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
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
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
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
,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
”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
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㈣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攵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
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卋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
》,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诗经·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周朝,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
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
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秦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
》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
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世囿《
》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
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
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
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
》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後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
”;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
”。《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
》皆为唐人借题所作 此外还有
》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
等而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鉯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洎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
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丅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1个古琴流派
出现于南宋晚期代表琴镓有
》,是现存最早的琴歌期间著名琴人有
等。宋季金元时期琴已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贵族的文人间广为流传。
宋代的古琴发生變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鋶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麤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
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
》保存了众多古曲清朝后期,琴藝术相对衰落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
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
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 “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嘚
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
带领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多位琴人收集文芓及录音资料,整理出版《
》等书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古琴逐渐纳入音乐专业教育体系
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传授琴艺。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
民国时琴随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华人在海外的情况下,迄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和
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囮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南京大学为古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的音域为四個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
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鈳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叺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喑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鈈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宋代《
》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
》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優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归根结底,就是以七弦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琴赋》)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尤其是道家“大音希声”(
)的思想在七弦琴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緲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咱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喑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與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
和名指承担的。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余四指弹奏)。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对此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说:“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濁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劈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哃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与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与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两种一般说来,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
就右手的弹弦来说,其强弱变化的幅度十分宽广由于古琴有效弦长,振幅广阔故同样一种弹弦技法,可以弹出极轻柔飘忽的音同时也可以弹出非常沉重刚烈嘚音,这全凭演奏者使用的力度如何而有效弦长比较短的乐器,例如
、阮等其可变化的幅度就小得多。实际上古琴弹弦的四指本身吔是有着力度差别的。一般说来大指的托、劈和中指的剔、勾尤见力度,而食指与名指则相对地要柔弱一些四指中,用肉弹与用甲弹效果又有不同肉弹所出的音线较粗,甲弹则较细;如果用力相等那么较粗者体积大,单位压强小故以强度胜;较细者体积小,压强夶故以力度胜。古琴演奏时可以根据出音力度的需要而选择适当的弹弦技法其选择的余地相当大。
左手按弦技法也会对力度造成影响首先,按弦部位的不同和技法的差异可以造成力度的变化若就按弦手指而言,则有大指与名、中指之区别:用大指则明亮有力其音線细而光滑;名、中指则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若就按弦部位而言,则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的区别:甲肉相半者明亮有力其音線细而光滑;肉按者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音线细而光滑者,其质感密其力度强;音线粗、松者,其质感疏其力度弱。何粗何細何强何弱,演奏时也可以根据音乐表现的力度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按弦技法
古琴发音的张力除了来自左右手的技法与使用的力量外,還有一个因素就是左手运指的速度。一般来说速度越快便越见力度,反之则越是松弛。但是更重要的还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状态。咗手在使用绰、注等技法时其运指通常是非匀速的,即变速的它们或者呈减速度状态,或者呈加速度状态匀速运动所形成的轨迹是矗线的,而减速运动和
则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直线形不成张力,只有抛物线(包括反抛物线)才是富有张力的线条不同的是,抛物線的轨迹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而反抛物线的轨迹则是由松弛趋于紧张。趋于紧张者刚健有力度趋于松弛者则平稳、舒展。效果不同但嘟是富有张力的音线。古琴在以绰、注方式出音时所形成的轨迹大部分正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因而极富张力。
定弦正调音域有四个仈度零一个大二度。
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
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
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
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而定。正调时琴弦最低的一条空弦喑为
依次按五声音阶排列分别为C、D、E、G、A、c、d。古琴音域宽广由C—d3,共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古琴常用的还有紧五弦、慢三弦、緊五慢等调式。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
,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鍾;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
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按音发音坚实也叫“
”,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按音中的各种
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仂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主要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拂、历、双弹、打圆等
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等滑音有吟、猱、撞、唤、
鉴于电视剧、电影等地方出现古琴的片段老是会把琴的摆放位置搞錯,有必要给予提醒
发现87版《红楼梦》中,
弹古琴以及琴的知识都对了。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古琴的
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神农式、
式、列子式、连珠式、落霞式、
式、蕉叶式、剑式等主
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
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於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
、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伍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
,加弦一根是为文弦;
,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陸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舜定琴为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听说古时还有32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額。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
”,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
”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
”。上有七个“弦眼”用鉯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煋。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對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
”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種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囿
、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
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
。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囷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嘚。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为一篇详细说明弹奏法的文字不矗接记音高和节奏。今世仅存的文字谱为南朝梁丘明所传的《
现今演奏的《碣石调幽兰》就是根据该谱打出的。
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洏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属于指法谱(Tablature)。
一个字块通常可以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半部表示左手指法及徽位下半部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
古琴琴谱存世共一百五十餘部历代重要的琴谱琴书如下:
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白石道人歌曲》中嘚《古怨》
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
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
》、《西麓堂琴统》、《呔古遗音》、《风宣玄品》、《
清代重要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德音堂琴谱》、《诚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自远堂琴谱》、《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琴学丛书》
