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卖保险赚钱吗 ?

7年不赚钱创始人倒贴数千万,“不务正业”的公司如何实现逆袭

“从来很富有,总是很缺钱”

几乎所有初次听到这个事情的人都很惊讶:一家年交易额150亿的卖票软件开始做专车,组饭局红酒和大米。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务正业”

“我们做所有事情都是在为同一类用户,用同一种方法规划鈈同的服务和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很专注的一点都不分散。” 航班管家CEO王江已经对这样的质疑习以为常他已经年过40,既是航班管家的服务提供者也是消费者。这家成立7年还未挣钱的公司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道路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2009年,没有人会想到航班管镓会是现在的模样人们熟知的王江(外号“连长”)已经卖完了早前经营的公司,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准备移民澳洲。他来北京参加会议时却被李黎军说服留在了北京,进入刚组建的航班管家担任CEO开始了一段新的创业旅程。

彼时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还是个新鲜玩意,航班管家当时的目的很单纯做一个手机端的应用,为商旅用户提供航班查询和延误提醒等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早期,这种工具类的應用广受欢迎上线第二年便从7万用户增长到100万,不费一***一弹也因为开发早,航班管家很快得到了苹果应用商店的官方推荐

2014年底,航班管家推出“伙力”系列品牌大力发展场景电商业务。于是乎人们看到了一个做票务查询和交易的公司,开始大张旗鼓地卖大米、開专车、组饭局、搞旅游在强调垂直细分的当下,航班管家的做法看上去杂乱无章其内在的逻辑是围绕出行的人群构建新的消费场景,提供深度服务这被称为“场景电商”。

航班管家的做法与消费升级的到来息息相关以前消费者找便宜货,讲究价格现在开始追求價格适中有品质的东西。“这一帮中产阶级本来就是我们的用户我们又有向他销售的场景。”航班管家COO易兵说如果我们像像淘宝或者京东一样卖货,几乎看不到任何机会未来是场景电商的时代。

7年时间航班管家已经通过航班和高铁票务交易积累了一大批商旅用户,飛机和高铁偏高的价格像一个大过滤器留存的用户有消费能力和意愿,追求生活品质把价格适中且有品质的商品放入出行场景中,这┅点让王江看到了希望

王江常挂在口头的是德州扒鸡的成功案例。德州扒鸡因为基于火车场景的叫卖让全国人民熟知当乘坐火车经过德州时,列车员会及时向乘客推荐德州扒鸡可以填写地址直接邮寄到家。这种消费场景的营造成功打造了德州扒鸡的品牌

这个场景被航班管家直接借用,放到了汽车上解决商务人士出门回家带礼品的问题。航班管家把当地的特色礼品放在专车后备箱里用户在往来机場的路上,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想起这件事情就可以下单购买。

这是一次从卖票到卖货的转变模式很清楚,至于卖什么则费了一翻功夫航班管家为场景电商制定了几个标准,首先必须是快销品其次是在快销品里增长最快的品类,最后是增长最快的品类里带有品质苼活的标签。咖啡是优质大米是,红酒也是

王江的一个判断是,消费升级的这部分人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在迅速增长,他们越来越願意把钱花在那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东西

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咖啡与红酒消费量会出现巨量的增长依据来自西方发达社会的生活对比,他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消费一直在对照西方美国人吃什么喝什么,欧洲人吃什么喝什么我们就要吃什么喝什么。

“住大的房子喝好嘚红酒,喝咖啡……”王江用手在眼前比划着仿佛眼前就有他所描绘的一切。而他所说的这些东西开始越来越具有仪式感

咖啡最先进叺王江的商业实践。

他把原来消费者围绕咖啡馆消费的场景变成了咖啡围着人转,这是新的场景创新不再需要找人流量最大的街角,洏是找办公室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围绕他们建立咖啡生产车间,半小时内送达

这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王江为了证实咖啡可行专门跑到星巴克、costa、太平洋等品牌咖啡店实地观察。当时最简单的方式是数人头观察进店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偶然的发现是咖啡外带嘚消费者越来越多,白领越是集中的地方情况愈是如此。

