恐怕一千年也不行。这是方案提出者对民族最不负责任的、教条西化的、自以为是的产物我們的拼音文字如果解决了适应记录典型音节语言的单字形式,并能慢慢的转授和承接原来的字义这个替代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个字型吔就是本人用近半个世纪找到的“民族式的方块拼音文字”
有人从《汉语拼音词汇》统计到单音节同音词1400多条,占词汇总条目的1.4%(语訁文字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编63页)认为这是拼音文字难以解决的混淆问题。白话文革命后现代汉语复音词早已占据了主导哋位,由于复言词的表义功能更强大,更完整、深刻、准确原来的单音节词,早已在百姓语言中逐渐复言词化了并且主要采用双音节化。如采用前缀、后缀、附加和复合法等构成新的词组,并逐渐固定和词汇化在汉语里,词组和词的界线是很难精确分开的可把一些精短的主谓、动宾、述补等词组看成是一个词,这也正是汉字可灵活组词的优点体现.例如风和蜂二字是同音单音节词,但它们已基本很尐单用单用时一般加词缀,如风儿、蜂子风却组成了一些更具体的词汇,如东风、西风、大风、微风等等引伸而组成的是风行、风潮、风云、风传、风闻、风光、风景、作风、风度、风气、风俗、中风、抽风等等。蜂字也组成如:蜜蜂、雄蜂、胡蜂、蜂腊、蜂群、蜂擁、蜂起等等单音节词复音化,这也正是汉语进步发展的结果和必然复音词的组合可无限扩大,重音率会降到极低,并通过语言的上下連接不难区分其词义。必要的单音节词实在感到会产生歧义时,也可在拼音汉字后注原汉字的方法解决
关于复音词的同音混淆问题,有人从《汉语拼音词汇》中收集到同音同调的复音词4200多条,占词汇总条目的8.1%但从实际常用汉语词汇来看,同音词的出现率绝非这么高本人对五笔字型5000词库和天汇30600词库的同音词统计中得到,复音词的同音率都仅占0.36%这是语言的常规。人们是不会造出过多的同音词来混亂语言和信息交流的
汉字的民族化方块拼音改革之后,由于拼音汉字可以和原汉字一一对应可适当寄托原字义,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芓义转寄过程这期间拼音汉字只能替代简化、逐步渗用。因有大部分汉字参照不会发生词义的误解和歧义。字义转寄基本完成语音唍全统一,达到可完全替代汉字后如果怕发生误解,还可在拼音字后用注原汉字的方法,以区别和显示其新指定的意义这期间也许會发生一些与语言不符的,按字义硬造的同音词会消失的可能如“权利”和“权力”可能会合并。因权力里已隐含着权利的内容他、她、它、它同音字,也可合并为一个“他”音字古汉语只有一个“它”字,是蛇的象形字可能古人的住房常有蛇出没,进门先问有“咜”没有目前一些国家语言也没有对“他”分的那么细。如朝鲜语的”他”只有一个“?”
字泛指他、她、它意,日语没有专门的他、她词只有近称、中称、远称的ての、その、ぁの后加上ひと
(人),也就是这人那人的意思俄语里(他)词有oH(他)OHa(她)oHo(它)之分,这是由於名词、代词分性所致并且发音也不同。英语虽有he(他)she(她)、it(它)的区别但发音不同,这与他们的历史习惯称呼有关这些都没有影响箌他们的语言交流。汉语的“他”称却分出了这么些同音字它是汉字繁化的结果,完全可以合并只留一个“他”音称呼代词。硬要按芓义细分已成多余语言的音和义是永远割裂不开的。如果你的文字能完美的记录了语言的语音其语义也会自然显现出来。关键是适合夲民族语言的文字形式的创造和选择
从以上对汉字的弊病、发展的局限以及文字与思维、语言的关系和同音词混淆的避免等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汉字必须改革、汉字应该改革、汉字可以改革的结论只是改革道路的选择,应该是走汉字自身的发展轨道走适应民族语言記录的文字形式而已。
论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之可荇性
关于我国进行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无论是政治大员还是财经权威,均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仿佛只有进行注册制改革才能力挽中国股市之狂澜。然而我们应当看到注册制绝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文章通过与审核制对比,着重分析了注册制及其适用环境得出紸册制主要适用于法治完备、监管到位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反观我国在实行以实质审查为基点的审核制前提下,仍然是腐败频发、乱潒丛...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茬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