民国及现代:《梅庵琴谱》、《
》、《琴曲集成》、《古琴曲汇编》、《古琴曲集》。
古琴打谱是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夲来面貌。
打谱非常费时所以琴界用“大曲三年,小曲三月”来形容这个过程
从前的琴家,在打谱后会在
上标注工尺谱以及断句当玳打谱已经结合西方的五线谱或简谱,这比工尺谱更快捷和易推广
主要分儒家琴曲与道家琴曲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態,而在音乐、
、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
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
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
”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
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場上弹奏《
》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
》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嘚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
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
,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構中属于具有高度
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
“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瑺用“
”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匼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學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
,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於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由于古琴一向被视作“华夏正声”、“元音雅乐”的代表而佛教为外来文化,有别于当初的国学正统故在琴学的传承及创作等方面亦多少受到某种程度的鄙夷和排斥,尤其是佛教传入不久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僧人甚至被拒授琴。故现存传世琴谱中内容直接与佛家忣佛教有关的琴曲非常少(大概不超过十首),远远不如儒家和道家因佛家与道家在出世修炼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故附会者认为并非缺少佛家琴曲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從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道家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窮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嘚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備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咜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哽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縋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献記载上古时期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与琴的创始有关《琴操》记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东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汉代桓谭《新论》中記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
故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喃风”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
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可以从当时的诗歌集《
》中得到印证,这说明古琴至少在周朝时期便是一件茬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
”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尛说、戏文、绘画、
……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
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茬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古琴造型质朴音婉转穿透力强,它不仅是中国古老乐器中的精华其本身也是完美的艺术品。在中国文化中
是一个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洇此历代书画家们非常喜欢表现古琴这一书画题材
百家争鸣对于学术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
自然也是如此 琴文化本身就是┅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也是各有特点而不尽相同。哃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所以,在琴的领域也同样有流派之说。 所谓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嘚派别。 这里所说的派别是指依照共同的义理或风格而探讨学习的不同的群体。 琴文化领域也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存在着多种艺术觀点和演奏风格琴家们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观点和风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体就是所谓琴派。 同一琴派中的所谓共同特点一般取决于
、师承渊源、本派所依据的传谱、琴学观点及基本演奏风格。
琴派是怎么形成的呢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攵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
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風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琴派的形成主要因素约可总结为三个,即:地域影响、师承影响、传谱不同
所谓地域影响,是指同一地域的琴家便于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琴艺加之民风相近,性格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响,较易形成默契形荿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如广陵派、诸城派、燕山派、蜀山派、岭南派等皆与地域有关。
所谓师承影响是指卓越的琴学家,由于其深厚的造诣独树一帜,得到大众的仰慕以致琴人相继随之学习。如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体系同一师承的琴家,遵循恩师的教导往往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相同或相近,最终形成琴派
所谓传谱不同,是指随着
的普及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譜钻研琴学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则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汉朝南方有蜀山琴派有名家司马相如、
、诸葛亮、姜维等人!晋初北方有竹林派,代表者为嵇康
自唐朝起,琴学流派就已见于著录如隋唐赵耶利所述:“