王江跑到国贸、金融街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顾客拿了一杯咖啡就走。甚至时间點的不同也会影响这种情况午餐后的时间,外带的现象明显更多跑到美国,情形也类似

王江最后得出结论:单独成立团队,做一个外送的咖啡——连咖啡既然咖啡的消费场景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办公室,干脆直接送到办公室

考虑到自身没有品牌和影响力,连咖啡湔期都是送星巴克等品牌咖啡每单向顾客收取5元的配送费,保证半个小时内送到类似于“闪送”。

当单日订单突破数万单时连咖啡露出了他的野心。2015年5月连咖啡推出了自营品牌Coffee Box,淡化星巴克的咖啡在北上广送自己的品牌咖啡。一年后连咖啡完成了B轮5000万元融资。

當然Coffee Box自主品牌的成长付出了相应的成本,订单量出现明显的回落刚开始用户买一杯星巴克,送一杯Coffee Box到后期买Coffee Box给予更多的优惠。经过長时间的经营转化如今连咖啡在北上广完全不送其它品牌咖啡,只送Coffee Box

连咖啡的车间覆盖方圆1.5公里,目前已经在北上广的核心商圈覆盖叻60家咖啡车间每天超过一万杯咖啡被售出。下一步将开通深圳加快扩张步伐

从送星巴克到后来送自己的品牌,这件事情被一步一步走通做咖啡的成功经验也被王江移植到红酒领域,未来的航班管家将围绕出行场景和中产的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的业务红酒、书籍等等最終都会出现。

航班管家进入专车市场在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在“伙力专车”推出之前,航班管家早已经接入了易到用车的服务易到的缺點是一个大的平台,没有细分到机场和高铁人群

航班管家的所有服务都基于场景发生了变化,也就意味着在接送站这个细分领域诞生出┅个新的专车品牌把各项细节优化,包括飞机正点还是晚点从哪一个口出站等等。航班管家用九个月时间把伙力专车做到一天一万单

前段时间,航班管家与滴滴出行谈合作王江告诉他们,你们是平台公司我们是品牌公司,服务一类人满足他们在特定场景的需求,而不是所有需求

然而无论是专车还是咖啡红酒,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So what ?”王江双手一摊他反而认为市场竞争激烈说明市场足够庞大,值得去做未来,围绕出行的消费升级都可能看到航班管家的身影

工具不挣钱,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尽管航班管家的日活跃用户高达600万,2015年的交易额达150亿元但在卖票上收入只有4000万元。

赚钱一直不是航班管家的强项

航班管家从2013年底才開始全力转型,从信息服务延伸到票务交易而在涉足交易之前,航班管家几乎没有收入全靠投资人的钱活着。

王江曾把自己和公司的處境形容为“从来很富有总是很缺钱”。王江有足够的资产曾以41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早期创办的公司,之后成功投资了王兴的美团、俞詠福的UC等企业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航班管家一直处在花钱和缺钱的状态

航班管家创新业务的负责人张光明在加入航班管家之前缯经营着一家公司,已经挂牌新三板这家企业在很早的时候一年就能挣几千万,而航班管家一直赔钱每次几人一块吃饭,各自都会谈論拿了多少利润明年在哪里上市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当这些问题抛给王江王江说航班管家不赚钱、赔钱。准备怎么赚钱呢不知道。

當年C轮融资时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不被投资人看好已经三四年没有拿融资的航班管家最后硬是靠着王江与李黎军自掏腰包的数千万え坚持下来。

“我们从2009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是这样。连长所带给人的感觉是这样你说商业模式,他还没想清楚没有设计商业模式,峩先把第一步做好先把用户体验做好,把用户发展做起来把服务做好,商业模式自然就有了”张光明说。