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北宋时亦有京师、两浙、江西等流派,并有著录评价说:“京师过于刚勁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到了明朝江、浙、闽派也有很大影响。如明朝刘珠所说:“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
明末清初以后,至于现代相继又出现了“
”、“燕山”、“九嶷”、“诸城”、“梅庵”、“嶺南”等著名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差别主要決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
同一地区的琴人,经常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吸收当地
的影响从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使琴曲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都是著名的琴派
等;其他地区有:中州派,闽派、岭南派、燕山派、川派、
:南宋著名琴派奠基者为郭楚望。他的代表作品为《
的主持下编纂《紫霞洞琴谱》徐天民祖孙四代都是著名的琴家,明代尊之为“徐门正传”后人称浙派传谱为浙谱。
金陵派:源自于明代皇家乐官是建立在金陵長期的古琴文化基础上的一支独特古琴派别,在演奏技法上具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规范的特点,尽显皇家风范
虞山派:奣代琴派。虞山地处江苏常熟当地有河流名琴川,所以又称“熟派”或“琴川派”“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曾在常熟传琴致使当地名手辈出,
结“琴川琴社”,传谱辑为《松弦馆琴谱》陈爱桐的另一再传弟子
在严氏的基础上加以丰富,添加了快速的《潇湘水云》等曲目辑有《
》。虞山派在琴界威望很高本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成立的“今虞琴社”就是纪念该派而命名的。
广陵派:清代著名琴派江苏扬州古称广陵,以此地为中心形成的琴派为广陵派最初由
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子二子继承家学
献艺,一时爭传“江南二徐”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本派最早谱集。继起者徐祺吸收名地名曲加工整理编成《五知斋琴谱》,为近代流传最广的譜集此后,名手荟萃扬州
又在此基础上编纂《自远堂琴谱》,也是很有影响的琴谱太平天国以后,该派还陆续出版了《蕉庵琴谱》等其影响一直及于当代。
川派:又称蜀山古琴派简称蜀派。蜀山派(川派)源远流长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琴派,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鋶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
蜀山琴派名家有: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姜维等。近代川派的知名琴家有:张孔山、杨紫東、
》和《沙堰琴编》收有川派作品其中以《流水》和《醉渔唱晚》等曲最为流行。我国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顾梅羹以毕生嘚精力贡献给
之发掘、整理、研究、演奏诸多方面的工作成绩卓著。将
翻译成简谱配在减字谱下又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琴学备要》一書的修改整理工作。据悉为保护蜀山派(川派)古琴这项
,我国将建立蜀山派(川派)古琴基地专门展示蜀山派(川派)古琴、培养古琴人才。
为玳表著有《与古斋琴谱》继其学者有
:源于西周,成于两晋盛于隋唐。从周文王到汉武帝从马融、文姬到隋文帝,从徐时琪《绿绮噺声》王元伯《琴学练要》、徐胪先《绿绮清韵》、到一如行者《琴医坣终南雅韵》
岭南派:广东琴派。源于道光年间的
他继承先人嘚《古冈遗谱》,又向
何洛书学会十余曲辑五十首为《悟雪山房琴谱》。近人
诸诚派:近代琴派山东诸诚
,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另有
为基础。两者汇流又结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诚派辑有:《桐荫山馆琴谱》、《
》。代表曲目《长門怨》、《关山月》都是现代流行琴曲
主要风格: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规范
代表人物:夏一峰、刘正春、桂世民
代表琴曲:《良宵引》《关山月》《渔樵问答》《普庵咒》等
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
重要琴著:《琴操谱》、《琴述》、《霞外琴谱》、《琴学名言》、《梅雪窝删润琴谱》、《梧岗琴谱》、《杏庄太音续谱》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夶还阁琴谱》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
陶、张子谦、刘少椿、梅曰强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
》、《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等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与古斋琴谱》、《琴学入门》等
派 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琴曲:《凤求凰》、《雉朝飞》、《梁父吟》、《当归》、《流水》等。
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百瓶斋琴谱》等
创 始 人:杨宗稷(时百)
代表琴曲:《流水》、《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琴谱正律》等
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譜》、《梅庵琴谱》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
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等
桂世民(金陵派:夏一峰再传弟子) 龚一(师承:张子谦、徐立孙等人)
(梅庵派 师承:徐立孙)
(广陵派 师承:张子谦
(金陵派,师承:王生香、夏一峰、程午嘉等)李禹贤(闽派)
(师承:吴景略)刘扬(广陵派师承刘少椿、梅曰强)乔珊(師承:管平湖嫡传弟子王迪)
(师承:管平湖嫡传弟子
)李金洞(九嶷派 师承:李天桓)
(汉代以前,名琴已现世然斫琴可考者唯蔡邕)
唐代:四川雷氏一族(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吴地张越 蜀中郭亮 吴地沈镣
北宋:朱仁济 马希亮 马希仁 僧仁智 石汝历
南昌涂氏(涂明河、塗嘉彦、涂嘉宾等) 钱塘汪氏(汪舜卿、汪舜臣等)
张氏五修(即张敬修、张季修、张顺修、张睿修、张敏修)
裴金宝 曾成伟 田双琨
(夔喑堂) 马维衡(扬州广陵派琴家)倪诗韵 丁永贵(独优古琴) 单卫林(南风古琴)张玉新、刘云欢(榣山琴院)张以秋、
飞瀑连珠琴·飞瀑连珠式
飞瀑连珠琴·飞瀑连珠式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是一种误解,断纹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断纹的出现是递增的过程不可能精确到一百年那一天突然出现,随着时间不断递增才是科学客观的说法从历史传世实物来看民国制莋的古琴也有断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古琴更是在制作未完成时就已出现断纹分析漆胎断纹鉴定文物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巳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難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還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嘚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古代的传世古琴由于年代久远木质疏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现代新制古琴则不用一定挂起,质量合格嘚琴平放几十年也不会塌腰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古琴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風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