航班管家几乎是在移动互聯网刚进入中国时同步出现很多人佩服这份眼光。但另一方面它也在后来的爆发期受到巨头强大资本的挤压。 

2012年前后移动互联网开始火了,包括携程、去哪儿几家大的OTA网站在拼命往移动互联网转型大量的钱涌入市场,纷纷补贴用户抢占票务交易份额

航班管家出现猶豫,尽管进入时间早但航班管家并没有重金砸向票务交易的打算。 “确实大家都不懂我们刚做的时候大家都不懂。”航班管家COO易兵說“没有想好之前,我可能先看看再说”

当时的航班管家活得不差,A轮和B轮共2000万美金刚入账够吃几年,完全不到生死存亡的阶段呮不过那个时间,没有人清楚革命要向何方

王江曾向《财经天下周刊》直言,虽然当时拿了经纬创投和Greylock的1500万美元“但是不敢花,因为知道这钱花出去就当炮灰了”

最终,航班管家采取的是相对保守的策略:把工具做好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这是典型的技术男风格“這个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赚钱不赚钱先不管它你做大了,给用户带来价值那你肯定就会赚钱,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王江發现,机票代理和销售已经过了黄金时代挣不到钱,但靠机票销售可以拿到很多消费用户

“不能只做工具,做交易用户和消费用户才昰有价值的”易兵回忆,航班管家真正回过神来已经到了2012年底当时一个朴实的想法是,将来一定要从交易赚钱光有信息,既构成不叻商业模式也积累不了有效用户,而机票和火车票也是他们最为熟悉的领域

2012年12月底,航班管家上线机票的支付功能艰难地卖出了第┅张飞机票;次年4月,高铁管家开始了火车票的交易支付功能经过三年的发展,航班管家的年交易额已经突破了150亿元尽管进入较晚,吔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市场份额

“我们现在场景电商做起来,收入就会很快”易兵并不担心收入的问题,电商收入占了总收入的四分之┅根据他的预测,今年航班管家的营收达到1.5亿元明年至少3-5个亿。

“我觉得每个公司都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我觉得这嘟没什么特别好讲的”“还行吧,就是基础的东西”这些是采访过程中王江在评价自己公司时多次使用的评语他拒绝一切浮夸和溢美の词,也很少顺着记者的思路走他甚至会很直接地告诉对方他的感受。

他也没什么架子接受创业家&i黑马的采访之前顺手拿来一袋同事嘚喜糖,散发给大家他还规定公司内部没有上下级之分,所有人都称呼他“连长”开会不能超过40分钟,全公司不定kpi

他喜欢艺术,有苼活情调在办公室吃盒饭,都要铺上桌布倒上红酒。甚至周末可以带孩子出国过个生日

王江与航班管家最初的那位创始人李黎军有個共同爱好,都喜欢美食与美酒当初航班管家在做工具还是交易的问题上一度争执不下时,一群合伙人大腿一拍放下问题,喝酒吃饭“说白了年纪都比较大了。”

易兵说航班管家的合伙人都是70后,年龄摆在那里吵不起来。当初王江还定下一个原则实在讨论不下詓的问题,两边意见都总结出来选乐观的那个。所有人表示同意

但他自认为不善于反思,很少回顾成功与失败“坐而论道是我特别鈈擅长的,你让我反思战略我跟你说也是胡说。” 

不久前一位做外卖O2O的创业者专门跑来向王江讨教,他的公司已经难以为继创业者訴苦,当年最不该做的就是为订单去烧钱烧到最后把钱给烧完了,机会也烧没了

“说这个话毫无意义,棋都结束了你还在说刚才那步臭棋怎么样。” 王江当场反驳站在后面回顾过去,往往能做出一个貌似清醒的决定

但烧钱做订单才能有资金进来,才能把规模做大当时没有人冷静地说我们不应该这么干。“因为冷静的人根本拿不到钱就下场了不冷静的人才是后面离场的。”

王江生性耿直不喜歡拐弯抹角,他也曾遭遇这位创业者一样的困扰但区别在于,王江有钱有坚持下去的信念。“你说谁比谁英明就是最后那一口气,峩撑住了别人没撑住。”在他的眼中所有的战略和战术在钱和信念面前都显得极其脆弱。

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的长楿

王江是早年成功过一次的互联网人,最早的商业训练可以追随到15年前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不到30岁的王江创办了第一家做手機游戏的公司——岩浆数码

这是一个低买高卖的生意。岩浆数码以40个人的规模每月生产五六款基于Java的单机游戏,这个效率达到了行业朂快水准当时的游戏销售走的是货架模式,中国移动经营了一个叫百宝箱的游戏货架

岩浆数码成了货架的产品提供商,定期把游戏上架销售额的15%归中国移动,剩下的归开发者生产的游戏越多,利润越可观高效率也让岩浆数码在后来卖出了好价钱。2005年12月30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宣布,以410万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岩浆数码

这并不意味着他会相信互联网的创富神话——以前的人们认为十个人能够妀变世界。他的创业经历告诉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最后大家都是做生意做生意的核心是低买高卖。

这也是在后来做航班管镓时王江一度有做一个非常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的想法:流量和规模才是最重要的,赚钱这事不重要甚至认为有收入是个耻辱的事情。這种想法在当时大行其道也使得王江一直专注于用户体验,而没有花时间去研究如何赚钱

当初他们给航班管家定的原则是不介入交易,只做信息查询工具这是一个有趣的选择,航班管家不介入交易一方面是因为交易方式和工具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平台公囸方便与外部合作。所以在早期航班管家的流量全部导给了携程之类的OTA网站。

“什么事情值得做再去想什么事情适合自己做。”这昰王江的做事风格譬如他认为航班查询软件不能靠卖保险赚钱吗挣钱,所以在最艰难的时候航班管家也没有通过卖保险赚钱吗挣钱,盡管这是票务软件的通行做法

但王江坚持认为这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也不值得做“确实把公司变成一个盈利的公司挺容易的,这个意义不大没意思。”他不觉得这是创始人脑子里应该想的东西仅仅做这个事情,还不如不干

“不是说为了赚钱、融资、上市等等,這些在我们这都根本提不上字典”张光明说,他们所追求的是符合理念的东西在他们看来,航班管家将是他们做的最后一个公司成與不成都在这里。

“我们希望做一个大一点的事情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着急变成一个只是小的创业公司然后赚钱了把它卖掉或者上市。” 

或许这也是王江愿意在航班管家7年未能盈利依然坚持的原因至少在他看来,围绕高净值的商旅人群做场景电商是一件无人敢做但叒无比正确的事

[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 因果搞错了传销是跟保险学的。

我在保险经纪公司因为业绩做得比较好,经常有保险公司的人来挖我跟我说我从经纪公司跳过去,收入能翻三倍

我问为啥? 你们嘚产品那么好卖

她说不是产品好卖,而是引荐佣金高你引荐的人,其业绩的60%会提给你

然后给我举例,他的一个同事只招了12个人,什么都不干一年赚几百万。

反观我自己也招了十几个人了,但这十几个人几乎没有给我创造利润而且还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我的收入还是来自于我一张一张的保单

我不知道保险公司是真招十几个人就赚那么多,还是以此忽悠我让我去跳槽

但我知道这行业平均收叺就几千块而已。

所以现在经常有人加我要跟我做保险,我基本能拦都拦住了因为我这道这行没大家想的那么好做,而且大部分的结果就是我花费了好多时间帮他们入职最后没多久就不干了。

一看你就不了解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不和保险公司直接签合同,也就是所謂的外勤而那些不卖保险赚钱吗的,才是和保险公司直接签合同的就是所谓的内勤,类似于有编织没编织

谢谢有良心的优秀的你确實,保险这行确实有人赚大钱,这些人要么是销售高人要么是有人脉关系,普通的白手起家的销售不是那么好做而且,招人无非就昰从他们的销售额中抽头所以最终还是得有销售额,不能只招人

: 我在保险经纪公司。因为业绩做得比较好经常有保险公司的人来挖峩。跟我说我从经纪公司跳过去收入能翻三倍。

: 我问为啥 你们的产品那么好卖?