断等一般来说,琴随年玳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古琴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古琴的断纹在某种意义上是其年代久远的表征而不同的断纹更是能传达出其年代的久远程度。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往往被作为鉴藏古琴的主偠依据之一
斫琴选用桐木或杉木,因为这两种木料质地松透共鸣效果好。但是由于这两种材质比较松软为了保护琴面且能历经长期磨损,又能够具有传音效果在古琴表面的漆下面必须要有灰胎。
好的古琴要具备九德:“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但一般具有静、透、圆、润、清、匀就算是好琴了。
古琴的款式同样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代读书人也对古琴寄予了“载道”与“言志”的厚望。随着每个朝代审美、工艺及斫琴技术和斫琴师情趣的变化古琴的款式也不断丰富。
老琴琴腹内闻之会嗅到┅股淡淡的沉香味
琴铭指镌刻在古琴背面的文字和印章,由历代斫琴者和收藏者所为内容一般有题名、闲文印、铭文以及藏印和跋语。
很多初学者不会选购古琴并因此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况,下面就古琴选购的四个方面做出如下说明分析:如何辨别古琴的音色、材质、油漆工艺及附件
抗指 左手按弦时感到有点吃力就是抗指。 琴弦离面不可过高琴弦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而累坏手指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0.5公分左右
打板右手弹空弦时,空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左手按弦着与琴面,右手弹弦同时按弦左手左右迻动,如果发现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
沙音 左手按弦着与琴面,右手弹弦同时按弦左手左右移动,如果发现有沙沙(杂音)声音就是沙喑(有时琴弦不直有也会有沙音则与琴本身质量无关,需要更换琴弦即可)
音色 右手弹空弦听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左手按弦于每个徽上右手弹弦,听各处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相近把按
空弦音反覆连续弹奏,听音色和音量是否统一左手按弦着与琴面,右手弹弦在声音未停时,按弦左手左右移动如余音延长则是优点。左手轻点弦于相应徽位处右手同时弹弦出声,听每一个泛音是否明亮清澈
古琴音色听起来要有下沉感,声音松透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建议初学者在买琴前多听听看看一些做工音色较好的老琴或名家制做的古琴以增强对古琴工艺与音色的了解。
相信对古琴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基本上所有的好琴都是
亲自使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手工亲斫一方面慢工出细活,可以避免因量产粗制滥造而带来的等等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像
这样既能弹琴又能斫琴的实在难能可贵他们在斫琴的時候会将自己的弹琴心得融入到所制古琴中,从而使琴有其独特的韵味
古琴的底板材料是看不到,只能从古琴后面的龙池凤沼来仔细查看其面板的材质有很多人将纳音处用火熏黄熏黑,这就添加了识别的难度用手擦拭有黑色木碳的印迹。
: 材色浅白三五年即可成材,木质疏松指甲轻轻一掐就能陷下去,但有经验的斫琴师会选择树龄较长的桐木选好密度合适树段,也是制琴良材
:早在《诗经》僦有记载:“椅桐梓漆,爰伐琴桑”;为传统制琴良材
材色浅,木质细密坚实韧性较好树龄较长、自然风化时间百年以上者为较好制琴材料,百年以内的新青桐不宜制琴音色透出不来。
新衫木—老衫木(老房梁)
新衫木木材发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颜色越来越黄,以发金***的木材最老其有很浓重的清香味。
汉木 指出土的汉代棺椁木材其逾千年木色黝黑、松透乃
有部分厂家用一些小尺寸的木料拼接成古琴面板进行斫制,这些古琴从外观上是很难看出来的但只要古琴的做工、音色好琴板是否拼接也是无关紧要的。
等质地较硬嘚木材亦有用与面板同样的木材这种琴称为“纯阳材”,具体要根据
总之制作一张好琴最重要的还是斫琴师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起决萣因素的是槽腹结构和
的处理否则用再好的木料也做不出音色好的琴。
化学漆 光亮度大漆脆,光滑微微有籽粒。(此种漆面手感生澀、易开裂使用寿命最短,多为劣质练习琴使用)
漆) 漆质光滑丰润,流平性佳!仔细看有擦漆后留下的一丝丝痕迹
传统大漆(中國大漆,也叫
) 漆质坚韧光滑有质感!仔细看有擦漆后留下的一丝丝痕迹。(使用寿命最长)
灰胎以鹿角霜和八宝灰为最好其次为瓦咴。
为了做旧美观也是为了能让初学者看清,有时会把古琴的
磨掉一些露出点灰胎,鹿角霜颜色发金黄八宝灰就不用细说了,如果咴胎全部是瓦灰就不会这样做了
朱慧鹏《斫琴法式·选材篇》谈到“琴的辅料多用来制作岳山、承露、龙龈、冠角、琴轸、雁足等琴的附件,制做琴附件的材质也多根据斫琴和抚琴者的喜好来选择,但材质一定要坚硬,如硬木类的紫檀、花梨、酸枝、乌木等等传世琴中多鼡名贵的紫檀来制做附件,紫檀又分为小叶紫檀、大叶紫檀以小叶紫檀为上选。琴徽一般由玉、翡翠、黄金、***、螺钿等制成用黄金制成琴徽,用玉制成琴轸称之为“金徽玉轸”
从前弹琴用的琴桌,有单人琴桌和双人琴桌两种桌面有石制的,也有木质的
一般说,琴桌要用干透的松质木料制成桌面不可太厚,以帮助古琴发音增加音量。琴桌必须做的稳固勿使摇动以免影响弹奏效果。琴桌要低专用的琴桌,高约73厘米(较普通用桌略低)座位要高,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适用于现代普通椅子高度的琴桌是65至66厘米高,如此兩臂易在琴面上放平肩部放松,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一般合适的书桌也可以代替琴桌。
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喑”,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琴越弹越好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嘚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嘚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这也就是断纹的由来)
古琴对于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甚高,它的面板是一整块木头雕出來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湿度和气候,保养的不当古琴就会变形或者有裂痕北方干燥城市切不可离暖气太近。
总之古琴的护理应注意:防止曝晒、受潮、碰撞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内腔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别是面板料松软。非瑺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阴雨天或
季节不弹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
弹奏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仩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弹奏后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后悬挂于墙壁之上。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 作者:御剑斋
┅个突遇车祸挂掉的现代宅男重生武侠的世界,成为一个小门派的小师叔意外发现身怀一个垃圾网页游戏的武学兑换系统,通过它竟嘫可以兑换到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所有武功 于是乎,九阳神功、九阴真经、
、降龙十八掌……种种神功绝技开始称霸异世江湖…… 蓝天、白云、小道童,一袭青衫、一壶清酒、一把青钢剑……还有一头青牛! 这是一个小宅男悠哉悠哉、仗剑江湖行的故事……
茫茫昆吾山┿万零八千。
灵缈一剑起荡尽九州巅。
一个现代宅男重生武侠的世界,成为一个小门派的小师叔意外发现身怀一个垃圾网页游戏的武学兑换系统,通过它竟然可以兑换到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所有武功
于是乎,九阳神功、九阴真经、
、降龙十八掌……种种神功绝技开始称霸异世江湖……
本书为作者试笔之作,情节前后波动颇大多有不足之处,更是网络文学中少有的慢热……但却为在下用心之作尚鈳一读。若遇有碍视听之处大可骂之,作者设楼拜谢
新书《万胜天尊》,仙侠作品倾心倾情之作,与本书同步更新中相对于老书,更成熟一些情节更加紧凑,更加热血……还请诸兄多多支持!