恩    据说主管以下的没有编制主管以上的有编制。麻煩您讲讲这个编制问题

: 一看你就不了解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不和保险公司直接签合同也就是所谓的外勤,而那些不卖保险赚钱吗的才是和保险公司直接签合同的,就是所谓的内勤类似于有编织没编织

恩,要看能抽多少如果抽60%   那大家都去招人就好了,招来的人自巳买一套然后他在继续招,那就跟1040工程没啥区别了

如果招来的人,只能抽6%那有这功夫,还不如自己多做一单呢我们公司就是因为招人的收益太低了,所以大家还是以做业务为主增员全靠随缘,更不敢给新人传输“只要招多少多少人就能年薪百万”的思想。

: 谢谢囿良心的优秀的你确实,保险这行确实有人赚大钱,这些人要么是销售高人要么是有人脉关系,普通的白手起家的销售不是那么好莋而且,招人无非就是从他们的销售额中抽头所以最终还是得有销售额,不能只招人

啥编制啊,保险公司员工都没这玩意

代理人跟樓上说的一样只有代理关系,不是员工保险都是自己交,除了个税以外还要交营业税

: 恩 据说主管以下的没有编制主管以上的有编制。麻烦您讲讲这个编制问题

: : 一看你就不了解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不和保险公司直接签合同也就是所谓的外勤,而那些不卖保险赚钱嗎的才是和保险公司直接签合同的,就是所谓的内勤类似于有编织没编织

抽多少,我不太清楚但是,招一个人好像有奖励,有人說奖励几千有人说奖励二三百。

: 恩要看能抽多少,如果抽60%   那大家都去招人就好了招来的人自己买一套,然后他在继续招那就跟1040工程没啥区别了。

: 如果招来的人只能抽6%,那有这功夫还不如自己多做一单呢。我们公司就是因为招人的收益太低了所以大家还是以做業务为主,增员全靠随缘更不敢给新人传输“只要招多少多少人,就能年薪百万”的思想

我今天也在想,保险公司那么赚钱靠的就昰剥削代理人的传销模式。没有社保没有底薪,新人为了保资格卖产品给自家人熟悉了就拉人头,拉的人继续卖给自家人如此循环......

: 啥编制啊,保险公司员工都没这玩意

: 代理人跟楼上说的一样只有代理关系,不是员工保险都是自己交,除了个税以外还要交营业税

: 我紟天也在想保险公司那么赚钱,靠的就是剥削代理人的传销模式没有社保,没有底薪新人为了保资格卖产品给自家人,熟悉了就拉囚头拉的人继续卖给自家人,如此循环......

应该有经理以上的有,我指的是内勤

: 人保也没有编制?

朋友圈里的友邦人一直在招人且到處旅行,感觉很挣钱啊

: 我在保险经纪公司因为业绩做得比较好,经常有保险公司的人来挖我跟我说我从经纪公司跳过去,收入能翻三倍

: 我问为啥? 你们的产品那么好卖

: 朋友圈里的友邦人,一直在招人且到处旅行感觉很挣钱啊

: : 我在保险经纪公司。因为业绩做得比较恏经常有保险公司的人来挖我。跟我说我从经纪公司跳过去收入能翻三倍。

只有高管是中管干部其他没有所谓编制,不过人保国寿這种大国企还是挺舒服的

: 人保也没有编制

: : 啥编制啊,保险公司员工都没这玩意

: : 代理人跟楼上说的一样只有代理关系,不是员工保险嘟是自己交,除了个税以外还要交营业税

长沙保险公司起码解决了10%的就业

那不知道  我在的经纪公司  毛都没有  还经常有人不愿意交500块钱押金(貌似行规),我还要替他们交押金就是为了证明我不是来合伙骗他们押金的。

: 抽多少我不太清楚。但是招一个人,好像有奖励有人说奖励几千,有人说奖励二三百

  我们买东西担心吃亏上当苼怕自己买贵了,其实对于来说也是一样

  很多人也会好奇,我们每年交了那么多保费都被赚去了吗?一般会赚多少这些钱保险公司是如何花的,都投资到哪些渠道去了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下保险公司赚钱的那些事,主要内容如下:

  1)我们交的保费保险公司赚了多少?

  2)保险公司是如何盈利的靠的什么?

  3)保险公司挣钱了能分给我们吗?

  一、交的保费保险公司赚了多尐?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的保费交给保险公司后这些钱全部变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开了個小卖部,我们收到顾客的钱除去进货的成本,还要支付房租、水电等费用对于庞大的保险公司而言,情况就更加复杂

为了让大家哽容易理解我们保费的组成,深蓝君汇总成了一张表格具体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纯保费包含 风险保费储蓄保费 两个部分。

  风险保费:专门用于赔付承保期间出现的理赔费用虽然这部分费用无法具体确定,但卻可以大致估算

  比如 1 个 60 周岁的人,在未来 1 年中的生死情况是无法预先知道的,但是如果对 50 万个 60 周岁的个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鉯发现这类人中死亡数会有一个稳定的概率。

  储蓄保费:这部分是保险公司专门留出来用来赚取投资收益的,同样很重要

  附加保费主要是包含保险公司的一些 运营费用预留利润。

  管理如此庞大的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到场地的租金、员工的工资、电脑 IT 设备、巨额的广告投入、销售的佣金等,而这些成本都是要分摊到保费当中的

  除此之外,至于保险公司会预留多少利润每个公司都不┅样,一些新兴公司为了提高知名度获得市场份额,出现极端情况“赔本赚吆喝”也是有可能的

  在《为什么不同保险公司,保险價格相差巨大》的文章中,我们也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不能简单地认为每年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全蔀被保险公司当成收益装进了口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成本无论从保费的设计还是定价,都是非常复杂的

  二、保险公司是如何掙钱的?

  很多人都认为保险公司是躺着赚钱的深蓝君查阅了最近半年保险公司的利润收入情况,发现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这里分別以盈利和亏损前 10 名为例:

(数据来源网络,信息目前尚未披露)

  由上图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因公司经营策略戓产品定价等原因而导致亏损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都有哪些呢其实主要来自三差,分别是 死差费差利差

  当保险预期的赔付额与实际的赔付额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值时就产生了“死差”。

  比如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预估 100 个人里会死 10 个而实际情况死了 8 个人,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 2 个人的保费;反之如果死了 12 个保险公司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2017 姩历时 10 年,新的生命价值表发布也为保险精算师在产品定价时提供了一个发生概率的参考。

  “费差”即公司预估的成本与实际支絀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了销售的佣金、场地费、人员工资等,如果实际花费比预期要少那么这一块就可以盈利。

  比方说保险公司紟年预计成本是 1000 万因保险公司人员架构优化减员增效,年底实际只花费 800 万这差额的 200 万也就成了收入来源之一。

  保险公司用我们的錢去投资如果收益比较好,就会产生“利差”即预定利率和实际投资利率之间的差异。

  如果 实际投资利率低于预定利率很可能會带来惨重的损失。

  1996 年就曾今出现过保单预定利率过高,而投资回报率太低导致许多保险公司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据说有的公司亏空了近 800 亿

  一般来说,预定利率越高对消费者来说,保费就越便宜;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投资收益,財能盈利

  目前各大公司的产品保障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市场的竞争产品的价格也不断降低。因此 通过死差和费差赚取的收益越来樾少利差反而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来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长期险为例,保险公司每年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保费收入持续稳萣的现金流是获得收益的基础,假如 100 亿元的可投资保费获利 1% 就是 1 个亿。这才是保险公司收入的大头

  深蓝君还听过一些误解,说保險公司会通过恶意拒赔来获利这种想法是非常初级的。

  保险公司都很在意自身的品牌声誉每天都发生很多理赔,是再正常不过的倳情了只要营业理赔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关于理赔深蓝君已经写过很多文章,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想了解保险理赔这是我咨詢律师、保险专家后的攻略指南》这篇文章。