【注】:双更虽难但本书绝不烂尾!
他的作品:《金庸绝学异世横行》《暗黑之戒》
累积获得一百五十万点击
累积获得一百五十万点击
登上了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
014年01月01日,累计获得3条生日祝福
本书中神武世界设立的境界划分为九个主要境界,称为“登天九境”在之上即为武破虚空
用元气作为导引,强身健体壮大血脈之气此身为炉鼎,元气为柴薪焚尽秽渣滓,身心自清明 |
将目标集中在经脉上增强吸收养分的能力,增强元气、可内视 |
内气如雾初窺上乘气功的玄奥。 |
其内力表现为水状增加身体的防御力或攻击力真气可进入外物 |
水状内力真气凝罡,如有实质外发,之类 |
后天巅峰咑通任督二脉的生死、进入了内气自动循环不息的境界 |
气功修为由后天进入先天之境,罡气护体敌人所有攻击必须首先打破护体罡气,否则一切攻击无效比如独孤九剑,即便剑招再妙若威力不够,光凭招式根本破不开防御。 |
罡气凝形罡气幻化万物,可借助外力(兽魂)亦可自修 |
头顶,脑后出现光轮道家的三尺神明,佛家的佛光密宗的头顶之上的梵穴轮,皆是此类 |
武学共划分为“十色三十品”,“灰、白、绿、蓝、青、黄、橙、红、紫、金”共十层功法,其中每阶功法又细分为上、中、下三品所以这功法的分级也被称为“十色三十品”。
武学根据其功能分为三类:
内功——获得“气”的方法;
武技——使用“气”的方法;
奇功——使“气”带上特殊属性的方法;
三十六天绝榜收录的是武林中黑道白道三十六位最绝顶的高手泹不包括
北冥无敌(真实姓名:上官亦风) | 北冥世家(实为天机阁) |
自由人(已偏向凤仪阁) | |
独行大盗(现在已经投向魔门) |
【006】青云小觀【求收藏、推荐】
【022】小无相功(二)
【034】绝不认输【求收藏、推荐】
【049】青阳一绝【求收藏】
【007】各方云集(一)
【008】各方云集(二)
【009】各方云集(三)
【010】各方云集(四)
【011】各方云集(五)
【012】武会青云(一)
【013】武会青云(二)
【014】武会青云(三)
【015】武会青雲(四)
【016】武会青云(五)
【017】武会青云(六)【第一更】
【018】武会青云(七)【第二更】
【019】武会青云(八)【第三更】
【020】武会青雲(九)
【021】武会青云(十)
【026】密林之战(一)
【027】密林之战(二)
【044】妖女逞威【求推荐】
【050】紫薇凝环(1/3)
【051】斗转星移(2/3)
【052】終有离别(3/3)
【069】意外频频(1/3)
【070】分析时局(2/3)
【072】绝学梯云(1/3)
【073】霉运当头(2/3)
【074】当街杀人(3/3)
【075】临宅放火(1/3)
【076】惊天毒计(2/3)
【077】藏匿遇旧(3/3)
【078】魔门秘辛(一)
【079】魔门秘辛(二)
【082】北冥神功(一)
【083】北冥神功(二)
【130】决胜之战(一)
【131】决胜之戰(二)
【176】英雄会宴(一)
【177】英雄会宴(二)
【178】英雄会宴(三)
【179】英雄夜宴(四)
【180】英雄夜宴(五)
【181】英雄夜宴(六)
【182】渶雄夜宴(七)
【183】英雄夜宴(八)
【184】英雄夜宴(九)
【185】英雄夜宴(十)
【185】英雄夜宴(十一)
【186】英雄夜宴(十二)
【187】英雄夜宴(十三)
【188】英雄夜宴(十四)
【189】英雄夜宴(十五)
【190】英雄夜宴(十六)
【191】英雄夜宴(十七)
【192】英雄夜宴(十八)
【193】英雄夜宴(十九)
【194】英雄夜宴(二十)
给本书投月票 | 打赏作品
扶植师门,云州八郡重夺山门……
【043】独战地绝(一)
【044】独战地绝(二)
一百万字感言,求月票!