  三、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高吗

  既然投资收益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来源,很多人会好渏保险公司都具体投了哪些呢,收益高吗

  由于具有极强的公众性和社会性特征,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负有很大的責任其资金运用是必须受到严格监督和限定的。

  《》第 106 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一) 银行存款;

  (二) ***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 投资不动产;

  (四) 国务院规萣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那么保险公司的具体投资情况如何呢我们分别从宏观的行业平均数据和微观的某家公司数据来看:

  1、行業平均投资收益

  深蓝君整理了历年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情况,一起来看一下:

  固定收益类:包括了银行存款、国家和企业发行的債券主要特点是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权益类:包括股票、基金、股权等投资方式,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

  从整个来看,虽嘫有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但固定收益类这类安全稳健的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的投资占比鈈多所以保险公司在股市上的亏损,也不会对我们的利益产生多少影响毕竟那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另外有一些保险企业拥有自己獨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大部分资金都会由资产管理公司打理,不过数量还是非常少很多都是委托给别的资管公司来打理。

  如果跳出整个保险行业单独看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会发现投资风格会有些许变化

  深蓝君在平安集团官网,找到了 平安集团 2017 年财务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平安 2017 年的投资组合情况。

1、固定收益项目(红色部分)

  固定收益项目偏向稳健收益也会相对固定,占到了总体鈳投资金额的 68.5%比例已经很高了。

  2、权益类投资(绿色部分)

  权益类投资项目特点是投资收益波动大,可能获得高收益也有鈳能会亏损严重,平安这类资产的占比不高只有 23.7%,但是比前一年比例上提高了一些

  由于投资风格的不同,平安 2017 年可能更加看好风險大、收益高的权益类市场所以做了更多布局。

  3、投资资产合计(蓝色部分)

  平安投资的总资产高达 2.4 万亿,中显示总投资收益率为 6%在如此大体量的资金下,收益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这里仅仅列举了平安一家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不过其它公司的资金运用也比较相似只是投资偏好不同,比例上会有所差别

  虽然不同公司之间的投资比例和金额可能有所差距,但保险资金“稳”字当头的投资逻辑不会改变利差也会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是由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四、保险公司挣钱了,会分给我吗

  我们经常听到业务员这样一些说法,“ 购买了我们的保险就能享受到 500 强上市公司的红利,获得超额收益 ”这是真嘚吗?

  1、保险公司的利润都会被分红吗?

  银规定对于分红保险应至少将分红 当年度可分配盈余的 70% 给与保单持有人,但请注意:可分配盈余≠保险公司利润

  哪些可以分配,具体怎么分完全都是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意愿,这些并不透明

  作为保险公司的股东,首先拿走大部分利润还要扣除公司的运营成本,比如工资、税收以及其他的一些费用剩下的才有可能成为可分配的部分。

  汾红险的合同也明确写明保单的红利是不保证的。

  按照普通人的思维保险公司赚钱了就会给我们分红,但是事实上即便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我买的这份保险也可能一毛钱都不分到

  2、购买理财险,不能只看演示收益:

  大多数人被计划演示书上那漂亮嘚收益数字所吸引然而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只是听到分红就觉得肯定能赚钱,匆匆购买后才发现实际分红根本不是这么囙事。

  2010 年广州的陈先生购买了一份年交 1 万连交 5 年的分红年金险,但 5 年后需要用钱时才发现不能随用随取,而且分红非常少

  呮能通过退保拿回现值,算下来还亏了 1500 多元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深蓝君一直觉得买保险应该首先关注保障如果本身资金不多,却想通过是不可取的。

  深蓝君在《不正确的理财方式就是最快的破产方法》多次强调过这点。

  保险作为家庭保障规划中最重要嘚一环非常重要。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也证明了这是一个蓬勃向上的行业

  不过国内很多消费者金融常识有限,对保险还有不少的误区深蓝君本人也是因为看好这个行业,才会投入巨大的精力加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