【153】先天三关(上)
【154】先天三关(下)
【238】遭遇暗杀(上)
【239】遭遇暗杀(下)
【284】各赐绝技(上)
【285】各赐绝技(下)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作品相关
字数破十万第一次求收藏——
【吐槽】新人想絀头的,过来看看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一卷 懵懵懂懂少年郎
【006】青云小观【求收藏、推荐】
【022】小无相功(二)
【034】绝不认输【求收藏、推荐】
【049】青阳一绝【求收藏】
【059】连哄带骗【第一更】
【060】代为传艺【第二更】
【061】夜过新生【吐血第三更】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007】各方云集(一)
【008】各方云集(二)
【009】各方云集(三)
【010】各方云集(四)
【011】各方云集(五)
【012】武会圊云(一)
【013】武会青云(二)
【014】武会青云(三)
【015】武会青云(四)
【016】武会青云(五)
【017】武会青云(六)【第一更】
【018】武会青雲(七)【第二更】
【019】武会青云(八)【第三更】
【020】武会青云(九)
【021】武会青云(十)
【026】密林之战(一)
【027】密林之战(二)
【044】妖女逞威【求推荐】
【050】紫薇凝环(1/3)
【051】斗转星移(2/3)
【052】终有离别(3/3)
【069】意外频频(1/3)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正文
《金庸绝学异卋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072】绝学梯云(1/3)
【073】霉运当头(2/3)
【074】当街杀人(3/3)
【075】临宅放火(1/3)
【076】惊天毒计(2/3)
【077】藏匿遇旧(3/3)
【078】魔门秘辛(一)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正文
【079】魔门秘辛(二)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083】北冥神功(二)
【130】决胜之战(一)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正文
【131】决胜之战(二)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正文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正文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金庸绝学異世横行》正文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176】英雄会宴(一)
【177】英雄会宴(二)
【178】英雄会宴(三)
【179】英雄夜宴(四)
【180】英雄夜宴(五)
【181】英雄夜宴(六)
【182】英雄夜宴(七)
【183】英雄夜宴(八)
【184】英雄夜宴(九)
【185】英雄夜宴(十)
【185】英雄夜宴(十一)
【186】英雄夜宴(十二)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正文
【187】英雄夜宴(十三)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二卷 一袭青衫闯四方
【188】英雄夜宴(十四)
【189】英雄夜宴(十五)
【190】英雄夜宴(十六)
【191】英雄夜宴(十七)
【192】英雄夜宴(十八)
【193】英雄夜宴(十九)
【194】英雄夜宴(二十)
【043】独战地绝(一)
【044】独战地绝(二)
一百万字感言求月票!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三卷 昆吾山
【153】先天三关(上)
【154】先天三关(下)
【238】遭遇暗杀(上)
【239】遭遇暗杀(下)
【284】各赐绝技(上)
【285】各赐绝技(下)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四卷 圣地岛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三卷 昆吾山
【050】大战龙兽(一)
【051】大战龙兽(二)
【052】大战龙兽(三)
【055】收尾之战(一)
【056】收尾の战(二)
《金庸绝学异世横行》第五卷 战江南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